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1:5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

第一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

摘要:教育技术培训实际上是教师对教育技术及相关知识的一种管理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现状问题和知识流程,并提出了新的培训关注点。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流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有关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迅速从企业延伸到政府、学校、:区等各种组织。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实践和工具来管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并增强竞争力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处理、存储、使用和共享,其中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分析、开发和实施课程目标的过程主要与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领域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知识管理行业——最有可能应用知识管理技术的领域。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包括了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处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过程。本文正是基于此尝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去研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相关问题,以期探讨拓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途。

1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知识管理的视角

不管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还足高校教帅,教育技术培训郁不是一个新话题.它从最例一的面授培圳,发展到今天的“面授+网络”并辅以自学等混合方式.尽管培训的方式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从早期培训开始就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无法有效解决,从知识管理的角概括当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存的问题,主要有:

当前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更多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与改革需要(压力),“短期突击”式的过程难以使教师产生“教育技术对专业能和工作绩效有提升作用”的认同感;培训以媒体技术的基本操作等一系列显性知识为重点,如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方法、基于技术的教学环境设计策略等相关隐性知识鲜于涉及和研讨;

对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知识疏于管理,存网络培训方式中,教育技术知识库缺乏动态更新,以至变成对教师没有吸引力、偏离教学实时需求的“静态材料库”。

2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知识及其流程

根据知识的分类.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相关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程序化的技术工具操作知识、教学资源开发步骤以及基本的教学理论等都是显性知识,很容易在培洲过程中传授。对技术上与学科整合方法的理解过程、基于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及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认同感和心智模式等都属于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难以在短圳培训中直接传授。当然,这两种知识也小是绝对区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培训过程中,所有知识都会形成如图1所示的循环流动过程,并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3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新关注点

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绀织知识分享与交流的能力,以便利用知识采取行动,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交流、分享知识以及利用知识进行决策,这些活动宄全取决于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知识管理的实践木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冈此,在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妨考虑从以往的政策与事务管理转变为知识化的教师人事管理,把教育技术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以及教帅获取、使用和共享这些知识的活动统一协调起来。

3.1以教师发展为本.激发和维持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在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别为生活、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实5个等级。对教师而言其专业能力的提高满足这些需求(尤其足后项需求)密切相父如果教育技术只能够提升教帅的业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题,获取更优质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他们的预期需求那么,教师就会产牛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驱动力,即产生对教育技术培圳自下上、长期能动的内在需求。如何激发和维持教师的内在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如下的一些措施:

(1)改变教师周围是社会环境,让教帅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技术相关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如提供各种参观学习、考察体验的机会,让教师亲身感受教育向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的社会氛围,设置激励机制,对主动、有效利刚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效果的个体与事件,及时给精神.的宣传和物质上的支持并在教师业发展项目中逐渐地、由弱到强地融人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

(2)调差和评估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以此作为选择与规划培训内容的依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情况包括: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新的研究动态、应用新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掌握更新学科领域知识的技术与技能等。只有教师提自身的教育技术知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对培训的内需求

(3)由浅入深、由普遍到特殊分阶段安排培训。教育技术培圳并非简地邀请家讲座,而是一个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去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过程数帅学与使用教育技术知识的心理需求变化是:掌握通川的技术工具操作知识——寻求基于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关注并期望掌握所属学科的特定技术与策略。因此,每个培圳阶段都应该设汁与教师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培圳主题,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士齐训形式(即课堂讲授、个别讨论、交流体验、实地参观等培训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培训阶段和内容来选择),时制自: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从而维持他们的需求与热情。

3.2关注教育技术隐性知识的获取

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不是让学科教师郜成为技术操作能于(这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多数教师参加培训时,都带着与自身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和任务.希望将技能培训与教学应用融合.特别是期望以关注某一学科教学巾如何没计、开发、运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而是技术本身为中心。理解和创建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环境、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态度、心智模式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应该是教育技术培训中最重要的知识。让教师关注和扶取这部分隐性知识是培训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隐性知以作为一种合理识存存的地方,基于知识的战略不应该注重于收集和传播信息,而应创造一种机制,使得实践者容易识刖和互相交流。非正式学习就是一种有利于隐性知识获取的机制。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占到个体知识结构的80%。团队协作、专家指导、与他人的交流分享、学习与工作经验积累等等都属于非正式学习。

(1)利用网络培训平台获取隐性知识即个人知识管理..在网络培训平中,除了教学知识库管理的主体功能,还应该增加个人知管理的辅助功能,比如适合群体讨论的虚拟社区,以及适合个人整理和记录自身经验、技巧与灵感的博客或电子档案等这些非正式的学习的平台能够将教师平时遇到的问题、众人探讨的解决方案和头脑产生的灵感火化等整理并保存下来,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隐性知识,也有助于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进而共享给其他人。同时,培训部门还可以收集和整理这教师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技巧,并把它们添加到知识库中,使知识库能够随着教师的实际需求而动态更新。

(2)通过面授培训获取隐性知识即工作一教学培训法。这是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系统化的培训方法。这种高效的培训方法由以下几步构成:告诉受训练者要从事的工作.让他们做好工作准备:讲述履行工作时的关键信息:让受圳练者表明他们对工作的理解;让受训练者独自工作,并安排一名优秀人员,在必要时提供帮助。这种方法是典型的“做中学”.它通过提供具体的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与必要帮助来完成.很好地结合了获敢隐性知识的两种有效途径:实践和专家指导教师教育技术面授培训应该尽可能提供诸如此类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主题,以便帮助教帅更好地领会与获取教育技术隐性知识。

3.3构建教育技术知识地图

一方面,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人境互动的结果,更是人与人协作、对话的结果。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这是一个由少数到多数的知识共享与提升过程。因此,教育技术堵洲实质上也是教师对话与共享教育技术知识的过程。

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知识地作为一种知识导航系统,是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有效工具。为了促进教师对话与共享教育技术知识,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构建教育技术知识地图。

(1)网络培训平台面向内容的知识地网。基于知识标识关键词搜索十耳应的知识内容(单元).这是每个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平台中知识库管理都应该具备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个简单面向内容的知识地图。构建真正知识管理意义上的知识地图,除了显示知识内容的地址链接,更加需要从逻辑意义上向用户展示知识内容之问的关系(层级分类、网状关系等).还应该能够分析用户的搜索历史、建立面向用户偏好的知识模型,给用户推送最佳的知识导航服务。

(2)面授培训。面向能力的知识地图。能力更多地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所以构建面向能力的教育技术知识地图实际上是将具备某方面教育技术知识的教师当作一种资源进行记录,让教师之问能够很方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交流的对象,即“按(知识地图)索人(知识)”。当然,制作知识地网之前征求教师本人同意是必要的为了更大程度地促进知识共享.从“知识互惠”的角度来看.面向能力的知识地罔上面除了记录教师已有的知识,还可以记录他/她所需要的知识,即同时记录知识的供需状况,让教师之间能够“自愿互惠.按需共享”表1描述了知识地阁中教师条目的主要信息。在面向能力的知识地陶上,所有教师条目都可以根据“能够提供的知识”、“目前的知识需求”、“所属部门”、“交流时间”等关系组织成更加复杂的网络结构图。

纯粹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是关于知识的完整和开放的共享。因此,知识地图描绘的对象范同还可以突破专业和校区的限制,扩展成一种跨领域和区域的、开放的教育技术知识共享过程。教师在这种全校或者校际之间的环境进行交流和对话,有助于他们从更大的背景去思考应用教育技术的方法与策略。

4结束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隐性知识的获取、知识地图的构建等知识管理策略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启示意义和应用途径。南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过程与效果和各个学校(或者校区)具体的教学改革及教师发展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沦与策略应该同时考虑这些实际情况,以及借鉴知识管理在其它教育教学领域巾应用的经验。

第二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教育生态学是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念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比较落后,直到近年来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才开始将教育生态视角引入进来。教育生态学是指将生态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和周围环境(如自然、社会、规范行为)之间的和谐统一,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总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因此将生态教育学理念应用进来也就成为必然。

一、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

教育生态学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着新旧教学方式的冲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当前充满活力、注重开放的教学过程,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就需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要在课堂中形成合作互助的教学风气,开展小组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通过和别的同学共同探究来获得结果。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每天都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Naturaldisaster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放映有关地震、海啸、泥石流以及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视频,最好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近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学生就会了解自然灾害和自己其实并不远,而这些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因此教师就在整个班级里面开展了“ProtectNature,ProtectUs”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保护自然的英文名言,然后写在标签上贴在教室后面的教学园地中,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就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整个活动,学生增强了对自然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培养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

在形成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的时候,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树立绿色的生态观,逐渐从课堂的独奏者向伴奏者进行转变,而引导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演奏的主角。为了在班级中营造出和谐生态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对自己和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转变,放低自己的姿势,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同学,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要通过恰当的形式给学生指出,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的。教师要在保证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之上来开展差异教学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处于不平衡的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是不同,因此教师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Wildanimal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野生动物”,就让学生表演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话剧,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英文句子和单词应用起来,设计话剧台词和服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非常用心在准备,而有的同学则感觉整个活动跟自己关系不大,教师最后在对话剧的表演过程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对一些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也要指出一些学生在整个话剧准备过程中不良行为,比如消极对待、不参与等,要单独来对这些同学进行谈话,教师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自己认真做事,而别的同学则消极怠慢的时候,自己会如何想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逐渐产生一种集体的荣誉感。

三、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

教育动态学中也提倡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要丰富评价过程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对别人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熟悉评价规则,自己再完成任务的时候就会按照标准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在学习中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的评价,还需要从情感、态度、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Fashion”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以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就让学生针对自己对“fashion”的理解来做一个5分钟的报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需要自己来准备英文演讲稿,并且熟练背诵下来。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关注“fashion”,因此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准备的过程也不尽相同,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同。有的学生就是平铺直叙将课本上的句子引入进来,而有些学生就注重将演讲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将自己的演讲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自己认为流行的服装、流行的颜色、流行的偶像等,将课本内容进行了课外拓展,因此演讲效果就非常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可以从准确充分程度、重视程度、演讲水平以及展示水平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可以将这个学生的演讲过程作为一个标准,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同学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促进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柔性管理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利用柔性管理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柔性管理,分析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管理;高等教育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人文本教育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流,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确保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基于此,从柔性管理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柔性管理

1.柔性管理的含义。所谓柔性管理指在研究人们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借助非强制性措施,对人们进行引导,同时将组织意志转变成自觉行动,通常情况下,柔性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柔性管理符合人们的心理、行为规律;其次,柔性管理属于非强制性管理;第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第四,培养人们自觉行动的习惯。从管理效果来看,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人,侧重人与人之间需求的差异性,采用柔性、非强制性方式实施管理,对人给予高度尊重。

2.柔性管理的特点。对于柔性管理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管理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在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思维,还是情感需求,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柔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正确协调处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其次,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从应用领域来说,最初人们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张。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能够对其进行约束的条件已经非常宽松。第三,管理侧重稳定性、动态性。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或改变,确保柔性管理不断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进一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管理队伍。第四,管理效果的实操性、塑造性。对于高校来说,实施柔性管理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觉的意识。

二、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缺乏人本理念。以人为本需要高度重视人的主导性地位。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所以社会构成要素需要被人掌握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才有意义。然而,当前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工作时,普遍缺乏人本理念,没有对人给予高度重视。长期以来,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沿用刚性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者借助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约束,进而制约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尤其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高校主要采用处罚的方式进行管理,很少使用耐心教育的管理方式。

2.目标抽象。高校在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时,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侧重点集中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高校通过制定实施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衡量,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于高校来说,实施刚性管理的前提是组织的理性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行政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强调高校的权威性、规范性,弱化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世界观等柔性能力或技能。高校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实施管理,忽略横向沟通,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文化等因素,进而难以帮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

3.心理与行为管理存在脱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发生改变,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紧张、自卑、抑郁等,一方面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他人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情感、心理等方面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阳光心态,同时,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跟踪,避免将心理管理等同于治愈百病的良药。

三、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评价方面侧重量化,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采用柔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这是由柔性管理的对象决定的。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难以通过数字的方式量化人的心理、思维、行为等,而柔性管理的模糊性,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进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高校来说,通过柔性管理模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大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鼓励,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搭建一个互尊、互爱的教学平台。在学习、生活中,教学管理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将有困难的学生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借助心理咨询对困难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这些学生真心感受教学管理者的关心与照顾。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要用柔和的语气,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调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从矛盾论的角度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以说,刚性管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刚性管理,管理工作就会难以开展。而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一种补充,如果没有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就会缺乏持久性,进而难以实现管理效果。在新时期,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帮助学生实施自我管理,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代发展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借助柔性管理有利于顺利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借助柔性管理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不是排斥、否定刚性管理模式,而是对刚性管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借助柔性管理模式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融合,确保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以刚性管理为基础,然后融入柔性管理,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所以说,高校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措施,充分挖掘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以此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何伟强,赵静.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霍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满意度探究—以柔性管理理念为视角[J].学理论,2013(36).[3]巩长芬.浅谈柔性管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5(10).

第四篇:以人为本视角下成人教育管理的发展论文

论文摘要:在“以人为本”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我国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管理面临着社会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终身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同的新形势,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保证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成为成教学生管理的新选择。通过对成人教育管理的分析,提出了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人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成人教育管理;人本管理

成人教育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它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人教育系统能否充分发挥上述作用,为国民经济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管理。

而成人教育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说来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要尊重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以人为本具有以下三层基本含义:其一,它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地位的肯定。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创造性。其

三、不断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和发展人的现实生存环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各个领域开始探索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作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其管理者是人,管理对象是人,其“产品”也是人。这一特殊性要求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就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而言:一是,首先要确立人在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的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二是,通过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工作学习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的目的,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二、人本管理是新时期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学生的权利、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多元化的价值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同时,依法管理、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已成为学生管理的目标;社会发展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产业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渐趋完善,劳动将逐渐不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越来越成为个人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于精确定量的、刻板单一的管理模式,乃至追求共性统一的、只有简单的“是”与“否”的教育方式,就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抗拒和排斥。因此,成人教育管理不仅要满足成人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助于释放人的“自由能量”和挖掘人的潜在智能的个人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终身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同成人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主要基地,“教育如果延续不到成人阶段,就无所谓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被普遍认同逐渐被广泛实践。而人本管理把师生员工的需求、欲望、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用各种手段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注重对教职工和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同时人本管理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激励教职工和学生发表意见,提倡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决策,提高了他们参与决策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促进学校的发展;人本管理注重协调人际关系。

三、构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人本管理模式”。

(一)、确立师生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主体地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过程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以人为本是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确立以人为本意味着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匆为了人的指导思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而学校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每个人都要按社会管理的要求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角色既可能是管理主体,也可能是管理客体。在不同的学校部门或在同一学校部门的不同时间以及在不同的学校管理关系中,人们经常扮演不同的角色,变换自己的角色,表现为教育管理主体和客体的转换。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人本管理模式强调“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管理”中,教职工和学生在作为管理客体的同时,又充当管理主体的角色,参与决策、执行、监督等管理的全过程,行使管理主体的权力;在“自我管理”中,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而作为高校各层次的管理者的学校领导又往往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履行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履行教师的职责,在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学校管理的客体。总而言之,在高校人本管理中,强调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基本条件。人际关系是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它又无时无刻不对社会、组织和群体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学校成人教育管理的核心,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本管理的理念、方法、原则贯彻到管理的实践中去,取得良好的实效。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首先要分析和掌握高校成人的人际关系特点:第一,高校成人教育中人际关系的教育性。高校人际关系是同高校的任务和目的紧密联系的,因此具有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的双重意义。第二,高校成人教育中人际关系的丰富性。在学校,全部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在人际关系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学校成员在年龄、教育水平、价值观念、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高校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第三,高校成人教育中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在高校,学术活动频繁,人才交流和科研联合攻关,在校园内外形成了横向人际关系,而且日趋国际化,具有开放性特点。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本管理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人,从人出发。

(三)、加强成人教育人本管理文化的建设

校园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本管理的完善与发展:(1)文化是主体智慧的外化,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校园中活跃的学术活动,科学创造,会激发员工创造力;良好的学术环境,会对校园生活的主体,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形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2)文化是主体人格的展现,表现为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自我完善的追求。在员工交往、社团活动、日常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通过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情感的感染、行为的养成等,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在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趋向和对共同信念的追求。(3)文化是审美意识的开发,表现在人们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使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开发,高尚的情操得到培养。加强成教管理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持久的、艰苦的努力。成教管理文化建设既要强调全员参与,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充分认识到他们都是管理目标的制定者,又要让全员受益,将被管理者的工作、学习成绩与其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既要实施必要的物质牵引,也要倡导持久的精神激励;创造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管理“软件”起到管理“硬件”不能起到的作用,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能。

人本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免会产生把“以人为本”变为“以我为本”;只注重人性,而忽略了法制等偏离人本管理本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结合高校管理的具体特点和规律,强化民主意识,淡化“官本位”思想。要把人本管理和依法治校紧密结合起来,搞好高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成效。并注意不断根据实践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才能切实发挥人本管理的优势,从而推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翠微.成人高等教育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探索,成人教育,2005(6).[2]赵国杰,邢小强.基于对人不同认识的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3):29-33.[3]姚作为.人本管理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研究

一、培训前端分析

在本次培训开始之前,对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是调查问卷、访谈相结合。问卷是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调查问卷”。

(一)学习者分析

1.年龄特征分析: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6一41岁之间,其中有7人年龄在31到35之间,学员比较年轻,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同时,大多数教师具有10年以上教龄,有的甚至达到20年,因此,她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一点既是优势又是劣势:一方面她们可以把本次培训的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定势、教学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要把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对她们而言又有一定的障碍。我们在具体的培训中,要尊重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

2.技术水平分析:在涉及“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情况”的问题时,大多数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但是对powerpoint、flash、网页制作等软件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仅停留在“只是了解”的层面上。使用计算机网络只限于查看新闻和资料,而对于网络的深层次应用,比如下载课件、搜索图片等与教学息息相关的技能则不很熟练。教师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学员的这些专业背景和教学经历的迥然差异,导致培训初始时的水平不一致,给培训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前所述,对学员的分析和学员间的种种差异成为设计和制定培训课程的重要依据。然而,仅有这些分析是无法保证培训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这些分析基本上还属于初步的、总体的和比较模糊的分析。随着培训的不断推进,如何不断深化对学员的了解并根据个人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就迫使指导教师必须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员的情况和需求。

因此,在整个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员的观察和分析,指导教师经常深入到学员中去,和他们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从而与学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学员的信任。

(二)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的总体学习需求相似,主要集中在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二、培训内容的设计与调整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计是指对培训进行系统的设计,并对培训的各个要素分别进行详细具体地安排。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其要素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与评价及其他事宜的安排等。

(一)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的设计

培训设计应为参训教师设定较明确的日标,以激励教师的学习行为和积极性。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规定以及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学员的个人需要,我们对本次培训的目标进行了定位:(1)要求老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2)培养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技能和素质,掌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在获取、运用、处理、传递、评价信息的培训中逐步书里信息意识。这一目标的培训主要以技能操作为主要内容。

(3)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具备信息时代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意识到教育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并且具备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和效率的评价和反思能力。

(4)树立教师的“终生发展观“以及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根据调查分析,参训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是很低的。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2.个体目标的设计

我们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构建学习目标的方法来设定个体目标,教师所有的培训和学习活动都是为达到此目标而进行的。这种由参训教师个人创建的学习目标比较符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这种目标是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创建的,所以也符合整个培训的总体要求。

另外,在实际培训中,我们要求教师制订一份自我发展计划,以使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充分体现参训教师的主体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培训内容的设定与调整

在本次问卷调查,在问及“您最希望补充的知识”时,81.8%的老师选择的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其次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因为这两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如何用于教学,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图1:教师需要补充的知识图

为了保证培训结果达到目标的要求,培训应该有恰当的、合乎需求的内容。培训内容的设定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其次还应解决参训教师“如何学”。结合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把本次培训的内容设为四部分,主要包括: 1.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 心理学知识、学与教的心理学

 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应用 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

2.技术知识

 各种技术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  各种技术应用训练

3.虚拟学习

 利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学习 利用blog、社区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

4.科研能力

设计课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具体课程计划安排表见附录2.本次培训的内容体系是理论与实践双重目标导向,以任务驱动、师生共创多种媒体资源库为特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一超文本一自组织一个性化的高效课程体系。

(三)相关学习活动安排

1.教学观念:通过理论学习与新旧案例对比来促使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2.软件学习: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并把最终作品交给指导教师,以便作为评价的依据。

3.理论学习:组织学员集体听专家报告或讲座,安排学员与培训者共同学习理论,并要求每个学员建立自己的blog,在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利用教学理论的情况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想法,及时利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或疑惑请教同事和指导教师,并对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4.整合实践:利用参与式学习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说课、角色模仿或现场听课、评课、写反思日记,结合学科教学,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5.教案设计:由培训者提供“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模版”(见附录3)并向学员介绍“模版”的使用方法,给学员布置教学设计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并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见附录4),通过展示、讨论、评价、修改的方式掌握写作教学设计方案的步骤和方法,并在自然教学环境下实施教学。培训应让学员对整个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拓展了课程的概念,不仅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每一分钟,在课堂外也设计了适量的学习任务,使得学员能合理利用课外时间,高效发挥集中学习的优势。

考虑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特色与学员的个性差异,我们摒弃了由专家或教师从头讲到尾、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培训课程的形式安排也是多种多样,有传统模式的授课,有讲座形式的课程,有活动课的形式,也有有讨论课的形式。每门课程的教材也不再是单独的一本书,而是一系列参考书、辅导资料、网络资源和视、音频资料,教材的概念在培训中也得到了拓展。总而言之,培训的课程包含了为学员提供的各种教学、指导、资源等服务,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教学服务,一切为了学员服务”。由于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对学员特点和需求的分析,而这种分析是不断细化、不断清晰的,因此,课程的设置要随着分析的深化进行调整。此外,学员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学员在通过学习后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修改了自己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就必须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再者,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教学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者的设想严格进行,这种调整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应把握好课程的动态变化与培训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住培训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不致使培训失去控制,陷入彻底的混乱中。

三、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关系到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教学应该是能不断激发学习者探求知识的欲望,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师培训,更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不断激发学员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强化学员责任意识和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教师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主张把师德教育提升到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职业使命感的高度,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来进行。

2.树立信息时代优秀教师的榜样和不断发掘、宣传学员中的优秀学习案例。培训伊始,就由专家向学员介绍信息时代教师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标准,同时邀请一些优秀教师为学员介绍经验,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推荐给学员一些优秀教师的blog和网页。通过这种“榜样的力量”,帮助学员树立发展和奋斗的目标,也帮助他们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自己也能到达和超越这些前人的成功。

(二)培训方式

1.讲座式

讲座式是指主讲教师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授培训内容。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培训方式。新培训策略有所改革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一切旧的形式,但我们不主张从培训开始一直到结束都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由于一些知识性、理论性、观念性的课程的需要而采用这种方式。培训伊始,我们就请有关专家给教师作《信息时代的学与教》的精彩报告,从思想、理念等高度给学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对本次培训起了提纲掣领的作用。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教学实例作为教材,培训者与学习者通过分析、研究、评价教学实例,掌握教学原理和规律。

本次培训的学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要尊重他们己有的这些经验,因此我们在此次培训中引入了大量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导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促进学员去思考、争辩,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或感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员不仅分享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也在分析别人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自觉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可以真切地使参训教师认识到这种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

3.自主一协作学习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愿意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特点密切相关,培训应尽力满足这一需要。同时,网络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而且教师之间可以利用网络互相交流,并能够方便地得到专家学者或其他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基于以上分析,本次培训创设“培训虚拟社区”,以促进学员更好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我们采用了“深入研讨会”的形式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员对某一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学员之间可以讨论、争辩,进行脑力激荡,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指导教师引导学员对主题的深入讨论,记录下学员讨论的过程,观察学员的特点,并提交给组织者,作为本次培训的反馈,以便培训者及时做好调整。

本次培训采用的是集中培训和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学员的时间紧、工作重,本次培训集中授课的时间为巧天,主要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技术的入门,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求学员自主完成。因此远程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学员的学习,我们建立的一个QQ群,群号是28751518。在此群中,学员可以写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组织者或其他学员共同讨论,及时得到回复。除此之外,组织者定期回访学员,对学员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详细总结并在群里发布。通过这些方式,加强了组织者和学员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学员的肯定和信任。

(三)培训的评价与管理

1.培训管理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为了让学员顺利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因此我们制定了一套可行的管理体制。

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对学员进行管理和记录。同时,指导教师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紧密配合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使用自我管理策略,培养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策略的使用有利于教师自主地安排参与培训的计划,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活动等,并自觉地把培训成果应用在教学中。因此,我们要发挥学员的自主作用,让学员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能减轻培训组织者的管理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培训评价

本次培训很多内容的评价无法通过传统的考试进行客观、真实、有效评价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本次培训的评价体系时,采用由教师指导、学员主动参与的个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总结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充分发挥反馈调节机制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员,我们对学员做了前期调查;而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技术课程比如课件的制作,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自己所教课程和下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课件,并举行了课件大赛,制定评价标准(见附录5),实现“产学结合”;对于小组学习,在学习结束时我们要求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发布到培训网站上,采用小组内成员互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另外,我们把教师的blog、学员在论坛或QQ的发言、也纳入过程性评价的范围,允许学员在blog上做出个人的评价。

附录:

附录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为了做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施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本问卷.我们将认真考虑您在问卷中提出的对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等的有益意见.希望您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这将非常有助于我们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

问卷的填答方式是将您的选项写在题后的括号内,还有少部分问题需要您在横线上填答.您回答的每一道题目对我们的研究都非常有价值,所以请您不要漏答题目.本次研究的可靠性将有赖于您回答的真实度.调查数据仅供研究使用,对您的回答我们将按规范严格保密,诗您不要担心.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以下问题想涉及您的基本资料

1.性别______年龄_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__。2.教龄_________职称________担任课程________。3.是否有个人电脑()A有B没有

二、以下问题想了解您对培训的态度 4.您对参加培训的态度是()A非常愿意参与B愿意参与C无所谓D排斥培训 5.您认为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可多选)()A学习电脑技术B提高实际整合的教学能力C提高理论素养 D转变教学观念E学习教育科研方法F其他 6.您认为您急需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可多选)()A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B教学设计知识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应用D各种技术的特点E如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F各种研究方法G________ 7.您认为影响您参加培训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以下问题涉及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8.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文字处理软件?()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9.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10.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电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11.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12.除了以上提到的软件,您认为还需要培训其他那些软件 A Acess数据库 B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立体动画制作软件3Dmax D其他(请写出软件的名称)13.您目前备课和做科研时采集资料的手段按主次依次是()(排序)A通过因特网,校园网,使用搜索引攀网、CNKI等资源 B到图书室找印刷资料C使用中国期刊 14.您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A未使用过B很少用C经常用 15.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感觉()A教学效果很好B教学效果一般C教学效果有下降D不知道 16.您认为将信息技术整合进课程教学时您最主要的问题是()A担心自己的技术差,做不了B不知道在哪里用C不知道怎么用 D用了效果不太明显E效果好但太花费精力F其它 17.您了解本学科的优秀网站并时常浏览吗()A知道、常浏览B知道、很少浏览C不知道

四、以下问题想了解您对信息技术培训效果的评价 18.您以前参加过这类培训吗()A是B否 19.如果参加过,你对培训的评价是()A效果明显B效果不是太大C效果差D说不清 20.如果你认为效果不错,那是因为(可多选)()A培训的课程内容符合您的期望B培训的教师能力好C培训的教学方法得当 D培训的活动设计合理E其他

21.如果您认为效果差,那是因为(可多选)()A培训的课程内容不符合您的期望B培训的教师能力不好 C培训的教学方法不得当D培训的活动设计不合理E其他 22.您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值是()A期望很大B时间太短,可能学不到什么C会有一些收获D可能会让您失望 23.您认为采用那些培训方法会对您的学习更有效(可多选)()A集中授课B自主学习C网络交流D进行案例分析,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E小组分工与合作F其他(请写出您认为对您比较有效的方法)

五、以下问题想了解您对科研的看法 24.您是否愿意进行教育科研()A非常愿意B比较愿意C无所谓D不愿意

25.如果您不愿意进行教育科研,您认为使您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什么 26.您在做教育科研时碰到的主要问题是()A想研究却找不准选题B有经验总结不出来C不懂得研究方法D研究条件差 27.您在平时做教育科研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文献研究法B问卷调查法C实验研究D实地观察法E行动研究法F其它方法 28.您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29.您认为新课标与课程整合的关系有哪些关系?

填写日期:年月日

附录2:课程安排计划表

下载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很高兴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级培训。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对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教学......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总结1 为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校在校本培训方面做法是:一、培训理念科学化......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总结1 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

    终身教育视角下我国教师教育的困境及改革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教师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管理模式上的“部门条块分割”;教学论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失”;课程设置上的“学科比例失衡”;教学方式上的“学生主体缺失”及人才评价上......

    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论文[模版]

    南京政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 南京政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题 目 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 单 位 名 姓 学 号 学科类别 淳安......

    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总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1当前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对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就实际改革效果而言,却仍显得有......

    生态视角下学校德育管理观的变革论文

    [论文摘要]生态意识的出现不只限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还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带来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考察教育领域中......

    管理会计视角下预算执行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开始越来越要求资金管理也提高精细程度,因此在管理会计角度下如何提高我国的预算执行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从预算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