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
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
姚丽丽
(上海电力学院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200090)
摘 要:从事件管理的角度,在对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党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社会重大事件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影响,提出构建高校学生党员事件教育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 事件管理;大学生党员;党员教育
Study on Education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ent Management
YAO Li-li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and Automatic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From the aspect of event management, analyzing on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and Automatic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upon the major social events and establishes a new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vent education.Key words:event management;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新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快捷传递,国内外重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产生的影响和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和深远。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对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较高。因此,对高校党建工作者来说,如何运用重大事件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其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理解、认同并坚决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发挥自身的先进性,形成理性表率作用,对于党的建设和高校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将当下事件管理概念与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结合起来,在对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党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社会重大事件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影响,试图构建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同时也为事件管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推广做一尝试。
1社会重大事件的分类及管理
事件有多种类型,典型的城市事件是发生在每年的同一时间的同一地点,或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另一类事件是一次性庆典(如千年纪念等);第三类是任何地点的任何活动,如各类展览。有些事件与特定的人物有关,或与现存的旅游吸引物有关,如博物馆举办的[1]
特别的主题展览等。重大灾难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考虑到其突出的影响性、规模性以及引起关注的程度,笔者也将其归纳为社会重大事件。(如表1)
表1重大事件分类
事件性质 事件类型
体育事件
会展事件
有益事件
庆典事件
会议事件
涉及公共安全
涉及公共卫生
人为导致事件
涉及公共环境
有害事件 涉及公共政策
自然爆发事件 核泄露 大规模游行示威 日本海啸 舟曲特大泥石流
汶川地震
重大事件管理就是按照既定目标,将各类重大事件加以综合性、科学性、高效优化设计、规划并给予管理的一门新兴、实用性很强的多学科、跨学科管理科学,它产生于80年代的美国,是适应爆炸式增长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开展的各级各类的政治经济活动、体育赛事、主体旅游、会议会展、娱乐狂欢等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具有鲜明的管理特征,既不同于普通政府行政管理也不同于商业企业管理的跨组织的高度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成功事件管理的主要五个关键步骤是:
(1)启动 成立事件管理机构,开始事件管理程序或进人事件管理阶段;
(2)调研 结合实施该类事件管理相关的国内外案例、国内相关政策规定、社会背景、技术条件等进行科学调研;
(3)规划设计 定义事件管理目标,确定事件管理的范围、时限、风险预测与协调对象及内容,选择实现事件管理目标的最佳策略和手段;
(4)实施 调动相关资源,执行事件管理计划;
(5)评估 评估事件管理的各个规划目标与步骤的实施结果,补差补漏。[2]事件范围案例 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 建国六十周年庆典 博鳌亚洲论坛 伦敦地铁大爆炸 非典的爆发
2社会重大事件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下的重大事件,公众关注度高,影响也较为复杂。其影响不仅涉及不同的事件和空间维度, 还涉及有形和无形的影响;从影响所涉及的领域上看,重大事件的影响包括政治影响、经济影响、社会与文化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从影响的效果看,则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重大事件对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各年级学生党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党员对重大事件的关注点,获取渠道和认识思考,分析重大事件对大学生党员构成的影响。本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4份,问卷回收率97.5%,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党员对时政要闻、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问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关注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者达45.3%;经济类达32.1%;民生类高达60.5%。可见虽然在校学生党员虽还未真正踏入社会,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已有了一定的重视。
(2)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关注点不同本次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关注的热点有明显的区别。高年级学生更加关注政治、经济、民生和就业信息。有97%的学生都涉及到这些方面;而低年级学生对经济、政治的关注度则为 46.3%,对娱乐艺术等的关注度为 57.7%。可见,高年级学生党员思想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较高,更关注个人未来发展。而低年级党员处于自我角色转换阶段,更加注重娱乐身心,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3)重大事件获取渠道增多,网络成为信息获取主渠道学生党员获取各种政治经济资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网络为56.5%,主流报刊媒体为24.8%,思政课为18.7%。可见,网络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主流报刊和课堂教育对学生党员的影响在下降。如何打造有效的党员教育阵地,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4)对热点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大稍有欠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2.1%的大学生党员是怀着有意识的心态去关注热点问题的,无意识的、偶尔看到的占 37.9%。其中只是知道有该事件发生的占到了28.8%,详细了解该事件的发展过程占到了 47.5%,有23.7% 深入了解并有自己的看法。可见,深入分析思考的同学只在少部分,而大部分同学只停留于知道热点问题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独立思考,使命感和责任感相对欠缺。
综上得出,高校学生党员作为较为优秀的青年群体,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并且越来越依靠网络获取相关新闻资讯,但面对海量、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常常缺乏独立[3]
判断和思考能力。因此,借助重大事件管理的概念和理论,以高校如何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
3以事件管理为视角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模式
3.1凝练重大事件内涵充分挖掘学生党员教育素材
我们应以重大事件为契机,营造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重大有益事件多为目标明确,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件,它成为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和良好契机。如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等都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重大有害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对一个国家可能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只要善于加以利用,完全可以转化为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良机。2003年非典的肆虐、5·12汶川大地震、拉萨“3·14”暴力事件的发生都曾对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物质损失。但在同重大灾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顽强拼搏、不畏艰险、舍己救人、乐观向上的动人事迹,如在抗击“非典”的殊死斗争中,钟南山以其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赢得了国人由衷的敬重,这是民族精神的极度昂扬,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高校在应对重大事件时,应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精华,凝练重大事件中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
另外,我们的民族文化虽然历经千年洗礼,但依然熠熠生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留下了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和庆典日,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如:端午、中秋、元宵、国庆等节日,而这些节日恰巧是进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宣传、教育的最佳时机。
3.2理顺隶属关系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党员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力量,是学生党员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维护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关口。在重大事件中,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求学生党员清醒认识,严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培养不怕苦不怕累,临危不惧、听从指挥、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面貌,发挥他们在培养联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发挥学生党支部在重大事件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理顺隶属关系,[4]
畅通对学生党支部指导工作。完善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党委)、大学生党支部三者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党委领导联系院(系)党总支(党委)、院(系)党总支(党委)领导联系大学生党支部制度。在重大事件的大学生党员教育上,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有负面影响的重大事件,要做好学生党员的预防教育。二是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做学院党委和基层党员间联系与纽带工作,建立党员班级负责制、明确班级联系对象,每个党员身边掌握有1—2名群众的基本情况,采取谈心活动等发挥党员在重大事件中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引导作用。
3.3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设计学生党员教育方案
运用重大事件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各类事件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性质,科学设计教育主题、创新开展教育活动方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党心民心空前凝聚的感人氛围,十分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在抗震救灾事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应加以设计和引导:抗震救灾中强大的动员力从哪里来的?地震中人性的光辉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中国广大党员干部的表现怎样引起了世人的震惊的?通过引导思考,在应对重大事件中思想的光辉不断闪耀,那就是:中国在不平坦的发展中崛起;多难兴邦;走自己的路,任尔东西南北风;和平演变在中国失灵,稳定是通向强国之路;国家、民族、民生至高无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确表达、理性思考,广大党员是中国通向强国之路的中坚力量。另外,我们还应突出“情系汶川、共度难关”的教育主题,派出党员支援服务队赶赴灾区,及时向学生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举措以及灾后重建的进展成就,开展捐款捐物、志愿献血、集体哀悼等教育活动,使抗震救灾精神在全校党员及学生心中激起了强烈共鸣,增强广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4创新教育方式开辟“易班”党建教育管理阵地
互联网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党建工作中诸如单一的读书、读报式组织生活已无法适应现代学生党建的需要。根据目前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党建工作中,拓展大学生党[6]
员培养、教育的方式。建立起一个集教育、沟通、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党建阵地”,将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开创学生党员教育新空间。当前,“易班”(E-CLASS)即可打造成一个很好的党建工作平台。“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校、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它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
将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易班”相结合,打造基于支部划分的“易班”线上教育抓手和平台,包括创建党史学习专栏——通过分享学习党的经典著作、历史长卷、伟人传记、国情咨文等,增进支部党员对党史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创建党建理论学习专栏——定期发布高校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和世界政党动态等,引导支部党员关注理论热点,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创建党建工作研讨专栏——利用E优势,打破时间空间局限,为本支部党员及支部之间提供沟通思想、交流经验、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范丽琴.初探“城市重大事件”的概念和影响[J],科技信息,2007,(21):4-5
[2] 王永嘉.事件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3] 范丽琴.初探“城市重大事件”的概念和影响[J],科技信息,2007,(21):4-5
[4] 唐春波.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8):129-132
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29 [6] 刘岩松,胡承波.重大突发事件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企业研究,2010(6):78-80
第二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教育生态学是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念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比较落后,直到近年来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才开始将教育生态视角引入进来。教育生态学是指将生态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和周围环境(如自然、社会、规范行为)之间的和谐统一,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总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因此将生态教育学理念应用进来也就成为必然。
一、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
教育生态学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着新旧教学方式的冲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当前充满活力、注重开放的教学过程,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就需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要在课堂中形成合作互助的教学风气,开展小组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通过和别的同学共同探究来获得结果。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每天都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Naturaldisaster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放映有关地震、海啸、泥石流以及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视频,最好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近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学生就会了解自然灾害和自己其实并不远,而这些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因此教师就在整个班级里面开展了“ProtectNature,ProtectUs”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保护自然的英文名言,然后写在标签上贴在教室后面的教学园地中,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就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整个活动,学生增强了对自然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培养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
在形成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的时候,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树立绿色的生态观,逐渐从课堂的独奏者向伴奏者进行转变,而引导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演奏的主角。为了在班级中营造出和谐生态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对自己和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转变,放低自己的姿势,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同学,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要通过恰当的形式给学生指出,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的。教师要在保证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之上来开展差异教学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处于不平衡的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是不同,因此教师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Wildanimal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野生动物”,就让学生表演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话剧,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英文句子和单词应用起来,设计话剧台词和服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非常用心在准备,而有的同学则感觉整个活动跟自己关系不大,教师最后在对话剧的表演过程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对一些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也要指出一些学生在整个话剧准备过程中不良行为,比如消极对待、不参与等,要单独来对这些同学进行谈话,教师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自己认真做事,而别的同学则消极怠慢的时候,自己会如何想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逐渐产生一种集体的荣誉感。
三、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
教育动态学中也提倡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要丰富评价过程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对别人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熟悉评价规则,自己再完成任务的时候就会按照标准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在学习中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的评价,还需要从情感、态度、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Fashion”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以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就让学生针对自己对“fashion”的理解来做一个5分钟的报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需要自己来准备英文演讲稿,并且熟练背诵下来。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关注“fashion”,因此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准备的过程也不尽相同,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同。有的学生就是平铺直叙将课本上的句子引入进来,而有些学生就注重将演讲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将自己的演讲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自己认为流行的服装、流行的颜色、流行的偶像等,将课本内容进行了课外拓展,因此演讲效果就非常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可以从准确充分程度、重视程度、演讲水平以及展示水平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可以将这个学生的演讲过程作为一个标准,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同学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促进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22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
分类一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
一一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号:5 060691
研究生:董铭和
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刘志方沙08 年5 月
分类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
一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号:5060691
研究生:董铭和
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刘志方008 年5 月
ADissertation Submittedto
China University of Gcosciences for Master Degree
R 图眼代honldsolc 妙calFUu 口曲姐oftheUndc 哩邓du 晚h 脚加kmb 犷 一一刁习.奴CI 血以Un 从辉吟ofG 仪傲允仪拐田街吨)器E 份m 冰 Master Candidate : Dong Minghe Major : Higher Education
Study orientation :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Dissertation Supcrvisor : Prof.Liu Zhif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崖衣奏日期:2 丝』 召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团公开口保密(― 年)(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姜林、Jl 滚:
导师签名:汉‘}不‘乃日期:厅。多了· 双
摘要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一批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群体,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存亡。加强其思想教育,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做好学生工作,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体共分四部分。在第一部分引言中分别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创新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和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其中重点部分为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
第二部分是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及教育现状研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状况的主流无疑是好的,但是部分党员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不但影响了学生党员群体,也影响到了整个大学生群体;各地高
校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其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三部分分别从管理性因素、价值观因素、心理性因素和宏观环境因素针对学生党员思想现状中出现的先进性、创新性、利群性不足和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为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对策。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党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阶段和不同于社会党员的特殊性,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了四个可行性的应用对策。分别是如何培养学生党员的创新性、先进性、利群性及如何构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合力机制。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在系统分析总结不同学者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素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是注重于党员大学生作为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既认识到党员大学生作为党员的特殊性,又认识到其作为一般学生的普通性。将双重角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采用新的视角,并力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得出了相关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创新性,利群性
R 份既代honldco 协梦份IEdu 份加nofthctJn(Ic 很份duatePa 吻M 七mber一‘D 址由eC 州泊aU 城vc ”吟诚G 创仪允仪姗(州i 魄)asExam 冰 Abstract
The higher institution wllich 15 the training base for the higher quallty talellts undertakes the histollcal resPonsibility of fosteling the constlllctors and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modemization.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mber 15 the excellent and actlve sttldent procession and good exalllple amollg the yotltll undel ' g radtlate.The quality of 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mber ' 5 ideol 哈cal alld mor 幽5 relating to the success ofthe socialist cause and Pally ' 5 cause.Strellgtllelling their political andideol 呼cal education alldbri 呼ng their exempl 脚vallgLlard roleinto full play amollg the studellts have greatsi 娜ficanee for finishing the education taskof students and raising the education quallty ofhigher institution.The full text colltams fotlr parts altogether Part one 15 divided into fiVe ones , whose illtroduc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lling backgrotlll 氏StatLls quo of researclling , si 娜ficance , aim ,innovation , researclling frallle and methods , the duality of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member , sroleaswell ,thefifthisthemainlyideaofthispart.Part 枷0 15 about thestu 即on the ideol 哈cal statLls quo and education of the Ll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lllber As issh ? in the questionnaire and related reference , the main 劝℃ am 15 undotlbtedly 90 记,but we can ' t neglect the 加tlble consisted in some undel ' gl ' a dLlate Pally
melllber , Wllich affected not ollly the proeession ofthe undel 咨adLlate Party member , but also the whole undel ' gr adtlate.The ideol 哈cal edtlcation task of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1ymel11berinhighinstitutionhasbeenstrel1gtl1enedandpaidmoreatte 助on.Althotlgllwe made a wondel 五1 ] progl ' e 55 , it fllltller needs to be probed and pelfected.Part tllree allalyzed the lack of 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lllber ' 5 vallgLlard characte 叽innova 幻on,伪vorable sociability
oftheirideol 哈cal statLlsquoandhowtoeduc 次alldmanage them frolll the factors of management , vales , psychology and macroseopic
Part fotlris about the c0Lllltelllleasures of strellgtllening the ideol 哈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lllber This part not ollly based on the follllers ' stu 即and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lre , but also colllbined the tllldel ' g radtlate Party melllber ' particul 丽ty and sPecial stage wllich folllling and
develoning the otl 面ok on world , hfe and Values.Ptltting folward to fotlr pieces of accessible sLlggestion as follow : how to impl ' O ve the Llndel ' gl ' a dtlate Pally melllber ' 5 vallgLlard characte 幼nnova 幻叽favorablesociability and 】 low to constnlcts thejointforcemech 俪smoftheundel ' g radtlatePallymember ' sideol 哈cal education.This paPer 15 innovated as follow : first , the accessible methods based on the follllers ' SLlggestion , and sLlllllll 丽zed extellsively frolll political accolllplislllllell 丸common c0Llltesy alld individual mor 司qtlahty.second,面5 paPer focus on the dtlahty of the undel ' gr adtlate Pally melllbef.not olllv realized their partictl ]丽tV astlle pal 勿melllbef.but also their 只enerahtV astlle 仪din 脚Llndel ' gl ' a duate.It studied the question 饰unifying the dual roles and 仰to rise toa higher poini 诚th a new all 目e ofview
Keywords : thetllldergj 侧tlatePallylllelllber , val 粤Iardcllara 流砚溯10Va 力on , favo 用ble 姗ability
目录引
言...............................· · · · · · · · · · · · · · „ „ 1.1 研究背
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政策依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现实依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理论依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研究目的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 研究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2 研究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论文创新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
法..................· · · · · · · · „ „ 1.5.1 技术路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 研究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 „ 1.6.1 作为学生党员角色的特殊性...............„ „ 1.6.2 作为普通学生角色的普遍性...............„ „ 2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及教育现状研究...................„ „ 2.1 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现状......................„ „ 2.1.1 先进性仍是主流,但存在一定问题.........„ „ 2.1.2 创新性有所增强,但远未达到理想程度.....„ „ 2.1.3 利群性不足,自利行为日趋突出...........„ „ 2.2 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 2.2.1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理念有失偏颇...........„ „ 2.2.2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不到位.........„ „ 2.2.3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内容和途径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3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及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1O 10l2l3l6l9
2O 2O2l
q 乙尸n q 乙q 乙.1 管理性因
素............................................„ „ 25 3.1.1 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 25 3.1.2 教育工作者注重生活上的关心,忽视思想上的交流....„ „ 26 3.1.3 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漏
洞......................„ „ 26 3.2 文化价值观因素......................................„ „ 27 3.2.1 经济转型期文化冲突的反
映........................„ „ 27 3.2.2 大学生党员道德塑造标准高与教育针对性和实践性薄弱的矛盾28 3.3 心理性因素..........................................„ „ 28 3.3.1 学生党员自我意识过强与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矛盾....„ „ 28 3.3.2 学生党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不强..................„ „ 29 3.3.3 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模糊............................„ „ 29 3.4 宏观环境因
素........................................„ „ 30 3.4.1 党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执政考验的反映.„ 30 3.4.2 高校改革的新形势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1 4 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对
策..............................„ „ 32 4.1 培养学生党员的先进
性..................................„ „ 32 4.1.1 加强培训,保持学生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 „ 32 4.1.2 严把关口,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 32 4.1.3 搭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
性..............„ „ 33 4.2 培养学生党员创新
性....................................„ „ 34 4.2.1 克服僵化观念,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创新品质........„ „ 34 4.2.2 变“陈旧呆板”为生动活泼,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 34 4.3 培养学生党员的利群
性.................................„ „ 36 4.3.1 坚持不懈讲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 „ 36 4.3.2 明确主角地位,强化主体意
识......................„ „ 38 4.4 构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合力机制.........................„ „ 39 4.4.1 搞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
伍........................„ „ 39 4.4.2 构建个员参与、个面实施、个过程管理的思想教育系统工程二40 4.4.3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机制..............„ „ 42
第四篇:市场监管视角下集贸市场计量管理研究
市场监管视角下集贸市场计量管理研究
市场监管体制进行“四合一”改革后,工商管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物价管理职能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挥技术对市场监督的支撑优势。发挥基层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和技术部门的紧密配合,并将收集整合的计量管理信息实现部门间的共享,并对社会公众公开,对集贸市场长期存在计量不规范形成有效管理,实现机构职能和人员力量的集中,以计量管理工作的规范落实、监管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监督责任强化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集贸市场计量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监管工作管口前移。
集贸市场计量管理是针对城乡物资、信息交流市场中计量主办单位多元化,管理难度增加、计量器不规范、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计量管理监管不到位等多种现实问题进行的全面治理,以提升消费者对集贸市场的计量诚信问题的信心,构件诚信体系,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为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产需衔接、引领消费、促进就业并推动市场经济繁荣的做出突出贡献的集贸市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集贸市场计量管理问题成因
1、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检定不规范
一般计量器由自行选购或市场主办者统一购置,但两种渠道购置的计量器都会存在技术要求低,操作使用不当以及计量产品不合格等问题。而集贸市场流动性大,主办者管理上先天不足,一般主办者对计量器的配置、使用情况听之任之。而公平秤的使用不当、管理不规范导致使消费者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管理者往往费力不讨好。而计量器的使用不规范导致的短斤缺两,消费者也司空见惯,只要不是太过分,消费者以不予追究,而投诉渠道的不畅通也为违法计量行为的发生提供环境。排除经营者主观送检意愿低的因素,检定费用的收取过高、检定程序复杂也是多数经营者不送检的原因。此外,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大为检定、收费带来困难。
2、计量管理体制机制问题
计量监管工作由于主?w多元,权利义务不清楚,法律责任不明确。各责任主体对计量管理职责认知和履行不足。此外,从业人员不稳定,监管力量薄弱,职能部门在进行计量检定或开展行政执法时遇到困难和阻力就立即停止,实际上造成监管缺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集贸市场监管者商务、税务、市场监管、工商管理、物价、公安等职能机构日常工作繁杂,很少顾及计量监管,而实际上负责的主办方、市场监管以及经营者在现有人力物力条件下无法完成有效监管。基层计量处、计量院、稽查局、标准计量科、计量所以及稽查大队对集贸市场计量器数量多、涉及行业广、分布区域散的现状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而制度方面,多以法律条文、行政命令对计量监管实施强制控制。随着消费者投诉需求的增多,2002年,2004年相继颁发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为集贸市场计量监管提供规范指导。国家之间总局颁布的《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更为诚信计量体系的建立提供引导,但基层计量管理工作多依据国家、省局的文件执行,制度建设不细化,细节管理仍缺乏规章制度的指导。
二、基于“四合一”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
1、整合职能资源,监管端口前置,构建监督市场体系
市场监管、工商、食药监、物价等职能部门责任的落实和人员力量的集中优化成为“四合一”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职能部门使得执行统一的操作规范,不再以单独的行动主体执行监督职能。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管资源得到统一强化。通过监管职责的划分,明确各主体的监督责任,对集贸市场的监管体制进行调整,同时以机构管理、执法落实以及检验检测结构的设置等保证配套监督体系的落地。对一线集贸市场的监管工作做到监管关口迁移,监管中心深入一线。
加强基层市场监管力量,将国家和省级文件精神落实贯彻,并根据地市情况,整合执法资源,以提升监管实效。对有限的一线队伍释放活力,改善市场环境。通过对和民生密切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工作的切实到位,恢复消费者信心和政府信任。通过基层计量管理队伍知识和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精干的专业队伍,扩充并加强基层执法力量。通过制度约束工作纪律,保持市场监管体制的平稳运行,为计量监管工作提供基础队伍支撑。
2、优化运行机制,市场监督服务效能
将工商、食药监、质监的审批功能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职能三合一,完善办事制度和流程,提高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三证合一办理。并通过完善网上办理,实现企业实体和代码的“一照一码”电子化登记。建立诚信管理平台,做到计量管理的市场监管有源可溯、过程监控、风险预防、责任可追以及信息可查。
3、立足技术支撑,构建共享综合支撑系统
计量管理中检测是一项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也是实现计量监管的有效手段。形成以检测检定技术为支撑的市场监管体系,结合检验检测的专业性,联合食品药品检查所、产品质量检查所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技术中心,形成专业的检测小组,在县级计量检测所的基础山纳入药品、商品检查职能,实现对检测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在城乡设立建快速检测平台,对集贸市场的产品进行日常检测,和计量器的送检。同时,鼓励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参与计量检测,形成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部分执行、群众支持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借助政府信息管理平台,将部门建的检测信息进行共享,面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同时建立计量器数据库,通过台账信息的完善,自动预警的设置实现数据自动监控,提高监管效率。
第五篇: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我国群体性事件次数和参与人数均呈上升趋势。一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爆发多发生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人治向法制,专制向民主的深刻转变。政府原来的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由对经济的微观计划控制转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正是由于政府职能的重大调整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僵化与静止的利益格局,使资源重新分配这也就加剧了社会利益冲突,而这些利益冲突又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络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根据2009年9月中共出版的《党的建设辞典》,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二.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群体行为的一致性
社会学词典中对于群体行为的解释是,由群体各个成员的行为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整体表现。群体行为并不等于所有成员单独行为的简单相加。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及其合作者认为,群体处在各种均衡状态的力形成的力场之中,各人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的综合构成了群体行为。在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往往具有一致性,只是由群体的目标一致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以及发生过程中,群体的行为都会受到某种力量的驱使。如某种同情心理的驱使,或者某种围观心理的驱使,这样就会产生某种行为的一致性。
2.群体行为的对抗性和破坏性
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参与主体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极端手段和违法手段,带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破坏性。前苏联心理学院士彼得罗夫斯基的动机系统理论中指出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各种不同的需要动机是与满足这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当个体产生某种需要而未能得到满足时,个体内部就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从而激发动机 进而推动行为实现目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民众对于自身需要的满足不能够达到预先的期望之时所产生的一种攻击行为。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本能,在长期的演化过
程中,攻击的本能会在社会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处于内隐的状态,当愤怒或冲动出现之时,攻击的本能就会出现,群体性的对抗与破坏恰好为民众发泄愤怒的途径。
3.传播影响的快捷性与广泛性
随着会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与影响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所具有的快捷性,传播的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群体性事件的传播速度具有快捷性。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群电子公告,电子邮件,网站论坛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多样的传播方式使得事件以及信息的传播呈现一种交互传递,滚动扩展的趋势。这也就加速了事件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扩大事件的传播范围,增大事件的影响范围。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心理分析
群体性事件在其发生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进而加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1.利他心理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利他行为最广泛的定义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 巴特森 C.Daniel Batson 指出,利他行为一般不图日后他人的报答。助人者看到他人处于困难的情境时,会产生一种专注与自我内心焦虑或专注于他人同情情绪,由此产生两种取向的利他行为,即自我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取向。德国心理学家黑克豪斯 Jutta.Heckhausen 指 出利他行为有六种特殊的动机,即利益,代价,个人烦恼,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以及移情发生作用。在群体性事件中,群众由于共同所关心的事件或共同的利益诉求而聚集在一起,当其中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之时,另外的无相关利益的群体就会产生一种移情或同情心,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作出利他行为以减少他人痛苦。如 2008 年贵州瓮安 6 28 事件 就是近年来国内罕见的一起危害严重,影响广泛,教训深刻的群体性事件。关于李树芬死亡事件的各种传言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遍了境内外,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 众多群众受到各种传言的影响,出于同情弱者的习惯性态度,对政府的做法提出广泛质疑,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2.从众心理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从众心理的助长从众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社会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舆论、气氛和压力下,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与群体的多数相一致的现象。其个体特征表现为:思想上无主见,行为上随大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从众心理的显著特征是个体社会规范遵从的从众性。从个体性来说,当群情激昂,个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心理恐惧,便急于寻找一种行为“规范”,而此时人与人之间的暗示、感染和模仿程度非常强烈,使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加入到群体行动之中。从群体事件看,事发之初,参加人员较少,很多人不明事情真相和性质。持盲目观望态度,没有主动参入的强烈愿望,由于从众心理的驱使个体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群体“规范”,以大多数人的言论、行为为标准,从而
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与大多数相一致,社会规范(包括法律、社会公德等)被群体“规范”取代。从一定的意义一讲,群体性事件是一场较大规模的从众行为。
3.去个性匿名心理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去个性的匿名心理去个性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由于行为的共同性或一致性而使个性、个体特征暂时“去掉”、“丧失”、“淹没”于群体之中。在群体事件中,参与者个体并非以“个人”面目出现,而是作为该群体的一分子活动,其行为被群体共同行为所“同化”,也就是说,参与者自我感觉是“匿名者”,彼此互不认识,不知底细,不会有被熟人认出的危险,于是,价值观、是非观丧失,自我约束放松,责任感下降甚至丧失殆尽,不再认为是正式群体中的社会角色,旁若无人,随意进行反社会行为。无责任性心理的误导这是“去个性”心理的直接后果。无责任性是导致群体性的个体产生非理性行为的心理机制之一。无责任性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言论、行为、丧失单独从事正常行为时所具有的责任心。在群体中,个体的特征被融人了大家共同行动中,平日的责任感,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已经丧失。对个体来说,不是考虑自己干了什么,要负什么责任,而是考虑自己“跟大家一起干”、“要担责任大家都有份”,还往往受“法不责众”的误导。造成这种无责任性和责任分散的重要原因是“冒险迁移”,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群体中共同行动,个体单独行动时存在的对危险的恐惧心理会转移或消失,而增加冒险精神,对勇敢的理解走人误区,表现在群体性事件中,个体行为无所顾忌,胆大妄为,随意践踏社会规范。
4.“感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感染的扩展群体的力量不只限于人数的多少,而是在于他们情绪与行为的激扬,这种力量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感染”的结果。感染可分为情绪传染和行为传染。情绪传染的基本特征是当群体行为的成员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目标上,情绪传染随之增加;情绪传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循环反应”,别人的情绪会在他人的身上引起同样的情绪,反过来这种情绪又去加强其他人的情绪。这样群体成员间互相刺激,并强化彼此反应,一直达到白热化程度。这种传染使得个人抛弃通常抑制他们的社会规范,以致形成激情性行为。行为传染的实质就是群体成员间的自发、自觉的模仿。从群体事件的形成看,当一个个体发动某种情绪,采取某种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周围群众的认同和模仿,这个个体就会感到孤立无援,对自己的行为的正确、合理性产生怀疑,其行为幅度和情绪会受到抑制,也就形成不了市场。一旦其行为得到周围群体认同和模仿,就会在共同的情绪中,强化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合理性,相互感染,相互模仿,彼此强化,由个体激动变为群体激动,由行为个体变为行动群体,社会规范就会被群体行为所冲破,群体性事件便形成。
三.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一.构建社会心理发泄机制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极大程度上是社会民众的心理及情绪的发泄渠道受阻,而我们要预防群
体性事件的发生,就要建构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它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互信的基础,同时还要给民众的社会心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泄渠道。人人都需要宣泄,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宣泄是人们获得精神健康的必要营养素,通过宣泄敌对,不满等负面情绪,有利于人们理顺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舒缓现实生活中不满和矛盾引发的张力。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民众会对生活中的权益问题,社会不公现象,触动民族感情的事件等一系列带有较大刺激性,冲突性的事件发表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缓解社会冲突的一种渠道,正是由于、驱除了现实利益关系所形成的一种压力,使得各种矛盾所产生的张力能够得到一定的释放,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的激化,缓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二.建立社会疏导机制
消除心理上的不和谐状态,必须借助于科学,专业,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 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部门,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优势和所辖群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理念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消除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错误理解和片面观念。建立社会心理疏导机 制有利于培养民众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防范群体性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有利于缓解社会心理冲突,消除社会心理障碍,促进民众心态的成熟和理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疏导心理失衡,化解矛盾,可以有效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既要加速整合心理咨询与服务资源,加速心理救助队伍的建设,又要注重民众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民众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社会心理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群体性事件中群众心理的十分重要。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对于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