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化解矛盾纠纷6.11[模版]
XX镇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XX镇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把解决矛盾纠纷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抓信访的副镇长、包村干部多次进村到组,深入农户,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力争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当地,确保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对信访积案通过镇村联动、包案处理,集中力量、标本兼治、力争化解的原则,集中精力化解,目前,全镇的一起信访积案正在积极做好信访人的个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结合近期群众路线活动“回头看”,深入村组,在征求意见的同时,对全镇12个村的矛盾纠纷工作进行一次大排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对解决好的矛盾纠纷,不定期进行回访,掌握纠纷调处的效果,确保问题解决彻底,不留遗留问题。在提升调解工作质量的同时,也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弹或新的苗头。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XX镇通过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工作水平,切实为民办实事,做为民务实表率。
第二篇:深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管理方式滞后、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以及国际对敌斗争尖锐复杂等情况,就必须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社会矛盾是引发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类矛盾发展的结果,是最突出、最严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更多的是强调依法办案,现在进一步要求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向社会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审判机关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结合办案拓展和延伸审判职能,从源头上化解,从管理上预防,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深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关键 性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制度机制,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始发阶段,才能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篇:关于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的实施意见
关于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
纠纷能力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巩固发展社会稳定好形势专题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办发电[2010]68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巩固发展我镇社会稳定好形势,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突出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素质与能力,着力从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丰富基层组织活动,建强基层干部、党员队伍,加强城乡党组织联建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确保社会稳定的组织保障,为实现我区跨入“第一梯队”的赶超发展目标和打造袁州区西北重镇、加速天台崛起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二、目标要求
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牢靠“安全网”;通过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各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中坚柱”;通过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党员队伍活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贴近群众,信息灵、反应快的优势,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固“防护栏”。
三、主要措施
1、优化基层组织设置,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保障网。严格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组织和带领党员的原则,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扩大农村党组织的覆盖面。要打破以往单一地按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地域大、党员人数多,难以集中组织活动的村要改设党总支,下辖党员按其年龄、居住地域、从事行业、所在产业等不同特点,分类设置党支部。地域小、党员人数少,便于集中组织活动的村保留设支部,下辖党员按以上不同特点分类设置党小组。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党员身边,确保每个区域的党员都紧密纳入党的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在每个村细密覆盖,筑牢维护社会的组织保障。
2、丰富组织活动载体,打造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平台。要多形式,多载体地开展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各村继续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坚持科学设岗,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人岗相适原则,紧贴实际抓好岗位设置,增强岗位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确保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一名“维护社会稳定岗”的上岗党员。在人员集中,相对复杂的村民小组要视情况多配调处理矛盾纠纷的上岗党员。
3、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强一支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要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标准,全面加强以村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班子建设,配强村民小组干部。对软弱涣散的村班子及时整顿乃至调整。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区委每年会集中培训一次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镇党委会经常以会代训,加强对村干部的各项政策法规及矛盾纠纷调处常规、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个村要培养1-2名品行正、素质高、能力强、口碑好,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后备干部。
4、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建好一支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活力,继续巩固深化“组织一名青年党员工程”,特别要注意把35岁以下的大中专院校返乡毕业生、退伍军人、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及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并跟踪培养发展,确保2011年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名以上青年党员。要
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施,加强对党员的政策法规教育,并注重利用党员生活在群众中间,信息灵,反应快的特点,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党员及时化解当地群众矛盾纠纷的自觉性、积极性。
5、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维护社会稳定政务环境。全面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树立干部队伍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的良好形象。以“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契机,大力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四议两公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村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阳光操作,杜绝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对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以权谋私、在位不在岗、在其位不负其责等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要坚决予以查处,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维护良好的基础党员干部形象,取信于民。
6、深入开展联创联建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帮扶力量。对农村要严格按区党发[2010]8号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联建单位主要领导每年到村调研指导工作,分管领导每月到村指导帮助工作,联建干部每月到村帮助工作。要结合联谊活动组织单位干部到所联村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发挥机关干部政策法律水平较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见识较广等优势,帮助基层组织、带动基层干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
四、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支部要认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作为当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各支部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组织委员为具体负责人。同时建立镇党委委员、党员领导干部挂点包村指导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
2、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镇党委主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上级单位主要参与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各支部要精心组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使这项工作形成城乡联动,上下互动,互相协作,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同时,在内容上要把此项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镇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把提升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作为检验各村“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
3、要宣传促动,整体推进。要充分运用墙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工作氛围。一方面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讲深讲透,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积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部门、村,典型人和事。各村也要注意培养典型,宣传推广典型,以促进全镇各村、各部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整体推进全镇的社会和谐稳定。
4、要强化督查,严格考评。要建立健全督查机制,镇党委将抽调专人组成督导小组对《本意见》要求的各项举措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镇党委将把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情况作为考评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重要条件。
xx镇“维护安全稳定集中活动月”活 动 领 导 小 组2010年10月15日
第四篇:强化分类排查调处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经验交流
市坚持把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在分类排查调处上下功夫,化解了大量纠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该市的做法是:
一、实行分类排查,归口落实责任
市综治委组织5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调研,发现矛盾纠纷的类型虽多,但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因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建设、公路交通建设进程加快,拆迁征地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因企业改制的深入,下岗职工的失业与再就业、退休职工工资和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纠纷;三是因鄱阳湖区采砂、捕捞等问题引发的纠纷。
要把因三类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从高位上降下来,必须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强化分类排查调处工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及时转发了市综治委《关于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意见》,并分别成立了三个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规定市级调处小组的责任范围是:
1、跨地区、跨县的矛盾纠纷;
2、县级调处困难,需要市级部门调处的纠纷;
3、县里难以一时解决,但可能引发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的纠纷;
4、县里已调处,但有关方面要求市里调处的纠纷。县一级参照市里的做法,分别成立了三个调处中心,并相应地对调处责任范围进行了划分。
二、优化调处机制,发挥长效功能
从强化组织协调、健全工作制度、规范运行方式、严格考核督导等方面入手,优化调处机制,有效地发挥其长效功能。
(一)强化组织协调。三个调处小组除了政府分管副职牵头担任组长外,党委还有一名副职也经常过问,参与调处工作。2003年,市委分管党群信访工作的副书记两次组织有关部门下县区,督办矛盾纠纷未能及时调处而造成重复访的案件。重大纠纷党政一把手亲自动手解决。去年,市区西园拆迁面积大,涉及拆迁户多,群众对政府的做法不理解。市委书记、市长分头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做工作,使群众与政府及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事因比较复杂,涉及多个部门调处的纠纷,由市综治委协调三个调处小组解决。
(二)健全工作制度。三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和县级三个调处中心分别建立了领导调处责任负责制、部门包片制、责任首问制、案件分流制、案件承包制、调处督办制、责任倒查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奖惩制等若干调处工作制度。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分类调处工作,责任明确,要求明确,程序明确,目标明确。
(三)规范运行方式。三类矛盾纠纷调处小组受理矛盾纠纷后,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分流至县(市、区)或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调处。县(市、区)或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调处终结,并向调处小组反馈结果。确因情况复杂无法调处或调处无效的,按规定程序回流至市调处小组,由市调处小组直接调处。对常见的一般民间纠纷,通过基层调解组织就地调解,增强调处的及时性。对争议较多、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由调处领导小组召开协调会议进行调处,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当事人口服心服。对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地方,难以召集双方当事人共同协调的矛盾,组织人员定期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进行流动调处,靠前调解,化解在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四)严格考核奖惩。把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年终考评内容,对调处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发生重大问题的,视情予以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2002年至2003年中,市综治委对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而发生问题的单位进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6个单位,有5名责任人受到组织处理。同时,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三、运用多种形式,提升调处水平
分类调处关键在“调”字上。市综治委运用多种形式,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标本兼治,提升了调处水平。
(一)市、县、乡三级联动,有机协同。市、县、乡三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在工作中,实行独立调处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乡级不能调处的纠纷及乡与乡之间的边际纠纷,由乡级书面报告县级进行调处;县级不能调处的纠纷及县与县之间的边际纠纷,由县级书面报告市级进行调处。市级已掌握但确认县级能够调处的纠纷,由市级下达书面通知给县级调处;县级已掌握但确认乡级能够调处的纠纷,由县级下达书面通知给乡级调处。三级密切配合、良动互动,实行“五个一”的调处责任制,即:一起纠纷、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去年上半年,该市武宁县与毗邻的湖北省通山县群众因道教圣地佑圣宫占地建房问题引发纠纷,双方群众形成箭拔弩张之势,市土地资源权属纠纷调处小组立即向湖北省有关方面通报,在双方省有关部门协调下,妥善化解了这起重大纠纷,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2003年,全市出现的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9,问卷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二)法、理、情三管齐下,治本清源。在调处矛盾纠纷中,坚持以人为本,正本清源,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主要做法是:(1)送法到基层。针对矛盾纠纷涉及的调处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和服务活动。2003年,将《土地法》、《森林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印成册子发到土地纠纷多发的26个乡298个村13万群众手中;组织“法律宣传服务团”深入水域纠纷较多的鄱阳湖区域和赛城湖区域进行巡回宣传服务,历时两个多月,举办法律讲座50余场(次),当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5360余人次。同时,在城镇开辟法律一条街,在农村举办法律宣传栏,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使群众自觉依法办事,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说理攻难点。在矛盾纠纷多发的部门单位和地段、村庄,从当地文化程度较高、表达能力较强、有强烈责任心和社会知名度的“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中,选聘了92名调解员。这些调解员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典著作中精选一部分精辟论述和典范实例作为教材,对重点对象传授“和为贵”、“和气生财”、“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浅显的道理,使之实现从传统认知到现实认同的飞跃,由争强好胜向和睦友好转变。(3)真情解民
忧。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是由于群众生活特别困难、生存条件艰难引起的。市综治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具体建议。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实施“三大”民心工程。在移民建镇的“民心”工程中,市财政拿出120万元资助224户、1040人从生存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和库区搬迁出来;在农民贷款、干部担保的帮扶工程中,全市共有9722名干部为11417户农户担保贷款4078.1万元;在扶助城市困难群体的“五助”工程中,全市有17576名干部与12906户特困职工建立了“一帮一”结对子扶助关系;在再就业“一城两园”帮扶工程中,对进园就业职工实行“六免”优惠政策。这些帮扶措施不仅使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而且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人民日报》
(三)防、调、治三举并进,强化效能。延伸调处工作触角,实行防、调、治多策并举,最大化发挥综合效能。(1)超前预防。发挥管理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让群众知情、知底。如实行“工业园征地听证会”、“城市拆迁优先安置措施”、“建房审批四公开”等制度,开展水域边界勘察,划清权属界限活动,为35800多名特困职工解决低保问题等等,把握预防工作的主动权。(2)积极调处。本着“积极、快捷、细致”的原则,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一旦发生纠纷,立即受理,立即启动预案,立即进行调处。在调处方式上,做到“三个结合”,即:联合调处与归口调处相结合,现场调处与庭式调处相结合,事前调处与事后调处相结合。2003年5月,星子县和永修县在鄱阳湖内发生水域边界权属纠纷,群体械斗一触即发。接到报告后,综治委立即启动预案,有关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平息了事态。紧接着,又将两县政府一把手召集至市里进行调处,划清权属界限,彻底化解了这起较大的矛盾纠纷。(3)依法治理。对有些难以用调解手段解决的纠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治理。去年,全市有9个矿区与当地群众矛盾纠纷突出,主要原因是污染农田和沟渠,并且影响附近群众的饮水和交通安全。市主管部门依据上级法规,强令关闭了4个无证开采的黑矿点,限期整改5个不安全隐患较多和对附近农作物及水利污染的5个矿区,较好地解决了部分矿区与群众的矛盾纠纷。对挑起鄱阳湖采砂、捕捞纠纷的黑恶势力,依法严厉打击,有力震慑了犯罪,维护了群众利益。
第五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
一、实行排查定期报备制度。采取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集体组织排查和个人主动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受理、承办案件逐一进行排查,特别对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案件及重点人员;上访老户和和未息诉息访的案件,扬言赴省进京访的案件;拟作不捕、不诉、不抗、不立案、撤案决定的案件及办理案件中涉及查封、扣押、冻结款物的关键环节;拟作维持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的案件;拟作维持或改变决定的刑事申诉案件、拟作不确认、不赔偿决定的刑事赔偿案件;拟作其他处理决定的案件,要重点排查,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和隐患。对排查的情况列清名单,每月报控申科备案,特殊时期实行每日报备。控申科汇总后每月报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涉检信访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督促,协调解决。
二、实行涉检信访动态预警。对经办的案件都要进行信访评估预警,按照谁主办、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办案人对所承办的每一起案件进行信访评估。对有涉检信访可能的,实行涉检信访动态预警,承办部门逐案填写《涉检信访评估登记表》报控申科,控申科按照信访风险确定等级,实行黄、橙、红三级信访风险预测,一般涉检信访风险实行黄色预警,重大涉检信访风险实行橙色预警,紧急涉检信访风险实行红色预警,并
将评估预测情况报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案件承办人及时释法说理、疏导化解;控申科收到信访预警信息后,及时了解案情,根据等级与有关部门制定预警方案,共同研究解决。
三、实行办案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案件承办人既要依法文明办案,同时承担承办案件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该业务部门为责任部门,案件承办人为责任人,业务部门和承办人要定方案、定时限,包做化解息诉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处结。
四、实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相关部门负责人要互通情况,加强部门工作联动,实现信息共享,联手解决信访隐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信访突发事件按照《信访应急工作预案》规定,及时报告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纵向报告,横向联动,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加强信息沟通,联动联防,及时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