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4 14:1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论文)》。

第一篇: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论文)

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

曾天赐

摘 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我最近四年来我一直给学生在每周星期五布置了一种特别作业:写数学周记。我还把学生的数学周记制作成我的博客。

关键词:教师blog;个人知识管理;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周记;

什么是Blog?关于Blog的定义和认识可以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简单的来说: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把Blog译为“网志”、把写Blog的blogger译为“博客”。Blog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是“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而教育Blog,则是由教育工作者书写的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网志”。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舞台之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从实用的角度来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它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要找一个软件工具,供依据个人知识管理特点,来协助个人更省时省心管理文件、更容易养成知识管理习惯的软件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学习等其它辅助功能,但是也不一定要找一个软件工具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Blog也是可以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种手段。

毛主席说过:没实践调查就没发言权, 基于教育Blog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先看一下我5年来一直在做的教育Blog: 网上地址:http://eblog.cersp.com/userlog6/83781/index.shtml, 里面收录了快1000篇我的学生写的数学周记,《小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我最近四年来我一直给学生在每周星期五布置了一种特别作业:写数学周记。我还把学生的数学周记制作成我的博客。

那么,如何运用教育BLOG为个人知识管理和小学教学服务呢?

一、只有在拥有较多的知识的情况下,个人的知识管理和教学才有意义。

一般来说,仅有十多篇网络日志的时候,并不需要知识管理,也不影响BLOG的功能。但是,如果日志达到30篇以上,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就开始凸现出来。所以,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知识的学习(也叫知识或资源的获取)。一般来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学习的方法,都有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的个人知识学习有以下途径:

1、自己的实践积累。这是教师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来源,教师的智慧、经验、课堂上发生的事件、多年的教案、笔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2、教师间的观课和研讨。教师的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来源于对其他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观察、模仿和创新。3、地区或学校组织的培训。这种培训采取专家讲座、头脑风暴等形式,通过个人感悟和协作交流的方式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4、教师个人际网络。人际网络是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知识的重要来源。通过人际圈子可以获得书本上和其他渠道中不能获得的知

识。教师在校内外的人际圈子越广,交往人员的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5、传统媒介。获取知识的媒介很多,如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等。

6、信息技术。善于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学习。

如果重视知识或资源的积累,那么重视知识管理的时代也就到来了。教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对教师个人的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应用、共享和创新的过程。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有助于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怎样整理和存储个人知识和教学经验?

搜集资料、习得知识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怎样对这些资料和知识进行整理并加以存储才是更重要的,这是知识管理的第二步。知识管理的第二步应考虑对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区分并加以整理。整理显性知识的关键是系统化,即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整理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即需要把对教育、教学、学生等的理解通过叙事或策略提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纳入到显性知识的框架之中统一管理,以备今后使用,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整理和存储知识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即建立自己的BLOG的系统架构,尤其是专题分类。一般来说,科学的专题分类有助于把收集到的资源有系统地储存,以便使用时快速撷取,缺乏系统分类的架构会造成使用资源与创造知识的时间成本增大,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为了帮助老师们做好知识管理和教学经验,解剖自己,征集意见,现将个人体会如下:

(1)专题分类管理

对自己撰写的日志、搜集的资源,如:文章、教学反思、教案、工作小结等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日后阅读、取用。最好每天坚持积累一些资源。

(2)学习路径管理

做好优秀BLOG、主题网站、个人主页等优秀资源的链接目录,使之成为优质、便捷的学习路径,有时间的话可以方便地进行浏览与学习。

(3)知识产权管理

引用别人的成果,要自觉做好链接,既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又方便自己学习与调用。

(4)日志导航管理

对BLOG上的导航内容按照个人习惯的方式,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顺序排列。便于自己与别人查找目标。并按照个人习惯设置日志、评论、留言、链接的数量。

三、关于知识的利用和分享

当BLOG上的知识建构初步成型之时,BLOG的功能之一:资源(包括前面所说的知识)的利用和分享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就BLOG的功能而言,我们认为,它像一块白板,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只要我们在专题设置上下一些功夫,BLOG就能被开发出多种多

样的功能。接下来的事,就是利用和分享。譬如,教师可以把在BLOG上建构的知识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这个阶段上,BLOG建构的知识已经成为个人知识的一部分,个人关于某个专题的隐性知识甚至比显性知识还要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中,有着许多与时代节拍不相符合的情况。例如,有的老师受个人专业主义文化的影响,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其他教师分享,但事实上,教师知识只有在分享中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条理化和显性化。教师可以通过在校内的各种类型的研讨会上和观摩会上分享自己的知识,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使认识上升到新的层面上。这是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好举措。可是,这种实时的交流与分享受到时空的影响,不可能经常性地举行。BLOG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的跨越时空的优越性使知识的利用与分享变成了个人可以主宰的方便之举。尤其是,BLOG,作为第四种网络通讯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流与分享。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的知识在BLOG平台上的交汇与分享,会促进教师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教育博客应该是心胸开阔、襟怀坦荡的,他能够通畅大气地与客观外部世界(包括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自由地进行资源(能源)等在精神世界方面的互换。在知识的利用和分享方面,还有一个博客的基本道德的问题,那就是自觉地为你引用的别人的知识做好链接,包

括作者网志的链接和日志的链接。这样,你就会体会到,BLOG就是树状结构生态发展的学习路径,从这些树状结构的学习路径中,你会发现,你的周围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及其物化资源,你也就会致力于终身学习、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

“让思想说话,让实践见证”。教育Blog的兴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亮点,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BLOC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体验BLOG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体会到了教育博客的宗旨: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泛交流,拓宽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参考资料:略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管理论文: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论文: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

【摘 要】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Web2.0已逐步普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互联网体验方式,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来管理个人知识。文章介绍了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各种Web2.0技术,并给出了运用Web2.0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Web2.0 个人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发展,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向我们传输。我们生活在信息大量出现的网络世界中,但是却很难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此很多人承受着信息过载的苦恼。人们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海量的信息与知识进行相应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Web2.0犹如方向标,它的出现让我们在信息森林中找到了道路。本文探讨了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可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提升个人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应变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Web2.0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知识管理空间。

1 Web2.0概述 1.1 Web2.0的内涵

简单来说,Web2.0的意思就是新一代互联网提供的在线服务。与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相比,内容更丰富、关联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

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1]。它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其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参与到体系中来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目前关于Web2.0较为经典的定义是Blogger Don在《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的: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Web office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可见,Web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促成此发展阶段各种技术和相关产品与服务的一个总称。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用户参与性、互动性、个性化、共享性,使普通用户真正融入到互联网中,成为互联网的主人[2]。

1.2 Web2.0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1.2.1 个性化

在此环境下用户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自己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的网上功能及其他的网上信息服务方式等。网络能通过对用户个

性、兴趣、心理和使用习惯的分析,主动地向自己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定制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网络隔一定的时段给用户进行一次推送服务,让用户能随时获取信息,而不是在网站上不停地输入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3]。

1.2.2 参与互动性Web2.0采用一种鼓励用户的参与和贡献的架构,改变了以往那种“只读”的属性,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4]。这种用户的参与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网站内容层面,通过鼓励用户的参与构建正向的网络效应,使网站的服务更具吸引力,比如Flickr、豆瓣;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开放API,利用用户的参与和贡献,形成一个围绕网站服务的良性生态网络,增强服务的功能与竞争力。

1.2.3 社会性

信息用户“期望被周围亲近的朋友们关注、期望被更有power的人关注、把自己的秘密在网上挖个洞埋进去、炫耀自己拥有的或者自己知道的,或者说共享、学术性的交流”等社会性需求能在网络中得到满足[5]。所以用户希望网络内容能够被用户自由地组合,能够自由地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希望能通过网络以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交际网络。

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是由美国的Paul Dorsey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个概念,目前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6]。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Frand和Carol 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框架,它用来组织和整合个人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一部分。它也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将零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一种可系统化应用,并可扩展个人知识的东西。”

本文中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将个人获取的各种零散、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使个人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即它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进行更好的决策,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发展个人潜力。网络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按其内在过程分为收集过程、发布过程、交流过程。收集过程是外部知识信息向个体内部转移的过程,发布过程则是个体内部知识信息向外部转移的过程,而交流过程则是外部知识和个体内部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7]。

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一套科学方法,它具有非常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在进行创造、获取、评估、评定、组织、存储、分类、索引、从个人记忆(大脑?计算机存储)中抽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具体而言,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二是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三是高效地使用知识资源提高学习绩效;四是持续地学习、更新和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学习;五是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8]。

2.1 个人知识管理在Web2.0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Web2.0环境中,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1.1 增强学研交流和共享,促进反思能力

在Web2.0时代,人们可以利用Blog记录和表达个人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想,使平时闪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得以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管理,人们通过浏览自己的Blog和网摘,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而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自我超越。

2.1.2 针对性吸收所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绩效在Web2.0环境各项微内容不断涌现,人们稍不留意就很可能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整合零散知识资源,将单个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并按照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和有序化处理,进而促使人们获得良好的工作、学习绩效,并提升自身个人价值与竞争力。

2.1.3 构建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增强交流沟通能力Web2.0使用户的个性得到最大化体现,加之兼具社会化的特点,使用户很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者。Web2.0还为人们提供多样的互动与反馈方式,人们可以通过Blog和网摘等平台,构建不同的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使人们的交流,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各项交流更利于实现[9]。

2.1.4 展示个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形成创新性思维Web2.0向个人提供了一个更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空界限,进行交流、探讨、协作、探究,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在此学习过程不断优化的同时,还充分挖掘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之产生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创新思维。

2.1.5 促进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人们在学习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很容易漏掉知识的某些方面。Web2.0的技术和理念则具有信息知识组织的网状结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随机通达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非良构领域知识学习的环境,并为学习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背景,更利于知识的建构[10]。

2.2 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丰富的技术与平台 Web2.0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它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平台;通过RSS信息推送服务、网络书签的信息推荐服务、网络标签的定制、博客专业搜索引擎等手段来实现个人知识的获取;通过互动标签Tag来进行知识组织;通

过博客、维客等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交流;通过简易信息聚合、社会性网络软件以及网摘等技术与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当前,Web2.0的典型技术及实践应用有:

2.2.1 Blog(博客)

即网络日志,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其交流主要是通过反向引用(TrackBack)和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

2.2.2 Wiki(维客)

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创建,它是一个由网友自发支持与维护的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

2.2.3 RSS(简易信息聚合)

以XML为基础,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通常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用户可以通过支持RSS的客户端工具或网络订阅服务订阅自己兴趣、研究相关的资源网站。

2.2.4 Tag(互动标签)

一种网络用户运用自由定义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协作分类的活动。用户根据需要对文章或Blog进行个性化标签定义。它更利于用户搜索、查找网上文章或进行Blog关联和聚合。

2.2.5 SNS(社会性网络软件或社交网络服务)在Web2.0环境,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Blog、Wi

ki或社会化书签。用户通过Tag、RSS或者IM、邮件等方式连接到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论,即“在人际网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6个朋友就可以达到目的”,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2.2.6 SocialBookmark(网摘或社会化书签)

一种在网上保存网页链接的服务,它可以让用户把喜爱的网站随时加入自己的网络书签中;并可以用多个关键词(Tag)来标示和整理书签,与他人共享,实现“共享中收藏,收藏中分享”。通过网摘、RSS等实现收集过程,通过博客、播客、图博、wiki等实现发布过程,通过威客、Tag、IM、SNS等实现交流过程,从而建立了一整套的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如果用户能够充分地利用Web2.0的这些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那么就能够很有效地管理大量涌现的各种网络知识。

首先,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强调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信息的获取不再是数量上的被动堆积,而是通过Tag和RSS对内容主动进行筛选和分类,最终使学习者得到最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真正地体现学习者的中心性。学习者的体验和感觉成为了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处在社会性网络中,也是网络知识应用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网络知识的贡献者[11]。

其次,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注重知识交

流的双向性。由于网络是可读写的,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可以随时进行,RSS信息源也可以随时更新信息,这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双向获取与交流模式。

再次,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的信息聚类将会更加细分。如Bookmark用于共享书签、Mind Map用于思想交流和观点共享、Tag用于知识源聚类共享等,符合Web2.0标准的信息细分的类型。正是着眼于学习者个体,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展现给学习者的,是一个用于微知识单元的聚合、创建、发布、管理、辐射、合作、维护的平台,强调参与、个人价值和合作[12]。当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采取学习者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内容是由学习者产生、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网络资源创造的过程中的时候,知识内容和形式就由量变开始发生质变。个人信息层面的开放才有交流,才有社会行为和形态产生,最终,构建起资源与知识良性循环的开放学习环境。

3 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

根据Web2.0的分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3.1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通过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分类纳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中,以便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使用。这就要求人们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内容应

该包括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需提醒的是,在给知识类别或知识命名时应遵循简单明了、见名知义的原则。然后,将按照知识命名及编码的准则命名及编码各类知识,分类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2 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每天都在更新,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之后,还要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和实际的工作及学习需要不断维护及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具体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调整共享的设置;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知识资源交流;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以此来逐步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知识管理水平。

3.3 应用和创新个人知识建立个人知识

管理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促进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在个人知识管理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更要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地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使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的发展[13]。

4 结语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和社会性软件的不断出现,发展社会性软件以推动人们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整合社会性软件来

给学习者构建一个科学的知识管理工具集合,实现学习者知识的聚合与辐射既是促进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呼唤。进一步地,学习者可以基于Web2.0的社会性软件构建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这对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地收集利用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文小明.Web2.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2-214

[2]邹琳琳,熊珍珍.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5):89-90

[3]王伟.浅析web2.0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2008(6):118-119

[4]胡艺文,陈美芳.一种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方法.现代教育技术,2008(6):98-101

[5]刘永军.浅析Web2.0网站的发展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7):53

[6]陈儒,侯英,李红波.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1):32-35

[7]卫玉,薛文飞.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探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8(19)

[8]吴彤.Web2.0时代的学校网络阅读研究.教育探索,2008(2):50-52

[9]闫俊平,陈英杰.国外Web2.0市场回顾与展望.现代电信科技,2008(5):11-16

[10]侯丽.Web2.0的特性及对信息服务的创新性思考.图书馆建设,2008(1):66-69

[11]李亚.后Web2.0时代的网络特征.传媒,2008(1):72-73

[12]杨帆,肖希明.从资源网络到知识网络———Web2.0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信息服务基础建构.图书情报工作,2007(8):72-75

[13]吴超.Web2.0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情报,2006(8):63-64,68

第三篇: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金陵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原因的分析,提出Blog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从而使信息化的到教师生命活动之中,促进了都主体闪电战觉醒,使探索中的教育工作者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B10g;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联系

从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引入苏州市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时间不过一年,Blog便在苏州基础教育领域蓬勃发展,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是什么力量推动着Blog与基础教育联姻?能否从这种联姻现象之中抽象出其所以快速整合的内在联系,进而从理性高度与实践层面上自觉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从苏州教育博客网的实践来看,Blog使信息化走出神秘的“金孛塔”,内化到教师的生命活动之中,支持着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生态化的广阔天地。

一、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技术支持人类活动是信息化的一般特征。但Blog与一般技术不同,它之所以在基础教育领域迅速成长,原因在于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众所周知,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严峻挑战,教师必须实现角色转变,即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研究者。他们所从事的研究,主要不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是行动研究。通俗地讲,教师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自身为了更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而对自己参与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与研究。教师将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郑金洲等所著的《行动研究指导》一书中指出,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或行动研究告一段落后,对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描写、阐释和反思”,其表达方式主要有:研究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和教学反思。

比较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与Blog,我们不难发现:Blog作为“网络日志”记载方式,与行动研究成果表达之“研究日志”,有着内在的联系。行动研究成果表述是Blog的思想内核(内容),而Blog则是行动研究最好的电子载体;Bfog记载的教育故事(叙事)、教学反思形成行动研究日积月累的阶段成果,行动研究则使Blog上原本无序列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上升为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意义上的认识。可以说,Blog方便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提升了Blog教育记载的质量,两者共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回顾信息技术进入基础教育的历程,它把新教学方式、多媒体网络呈现方式带给教师的同时,也把更多的资金压力、技术桎梏、精力耗费加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由于操作上的复杂性,课件、网页制作、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至今没有使众多学科教师得心应手地掌握。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其一是Blog在技术使用上几乎是零障碍的,这使它具备了从技术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只要能够简单操作电脑,会文字录入,就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起属于教师自己的个人网站。技术上近乎零障碍的Blog,透露着“零距离”的人文关怀,使Blog具备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在Blog上,老师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记载每天行动研究中发生的教学故事,及时积累研究需要的各种信息,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听候调用:反思、写作、引文„„都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尤其重要的是,Blog使老师们从早先上网时的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与人的对话。每篇日志下面都有一个“回复”或“评论”框,在对话框里填上你要说的话,然后点击“提交”,你的回复就到了这篇日志下,别人看到后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与你交流。B1。g支持下的这种便捷的跨时空的人际交流,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需求找到了得以实现的技术工具,这是B1。g对教师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教师们在行动研究中产生的日志,连同那些回复在B10g网站上日积月累,积淀为老师们可以分享的教育资源。’其二,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由于教育工作的艰辛,教师往往有着情感上的双重需要:宣泄与认同。Bl。g以个人出版物的形式来到教师身边,关怀他(她)们的精神生活,欣赏他(她)们的研究成果与思想交流,倾听他(她)们的教育故事与心灵絮语。教师们则愿意在这块属于自己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这里表达、交流与收获。在B1。g上,教师们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客们的鼓励与欣赏,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而且,教师本人在这里的身份也是双重的,既是表达的主体,又是欣赏与认同别人和自己的网志成果的主体。,Blog在技术上支持教师个人表达,使老师们获得了许多在BBS中只有版主才能享受的权利,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成果,也可以随时修改已经发表的成果,优化已经积淀的资源,还可以尽情地选择别人的成果链在自己的网志上,成为扩大自己学习半径、甚至行为半径的有效手段。B1。g的开放性,使教师的网志从内容到形式日益精彩纷呈,争奇斗艳,既促进着教师专业成长,也促进着B10g自身的发展。

就经济意义而言,B10g是免费的社会性软件,没有给清贫的教师制造尴尬的麻烦。对于学校来说,要取得自己的B10g社群的管理权,也只需支付很低的费用。

可见,Blog在技术上的低门槛,在情感上的人本化,在使用上的开放性,在经济上的优越性,使它不仅具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联系,也具备了教师接受这一社会性软件的可能性。

二、苏州教育Blog动态发展分析

B10g在苏州教育界的自觉发展起于2004年4月,最初目的有两个:一是叙写教师自己的故事;二是收交学员作业,并没有意识到B10g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金陵叙事”(笔者的B10g)的名称,就是当时认识的反映。而真正进入B10g世界后,老师们发现B10g可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因为,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他们必须面对课堂知识结构、控制方式、常规经验等方面的变化。为了应对挑战,教师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且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诸如倾听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课程设计与开发技能、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学习评价技能、传统教学技能的更新等等。诸多技能中,许多属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范畴,具有隐性知识的特征。这些“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积累,并非通过理论学习就能轻易地解决,而往往取决于教师在实践与学习中的个人感悟。一般来说,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学叙事和教学反思的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头脑风暴,能较好地把这种隐性的知识显性化,使之成为更多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但是,这种现实中的头脑风暴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形式虽好,却不可能日常性地经常开展。苏州市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突破了这种局限,突破口来自B10g提供的技术支持。经历了Bl。支持的叙事、反思、互动、交流后,老师们发现,就是一个可以跨越时空、随时刮起头脑风暴的网上头脑风暴群!而且,它将不断扩展头脑风暴的规模与深度,这就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金陵叙事”的刊头出现群鹤齐汇的图片,就是这一时期思维演进的写照,也是苏州教育博客主体意识觉醒的开始。

这个时候的培训班学员,已经把Bl。g看作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心得交流的自由小屋、科研工作的管理平台。而且,实践的发展继续深化着老师们对B10g的认识,也开发着伴随认识发展的B10g本身的功能:

1.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

在学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难免有技术上的困难,这时的学员互帮互助就可以在网上展开,陆今茂等学员在网上指导其他学员用概念图,传输系统源码„„这样,B10g又成了学员们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

2.情感支撑的技术工具

B10g的情感支撑功能是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班的一大发现和重要的收获。去年9月,学员唐颂兵在南通参加全国物理学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中遇到没有料想到的挫折。当天他在B10g上写下《南通比赛有感——什么才是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表达他内心的痛苦、迷茫、深情、浑沌和消沉。他在日志中写道,“回收站里静静地躺着我的比赛课件,删了他吧,因为他是个错误!再见了!我亲爱的课件!我关机回家,我一定对了,因为我已经作出了选择!”不难看到,他选择了消极的“甩手不干”的不愿选择的选择!这位年轻教师的内心非常矛盾和痛苦,倘若没有帮助,刚刚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崭露头角的年青人很有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半途而废。电教馆的老师和培训班的学员立即在Blog上给予情感援助,鼓励、开导他战胜情绪,升华情感。三天之后,唐颂兵在Blog上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日志——《我感到了从所未有的关爱》,他动情地写道:“一直以来,我这个对电教特别感兴趣的普通物理教师,有着一种莫名的孤独。当我在技术上遇到难题时,只有烟陪我;当我为了网络课件的模式苦苦思索时,只有烟陪我;当我为了建立自主资源库埋头苦干时,理解我的也只有烟;当我在南通遇到未曾想的失利时,原本以为可以安慰我的只有烟,可是最大的激励却来自于苏州培训班的各位知音好友。我真是太幸运了!‘冷冰冰’的网络世界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温暖,从未有过的特别的温暖!我决心在我们学校推广BLOG,尽我所能!我决心在我的交往圈子推广信息化教学,全力以赴!”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Blog了解原本无法了解到的老师们的心声,有针对性地辅以现实的、网络(Blog)的手段,做好教工思想工作,增强教师的情感交流和学校的凝聚力。

3.个人体验的知识仓库

当Blog成为教师自觉的专业发展工具的时候,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就到来了。他们的Blog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呈现出个人资源库的特征。而且,这种资源库与初期的公司开发的资源库和现在的教育专家开发的资源库不同,具有个人体验的色彩,都是最适合Blogger(Blog的主人)本人使用的资源积淀,个人资源库的成片形成,最终会导致资源建设第三里程碑的崛起,与第一里程碑的专业公司资源库、第二里程碑的教育专家开发的资源库一起,成为新课程实践的重要支撑。

4.组织管理的便捷助手 由于Blog在技术上的开放性、零障碍,以及使用上的人本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苏州的老师们对Blog的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并且不断理解与开发着Blog的功能。例如,“金陵叙事”设立“工作信箱”专题,用于传达内部方案,征求意见,引起讨论,帮助决策,后来发展到对外征求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纩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规划方案》这条日志在“2E作信箱”公布后,首先在电教馆内部引发讨论,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又取消密码,公之于众,广泛征求网络博客智慧,得到了广大教育博客的大力支持,不仅浏览量达806人次,而且回复上的讨论、建议达26条,为“苏州教育博客”改版为网络学习一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Blog的组织管理功能开始被发掘出来。

5.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

苏州教育博客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管理进入教师专业发展。从最初单凭个人兴趣随意设置几个专题,到根据自己的业务进修需要理性地设计专题,使Blog这一个人体验的资源库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封闭走向开放,使Blog既能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又能帮助教师持续进行专业学习和发展个人知识的重要工具。从效率角度考察,Blog成为知识管理的工具,降低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本,提高了教师工作、学习的效率。从教师角度考察,Blog开始了教师建构与管理个人知识的进程,使老师不仅成为一般的知识工作者,而且成为知识的管理者,发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6.树状结构生态发展的学习路径

假如把最初访问的一个Blog(比如“东行记”)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教师能够从这棵“大树”上发现更多的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价值的Blog”伙伴”和其他优秀的专题网站,并且方便地链接到自己的Blog上。如果把这些Blog“伙伴”看作二级的“树杈”,在二级的“树杈”上又会发现一个或若干个有价值的Blog伙伴——三级的“树枝”,又可以方便地链接到自己的Blog上„„如此不断生长,形成了树状结构的生态化的学习路径。从这个树状结构的教育信息化生命环境中,可以激发教师主体意识觉醒,使他(她)们成为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为形成学习型组织、开展信息化形式的校本教研创造了条件。

7.师生互动的激励平台

从苏州教育博客们的实践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利用Blog的互动、开放、写作方面的优势,形成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互动平台的探索。尽管这些案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高,但是,由于Blog技术上的零障碍,表达心声的便捷性、情感交流的人本化、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性,Blog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师生的互动激励平台。

三、对BLOG在实践中发展的认识

从以上苏州教育Blog发展情况来看,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动态发展、不断提升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Blog以其技术上的零障碍和信息化跨越时空的便捷高效的优势,支持了苏州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心得交流的自由小屋、科研工作的管理平台、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情感支撑的技术工具、个人体验的知识仓库、组织管理的便捷助手、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树状结构生态发展的学习路径,都反映出Blog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Blog,才使信息化内化到教师生命活动之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促成了更大范围内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可以说,Blog引入教育,使探索中的教育工作者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现实的途径,使教育技术工作者发现了信息化支持教学的真正意义。

2.教师基于Blog的专业发展实践促进了教育Blog的发展。Blog促进苏州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表明,Blog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性软件,只有进人教师职业生命活动之中(而不仅仅作为个人出版物出现),才获得了促进教育的意义。它本身并不具备教育功能,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而不断开发出其促进教育的功能,实现着Blog之于教育的价值。于是,Blog在苏州教育界扎根并迅速扩展,苏州教育博客学习一发展共同体、平江教育网志联盟、吴中教育网志、张家港教育博客、常熟教育博客、太仓教育博客、金阊区教育博客等BLOG社群纷纷建立起来,并呈现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鲜明特征。

3.教育行政部门、合作高校、网络上的高校教师,以及苏州教育技术业务部门在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市教育局200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千名信息化研究型教师、万名教育博客”行动计划;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和研究生团队把Blog引入苏州教育,把头脑风暴引向教师工作之中,他们在Blog上关心和指导苏州老师的专业发展,常常热情地给予回复,介绍老师们与全国的优秀博客互联;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博士庄秀丽给了我们许多远程指导;苏州市电化教育馆的老师们全体参加了Blog实践,把Blog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且热情宣传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参加实践,他们经常参加网上的教育问题讨论,热情地给老师们回复,与老师们一起成长,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由此看来,Blog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并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的整合:其一,Blog零障碍的技术支撑;其二,教育Blog的主体——教育博客们理性又倾注情感的自觉参与;其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客观背景——新课改;其四,要素组合——教育博客个体之间“互联的程度和规模将直接决定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整体的功能结构”(庄秀丽),实践是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觉醒的动力,也是学习、反思以及Blog本身发展的源泉。

第四篇: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心得体会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心得体会 看完同事分享的知识管理的ppt之后,感触非常深,感触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1、信息时代的竞争已经是“知识学习速度”的竞争,快速掌握知识已经成为生存的基础。

信息时代,时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以无法估量的速度在进行,在这样的时代,知识的刷新速度也飞速进行,这点体现在软件行业更为突出,几年前C++、COM、OCX的开发还很主流,不过几年过去了,java已经大行其道,因此在开发领域,非常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在新的开发技术出现之后,谁能够快速地掌握该技术,并将此技术应用于实践,谁就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2、知识是需要分享的

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除了在分享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将知识显性化之外,还会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在此了解基础上还会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知识的分享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带徒弟、写博客、BBS、微博、微信等途径,以做学习笔记为例,通过学习获取了知识,但是如果你将学习到的知识再组织下,形成读书笔记,那么你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带徒弟或者教别人你会的知识也一样,这一点在上学的时候就很有感触,如果有个同学问了你一个问题,你就给她讲啊,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对方没有听明白你的讲法,于是你可能换个讲法,或者会发现你的理解可能也有偏差或者不深刻的地方,这时候略加思考,再讲给对方听,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更具体。个人觉得,写博客、BBS、微博、微信等在公众平台或者朋友圈中分享知识的过程,同时具备使知识显性化、具体化,并且加深个人理解之外,也让你的朋友和同事等了解了你掌握的知识,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能力等,在此过程中,加深了朋友和同事对你的了解,遇到可以与你合作,或者可以托付给你的工作时,就会想到你,所以在此过程中,你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增加了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潜在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增强

了你对别人的影响力。

3、信息不是知识,信息需要经过验证、思考、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才转化为知识。

这里举了一个特别恰当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上Google的网站搜索到盲肠炎手术的开刀步骤,但不论这个人搜集了多少信息,“你敢让他开到吗?”

在Google上搜索信息,这个谁都会,搜索到自己关注的信息,并看完这些信息,这些信息仍然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信息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甚至有些信息是带有误导和恶性的倾向,那么就要求我们对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搜索自己遇到的技术问题时,经常会去问度娘,在百度知道这个频道下,大家对问题的回答就很五花八门,有的人根本还没弄清楚人家问什么就去回答,回到的文不对题,也有些人没有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搜一段可能是该问题的答案,就粘贴过来给对方回答,这些形式的回答,对于我来说都是不信的,我比较喜欢那种:“我之前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通过什么什么操作或者处理,我最后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因为你知道回答者经过了个人的实践,与自己的理解,这种回答可能会最终帮助你解决问题,但是否会最终解决问题,还得要靠你根据他的回答,处理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之后,也就形成了你对该问题解决方法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所谓“实践出真知”。

4、只有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管理,才会不断的进步。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知识,经过长时间的搁置之后,也会淡忘,如果不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那么你的学习就是一个边学边丢的过程,只有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才能使知识不断的变丰富。

5、如何学习行业知识:掌握基础知识、了解领域全貌、掌握该领域最新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学习的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的,所以学习都是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和案例获取,了解领域全貌,可以通过与行业专家交流获知,掌握该领域最新知识,可以通过订阅前言的行业杂志或者浏览前言

的网站动态来进行,最后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将掌握的这些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经验。

通过学习知识管理的技能,使我认识到之前的一些不足:

1、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做好个人知识的管理,自己的知识没有进行系统、完整的保存和整理。

2、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保存知识、使用知识固然重要,但分享知识也不可忽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享这块尤其不好。

3、之前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完整,总是需要学习哪些就找本书来看,看完就基本使用,但是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掌握的不够多,使用的不够好,期间忽视了对该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从今天开始,会更注重自己对知识的管理,以及重视知识的分享过程,努力做一个富有知识的人!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没有什么理由不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次远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远程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们有能力更好的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十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2.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信息技术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们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我想说,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 成长博客CERSP BLOG教师博客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

韩东

摘要:新课标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尽力做到教材的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数学的实用性。并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关键词: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要从课堂的权威变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课堂上,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尽力做到教材的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数学的实用性。这方面,人教A版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教材编写了很多实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开始就从8个集合实例入手,引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以下是本人对人教A版必修一的教学反思。

一、抽象的教学内容与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实物情景: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

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案例二:“函数单调性”,由f(x)x2的图象观察y随x变化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特别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即使上课时用了几何画板展示,我自己教学体0x1x2时,有f(x1)f(x2)”会,电脑展示得快,学生好象明白得快,忘得更快。这句“当0x1x2时,有f(x1)f(x2)”,数学老师看似简单,可学生刚刚接触就感到怎么来的式子,以及后来在遇到有关的单调性问题,例如: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求不等式f(x)f(2x)的解集。我把f(x)和x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

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应尽可能地来源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历,应找出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们接触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捕捉学生的生活的疑点、兴奋点,社会生活和热点,同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通俗、更具体。

二、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节课中,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点的时间进行笔头练习,自己过早地抛出题设结论和过程,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与新课标的精神不相符。但数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基础。我们知道,知识技能主要是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的笔头训练,才能保证有机会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所以每节课要合理分配时间,在两者之间取平衡,我把全班同学分成每四人就一个学习小组。

案例四: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 ①ylog2x与ylog1x;

2②ylog3x与ylog1x;③ylog2x,ylog3x与ylog5x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3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x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y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案例五: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y2x,y2x,yx2,ylog2x在(0,)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而把课本的例2作为第二节上课时的复习与回顾,让例2复杂的数字的处理简化,直接由学生自己第一节课探究的结果来分析,得到题目想要的结论。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

三、学生实际水平与新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案例六:“函数”,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模式。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案例七:

1、让学生用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

2、让学生用类比两个数的运算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并、交、补)。

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外先探究,课内提问完成,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1个问题答得不好,而第2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较好,学生把“并”类比为“加法”,“交”类比为“多项式的提取公因式的因式”,而“补”类比为“减法”,第1个问题回答不好,问题出在,学生并不理解“ba且 ab,则ab”中的“”的意思,它代表了“小于或等于”。通过这个类比,修正了学生对“”的理解。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总之,在教学反思的行动中,我坚持:

一、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现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事物。

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

下载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教师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摘要: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的信息高效管理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必须和时代要求。探讨了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论文

    浅谈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管理者要重视两者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发挥优势,使企业管理活动与时代发展步伐相适......

    教师个人知识礼仪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身为教师应该掌握以下的礼仪知识。1、教师的行为举......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 成长博客CERSP BLOG教师博客[5篇]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张红专 回顾本学期高三复习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复习方向:与高考命题思路及范围较好地保持了一致。 二、复习的指导思想和依据:高考说明、生物课......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

    摘要:教育技术培训实际上是教师对教育技术及相关知识的一种管理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现状问题和知识流程,并提出了新的培训关注点。关键词:知识管......

    个人知识理论视角下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发展论文(大全5篇)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个人知识理论角度这一新的视角,对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发展进行了研究。论文关健词:教师专......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实践论文

    【摘要】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管理中使用该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 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 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 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