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为群众排忧解难念好“六字经”
———林甸县司法局东兴司法所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大前提。东兴司法所在取得当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调解纠纷上采取“上访纠纷变成下访调解,纠纷调解变成邀请“说理”,苗头纠纷变成提前介入“解压””等方式,探讨多种形式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确保通过非诉讼手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10年截止12份,全乡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7件,司法所调解纠纷135件,充分发挥了基层司法所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东兴司法所坚持念好“六字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优势作用,力求更好更快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面对问题,体现一个“敢”字
东兴乡是一个矛盾纠纷较多的乡,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量大且复杂,上访压力很大。尤其是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时是采取顺延的方式进行的,没有打乱重分,遗留的土地问题不但多,而且尖锐复杂,单纯涉及无地缺地的农户就达1000多户3000余人。面对繁多复杂的大量矛盾纠纷,我们没有回避,本着调解一件少一件的态度积极进行化解。一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村屯,深入群众进行专题调研,归纳总结后确定了全乡“对口调解、部门联动、以情感化”的总体工作思路。二是在调解纠纷上想尽一切办法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依法调解,以理服人,用情感化,干群参与,尽早结案等一系列调解方法,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力地防止了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大激化。———排查摸底,力求一个“清”字
调解矛盾纠纷,首先要作好排查摸底工作,只有对矛盾纠纷作到心中清楚,才能及早介入,抓早抓小更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抓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乡、村、屯三级矛盾排查调解网络。由乡党委副书记坐阵指挥,司法所负责日常事务,在全乡建立乡调解室1个,村级调解室11个,同时配备乡级调解员8名,村级调解员55名。同时配备屯级调解信息员382名,负责全乡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形成了立体式的调解网络格局。二是抓矛盾纠纷信息汇报,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工作。实行集中汇报和随时汇报相结合制度,村调访信息员一经发现重大、特殊纠纷信息,第一时间汇报司法所,由司法所汇报乡党委政府后及时处理。同时,每月的20日确定为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汇报日,由各村汇报本月全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在汇报的同时将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抓排调结合,进一步防止矛盾纠纷扩大激化。排查纠纷及时、清楚,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小纠纷变大案的发生,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如红阳村于某和邹某的邻里纠纷,事由是于某家的狗咬死了邹某家两只鸡,当邹某找到于某要求赔偿时,双方发生争执并吵骂起来,继而于某邹某各拿铁锨叉子对峙。信息员及时将情况报告了司法所,司法所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时双方当事人家属已经用土块碎砖对攻起来,并打坏了于某家的一块玻璃,场面一触即发,十分危险。司法所立即控制住场面,历时一个小时使双方达成和解,及时地化解了一起可能演变成刑事案件的纠纷。
———真抓实干,突出一个“实”字
为确保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东兴司法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是落实措施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司法所主抓的人民调解工作,专门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确定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通过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了东兴司法所工作开展力度。二是排查纠纷实。排查网络健全完善,排查细密、准确、及时,不留死角死面。三是调处纠纷实。在调解矛盾纠纷上,想尽各种办法化解矛盾纠纷,能调解一件化解一件。如长发村刘某是刑释解教人员,回村后因村机动地外包没到期,没有地补给他,刘某找到司法所,司法所在多次协商调解村委会和刘某未果的情况下,最后实在没办法通过私人关系从该村种地大户处借地补给了刘某,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四是责任追究实。对因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出现恶劣影响的四名村干部(包括一名村支书)进行了免职及岗位变动处理。———以人为本,重在一个“情”字
和谐社会,必定是社会成员间的各类纷争有序、有效化解,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调处矛盾纠纷要以人为本,要根据纠纷实际情况,本着以“情”调解,调解为“情”的原则,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如在调解丰产村刘某的赡养纠纷中,刘某已91岁,丧偶,身体处于半自理状态。在2010年以前老人一直由八个儿女轮流赡养,在轮至二儿子时,二儿子因患病不能伺候老人,别的儿女因为有顾虑也都不去接老人,老人陷入无人管的处境。因为老人不愿去敬老院,老人要解决的是养老费、养老地方、谁来斥候的三个难题。如果通过诉讼,很难达到让老人满意的结果。司法所调解时第一步先通过调查,初步确定了谁家适合老人养老,能伺候好老人,老人也愿意去。第二步在调解中首先建议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入院费、护理费、医药费等小计1万元,做通老人八个儿女的思想工作大家凑够了一万元。第三步这时调解人员又提出了一个想法,在养老院找别人伺候还不如让自己儿女伺候,原由有几个:一是儿女伺候要比别人周到,大家也方便监督,大家都能放心;二是看望老人也方便,同时老人也不愿去养老院。三是这样省下的护理费,伺候老人的儿女也可以贴补一下家用。第四步是让大家推选,确定了老人大女儿家最合适,又动员几个兄弟姐妹纷纷表态,打消了老人大女儿的思想顾虑,同意了伺候老人。就这样老人由无人管到有人管,再到有人养,终于为老人彻底解决了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精心调处,遵循一个“法”字
调解纠纷要严格依法办案,以“法”服人,注重证据收集,才能更好的化解矛盾纠纷。如勤俭村的宋某与佟某关于土地合同的纠纷。宋某承包了佟某 19亩水田,并签订了协议,但协议里没有明确种地水费由谁承担,双方就水费谁来承担发生了纠纷。司法所在调解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调解陷于僵局,虽然说谁种地谁交水费,是当地正常现象,但依法办案要讲证据。虽然第一次调解未成功,调解人员也捕捉到一条信息,租地协议是勤俭小学的莫校长代写的。调解人员立即找来莫校长了解情况,莫校长说他在双方当事人签完协议后关于水费问题他当时还问了一句:“如果水田种上,水费由谁出?”宋某说:“我种地能让别人掏钱吗?当然由我交”,作完宋某的证言材料后,调解人员心里有了底。再次调解时司法所主要谈了两点,一是谁种地谁交水费,这是常理;二是莫某的证言。这起矛盾纠纷依据证人证言被司法所成功化解了。
———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合”字
如何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促进调解是更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东兴乡综治维稳中心统一指挥下, 司法所牵头,公安派出所、法庭、信访、乡建土地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纠纷调处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反应迅速、调解有力的调解网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防线,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平安稳定。
在调解纠纷中,我们注重增强联调力度,各调解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有力的促进了调解纠纷的成功率。如东兴村李某和公公的家庭纠纷:李某丈夫在外地工厂打工,因事故身亡,得抚慰金18万元,李某与公公因抚慰金分配发生纠纷,通过判决双方化解纠纷后,李某又因为回家在拉生活用品时与公公发生冲突,李某公公当时情绪很激动,手持菜刀不让李某等人进屋,并扬言李某等人敢进屋就杀了她们,司法所与派出所得知后进行了联合调解,从法律角度、从亲情角度、从情理角度、从互相谅解的角度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使双方化解了矛盾。此案件一波三折,经法院、派出所、司法所三方共同努力,彻底化解了一起很容易转变成刑事案件的家庭纠纷。
几年来,东兴司法所坚持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己任,以真情调解打动双方当事人,得到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树立了司法行政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东兴司法所从2005至2010年连续被评为优胜司法所,2007年被评为大庆市先进司法所,在2008年、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维护社会稳定先进集体”。东兴司法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边干边摸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一些先进单位的优秀做法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东兴司法所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使东兴司法所的工作也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深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管理方式滞后、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以及国际对敌斗争尖锐复杂等情况,就必须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社会矛盾是引发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类矛盾发展的结果,是最突出、最严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更多的是强调依法办案,现在进一步要求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向社会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审判机关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结合办案拓展和延伸审判职能,从源头上化解,从管理上预防,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深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关键 性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制度机制,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始发阶段,才能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
一、实行排查定期报备制度。采取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集体组织排查和个人主动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受理、承办案件逐一进行排查,特别对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案件及重点人员;上访老户和和未息诉息访的案件,扬言赴省进京访的案件;拟作不捕、不诉、不抗、不立案、撤案决定的案件及办理案件中涉及查封、扣押、冻结款物的关键环节;拟作维持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的案件;拟作维持或改变决定的刑事申诉案件、拟作不确认、不赔偿决定的刑事赔偿案件;拟作其他处理决定的案件,要重点排查,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和隐患。对排查的情况列清名单,每月报控申科备案,特殊时期实行每日报备。控申科汇总后每月报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涉检信访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督促,协调解决。
二、实行涉检信访动态预警。对经办的案件都要进行信访评估预警,按照谁主办、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办案人对所承办的每一起案件进行信访评估。对有涉检信访可能的,实行涉检信访动态预警,承办部门逐案填写《涉检信访评估登记表》报控申科,控申科按照信访风险确定等级,实行黄、橙、红三级信访风险预测,一般涉检信访风险实行黄色预警,重大涉检信访风险实行橙色预警,紧急涉检信访风险实行红色预警,并
将评估预测情况报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案件承办人及时释法说理、疏导化解;控申科收到信访预警信息后,及时了解案情,根据等级与有关部门制定预警方案,共同研究解决。
三、实行办案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案件承办人既要依法文明办案,同时承担承办案件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该业务部门为责任部门,案件承办人为责任人,业务部门和承办人要定方案、定时限,包做化解息诉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处结。
四、实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相关部门负责人要互通情况,加强部门工作联动,实现信息共享,联手解决信访隐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信访突发事件按照《信访应急工作预案》规定,及时报告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纵向报告,横向联动,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加强信息沟通,联动联防,及时妥善处置。
第四篇:创新16种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16种化解矛盾纠纷“良方”,帮助群众解难事
去年以来,师宗县公安局按照“调解工作规范化、人民调解普遍化、深入工作一线化,人人都是调解员,处处都是调解场所”的目标和要求,全局民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疑难和烦心事,不但总结积累经验,创新出三理法、激励法、感化法、评议法、换位法、宣泄法、隔离法、震慑法、排异法、举例法、清障法、归谬法、谴责法、突破法、介入法等16种纠纷化解工作法,还将其印刷成册,组织全局民警认真学习。
如今,“16种纠纷化解工作法”已逐步贯穿到师宗民警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成为他们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剂“良方”,让每一起纠纷的处理结果经得起法理、政策和历史的检验。今年1至7月,该局化解的矛盾纠纷实现“零”升级、“零”上交。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师宗县公安局从抓载体、抓机制、抓规范、抓培训、抓考核5个环节入手,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抓实做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了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民警满意“三个满意”的目标。
第五篇:浅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浅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当前,我国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此时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发展过程中,因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定稳定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从矛盾纠纷的产生原因及特征,本文从如何从改善民生、构建法治社会、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浅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一、持续改善民生,奠定矛盾化解基础。
各级党委、政府应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强化源头防范。要持续关注并切实解决与民众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要把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并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评的重要取向,构建政府、社会、民众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确保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
1.创新教育体制,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外,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稳步提升基本工资待遇,促进农民工、工人等群体的收入增长,提升生活质量。
3.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渠道,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二、构建法治社会,建立矛盾化解核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在继续深化改革蓝图的统领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新要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核心,稳定是责任,而法治是前提。必须不断深化提升维稳水平,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以人为本、健全解决机制,以多元的手段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1.培育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而要正确把握思维与行为有效结合,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学会从法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坚守法律思维的逻辑底线,运用法律方法来处理问题,坚守程序理性,保证方式公平,维护结果公正。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依法行政的理念,要不断学习法治知识,增强法治修养,推动法治常态化。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现阶段,我国已跨入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时期,民生问题是社会呼声最突出问题,改善民生是当代中国主要的任务,也是新时期重要的政策指南。由民生问题衍发的社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矛盾多样多发,解决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开展释法说理,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执法公信力,缓解社会矛盾,坚持群众利益为前提,建立起各种利益均衡机制。此外,还要建立起各种群体诉求的表达机制,如民意调查、政府信息公开、重大决策召开听证会等,使民意的诉求通过不同的管线表达出来,使各种表达诉求制度化,规范化。
3.建设法治文化,深化法治文化思维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各种电视和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是加强法治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法治文化覆盖面和渗透力,扩大公民参与法治实践的重要渠道。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公民参与法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法律的运转,体会法律的宗旨。此外,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贴近群众生活需要、能够被群众接受、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全面推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把法治文化做实、做强、做出精品,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把法治文化渗透到广大干群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公民形成与现代法治相适应的法治文化观念。
三、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矛盾化解保障。1.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凡是推出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刚性门槛,使重大决策的过程成为党委、政府倾听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忧的过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发生。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与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前,都要采取公示、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强化责任、健全制度、落实到人,推动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妥善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利益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2.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一是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畅通网络公众参与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二是建立健全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心理调节疏导工作。三是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针对所在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排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监控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依法按政策进行解决。四是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与楼门院(小组)四级纵向调解网络,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充分利用乡规民约,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二是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认真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调解案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三是完善司法调解格局,把调解优先的原则贯穿到执法办案工作中去。四是通过“大调解”,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