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

时间:2019-05-12 17: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

第一篇: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

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整合劳动协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职能优势,推动劳动关系源头防控、常态执法、调解优先,形成三位一体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将大量劳资纠纷有效化解在仲裁、诉讼之前,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将劳动关系协调由原来的三方机制升级为三方四家。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和集体合同“彩虹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均达xxx%以上,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动态调整、按期发布。二是加强重点行业、企业、领域劳动用工监察执法。抓监管、促规范、维权益,整治农民工工资拖欠行为步入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来,全县共检查用人单位xxx家,涉及职工xxx万人,补发工资xxx万元,补签劳动合同xxx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xxx件,当期结案xxx件,结案率xxx%。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规模以上企业、乡镇街道调解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xx%和xx%。

第二篇: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汶上县司法局局长贾如轩

近年来,汶上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提高调解效能为目标,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拓展调解领域,探索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效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为构建“平安汶上”、“和谐汶上”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10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43件,调处成功2104件,调处成功率98.21%,防止“民转刑”案件15件71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17件105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稳定。

一、经验做法

(一)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按照“四落实”、“五有”、“六统一”的标准,汶上县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实现了县、乡镇、村居三级调解工作微机联网,提高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各类调委会基本实现了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工作场所、标牌、印章、文书、统计台帐“五有”,以及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了“两室两窗口”(即调解室、普法室,法律服务窗口、援助窗口)。整合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的职能,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以示范司法所创建为契机,大大改善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场所设施和办公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民调解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县调解中心,负责全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和跨行业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全县14处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调解中心;在县直机关部门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凡5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积极推动专业调委会建设。设立了专门的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积极开展医患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在交警队成立了汶上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使全县医患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和专业化调处,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健全完善了县调解中心、乡镇调解中心、村调委会、调解小组、十户三员“五级”调解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各类调解组织达 613个,网络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调解网络体系,确保了全县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工作,实行循环式、不间断排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防范和调处工作。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预警在先、教育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采取“过筛式”、“拉网式”、“地毯式”的方法,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坚持把

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普遍性排查和重点排查、面上排查与内部排查相结合,做到边排查边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即时进行调处;对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合议制方式进行调处;加大对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特殊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的专题调处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调处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组建了“诉调对接”调解室,负责承接、分流、调处领导交办、法院委托、部门移送、基层调委会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有力地缓解了审判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完善矛盾纠纷信息上报和月通报机制。建立了村(居)每半月一次、镇(街道)每月一次、县每季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在农村,全面推行“三权六责”制,理顺了司法行政机关基层调委会的管理和指导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调解队伍的稳定,促进了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使“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10年先后集中开展了春节、全国两会、“五一”期间、上海世博会期间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等几次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今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三百三千化解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人民调解领域不断拓宽。各类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创新调解方式,将人民调解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等相结合,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预防纠纷,着力调处化解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群体性、复杂性矛盾纠纷。推行重大纠纷庭式调解,依法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提高人民调解的法治含量。

(五)调解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把提高调解员素质作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对调解员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和业务水平。各司法所以调解例会为平台,以会代训,促进调解人员知识更新,提高解决疑难纠纷的能力。开展调解文书的质量检查与讲评,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邀请律师、法律服务人员授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程序、注意事项、规范用语、具体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婚姻法》、《劳动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讲座,调解知识与技巧、调解协议书制作的培训,使专职调解员的调解方法与技巧不断完善,依法调解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共建有调解中心15个,村调委会493个,各级调解员2439人,“十户三员”4.27万人。

(六)调解经费保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2009年7月,县财政局和县司法局联合出台了《汶上县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以案定补等多种形式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着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共申报人民调解案件610余件,经审核批准477件,落实以案定补资金10万余元,充分调动了广大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大量的矛盾纠纷来自基层村居,我们将协调争取各乡镇、部门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困难,经常听取汇报,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逐步改善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汶上建设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责任制。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增加分值比重,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表彰奖励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选聘机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抓好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把那些政策法律水平高、年轻有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充实进调解队伍,有效提升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特别要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法律进乡村、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以解决目前人民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并由司法行政机关颁发“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实现人民调解队伍规范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加强调解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教育,搞好法律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正确区分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建立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主要采取经济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得失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二是建立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落实责任制,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社会管控机制。对因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产生的越轨和违法行为,能有力、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诸多反社会的力量能有效地控制,使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基础上得到调节与解决。

(四)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紧紧把握当前社会矛盾,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类纠纷化解上的职能优势,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建设,构建纵到底、横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协同的调解网络体系。强化社会联动调处,把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配合联动、协力调处社会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早预防”、“快反应”的应急调解机制,把排查重点放在基层,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制度,在重点时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查调处,把调解工作介入到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改造、社区建设和劳动争议等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大事件中来。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调解资源,建立联办联调机制,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管理,依法维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能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激励考核力度,建立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根据基层调解纠纷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奖励标准,既可合理解决人民调解员报酬,激励基层调解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的积极性,又可充分激发、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将调解与普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特别是《人民调解法》的宣传,宣传人民调解在解决简易民事纠纷中的优点和优势,鼓励当事人选择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不大、案情简单的小纠纷。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宣传人民调解员的模范事迹和调解案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第三篇: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化解矛盾纠纷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赵向东 鲁芳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市地处沿海,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中的中小企业较多,外来劳动力流动性大,劳动关系相当活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改善企业用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战略意义重大。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劳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如何兼顾各方利益、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常州道街道总工会特对本辖区内各基层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收集了一些有益资料。总体看,我街劳动关系是和谐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用工方面亟须加强指导和监管。

一、劳动关系现状分析

(一)劳动关系实质是矛盾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资本拥有者雇主(用人单位)双方,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动因和根本目的,也是劳动关系双方相互依赖的前提条件。但是劳资双方的立场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者追求工资最大化,矛盾因此而产生,这是劳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性,劳资双方的矛盾性自劳动关系建立起就存在。劳资双方对利益的追求保持相对均衡,劳动关系呈和谐状态,一旦这一平衡被打破,双方就失去相互依赖的条件,就产生争议、纠纷。劳资矛盾纠纷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类型,一般不具有敌对性,但是处理不当会升级、转化,有时甚至产生过激行为,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当前劳动关系“四化”特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随着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劳动关系也发生深刻变化,有“四化”特征:

特征之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是指由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做为全社会代表的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转变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劳动者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所构成的雇佣劳动关系。在市场化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将会不断扩大和加强,劳资矛盾纠纷在特定情况下会呈高发态势。

特征之二:劳动关系的法制化。主要是指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法律关系,反映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旦双方发生争议、纠纷,经调解无效,应当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定,经过法律制度和程序加以解决。特征之三:劳动关系的国际化。一是出现了国际性质的劳动关系,如外商对华投资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二是劳动用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向。三是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也在更多地借鉴通行的国际惯例。表明劳动者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的全球化趋势。

特征之四:劳动关系的多元化。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出现多元化。从劳动者的分类看,既有城镇职工及下岗失业人员,又有农民工,还有灵活就业人员;从用人单位的性质看,既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又有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还有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与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构成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为此,劳资矛盾纠纷也呈现出复杂化特征。

二、引发和处置劳资矛盾纠纷的主要问题

(一)拖欠工程款和工资是引发矛盾纠纷的突出问题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街一些中小型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产生拖欠工程款和工资行为,由此引发了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二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不遵守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规定。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餐饮等行业拖欠工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意克扣员工工资,甚至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资标准,压低职工工资。少数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打折扣,尽管工资发放形式上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但实际将加班费、津贴、福利待遇等,甚至将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作为工资项目。

(二)《劳动合同法》仍需努力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劳动合同在某些行业单位签订率低,劳动合同在公有制企业的签订率较高,但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如建筑、餐饮、娱乐、加工行业在招用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时,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一些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发生工伤后,由于劳动关系难以确认,造成工伤认定困难,引发矛盾纠纷和上访投诉。二是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劳动合同内容有的不填写、不齐全,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等内容不明确,甚至强加一些“霸王条款”。三是用人单位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都收归自己保管,没有交给劳动者一份。四是不履行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实际用工过程并没有履行劳动合同,有些企业采取增加工作量、超时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又不发加班工资不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仍很普遍。

(三)一些用人单位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一些企业通过非法的渠道融资。由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和条件比较严格,许多企业无法从正当途径获得贷款,转而求助地下钱庄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途径获取资金。这些非法贷款多数是高利贷。在企业经营失败后,一旦无法如期归贷,企业主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只能携款潜逃,以求自保。还有少数企业主发生非企业经营性欠薪逃逸事件。如逃避刑事责任、躲避赌债等,使欠薪逃逸事件增添了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些逃之夭夭的企业主,把矛盾和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维权艰难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些企业职工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困难和问题,常常得不到正确疏导和有效化解,积累不满情绪,容易产生矛盾纠纷。有的企业内部虽有工会负责人,但拿的是老板给的工资,享受的是老板给的福利待遇,难以发挥协调沟通作用,职工缺乏对自身权益的“话语权”,他们急需能够与企业对话协商的工人代表。二是有的企业工会选出了职工代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职工代表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对有关政策了解掌握不够,在平等协商过程中,谈判能力不足,对于涉及劳动关系重大问题和矛盾纠纷难以沟通解决,不能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非国有企业基本没有建立开展集体合同谈判制度。三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因害怕提出要求而被解雇失去工作,又顾虑法律诉求道路漫长,不能解决眼前问题,不敢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往往是在问题发生后,如被无故解雇、发生工伤事故得不到治疗或无法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等,才开始投诉上访,如果政府有关部门无法解决他们的诉求,就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三、对策和建议

综上分析,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劳资矛盾纠纷,要依法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兼顾双方利益;要注重事前防范、案前调解,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为此提出发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一)企业内部要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劳资矛盾纠纷的产生都有其诱因和苗头,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置,如果在其萌芽状态就能够在企业内部及时得到化解,做到事前防范,将大大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和负担。企业是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要构筑第一道防线,就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矛盾纠纷事前化解调处机制,才能做到尽可能实现劳资纠纷内部消化,不出企业,减少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企业在建立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上有多种方式,我们认为,依靠和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是有效方法。街道总工会及各级工会部门要促进企业工会的建设,加强对企业工会的指导,企业要建立工会组织和指定负责人,还要善于发挥作用,确保工会在职工与企业管理层中起到促进沟通的桥梁作用。工会要做到既能够向企业主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和守法经营,也能够教育和引导职工学法守法和依法务工。工会只有加强与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交流沟通,才能够及时发现劳资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提早介入,妥善处理。对此,工会的组成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得到企业和职工群众的信赖。

(三)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为了尽可能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组织的功能,建议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会、企业组织依法完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和调解制度。目前,我街共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6个,委员会成员共计51人,覆盖职工4459人。同时,注重加大对调解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参加调解员培训班学习,较好地提高了广大调解人员的劳动法律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四)加强宣传,积极调动企业主和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主和职工充分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企业主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对创建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尤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重点从促进职工稳定、提高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管理三个方面,运用正反典型事例,宣传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仅能留住人才,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发挥职工科学创新能力,增加企业效益,实现企业良性发展。通过开展活动,达到“企业关心职工权益,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目的。

常州道街道总工会

2011-9-2

第四篇:深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管理方式滞后、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以及国际对敌斗争尖锐复杂等情况,就必须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社会矛盾是引发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类矛盾发展的结果,是最突出、最严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更多的是强调依法办案,现在进一步要求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向社会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审判机关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结合办案拓展和延伸审判职能,从源头上化解,从管理上预防,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深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关键 性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制度机制,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始发阶段,才能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五篇:关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

关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因土地承包、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破产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整合基层维护稳定的力量,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最近我们就管辖区内的矛盾纠纷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据统计,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去年1至12月份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6件,调成129件,调成率94.8%,防止群体上访6起、243人,防止民转刑32起,制止群体性械斗26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对稳定工作构成压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主导性因素,能否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定期排查调处,并坚持以人为本,深刻体会群众的困难,舍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从而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和未萌阶段。

二是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

在周边村、村民小组以及厂区分别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点,选配信息员。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纠纷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捕捉纠纷信息,以避免重大的纠纷因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的现象发生。

三是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各项制度

第一是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相结合。确保“三早”(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第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明确责任,逐级调处,及时报告调处结果,防止工作推诿、扯皮、懈怠等造成不良后果。第三是坚持“两所两办”(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联调联处制度。对涉及跨地域、跨行业、多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分管领导及时召开联调会议,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化解矛盾。

第四是坚持督办督查制度。根据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抓好一般矛盾纠纷的调处、落实,强化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督查督办,并实行跟踪回访,对处置不合理或群众不满意的,继续调处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三)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各种矛盾纠纷分门别类,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分类调处。

一 是坚持预防为主,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用足用好政策。对企业改制、城建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纠纷,一方面深入群众中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把落实政策作为关键措施,靠落实政策取信于民,抓落实政策稳定人心,用落实政策化解矛盾。

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对涉法上访案件重视初信初访,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对涉法信访人符合法律援助的,政府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律手段解决矛盾。

二、当前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有:

(一)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在国有企业转制的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下岗职工的安置、拖欠

工资、医疗费、拖欠以前的集资款、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二)由于街道改造、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近几年,城市建设较快,由于历史的原因,面临着诸多矛盾。表现在工业园征地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单位拖欠征地款、补偿费或逾期不能安排回迁或变更迁住、或违犯合同条款等。

(三)工厂、企业内部劳资引起的纠纷

(四)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些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或越权,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产生以上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措施不配套。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亟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整,但现在有些政策相对滞后,与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太吻合。

(二)依法治理措施乏力。一些部门和行业依法管理无力,执法监督不严,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和群众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要么不懂法,要么不依法办事。反映在干部身上表现在不依法行政,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有失公正。表现在群众身上为遇事不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是意气用事,动辄上访闹事。

(三)有些党政领导不够重视。表面上看有些党政领导对调解工作重视,但实际上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只流于开会、发文件等,没有很好地抓落实,对事关大局的矛盾纠纷领导同志不出面、不协调,忽视了抓早抓小和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以至于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稳定。

(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缺乏。农村乡镇的调解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但工业园区只有派出所一个调解机构,加之派出所经费严重不足,调解无经费,作用很难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很薄弱,导致许多问题由小变大、积少成多。

(五)涉法上访案件的增多。个别案件在司法机关没有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是涉法上访案事件发生和增多的直接动因。个别群众对司法机关处理程序、方式和结果的偏面认识,以及对信访工作上的错误观念,使得本应在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却通过上访渠道而大量流向党政机关。

(六)上访成本低。一方面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如果起诉到法院解决,要交纳诉讼费,判决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申请强制执行还需要再交执行费,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不少群众上访只需出单程路费,到省赴京上访还有专人接待、吃住费用全免,成本很低。加之近几年由于控制上访,加重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使群众通过上访解决问题期望较高,这也是造成有些地方上访量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三、意见和建议

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大化解”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在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矛盾纠纷调处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同时,要认识到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严格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强化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纠纷,各级领导要亲自出面协调处理,防止因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引起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酿成群体性事件或刑事案件。

(二)在调解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调解的过程就是法制宣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调解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增强其学习、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从而减少由于素质低、工作失误引起的纠纷。

(三)整合力量,构建化解矛盾工作新机制。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信访办等都具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应结合实际,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调解组织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巩固和完善调解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五)加强调解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横岭派出所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一日

下载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例汇总

    法之公义,民之权益 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例汇总 工伤认定需要提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的证明,但有的企业和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这就需要先确认劳动关系,到劳动仲裁庭......

    员工关系-劳动纠纷处理

    主题描述 我们公司有这样两个员工,A为物业经理,人高马大的东北汉子一个,B为外邀工程师,一个很泼辣的女人。某日,A和B因为言语上的口角冲突,B用钱包砸A,可是没有砸中,反倒让A一怒出手......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一、实行排查定期报备制度。采取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集体组织排查和个人主动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受理、承办案件逐一进行排查,特别对有......

    创新16种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16种化解矛盾纠纷“良方”,帮助群众解难事 去年以来,师宗县公安局按照“调解工作规范化、人民调解普遍化、深入工作一线化,人人都是调解员,处处都是调解场所”的目标和要求,......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范文大全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为群众排忧解难念好“六字经” ———林甸县司法局东兴司法所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大前提。东兴司法所在取得当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

    关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关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综治办的工作安排,我镇综治办按照要求内容,积极深入基层进行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

    关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因土地承包、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破产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

    打古镇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我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三会”的顺利召开。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