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河子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石河子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多年来,农业是农八师石河子市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弊端曾一度让农八师石河子市陷入困境: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低、职工群众增收渠道狭窄,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其实,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业在集约化程度、规模化水平、农机装备水平、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等方面,多年来一直处于兵团乃至全国领先水平。那么,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业的困境在哪里?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在科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困境就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坚持做到六个结合:要与致富职工群众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与产业化的总体框架相结合,与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相结合,与招商引资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相结合,与集约化经营、分流大田劳动力相结合,与两用地的充分利用相结合。
农业产业化是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联结为完整产业系统的过程,其根本特征是农业工业化。明确这一点后,农八师石河子市确立了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培育特色产业和产品为抓手,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为方向,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组织方式为手段,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一体化经营,最终实现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
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了优质商品棉基地和一批优质特色畜产品、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从2006年起,农八师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八师还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伊利集团、燕京啤酒、康师傅、娃哈哈等国内知名企业。目前,农八师已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有8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150万吨食品加工能力和200万锭纺织规模。该师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2006年的0.52:1提高到2009年的1:1。
棉花是农八师石河子市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棉花市场不稳定,超过百万亩的棉花种植规模无法形成稳定、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经过深入调研后,农八
师石河子人逐渐转变了观念,开始发展纺织产业,让棉花在石河子就地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
近两年,农八师石河子市紧紧抓住东南沿海纺织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迅速扩大了纺织产业规模,同时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江苏华芳、浙江雄峰、华孚、山东如意、沙特阿拉伯阿吉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棉纺企业,纷纷在石河子开发区投资兴业。
目前,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纺锭规模达到150万锭,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到今年底,石河子市纺锭规模将达到250万锭,农八师石河子市30万吨的优质棉花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地纺织企业的需要。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食品产业。自2002年成功引进首家食品企业――台湾“康师傅”集团以来,石河子开发区先后引入伊利集团、雨润集团、娃哈哈集团、燕京啤酒集团、旺旺集团等企业。截至目前,开发区已聚集10余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从而使这里成为新疆种类最多、规模最大、著名品牌最集中的食品产业聚集区。
如今,开发区年食品生产能力已达到150万吨,主要涉及乳制品、饮料、方便面、肉制品、酒类、番茄制品六大类,每年需要42万吨番茄、2万吨面粉、8万吨鲜奶、1.1万吨牛羊肉的生产原料,有效拉动了农八师石河子市及周边沙湾、玛纳斯等地种养业发展。
团场是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加快发展工业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各团场寻求突破的必由之路。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各团场纷纷放开手脚,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了适合自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八师整个结构调整的大思路要梳理清晰,要形成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三大产业,种植业要把棉花做大做精,林果业要重点抓好果蔬和制酱蕃茄的重植,畜牧业要把养牛做为重头戏,要形成特色,形成规模。种葡萄要一体化经营、收购,两用地种植从明年起不准种常规作物。结构调整要有一个认真的规划,要通
过一定的程序论证确定下来。在师里统一规划的情况下,鼓励积极探索新的高效经济农作物和畜种
石河子总场乡镇工业园区内,由江苏雨润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的百万头牲畜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已投入试生产。该项目只是石总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产业联动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推进棉花产业发展,石总场引进浙江雄峰集团年产50万锭紧密纺项目,目前该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有望年底投产。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用棉量可达2.3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1亿元。
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石总场引进了新疆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辣椒深加工及培育高科技辣椒新品种项目、中基公司番茄深加工项目。其中红安种业公司去年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依托丰富的畜产品资源,石总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了朗德鹅良种繁育及深加工项目。目前,这个项目正稳步推进,预计到今年底可实现8万只商品鹅的规模,能够带动1000户职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经过几年的发展,一种依托项目支撑和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工业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发展模式在石河子总场已基本形成,2009年,石河子总场实现生产总值10.12亿元,成为兵团农牧团场中生产总值首个突破10亿元的团场。
150团的基础条件与石河子总场迥然不同,150团地处偏远,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较为落后,但团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可以落户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大平台,寻求大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150团先后引进了浙江、山东、上海的3家棉纺企业,在石河子开发区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新疆中圣驼铃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北斗驼铃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元福驼铃纺织有限责任公司。150团在这3家公司均参股30%,其生产、经营由引进企业负责,原料由150团供应。
143团组织好蟠桃产业的经营,带领职工生产出绿色、有机、高品质的蟠桃,同时做好营销工作,把蟠桃打入更远的高端市场,提高蟠桃种植效益。
在152团10连新建的酿酒葡萄地里,新疆沿天山北坡一带是适宜生产优质葡萄的地区,希望152团和张裕集团做好优质葡萄生产示范工作,着眼于双方长远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探索科学的栽培模式,引导农工种植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酿酒葡萄,张裕集团则可利用这些优质的原料生产出高档葡萄酒,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双方共赢的目标。
在莫索湾灌区和石总场,垦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情况。150团红枣种植基地和机械移栽制酱番茄现场,149团北边的沙漠红柳、大芸种植基地,147团青贮玉米地头,查看了石总场清泉集1连种植中药材水飞蓟的示范田,垦区各级必须对农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对团场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能简单化,要结合和发挥兵团组织化优势,发展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做强兵团农业。
新型工业化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又带动了农业现代化,一条延伸的链条正在农八师石河子市发挥无穷威力。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农产品加工率达98%,位居全疆领先水平。
目前,农八师石河子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80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约70亿元,完成利税总额3亿元,带动15.5万职工参与产业化经营,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
农八师石河子市用新型工业化的全新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用新型工业化的先进理论指导农业产业化实践,用新型工业化的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兵团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可以说,农八师石河子市已走上一条具有自身特色、成效明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
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
xx区隶属被誉为“关外上海”的辽宁省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是辽东半岛上的沿海开发区。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辽河在这里与渤海相交汇。渤海xx港区与辽河营口港区构成营口市极为重要的两港区。港口吞吐量急剧飙升,位列全国十大港口。xx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水域面积及林地面积广阔,盛产水稻、水果尤其是水产品。xx村占据着这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xx村总面积六百多万平方米,其中社区辖区面积约330万平方米,农业发展区位于xx北,俗称后xx。早期,这里的村民以打渔为生。1984年,借着xx区建设亿吨大港,打造百万人口城区的机遇,xx村也得到了开发。xx村土质优良,山地与平原相间,适宜发展果树种植。又因地理位置靠近港口,不仅为这里提供了交通便利,也为这里发展水产提供方便。因此后xx经济发展以水果生产和水产品加工为主。
一、水果生产
xx所生产的水果多种多样,苹果、李子、杏、桃、梨、大枣、樱桃……后xx本地户家家都有果园,而水果销售一直以来都是每户家庭收入来源的一部分,甚至有部分家庭以水果生产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
栾家是后xx村水果生产的大户人家,xx果园位于后xx村北,背靠老虎山。为了对这里水果生产做进一步的了解,2010年8月14日,我对栾家的水果生产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栾家是xx村坐地户,从1984年户主在老虎山开辟果园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水果生产历史。栾家共有园地约47000平方米,培育的水果以苹果为主。在栾家的果园地里,种植了700多棵苹果树,其中,红富士树500多棵,平均年产80000-90000斤,批发市场价1.1元;小国光树60棵,平均年产3000多斤,批发市场价1.2元;黄元帅树50棵,平均年产10000多斤,批发市场价1元;另外还有新品种苹果韩富100棵,平均年产10000斤,市场价在2.5元到3元之间。除了苹果树外,栾家还有杏树约300棵、李子树约300棵、大樱桃约50棵、小樱桃400-500棵……
根据对栾家户主栾xx的调查得知:栾家每年对果园的投入大约在12000-13000元之间。其中包括:打果树农药的钱、打除草剂的钱以及平时雇佣工人照看果园的钱等等。每年,果树药要打5次,一次的药钱加雇佣工人的钱约为1400元;要打3次除草剂,一次的药钱加工钱约为1700元。除去以上投资,栾家果园平均每年净收入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在调查中,户主栾xx对我说:今年苹果产量比往年少,预计净收入在10万元左右,年头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达到17万元。
栾xx还说:现在鞍钢在xx的发展占用了大量农业土地,果园面积在大幅减少,导致xx本地的水果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必然使其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而且,随着最新优良品种水果种的投入使用,水果质量也在提高:个头儿变大了,颜色更加鲜艳,而且形状也越来越圆润……这些原因使得xx的水果在市场上的销路很好。这些都是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研究的成果,现在开始在xx村农户中推广,这让我们对后xx村水果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总之,xx村占据了水果生产的优势,给村里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村里每家家庭年收入都在逐渐提升,而且提升幅度颇为可观。在xx村村民委员会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中得知:2007年,后xx村平均每户年收入为67400元。而到2009年末,后xx村平均每户年收入已近75000元。
二、水产品加工
xx村规划建设了380户水产品加工专业户生产场地,有310户常年从事此加工工作,加工产品以毛虾、红虾、海蜇和小杂鱼为主,产品长期供应辽南,甚至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市,部分还出口日本、南韩。年产值达到7803万元。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xx虾皮”名气越来越大,已经在全国享有声誉。xx村民靠虾皮加工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xx村民便开始加工虾皮,那时每家每户小规模加工,技术也不先进,每户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到90年代,加工虾皮的村民越来越多,一般家庭支4个锅灶,平均用12个人,旺季不得不雇用小时工。上自老人,下至顽童,都有用武之地。近几年,xx村民还发展了加工小杂鱼等品种,市场销售前景十分可观。为了做大做强传统虾皮加工业,村民们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加工虾皮的户数增加,导致电力不足,销售信息不畅。社区主任关兴初和电业部门联系,投资50万元,安装两台变压器,为百姓解决了加工中的难题,使这一传统产业在原有基础上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带动了周边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社区还与铁通公司联系,为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保障了信息通畅。
为进一步了解这里水产品加工产业现状,我同样采取了实际调查。调查在2010年8月20日进行,被调查者名叫王少甫,于2000年入住xx村,2007年才开始在工作之余兼从事水产品加工行业。在对王少甫的调查中,我得知以下信息。
王家加工水产品种类以虾皮(即俗称的毛虾)、红虾和海蜇为主。
每年3月初到6月20日(xx港在每年6月20日封海)以及8月
初到12月份都是水产品加工的繁忙时期。在投入方面,水产品加工相
比水果生产要多得多。有需要特定场地的相当一笔投入,有加工用具
包括锅灶、吹风机和烘干机等的投入,有包装用费即虾箱的投入,有运
输费用的投入,还有雇佣大量工人的投入,当然也有税收支出。每一年,王家在投入上就要支出24000元-27000元。而在收入方面,所加工产
品的市场价是这样的:虾皮3元-10元,红虾5元-10元,海蜇30-3
5元。了解得知,王家在每年忙碌的七个多月后,平均净收入约为68000
元。
王家同xx村很多的水产品加工户一样,货源为直接买入,经过
清洗——加盐加工——烘干——包装后,卖出给收购商。所以可以说,王家是xx村从事这个行业的典型。当然,据了解,也有些生产户在某些地方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加工户有自己的冷库,加工后直接将成品冷冻,并自己进行销售。
在对王少甫的调查中,我得知,在某种程度上,xx村因虾皮加工而知名度大大提升,水产品加工是xx村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使xx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充分显示了xx村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特色。
为推进xx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完善设施农业,营口开发区党工委副主席王延东在去年5月初还曾特意到xx水产品加工点进行了检查,并对“xx虾皮”这一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xx虾皮”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我们应围绕这一品牌所形成的市场,建设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加工行业,政府要积极想办法改善生产加工环境,对“xx虾皮”进行集中规划,统一管理,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农业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xx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和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蹒跚学步的小渔村到困境中的崛起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总结出:农业产业化是xx村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营口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赋予xx村的重任。可见,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是xx村发展经济的需要,是进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xx村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需要。
在对xx村典型户的实践调查和网上的学习总结后,我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我对xx村发展趋势的观察,归纳出我对于xx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计划如下:
1、发展高效、精品、科技等农业是xx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项目要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要打造xx村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
2、不要局限于本地市场,把目标定在打进沈阳、大连以及各个省外市场上。要积极地把本地的产品推广出去,扩大市场。
3、按照开发区的要求:做到典型引路,种植大户要起到带头作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维,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扩大规模。
4、xx村要在农业产业方面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的步伐,达到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标准。
5、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内、外资引进,广泛推广科学技术,迅速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扩大规模。
6、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属xx村的特色品牌,积极开拓市场,真正形成产、供、销、储、运一条龙,形成产业化。
7、抓住营口港打造百万大港和鞍钢入住的机遇,加快结构升级步伐,谋发展,开启致富“金钥匙”。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认为,xx区xx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它所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发现及利用自身优势和学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在发展中慢慢摸索的长期任务。目前,xx村正在依靠其机遇和自身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升级。xx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都在期待着她的进一步腾飞!
还想说一件与主题无关的事,在调查结束后,我去xx村居民委员会盖章。就xx村发展前景的问题询问了xx村居民委员会会计宋兴成,他首先对我提出的七点建议予以肯定,他说:这些建议整体上符合xx村农业发展现状。但在谈话中,宋会计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他说:xx村未来的发展重点要从农业转到工业。因为鞍钢入住xx给xx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鞍钢公司很看好后xx村这块土地,如果用来建设大型工业基地和仓库,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xx村还在加快社区化的速度,政府比较重视xx村的村转社区工程,在拆迁旧房屋和社区建设上投入了巨大资金。所以,xx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并不是农业!
总的来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在摸索中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深入调查、撰写报告,更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种了解涉及到了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领域——民生。调查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被调查的村民都非常细心的给我提供精准数据,给我讲解我不懂的事情,有的还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吃饭。在这次调查中,我证实了很多书本上有疑问的知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学会了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了通过调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让我对“实践出真知”这一理论深信不疑。
第三篇: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县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提出的内在要求。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所面临一系列难解之题的一个最为有效的举措。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其经营呈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这使得农民在进入市场的时候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向,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低效益又往往使农民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同大市场连接起来,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的合理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下面就我县农业产业化谈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基本情况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与黔渝接壤,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全县辖18个乡镇288个村18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7.9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6.8%,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呈三级台阶状,海拔在200米到1100米之间。县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天严寒、夏天酷署,森林覆盖率43.5%,年平均降水量1420.9毫米,水资源总量约16亿立方米,水能储量11.37万千瓦。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红薯、柑橘和梨。县内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锰和铅锌矿,其中锰矿储量排全国第二,铅锌矿储量位列全省第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花垣县山水风光秀丽。这里有当今世界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距今5.6亿年的寒武纪地质地貌——排碧寒武纪地质剖面,是全球寒武纪首枚“金钉子”;有迷人的双龙瀑布群;有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古朴清秀的“湘西四大名镇”之一,人称“湘西小南京”的边城茶峒;有幽奇秀美的“天然氧吧”——古苗河蚩尤风景区„„这里悠久的历史渊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灿烂的地方文化,众多名胜古迹,如山花烂漫、群星闪烁,展现在人们面前。
花垣民风民俗纯朴厚重、独具特色,民族文化传承久远、厚重精深。全县苗族人口占76.8%,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之一,素有“百里苗乡”之称。苗族的传统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樱桃会”,浓缩了湘西苗族风俗民情,接龙舞、盾牌舞、司刀绺巾舞、椎牛、吃猪、傩戏、上刀梯、下火海、踩豆腐等苗族传统文化活动与绝技艺术,向人们展示了苗家人多姿多彩的绚丽生活。苗语、苗歌、苗剧、苗鼓、苗医、苗族哲学等苗族文化,既古朴、神秘,又充满着现代气息。1993年,花垣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点
(一)、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逐步建立。订单农业和中介组织,使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联接机制从松散向紧密型发展。如湘垣生化、北欧码鲟鱼、宝贵等公司,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初步形成 “基地+公司+农户”型产业链,促进了农产品增值,提高了效益。
(二)、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几年狠抓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努力,花垣已培植规模农业产业大户762户,其中种植大户494户,开发面积达8.5万亩;养殖大户268户,养畜3.3万头、养禽11.2万羽;新增
北欧玛鲟鱼养殖等州级龙头企业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会员达3100多户。去年,该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比增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80元,增长10%。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花垣县近两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养殖大户发展的意见》,采取“以奖代投、以补代奖”的方式,对种养大户实行奖励。即对能繁母猪场规模达1000至5000头、5000至1万头和1万头以上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对家禽饲养规模达1万羽以上的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标准箱达20口以上的,按每羽5元和每口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对成立2年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在50—100户、100—300户、300户以上的,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的补贴。在国家财政对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和进行保险的基础上,该县还对养殖能繁母猪达50头、100头、500头、1000头、1万头以上的,分别按每年每头30元、50元、60元、80元和100元给予补贴;年出栏商品猪200头、1000头、1万头以上的猪场,分别按每年每头10元、30元、50元给予补贴;家禽年实际保有量达1000至1万羽和1万羽以上的,分别按每年每羽1元、3元给予补贴;对养鸽1000羽以上的,按每年每羽1元给予补贴;对能繁娃娃鱼按每年每条30元给予补贴;开发水面养殖达100亩以上的,按每亩300元给予种苗补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水平,发展不平衡,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链还不够紧密,诚信建设还有待加强,农产品销不动时农户要求老板按合同收购,农产品俏销时,老板往往又收购不到产品。
(二)、提供公共物品、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场秩序,服务于农业产品化上政府的作用有待加强。一是习惯于一哄而起的工作作风,对推动此项工作仍采用宣传发动、下发文件,重发动,轻管理,缺乏过硬的措施;二是忽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必要和急需的信息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市场监督管理政出多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对掺杂使假、欺行霸市、虚假广告管理处罚不力,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调整频繁,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个体农民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技术改造,集体组织的弱化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四、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无非解决二个问题:一是富县,二是富民。无论富县富民,两者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花垣县是山区小县,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无论富民富县都任重道远,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按照花垣县中长期规划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扎实工作,务求实效,闯出一条发展花垣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花垣县的贫困问题。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升级增效。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议重点抓好、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过硬措施促进龙
头企业发展。一是增强市场观念,促进龙头企业全面融入市场;二是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并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或集团。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度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积极发展农民行业协会。四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大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并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感的建设。
(二)、发挥政府作用,为农业产业化铺路架桥。一是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整治经济秩序,优化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环境;二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化;三是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四是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农业产业化涉及发改、财政、国土、农业、金融、工商、税收、质监等多个部门。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约束机制,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研究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扶持方式和内容,调动各方面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信贷资金的倾斜,支持优质产业。目前最主要的是建立中小企业资金担保公司,筹措足额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政府通过建立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体系,为企业和公众服务。县乡政府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实施与监督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大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并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无标生产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第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促进农民企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并教育和培训农民。第五,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
(三)、改革土地流转机制,为发展规模经营打下基础。可采用反租倒包和股份制的形式,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四)、做到“五个结合”,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与争政策相结合。要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推进“湘南大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向上报项目,争资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挤”劲和“钻”劲,多上项目上好项目,提高我县整体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与市场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突破资金和技术瓶颈,把花垣县产品推销出去,农业产业化才能有巨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扶农惠民机制。要认真抓住国家扶贫政策、农业开发和以工代赈、老区建设以及完善大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机遇,整合各项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认真开展好农民的思想教育、市场观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全面地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相结合。坚强的村级组织,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石。推动农户、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引导和带动全县种、养、加、运、贮等环节发展,努力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06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0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 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 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06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07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06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05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0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第五篇: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吴芳云梅淑芳
[摘要]在分析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的六条措施:优化农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资金;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城镇建设等。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金华市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码:A
The current character and 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 o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hua city
Wu FangyunMei Shufang
(Depart of Agri-Res and Regi(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Planning of Jinhua City)and Technolo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main questions on it’s development in Jinhua city, six detail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re discussed of Optimiz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rame and distributions,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ies, establish the socialized rural service system, adding fund, widen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 the small towns in rural area ect.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ies;Jinhua city
入为目的,以农产品产加销为纽带,企业、农户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新的农产品生产体系[1]。它解决了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技术、规模经营、市场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从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及其流通领域。因此,农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据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优势,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形成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以期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分析金华市农业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限制性因素,进而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全市农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1-10-29
吴芳云金华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农业经济师,321000 金化市梅淑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讲师,321007 金华市
2农业产业化进展情况
2.1 主要成就
2.1.1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已基本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得到调整与优化,粮食这一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经济作物及林、牧、渔多种经营得到极大发展。全市粮经产值比从1995年的56.28:43.72,下降到2000年的39.92:60.08,农林牧渔产值比重也由1995年的70.02:5.50:17.76:6.72,调整为2000年的62.67:6.63:20.26:10.44。且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得到了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全市现已形成粮食、蔬菜、瘦肉型猪、特色水果、奶牛乳品、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淡水产品等主导产业。
2.1.2 培植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
目前全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1家,2000年产值16.49亿元,带动农户10.78万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如90年代以后,佳乐、李子园、丁丁等一批乳制品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了金东和婺城两区的奶牛饲养业的迅速发展,现奶牛饲养量已达2.5万头。
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全市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45个,已建立起柑桔生产基地23.1万亩,蚕桑基地10.3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4.9万亩。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农产品基地正在崛起,“多村一品”、“几乡镇一品”的区域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婺城区有机米、金东区苗木盆景、武义有机茶等基地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现全市有各类集市278个,其中综合类市场126个,专业市场152个,市级以上市场类农业龙头企业5家,2000年交易额36.28亿元,带动农户11.63万户。义乌农贸城2000年农产品成交量达37万吨,成交额达11.5亿元,并建立了18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吸引20多个省市设立农产品窗口。2.1.3农村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购销户等农业专业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基地化的发展过程中,同类产品生产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了带有生产协作和服务性的群众组织,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称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2]。如金东区赤松乡的佛手专业协会,吸收佛手种植户入会,开展行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销售。专业
合作社、专业协会把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格局转变为有市场优势的产业化经营联合体,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1.4形成了多种产业化组织模式。
由于各地的资源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各异,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其组织模式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公司+农户”模式,如永康市生态养殖场在鹅肥肝生产项目中,把种鹅、苗鹅扩散到农户饲养,与农户签订饲养合同,企业(公司)在产前即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把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在一起,缔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联合体。(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在建立1500亩茶叶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与周边乡镇的茶农签订合作开发有机茶协议,形成有机茶生产联合体,公司向茶农提供有机茶生产的技术方案,茶农认真按有机茶的各项技术和规范管理茶园和制作茶叶,然后公司按质论价收购,取得了较好效果。(3)“公司+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模式,如金华市果蔬批发市场与塔石乡农民建立蔬果专业协会不仅带动了当地蔬果生产,也为批发市场建立了不断供应农产品的基地。这种形式一方面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另一方面加强了行业管理,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4)“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模式,东阳市果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为果树专业大户、销售户)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现有会员400余人共栽种各种水果总面积达2万余亩,2000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促进了果业产业化发展。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农业内部结构尚不合理,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养殖业比重偏小,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很不相称,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不顾本地优势资源和发展水平,存在盲目发展主导产业的问题。
2.2.2龙头企业实力不强,深加工能力弱,经营一体化程度低。
大多数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纽带关系多是松散式、半紧密型的。从2001年新增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情况看,仅6家以书面合同或协议与农户联结,影响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稳定与发展。2.2.3农产品科技含量仍然较低。
“名优、特、新、稀”产品少,缺乏开拓、占领市场能力强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2.2.4市场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参与市场的意识在逐步增强,但由于处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二是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偏少,对市场信号反应不灵敏。
3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与措施
3.1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农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大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后在河谷平原区重点发展粮油、瘦肉型猪、水果、蚕桑、蔬菜等产业;丘陵盆地区主要以葡萄、草莓、杨梅、黄花梨等特种水果,佛手、茶花、桂花等花卉苗木,畜禽、渔业等特种养殖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中低山区发展以畜牧、食用菌、高山蔬菜、竹林药茶为重点主导产业,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城市郊区应大力发展乳、肉、蛋、禽、蔬菜以及花卉盆景等适合城市居民消费的城郊型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也避免了产业结构趋同,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3.2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
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协调、服务等功能,制定符合市情的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对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和工商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在建设用地、配套设施、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等,同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市场建设和信
[3]
息传输硬件服务工程。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培植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培植和发展龙头骨干企业。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农户、企业、购销队伍、市场之间在完善利益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专业协会、合作制、股份制的形式与农民结成紧密型、半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第三要围绕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4],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保证对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3.3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鼓励发展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加大对支柱产业的科技服务,加快农业适用科技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以利于生产、加工、销售的正常运转。
3.4 扩大开放,引进资金。
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当前招商引资产业选择重点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兴修水利设施),水果生产、淡水养殖和新畜禽的开发与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项目。
3.5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加快良种化步伐,实施“种子工程”,完善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加工、销售、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村“能人”和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队伍。3.6 发展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农村城镇建设,鼓励和引导小城镇依据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条件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培养具有区域优势、资源条件好、人口规模大的小城镇,重点发展农村中心城镇。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要求,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通过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袁克忠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56-58 2 闵学冲发展专业合作社振兴农村合作经济 1999(4):15于文博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经济地理,2001(1):107艾云航沿海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措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