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仁寿县富加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2012年一季度研判报告
仁寿县**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关于2012年第一季度矛盾纠纷分析的研判报告
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2012年第一季度,我镇进一步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开展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全力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急大难矛盾纠纷,为我镇创造了一个和谐平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安乐祥和的节日环境。
一、一季度矛盾纠纷调处基本情况
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6起,调处矛盾纠纷16起,调处率100%。其中边界争议4起,婚姻家庭纠纷9起,邻里关系3起,调解成功数15起,成功率达93.8%。
二、矛盾纠纷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1、从纠纷发生领域看,因婚姻家庭引发的矛盾纠纷仍然是矛盾重点。一季度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起,其中因婚姻家庭、邻里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12起,占总量的近75%。究其原因,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婚姻家庭关系矛盾凸显。
2、因土地征用、土地承包、城镇房屋拆迁、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呈绝对下降趋势。
三、春节、两会期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具体做法和成效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春节、两会期间,矛盾纠纷化解大会讲、小会讲,书记讲、镇长讲,始终让全体镇、村、社干部绷紧矛盾纠纷化解这根弦,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立节日期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镇长、镇政法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协调矛盾纠纷的化解,其余党委成员任成员,把所有镇干部及村(社区)、社干部都纳入调解中心办公室,担当调解员,负责具体的业务。
2、积极走访,加强排查。春节期间,借春节慰问之际,全镇干部深入到乡村,走访各家庭,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并及时归档,纳入规范化管理机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两会期间,全镇更是加强工作力度,全镇干部严格执行包案、包片负责制,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把重难点矛盾纠纷在镇大调解中心化解,坚持把所有矛盾纠纷都化解在基层,决不出现到京上访。
四、“五进”工作的成效
自开展“五进”工作以来,我们积极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基本做到进村庄、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真正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
1、人员配备不够强。一是大调解中心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对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还比较少;二是人民调解即各村、社区的大调解中心基本都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人员配备不足,且专业素质有限。
2、经费配置不够多。一是全县目前只给与部分人员信访津贴,涉及面还比较窄,真正从事大调解的人员并不是全部都享受到;二是没有给予大调解中心充足的工作经费支持,工作开展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1、继续开展矛盾纠纷的分析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预警性的矛盾纠纷,重点是对婚姻、家庭、邻里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仔细摸排,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建议县大调解中心组织更多、更广的矛盾纠纷调解培训。
3、建议县上相关部门给基层大调解中心给予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仁寿县**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2012年4月5日
第二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制度建设
背荫河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制度建设
工 作 职 责
一、负责全镇大调解工作的政策调研、组织推动、综合协调、督查考核。
二、负责全镇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汇总、上报。
三、对镇人民调解指导中心、镇行政调解指导中心、镇司法调解中心和乡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进行协调和指导。
四、负责需要镇上联动调解矛盾纠纷的分流指派和调处协调与督办。
五、负责调解结案案件奖励的审核、汇总。
工 作 制 度 联席会议制度
1、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交流沟通信息,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联动”。
2、全面了解、掌握全镇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和动态,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3、协调处理跨乡镇、跨部门尤其是疑难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协调有关乡镇和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整体合力。
4、总结交流矛盾纠纷调处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调处工作有效开展。
矛盾纠纷督查督办制度
1、镇协调中心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到乡镇协调中心检查、指导工作。镇协调中心对分流指派给有关乡镇、部门(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督查。
2、镇协调中心对分流移交的纠纷,指定专人督办,适时掌握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乡镇及部门(单位)对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调处确有困难的,由县协调中心协调。
3、协调中心对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移交时,应填写《矛盾纠纷移送登记表》。矛盾纠纷调结后,调处单位应填写《矛盾纠纷调解结案登记表》报送镇协调中心。
4、做好督查情况记载,并适时向领导报告。发现重要情况随时报告。督办人应做好督查情况记载,掌握矛盾纠纷调处过程的动态动向,及时向领导反映督查工作情况。
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
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中,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矛盾纠纷,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向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1、影响社会稳定,可能牵涉党政领导较多精力,为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矛盾纠纷;
2、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激化为刑事案件的重大纠纷;
3、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体性上访的重大纠纷;
4、严重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
5、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纠纷线索或苗头。
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为落实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责任制,特制定本制度。
1、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调处不力的单位或部门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责任追究:
(1)因调处不当或不及时,发生5人以上群体性来镇、赴哈、到省、进京上访,而当事人所在单位或部门未事先排查出来并未报上一级调处中心,或者虽已排查出来但未有效地跟踪调处并未将调处结果报上一级调处中心的;
(2)因矛盾纠纷排查不清、调处不力,引发群体性械斗,冲击党政、司法机关、堵塞交通、非法游行或非正常死亡的;
(3)发生突发性事件,分管领导和事发单位负责人未及时赶赴现场调处,导致严重后果的;
(4)涉及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当事人所在单位接到上一级调处中心通知后,单位责任人不到现场参与调处,或者到现场后不主动工作,消极应付,导致矛盾激化的。
办结报告制度
1、凡属本中心受理调处的矛盾纠纷,应组织专门力量,严格遵守调处时限,及时调处或分流指派调处,按时办结;不能按时办结的,要及时向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原因。
2、属一般矛盾纠纷,应在3天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调处期限,但最长不超过7天。
3、属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在自受理之日60天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中心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调处期限。
4、对受理的矛盾纠纷,一般调处1—3次。若申请人、被申请人双方仍然不服或不能平息事态,则应及时向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或告知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诉讼请求,依司法程序办理,本中心不再受理。
5、矛盾纠纷办结后,须在当日内填写《矛盾纠纷调解结案登记表》,及时将有关资料分类归档。
考核奖惩制度
1、镇大调解协调中心负责对乡镇、村(社区)和镇级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施考核奖惩。
2、考核的主要内容:矛盾纠纷的调解率与成功率;因调处不当或不及时引发的纠纷激化、非正常死亡、民转刑、集体性上访与群体性械斗。
3、考核由镇协调中心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
4、先进调解组织和先进调解员由镇人民调解指导中心、镇行政调解指导中心、镇司法调解中心提名,报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审查,报镇委、镇政府审批后予以表彰奖励。
5、对没有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导致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造成重大影响和后果的,依据《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与年终的综合考核挂钩。
职责分工
人民调解工作由镇司法所牵头,调解主体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主要职责任务是:负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受理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所属系统建立“大调解”工作网络;主动与法庭和有关部门建立人民调解协商制度,主动提供调解服务;对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的,向法院庭、有关部门提供调解情况;对重大不稳定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稳控工作。
行政调解工作由镇信访办牵头,镇政府司法看,办配合,调解主体为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主要职责任务是:发挥行政主体优势,运用经济、行政、仲裁等手段,调解矛盾纠纷;组织所属系统建立“大调解”工作网络,提高行政调解效率和公信度;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的,要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司法调解工作由镇法庭牵头,调解主体为基层人民法庭。主要职责任务是:在基层人民法庭建立人民调解室,对民商事案件进行审前调解,达到化解矛盾、案结事了的目的;不断推进司法调解向其他领域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解作用。
第三篇:彰加镇矛盾纠纷研判报告
彰加镇矛盾纠纷研判报告
为全面摸排我镇各类矛盾纠纷现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我镇社会稳定,根据县政法委相关文件要求,我镇对2011全镇发生的矛盾及十四个村一个社区的矛盾纠纷现状进行了摸排、分析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情况研判如下:
一、矛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
2011全镇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件,其中村 50镇50,大体分为以下6大类,具体分类情况是:借款纠纷1件,占1%;一般民事赔偿纠纷32件,占32 %;房屋宅基地纠纷12件,占18%;涉法涉诉纠纷2件,占6 %;林地纠纷5件,占3%;婚姻家庭纠纷10件,占3%。
对我镇一年来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当前我镇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种类的多样性。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涉法涉及诉、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值得
注意的是,传统型矛盾纠纷也出现了利益诉求的新特点,此类纠纷虽然不会引起集访事件,但易引发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事件。
二是主体的群体性。当前我镇的一些特殊矛盾纠纷,如由借款纠纷。这些矛盾由于纠纷主体多,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的借款户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在国家信访局写信发贴,或串联到省市县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
三是调处的复杂性。一是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甚至本不属于地方政府解决的事,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二是有些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三是一些“好事者”、“歪律师”从中出馊主意,挑拨当事者上访,“打官司”,从而增加了调处的难度。
四是调处的长期性。有些矛盾纠纷处理起来往往要好几个月甚更长时间,一是由于一方当事人外出或不愿参与调解,需要较长时间做通思想工作;二是当事人一方或两方自认为通 2
过自己的方式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到更少,当认为行不通或不划算时,才能接受调解,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二、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镇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没有严格按现行政策规定办事。农村一些农户或渔塘承业主不按市场经济和法律政策办事。比如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民间借贷等经济活动方面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甚至没有相关手续,由此导致出现种类纠纷。如雄家村土土承包纠纷案。由于时间跨度长,承包业主违约且无支付能力,导致纠纷久拖政不绝。
二是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当自身与他人、集体、或政府发生矛盾时,群众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认为是自己该得的一定想“要”,该尽的义务则想方设法“躲”,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三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不到位。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灵,渠道不够畅,许多矛盾在苗头和萌芽状态没有被排查发现,只有矛盾爆发了才知道,这给处
臵带来了困难;重处臵轻排查,一些村重处轻排,超前排查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积极,往往造成了工作的被动;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某些矛盾纠纷本属法院系统解决,但判决后往往又到政府系统上访,致使问题无法解决。
三、彰加镇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政府借款、涉农保险、失地农民保险领域,可能会发生单个或集体到县上访案;积案中唯有邹克明上访案,仍可能会重访。为此,应未雨绸缪,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相关群众工作,防止发生矛盾纠纷,以维护社会稳定。
四、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一是加大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要重视加强村(居)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是加大县级部门同乡镇协调配合力度,真正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大调解工作需要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
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但是,目前县上一些部门未与乡镇这一块“联动”起来,使大调解未能发挥最大作用。应搞好“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和“访调对接”,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是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实施的契机,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广大老百姓知道调解、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
四是加大调解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励机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调解机构经费不足,调解员的工作低或者无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把调解机构的办公经费、调解差旅生活等补助明确细化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对调处成功重大疑难矛盾和一般纠纷的调解员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彰加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2011年六月4日
第四篇:矛盾纠纷研判报告
矛盾纠纷研判报告
为全面摸排我区各类矛盾纠纷现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我区社会稳定,根据区政法委相关文件要求,我区对2011全区发生的矛盾及7个社区的矛盾纠纷现状进行了摸排、分析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情况研判如下:
一、矛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
2011全区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件,其中村 50镇50,大体分为以下6大类,具体分类情况是:借款纠纷1件,占1%;一般民事赔偿纠纷32件,占32 %;房屋宅基地纠纷12件,占18%;涉法涉诉纠纷2件,占6 %;林地纠纷5件,占3%;婚姻家庭纠纷10件,占3%。
对我区一年来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当前我区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种类的多样性。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涉法涉及诉、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值得
注意的是,传统型矛盾纠纷也出现了利益诉求的新特点,此类纠纷虽然不会引起集访事件,但易引发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事件。
二是主体的群体性。当前我区的一些特殊矛盾纠纷,如由借款纠纷。这些矛盾由于纠纷主体多,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的借款户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在国家信访局写信发贴,或串联到省市县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
三是调处的复杂性。一是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甚至本不属于地方政府解决的事,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二是有些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三是一些“好事者”、“歪律师”从中出馊主意,挑拨当事者上访,“打官司”,从而增加了调处的难度。
四是调处的长期性。有些矛盾纠纷处理起来往往要好几个月甚更长时间,一是由于一方当事人外出或不愿参与调解,需要较长时间做通思想工作;二是当事人一方或两方自认为通 2
过自己的方式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到更少,当认为行不通或不划算时,才能接受调解,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二、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区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没有严格按现行政策规定办事。农村一些农户或私营业业主不按市场经济和法律政策办事。比如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民间借贷等经济活动方面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甚至没有相关手续,由此导致出现种类纠纷。
二是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当自身与他人、集体、或政府发生矛盾时,群众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认为是自己该得的一定想“要”,该尽的义务则想方设法“躲”,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三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不到位。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灵,渠道不够畅,许多矛盾在苗头和萌芽状态没有被排查发现,只有矛盾爆发了才知道,这给处臵带来了困难;重处臵轻排查,一些社区重处轻排,超前排查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积极,往往造成了工作的被动;
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某些矛盾纠纷本属法院系统解决,但判决后往往又到政府系统上访,致使问题无法解决。
三、鸡冠区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政府借款、涉农保险、失地农民保险领域,可能会发生单个或集体到县上访案;积案中唯有邹克明上访案,仍可能会重访。为此,应未雨绸缪,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相关群众工作,防止发生矛盾纠纷,以维护社会稳定。
四、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一是加大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要重视加强居民(居)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是加大区级部门同乡镇协调配合力度,真正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大调解工作需要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但是,目前县上一些部门未与乡镇这一块“联动”起
来,使大调解未能发挥最大作用。应搞好“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和“访调对接”,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是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实施的契机,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广大老百姓知道调解、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
四是加大调解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励机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调解机构经费不足,调解员的工作低或者无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把调解机构的办公经费、调解差旅生活等补助明确细化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对调处成功重大疑难矛盾和一般纠纷的调解员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鸡冠区司法局 2011年六月4日
第五篇:2011年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报告
高坪区2011年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报告
今年以来,我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强基础,抓建设,重预防为重点,以调解为手段,将矛盾纠纷抓早、抓小,矛盾调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全区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60件,调处成功2457件,调处成功率达96%,制止群体性械斗20件284人,防止群体性上访18件195人。
一、矛盾纠纷的特点
今年我区调处的矛盾纠纷中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1280起,占调处纠纷总数的52%,仍是我区民间纠纷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权属纠纷32起,占调处纠纷总数的1.2%,比去年有所下降。去年是占总数的7%左右的劳动争议矛盾纠纷今年达126起,占调处纠纷总数的4.9%,从结构上呈下降趋势。另外,企业改制纠纷28起,村务管理纠纷326起,医疗纠纷42起,计生纠纷37起。从总量来看,矛盾纠纷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二、矛盾纠纷减少的原因
1、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结果。我区近年来十分重视“平安高坪”、“和谐高坪”建设和依法治区工作,公民的法治意识得以全面提升,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矛盾大都能在当事双方理智的处理中平和地化解。
2、狠抓基层调解工作,全力预防纠纷激化的结果。2011年是我区大调解工作稳步深入推进年,借此良机,我区狠抓调委会建设,健全网络,落实任务,加强队伍,建立预防、调处长效机制。全区30个乡镇,2个街道办的调解组织都进一步健全,全区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能落到实处,各基层调解组织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纠纷苗头,快速果断地处置,使矛盾纠纷数量有所减少。
3、拆迁工作有序推进的结果。今年以来,我区原有的大面积拆迁项目已基本完成,新的、大的拆迁项目刚刚启动,加上新的拆迁政策充分体现民意,因此,今年我区拆迁矛盾纠纷客观上数量没有增加,现有的拆迁纠纷中多是以往遗留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当前的矛盾纠纷形势,确保排查调处工作长抓不懈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能麻痹大意。我们在矛盾调处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客观形势下,矛盾产生的原因更趋复杂,矛盾的形态更趋多样化,矛盾的表现更趋尖锐。从最近我省的一些恶性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中许多琐碎的小纠纷、家庭纠纷、婚恋纠纷因没能及时有效的调解而导致纠纷激化,酿成命案。血的教训警醒我们时时刻刻要以更警觉、更饱满,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展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2、要进一步增强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着力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三调联动”的优势,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积极主动调解因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的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纠纷,广泛参与医疗、城市建设和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的调解,努力实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的工作目标。
3、要不断规范工作程序,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理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群众、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人民调解的价值追求。坚持质量为本的调解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调解的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