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之我见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之我见
摘 要: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研究数学现象,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地发挥其潜能的机会,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 研究性学习探讨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观察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实质上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重视直接经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呢?
一 重视活动、引导促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所在,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合作、学习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资源共享、智力互补、集思广益,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作用在于能创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实验和敢于怀疑求真的格物致知精神,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革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构建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讨论、查寻资料等多种方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只是起主导作用的客体。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准确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情感变化、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应该是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结果的内容。为了使评价结果真实有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分析。
二 创设环境、自觉渗透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渠道。为此,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质疑、悬念、讨论、争辩等多种途径,创设探讨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如我在讲授“线性规划”时,就有意设计华罗庚先生的“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中实现最优化目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并介绍它在自然科学、建筑艺术、生物
科学、信息工程科学等方面的奇特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威力无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积极主动探索掌握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无数实践证明,采用新颖活泼、富有启发性和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数学与生活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 参与实践、自主探究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关注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实践性、实用性与工具性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主旋律。通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获取知识经验。
以下问题均可作为中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背景和素材,通过研究性学习去探究解决:
1、购房购车、贷款按揭决策问题(通过调查银行利率、利税及房价、车价的数据分析,决定选什么方式购买更合算)。
2、根据国家或当地近几年来人口增长变化的数据调查,预测今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的特点,如何搞好教育布局调整、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等问题,给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可行性议案。
3、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温度、湿度、空气污染指数、大气臭氧层的数据变化对我们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4、根据国家或当地耕地面积的数字变化,预测今后人类生活、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就是关注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理念,将环保问题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字化统计,警示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考察市场情况与市场营销中的边际收益问题,利用数学决策选择最优化目标和方案。
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处处留心皆数学。中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能否营造适合他们主动探究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更好地发挥其潜能的机会,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对于我们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们社会的健康和谐与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春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研究【D】.2009,03.[2]沈永飞.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渡【J】.数学教学研究,2008,06
[3]方明.新编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简介【J】.数学通报,2009,08.[4]黄翔.数学课程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8,04.
第二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上虞春晖中学 何亚波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下,研究性学习,已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历史教育界也不例外。教育部作出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在中学课程中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在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列出了与学习中外历史相关的16个研究性课题,作为在教学实际中开展历史研习时选题的参考。为此,我们学校也作了课程的调整,设立了历史研究性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作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现结合教学实践及我们学校的实际就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期望引起更广泛的探讨。
一、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笔者常采用下述方法:
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选定的课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材料,把研究结果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论文应包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及得出的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有自己独特见解。如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或撰写历史人物小传,类似“评孙中山”、“评拿破仑”;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等。曾经布置了一篇“评价拿破仑”的历史小论文,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掌握的内容,反过来促使我们教师再去充 充电。然后再把几篇好的论文,于各个班级交流,学生对此的兴趣相当浓厚,更有甚者,对文章中的观点不同意,还要找到那位同学理论一番,非得弄个究竟不可。通过这样的论文撰写,学生的认知水平、史料收集、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即让学生围绕某一历史问题,通过走访、实地调查等活动,广泛搜集材料,并将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应当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定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这些课题一般都涉及近现代史和地方史,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青瓷在上虞的发展历程”,等等。在调查活动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各种能力得到提升,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
3、组织辩论。即围绕某一“中性”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以类似大专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和实施。选择辩题时要注意可辩性和适中性,既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又要求任何一方都没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如我们上次在高一年段中组织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这场辩论赛。先是由各班课代表抽签产生自己班的辩题与对手,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大礼拜休息日的时间,通过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来准备各自的辩题。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组织能力也相当之强。各自在班级中选出了4名口才、表达一流的选手,加上N名的助手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以为他们肯定只会收集自己单方面的资料。不是的,他们收集了所有有关辩题的资料,而且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对方辩手的情况。用他们的话说,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资料收集之后的工作就是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这又惊动了各自任教班的语文、政治老师,然后又是制作卡片……到决战那节课,各个是胸有成竹。当主席宣布辩论赛开始后,又是一 番激烈的唇枪舌战,辩的面红耳赤,难分胜负,台下是掌声不断,每到经典处,作为评委的我们(所有高一年段的历史教师)也蹦出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样的辩论,大家对历史课的兴趣更浓厚了。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更会以辨证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更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在解题时,思路更清晰,分析更透彻了。
4、试教法。即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学结合。具体的说,就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把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本班学生。但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至少应提前一个礼拜叫学生去准备,分析教材、找资料、拟定板书等等。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予以不断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讲的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上次讲到“二战”,因为我知道班中有一位男生对此特别感兴趣,所以临时性的叫他来分析这一段史实。虽然他很熟悉二战,但毕竟是学生,又是临时性的,他所讲的内容都是一些著名将军、北非战场的著名战役等等。现象、史实较多,而我们高中历史更要掌握的是“为什么”,所以对教材的重、难点落实就欠缺了。但若是事先让他去准备,告诉他重、难点,让他先去处理教材,再予以指导,我想上课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一是重、难点可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二是他的介绍可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落实知识点,可真正的做到从“教”中学,“教”学结合。
5、自办小报,编写报章的社论和报道。在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可以让学生模拟报纸的记者或编辑,对重大事件报道和评论。这种形式既可以模拟当时的情景,对重大事件进行即时报道,也可以从今天的视角撰写纪念性的报章社论。这种形式会促使学生更多的去把握阶段特征,或者说把历 史事件到特定的环境中予以理解。而我们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要把握阶段特征。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此外,还可以采用模拟历史事件的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展示自己的研习成果。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开展研习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活动,完成研究性课题。但教师对学生进行研习活动的引导、组织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对学生研究的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控,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就我们学校开展的研究性课程来看,在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时,存在如下问题:
1、课题范围太大
由于刚刚入手,学生往往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在制定课题时只选择一些大范围。比如,有一组同学选择中国近现代史,因此,他们就定了一个课题——《中国近现代文化探索》,这样一个课题很明显范围较大,因为文化的范畴很广,做这样的课题很难把握好方向。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我便让学生在大范围中确定小范围,在小范围中研究小专题。如把这个大课题改为《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中国近现代文化探索之一》,这样就扼要地确定研究的方向。
2、资料获得困难
历史具有过去性,它不像其他自然学科那样可以通过做实验、获取实物来获得研究的成果,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资料一般以文字资料为主,很少有实物资料,就连影像资料也相当的缺乏。比如,对于林则徐的研究就不可能组织学生去广州实地考察,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在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时候,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是何等不易。所以,学生只能凭借一些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来分析有关新思想萌发的背景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3、历史知识的薄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因为研究某一个课题,不仅要求学生对这一课题的背景知识有明确的把握,而且对所有有关的知识也应一清二楚。同时,研究性学习不是单纯地用历史知识去解决某一个课题,而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一个课题需要历史学科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的观察分析评价,根据课题的面貌与自身逻辑,把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其结论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能够全面展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薄弱,知识结构不完善的弱点就很快暴露出来。
三、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其本质特征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去适应,而这个新的适应过程,本身即是对教师传统的思维、认知和教法的挑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1、更新观念。研究性活动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合作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标准答案的制定者和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更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研究性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帮助”或“指导”,而不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的师生观。相反,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错了重来,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辩,甚至否定教师的观点。因为,研究性学习重点应放在过程的探索和可能的发现,不必过多注重结论的正确与否。况且,通过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真正让学生掌握什么观点,研究出什么成果是不现实的。所 以学生通过此,更多的是对经验、研究方法的积累,而不是结果。
2、具有深厚的功力。长期以来,能研透教学大纲,吃透教科书,讲透教学内容,是中学教师教学的理想境界。然而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所选取的课题或专题会自觉不自觉的触及本学科的深层次的专业知识,甚至本学科研究的前沿,还有跨学科交叉的内容,以及自然、社会中有关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掘深自己原有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领域。对本学科的最新知识进展,要关注、学习、研究;相关学科要了解、知悉要点,知其梗概。如有些同学选了一个课题《研究台湾问题》,这个课题涉及到历史、地理、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多种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内容有清楚地把握,才能指导学生对“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做出正确的分析及对前景能有前瞻性的认识。
3、敏锐的洞察力。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注意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扫除一些障碍,以确保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应做客观的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观点新颖、独特的一定要加以表扬,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有一学生对其他同学认为义和团武器落后就推论清政府在抗击八国联军时的武器也很落后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阅读了大量课外资料,撰文指出清政府当时已拥有了一支甚至比八国联军装备更先进的新军,材料很有说服力的。但对清政府为何还失败的问题却卡住了,只简单地归咎于清军将士太无能。这时我首先对他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也应经常去发现问题,然后进一步指出:观念的落后比物质的落后更危险、更可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研究型备课。教师要“研究型备课”,可是,现在我们很多教师的备课还停留在“学习型备课”这一层面上。所谓“学习型备课”,是指教师以已有的经验 去理解既定的教材。这种备课止于对已存在事物的理解、消化和感受。实际上,这样的备课只能是一种学习和吸收,甚至是一种重现和模仿。而“研究型备课”虽然也以教材、学生、教法和教具等为对象,却不止于熟悉,而且同时将它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它们做出某种程度的独立解释,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
以高一历史新教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备课为例:假如一位教师先是反复阅读了教材,分解课文,然后仔细翻阅各种教学参考书,从中摘录有关课文重难点、教材分析、板书设计等文字材料,写成教案,完成备课过程,这位教师的备课属于“学习型备课”。假如另一位教师,他自然也熟读教材,翻阅有关这一段史实的时代背景等参考资料,同时也翻阅有关这段史实的史学界的不同评判。还翻阅《中国通史》,从第一手资料中了解那个时代,把握材料中记叙的事实和评价观点,最后依据阅读过的上述材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心理,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备课笔记或教案。这样的备课就是“研究型备课”。
从上面两种类型的备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型备课”仅仅将教参上的有关材料“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将现成的知识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他的课不可能有宽度和厚度。因此,要提倡“研究型备课”,让教师和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有新的收获。
总之,历史研究性学习对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对深化历史学科的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2003年11月
参考资料:
沈素英
《创建历史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历史教学
06/01 叶小兵 《论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
历史教学
02/01 韩飞
《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历史教学
06/01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创建绿色校园之我见(范文)
创办绿色校园之我见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关人员:
高X(X)班
课题小组组长:XX
课题小组组员:XX、XX、XX
课题小组指导老师(签名):
内容提要:
首先,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在认识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同学们影响的基础
上,开动脑筋,科学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学到的有关知识,为创办绿色校园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然后,我们的课题小组在本次课题研究中采取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上网,上书店查找相关资料、询问园林管理员、执教多年的老师、小组讨论、分析。
其次,经过我们课题小组好几天的努力,克服了种种阻碍,结果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已达
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成功。
最后,通过我们课题小组的共同讨论分析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创办绿色校园应
该做到校园的绿化与校园理念的绿色化,使得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创建 绿色校园 理念 建议
序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经济环境的破坏。早些时候这种污染是较简单的,最早是粪
便污染,然后是微生物污染,耗氧有机物。到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污染是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像二氧化硫、颗粒物、酸雨、重金属、垃圾等等。到2000年产生温室气体、二次污染、工业废弃物等等。这些污染造成了大气的阴霾天气,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大量的死鱼,酸雨造成了大片的森林死亡和电子垃圾堆积成山。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细颗粒物每增加10μg/m3,肺癌死亡率增加8%,总死亡率增加1.5%。水环境的污染符合也日益严重,水环境的复合污染比较明显,流域的污染很严重,新型的污染物显现。像氨氮、总氮、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等。新的污染物不断涌现,危急着人体的健康。这是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而且世界发达地区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峻。
正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如此严峻所以这次课题的的研究显得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但能
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校园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还能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正文:
校园就像老师、学生们的第二个“家”,由于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这
个“家”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显得十分重要。总体来说,一个环境绿色、优美的校园,能陶冶老师、同学们的品性,给予人们多一点宁静,多一分理性又不失朝气与活力。一个有绿色理念的学校会给予,老师、同学一份便利,一份舒坦。具体说来,一个一个环境绿色、优美的校园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带来这种益处的主要就是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对人主要有以下几种益处:
1)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
2)绿色植物的绿颜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调节放松,使眼睫状肌休
息,减轻眼疲劳。常看绿色对视力保健有益。
3)绿色植物能释放出负氧离子。绿地和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森
林里每立方米空气中高达2万个以上,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被吸入人体后,能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系统,提高脑啡肽水平,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还可以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4)植物能减弱噪音,因而有利人健康。据测定,城市公园的成片树林可减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没有绿化的减少10-20分贝;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留有5-7米宽的地带种树绿化,可以减低车辆噪声15-25分贝。
5)林木等植物能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对大气中的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据测算,在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6)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毒物,杀灭病菌。由于城市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人们大量燃烧各种矿质,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铅蒸气、乙烯及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由于绿色植物叶片有很多气孔,能大量吸收它们,使林中空气洁净益健康。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要高一倍。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经过讨论对创建绿色校园提出一点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让校园“绿”起来和校园理念的绿色化。
(一)让校园“绿”起来
(1)可以成立学校环境管理小组。负责学校环境的护理、修善。定期派洒水车到校洒水;维护操场;定期将落枝落叶收集起来进行燃烧并将其作为草木的肥料;插放警示牌,如请将垃圾放入垃圾桶等。
(2)确保学校的绿化面积足够。一般来讲,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其绿化面积基线应为35%。若学校本身的占地面积有限,扩展绿化面积比较困难,建议可以在空间扩展上做文章,如将绿化带在墙面、校园围墙、阳台等位置进行规划,一样可以达到增加绿化覆盖面积的需求。
(3)对绿化所用植物的选择要讲究科学、合理。如在选择绿色植被时,可以考虑到污染性少,少毛无刺,没有刺激性气味,或具有形态、色彩、气味美,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以及草坪的耐践踏程度等都得进行考虑。在教学区忌栽植飞扬花絮的树木(如杨树)和一些起过敏反应的植物;校道两侧或大门两侧种植树形优美的秋色叶植物银杏或常绿小乔木石楠,会增加学校的优美感和舒适感;
(4)绿色利用植物对阳光、燥音的阻挡作用,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在离窗一定距离处栽植较低的常绿乔木桧柏,既可适当遮挡阳光又可保持通风;运动场与教学区之间应用树木组成繁密的树带,以免上课时受场地活动的声音干扰;校园周围多采用乔木与藤本混合栽植,形成一层浓密的绿化带,来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校道,教学楼内部栽植树木,既可吸收灰尘又可供在校的人们欣赏。在屋顶可建立园圃,既可使本来暗无生气的屋顶充满生机,还可以适量的解决屋顶夏季的酷晒高温问题;可以把一些易于栽培成活率较高的盆花摆放于教室的窗台,既能美化环境还能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这也是一个扩展绿化空间的好方法;最后在教学设施内部的面积小、采光差等不利条件下,利用适宜挪动、节省空间的组合花架和吊兰可以这一的问题。根据季节的转换,将盆栽的不同植物有机组合,利用空中空间的,搭配出一个富于变化、实用的小景观,为不起眼的角落、长廊、“死角”增添色彩。
(5)可以由学校环境管理小组号召领导全校同学变废为宝,以班级为单位对生活废品(如纸屑、饮料瓶等)进行及时收集,分类。对自己所属卫生区内可回收利用的废品进行打扫回收。每双周一次组织一次收交,各班将本班收集的废品进行整理并及时变卖,废品创收纳入班费管理与使用。学校环境管理将根据各班废品回收情况进给分评定,及时公布并纳入优秀班级评选中。
(6)学生本身要认识到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各种环保活动中去。
(二)校园理念的绿色化
(1)校园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导入“绿色”理念。学校建筑用料应选择环保的材料;学校对楼梯、拐角、空地、长廊要合理布局、发挥各自的使用目的,同时还要尽量考虑人性化的需求,如楼梯的采光、拐角的缓冲和防护、空地的平整和绿化、长廊的设计和利用等,都要力求
将这些地方做到“绿色化”、“人文化”。通过校园自身的植被布局调控局部空气质量、噪声污染、垃圾和污水排放等,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
(2)发挥视听媒体功能,营造环保教育氛围。学校将环境保护宣传作为重点,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制作环保宣传标语(牌)。组织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利用广播,在课间操时间集会,表彰每周环保之星,和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境知识教育。倡导全校师生爱惜一草一木,不乱丢垃圾,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表彰一批校园先进绿色班级,文明学生。激励那些既讲行为更为文明的班级、学生。并对每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行为进行记分,纳入德育考核成绩中,使关爱环境由自发走向自觉。而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主动参与,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绿色环保。
(3)教育理念“绿色”化。当今社会,面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和教学以人为本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融入适当的“绿色”理念。如师生关系的互相推动,使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变为沟通式、探讨式,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势必会“轻松”一些、自主一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本身也是一种“精神绿色”的很好表现。
(4)启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这也是校园教育“绿色化”的重要环节。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最终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上可能会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这需要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绿色通道,如:心灵呵护站等,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下,提高对学生的心灵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敢于担当、积极承担的精神。让学生总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形成一种校园氛围。
总结起来:要建设真正的“绿色校园”,首先就要创造一个环境绿化的校园,再使校园理念,思想绿色化(如环保的思想习惯)。最终使两者相互促进,绿色校园促进校园理念,思想绿色化,校园绿色化的理念,思想又反过来帮助建设绿色校园,这样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这些具体建议的一个核心。
招论:
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详见上文对创建绿色校园提出的两大方面的建议。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 1)在知识层面上:不但增加了我们的环保知识,而且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还为创建绿色校园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2)在自身技能层面上:不但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分析和创造的能力。增加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注释:
脑啡肽:神经递质的一种。又被称为“脑内吗啡”,对脑细胞具有独特的作用,能激活处于抑制沉睡状态的脑细胞。
柳杉:乔木,高达40米,树皮红棕色,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
石楠: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喜温湿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参考文献:
《绿色植物》——百度百科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节能减排--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刘鸿亮在十三届世界科技博览会上讲话。
共计:4002字
第四篇:中学数学学习
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中学的数学比较简单,总体可以分为代数和几何。只有在最后的时候才把它们结合在了一起。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几点我中学时的一些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上课跟住老师,可以不看书,但是要有课前的预习。
(2)老师所讲的题必须要会,如果你可以举一反三,你可以不用写作业的,我当时就这
样。(呵呵……不要学我哦)
(3)典型的例题反复的看,最好能自己编题目,每一次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4)不要题海战术,当然,中学得孩子,都贪玩,对于学习都还是用题海战术,但是我不提倡这中学,一是累,还有就是浪费时间。做有代表性的题目。
(5)学会总结,你可能会问,就是一个数学,又不是语文,有啥总结的啊。有,总结你
做的题的类,从中找到相同的地方。
(6)还有就是,不要脱离课本,课本的每一条定理必须要会,不仅要会,还有能用自己的语言,拿一道题目把定理讲出来。
我当时就是这样吧。因为当时我感觉中学的数学做到这些就不会学不好,因为我当时在我们学校可是数学的领军人物!!
第五篇:初级中学数学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能否使大面积的学科后进生有效转化为合格生,不仅关乎每个学生的成长,而且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理科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数学科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能够仔细、认真研究分析这个动态的变化群体,弄清它的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并实施以恰当的帮助,相信他们都能够得到转化,使他们从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最终战胜自己,变为合格生,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科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对于后进生的客观认识及评价是实施转化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对待后进生的态度,用“欣赏”和“激励”的眼光对待他们,用无私的爱心帮助他们;积极地研究他们,鼓励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要始终坚信他们除非弱智或患有疾病,否则都可以变为合格生的。其次是要对后进生有一个恰当、准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后进生的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实施有效转化;再次是要有不怕失败,不怕麻烦,持之以恒的精神,另外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转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后进生的外部特征、成因、转化等方面的论述,为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做点探究。
一、后进生的外部特征: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公式、定理。不看着书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究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行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究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2、知识缺乏,破网断链,遗忘速度快:学过的相当一部分知识被遗忘,形成知识空白、脱节、断带,知识没有系统性。例如:在学习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时,后进生对前一个学期学习的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没有了印象。
3、概念认识肤浅呆板,知识迁移能力差:一些要求进步的后进生靠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概念定理,却没有确实掌握知识要领,很多知识点似懂非懂,不会运用。当直接给出三个条件时,他们能用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但当条件不是那么直接,如给出两直线平行、等角的余角等条件,他们便无从下手。而单独让他们叙述平行线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他们又能正确进行。/ 9
4、操作迟钝,错多且慢:无论练习、作业还是考试,速度远远落后他人,而且错误百出。
5、学习目的不明确,习惯差,态度不端正,兴趣底下:后进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思奋进,学习不努力,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甚至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
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自身原因
1、智力因素
这部分学生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使智力水平低下,即使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也欠佳。主要表现为:知识记忆缺乏敏感,要么记不住,要么随记随忘;不具备一般的思维能力,不会抽象、概括、归纳;缺乏预见性,想象问题不全面,喜欢钻牛角尖,操作迟钝,动手能力差。
2、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形成差生的主要原因,表现为:
1基础差。中数学与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都是一次飞跃,如果小学的知○识就没有学好,要学好初中数学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上多走弯路,浪费大量学习时间,导致大量知识学不透,掌握不好。○3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畏惧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4对数学存在惧怕心理,或对任课老师有偏见,导致放弃数学学习。○5长期停留在数学学习的表层处,发现不了学习的乐趣,慢慢导致对数学不爱好、厌倦。○6部分学生因本身身体弱,学习上力不从心,无法适应艰苦的学习。○7不良品行和性格导致数学学习产生恶性循环。品行不端的学生作风散漫、不爱学习、不○守纪律,成绩自然不好,于是他们更加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导致成绩(当然包括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二)外部原因
1、学校片面追求优秀率,整体成绩就放在次要位置,导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秀生和潜能生身上,顾不上对后进生的帮助,甚至歧视差生放弃差生,使差生更差。/ 9
2、一些学校校舍不足,师资缺乏,一个班动辄六七十人甚至更多,教师阅卷和课堂管理任务过重,一些教师只能将教学起点设在80%的学生听懂的水平上,造成班级两极分化严重,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沦为差生。
3、老师的教育教学手段落后,教法千篇一律,有的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数学设施,有的觉得使用教具麻烦,不如直接讲解省事。这种教法激发不了学生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喜欢数学。
4、由于我们的社会对数学的实际应用特别是数学成果最新的前沿应用缺乏足够的宣传,使得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数学只用以应付考试、升学和日常商品交换之需,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因而不重视数学教学和学习,导致了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
5、家庭教育失当。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管教,在学习上无法给孩子更多的帮助,有的甚至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而对孩子的学习思想情况了解甚少。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娱乐,不注意言传身教,教育子女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导致子女好逸懒学。
6、不良的校风、班风、学风使部分是非观念谈溥、分辨能力差的学生随波逐流,流入差生群体。
7、部分后进生从小养尊处优,听不得批评。一旦认为老师的话讲得过重,就在学校和家里胡搅蛮缠,甚至离校离家出走给老师施加压力,导致老师不敢管、不愿管,放任自流。
三、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找到了数学“后进生”的成因,接下来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转化“后进生”,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重建“后进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重树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差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融入班集体。
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斥……这些“后进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些失败的打击几乎摧毁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灵,严重地损伤了“后进生”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又由怕学发展到厌学,这是他们在学习上屡次失败的主要心理因素。因此,设法弥补他们的心灵创伤,帮助他们重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让他们搞好学习的前提。由此我决定从解除心理因素对其进行教育:
1、寻找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排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对“后进生”给予热情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拉近师生关系,增加/ 9 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促进他们慢慢地发生变化。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寻找到“后进生”们的闪光点,并设法让他们把自己的闪光点表现出来。对他们在学习和言行上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在全班师生面前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华”,只要遇到简单的问题,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变得自信,在他人的肯定中也肯定自我。此外,我还引导和鼓励他们与自己的过去对比,看进步、找不足,争取得到更大的成功。由于获得成功,由于得到肯定,“后进生”们终于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
2、投其所好,赋予责任,树立威望,促使“后进生”融入群体,学会自律。成绩差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意志不够坚强,容易出现反弹,因此在“后进生”们有了初步进步之后,我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和特长委以重任,负责班级管理的一些“官职”,使他们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律的自觉性和能力,也增加了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机会,密切同学关系,使他们逐渐地融入班集体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然后再引导他们提高对自身学科学习的要求,在修正品行的同时带动学习成绩一起提高。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使他们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我尽量搜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实例,特别是当今时代数学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的前沿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介绍给学生听,展示给学生看:例如为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而采用的核心技术——公开密钥的原理和运用状况及前景,还有广泛应用于生产和企业中的数控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意义以及运用运筹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等。这些数学研究成果实用情况的介绍和宣传给学生造成了很大震动,对学习数学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在思想上对数学的学习重视起来。
(三)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感召“后进生”,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和帮助下出现转化,不断进步。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教育全班学生不要孤立“后进生”,要求他们从整个班集体的荣誉和进步出发,自觉关心和帮助“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得到精神上的慰籍,对班集体拥有归宿感,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干部与“后进生”结对子,负责在课后指导、监督“后进生”的作业、练习等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特别是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增强团体合作精神,促进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曾经有一位姓林的女同学,性格内向,很少与人搭话,她别的学科学得都很不错,但数学却常常只考30~40分,影响了她的整体成绩。初一第一个学期月考后我找她了解情况,开始时/ 9 她很紧张,眼泪汪汪的直想哭。我笑了笑对她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别的学科能学得那么好,数学却学不好,这肯定是我这个数学老师没教好,是老师对不起你。我帮你找个学习数学的好伙伴,数学哪里看不懂不会做你可以问我也可以问你的伙伴,我们设法把数学也学好来,那你就不仅是我们班而是整个年级的学习尖子了。好不好?”这位姓林的女同学只是点头还是不说话。我看她这么沉默,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于是把她和我班乐于助人,又很会与人交流、数学成绩很好的副班长编成一组,并让她们同坐一桌。不久我发现这位姓林的女同学笑容多了,还常与我们的女班长结伴而行,数学成绩迅速提高起来。在一次数学测验的讲评课上,我表扬了这位女同学,并对我的女班长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谢。这时我的女班长却说:“我才是最该表示感谢的那个人!老师您把这位高手放在我身边,明里说是我帮她学习数学,可她却在英语、政治等好多科目上帮着我,我得到的帮助才大着呢!我们两个既是互助对象,也是竞争对手,我们争取为我们班在期末考试总成绩的竞争中增加两道双保险!”班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位姓林的女同学笑了,她站起来说:“因为数学不好,我从不敢奢望能排在年级前列,但以后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不负众望!”这位文科奇才般的女生终于战胜了对数学的恐惧变得自信起来,数学再也不是她的弱项了。
(四)在现实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要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设法为“后进生”的学习和进步铺路搭桥。
在教学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上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分层教学法,在练习、作业的设置和要求上对“后进生”和优等生要分层设计、分层要求,使学生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后进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要结合“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练习中设置一些较为简单浅显的问题让他们研究解答,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提高了成功率,使他们在练习中提高成绩,在成功中获得自信,避免数学“后进生”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旁观者。
转化“数学后进生”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永远存在差异,推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转化“后进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冷淡,将他们划入另册,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因而,必须将“后进生”与“优等生”同等对待,并将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做法是:
1、课堂提问要适应于“后进生”的最近发展要求 / 9 学生“后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课比较好动,有的自卑感强,教师上课总是提问优等生,因此,“后进生”多数不喜欢举手发言,也没有机会让他们发言,时间长了,他们对上课的内容毫无兴趣,我行我素,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所以,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接近“后进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好动的集中思维于学习探求上;让自卑的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例如:在教矩形认识时,可问:“矩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它有几个角?”当“后进生”回答正确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当他们回答不对时,也要加以肯定,使他们能鼓起勇气继续主动学习。
2、课堂板演要让“后进生”也一显身手
学习差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更怕到黑板上板演,或有的根本就不屑于课堂的学习。而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后进生”在黑板上板演。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让“后进生”板演,教师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可以收集大量的“反面教材”。如果做对了,哪怕只有一处,也要大加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所以,在板演中对做错的步骤要引导他们找出错因,回顾旧知,重新再试。对他们做对的步骤要充分加以肯定。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一个个争着举手上黑板板演,上课也特别认真,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从而促进“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课堂巡视“后进生”感到有靠山
“后进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引导之初要让“后进生”感到学有靠山。因此,课堂练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有目的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不批评他做得不对,当面辅导,这也是帮助“后进生”当堂掌握知识的好时机。
4、作业布置要有梯度,让“后进生”跳一跳也能行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作业布置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优等生可以选择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后进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不断鼓励他们。进而鼓励他们向扩展题、思维训练题“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5、课堂作业批改更要让“后进生”自改互改
对“后进生”作业情况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是促进其进步的有效措施。教师批改作业时对“后进生”要优先,多用眉批,并及时让他们订正。“后进生”的作业需要让他们自改自批。因为学生间的反馈速度快,“后进生”如果能发现别人的错误,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改,可以尽快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自改是在自我反省中进行的,发现/ 9 错误更能使他们加快速度自我修正。所以,批改作业时更要让“后进生”自改自批,特别是在课内安排自改自批效果更佳。
(五)教师本人要善于学习和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设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实现数学生活化,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没有精心设计、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是很难做到形象生动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补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并指导学生带着数学思想去观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增补一例: “邻居张大爷把100元钱按照定期一年储蓄存入银行,昨天到期得本息为111.34元,那么这次储蓄的年息是多少?这种储蓄的年利率又是多少?”这一例对学生既不陌生,又感亲切,即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才能学以致用,找到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金钥匙,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既采用其他同行的一些先进授课方法和课案设计,也自创一些教法和教具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定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李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部分,怕受到责备,想到玻璃店复制一块,他是带着全部的碎玻璃呢,还是有其他解决办法?
为了增加形象性,可以用硬壳纸按图自制教具,把碎三角形的三块 碎片复制出来,让学生们讨论,共同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讨论,他们亲身体验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利用所学的“角边角”这个定理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得出了李华只要带第三块玻璃就可以了的结论,最终实现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相互转化,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重视对数学科的学习。同时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也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求知愿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智力操作和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如例题 “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想:“想什么叫邻补角、两直线互相垂直的判定”。动手:“画出邻补角、作出它们的角分线,量下两角分线的夹角”,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怎样证明,抽学生讲评,整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认识,取得了乐观效果。/ 9 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从而发现定理;在讲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时,充分利用电脑动画的演示,给予直观的印象以便于理解概念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讲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结合学生们喜欢的战斗故事,问学生“炮兵是怎样击中敌人目标的,站在大炮前面摆小旗的人起什么作用?”,还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了相似形的知识,我们不用过河就可以测出河对岸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只用一根标杆就可以测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然,采用和改进别人的先进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更多的时候我是通过自制教具来实施教学,特别是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和题目我尽可能自制出实体的教具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每到这时,我的学生们都特别兴奋,总是跃跃欲试,对这样的教学方式特别乐于接受。对于平面图形对折后变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有关图形与实际物体的联系的识别能力特别强,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特别理想。每到这种类型的课,学生总是说:“太好玩了,这种课我喜欢!”课后一些学生还会模仿着自制一些图形模型当作装饰品摆在课桌上,我也常在上完课后把用过的教学模型送给“后进生”们,鼓励他们创造出更好更美的模型,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他们往往因此觉得老师看重自己而尽力而为。这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
(六)教师要加强数学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领略数学之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设法让学生了解数学成果的实用信息和实例、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外,我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展示数学的美。例如:以简洁的语言去阐述深刻的道理,设法精通定理的出处和沿革,解题时尽量旁引博征,尽力做到推理严谨、图示美观、板书优美,常给学生讲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趣闻轶事。这些数学气质和特质使学生觉得我能把数学课上得这么有趣、这么好玩,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因此他们很尊重我、喜欢我,也喜欢上了数学。
(七)个别教育,适度“偏爱”后进生
后进生常因暂时处于落后而受家长责备,同学数落,老师嫌弃,显得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丧失上进心。要使他们进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热情,特别是教师的关心/ 9 鼓励,使他们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施以深厚的教育爱,即自觉、具体、亲切、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够感化其心灵,使之不断进步。对待数学后进生,老师应 “关怀备至”,用自己的“雪中送炭”之情去唤起他们的上进心。可以通过面批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巡视,向他们了解知识“卡壳”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补讲和耐心开导,对于他们作业、答问中的错误要循序善诱,切莫恶语伤人,“雪上加霜”。此外,还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善意地诱导他们不断觉悟,贴切地指导其出路,若老师“工作到家”还产生“为师而学,不学好对不起教师”的向师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积极性与日俱增,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更新奇、更丰富的刺激源在分散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陈旧单调的教学模式,封闭式的课堂观念也应不断发展变化。陈旧单调的教学活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开放的思想不协调。教师应把握时代特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联系社会生活来学数学,到社会大课堂去读“活书”,感受当今竞争时代,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与使命感。
实践证明,教师持科学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按照弄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循序渐进的步骤灵活积极运用上述措施,转变数学后进生,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是完全可能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