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精选]

时间:2019-05-14 13:2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精选]》。

第一篇: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精选]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Important role and channel to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内容摘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具有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党内分权制衡机制;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适当扩大纪检机关的权限;完善党内民主机制;加强外部监督,使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党内监督执政

Abstract: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within the par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leadership and enhancing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of the party.We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within the party.More power should be handed to the regulatory personnel and the democratic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We should also welcome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NPC, CPPCC and the public so as to optimize the supervision channels.Key words: supervision within the partygovernance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内出现了某些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甚至在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发生了权力腐败的严重问题。尽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党内监督而言,暴露出我们缺少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因此,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已经成为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2党内监督机制一词最早被正式使用是在1996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纪委六次会议上,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就是指在党内监督全过程中,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监督对象、内容、主体、方式、程序、处置、保障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3其实质是对党内消极因素的抑制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强制,其核心则是对权力的运行进行督察和制约,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一)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能否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政权的安危,也是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2页谢志高:《党内监督概论》【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宫杰.于贤成.李熙《新时期的党内监督》【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建国后,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党本身。他在1957年西安干部会上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41992年南方谈话时,他又告诫全党,中国的事情要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5他认为原因就在于党执政后遇到的考验增加了,犯大错误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第一,容易出现脱离群众的危险。他在党的八大上指出:“脱离实际和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了而是比过去增加了。”6因此,“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7第二,党员干部有容易被腐蚀的危险。邓小平在1982年4月中央政治局讨论会上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何防止脱离群众,防止犯大错误,防止党员干部腐蚀,防止权力缺乏制约,邓小平开出一剂良药——“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9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尤其要强化党内监督。健全执政党的党内监督机制,不仅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权力监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加强党内监督,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内监督机制,对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监督,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0

(二)对于我们党正确行使权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如何正确行使权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政权和党自身的命运。在当代,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形势,要全面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我们只有正确地行使权力,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引向深入,引向成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1这就决定了对党的执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因为监督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预防功能,即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党的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运用手中权力时出现偏差;二是纠偏功能,即通过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纪违法行为,可以强制地加以纠正,使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三是警戒功能,即通过监督,尤其是党内批评和纪律处分,对党的组织、党员是一种提醒和告诫,有助于提高其遵守党规党法的自觉性。而且党内监督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48《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0页

7同⑤第214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7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版,第204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2页

5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所以,党内监督既可以直接地有效地制约包括滥用权力的各种错误行为,明确地鼓励和支持正确行为,又能够切实地维护党的领导和统一。

(三)对于深入推进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得斯鸠曾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是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经受起了考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消极、腐败行为也在滋生与蔓延。如果我们对此掉以轻心,不惩治腐败,就有失败的危险。我们在严格查处已经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治本,防止新的腐败现象产生,使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廉洁自律。在各种措施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是根本的措施。党内监督是党的组织内部,依靠自身的力量,实行自我约束与完善,它代表了党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是通过各种制度来进行监督的,既科学又有力。同时,我们的党内监督机制既是一种事后的监督机制,同时也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性机制,这对于消除或减少党内的不良倾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有意义。

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若干途径

目前,我国的党内监督机制,还存在着监督体制不顺,监督的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等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党内监督机制趋于合理、科学与完善。

(一)强化专门机构的监督职能

就科学意义上的监督而言,一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必须地位权力相等;二是监督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党内监督专门机构是各级纪委,而我们的纪委由于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很难对同级党委的权力形成制衡,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必须对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具体对策是:

1.建立健全党内分权制衡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13长期以来,一提到分权制衡,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国家政权中的三权分立。其实党内三权制衡与国家政权机构的三权制衡有所不同。党内“三权”是指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国家政权中的三权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党内三权制衡的基础,是党员的共同信仰和政治意识,这是党内团结统一的基础。党内三权制衡,是政治组织内的权力平衡关系,目的是维护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和运转,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三权制衡原则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把两者相混淆,更不能以国家政权不能搞三权分立而拒绝党内三权制衡原则,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党内分权制衡,就容易导致权力过分集中。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4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3页

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 权力高度集中,必然产生诸多弊端,邓小平认为,“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者少数人手中,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14。近期查处的一些一把手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弊病。从党内政治生活看,多年来,各级党委常委会一经产生,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实际上代行党代表大会和全委会的职权,既行使党内决策权,又行使执行权,加上对同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还行使党内监督权。党内权力如此过分集中,便很容易导致权力结构失衡、失控,进而使党内监督显得无力、无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党内三权制衡机制,将党内权力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决策权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行使,执行权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委会行使,监督权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独立和相互制衡,要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的决策制度、各种决策执行和日常工作制度、决策和执行监督制度、三套机构工作人员互不兼职制度等。

2.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有效监督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必须改革和调整现行的纪委的产生方式、领导体制和职权范围。在中央一级成立一个与中央委员会平行的中央监察机关似乎还不大可行,可否考虑在中央委员会内部加强“三权”相互制约,由中央政治局决策,中央书记处执行,中央纪委监督,中央常委会协调各方,向中央全会负责,中央全会向全国党代表大会负责。将这种权力制约机制融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便可形成纵横协调、坚强有力的党内监督体制,做到既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又切实保证决策正确,有效地遏制腐败,进而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地方各级党的组织内,应当有条件且有必要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即监督机构与同级党委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两者都由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都向党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此外,监督机构与同级党委的成员不得交叉和相互兼职。纪委产生后受上级纪委垂直领导,各级纪委有权提议罢免同级党委成员的职务。这样就真正形成党的代表大会的决策权,执行机构的执行权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权三权制衡、平行监督和制约的监督体制。此模式基本上是列宁倡导的党内监督领导机制模式。这样有利于保证纪检部门权力的相对独立,保证纪检部门的权威性。

3.加强外部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邓小平在1957年所作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报告中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15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提出,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1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251页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页

5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的:“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17《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效果。

法律监督是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现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8民主党派监督是政党之间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的监督,即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邓小平在1956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外民主人士“能够对于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于我们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帮助。”19在1957年《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邓小平指出:“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20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一种最深入、最广泛、最朴实的监督,是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舆论监督是一种来自大众的社会性的监督形式。党的十三大首次把“舆论监督”写进报告,党的十六大明确表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及时性、评价性的特点,特别随着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更好地突显出透明度高、震慑力强、辐射面广等优势,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在1965年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要接受监督,就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规定,以便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监督”21在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中,他指出,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法制的破坏以及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都说明了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强调要“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16

171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3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3页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0页

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目前,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扩大党内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促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23只有发展推动好党内民主,党内监督才会有活力、起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威。加强代表在党代会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对民主评议党员、党的组织生活、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形式作出具体规定,认真执行,组织经常性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三是要做好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和探索。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要“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24党的十七大提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并明确把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写进了党章。建立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可以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常任的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发展。

2.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在党内监督中享有批评权、检举权、请求罢免权,即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或以写信的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有权向党的各级组织揭发检举党员违法乱纪事实;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有权向党的各级组织提出撤销或免除其党内职务的要求。党员、党员干部在接受党的监督时,有解释说明权、申诉申辩权、辩护权和对诬告的控告权。保障党员的上述权利是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化的基本前提,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环节。

总之,我们要从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使党内监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2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2-403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51页 2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1页

第二篇:工商总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情况的报告

中央纪委法规室: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自2003年12月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条例》有关规定,并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根据《关于报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的通知》(中纪办„2011‟156号)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民主决策,2007年4月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作规则》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议制度》(工商办字„2007‟91号)。明确总局党组会、局务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精神、决

-1- 定和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指示,讨论提出贯彻实施意见等职责。规定:凡总局政策法规、职能配置、机构编制、人事任免、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都由党组会、局务会讨论决定。

总局党组始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党组会上,党组书记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虚心听取其他党组成员意见建议,必要时还专门听取相关司局长的意见和建议;党组成员积极参与决策,在会上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会后按照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凡提交党组会、局务会审议的事项都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均要事前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还事前听取意见;必要时还直接上网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二、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

每年的民主生活会,总局党组均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要求,高度重视,规范操作,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每次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党组成员都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党组成员之间、党组成员与分管单位负责同志之间,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党组通过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等多种形

-2- 式多方征求意见,直接听取地方工商局对总局党组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党组每位成员都密切联系个人思想、学习和工作作风实际,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民主生活会的主题,认真撰写发言提纲,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每次会议都严格按照程序邀请上级领导机关派员参加会议并给予指导。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也按照党组要求开好民主生活会。

三、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干部制度,按规定选拔使用领导干部

坚持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方向,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建设水平。在总结借鉴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总局党组于2010年研究制定了《总局司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工商党字„2010‟32号),使选人用人有充分依据、干部努力有正确方向。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研究制定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机关干部交流暂行办法》(工商人字„2009‟39号),确立了总局机关干部交流轮岗的基本制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司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机关活力,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把干部质量关。总局党组于2003年制定了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暂行办法,2005年再次对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正式印发《国

-3- 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商党字„2005‟15号)。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成员由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人事司、机关党委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联席会议把干部监督作为工作重点。干部竞争上岗笔试、面试、阅卷、登分主动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现场监督;竞争上岗报名资格审查、确定笔试面试人选、确定考察人选、形成拟任人选公示名单、确定拟任人选等重点环节,提交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对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全面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对于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干部监督管理的合力,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行任职公示、任职试用期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每次干部选拔配备工作开始时,均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将拟提拔人选名单在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对每一封举报信和每一个举报电话都严肃认真对待,本着对组织、对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从多种渠道进行调查核实,防止和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失误。根据中组部有关文件精神,对通过竞争上岗等选拔任用的司处级领导干部全面实行了试用期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监督,完善了干部任职程序,健全了干部任用制

-4- 度。

开展新任职司处级干部廉政谈话。按照总局党组要求,从2009年开始,先后对200余名新任职的司处级干部进行任职集体廉政谈话。针对每次参加人员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谈话的方式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采取学习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组织到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观看廉政教育光盘、运用正反面鲜活案例交流工作体会、进行党风廉政规定测试等不同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总结廉政谈话的基础上,于2010年出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机关司处级干部任职廉政谈话制度》,对任职廉政谈话的基本原则、谈话方式、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等做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新任职司处级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同时对参加竞争上岗由于各种原因未提任的干部,逐一与他们谈话,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工作、不断进步。

四、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述职述廉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工商系统干部双重管理体制实际,建立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领导干部向总局党组进行述职述廉汇报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领导的述职述廉汇报一般安排在每年年中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进行。通过述职述廉汇报,有力地促进

-5- 了省、区、市工商机关自身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了省级工商机关之间在抓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交流。

按照总局党组提出的总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要走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前面的要求,建立了总局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汇报制度。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年中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之前,集中两天进行。几年的实践证明,推行述职述廉制度,有助于总局党组进一步了解各单位贯彻落实“五个四”和“五个更加”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推进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服务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改进作风等方面,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好做法和经验;提供了各单位的横向交流平台,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有利于各单位进一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更好地将履行职能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的监督作用 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关于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的意见》(中纪发„2006‟8号),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的监督作用。近年来,中央纪委驻总局纪检组积极协助总

-6- 局党组建立健全规范党组及其成员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加强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的有关措施和制度;纪检组组长参加总局党组会议和有关行政领导会议,副组长列席总局党组会议和有关行政领导会议,对领导班子执行议事规则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有关问题负责任地提出意见或建议;总局建立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组副组长担任总局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对总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认真监督;按照有关规定,党组会讨论人事问题之前,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以书面形式对拟选拔任用干部人选出具廉政意见,对新任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任职廉政谈话;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积极协助党组及其成员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检组长与总局领导班子成员,就反腐倡廉有关工作能经常交换意见,纪检组长参加、副组长列席党组成员述职述廉会议、民主生活会,并及时向中央纪委报告有关情况。

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监督作用

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等党内法规、规定的贯彻落实,研究制订了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措施,以落实总局机关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党员讲真话、说实情,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 广泛开展党员座谈会、党员谈心、设立党员意见箱等活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中心任务,认真听取党员意见并接受监督,从思想、政治、作风、工作等多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总局党组各项要求的思路措施。凡是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发展方向上的、观念和制度方面的,还是机关自身建设中的,总局党组都高度重视,认真梳理,切实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对党员反映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关问题,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依法依纪进行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11年8月8日

-8-

第三篇: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

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学习“两个条例”的体会

今年2月,党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遵照执行。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央颁布实施的《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明确要求,贯彻两个《条例》,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必须特别强调严格遵守纪律。首先要接受监督。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有全局影响的问题,都要集体研究决定。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按规定述职述廉。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促进两个《条例》的贯彻执行。两个条例作为党内的配套措施,内容上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总的共同点就是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我们党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一、对《党内监督条例》的认识

《监督条例》是中共党内第一个系统的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法规,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的精神。《监督条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直接的表现是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层次的是党内权力配置、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其精神和灵魂则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监督条例》从十个方面详细地制定或规范了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使党内监督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党内监督以及深层次的党内权力关系走上了一个更加规范的道路。因此,《监督条例》本身,就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成果。《监督条例》的实施,对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认识

中共中央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它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纪律建设,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作为一个有着67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更为重要。

三、学习“两个条例”的一些体会

首先通过对两个条例的学习,体会到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这是我党反腐,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党党内监督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我们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委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主监督的形式,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党的纪委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通过将法律机制引入到党的队伍建设中,使执政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体会到,《党内监督条例》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它充分反映了全党意愿,集中了全党智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转化为具体规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员和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想觉悟,做一名廉洁正直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是维护党的团

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对党的纪律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

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的重要里程碑,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将认真学习《条例》内容,严格执行《条例》规定,深入宣传《条例》精神,自觉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正确行使党内监督的各项权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根据两个《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坚定自己的立场,自觉遵守两个《条例》,能够正确运用两个条例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到两个条例之中,为党、为社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第四篇: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只有这样,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爱戴和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1]。这里所说的“公开办事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党和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是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前提、基础和必然选择。

一、政务公开与公信力要正确理解政务公开的涵义,首先要正确理解政务的涵义。对政务的涵义目前有三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理解,认为政务就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种种事务,是国家的管理工作;二是狭义的理解,认为政务仅指行政事务;三是综合的理解,认为“政党政务、政府政务、社会团体、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公共权力的行使等,都归于政务之中,也称为大政务”[2]。笔者赞成对政务进行综合理解的大政务观。目前存在泛行政化倾向,执政党、政府、社团、基层自治组织、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等,都具有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

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按照权力“取得有据、配置科学、运行公开、行使依法、监督到位”的要求,着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可信、过程有据可查、结果公平公正。要公开行政职权依据。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继续清理审核,摸清行政职权的底数。对清理审核后的行政职权,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登记,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调整或改变部门行政权力要及时修订职权目录,重新依法向社会公布。编制、法制、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审核把关。

二要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要明确并依法公开权力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权利等内容,统一工作标准,严格行政程序,健全行政权力运行机制。

三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清理,分档限制自由裁量空间,严格约束经办人员的裁量自由。

四要加强权力运行监控。要采取多种方式对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实施监督,特别要从财权、物权、事权等重要环节入手,大力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监察,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控机制。探索创新,开创办事公开的新局面

落实制度推进办事公开。

淮阴区局建立了公开事项预审制度、民主管理监督制度、工作评议制度、问责制度,形成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公开的内容真实可信、过程有据可查、结果公开公正,并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司务公开,解决好“敢不敢公开、公开什么内容”这一关键,实现办事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内部监督实施办事公开。

在加强上级监督的同时,职工对单位重要事务的知情权得以落实,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了职代会并产生了职工代表,参与重要事务管理的民主监督,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制约的机制,从制度上解决了班子成员之间监督“虚”、职工监督 “难”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单位领导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也进一步提高,重大敏感问题主动向职工公开,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自觉接受监督。

检查考核促进办事公开。

淮阴区局在淮阴报、举报箱和告客户书中公布了举报电话及地址,不定期发放评议调查问卷,适时监督检查,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监管力度;区局将办事公开落实情况的检查、评议情况,与年中小结、年底考核相结合,总结经验成绩、找出问题不足,促进了办事公开工作的落实;区局(分公司)还在2010年“省文明行业验收”和“创优秀县级局(分公司)”建设实绩考核中把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列为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和使用挂钩。

三、推进办事公开有效搭建了“二个平台”

一是搭建了各级干部展示素质的平台。

淮阴区局通过办事公开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增强了干部组织协调、思想工作、适新应变、把握全局的工作能力,同时推动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办事效能,牢固树立了既抓经济发展又抓党风廉政的责任意识。

二是搭建了办事公开职工参与的平台。

办事公开是新形式下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载体,是维护稳定、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有益尝试。淮阴区局坚持干什么让职工参与,怎么干让职工监督的原则,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权利、义务,严格执行职代会程序,保障了员工依法享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五篇: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机制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与整合企业监督资源

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监事会作为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一种现代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特殊类型,是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监事会成员的构成和选任、承担的特殊使命以及监事责任制度都与一般的监事会不同。国有企业监事会要想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特殊使命,必须要在不断完善自我和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监事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整合企业各种监督资源,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公司监督体系,使监督服务于公司效率的提高和股东(含中小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下面,笔者就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机制的完善予以探讨,以期能为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含义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实质是监事会是受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委派,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对所派驻企业“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实施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维护出资人权益。

(一)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内容

1.监督的前提:受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委派,代表出资人利益,对出资人负责。

2.监督的重点:对出资人所出资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对所派驻企业“三重一大”等

重大事项,不干预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3.监督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等。

4.监督的目的:维护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监督的纪律:依法依规履职,遵守“六要”、“六不”的行为规范。

(二)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特点

1.国有企业监事会具有外派性质,比内设监事会更加独立和客观,更能强化“出资人监督”,提高监督的层次和权威性,使监督内容更全面。

2.出资人派出的监事是专职,比兼职更深入和专业,监督工作更经常化和规范化。

3.《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国有企业监事会“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强化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能更好地处理监督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4.监督主体明确且人格化,监事会成员面临“监督失察”的风险压力,所以更尽职尽责。

5.监事会实行集中管理,便于经常相互交流与研讨,规范化的业务管理,使得各监事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的各届监事会之间形成了相互激励与制约,促进监事会队伍建设。

二、国有企业监事会的运行现状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都设有监事会。国有企业设立监事会,是体现国家作为出资人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区实行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始于2007年4月份,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骨干企业监事会派驻暂行办法》的规定,自治区国资委目前已向21家监管企业派出了五个监事会,每个监事会负责承担4-5家企业监事会工作。四年来,各监事会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为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国有资产“守门人”、真实信息“报告人”、经营风险“预警人”的作用。虽然四年来监事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监督检查工作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公司法人治理文化意识淡薄,对监事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监事会制度在国有企业难以真正达成经营决策(董事会)、执行(经理)、监督(监事会)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部分国有企业董事会、经营者,对监事会工作作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还不足,甚至认为监事会可有可无,监事会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由于监事会实施当期监督,主要任务是财务监督及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由于监事会的“不干预、不参与”原则,监事会侧重于及时提醒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于未然,做好经营风险“预警人”,即使企业出现问题,监事会只能向出资人汇报,并没有处理权,造成社会及一些领导对监事会的作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监事会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国有企业面宽链长,监事监管力量不足

由于国有企业下属企业数量多、覆盖范围宽,如我们第四监事会派驻的四家企业下属三级及以上的子企业多达150多家,主要从事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交通基础建设与运营、现代物流、土地收储与房地产开发、金融、贸易、国际合作等产业,业务覆盖面宽,管理链条长。而监事会成员共4人,下属子公司虽然均建立了监事会,但除了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外其余均为兼职,且一人身兼数职,部分人员履职能力弱,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导致监督工作很难深入,且国有企业企业大量的投资、担保、融资、经营行为大都发生在下属子企业,使专职监事较难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直接影响了监事会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监事会监督手段缺乏必要保障,监管环境有待改善

在监事会的监管实践中感觉到监事会或监事职权不全,法律只给了监事会和监事“说”的权力,而没赋予其“行动”的权力。如监事会可以对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请求纠正,但对不予纠正的法律后果却未作规定,以致监事会权能不全,起不到约束作用;也没有出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对监事会监督不配合、不按要求纠正的具体追究政策措施,监事会履行职责的权威性不够。

(四)监事会监督缺乏高效的操作方法、监督反馈时效性尚待提高

目前监事会的监督检查工作已经将日常监督和集中检查结合起来了,监事会也做了许多改进工作,但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结合状态还有待完善,如何提高监事会的高效监督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监事会的监督反馈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对于在日常监督和集中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研究并最终反馈到企业中去,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但是,目前反

馈机制的时效性并不理想,有些事项需要监督长时间才能写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报告,时间一长,一些问题会失去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监事会队伍激励约束机制欠缺,监事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四年来,国有企业监事会通过不断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监管途径和方法,整体的业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相对监督对象整体还是偏弱。目前,专职监事的考核均参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由于监事业绩评估体系不健全,对监事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通常“监”与“不监”并无多大区别。监事会专职监事是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行为能力和监督水平直接影响着监督检查的效果。然而,目前的监事会办事处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不健全,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无法充分激发监事的工作潜力。

三、建立监事会保障体系,整合企业监督资源

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机制的完善,既要加强国有企业监事会自身的制度建设,更要从监督资源整合的视角出发,加强监事会与公司监督资源的整合,通过各种监督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整个监督机制的系统功能,促进整个监督系统功能的优化,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目标。

(一)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监事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还存在不少漏洞,影响了监事会的监督效果。因此,为确保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应抓紧建立以《公司法》和《暂行条例》为核心的完善的国有企业监事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监事会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与整

个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协调与配合,既要确保监督检查过程中监督权的有效实施和监督权的保护,也要确保监督检查后监督权的实施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制度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1.赋予国有企业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

《暂行条例》明确赋予监事会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监督的职权,然而监事会能否有效的行使监督权,在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由于独立性是监事会制度的灵魂,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监事会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的根本前提,在法律中应进一步明确监事会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的专门机构,并明细监事会监督权限,保护监事会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检查权,不受其他部门、人员的干涉,为监事会积极执行监督职能提供法律保障。

2.赋予国有企业监事会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各项权力。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监事会通过监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必须对监事会本身的功能进行优化,赋予监事会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各项权力,在法律上赋予国有企业监事会充分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赋予监事会完全、彻底、及时的知情权,规定企业向监事会提供完整、真实信息的义务,并规定企业不履行相应义务的法律责任,以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行使。同时在法律上赋予国有企业监事会一定的执行权,监事会针对企业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应当得到有效地执行,只要提不出相反的证据和正当的理由必须予以执行,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及监事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对国有企业监事会及监事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监事会监事缺乏明确的义务性规定,同时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业绩考评机制。为了确保监事会充分发挥监督效能,必须建立国有企业监事会监事业绩考评机制,以此约束监事会及其监事的监督行为,使之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国有企业监事会的业绩考评机制要以监事会的检查报告和工作成效为重点,考评应当包括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三个方面,并将监事会及专职监事的薪酬与被监督企业的监督检查成果适当挂钩,适当增加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干部的任用和提拔上给以专职监事足够的晋升空间和晋升渠道,使得国有企业监事队伍趋于专业化和稳定化。

(二)推进国有企业监事会与企业监督资源的整合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曾指出,“要充分发挥监事会、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机构的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 然而,各个监督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不同的考核体系,怎样才能整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应创新监督机制,构建“职责明确、信息共享、职能互补、整体联动”的监督体系,健全监督网络,建立监事会快速反应机制,使监督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合理设计监督体系制度框架。国有企业监事会应主动关注整合企业监督资源,理顺监督线条,探索解决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监督部门众多,监督业务重合,多头管理的难题,可以建立以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资源组成监督体系,由国有企业监事会统一领导协调各监督部门,并推进国有企业监督资源的合署办公,为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目前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集团监事

会工作部与审计部的合署办公,国有企业监事会在实施重大事项的监督时,能综合运用其监督资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优势互补,减少了监督成本,提高了监督效率。

2.职责明确,合理设计监督部门职能分配。监事会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法定的监督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对董事、经理层决策、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是党的专门监督机关,担负着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等职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和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上,各监督部门职能和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互补性,建立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应结合企业实际,设计好监督职能分配,各项监督职能有机结合,达到整合监督资源。

3.信息共享,建立各类监督信息交流共享的工作机制。在监督体系内建立工作制度、监督方式和技巧、监督检查情况等各类监督信息的相互通报、相互反馈和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完善系统内外沟通协调机制。国有企业监事会应强化重点联系人制度,在派驻企业建立监督工作信息员制度,形成渠道畅通、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的信息网络,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改进监督工作方法,提高监督资源整合水平。

4.职能互补,整体联动。注重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赋予传统监督主体补充性的新职能,增强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各监督部门各个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企业重大问题上的监督,特别重视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如要依法对企业负责人履职、企业“三重一大” 事项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完善经营

责任审计制度。注意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实施重大事项的监督时,各类监督主体协同监督、整体联动,形成一体化运作,提高监督效能。

5.运用监督成果,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实现监督成效,关键在于落实,重点是整改效果及责任追究。要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于考核不称职、审计发现严重问题、监督发现严重怠于履职的经营者,要及时予以处理;对经营不善、或因失职渎职造成资产重大损失的经营者,应及时予以解聘,对重大经营失误负主要责任及违法违纪的领导人员,追究其经济、法律责任。派驻企业对监事会等监督部门提出的的意见,要高度重视,对提出的企业存在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国有企业监事会应及时督促企业对监督成果的落实情况,加强对企业整改情况的督促和检查。

国有企业监事会在完善的国有企业监事会保障体系下,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机制的优势,通过监督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权威,努力使监督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能力,监督工作转化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监督成果转化为企业降本增效能力,真正实现对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员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凌云 2012/2/21 南宁

下载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强化落实监督机制做好“五点”文章近年来,我县反腐倡廉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监督机制内容欠实、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等......

    党内完善选举制度

    党内选举制度为了进一步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党组织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

    党内民主监督机制[样例5]

    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党内民主监督机制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搞好党内民主监督,特作如下规定:1、党内民主监督的任务和内容党内民主监督的任务......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匡正选......

    论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

    论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 摘要:本文就当前我国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结合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

    完善廉政监督机制[五篇范例]

    完善廉政监督机制2011-4-11摘要:腐败现象是世界性的一道难题,而完善监督机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本文将从人大监督、党内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

    完善监督机制 实行全程监督

    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全程监督 二、当前“一把手”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一把手”监督机制虽有较大的推进,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

    建立完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着力把好“选人”、“用人”、“育人”等环节,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本文试就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