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2 14: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

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

究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前,要认真解决教师从事教科研,如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问题。要分析教师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选择教育教学领域有价值且有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有效表达等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以课题研究作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所表现的极大热情,笔者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感到,引导教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是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表述不规范。

例如 “自主学习方式与心理发展应用”这个课题,就

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一,心理发展涵盖的面太大,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多个方面,选择这样的课题,研究难以开展;其二,课题名称表述不规范,应改为“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这样就比较准确、清楚地概括了课题研究的对象——中学生和研究的问题——自主学习方式。

2.课题界定不明确。

例如“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与策略的实践研究”、“构建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师生关系研究”等课题,都缺少对“创新性学习”、“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等核心概念明确、清晰的表述,由于概念界定不清,在研究过程中造成了研究目标的偏离和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3.研究目标不适当。

有些课题的研究目标不准确、不具体;有的研究目标不明确;有的研究目标过多,但主攻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例如,一位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制订了这样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逐步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课堂;(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生生互动、互助友爱、合作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实现同步增长。显然,这样的目标不是研究目标,而是工作目标。按照这样的目标,无法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此课题研究目标可拟写为:(1)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2)探索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3)构建体现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这样,课题才能做得有深度、有实效。

4.文献综述不充分。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掌握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不了解他人在自己研究的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不重视或缺乏对他人在本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很容易导致重复研究,也就很难谈得上课题研究的创新。

5.研究方法欠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包括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获取研究资料(数据)、进行资料(数据)分析、总结撰写论文(报告)。其中获取研究资料(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资料(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定性分析(价值分析)、定量分析(统计、数据处理)。现实中,一些教师因为对课题研究方法不熟悉,研究、提出的观点不是来自于对研究资

料的分析,而是工作经验的简单堆积,缺乏充分的依据;再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缺少定量分析,缺乏详实的论据材料。由于不能有效运用课题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6.对研究成果缺乏提炼和总结。

很多教师在研究中不善于提炼和总结研究成果。有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研究成果与研究目标不能统一;有的课题没有经过实效研究,结论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撑,研究成果显得苍白无力。

二、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态度以及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学校整体的科研氛围,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等。而就教师而言,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欠缺。

据调查,在回答“您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期刊有哪些”这一问题时,80%以上的教师没有填写教育理论著作,一位教师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在结题论证答辩时,当问及教师教育心理学上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哪些策略时,教师无言以对。上述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上的欠缺。

2.教育科研方法不熟悉。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重视不够,对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储备不足,缺乏用科研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

3.进行教科研的目的不正确。

部分教师尽管在热情地“做课题”,但并非真正出于研究目的,而是为了评职、评先的需要,课题研究存在着形式化和虚假化现象。

三、课题研究提高实效性的措施

1.树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理念。

所谓教育科研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行为形式。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研究的课题。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就应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课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当前大力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就是为了使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融合起来,使教师的研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因此,教师要树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

发现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总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2.重视课题选择,选准研究方向。

选择课题就是提出问题,选题实际上是对研究的方向和范围的一种规定和限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根植于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贴近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都是教育教学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的重心应放在教育教学问题上。通过研究,提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并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把检验的结果科学地表述出来。只有当教师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连时,才会生发研究的渴望与激情。

3.掌握研究方法,深入开展研究。

学习是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就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般讲,选择一项课题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弄清五个问题。

(1)本课题研究前人或他人已做过哪些工作?即通过文献检索,掌握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2)我的课题研究要做什么?即研究此课题要解决什

么理论或实践问题。

(3)我的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即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并分解目标,使其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研究项目。

(4)我的课题研究计划怎样做?即确定课题研究依据的理论,选定的内容和采取的研究方法。

(5)我的课题研究进度如何安排?即划分课题研究阶段,明确阶段任务,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其表达形式。

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读书报告会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它是丰富教师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4.注重研究过程,提高研究实效。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难点是研究过程的行为操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操作上,大致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选题;二是查阅文献资料;三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四是撰写开题报告及召开开题会;五是实施研究即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召开各种研讨交流活动,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及召开中期论证会,不断地学习、积累、反思、总结;形成成果;六是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课题研究的步骤,其界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个步骤做过之后还会有往复。在这里,特别强调三种行为。

(1)开好课题研讨会。课题研讨会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应每两周召开一次,主要是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所做的工作,讨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好下两周的研究工作任务。

(2)上好课题研究课。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研究课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上好课题研究课,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把课题研究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后及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探索更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3)做好课后反思。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教师要带着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阶段性、经常性乃至每节课的反思,要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检查研究计划的落实情况和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通过课题研究,逐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第二篇: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的基层组织,其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校教研组的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教研组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本课题申请并立项。

本课题组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完成课题研究。

回首课题研究之路,一年来我们走的是那么紧张忙碌,却又那么充实快乐!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四个报告的填写。我们创建了课题微信群,方便课题组成员随时交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写出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关于优秀教研组建设的多篇交流论文和发表论文。我们建议学校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研活动的指导,课题组成员也走出去参加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积极参加课题有关的培训。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这一能推动教研组建设的课题终于顺利结题。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董俊的带领下,努力研究,积极进取,一路劈荆斩刺,成功通过了艰辛的课题申报立项工作,茫然的初期调查,复杂的中期研究,一直到黎明曙光般的结题。其间,曾经因为茫然、没有头绪而萌生过退缩的念头,因为课业繁重负担而耽搁过,也因为课题组成员相互帮助、齐心团结而感动过,最终我们取得了研究的预期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及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涌现出一批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和优秀教师,从而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到最后。

课题研究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我们相信:只要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定能让漫长之途开满绚烂的成绩之花!展望未来,我们心中更有无限期待。

第三篇:城乡中小学教师论文

城乡中小学教师论文

据统计,2006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3%。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的均等,并向教育公平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然而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师资队伍的不均衡。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教育有决定性的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师资的提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本文以邢台市为例,对义务教育城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以期了解城乡师资队伍的差异,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 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发放问卷,以获取相关信息资料。

调查问卷的设计:本课题对城乡教师队伍状况的均衡问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师数量、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工作量等方面。

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抽取了8县1市的学校。每个县抽取4所公办学校。其中2所初中、2所小学,分别来自县城、乡镇和村;邢台市区抽取了3所初中、3所小学。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36份。

本研究采用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的定义,将农村界定为广大的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因此,县城的学校不在“农村学校”之列。二 调查结果与讨论

1.教师的总体数量

生师比是反映教师数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会认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但本次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城镇学校生师比为17.1,农村学校生师比为9.5。其中,城镇和农村小学的师生比分别23.9和13.0,初中分别为14.7和8.2。说明农村教师数量超过了城镇学校。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越来越少。加上城乡教育水平的不均衡,越来越多的“望子成龙”的家长开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较好的学校去读书,导致农村生源越来越少。笔者在一个农村小学调查时了解到:10年以前,这里的学生有300多人,现在却只有80多人,个别班仅有10多名学生。因为规模小,班级建设极不规范,老师的工作热情受到影响。看似较充足的教师数量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成了人浮于事的诱因。2.教师的年龄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8.7%和8.5%。具体来看,农村小学中32.8%的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而城镇小学只有9.2%。农村初中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9%,而城镇初中的比例为8.5%。可见,年龄老化问题是农村师资中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所农村小学,目前专职教师13名,50岁以上的教师就有7名。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新毕业的师范生都被分配到了县城或近郊的学校。稍微偏远的农村却多年来没有新生力量。我们知道,教师的年龄构成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

平有重要的影响,年龄偏大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教学方式的革新,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而新教师对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新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小,需要注入新血液。3.教师的学历结构

农村教师中最高学历,大专以上的占到了81%,其中本科学历的占到了50.9%。城镇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8%,其中本科学历占到了73.0%。应该说这一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但进一步分析第一学历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被调查的城镇学校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达到21.7%,而农村学校几乎为零,且有22%的教师第一学历为中师以下,特别是小学,民办转正的教师占到了30%。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正规训练,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工作时仅凭自身的经验进行,在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方面存在困难,他们的最高学历基本由进修而来,由于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差别,导致这部分教师学历的含金量偏低,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学历水平,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4.教师的职称结构

数据分析显示,农村专任教师群体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到47.6%,而城镇占到64.8%。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农村教师职称的主体是初级职称,而城镇教师的职称主体是中级职称。农村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职称在初级及以下状态。高级职称所占比

例低城镇10.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农村教师职称水平同比城镇教师普遍较低。究其原因,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农村学校一般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买资料、买书较困难。走出去接受培训、吸收新思想的机会较少,限制了信息来源和教师交流的渠道,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称晋升。同时,从政策上,“城乡二元制”的体制使得相关政策向城镇倾斜。5.教师的学科结构

在教师个人调查中,当问及“你所教的学科与你所学专业之间是否一致”时,农村教师中回答“一致”的仅占34.7%,城镇教师中占58.3%。表明教非所学现象农村学校比城镇要严重得多,特别是在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学科方面,情况更让人担忧。上述学科的任课教师中“教非所学”达到了42.3%,其中小学比例高达73.9%。很多学校没有科班毕业的音乐、体育、计算机教师。由于缺乏特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少学校存在“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音乐课就是老师拿录音机放几首歌,学生跟着学”的现象。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6.教师的工作负荷

以每周课时量作为考察教师工作负荷的指标,考察教师的工作量,发现农村教师的工作负荷要高于城镇。数据统计得出,农村教师平均周课时为20.7个课时,而城镇仅为14.7,比城镇高出近40%。特别是城乡之间小学教师工作负荷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城镇为1

5个课时,农村为23.7个课时,比城镇高出57%。农村教师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在具体的调查中还发现,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大不仅表现在周课时上,更表现在所担任的学科数目上。一般来说,城镇教师担任1门课程,个别教师担任2门。而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每位老师至少担任2门课程,甚至更多。究其原因,虽然教师数量已经满足,但由于农村生源少,各年龄段分布不均,使得各个班级容量较小。有的一个年级仅十几名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的各科教师一个不能少。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教师要包一个班。语文、数学、品德全由一位教师上,工作量可想而知。另外,农村由于地处偏远,管理较为松散。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有些老教师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长期请假,属于在编不在岗。统计数据看似数量不少,但实际在岗的并不多,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大的原因。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们疲惫不堪,于是敷衍、应付成为有些教师的工作常态,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师资均衡的对策

研究表明,城乡教师队伍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阻碍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也违背了“每一个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宗旨。因此,如何从师资均衡着手,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1.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缩小城乡教师差距

已有研究表明,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师资均衡发展的障碍

之一。因此,教育部门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转变过去“城市优先”的价值取向,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更多地向弱势区域和学校倾斜。可吸取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建立“特殊津贴制度”,提高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的收入。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物质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办公、教学条件,并注重“软环境”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增加农村学校的吸引力,使在职教师不愿走,毕业学生争着来。2.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定期流动制”

作为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教师定期流动制已在某些地区开始了探索。为使“定期流动制”有效进行,建议应在市域、县域内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区域内共享。为激励现有教师积极参与流动,还应出台相关奖惩政策,对于自愿流动到农村的教师,不仅要落实相应的补贴政策,还要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在评优、职称晋升方面给予照顾。3.创新教师校本培训制度,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针对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现状,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拓宽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如建立图书馆、多媒体网络等;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将校本教研与培训相结合,通过教师会诊、自我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另外,加大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有效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进修锻炼,借助这种结队帮扶,联合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读后感 中小学各科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丛书《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这本书个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简单的看了下,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概述,下编为中小学音乐教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还附录了教研论文参考选题、教研论文参考文献、全国音乐教育学科教学主要刊物、全国主要教育及音乐教育网站。书中编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操作方法,搜集了大量的例文,以理论为导向,以实用为目标,旨在启发、指导并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掌握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具体的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发挥效用。

在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往往会突发灵感,对原来不起眼的一些材料,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有了提纲,动起笔来就不会被受到干扰而影响写作情绪。因此,论文提纲具有优选法的功能,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密严谨,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编写提纲的原则第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查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第二,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舍弃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时刻提醒自己材料只是为形成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材料也没有价值。第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都应有逻辑关联,以确保论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构思提纲时,第一步作者要提炼出论文的标题及中心论点,而后勾勒出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分论点。第二步是要考虑全文的结构布局,开头和结尾的设计、层次段落的划分。因为提纲是为整篇文章的一个框架结构,所以要把已有的材料组成一个中心明确、结构规整,沿着主题的思路轨迹步步引入,以达到流畅连贯。第三步是组织好作者自己的观点、主张、意见及材料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使论点与论证材料的统一,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能突出中心,具有说服力的合理体系。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一些优秀的音乐教育科研成果已被推广和运用,对中小学音乐学科建设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正是中小学音乐进入新课程实践的重要发展阶段,这就为更多的音乐教师在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音乐教育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性。因此,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话题,自然地也迫切地提到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面前。

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书籍,是童话的乐园,犹如仙境一般;书籍,拥有迷人的美景,让我陶醉其中……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中蕴藏着无穷无穷的知识,是它让我们认识这丰富多彩而又精彩的世界。多读则博,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会获得知识,让我们博古通今,学多识广。书籍蕴含着人生道理,是它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还要“活到老,学到老”,这会让自己更充实,更有才能。

第五篇:幼儿园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的重要意义。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大人们如群星烘月。长辈们对他们百依百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幼儿不用动手,大人包揽一切。导致现在的小朋友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也曾说过:“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要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一、激发孩子对操作的兴趣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引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区角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要设置区角时,我校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尽可能地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和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能让小手动起来的环境。如在活动区中,我们用卡纸做的圆圈和各种瓶盖、毛条、让小朋友穿成项链和花环及手链做游戏;并一些如鞋带、毛线、布条、皱纸、树叶、花生壳、各类种子等材料,供幼儿系鞋带、包饺子、馄饨、树叶、花生壳、各类种子作粘贴等游戏用。随着幼儿动手能力的增强,编织、绣花、织毛衣等各种小制作自然地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包装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有在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能力,幼儿也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哪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总之,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在“梅花开”的材料上我提供了两种不同层次的材料,第一个层次是提供了教师事先吹好枝干的画纸,孩子只需用棉签点上梅花即可,这适合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二个层次难度则比较高,需要孩子先在画纸上吹出梅花枝干的形状后再点上梅花。在这里我有意识地减少能力差的幼儿的操作量,让他们有完成操作活动的信心以及完成操作活动后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不同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家校配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我接触的我们班级的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校合作教育。许多家长过于溺爱,缺乏相应的教育策略,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意图、计划、方案让家长了解,双向了解孩子在校与家庭的情况,并让家长配合起来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家校联系册、家访、电访等方式,了解家校每天、每周、每月的情况,双方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力求做到步调一致。幼儿的早操、律动比赛请家长来做评判员,家校运动会请家长来校共同参与,幼儿自理能力比赛,请家长来为孩子鼓劲等等。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法,达到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许多家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孩子的变化真大,再也不像以前娇生惯养了,而且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四、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渗透。操作活动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小朋友主动学习获得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师尽可能利用积木、拼图、插塑之类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操作材料。让他们在反复的触摸、摆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有所收获。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3)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如美术活动,几乎每一位幼儿都喜欢绘画、泥塑、剪贴、编织、手工、折纸等美术活动。在看似简单画画、捏捏、剪剪、撕撕、贴贴中幼儿往往陶醉其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而方法的掌握则是长远的,所以培养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只要坚持这样做,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好的材料,让孩子愿意自主地去动手操作,我想我们的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也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

下载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课题研究总结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它的......

    课题研究--论文-识字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方法探究 焦中军 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

    音乐课题研究论文

    音乐与生活 ——观《歌剧魅影》有感音乐是生活的凝练与表达,生活是音乐的创作源泉。音乐,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表达了人们长期生活于世界的内心感受,来自人心灵的抒发。美好的......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前言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讲座提纲)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课题研究是一个定向的、有序的过程。课题研究的具体程序,可能会因课题或研究者的不同而不同。但对于课题研究最基本、最一般的程序来说,则大致相同。......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