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共5篇)

时间:2019-05-14 14: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篇: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

自本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外语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学习者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情况又怎样呢?我们从50年代就提出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4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教学研究也成果显著。例如在引进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英语教学界迄今为止还没有独立走出一条由坚实的理论作基础的英语教学路子,特别是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并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的资料是最近三年(1995~1997年)我国主要两种中小学外语教学期刊中的全部675篇文章。这两种期刊是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调查分五个方面,即研究方法类型、数据类型、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

经统计发现,在675篇文章中,有189篇(占28%)属于语言知识,对此我们不做分类。

从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思辨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总共占69.2%)。也就是说,教研重点一是对教学工作发表议论和看法,且在论述过程中举一些例证;再就是对一些具体操作过程的描述与记录。这类文章往往缺乏理论性指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令人信服。这种现象反映在数据处理类型上,就是绝大部分的研究(81.3%)都不依赖数据,没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仅限于经验总结或对某些事迹的报道。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总结经验,如果不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并不能推动我们学科的发展,不应该被当作我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个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产生的想法、观点或体会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起点,但是它们本身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科的研究成果,不应该代替科学研究工作本身。

大体上说,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Nunan 1992),而定量方法的使用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定量方法才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大的转变莫过于定量研究方法的广泛运用。据Henning统计,1970至1985年期间,美国两种主要应用语言学杂志(TESOL Q uarterly 和LanguageLearning)发表的定量研究的数量分别增长了49%和68%。在1985年,这两种杂志刊载的定量研究文章分别占发表文章总数的61%和92%。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8.6%是采取了实验性的手段,11.9%使用了统计方法去处理数据。这说明我们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另外,在为数不多的实验性研究中,实验的规范性也颇不令人满意。受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结果分析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所以尽管文章作者宣称作了一次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对使用新教材和教法的一次记录,最后以平均分数来说明其结果。这样,实验(如果可以称为实验的话)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不高。我们知道,实验的内部效度指实验样本结论的真实性程度,或者说是研究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真实的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总体结论的真实性程度,即实验的样本结论推广到特定范围的总体时的有效程度。实验缺乏内部效度则其本身的科学性不强,精确度不高;缺乏外部效度则推广价值不大,这项实验就会失去其实用价值和普遍意义(Seliger1989)。

如此看来,我们研究方法的现状令人担忧。根据Nunan(1992)和Seliger(1989)的理论,实验要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要提出实验假设,要把变量交代清楚,并描述实验对象和科学分析结果等。但我们的实验却缺乏这方面的陈述,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不利于实验结果的普及、推广与运用。

看来,提高实验者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加强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的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确实应该在大学开设研究方法及其有关的(如统计学)课程。

笔者认为,以后我们的外语教学应加强定量研究,不仅在数量上要增加比例,在质量上也要提高;并在合乎实验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运用推断统计,多变项分析等科学的方法。

从研究范围来看,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有过于偏重中学之嫌(小学仅占到7%)。固然,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占有主导地位,无论从所学内容还是从持续时间来看,都显得更重要一些。但随着小学英语课的普遍设置,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首先,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儿童善于模仿,勤于开口等特点,对外语教学进行研究。例如在语音、书写及浅显的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中学及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为中学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但如果不注意对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规律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不适宜,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早出现“两极分化”,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引导学生入门的关键所在。而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必须在小学英语教学上有所体现,这同样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其次,只有对小学英语教育做了充分的研究,才能搞好中小学教学上的衔接,实现顺利、高效的过渡。否则势必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造成浪费,也会给中学的教学带来困难。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教材,各地、各校都各行其是,这对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在谈到基础英语教学研究时,一定要给小学英语教学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这一“准备阶段”的积极作用。

从研究对象来看,除对教法进行重点探讨外(61.5%),也兼顾了对教材、教师、测试、学法等方面的研究。这说明我国的研究工作者已意识到了教法以外其他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局限于对具体教学法优劣的无休止的争论“(束定芳,庄智象1996)相比较,是一个积极的进步。另外,自使用新教材以来,对新教材、教法的讨论占到了总体研究的23%,这说明我们对变化并非麻木不仁,而是在积极探求一种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提高教材的编写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进步之中,笔者感到,稍嫌欠缺的是对教师和学法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首先,对于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及教学能力不强等现象应予以重视。实际上只有加大对如何提高师资水平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教研成果的推广和教学法的实施,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的中间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微格教学就是一项积极而有用的教研成果,它可以对教师的十种技能进行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师培训形式。今后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服务。

另外,我们知道,60年代以前,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即教法和教的过程;进入60年代以来,开始转向了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不仅探讨学生怎样”学会“外语,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学生如何”会学“外语,因为”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而我们对这一变化似乎还不太敏感。很多文章只是描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操作,却没有对学生一方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的现象仍严重存在。关于学法研究方面的文章不但很少(10.3%),而且主要集中在解题方法的研究上,更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实际上,学法研究不仅包括学生智力的开发,还包括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信心等的培养。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研究,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理论体系,例如学习的特征、学习过程的结构、各种学习类型的意义、学习的生理机制、影响学习的各种内部因素等,使学法研究更具科学性。只有把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外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目的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重视学法研究已成为中外外语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所以我们也需要加大学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从研究层次来看,一半以上(59.1%)的研究限于具体的方法论,而只有8.4%为本体论层次的研究;涉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更少,仅占3.5%。本体论研究的是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及外语教学的本质等;实践论研究的是外语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训,以及外语测试等;而方法论研究的则是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束定芳,庄智象1996)。看来,目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大部分教研成果来自于方法和手段实施方面的经验,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吸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为不利。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又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对理论进一步深化,从而使人的认识不断螺旋式上升。在外语教学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今后我们必须提高外语教学研究的层次,在理论上多下功夫,弄清几类本质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本体论的研究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做基础,而这是许多教研人员,特别是广大教师所缺乏的;二是这类研究的结论或成果虽然对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对一般教师来说,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直接用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研究也只有”望洋兴叹“了。然而,这类研究的缺乏会导致贯彻教材指导思想时的力不从心或盲目跟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理论层次的研究,再也不能忽视合理的理论指导,而模仿自己的老师或根据自己认定、熟悉的教学方法来授课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对于本体论的研究,我们既要实行”拿来主义",吸收国外教学理论的先进成果,也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既要借助相关学科的成果,又要注重本领域的研究,真正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服务。在研究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科研和实践脱节,应该鼓励广大教师加入到科研中来,把本体论、实践论、方法论三个层次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以上的调查及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研究工作,无论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层次来看,都具有了相当的水平,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或提高的方面,例如对理论的研究比较欠缺,研究方法的掌握还不够完善,对小学的研究偏少偏轻,对学法研究不够等,这些是我国教研现状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引了方向。

搞好英语教研工作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则应以教研工作为基础。教研工作主要有五方面的作用,即参谋作用、导向作用、预测作用、伯乐作用和培训作

用(王克非,1994)。所以,我们要以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为起点,肯定成绩、找出不足、认清方向,努力提高我国教研工作的质量。

第二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摘要:大学英语写作的培养对英语语言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更是对一门语言掌握的完整体现。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写作能力效果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这些部分因素是写作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对如今的写作教学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最后给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建议,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影响因素,现状与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英文标题)(英文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可以轻松自由的用英语交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基本达到和母语同等的水平。英语写作是一种对英语综合能力的表现,其包含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组织、运用表述的各项能力。写作能力是和听、说、读能力密切相关的。如今英语写作能力是现代高级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尤其在未来的外企工作岗位中体现明显。比如经常会有说明书书写、个人简历展示、商业信函传递、求职信介绍、网站通知等方面出现的英语写作[1]。这些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合作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英语写作出现了各种问题,高校培养的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难以胜任社会需求的从事英语写作的高级尖端工作,这对我们长久学习英语却不能胜任工作是一个警示。具体表现在写作能力较差,不能快速的写出完美的文章,经常会出现一些基本错。而且平时写作显得特别困难,虽然有足够的想法却难以表达,文章的篇幅较短,写作缺乏信心[2]等。每个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已经接近十年,而十年的巨大投入的培养却不能得到预期的成果和要求,这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是一大考验。提高英语写作仍然需要依靠较好的写作教学举措,对学生给予全面完善的培养,而现在的教学现状出现了各种问题,写作教学的改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像我们的语文写作,所占分量很大。我们最终要通过写作来表达我们的思想,阐述我们的意见,口语交流只是一个方面,更高层次的写作才是交流的体现。但是外语教师费尽苦心,学生英语写作收效微小[3],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外语水平较低,基本功底不够扎实。比如文章写作经常出现言语的常识性错误,时态和语态混用,词汇写错,介词连词等使用不当,句子零乱不够清楚完整。同一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词汇,并且使用环境也可能不一样,学生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认为意思相同即可通用,显然不对。较为重要的问题是掌握的词汇量太少,句型欠缺,短语短句不够,词组积累较少。通常会出现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词汇替代,并且高级词汇所知甚少,文章写作层次不够,仍旧维持在较低水准,经常写出来的文章浅显短小,难以提高。句型、短语、词组的积累显然很重要,这是最基本的文章构架,中文和英语的写作方式毕竟不同,句型转化也不一致。头脑中存在的中文意识,在进行英文表述的时候不够合理和正式,最后写出来的英语有较大的中式意味。只有丰富的积累,写作才能顺利、流畅、得体[4]。这些都是英语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这方面的原因有学生的主体因素也有教师的客体原因。

2)母语写作能力不够。在这里,母语即是汉语。汉语的写作能力显然会给英语写作带来影响。对于我国学生英语的学习,英语写作最初的表达基本是头脑中汉语的原型。学生知道的汉语词汇越多,知道的表达方式比如比喻、夸张、排比、对比等都可以对英语写作进行指导。为什么在英语写作中不能有完美的修饰表达?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衬托,有优美的文字表述,还有丰富的文化结构和底蕴,这些成语词语在各种修饰手法中表现出较高的意境,不断积累、感受,汉语写作能力逐渐提高。而英语写作业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只是汉语的写作能力需要保证。

3)写作任务和条件不够。在英语写作中,写作任务过低。比如在中文写作中,每次的写作量至少是几千字,而且写作时间较多。但是,英语写作通篇词汇量较少,一般200字左右,这样的要求太低,任务较为轻松。同时,写作条件不够。英语写作多数为课余进行,课堂时间短,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好的写作。

4)写作练习频率不够。学生平时的学习和交流仍然是以中文为主。我们经常可以洋洋洒洒写出几千字的文章,表达出清晰的主题和情景,但很难用英语写出较长的文段,而且表述不清没有主题,更不要提意境。究其原因,仍然是练习的频率不够。应该经常性的用英语替换中文进行写作,写出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一个东西的描述等等。

5)写作基础薄弱。这个写作基础基本可以理解为,英语水平或者基本功问题。比如在中文写作中,我们都会大量的查看和积累相似主题的文章,记忆优美的句子和表述。同样在英语写作中,学生这点做得不够。有很多的优美英文和好的句子可以借用在我们的英文写作中。这就是读的能力的培养,多读多写多练。听和说仍然会对英语写作有较大帮助。听取优美的美剧台词,和同学说出好的句子都是不错的方式。

6)心态不够积极,不认真对待,认知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对英语写作通常会有消极情绪,因为不自信因为恐惧所以结果越来越差。每次的写作不够仔细认真,没有反复修改和琢磨,也没有通篇理解和改善,只是完成任务留给老师修改,这样的结果难以提高英语写作。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的能力,但是仍然可以培养。对一件事一个物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能有更为深层次的本质见解,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较好。

3.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写作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加强对语言的掌握力度。分析现有的写作教学现状和问题用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同时对写作教学的改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教学的目的不清楚,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我们通常会直接开始一门课程,但却不知道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进行学习,没有引起学生全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同时现在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和写作教材,写作基本都是学生课下完成,写作素材基本都是教师安排,素材没有和未来的工作主题写作相关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专心写作。

2)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对英语写作有较大影响。英语写作是英语能力的综合,因此全方位提升外语水平包括听说读的能力是必要的。认为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是写作这一方面显然不对。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全面性。比如更多的老师就是让学生多写多练,但是忽视了基础问题——词汇和语法基础。英语写作的语篇体裁很多,而平时的写作主题较少,涵盖不够全面。目前教学方法有三种,成果型教学、过程型教学、内容法教学、体裁法教学[5][6]。现在的教学方式多数为任务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失去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主观意识。一般写作教学老师会在课上布置一个写作题目,或者根据书本的习题要求进行安排任务。最后批改学生作业,只是找出基本的语法问题和句子结构以及单词拼写等,没有对文章总体上进行分析把握。当然,学生写作的篇幅较短,难以形成有效合理的通篇结构。最后分发作业,老师很少会对作业质量文章写作进行对比评讲。这种任务型教学多数是为了考试,模仿基本的范文句型,没有新意的多变结构。这样难以激发学生随性写作,只是应付任务。

3)学生主体的问题。写作教学,学生仍然为主体,老师只是辅导作用。在写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话可写[7]。写作兴趣不够,心态不够积极,出现不够自信,担心写作心理。写作练习没有加强,学习英语的基本功底仍然不够等。这些是写作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就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毕竟主体因素仍然决定于学生个体。但需要采取措施,让学生的主体问题不至于放大。比如让学生从整体上知道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激发写作兴趣,自信的面对各种话题,广泛的积累写作素材都是现在的写作教学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4)文化差异、言语环境问题。语境在语言的学习较为重要,英语的写作表达技能与语境相关。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书面表示方式。这在写作教学中需要老师进行较多的讲解、演绎和展现。文化差异的不同对写作教学也有影响。文化差异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言语表述密切相关。在中文中,我们很好的语境表述,合理的词语运用在英文写作中可能有不一样的展现,这是文化的因素决定。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这方面的积累、学习和掌握仍然是老师和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融合和改变的,是一个长久过程。

4.写作教学的建议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学生为主体但教学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以下提出几条写作教学的建议。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主体上提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学生相互批改自己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可以采用图式理论[8]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图型只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利用图例进行写作的自由表达。如今网络较为发达,在网络环境下[9][10]可能比面对书本更具有吸引力。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多练习,多用英文进行写作,比如写自己的博客和电子邮件等。

2)写作的教学目的应该传授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知道写作的重要性。对各种体裁进行阐述,这会对学生形成写作重要性的内心认识,比如英语写作会在论文摘要、外企工作总结报告、产品说明书、外企通知等方面出现。现在的写作是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一种启发和提示。

3)对于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在三个方面给予重视,英美文化差异与语句修辞偏好、语篇互动与读者意识、语篇能力与语篇交际构成原则[11]。所以需要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对基本语句的修辞手法进行细致对比和讲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进行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比对,分析两种写作特点。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对写作有较大帮助,首先写作的整体框架应该形成,这在平时的翻译教学和阅读教学中需要强化。

4)提高师资力量对写作的教学提高有帮助。但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加强表现的更为明显,这是写作的基础问题,包括词汇量的积累、句型结构分析、连词介词用法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进行专项的辅导写作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其独立的特点,写作上总体把握文章写作路线。加大写作过程指导对整体文章写作较为直接。写作过程有写作前的准备,知道要写什么内容,文章提纲清晰明确,写作中运用句型丰富,不断检查错误进行修改等。

5)教学方法改进。结果法和过程法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读写和译写结合都会对写作有较大帮助。比如在讲述写作课程时,让学生对写作主题进行讨论、列出写作提纲、分析图形或图表反映的内用信息和本质、设置文章的布局结构、对文章写作步骤的讲解等。分析已经写好的文章时对好的文章进行分析,并把范文给大家讲解展示,对写的较差的文章进行细致讲解和指明注意地方等。

5.结束语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它包含了对整个英语教学的要求,而不单是写作一个方面。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写作能力以能适应未来的交流和工作。我们要不断的改进写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强化教学质量,做好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使我们的写作教学取得期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慧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1-24 [2] 魏丽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10:82-85 [3] 杜思民.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3-146 [4] 邓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04-208 [5] 魏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74 [6] 罗瑜.“结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用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7-99 [7] 汪东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70 [8] 孙广平.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10:66-67 [9] 倪清泉.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7:63-68 [10] 隗雪燕.网络与高校英语写作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62-64 [11] 刘金明.英语写作教学的多维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69-73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课外阅读

[论文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论是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还是从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获取及拓展知识来看,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四、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5.家庭和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学生必须凭借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稳定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外,翱翔于读书的天地之间,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粮,理想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MA】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炜.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年第5期

[3] 王范绿.润物有声---浅谈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年第31

[4]万丽华.对中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的探究【MA】.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第四篇: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作者:乔建中 陶„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尽管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作为一个引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专属话题,其研究的兴起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相伴而生的。近年来,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效,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同时,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其所生成的质疑、反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其自身的发展进入了“攻坚时期”。因此,系统回顾与总结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深入审视与反思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顺利发展。

一、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理念与意义

2001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出版,其中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与发展,认为有效教学是解决现存中小学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推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实践持续深化的得力助手,并对有效教学含义从“有效”和“教学”两个角度来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⑤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1]。自此,有效教学的研究热潮自上而下地开展起来。

与之相应,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研究的意义或必要性的认识,也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具体论述不尽相同,综合起来大致涉及如下内容:①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突出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存在着教学效益低、差的问题[2];②针对“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呼唤着有效教学,而且这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顺利实现,需要有效教学[3];③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逻辑思路: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贯穿着这样一个清晰的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这个逻辑的集中地体现[4];④针对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我国中小学教学及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教学研究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5];⑤针对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6];⑥针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并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助于切实纠正“应试教育”错误倾向[7]。

二、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教学概念的研究

我国学者的相关文章中,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概念解析”和“层次解构”两种方式。

1.概念解析的界定方式

用概念解析的方式对有效教学加以界定,是我国学者行文的主要方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类界定方式主要通过分别解析“有效”和“教学”来界定有效教学的涵义,但是其核心实际上是围绕着对“效”的解析,并因这种解析的不同而使有效教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侧重。第一种可以称之为“主要涵义解析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钟启泉、崔允漷等为代表,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效益[8],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9]。第二种可以称之为“三重涵义解析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程红、张天宝、姚利民等为代表,他们沿用经济学的观念来解析有效教学中的“效”,强调它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重涵义,进而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10][11]。

从引用或借用的角度看,“三重涵义解析观”拥有更高的“使用率”,因为从直观上看,它似乎比“主要涵义解析观”更为全面。其实并不尽然。我们认为,评价哪一种概念解析方式更好,关键还要看教学过程中的效益与效率、效果的实际关系(参见图1)。

图1 教学过程中的效益与效率、效果的实际关系

如图1所示,效率、效果、效益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彼此之间有着递进关系,其中效益是最高或最终目标。因此,“主要涵义解析观”强调效益并不排斥效果和效率,旨在突出教学要满足个体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特定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层次解构的界定方式

龙宝新和陈晓端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来进行剖析和界定。其认为,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著追求和永恒超越,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有效教学视为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把有效教学从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进而将有效教学界定为“'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12]。采用这种界定方式的虽然“仅此一家”,但是其在认识有效教学上的独特视角和观点使之“自成一体”。具体来说,其认为有效教学的重点不在“效”和“学”,而在于“有”与“教”,并力图将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从现在的重“学”之(有)“效”的传统有效教学思维,转向为重“教”之“有”(效)的革命性有效教学思维,从而不断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有效教学的革命性变革。我们认为,其从状态、思维、理想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提示我们可以从状态、思维、理想三种水平上研究和实践有效教学;但是,其将他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视为“重'学’之'效’”,并划归传统有效教学思维,这种认识和判断明显不符合实际,似乎带有简单化的“横扫”倾向。

(二)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

与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涵义的认识相对应,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的有效性上。例如,肖川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教师的讲授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能够给予学生以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重视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13]。魏红、申继亮采用特定的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表达清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对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特征[14]。还有学者将之从有效教师的特征推广到有效教师的能力结构或素质结构。例如,杨秀清认为,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15]。

也有学者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有效教学的特征。其具体思路或探讨方式有四:①通过综合各种有效教学的定义来加以把握,如宋秋前认为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16];②通过对有效教学结构的动态分析来探讨,如龙宝新和陈晓端认为有效教学一般具有四个特征: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环节“链接”,是对“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主动调适,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与有效评价相互依存[17];③通过与低效、无效、负效教学的比较来加以把握,如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充满热情、促进学生学习、以融洽的师生为基础、高效利用时间、激励学生[18];④通过移植和代换“新课改”的理念和教学要求来认识有效教学的特征,如杜惠蓉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教师是教材文本的创生者而非忠实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交往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的过程,教学以突出问题解决思路和问题解决方法为主而不是教师权威下的指示灌输过程[19]。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在目前的有效教学研究中,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一个显见的热点。尽管研究者对哪些是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教学有哪些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提出的策略名目繁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针对教学进程的有效教学策略。例如,崔允漷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进程,将教学活动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有效教学策略,即教学准备策略、教 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20][21]。其中,教学准备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教学实施策略包括: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主要教学策略、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的辅助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以及对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所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目前国内从这种角度论述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章占多数,其中尤以从教学实施的角度论述具体策略的文章居多。

第二类,针对多元创新的有效教学策略。龙宝新、陈晓端从观念、思路、操作的多元反思与重构的角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①建立生态型的有效教学机制,通过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效“链接”实现学生、教师发展的持续性、终身性,使教学成为其有自我更新能力;②建立双层有效的教学模式,利用表层的显性课程教学与深层的隐性课程教学(即所谓“双层教学”)之间的联动、共生规律,尽力使课程的“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化,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摆脱“预成”课程的束缚,在“生成”课程中实现自由发展;③建立教、学并重的有效教学思维,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在强调“学”的主体性的同时,注重研究和发挥“教”的主体性;④树立批判的教学“有效”观,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的观点看待有效教学,从价值理性、责任理性、合情合理性等多元角度综合构建全面的有效观。[22] 第三类,针对特定标准的有效教学策略。有不少研究者结合国外学者提出的鉴定有效教学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例如,胡江倩借鉴美国关于有效教学的五项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对话进行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四项策略:①改进评估有效教学的标准,使之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艺术性;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机会;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各种机会不断地加深彼此的沟通、理解、信任;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社会、社区、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23]。

第四类,针对特定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学科教师广泛参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是当前有效教学研究的一大亮点,而且自2003年以来他们的文章明显增多。他们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本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其中有些文章所提出的见解,不仅对解决具体学科的教学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有些不乏较高的理论水准。

(四)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

在有效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和观点的质疑不断出现,有些甚至直指权威学者的某些观点。这些质疑之声自然促使相关学者审视、反思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而生成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例如,钟启泉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撰文《“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专门针对当前有效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某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有效教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值得重视的基本研究取向与方法,并间接地回应了人们的某些质疑。该文指出,“有效教学”作为“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其研究意味着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从教学视点的变革来说,必须同时从“教师的教育作用”、“同学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社会文化系统之类的外部变量”三个方面把握教学的对话结构,把教学的性质视为牵涉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建构客观世 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建构自我修养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进而把教学的过程视为囊括三个领域的活动过程——探究、理解教材的含义的认识形成与发展的认知活动,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发现多元见解与感受、学习沟通方式和社会交际的社交活动,面向自身的自我启发、自我发展的内心活动。就研究方法的转型而言,有效教学的研究应当以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认识论基础,倡导两种新的研究方法:一是社会互动作用的分析,即关注影响到学习或是问题解决效果的“社会互动作用”的重要性;二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分析,即通过可观察、可测量的认知状态与成果来推测其内部的认知过程。该文还强调,“有效教学”作为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应当致力于对话活动机制与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其中,对话活动机制的研究重点是支撑对话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设,研究假设是通过对学习者、知识、评价、共同体四个中心视点的整合来设计教学环境,以谋求各种教学活动的整合、整个学校的合作、社区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重点是:教师的能力从“传递力”向“创造力”转变;教师的视野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教师的作用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

这种建立在反思、审视、回应基础上的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自然会从视角的拓展、观点的厘清、理论的完善、研究的深入等方面,对有效教学研究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与问题

纵观2001年到2007年文献,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大致可用以下几点来概括:①有效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方向的作用;②关于有效教学涵义及特征的研究与质疑从未间断,至今依然有不少学者满怀热情地加以探讨,可见学界尚未在该方面达成共识;③关于教师特质和教学行为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成果已开始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影响;④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并从最初相对集中于教学理论层面的抽象策略或宏观策略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断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可见有效教学的研究日益普及,并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⑤有些关于教师特质、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研究,将有效教学等同于一般的“提高教学质量”,似乎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⑥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谈“应该”、“必须”的多,谈“为何”以及“怎样”的少;⑦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以我们的学识所见,有这样三个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第一,有效教学的本质特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前制约有效教学研究顺利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效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本质区别究竟何在,因为现行研究中出现的主要质疑和论争都直接、间接地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似 乎简单,只要把其中的“有效”与“无效”加以区别就足够了。但是,我们现行的有效教学研究赋予有效教学众多的“内涵”,其中既有“优效教学”的特征,又有教学改革的追求,还有理想教学的愿景,以致学者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与笔墨对它加以全方位的阐释,以求人们将有效教学当作一个特定术语来加以理解,就像有些学者在文章中要对有效教学专门加上双引号一样。不过,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我们赋予有效教学的这些“内涵”能否用“有效”二字所形容与称名?——从有效教学最初的由来①和人们的常识性理解来看,它都显得“勉为其难”。更有甚者,如果我们坚持要用这个术语,且不说是否有话语霸权的嫌疑,至少有对以往的“其他”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敬的嫌疑——因为我们有形无形地将其划归“无效教学”或“非有效教学”。窃以为,当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阐释一个容易造成理解偏差或误解的术语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想一想,这个术语本身或这个术语的用词是不是有一定问题?

第二,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践针对性问题。有效教学作为一项专门的教学改革研究,始于现实中的教学问题,因而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与发展的前途,也取决于它在解决现实教学问题上的效力。当初,钟启泉等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时,研究的实践针对性是很明确的,即解决“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的现实教学问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有效教学研究似乎越来越脱离对解决实践问题的具体思考与有效探索,越来越热衷于理论知识的逻辑推导与研究目标的抽象拔高,以致给人一种日益增强的印象,好像我们主要是在建构一种名叫“有效教学”的学说,至于它是让教师和学生变得“轻松、愉快”还是更加“辛苦、痛苦”,很多研究者似乎不太在意了——至少从近来的文章中看到的越来越少了。

第三,有效教学的心理机制问题。当前有效教学研究之所以谈“应该”、“必须”的多,谈“为何”以及“怎样”的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极少深入到直接制约教学有效性的心理机制问题。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从根本上来说,教学主要是一个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来源于双方认识上的共识性和情绪上的共鸣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与情绪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之相应,教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能不能”学习的问题;后者是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的学习需求及其由此产生的学习意愿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愿不愿”学习的问题[24]。而且,与“能不能”学习的问题相比较,“愿不愿”学习的问题始终是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更为突出和直接的影响[25]。同样,有效教学研究所面对的现实教学问题,其主要成因不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行——即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学生的情绪状态不佳——即“愿不愿”的问题。因此,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有效性,离不开对制约教学有效性的心理机制的探讨。

注释:

①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最初是美国教育界对教学的“科学”属性强烈追求与认同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工业化社会的“求效”特征,其内涵与我们现今的概念界定相去甚远。

第五篇:关于我国税收现状的调查分析

关于我国税收现状的调查分析

——税说中国

富兰克林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逃不掉的,死亡和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但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税收,中国的税收。纳税,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纳税人来说只是必不可少的义务,从不会与痛苦扯上太大关系,然而在中国却不是同样一回事。根据国外杂志福布斯发布的2009年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显示,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在其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

中包括过路费、过桥费、燃油费、择校费、赞助费等非税收入,已经迈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2010年税收收入约73000多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占6.6%,其他税收占93.4%。光是2011上半年我国税收总收入为5万零28亿元,同比增长了29.6%,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为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 13万亿。光是看上面这些数字也许对我国的税收现状没有太大的观念,让我们来实际点看看。一个100元的披萨,其中的15.35%是企业的利润,50.08%是企业成本,其中包括支付给上游企业、职工、电力、自来水、房产公司等的费用,剩下的21.4%就是企业要缴纳的诸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及教育附加税等的各种税、费了。一瓶3元的啤酒包含大约6毛钱的税,也就是说每喝一口就要缴税大约4分钱。一件100元的衣服含税16元,一瓶100元的化妆品含税44元,一顿饭一万元其中教育附加税14块7毛8,另外,房价中包含了62项税和费,大约占到房价的30%-40%,那你现在懂为什么房价一直高居不下了吗?每一个环节的消费行为都会出现相应的税收,并且最终由消费者买单,同时通货膨胀也是一种隐性税收,每年都为国家财政收入贡献良多。税收的确很给力,但是自1995年来我国GDP每年增长不到10%,而税收平均每年就增长20%。中国是经过30年努力奋斗刚刚摆脱了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总体GDP是增长了不少,的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却在逐年下降。

除了税收数额以外,同样让人关注的是政府的财政预算以及纳税人所交的税款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举个例子,美国芝加哥,政府要用7个月时间来制定下一年的预算,同时还要接受各种听证会的考验,预算不通过,政府关门。芝加哥政府每年公开的财政预算有近600页之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书面材料查到。在许多国家,政府的预算是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并且每一个纳税人每年都会收到一份税务部门的清单,详细记录着纳税人所交的税款用途和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而在我国,通常也需要花半年左右时间来制定本的预算,并且预算材料一般不超过20页,而且是一定会通过,但是你从来不知道你纳的税都用到什么地方去用了多少。

接着,再来看看下面这些数据。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近9万亿元,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约为1.6万亿,分为25项,另外还有最让人关注的第26项,也就是传说中的三公支出: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出国。2011年中央政府98个部

门中的95个相继公布了2010年的三公支出数据,其总额为94.7亿元;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约为7.3万亿,包含了23个项目,其中份额最多的是教育支出约占1.2万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721%。然而在这十年中我国农村普通小学数量却减少了近一半,期间还清退了44.8万名代课教师;某些地方政府大楼更因其富丽堂皇、雄伟壮丽而成为当地地标建筑。某县的县政府大楼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白宫的面积,可容纳2180个县长办公,而这些支出是要算到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里面的;单是2004年,我国的公务消费就高达12000多亿元,而其他年份数据一直是个迷,其他支出更是高达2700亿元。而给所有中小学配上校车只需要花4600亿元,全民免费医疗只需花1600亿元,要是将钱都用在这上面该多好;另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样的:假设一个单位上一年的预算是100万,但今年只花了80万,那么年底节约下来的20万就要全额上缴,并且下一年的预算会被缩减到80万,所以每年年底都要完成突击花钱的任务。

2010年秋,一直备受争议的个人房产税也由传说变为现实。据新华网2010年9月30日报道,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的官员透露,中国将先在部分城市开始征收个人房产税的试点工作。他们对媒体表示,对个人所拥有的住房恢复征收房产税是必要的。为什么说房产税是恢复征收呢?官方的解释说“中国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是1986年出台的,当时人们收入水平比较低,所以当时规定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免税,现在恢复征收的时机已经成熟”。官方认为,征收个人房产税“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健全地方税务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土地的节约使用”。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者夏业良教授说,国外征收个人房产税的制度对中国没有效仿性:“我觉得税收的问题一定要有税收的正义性、合法性、有效性。不要看国外有什么税,我们就收什么税。要看国外收的税相应的有哪些权力利?配套的服务?而不能仅看人家收的税。中国目前情况下,老百姓买了房子没有土地所有权。西方是买了房子就有土地所有权。”夏业良教授还说,以打压房价为目的地征税是很愚蠢的。这是一种短期目标。一个国家收一种税种,是长期的作为一种税收,而不是因为房价高你才收这个税。假如有一天房价低到连政府都不愿意接受的程度要求再把房价往上抬得的时候,那税是不是会取消?税收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东西,不是说为了短期达到一个目的往上设置一

个新的税种。

在正常国家,房地产税或财产税是一种“从价税”,是按照拥有者财产的价值而课征的税。财产分三种,即土地(不动产)、土地的改进(即土地上的房产)、和个人资产(如汽车、珠宝)。美国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说“财产税是最不坏的税种之一,因为它建立在不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土地之上”。弗里德曼认为,财产税对发展经济最好,其次是消费税和所得税。对美国人来说,所得税、销售税和房产税是最大的三项。所得税交给联邦政府,用来支付国防、社保和奥巴马的薪水;销售税给州政府,用来支付教育、健保和交通;房地产税由房子所在地的郡政府收集,花在社区服务、公共安全和公路之上。经济危机以来,有人去政府申诉,说房子价值降了,要调低房地产税。

对于中国税率是高是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都分站两个阵营,两者都实有偏颇,较为客观的评价是说中国的税收在世界上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目前世界上的税收利用中,以北欧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为例,他们在维持高税收的同时,实行医疗教育住房等的非市场化,将它们纳入国家支配的公共部分,全体国民免费享受。以美国等自由资本主义为代表,国家的全部行业市场化,征收极低的税,因为它们的公共事业支出是比较少的,并且美国实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实际征税少于财政支出。其他大部分国家介于这二种极端之间,中国情况特殊。在中国,整体税率不比北欧低,但是中国的医疗教育等行业一方面仍然是事业单位,享受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却近似于市场化,这反映了国内十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失败,也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我国与北欧美国都不同的一点还有—在开放行业或者不开放行业存在大量的巨型国企或国有垄断机构,在不开放行业,以能源通讯金融烟草传媒等为代表,在开放行业以工业农业进出口为代表,这些巨型国企每年不止上交巨额税款,还要上交利润。更甚者不止如此,包括军事媒体在内的党产事业每年要创造数千亿的利税。我国税收目前除和西方一样的财政支出如国防、公共服务、政府运营、社会保障等之外,其他突出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点:半市场化的事业单位投入(医疗、教育),市场化的公共事业投资(三峡、体育场馆机场铁路建设),外贸保护的出口退税(去年高达七千亿)等等。其中巨额的政府运营费用,利用税收兴建的商业化的公共设施等是突出点,这也

是在中国纳税人普遍感觉自己作为纳税人却没有享受到权利并且税收偏高的原因。

注:上述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媒体、报道、社论及《中国统计年鉴》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下载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分析

    忆百孝心网关于我国养老院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正在快速的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000万。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

    对我国市场调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对我国市场调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11级统计3班 赖 勇20112211013032市场调查行业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行业,它的存在对于政府、广大企业、广告商......

    对我国贫富差距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对我国贫富差距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学院 课 程 论 文 题目:对我国贫富差距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课 程 名 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考 查 学 期 11/ 1......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 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 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我国居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