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冷暖》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4: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年冷暖》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年冷暖》读后感》。

第一篇:《百年冷暖》读后感

华师大的,不要抄啊,我自己写的,已经交过作业了,随便参考吧写的烂

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点随想

——读《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有感

近来才读完马嘶先生的《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一书,因为上学期课中时间匆忙,只是匆匆扫了几眼,并未认真阅读。此次也因作业的关系,认真读了一遍,我不是治思想史的,也没有特别关注过民国或者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群体,只是平时看书读史对于此有些浅陋的想法,在此谈一下。

这本书诚如作者在引言中开宗明义的说:“我希望能把这些真实的人生故事写得有趣些、轻松些、可读性强些,因为它不是严谨的学术论著,而是写给更多人看的大众读物。”1作者勾稽了大量的人物日记、函件等资料,把这些人物所代表的知识分子2群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娱乐交友等各个细节的情况描写的生动有趣,可读性也较强。我认为单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对于本书定位来看,这本书应该算是一本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描述的知识分子群体从1912年开始,下迄改革开放以后,时间将近百年,通过本书,读者对这将近一个世纪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些比较直观的感知和认识。我想这也是本书期望达到的效果和最大的成果所在。

作为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平日承师长教诲,总想以比较严格的学术眼光来看待所读的每一本书,但这对于作者而言已经可能是苛刻的要求,作者也已经在引言里明言这只是一本大众读物,所以我在此而发的议论大部分可能属于“借题发挥”。

本书通篇都是写知识分子,我觉得“知识分子”在现在的语境下有相当的必要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因为“知识分子”这一特定的有所专指的学术语言与日常用语有了一些混淆。今天的日常用语也常言“知识分子”,按我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多指读过书具有一定学识、文化的人。本书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则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即“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所以在作者的笔下知识分子才会有“高级”、“低级”之分。严格说来“知识分子”1马嘶:《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关于“知识分子”一词,作者作了一个相当宽泛的、日常口语化涵义的界定,因此本文除了在讨论“知识分子”的具体界定和与本书所指意思不同时会加引号,其他的地方为了避免与书本所指的意思冲突,故后文所指与书本的界定相同。

是一个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词语,并非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

‚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关注着国家、社会以致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的私利之上的。‛3

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可能各有不同,但是我想余英时先生的定义总体能概括出“知识分子”核心的意思。不赘冗繁的引用这段话是想说明作者在书中描述的人物有相当大一部分确实当之无愧的属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必能划入这个群体。

本书对于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考察非常详细,从衣食住行到每月薪金到娱乐方式,都根据一些日记作了具体的描述,很生动形象。但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为生活史,物质生活固然重要,那么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是否也有同等的地位?20世纪是个动荡不安的世纪,知识分子在各个时代的所思所想,对时事的关注,对国家民族的关怀,同样有、甚至有更重要的意义。那些超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关怀意识才更能彰显“知识分子”的自觉与担当。书中所举的例子也都集中于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当然这些知名人士的言行、文字更容易保存下来,如果能够有多一些普通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描述,记录他们的普通生活,所思所想,我想会使本书更精彩,因为普通的知识分子才是社会的知识群体的主体。这也是我对作者的“苛求”了。关于建国以后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作者多是轻轻带过,相对于建国以前的部分,实在是潦草了一些。我觉得正是建国以后的半个世纪,对我国的知识分子整体性格产生绝大影响的一段时期。建国以后历次的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与影响,我觉得到今天也未必能消除干净。这不是作者在余编里面对比各个时期政府公务员与大学教授之间的薪水待遇差别,就能简单看出来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地位。这实在不是个好的比较方法。今天的大学教师与公务员的薪水又如何能比?今天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又如何呢? 3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引言第2页。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以后,传统的“士”便开始了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两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怕要数职业选择的多元化。但是我想从清末到民初的转变过程中,“士志于道,任重而道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中国古代“士”的精神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近代知识分子所继承。但是反观今天的“知识分子”,“识时务者为俊杰”、“三思而后行”、“君子慎言,祸从口出”等等思想被推崇,“难得糊涂”的犬儒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追溯其原因,恐怕与建国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有很大的关系。暑假帮曦敏校对一些三反时期的学校报纸,1952年中共就开始对学校的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其中的文章体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领袖崇拜、阶级思想斗争、集体主义等等)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恐怕都发挥到了极致。软硬兼施的思想改造对于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扭曲,让我这个半个多世纪后的学生感叹不已!我不是学现代史的,对于这方面的书看的也很少,只是从报纸上那些活生生的文章事例中感受到了政治运动的残酷。作为一个政党,无论其怎么样的伟大理想或者目的,如此的政治运动都是绝对不足取的。无论1957年的反右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其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与影响都是跨时代的。政治信任从此不存在于知识分子的心中。一直到文革之后,知识分子才开始有相对自由的生活。但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以物质为导向的价值观势不可挡,“八九”之后国人对政治也许彻底失去了兴趣,有的只是敬而远之。就像今天如我般的青年人,从小似乎就天然的学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社会生存,我们关心最多的与政治无关。即使有,又有谁能说出来?这个时代缺少震耳发聩的呐喊!也许有那么些不屈的声音,但是它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到普通人的耳朵中呢?

在这个转型时代,沉默的好人,是不应该被视为好人的。肩担道义,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有的责任。因为这个群体相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对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民主、自由、平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太多人的沉默,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加剧了这个社会的转型之难。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却发现,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我是一个八十后,在我们的同龄人中韩寒或许是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者说知识分子。他的博客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会指责我,你这么牛逼,为什么不去写一些实质性内容?那些人所谓实质性内容就是很多社会黑幕吗?但我觉得他很笨,因为连他都知道不能碰,我还会傻到去碰吗?„„有一些东西不能写,你就不要去写它,因为你写它没有意义,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我想要一个和谐的人生。”看了这段话我讲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它代表了很多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包括我。但是这段话同样也包含了一种态度——无奈。

前两天看《南都周刊》采访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杨伟中,他说:“可以很肯定地说,台湾的反对运动,如果只是停留在写写文章,启启蒙的话,那么台湾现在肯定还是专制。”当然今天我们与台湾还是有很多不同,今天我们与那个时代的台湾相比,在“说”的方面都远远不够,更何况是起而行。韩老师说尽最大的力量去启蒙,以我短短二十余年的生活经验判断,今天我们的启蒙确实很不够。似乎今天的国人关注的只有自我,自我的物质满足。似乎大学校园里除了几个文史哲的学生思考一些“国家大事”以外,实在很少有人有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关怀。坐而言,起而行,在今天的社会都需要勇气,也许我不是什么做学术的材料,会去当一个很平凡的历史教师,但是我想我以后所能教给学生的,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

这篇文字实在是随感,有感而发,没有什么征引书籍(现代史方面看的也少),浅薄之处,请韩老师见谅。4《南都周刊》,2010年第32期。

第二篇:管理百年读后感

《管理百年》读后感

管理的历史很显然不是只有这一百年,只是在这过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实践和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正如作者克雷纳所告诉我们的,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管理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因此他就要带我们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回顾。虽然这是个极其严肃的课题,但这本书却是用轻松甚至略带诙谐的笔调,将这百年的管理历史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且明确的指出了诸多管理名人和理论的可取和不足之处。

对于所过去的管理百年,克雷纳将他们概括为“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因为在这百年里涌现了无数的管理名人和各样理论,有对过去的创新、补充以及批判,但无论怎样他们的出现,都使人们对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使管理的实践更加有效。从泰罗以秒表计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到摩登时代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生产,到斯隆对组织的思考和管理,到诸多研究者对人对劳动者的探索,到在二战中吸取教训寻求企业发展,到着名的麦卡锡营销4P组合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Y激励模型理论,到对源于军事的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到在面临组织危机时对管理理论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到曾帮助日本经济复苏的戴明质量管理理论在西方的风行,直至各种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兴起。

不难看出,这些理论的产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理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代的难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也被一一的展露出来,就如科学管理中对人性的忽视和流水线生产对人机械化的控制等。但我想也正是因这些隐藏的不合理让人们对管理有新的认识和补充,并催生了新的理论,就像霍桑实验对人关注的开始和组织的发现与发展。这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现在学习管理,了解管理历史的重要原因。而且作者也在最末了一章中也讲到,仅仅只有那些高层学习研究管理是不够的,仅仅只有一时的管理知识而不会吐故纳新是不够的,仅仅只会学习只能坐在办公室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当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并实践应该是更能让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方式。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里面找到的仅有的与中国相关的便是很久以前的《孙子兵法》。虽然我们的工业发展比西方晚了很多,我们的管理学也还是个年轻的学科,但我想这不会成为我们在这方面发展的阻碍。书中讲到的日本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虽没有本土的理论,但却用锐利的眼光发现了甚至未被西方认可的戴明理论的价值并能加以实践。所以说,我们也同样需要学会大胆的运用对我们来说合理有价值的理论,自己缺乏理论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没有适合我们的理论。

世界在不断地更新,管理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人更需要被不断地更新。

身为管理类专业的我,总对“管理学”是那样的心虚。上次复试时,就有关于法约尔、泰罗等问题,除了知道他们属于“管理世界”外,真的想不起别的什么了。

今天花了一天读完了一本书——克雷纳的《管理百年》,如果你想了解管理,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绝对比你看一遍比这厚得多的罗宾斯的《管理学》收获更大!

管理第一人,我们总喜欢提泰罗,其实法约尔与他的行政管理更早,只是他是法国人。

福特的T型车,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发挥的淋漓尽致,科学管理提高了体力劳动者的效率,对于脑力劳动者的效率实际上是降低了的;

质量管理戴明,在40年代就在日本受到尊重,并影响了日本的战后崛起,美国人,却在40年后陷入困境时才关注戴明,于是,8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才开始风靡。讽刺的是戴明是一位美国人!

很多人知道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也知道威廉·大内的《Z理论》,其实Z理论最早就是由麦格雷戈提出的;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多么顺口的一句话啊。这是在彼得斯和沃特曼的《最求卓越》中才被提出来,只因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影响太深远了。

60年代就有的目标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这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当时“整个世界似乎都是可以预测的,未来可以被计划”;而现在一切都是混沌的,未知的,目标管理也值得深思。

“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第三篇:管理百年读后感

读《管理百年》有感

管理百年作为一部编年体的书籍,他以西方世界百年来各大公司的发展以及其CEO的努力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叫做管理的婴儿从出生以及逐渐长大的故事。

管理问题在现在看来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严肃问题,并且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往往也是严谨刻板的形象。而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管理也是一种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形象。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却以一种轻松略带诙谐幽默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管理在百年来的发展,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且明确的指出来诸多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名人的可取之处和不足。

从泰罗以秒表计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到摩登时代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生产,到斯隆对组织的思考和管理,到诸多研究者对人对劳动者的探索,到在二战中吸取教训寻求企业发展,到著名的麦卡锡营销4P组合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Y激励模型理论,到对源于军事的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到在面临组织危机时对管理理论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到曾帮助日本经济复苏的戴明质量管理理论在西方的风行,直至各种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兴起。这期间各种管理思想和体系不断交替出现并且推陈出新。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们之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不能否认它们对这个时代来说的意义。每一个管理理念体系的出现,必定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以及是对前人管理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智慧与努力。

在这么多管理体系与管理名人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泰罗以及他被称为“秒表科学”的管理思想。泰罗作为那个时代最具管理思想概念的管理学家,他对于管理便像是耶稣对于这个世界的创造一般。他的诸多管理理念即使是现在也是被广泛的使用,即使他在那个时代失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创造了一个让历史进步的学科。

作为一个管理学家,他是成功的,因为他成功的让人们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与伟大。而作为一个管理的实施者,他却是失败的,他的失败在于他对于管理方法过于理论化的狭隘定义。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除非工人们从思想上对自己和对雇主的责任问题发生了完全的革命,除非雇主们对自己本省和对工人们的责任发生了完全的思想革命。否则,科学管理不能存在,科学管理也不可能存在。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工人和雇主必定要完全与其身份相吻合才能真正的有科学管理的产生,那么这么做的最直接表现便是,工人必定只能是工人,而雇主也一定要是雇主,这只能是机器与控制中心的关系,而这也正是泰罗管理思想的狭隘之处。而事实上,由现在管理体系看来,管理不能是刻板的,而是存在着许多人性化的设置,这是为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实施的基础。

从西方的管理看中国,如果说泰罗的思想在国外只是受到了抵制,那么在中国必然是受到反抗的。中国作为一个讲求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度,其管理的精髓在于如何调和工人与雇主之间的矛盾,打好关系,形成文化才是管理实施的基础。而那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只是一种在基础上完善的方案而已。

我曾在一家酒店做过一段时间的跑菜员工作,而那里的管理标准是十分人性化的,它并没有规定有多少的工作标准,而是用一种很普通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考核优秀员工,并发放奖金。这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标准的遵循。而且一个楼层推选一个队长,带领手下员工进行日常的一些细致工作,而其上还有一名总领班,用于管理整体大方向的问题。而这些东西实施的基础便是,这些领班队长,必然是人缘最好的几个,员工对他们也是十分信服。管理百年中,并没有对中国企业进行分析,而事实上在管理发展的这百年来,中国的管理体系尚处于一种蒙昧的时代,但我觉得这并不能反映太多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人做企业不如外国人,而是我们的体制与现状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限制。我们拥有被世界诸多名牌大学MBA课程选为必读书目以及被“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分为宝典的《孙子兵法》,以及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凭借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相信在不就的将来中国管理文化必然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读管理百年,理解的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以及管理知识的浏览,更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启迪,人类一直在进步,管理发展从未停下脚步。

第四篇:百年潮读后感

《百年潮·中国梦》共5集,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等层面对 “中国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论述。第一集《百年追梦》主要讲述“中国梦”的由来,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引发的“世界回响”,以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第二集《中国道路》论述了中国向何处去,指出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第三集《中国精神》讲述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论述了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以及中国精神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继承和发扬,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人精神家园不竭的源泉。第四集《中国力量》论述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同时论述了凝聚中国力量,基础是经济力,核心是文化力量,关键是制度保障。第五集《筑梦天下》论述了“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共同梦想中的一块美妙拼图,因此,“中国梦”是维护世界和平之梦,是推动合作共赢之梦。论述了“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用丰富精美的视听语言,多维度、全方位地宣传阐释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中国故事”讲述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刻道理和根本路径。对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各大中院校师生全面理解中国梦提出的历史逻辑、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强大力量,具有积极的引导和鼓舞作用。

不仅了解到中国百年梦想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衰败,再到民族复兴,既有历史维度的纵向展示,又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横向对比,更体会到中华民族百年逐梦的艰辛,同时也坚定了所有党员干部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结合实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另一个口号比“中国梦”更令人眼热心动、勾人心魄的了。当我们听腻了那些铿锵有力而又高蹈云天的口号,忽然来了一个略带“小资情调”而又活泼清新的说法:中国梦。她像一声春雷,顷刻之间滚过神州大地,也滚过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让你感到春天的温暖,也让你感到生机和活力。“中国梦”弹响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沉睡了百年的琴弦,不能不让你从心底涌起感动。

《百年潮·中国梦》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是形象阐释、深入解读中国梦理论的精品力作,对广大师生正确认识中国梦、充分了解中国梦、奋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将下发通知,部署安排各地各校切实做好观看学习和集中学习,把观看学习《百年潮·中国梦》与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学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理念和表达方面实现了四个创新:一是故事化细节表达。以人物带事件、以事件带历史,寓理于事、融史于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二是平等式互动交流。把公文表述转化为百姓语言,以思想、意境和充满思辨的逻辑力量与人思维互动。三是深邃的历史视角。着眼中国当代实际,并把视野拓展到历史深处,站在时间卷轴上,更能让人理解中国梦的来之不易。四是宏阔的全球意识。以国际视野引入第三方视角,在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深入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中国精神的独特魅力、中国力量的不竭源泉。

《百年潮·中国梦》第一次以电视表现方式,准确全面、系统生动地阐释“中国梦”,不仅对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全面论述进行了充分而准确的阐发,也将镜头对准当今中国的普通百姓,通过对一个个小人物梦想的追问,连缀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煌煌大梦。《百年潮·中国梦》将政治化的语言进行了口语化的加工、电视化的呈现和诗意化的表达。“这部电视片选取典型的人物和事例,鲜活地勾画了如火如荼的改革进程,以雄辩的力量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百年潮·中国梦》使观众真切地体会到,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部政论片以立体呈现的方式,从内容上把国家大梦和百姓小梦有机统一起来,使中国梦这个重大政治命题的思想力量,富有感召力和亲和力地呈现了出来。

《百年潮·中国梦》有强劲的思想震撼力、强大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审美感染力。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将现实主义的稳健、浪漫主义的幻想,与贴近受众的亲和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沸腾时代积极向上的热烈氛围。从历史、现在和未来,国家、民族和个人,中国和世界的多维视角,全方位地揭示了中国梦之真善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深入地推进了中国梦的大众化。

《百年潮·中国梦》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奋进号角。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国企宣传也要创新,让中国梦在企业落地、深入人心、固本强基。向我们、向国人、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国之谜的科学答案:当代中国的一切成就,都与道路问题联系在一起。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影片中大气流畅、气势恢宏的解说词,赋予了这部影片更多的力量,深深鼓舞了观看影片的每一个人。而清晰的条理,精辟的论理,更加深入浅出,全方位地解读了中国梦的内涵与实质,拓宽了中国梦的价值诠释空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梦、充分了解中国梦。看完影片后不禁感叹影片荡气回肠,拥有十分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某一天我们能够共筑起中华民族梦。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力量源泉。

我认为这部大制作给人一个突出印象是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阔大的历史胸襟,整部作品用了那么多崇高的意象:喷薄而出的红日、巍峨的皑皑雪峰、大江、大河、大海、掀天动地卷来的大潮,最重要的还有作者奔涌而至的激情,难怪观众会有自信、自豪、自强的感受了!是镜像解读“中国梦”的成功尝试。用视听审美的时代表达给予了透彻而又响亮的回答。这部政论片追溯历史、审度当下、憧憬未来,融合思想的力量与艺术的张力并使其鲜明彰显,解说充满哲思,画面富有内涵,音乐饱含激情,是一部解读中国梦入脑入心的好作品。

第五篇:百年演讲读后感

看《一次演讲百年震撼》后感

在2001年7月24日这天的北京师范大学演讲台上,王财贵就教育问题发表了演说,短短的2小时演讲,却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老师以及学生家长,这个演讲,让无数老师感悟沉思;这个演讲,使无数父母痛哭流涕;这个演讲,使无数儿童受益终生。

王财贵教授全面论述经典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孩子的学习时机越早越好。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教育时机则是生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孩子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开始,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的潜能,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所以,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容忽视。犹如宇宙有一定运转规律一样,人的发展也有一个大体的定数。违背这一定数,或者逆道而行,近则失却学习大智大慧的机遇,远则失却终生发展的文化空间。

首先,他提倡注重胎教,为胎儿营造成就天才的文化氛围,让胎儿在母体中就接受《论语》之类高雅的文化。按照天道而行,在孩子智力最需要开发的时候及时开发。再则,他还提倡,在孩子13岁前应该博古通今,满腹经纶,在13岁之间好好吸收文化知识到达质的飞跃。接着,他还提出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应该多看看中外文化简单书籍,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让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在以后去学习外语、数学的时候,更加轻松。

中华民族5千年的文言文文化不应该舍弃,在经历了文言文的长期浸润,才能有或壮丽或优雅的白话文表述。在走向全球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守住自己的文化,不能全盘西化,不然只能落得一知半解,要么舍本逐末的下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白话文的形式,更需要多多的学习文言文。而且,学习文言文必须“食古”,而不是“死背”。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理解力提高,想象力丰富。

下载《百年冷暖》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年冷暖》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年美文读后感

    读后感假期里我在家里读了由季羡林主编的《百年美文》,读完后深有感触,它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受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他们的智慧与对生活的信念,我觉得在一篇文章中,能够读......

    百年美文读后感[范文]

    《百年美文》读后感这篇文章让人感受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他们的智慧与对生活的信念,我觉得在一篇文章中,能够读到这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上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

    走进家体悟人间冷暖读后感700字

    一、悲剧·觉新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它便毁灭了他心中一丝丝的向往,扑灭了那反抗的一缕缕火苗……它是封建礼制,他是高觉新。也许命运是注......

    《百年老店西尔斯》读后感

    《百年老店西尔斯》读后感零售业总是在变化。这是这一行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地方。在零售业,有很多难决之策,它们可以在一眨眼的功夫将赢家变成输家。 提起西尔斯,相信对......

    《管理百年》读后感(5篇范文)

    管理百年读后感(一)管理的历史很显然不是只有这一百年,只是在这过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实践和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正如作者克雷纳所告诉我们的,管理没有终结答......

    《这就是百年大党》读后感

    《这就是百年大党》读后感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前行,在“七一”之际,我拿起书本,向《这就是百年大党》汲取百年党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力量。跟随书本回首岁月,壮阔的奋斗征程鼓舞......

    百年追梦读后感

    百年追梦读后感 陈紫阳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百年追梦》的书。其中一篇文章令我难忘。 2016年4月的一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到北京某地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百年追梦 读后感

    《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读后感 五年级一班 殷雨晴 读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一书,我为书中众多的榜样而感动。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