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2:5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第一篇: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云计算、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在线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文针对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若干问题,并结合一些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探讨高校读者群体在大数据视角下的个性化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优化服务

随着cyberspace的兴起,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生成越来越快,需处理的数据爆炸式增长,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1,2,3]。数据统计显示,每隔2年,全球数据总量会增长一倍,并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指的是数据量极其巨大(由TB跃升到PB级,甚至ZB级)、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才能进行处理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体量巨大(volume)呈爆炸式增长(2)类型繁多(variety)(3)要求处理速度(velocity)快(4)价值密度低(value)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情况

(一)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组织结构

传统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文献资源,而且主要是纸质版,如光盘和磁带等。近十年里,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采购量逐渐减少,绝大部分经费用于购买数据库,使得数据库里的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借还书主要采用光电式感应技术(需光电感应扫描仪、纸质条码和索书号),其中几台检索机用于检索图书,几十台电脑构成电子阅览室。阅览室门口和图书馆门口有门禁检测系统和Opac系统或ILASS系统等图书服务系统。这些资源整合的数据和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数据[1]。

(二)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认为:服务是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发挥。类似的,图书馆服务可以认为是使图书馆资源(包括电子文献资源、场所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使用价值得到发挥。自1990年便有国内学者在《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全》中将图书馆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了发挥入藏图书资料和其他资源条件的作用、广泛传播信息并满足社会信息需求而向图书馆使用者提供设施和条件的一切活动。美国图书馆学会将图书馆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了满足其某种目标群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和提供的各种计划的一个类属词。

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为文献借阅服务、光盘借阅服务、文献或光盘上架顺架工作、打印扫描服务、图书查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新书荐购服务、新书通报服务、论文查重服务、毕业生的离校手续服务、留言建议咨询服务、新生培训和图书修补工作以及图书逾期费用缴纳等。

近十几年里,许多高校的图书馆由闭架式借阅转入开架式借阅,由手写的卡片式转换成光电感应式条码扫描仪刷卡号以及文献条码号的借书还书等。由于条码识别错误、条码数据错误或操作失误(经常需手动输入读者证号和文献条码号,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误还误借现象屡屡发生。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给读者借还书时需认真核对每一个数据,馆员付出繁重的劳动,读者的满意度却不高。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一)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资源的变化

对图书、期刊、报纸、声像资料和电子期刊等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比较容易,因为它们大多数是结构化的数据。用户信息资源相对复杂,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爱好、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用户的检索习惯和阅读习惯等。这些信息数据[2,3]大多是半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借助大数据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并运用现有的无线通信设备,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许多高校图书馆有了自助借还机和图书定位系统,借阅与归还可以由读者自主操作,从而一线服务工作人员从刷条码、检查借阅数据和充磁消磁等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轻松愉悦地服务于读者。从根本上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得以大幅度提升服务质量,并发掘更多读者需求。移动图书馆与微信图书馆的使用,便于读者把图书馆带在身边。

1.RFID无线射频系统的应用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4],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智能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设备组成。借还书与防盗侦测均利用RFID。借还书时图书中的智能标签被自动注记为已借或已还。读者还可以使用自助借还书机完成借还书手续,管理员只需指导答疑。服务台工作站可以处理如图书延期和数据更改等。RFID无线电波式防盗侦测门十分稳定,同时检测率高,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藏在衣物或公文包内的未借图书并提示给工作人员。馆员进行图书盘点、顺架和定位时,只需将便携式智能标签读取器在图书架上移动,并且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图书定位后读者查书找书极为方便准确。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后,读者能自助借书还书、自助缴纳图书逾期费和自助打印扫描等,馆员只需指导提示解答疑惑,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图书能定位,书在馆里的具体位置精确到哪一个书架的哪一层,找书变得方便简单。门禁系统报警有文献数据提示,只需温馨提醒看着完成操作。随书光盘既可借阅也可网上下载,联创自助打印、扫描、缴纳逾期与赔偿费用只要刷一卡通,非常便捷。在线QQ咨询留言,随时解决馆内外读者疑问。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查书检索资料、图书续借和纸质图书的电子版本阅读。微信图书馆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借阅查询以及阅读交流与分享。

2.移动图书馆的应用

移动图书馆[5]是指面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以智能手机、Ipad、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访问图书馆资源、阅读电子书、查询书目和接收图书馆服务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图书馆一般通过用户下载安装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包括:馆藏查询、借阅信息查询、图书到期催还、图书预约、图书荐购、图书馆书目到馆通知,讲座通知,在移动终端上直接浏览和获取图书、期刊、论文等电子文献的全文,进行视频资料点播,查阅在线资料等,移动设备可以享受到通过PC机能够享受到的所有服务。

3.微信图书馆的应用

微信图书馆,是指通过腾讯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基本的图书馆功能。微信在读者中的普及度很高,这为微信图书馆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读者特别希望通过微信实时收到与自己切实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希望通过微信与馆员进行实时咨询,快速解决问题。微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侧重与读者的交互,线咨询与互动,消息推送等。在平台上进行文献传递。

(三)大数据环境下读者服务方式的变化

基于共性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WAP网络网站通信服务、移动式的网络电子书服务、移动短信通信服务等较为原始的电子移动服务已无法满足广大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如今,大多数用户均希望能够获取更加先进、智能、物美价廉的移动电子服务。而正是这些用户的不断追求,才使得更加便捷、快速、智能、优惠的大数据移动服务应运而生。如:移动互联图书馆管理系统、移动定位服务系统、移动多媒体服务系统、移动专家咨询系统、移动用户增值管理系统等移动数据服务均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扩大用户群以及提升用户使用范围的强有力的措施。

1.个性化服务的环境需求

图书馆自身主要是从机制上改变,就是图书馆馆员要改变服务的意识,不能再以自己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而是要面向用户的信息需求来提供服务。图书馆通过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来促进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从用户方面着手,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加强用户和图书馆员的交流,这样图书馆员就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通过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可以使用户和图书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

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对用户的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行为信息(如检索工具的使用和经常搜索的网站等信息),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这就需要分散在某个领域或者相关的几个领域的知识以主题为标准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集成。在个性化定制服务中根据特定的用户信息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的Web浏览页面、信息频道或信息栏目;也可按照特定用户预先选定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信息内容等信息需求方向,?用智能软件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组织与定制检索式,把有针对性,专业性信息资源定时发送给特定的用户。专业教学产业园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的信息资源个性化需求,将科研信息、教学信息和数字化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把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展现出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参与教学、跟踪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用户登陆后通过导航获取教学参考资源、中外文电子期刊资源、电子图书资源及网络相关的学科站点资源。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实现专业期刊的定制、特定期刊的定制、电子图书的定制和中外文数据库中期刊论文的定制[21]。系统会自动将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通过Web技术提供给用户浏览,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推送。中文期刊论文定制是系统基于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出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表单,通过在线资源管理系统或个人电子邮件推送到用户的手中。同时保证读者信息的安全,保护读者隐私。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随着RFID无线射频技术、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的使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随着建设发展而提升,读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同时,数据资源海量化、多样化、快速化和价值化的体现,高校图书馆必须依靠大数据处理平台,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制定科学管理章程,对读者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更好地提供高效、经济、安全、适合率高和个性化的智慧型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2]王珊,王会举,覃雄派等.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34),1741-1751.[3]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基于服务等级协议的图书馆读者隐私感知与保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4):57-60.[4]张猛.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09(3):138-141.[5]黄浩波,何卫华,叶青.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

第二篇: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摘 要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加强高校图书数据管理员职能的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图书管理员 管理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12-0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数字化,并不断地开拓创新,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电子信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供借阅图书,提供阅读环境,更应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核心,提供更多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员应具有大数据图书馆专业素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料的集中地,具有悠久的文化,具有丰厚的数据资源。是广大师生进行查阅文献、丰富知识、提高素养的理想圣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由传统的以借阅文献服务职能为主转化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为主,极大地丰富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内容与质量。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大数据职能化,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管理内涵,有利于建立一整套大数据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高校目前大数据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是数据的管理者。高校应尽可能通过培养更多适应大数据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使图书馆在数据收集、整理、存储、管理、传播、访问、反馈、维护等方面具有专业管理技能与素养。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能灵活有效自如处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与结构化的各种数据,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数字的优势,使传播知识更科学、更广、更有效。

很多学者认为数据是有生命周期的,从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发布、传播、反馈是一个完整循环体系过程,需要数据的管理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技术管理服务,并伴随自始至终。

如有的学校采用网站指导模式,已经有在线数据咨询、电子模板等数字化服务,既有助于满足广大师生进行查阅、互动、科研等需要,又尽可能以最少的管理人员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要。

大数据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有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素质。需要有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这是数据管理的必备素质。能灵活应用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等、网络研究开发技能,如l等。同时,需要要非专业化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能在数据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使数据管理具有更长久性、有效性、权威性。只有具备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的服务,才能使服务管理职能更专业化、具体化、人性化。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数据管理人才是很缺乏的,需要大力培养引进数据专业人才。图书管理人员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根据图书馆的时代发展与用户的需要,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统筹兼顾,科学设置,管理机构要合理、人员配置要合理、职能分工要明确。不能盲目引进或培养,要能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图书管理实际所需的不同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各尽其责,密切合作,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工作。大数据管理人员职能应在传统的管理职能得到丰富和发展,能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构建,并提供智能化的人性服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要,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使管理服务更具有专业性。既要能采取利用存储文献资料,又要能整合分析反馈信息资源,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2.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主要是为读者服务,基本上是单一性、大众化的服务。大数据下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广大师生利用电子数字信息资源的有力助手。同时,需要对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性化服务。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循环模式,使数据管理标准化、评估科学化、预期超前化、传播大众化、反馈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地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财力物力,有效地管理利用数据,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性。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常态化服务。需要图书馆管理者能相互加强合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具有传统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料布局。需极大地提供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水平,丰富个性化服务内涵。具有过硬的数据专业分析能力,数据采取分析能迅速、准确,利用率高。各种先进的数据管理分析软件能灵活操作运用,如hadoop软件,成本低,准确方便,是非常实用科学的一款大数据处理软件。提高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落实。同时,需要努力提高采集信息资源的质量,尽可能减少误差,使信息内容尽可能真实性。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高度树立数据信息质量意识,在具体的操作中,保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信息的失真。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管理,注重隐私权、所有权、使用权的管理与界定,避免侵犯他人利益或财产。

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员应在传统服务美德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的特征,开拓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实用性、科学性的文献信息,增强热情管理服务意识与态度,使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第三篇: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具体详细地分析了当下的前沿信息技术以及它们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基于“智慧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本质理念,探讨“智慧图书馆”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会带动图书馆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人性化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导致用户无法从海量的数据中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使信息的实际利用率降低,出现数据过载但信息匮乏的局面。而“智慧图书馆”的本质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所以围绕服务于人的核心,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新需求,帮助读者迅速、高效、准确地找到理想的图书信息资源,是实现智慧化服务的关键。李婴巧妙地用人的神经系统与大脑之间的关系来阐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所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图书馆系统,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

研究意义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资源形态由纸质书籍向数字资源转变,借阅方式由传统借阅向智慧服务转变、服务方式由“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核心竞争力由文献资源的竞争向多源数据的采集、融合与挖掘转变,逐渐体现出智慧图书馆“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本质理念。

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条件下,信息服务主要面临着,信息爆炸式增长与用户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当下探讨智慧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元数据的散佚和混淆,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大对元数据的收集、整理。顾立平提出可以从数据获取、数据共享、数据重用和数据加值这四个角度来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其次,我们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过滤、资源检索、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锁定读者需求,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最后,物联网、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也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注入新的活力,探讨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物联网与智慧图书馆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指利用最新传感技术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提高社会的智能化水平。

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中,旨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将读者、图书馆员、信息资源、环境与设备有机互联,人员流、信息流及设备流有机融合,挖掘主体内部的相关关系,以此满足读者需求。

物联网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第一,物联网技术被应用于实时监测图书馆内部环境变化。图书馆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光线的传感信息对灯光进行自动调节;安防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火情传感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实现控制节点对各个终端传感节点的控制。第二,物联网中RFID、传感器等技术地广泛应用,可以全面感知文献书籍的动态信息。将馆内文献贴上电子标识,既方便读者的快速查找又可以减少图书馆员文献编目与整理的工作量,大大节约读者的时间成本。李静从智能查找、分拣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角度,阐述物联网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第三,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根据读者日常所浏览的该网页频率,确定用户的感兴趣主题及价值取向,从而为读者推送相关书籍。根据近期搜集的所有读者借阅量的有关数据,为读者提供处在借阅排行榜前几位的图书,拓宽读者的知识面。

云计算与智慧图书馆

云计算的含义。自“云计算”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云计算”便迅速席卷全球。[云计算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大存储和快计算。云端提供虚拟、超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可作为数据备份的途径;云计算融合分布式计算等多种计算方式,具有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云计算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云计算超强的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可以对通过传感器所采集的感知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比如,当读者无法准确地表述想要检索的内容时,系统可以自动地根据相关表述提供自动信息检索代理服务等。此外,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申请到属于自己的云存储空间,解决用户内存不足的问题。比如,若手机内存有限,可以将下载的电子书资源传到虚拟云端进行存储。

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推荐服务智慧化程度低。以高校“智慧图书馆”为例,其提供的推荐服务的核心是书籍而不是读者,对读者的需求没有精准定位。

第二,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邱庆东指出,智慧图书馆内部运行数据、用户资料的泄露等会使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技术难度加大。“智慧图书馆”的构建需要依托强有力的技术手段,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也将逐渐地融入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中,所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也会越来越多。赵继海所提到的运用VR技术可以为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与体验。文中所提到的AI及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无疑是未来图书馆领域的发展趋势。

第四,图书馆员专业化水平良莠不齐。目前图书馆员主动服务的意识比较缺乏,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勾丹指出,尚未建立图书馆员准入制度,馆员的学历整体偏低,且对馆员的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智慧图书馆构建的相关建议

第一,健全信息安全的法律机制。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个人信息的泄露屡见不鲜,国家应完善网络安全的立法工作,使信息安全有法可依。同时,智能图书馆系统需要不断提高防范信息安全的技术水平,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免被窃取。

第二,积极推进智慧平台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感知信息,加强馆内环境建设,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行为需求及兴趣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给用户提供符合兴趣爱好的相关推荐。

第三,社交媒体助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智慧图书馆”向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向发展。比如,各大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实时的服务,包括图书馆座位查询、书籍查询等。基于智慧图书馆,还需要提供更加“智慧”的推荐服务,更精准地定位读者需求,提供差异化推荐。此外,提供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回复微信用户留言的服务,增强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

第四,不断完善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以“超星”移动图书馆为例,可以实现电子资源一站式检索、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等功能。但是检索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完善检索的功能,提供更加复杂的查询,另外,学术资源需要各大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与共享,从而使用户更容易获取所需的电子资源。

第五,提高智慧馆员专业化程度。储节旺提出,智慧馆员应该树立智慧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定期给予相关的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李凯旋从人文的角度阐述人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本文着重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对智慧图书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智慧图书馆仍然存在的问题及给出的相关建议。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虽然在现阶段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技术难关的攻克上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发现。随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产生,图书馆的建设也会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承担着引导阅读、传授知识、辅助教学的责任,对培养师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个性品格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步的迈向网络时代,特别是无线网络、3G等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各行各业都在调整服务模式,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也应当积极的开展探讨和研究实践,学习移动网络技术,延伸自身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取得自身的发展。

一、移动网络

一般认为没有基础设备的网络出现在20世纪,是美国为了满足战场生存的军事需求所资助的一项特别研究,即让报文交换技术在不受固定或有钱的基础设施限制的环境下运行。在战场环境下,通信设备不可能依赖通信基础设施,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不存在,另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已经被破坏。因此,快速装备,自组织的移动基础设施是这样网路区别于其他蜂窝系统的基本要素。在结构上,这种网络是由一系列移动结点组成,是一种自组网络,它不依赖任何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中的接点动态自由分布,接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互联,它将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引申到广播网络的范畴。相比桌面计算机,移动网络设备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移动网络覆盖了整个互联网络,只要能接收到移动信号的地方,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联网功能的移动设备搜素和浏览互联网络。如今,移动网络已经从最初的语音服务拓展到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商业等领域,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常使用的有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网络笔记本,电子阅读器等。据有关资料,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5.9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上升至88.9%。手机已经成为最长使用的移动网络设备。

二、移动网络的特点

1.高便携性。

移动网络的随意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和零碎的时间使用。

2.应用轻便。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更加显著。移动设备上也把复杂的输入端操作改为简单直观的输入操作。

3.业务使用的私密性。

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加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三、移动网络下的图书馆服务

移动网络信息获取的多样化和快捷化,使得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日益减弱,眼下已很少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口,用户通过网络及其丰富的途径查找获得包括高价值、高信赖度知识在内的信息能力在大幅提升,不再依赖图书馆及其馆员。这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1.图书馆网站建设

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网站,除了向广大师生提供馆藏资源检索,电子资源检索、查询、预约和续借等服务外,还应该提供新型服务平台和阅读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组建阅读小组,例如:阅读协会、qq群、微信群等。让学生可以经常沟通交流,分享阅读资源和阅读体验,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

2.全文数据库检索服务

全文数据库是集书目检索和全文提供为一体的,有书目检索功能,有直接提供全文。根据载体不同可划分为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其中经常使用的网盘数据库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等。在线数据库一般由专门性的组织机构提供,比如CSA、万方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一般是为了吸引具有特别偏好的移动阅读群体,各大学建立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特色数据库,如苏州大学图书馆的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江苏大学图书馆的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南通大学的张骞研究特色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长江三峡资源数据库等。镜像数据库是指比较成熟的数据库体系在某高校图书馆中建立的镜像站,以方便高校读者利用该数据库系统,如国外的CSA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它的镜像站点,国内的中国期刊网在国内大部分大学图书馆也设立了它的镜像站点。

3.参考咨询服务

除了图书馆网站留言以外,还要根据目前移动网络的特点,增加电子邮件、微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对于常见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进行分类,提供周密的解答,汇总答案,制作成网页,在图书馆主页上进行公布。例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利用100问”。对于其他的专题性检索咨询,则需要咨询人员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社会预测报告等,为专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4.阅读、写作辅导服务

移动网络时代的阅读更加丰富、快捷。阅读的内容涉猎面更广,很多学生对阅读内容选择上比较迷茫,因此图书馆要在导读内容上增加德育、美学、名人传记、爱国书籍的重点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在导读的形式上除了利用传统纸质形式的书目推荐、读书讲座外,还应该结合现有移动网路采取多样式的阅读辅导方式,来吸引广大师生。毕业论文写作中需要的数字资源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和搜集资源的具体方法可以安排教师进行系列的专题讲座,在线咨询等多样性的指导,为毕业生完成论文写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创新服务

计算机,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概念的读物不断涌现,对大学图书馆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服务,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实效性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种途径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上,开设手机短信服务,包括书目检索,个人借阅通知、到期归还提醒通知、过期通知、催还通知、预约取书通知;提醒读者参加所报名的讲座或培训等。举办多种主题活动,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互动阅读体验。建立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实时网络互动平台,招募热衷移动阅读的读者参与,实时交流阅读体验。通过网站设置专栏,定期推荐好书新书;利用宣传橱窗海报等展示馆藏吸引读者阅读;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介绍图书;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以活动带动阅读都是不错的举措。

四、结语

在移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利用使用率高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作为平台,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使图书馆可以高效、即时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专业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第五篇:“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

摘 要: 文章以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实践情况,并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7-0031-04 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外围环境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本校)是豫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理工类本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学校以“重点发展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稳步发展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为指导思想,基本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管、文、经、教育、法、医、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联合培养研究生、专科和留学生教育。现有普通本专科生和留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6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设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本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博世等共建多个实验室,与长城计算机共建中国首个校企共建的“云计算实验室”,开办“九州通班”“华新班”“三荣班”等多个校企联合班,学校获“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称号。2011年,南阳理工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本校对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聘任和考核实行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要求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本校设立“卓越工程师”班级,每班30人,通过考核的方式选拔学生,报名对象为本校在读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只限本科)。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中,从“卓越”这一基本要求和特征出发,沿着“工程师”的培养方向,高标准、严要求地制定不同于普通本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运行机制

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自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办馆思想,努力优化环境,把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本馆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院校学习,结合自身现实条件,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服务团队,确保能够为全校每一位师生服务。

2.1 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实践

2.1.1 学科馆员构建模式。目前,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共17名,其中有12名学科馆员为教师服务,每2人为一队(馆员具体情况见表1),5名学科馆员专门为学生服务(馆员具体情况见表2),本馆学科馆员的基本服务期为1年,允许连任;具体选拔方式是在每年12月的中下旬面向全馆工作人员进行自愿报名,然后由本馆领导根据需要学科馆员服务的院系具体情况,在分析报名人员的学科背景及其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以便于为各位师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学科馆员工作方式为兼职。

2.1.2 基本服务模式。本馆采用“A”型服务模式(见图1),即以图书馆为基点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并且根据需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起到沟通作用。主要有:①参考咨询服务。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提供实时咨询、留言等服务,旨在为学科信息用户检索所需文献、解答各种馆藏资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征集其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等。②文献信息服务查询与传递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一方面查询并传递基于本校购买的数据库检索其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网上信息抓取技术充分挖掘、采集加工网上相关的免费信息资源。③信息推送服务。本馆推送服务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激发用户阅读兴趣为目的,通过e-mail、QQ、微信这几个平台向用户推送消息。目前,所推送消息的内容一般是新进馆藏资源、学术讲座等图书馆动态消息。④馆际互借服务。与其他高校合作,共享馆藏资源,对用户需要本馆却没有的文献信息,与合作院校联系,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文献。

2.2 特色学科服务实践

2.2.1 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经过长期的服务,本馆发现教师和学生因需求不同而要求的服务不同,据此本馆学科馆员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本校师生的学科服务体系。当教师需求学科服务时,首先要向图书馆提出要求,然后学科馆员根据其需求,采取相应服务方式。目前,服务方式主要是定点服务和深度跟踪服务两种方式。定点服务就是教师把所需的文献资源、服务时长、服务频次通过虚拟平台(微信、QQ等)或是纸质服务需求单递交给学科馆员,然后学科馆员根据要求定时定点(可按每周、每月等不同频次)提供文献资料。深度跟踪服务也可称之为嵌入式服务,主要是馆员全程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般情况下学科馆员的工作是科技查新并制定检索策略,根据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广泛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剔除无用内容,保证文献查准率,尽可能缩短文献传递的时间。当学生为服务对象时,鉴于本校已经开始在全校实施“卓越计划”,为响应学校培育出一批专业技能强的高技术型工程师的号召,本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文献信息检索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采取以培训为主、参与活动为辅的模式。学科馆员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时,除了要将相关的入馆须知告诉新生,还要使新生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有基本的认识,并确保新生能够使用本馆检索机;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本馆每学期在各院系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课程中不仅教授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设置上机检索课,而且每学期都会举办1次信息检索大赛,考试内容由本馆学科馆员出题,选题内容丰富,涵盖了信息检索相关理论和信息检索操作两部分,考试时长为60分钟。检索大赛设有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以此来鼓励学生参加;同时,本馆从中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按其专业分给相应的学科馆员成为学科联络员,协助学科馆员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参与新书推荐活动或书友会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协助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还可以向学科馆员传递学生的信息需求,以拉近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2.2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同其他高校图书馆一样,本馆同样面临资源建设资金紧张与空间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馆联合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学院三所高校建立了“豫西南高校文献检索平台”,此平台共享了四所高校的馆藏资源,操作界面简单,浏览方便、查询快捷,以供全院师生使用。为了为本校高等教育和学科研究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本馆根据南阳理工学院的切实要求,挖掘整理本校、本馆特有的信息资源以及网上开放存取资源,建立了“馆藏数字书库”“南工文库”“仲景文献库”“医学专题库”“建筑专题库”“机械、电子专题库”和“计算机技术专题库”等特色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一些相关领域的最新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本校相关科研最新成果、本校师生优秀论文等。此外,本馆还参加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力争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

总之,随着学科服务的开展,广大师生积极与学科馆员进行互动,这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科馆员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馆内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整体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此外,学科馆员利用自己熟悉馆藏文献、拥有信息检索技能等优势能够较快地为教师查找所需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教师收集资料的时间,对学科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学科服务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3.1 学科服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①学科服务周期比较长,服务成效不能立刻显现出来,再加上本校学科馆员的机制是建立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这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学科馆员丧失热情的现象。②师生需求服务时间不均衡,各院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科研,且同一院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科研项目,因此,就会出现一部分馆员需要为多个科研项目服务,另外一部分馆员却处于闲置状态。③对于师生急需而学校没有馆藏的文献,按照本馆规定,学科馆员往往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向图书馆的采编部门上报,然后再由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供书商联系,因此影响了文献传递的效率,产生师生因等不及而自行购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增多,又间接导致一些师生不愿再与学科馆员联系。

3.2 建议

3.2.1 应采取兼职专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学科馆员岗位。网络的普及,影响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其是院校师生不再把图书馆当作是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科馆员的设置需要从长远考虑。本馆学科馆员都是兼职的岗位形式,目前虽然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的需求,但是无论是从当前服务出现的问题来看,还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科馆员应设置成专职兼职相结合。这样学科馆员就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发挥各自潜力,避免了一些学科馆员因为本职工作而延误学科服务的进展,或是部分学科馆员服务多个科研项目的现象产生。另外,由于图书馆人力、财力有限,应积极争取一些退休的教师以兼职的方式成为学科馆员,退休教师闲暇时间比较多,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科研动态比较了解,且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资源获取渠道,能够更专业地为本校师生提供学科服务。

3.2.2 应建立学科馆员的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学科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馆员自身的素质。面对着海量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今天,本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他们需要学科馆员查找的信息,往往是专业领域内比较难获取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学科馆员除了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外,还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检索查询能力,因此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选拔测试机制,通过相关培训,完善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便能够为本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学科服务,尤其是为教师科研提供的跟踪服务,往往是一项长期服务。在学科馆员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再加上本馆的学科馆员是建立在工作人员义务服务的基础之上,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科馆员丧失工作热情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科服务的质量。因此,应当实施建立学科馆员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馆内不定期地举办学科馆员知识测试大赛以了解学科馆员的学习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学科馆员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学科服务回馈平台,从用户那里获取他们对学科馆员的评价。对于考核优秀的馆员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予以奖励,对于不能胜任的馆员予以解聘。这样不但活跃了图书馆的学习气氛,还能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

3.2.3 改变购书方式。目前,本馆的纸质文献资源依旧采取“现采”的方式,即本馆采编人员亲自到书店挑选图书样本,然后再订购图书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图书的质量,但由于是统一采购,到货周期一般为2~3个月,有时会更长,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学科服务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变本馆的购书方式,采取现采和网上书目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网上书目采选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书商在网上提供书单,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网络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样书的装订情况、章节结构以及涵盖的内容,他们不必亲自前往,且现在快递周期一般是发单后2~4天;另一种为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读者决策采购)方式,把购书的决定权完全交给读者,即读者在浏览电子图书时发现喜欢的图书,只要图书阅读的页数超过本书总页数的1/3,或者阅读此书的人超过3人,那么系统将自动向书商购买该图书,采用这种购书方式不但能够保证图书的质量还能够节省时间,使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青,马海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2(11):70-73.[2] 石浩.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3):35-36.[3] 蔡筱青,黄海.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推送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3):80-84.[4] 高青.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现代情报,2009(5):80-84.[5] 张兆伦.网格在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J].现代情报,2006(11):79-81.[6] 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1-4.[7] 王燕娇,麦淑平.基于Web2.0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4(5):20-24.(编校:崔 萌)

下载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摘 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界多年来一直倡导并加以实践的理念,作者认为要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高校图书馆必需向全社会开放,服......

    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服务;个性化教育;图书馆服务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

    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 [摘 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从高校图书馆建筑建设、信息服务、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角度分析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实施路径,以引导高校图书馆......

    “文化融合”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文化融合”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的结合,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校园文化与其他文......

    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

    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姚丽丽(上海电力学院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200090)摘 要:从事件管理的角度,在对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党员调查的基......

    图书管理员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图书馆占座问题与对策研究[五篇范文]

    图书管理员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图书馆占座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在资源的紧缺与读者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为背景而产生的大学生占座行为进行研究,努力找寻解决这种冲突的......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各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如何满足用户对日益增长的信息、科技知识的......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作者:周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当今高等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工作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