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课题研究是一个定向的、有序的过程。课题研究的具体程序,可能会因课题或研究者的不同而不同。但对于课题研究最基本、最一般的程序来说,则大致相同。一般说来课题研究工作要经过以下步骤:选择课题—审批立项—制定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成果—鉴定结题。
一、选择确定课题
(一)课题的来源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大量的研究课题来自教育、教学实际。
1、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困扰,有的还带有一定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教育实践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学困生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学学生厌学问题,考试测评制度改革问题。
2、来源于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新情况。
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会不断地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普通中学阶段引入职业技术教育内容问题,计算机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问题,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问题,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问题。
3、来源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
每一位教师工作岗位都有不相同,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如何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你是教小学低段语文,象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语表达问题,小学低段不同生字的最佳抄写遍数问题。如果你是教中学物理的,象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研究更加侧重于应用方面,又和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所以是课题的主要来源。
4、来源于教改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若干热点问题,例如:
学法指导方面: “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问题”、“语文(或其他学科)学科特殊学法指导”等问题。
愉快教育方面。如何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问题,如何创设愉快的课余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目标教学方面。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目标教学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几乎每个领域都未取得满意的结论。一些重要的课题,如“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研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表述研究”、“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研究”、“教学目标引导教学过程的研究”以及“运用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研究”都有待深入的探讨,实际上,这些课题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问题。
心理辅导与教育方面。心理辅导与教育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如某一种良好心理(如耐挫心理、自信心)培养的问题,某一种不良心理(如焦虑过度、过分依赖)矫治的问题,中小学生不良心理的类型及比重问题,某一种心理辅导与教育方法的应用策略问题。
(二)课题的选择
1、课题选择的原则。
对于中小学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但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能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应当研究什么,不应当研究什么,虽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是却应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1
⑴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选择研究课题的首要原则。它规定了选题应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选择研究课题。现实问题必需要解决。如高中数,立体几何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那就培养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⑵科学性原则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最大可能地取得成功,选题更加强调必须有一定的事买根据和科学根据。比如选择“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如果没有考试学基本原理的支撑,没有现代评价理论的指导,那么整个实验就无从下手。对于违反科学原理的课题则根本不能选。⑶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也是选择课题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创造性是指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别人没有解决以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而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科学上早有定论的东西或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能再作为研究的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它要尊重、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但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引进中有创新,在借鉴中有超越。创新、超越有以下一些类型:①延伸型。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不完全、不充分,还有待进一步补充、丰富、完善,使之达到新的认识水平与高度。②交叉型。就是用另一学科另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发掘、开拓本学科本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③借鉴型。搞课题研究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已有的研究成果一定要重视、利用。一个学科的成果有选择地“拿来”,并赋予新学科的特色,很可能就是一个创举。④开拓型。是指“思人所未思,见人所未见”,以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开辟全新的领域,其成果意味着新观点新理论的诞生。总而言之,创造性就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人实我深”。
⑷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能性,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研究选题才有预期成功的可能。也就是说,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当与研究人员的能力、知识水平、物力、财力、时间,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相适应。这里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研究人员本人的能力,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所选课题应当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大体相吻合,并应留有一定余地为宜一般情况下不宜选那些大的理论性课题,而以小而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较妥。
上述原则要求是相互联系的,具体选择课题时要综合考虑。对于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结合教书育人的实际,选择应用性的、当前急需的、范围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以便边工作边研究,以研究促工作,是策略的。
2、选择研究课题的步骤
⑴确定研究范围
课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范围很广。因此,选题的第一步就要确定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可大可小,但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就没东西可以研究了。事买上,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范围,也就够研究了。如小学生成绩评定、评语改革问题,看起来范围不大,但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如果能将这一范围的问题逐一进行研究,价值自然会很大;如能将其中的某个问题研究彻底,也算是了不起的成绩。因此,在确定研究范围时,不要盲目地追求大范围,特别是对于初次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应从小范围着手考虑。
⑵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是有心的教师,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实际经验和敏锐观察力的教师,时常能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问题提得越多,找到合适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小学语文学科中“字形教学”这一内容为例;就有笔画数(或字形结构)对字形掌握的影响问题,不同生字的最佳抄写遍数问题,学生抄写安排方式(或遍数)对不同年级学生(或个体)差异问题,字形掌握的错误类型问题。
提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分析的过程。没有明确地提出来,这个问题也许永远是模糊的,而一旦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就变得清晰。
⑶筛选问题
在确定的范围中提出了许许多多问题。但是,提出的问题还不是研究的课题。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呢?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
一是问题是否适宜作为研究的课题?它要考虑前述的课题四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
二是问题是否具有价值?主要考虑两方面:①问题的需要性,即选择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②问题的新颖性,即选择的课题应该是没有提出过;或是虽有人提出过,但没有解决好,自己又是从新的角度提出的。
三是问题是否可行?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考虑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研究的好课题。
⑷立出研究题目。
就是经过推敲,把研究问题表述为准确的文字,也就成了研究的课题。
3、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选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课题的第一步。选择好的课题,是顺利开展研究的前提。大量事实证明,课题选择得好,就可以事半功倍,较快取得科研成果;反之;课题选得不好,往往会使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所以,课题选择得好与坏,是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价值大小和研究工作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选准了一个课题,等于走完了成功的一半路程。一个教师能力如何,首先就表现在他的选题水平上。
(2)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对于研究新手来说,选题不宜过大过难,过大过难不但课题难以完成,而且容易失去信心,对以后的研究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学制、课程、教材改革之类的问题,牵涉面很广,研究它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是一般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课题越小,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研究和出成果。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使人难以下手。将课题缩小范围,由“学生”明确到“某一年级的学生”把“听说读写的能力”集中到其中的某一项能力,如“小学一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实验”、“三年级学生默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等,就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容易获得成果。
⑶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小学低段数学口算和估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⑷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二、审批立项
确定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审批立项。学校课题组要向省、市、县教科研主管部门递交课题申报表。课题申报表大同小异,一般来说包括: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设计论证:包括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预期研究成果;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批复意见
三、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当课题立项申报获得批准后,课题主管部门会给出课题立项批复通知。随即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课题的设计,即制定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必须有科学的严密的研究过程,必须有一个周密而具体的研究计划,为做到这些就须重视课题的设计。
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明具体地表述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有的专家建议,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练习方法实践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英语口语练习方法”,研究的方法是“行动法”。
再比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研究”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方法概括出来。
2、查阅文献资料,初步调查了解。
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同时,就要着手查阅文献资料。查阅文献资料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了解前人和他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了哪些重要工作,看别人或他人是否进行过相同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别人的哪些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可以继承和借鉴。
3.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目的就是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结果。“城镇中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是:调查当前城镇中学学生厌学情况;再如“初中学生物理预习效果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讨初中学生物理预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4、明确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般来说,课题的研究内容只有对选题具体化之后才能明确下来。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就是研究人员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过程。通过限制,筛选和分解,使研究内容更加集中、明确,脉络更加清晰。也就是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
再是要考虑研究的角度。因为同样的题目下可以是不同的研究内容。由于角度不同,研究内容的范围和着力点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在课题设计时,精心选择新颖而又具体实在的研究内容,这个新颖而又具体实在的内容就是研究的重点。
在确定研究内容过程中,还应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研究的最大深度,这个“突破口”和“最大深度”就是研究的难点。
5、提出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课题研究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要明确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限定每一阶段的工作时限,以及预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善于科学地支配时间,各阶段的时间要留有余地,以免届时完不成任务。制订研究的进度计划要从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灵活安排。
在制订计划时,要交待清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阐明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以及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应性。要说明研究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等。方法精当和明确,能够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6、预期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要对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表现为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学生表现为学生能力、水平、成绩的提高或某种行为的养成。理论成果可以是用事实来说明问题的研究报告,可以是理论性论文和专著,可以是调查分析得出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是自变量的操作凭借,如教材、器材、教具、过程实录、方法体系等。
7、交待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及课题管理措施。
要根据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力及专长进行分工,把每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到人。还要建立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
8、进行必要的研究经费预算。
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图书资料费、调查差旅费、会议费、成果编纂费、设备购置费等。
四、研究实施
课题计划的制定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蓝图,接着就是按照计划(方案)去具体实施。
1、落实研究对象,一般通过抽样(即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
2、把握好研究的方向,围绕目的,紧扣重点。
3、依据研究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活动。
⑴将课题研究计划进一步细化,制定分阶段落实的计划,直到将研究任务一一落实到每一个实验教师,去调查、观察、测量、分析。
⑵对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明确自己的任务与操作要点,按课题设计要求正确地实施。
⑶实施过程中,及时检查执行情况,反馈信息,予以调整。
⑷做好研究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对研究资料、数据的积累、整理、归档、分析,都要有序进行。
作为一般课题研究过程的常规性资料一般有这样一些:
①计划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课题申请评审书等。这类资料关涉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与部署,是整个课题实施的蓝图,对课题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十分重视。
②基础性资料。是课题研究前期以及课题研究中所作的调查、测量、检索、研讨等等工
作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无论是对课题的最终选定,还是课题的开题论证,或是课题的研究运作,都具有基础作用。
③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④专题性资料。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是专题性资料。专题性资料对课题的延伸、拓展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⑤效果性资料。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检测,对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这是形成最终成果的主要资料。
⑥总结性资料。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都有来自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
⑸正常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掌握研究进度,协调研究力量的配备,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
⑹做好经费、设备的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安排经费,加强对研究设备、技术的配置和管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最终将形成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教育科研成果还可以是非文字型的研究成果,如以声像为载体的声像成果,以实物为载体的实物成果,以活动为载体的现场展示,等等。
六、鉴定结题
1、结题所需的材料。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
结题申请报告
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附件:①课题成果;②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2、成果鉴定的内容
课题主管单位在受理结题申请后,将对课题组提交的研究资料进行审核,并组织有关人员对研究过程及效果进行检测,然后作出是否予以结题的决定。根据研究成果的特点,鉴定内容主要是判断它的教育实践效果及研究的价值,即既要考察它的成果,又要考察它的研究过程。具体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课题选题方向判断。选题方向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并对其难度作出判断。
⑵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认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否清晰、合理。可以从课题研究过程的计划性,课题采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加以判断。
⑶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定。对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对研究成果所取得的结论和推广前景进行科学的评价。
⑷对课题研究效果的认定。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围绕研究目标的变化程度如何。
第二篇: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的基层组织,其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校教研组的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教研组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本课题申请并立项。
本课题组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完成课题研究。
回首课题研究之路,一年来我们走的是那么紧张忙碌,却又那么充实快乐!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四个报告的填写。我们创建了课题微信群,方便课题组成员随时交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写出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关于优秀教研组建设的多篇交流论文和发表论文。我们建议学校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研活动的指导,课题组成员也走出去参加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积极参加课题有关的培训。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这一能推动教研组建设的课题终于顺利结题。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董俊的带领下,努力研究,积极进取,一路劈荆斩刺,成功通过了艰辛的课题申报立项工作,茫然的初期调查,复杂的中期研究,一直到黎明曙光般的结题。其间,曾经因为茫然、没有头绪而萌生过退缩的念头,因为课业繁重负担而耽搁过,也因为课题组成员相互帮助、齐心团结而感动过,最终我们取得了研究的预期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及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涌现出一批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和优秀教师,从而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到最后。
课题研究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我们相信:只要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定能让漫长之途开满绚烂的成绩之花!展望未来,我们心中更有无限期待。
第三篇: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课题实验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开展课题实验,是“教科研育师、教科研兴校”的必由之路。课题实验是教研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题实验,可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没有一支课题实验的学科带头人,没有一批高水平的课题实验,就难以形成教研教改的良好风气,难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难以大面积提高办学质量。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总结。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按阶段研究任务确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标准,按研究对象确定方法; 三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将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
1.积极开展理性思维。
2.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3.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是:⑴提炼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理论性陈述,使假设结构化;⑷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4.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5.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
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
课题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预先提出的、十分明确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与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科研的有关方法;依据科研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全面、完整等等。
课题设计:要突出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理性认识和揭示规律的主题。3.实验性课题设计。
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
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理论;用比较严密的研究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对测量的事物规定操作定义。
课题设计:要突出“实验”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要求。
二、课题的立项申报
1.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需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对相关学科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课题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参加者具有初级以上(含初级)专业技术职称。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承担课题设计,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任务。每项课题只能有一或二名负责人。
3.参加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人数要加以限制。重点课题一般在20人以内,一般课题在10人以内。课题组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邀聘研究顾问或指导者。但顾问或指导者不参加教科研成果评奖。
4.课题立项必须填报《课题立项申请书》。立项申请书一式三份。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在立项的县级课题的范围内按照市基教科研规划办下达的课题申报名额择优推荐申报市级课题。5.市级课题的立项申请由市基教科研规划办受理。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二年一届,分为市级重点课题和市级一般课题二类。市基教科研规划办根据申报要求对申报的市级课题进行审核后,提交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市级课题专家评审小组评审。专家评审组在评审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赞成票达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者推荐立项,报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并确定级别。
6.凡立项的市级重点课题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实验研究时间的,经申请并征得市基教科研规划办审定批准后可滚转为下一届市级重点课题;凡经实验研究一年以上的市级一般课题,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目标明确具体,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档案和管理制度,并产生一定效益的,可申请升转为市级重点课题,申报办法与新报课题的要求相同。无故终止研究或不参与结题的市级课题组,将另行下文通知该市级课题撤消。
7.经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后的市级课题在15天内,市基教科研规划办将市级课题《立项批准通知书》下达课题负责人或其所在单位;未同意立项的课题,申报表退回原单位,原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在本单位立项实施,作为校级课题由单位负责管理。由单位立项、管理的课题仍可参加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征集评选。
三、怎样进行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课题被批准后,研究工作开始前对课题研究进行的整体构思与设计。有人认为课题被批准立项了,就可以直接进入研究过程,不需要再进行论证。实际上许多课题研究的实践已经证明是否进行了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开题论证的目的与意义
开题论证是对研究计划的再设计,是为整个研究工作设计蓝图,制定行动路线,其功能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课题组成员进入研究状态。
所谓开题,即意味着研究准备阶段结束,正式研究过程开始。大多数课题在申报立项时,课题组成员并未完全介入进来,对研究计划的了解和把握并不全面
因此,对于课题组来说,开题论证是一个组织研究队伍落实研究分工的重要步骤。为了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组内部必须进行若干次研讨,在原立项申报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而这一过程,可以使课题组成员迅速地进入研究状态,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同时,也使每个成员能够在课题研究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在研究设计上充分发挥作用。
2、使研究思路更清晰。
开题论证是对课题如何进行的具体化构思。为了使研究设计更加科学治理、可行,一般地开题论证需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因此,高质量的开题论证实际上就是一次富有建设性的学术研讨会。对于幼儿园实践工作者而言,开题论证是一次与专家对话、接受专家指导的好机会。专家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课题有关理论的阐述及研究设计中问题的分析,可以大大拓展研究者的视野,使研究思路更为清晰,研究目标、范围、重点更加明确。专家之间、课题组与专家之间、课题组成员之间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更有助于提高研究设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就可以保障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组成员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开展研究。
3、使研究计划更具体。
开题论证的重要目的是对原立项论证中的研究计划进行再次设计,即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进行具体化、操作化的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的蓝图。按照这个蓝图“施工”,就可以使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撰写开题论证报告需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这个过程就是设计蓝图的过程。如此才可能使那些在课题申请时并不十分清晰的想法变成具体的思路和研究计划。这是课题研究能够得到落实的最重要的保障。
(二)开题论证的组织实施
开题论证一般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其主要过程如下。
1、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开题论证会召开前,课题组应经过反复研讨,写出开题论证报告,并在会议召开半个月前,将论证报告送交到专家手中,以使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对开题报告进行审阅。
2、邀请专家。
专家现场指导是开题论证的主要形式。专家组大约由3-5名专家组成。所邀请的专家一般包括三类人员:一是幼儿教育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或实践经验的专家,他们对幼儿教育的热点及前沿问题有比较全面的把握;二是与课题有关的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要加强研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应邀请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三是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们可以在研究方法、研究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除专业水平外,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也应该是选择专家的重要参考因素。
3、开题论证会。
主要内容有:(1)由课题组汇报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背景,介绍课题本身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研究步骤和条件;(2)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咨询、论证和评议;(3)讨论方案,统一认识,明确方向;(4)课题组落实管理任务和分工情况。
开题论证会由课题组组织或与课题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参加者主要有指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及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人员。
课题负责人应首先就开题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因为报告已经事先送交专家,所以口头汇报应尽可能简略,重点是介绍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计划,以及对报告中难以表述的问题进行补充性说明。选题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等内容则要简述。
开题论证会的核心是专家对课题研究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和指导。它不同于立项评审或结题鉴定会,不需要对研究计划进行价值判断,而要尽可能地对课题研究计划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分析,提出建议。负责任的专家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提出许多挑剔的批评意见。这些意见,可以避免课题研究在初始阶段就走弯路。
开题论证会上,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被动的“听令者”,而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除了听取专家的意见外,也可将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与专家一起研讨。这样做,并非不尊重专家,而是追求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
4、修改开题论证报告。开题论证会后,课题组成员应该将专家的指导意见进行汇总,并在课题组内进行研讨,根据专家的意见及研究者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将开题论证报告再次进行修改。一般地课题管理部门允许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对原来的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课题组应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送交到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管理部门则以其为依据对课题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开题报告也是课题组对研究进展进行自我检查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开题报告一旦形成并送交到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组不能再擅自修改研究计划(如改变研究内容或缩小研究范围等),如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对研究计划进行变动,课题组应向课题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再执行。
(三)开题论证报告的内容
开题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条件与人员分工、研究的预期成果等。
开题论证报告是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的蓝图,因此,与立项论证报告相比,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实”和“操作化”上。人们在申请课题时,往往对课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并不充分,因此,立项论证带有比较浓厚的“理想”色彩,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常常比较宽泛,目标定得较高,对研究方法及步骤的思考不够具体。因此,开题论证报告的主要功夫要下在对研究计划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处理上。
开题论证报告的重点是对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等问题的再思考与再设计。对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主要是将原来过大的研究范围适当缩小(如,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研究,涉及变量较多,开题时可缩小为对几个具体行为的研究),对原来不明确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如,“幼儿园游戏的研究”,应明确是农村幼儿园还是城市幼儿园,因为这两类幼儿园的游戏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特点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此外,有些课题研究内容比较笼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则要将这些笼统、模糊的研究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使之成为一个个可以着后研究的具体问题。
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要从拟研究的问题出发进行选择,应根据每一具体问题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在报告中,要具体写清楚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详尽地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此外,还应该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以求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结论。
研究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指导和统一研究行为的时间表。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解研究任务,明确规定出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研究任务,取得什么样的阶段成果。研究计划能否落实,与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是否合理与明确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应该将此作为一种形式,而要根据每个课题组成员的专长和精力,安排其承担不同的实际研究任务。
总之,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能够取得较高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有了一个高水平的开题论证,课题研究就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因此,幼儿园申请的课题一旦获得批准,应尽可能组织开题论证活动,邀请各方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会诊”和指导。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程序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程序(供参考)
教育科研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为了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按照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逐项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
课题研究工作的全程包括这样几个阶段:
1.选题阶段
所选课题应参考《中央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见附件1),对县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申报课题阶段
填写研究课题申请书,主要填写内容:(1)课题组基本情况表;(2)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3)课题立项论证(即课题设计论证);(4)课题预期研究成果;(5)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其中重要内容是课题立项论证。
课题立项论证是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一般包括五部分:(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3.开题论证阶段(制订研究方案)
收到课题开题通知及课题申请·评审书后,课题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开题。开题论证是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进行评审、指导。根据情况必要时请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4.研究阶段(实施研究计划)
开题论证后,尽快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通过单位管理部门及时报送上级管理部门,之后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这中间要有中期总结与检查。
5.总结阶段(撰写报告或论文阶段)
课题完成各项既定研究工作后,在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课题承担人和所在单位要认真填写《课题结题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成果主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收集整理精选的附件(经验总结、论文、课件、资源库、校本教材等),提交课题档案副本、研究成果、成果的鉴定报告。具体包括:
(1)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2)课题研究方案及文献综述;
(3)课题分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4)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5)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鉴定书。
(6)课题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7)其它材料,如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研究个案、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电脑软件、有关的学术研讨活动记录,教师讲课、说课、评课情况的录音、录像等。
6.鉴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1)课题完成以后,其研究成果,先由学校组织力量,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的内容不仅包括论文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还应包括研究计划以及研究过程所积累的主要档案材料,必要时,还需进行现场调查。对初步验收的成果,由学校提出初步验收和评价意见。
(2)经初步验收的研究成果,由学校报上级主管部门再组织课题鉴定组进行综合评议,并写出鉴定意见。
(3)结题方式可采用“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
(4)参考上级鉴定小组的意见,对课题研究成果评奖。其中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可由主管单位向有关部门推荐并组织宣传推广。
(5)对于未按时完成的课题,允许课题负责人提出不超过一年的延期申请,逾期仍未完成者,则撤消该研究课题。
7.应用和推广阶段
(1)课题通过鉴定后,课题科研成果应通过撰写并印发科研报告,召开适当规模的报告会、现场会、展览会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交流。确有推广价值的成果,由主管部门审定后,通过行政领导部门组织推广。
(2)对积极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颁发科研成果推广奖。
附件:
1、中央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2、参考立项课题列表
附件1
中央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A、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实验研究
A1.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A2.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
A3.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研究;
A4.应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研究;
A5.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B、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的研究
B1.适合于各学科教学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B2.适合于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B3.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库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B4.基于城域网环境下的区域教学软件资源库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B5.教育软件资源编目、著录、检索的标准化、自动化的管理研究;
B6.数字化技术条件下,高质量的录像、投影教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B7.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B8.各类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评价研究。
C、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C1.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C2.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C3.各种网络环境下(教师网、校园网、互联网等)的教学模式研究(讲授模式、个别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
D、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研究
D1.网络环境下学校办公自动化研究;
D2.学校标准化考试和无纸化考试研究;
D3.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E、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E1.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E2.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传输网络和技术的实验研究;
E3.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
E4.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与评价标准研究;
E5.网络环境对学生品质培养的影响研究。
F、教育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F1.新时期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研究;
F2.发展教育技术,实现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策略研究;
F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薄弱校建设,整体性提高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F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
G、其它
G1.21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及培训方法的研究;
G2.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研究;
G3.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材研究;
G4.多种教育媒体手段的综合应用及效果的研究;
G5.全球最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G6.缩小数字鸿沟影响的研究。
附件2
参考立项课题列表
序号课题名称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4.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6.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7.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
9.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0.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学生学习模式实验研究
11.网络教室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
12.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1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14.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5.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构建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6.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17.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18.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
19.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研究
20.网络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与个性培养研究
21.多媒体网络开放式教与学研究
22.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3.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24.多媒体教室、局域网环境下初中教学模式探讨
25.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前言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许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怎样做课题
1、怎样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
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可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2、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⑴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⑵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即在理论与实践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⑶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动向。⑷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⑸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及成果表述形式。
3、怎样制定课题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题的表述
一项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内容。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水平的标志。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一些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作为一篇经验总结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此外,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的方式来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⑶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小学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⑸研究的假设
课题选定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
在研究的假设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变量,研究的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①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
②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③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⑺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的是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⑽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⑾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
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
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
3、旅差费:外出调查;
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
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都能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4、怎样“做”题
做题应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也是确保课题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的现实基础。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注重立项、申请,而轻视做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没有取得课题研究应有的效果。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做题方面的工作,摆正做题在课题研究中的位置,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有效。
做题一般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
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按照以上的程序,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同时,在具体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收集实验中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等,收集的内容要客观、详实。课题按照这样的方式认真做题,整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饱满、厚实”。
在做题时,要注意增强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规范意识
科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的过程和结论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再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结论。我们搞教育科研,当然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令同行们信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能够运用或推广。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教育科研的严肃性,规范性,可重复性,防止随意性。因此,教育科研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
团队意识
教育科研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要争取有权之士(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争取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要争取有志之士(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要组建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要把教育科研与园丁工程结合起来,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学习意识 科学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必须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课题组应该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理论学习。
除了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理论培训之外,各校或各课题组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课题培训,尽可能使每个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进行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理论。
科学意识
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比较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对研究的课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大课题适当分解若干个比较简单、具体的子课题,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策略意识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课题研究来说也是如此。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我们都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是比较明智、有效的办法。
5、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
⑵结题的方式 我市的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
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三、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