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佛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期检查表(参考-已填写)
佛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期检查表
时间:2009-03-09 作者:学校管理员点击:183次
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二00四年三月
计划完成时间二00五年十二月
课题负责人朱天才
所在单位 佛山市华英学校
地址佛山市华英学校
邮政编码528000电话 8396918
3一、研究情况概述
(⒈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资料的收集、教师培训和动员、主要探索活动、课题组的总结和交流活动)⒉ 已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撰写的文章,有代表性的教案或活动方案,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等)⒊ 研究和实践的效果和体会)
本课题即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研究,是在2002年9月,我校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基础上,于2003年10月提出,2004年3月立项的课题。该课题提出以后,课题组的9位老师立即投入研究的准备工作,并着手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课题获准立项以后,课题组在华英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进行了多次集中与交流,统一了研究的思想,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找到了研究的目标。经过接近2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在该课题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对于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评价体系,相信这种模式对于其他的初级中学同样具有榜样作用。对于立项以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概述如下:
1.课题组多次进行交流与小结:2003年12月,课题组集中讨论开题研究的情况,对初步形成的开题报告进行审订和修改补充,对研究的内容和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结合我校的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达成共识,并初步确立了以下四个重点(1)、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的原则与措施(2)、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展模式(3)、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整合(4)、结合学校实际,探索研究性学习小组与应用性学习小组的模式相结合的合理性;2004年3月,课题组讨论研究内容,修改和确定了十个子课题,并在组内进行子课题招标,研究集中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与活动课的关系等方面;2004年5月,课题组再次集中交流子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对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了交流,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听取了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研究;2004年7月,课题组对前期的研究进行了小结,组员们交换了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研究的困惑,特别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提出了一些要求与建议,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对资料的重视;2004年9月,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按照分层的模式组织实施,成立档案袋的小组管理体系,把研究性学习与兴趣活
动统一组织开展;2004年10月,课题小组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过程性管理研究、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再次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研究事项;2004年12月,在学校课题研究导师的指导下,对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困惑进行了分析,后又在市教科所刘文献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课题组再次明确了研究的目标,统一了研究的方向,将研究的重点再次定位在对现有的模式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包括课程设置有何依据,分层整合实施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何对课程进行管理,师资培训,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前期的研究工作纳入到新体系中;2005年4月,课题组再次对具体参与研究的情况进行小结,交换了一些意见,特别对综合评价的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看法。
2.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首先,通过课题研究,促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走向规范发展,2004年3月,开始试行用档案袋管理的模式,即每个活动小组给一个档案袋,收集所有活动的材料,进行过程管理,2004年9月,新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档案袋的管理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完善,收效很好;其次,不断开发出校本课程,每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可以积累相当一批活动项目,既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又有兴趣活动的主题,特别是2004学年,共开设了五十多个活动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又为研究性学习、动手操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借鉴;第三,初步建立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网页,2003年11月,在电教科组的帮助下,建起了华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网,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放到了网络上。同时,收集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作品,出了两个专集(分别是2002学年华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2003学年华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集),2003年、2004年分别有三位老师的论文、开展案例,和一个学生的研究报告在国家级的刊物《网络科技时代》发表,2005年冼稚文老师的论文在佛山市获得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一等奖,广东省优秀论文。
3.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而且对这门新的必修课如何能够得到有效、稳妥、长久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领导的重视下,在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这离不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继承原有的活动课,是课程长久不衰的源泉,而拓展研究性学习,又是课程得以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这也是我们课题组研究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地方。
二、课题内容、人员、计划有无重大调整,如有调整,应另行提出书面报告,经所在单位报市教科所审批、备案。
按照计划实施,没有大的调整
三、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本课题按照原计划将在年底结题,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并完善评价方案
2.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研究,为初级中学的综合实践提供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稳妥的开展模式
3.完成研究性学习与技能培养两大类分类分层组织实施模式的研究,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4.完善华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使该网站更实用
第二篇:科研立项中期检查
篇一:发现课题的过程
在古代文学课堂上老师讲到《关雎》篇,和高中老师不同的是老师把着重点放在了《诗经》的历史文化及不同学者对《诗经》研究的阐述上,由此坐在讲台下静静听讲的我们随着老师的带领进入了完全不同的《诗经》文化世界,对《诗经》文化内涵的了解也不像之前那样局限于表层的理解了,在课上老师还提到了《诗经》文化源于民间的命题,并告诉我们其实古代的很多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和民间密切相关,并布置下任务让我们自己去了解具体的《诗经》文化和哪些地域的民间文化有关系。课下,我和几个同学就开始查阅各种资料文献,发现自己的家乡房县也是《诗经》的发源地之一,我们几个都来自十堰这个课题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就去看了更多的书,还询问了家乡的长辈们,他们告诉我们很早之前发生在村子里并且世代流传的故事让我们对诗经文化与房县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兴趣,在这一好奇心的激发下我们打算在学校申请专门的科研项目认真做好深入研究。
我们小组的三个人在商量分工后进行了各项课题研究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向在校的教授们寻求研究建议、翻阅诗经研究著作等等。暑假里我们到家乡房县搜集当地的诗经历史故事和当地的老人们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实实在在的诗经文化历史故事,还看到了诗经中描写的优美的乡间田园图景,这些都让我们对诗经所勾勒的美好远古生活状貌有了身受感同的体验。
篇二 :研究意义和研究依据
民间文学的功用:过去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无数的口头作品,起着辅助人民的现实生活,哺养他们的精神活动等社会作用。到了现代,他们又在社会和本身生活的要求下,创造了新的民歌和新的传说、笑话,它们更广泛、更直接的配合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舆论,与时代的进步作家的作品互相呼应和配合,起着帮助改革社会和推进生活的作用,尽管两种文学在传统和风貌等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地方。在当前,那些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仍然以口头的方式在广大民间流传着,继续起着各种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界的重视,对它广泛的进行采集(也包括那些新的作品在内),经过选择和整理,送还到广大人民中间去,使它能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发挥新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不是一般的教科书所能够代替的。《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至今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文学的范围和样式。在这里,我们选择房县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因为房县在这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篇三:可行性分析
房县是《诗经》的采风、编纂者,周朝太师尹吉弗的故里。他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都人士》等名篇为尹吉弗所作,《诗经》中高度赞扬“文武吉弗,万邦为宪”、“吉弗作颂,穆如清风”。十堰市及房县是《诗经》周南、召南“二首南”交汇之地,古时应是《诗经》的采风地之一,当地人为了纪念家乡走出的西周太师尹吉弗,变世世代代吟诵他所整理的《诗经》。直到2800年后的今天,房县仍然有许多人会唱《诗经》中的歌谣。
门古寺镇草池村民邓发鼎,63岁,会唱《关关雎鸠往前走》:“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
秦口村村民胡启龙,70岁,会唱《参差荇菜参差荇菜水中摆,左右流之想裙衩,窈窕淑女我爱你,寤寐求之姐儿来,琴瑟钟鼓度情怀。”
胡家街村村民胡元炳,72岁,笔记本上抄有《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养我多辛劳,父母的恩情儿难报。”
在巨峪村,一些民间歌手会唱《伐檀》:“东方发白兮,上山岗兮,坎坎伐檀兮,日暮而归。”在房县,这种檀木极为常见,由此可推断《伐檀》民歌应采集于房县。
专家发现,“关关睢鸠”句型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多次改编,意趣横生。
九道乡唱:“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过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
榔口乡唱:“关关雎鸠张开口,在河之洲抬起头,窈窕淑女一朵花,君子好逑跟姐走。”
所以对古镇房县的实地考察是项目可行性的基础和关键。
篇四:在项目申请书撰写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收集房县《诗经》文学资料、《诗经》创作者尹吉甫的史料;
(2)参看有关民间文学的教材;
(3)了解在房县进行这一研究的优势(可行性分析);(4)指导老师向我们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5)填写申请书由小组三人共同讨论完成。
篇五:项目方案的阐述(1)理论知识
民间文学相关知识: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歌手、故事讲述者、民间文学作家;民间歌谣;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民俗学、民间文化的相关知识。
《诗经》相关知识:尹吉弗与房县的关系(名人故里问题);在房县流传的《诗经》作品。
(2)实验技术的应用
1)立足田园考察,进行采访采录,完整记录民歌; 2)翻阅当地民间文学史料和历代民间文学作品,记录《诗经》在房县民间文学中的传播及其在民间文学中的演变情况。
篇六: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问题
1)以前在房县传唱的《诗经》中的作品现在已经失去了传唱者,这样加大了田园考察的难度;
2)人们能够传唱的数目很少,只有几十首; 3)现在在房县流传的相关民歌主要是将《诗经》中的原句嵌入或加后缀,与原句有较大差别,歌谣中有浓厚方言色彩;
4)现存民歌中许多歌谣经过改编与《诗经》中的原诗意义上没有了关联性,对我们理解起来有较大困难。
(2)解决办法
1)实地走访,多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 2)查阅相关档案,咨询有关方面的专家。
篇七:关于项目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1)分工
徐瑞娟(组长):负责整体规划,进行项目活动安排,联系导师、相关负责人、学者和房县民间艺人;
梁莹莹:负责项目活动记录,进行资料整合工作; 李嫣妮:负责写出最后的论文。(2)合作
一起进行资料搜集工作,主要是走访房县民间艺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第三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已改)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2010年3月,《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磨砺坚定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 学习的有效性。
(2)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大力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调查其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弄清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由爷爷奶奶代替的情况较多,溺爱与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2)分析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由于我校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多数学生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较差,生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知识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我校高段数学学习困难的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
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1)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针对“学困生的数量、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初步研讨整体课题研究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
(1)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2)学困生分类建档,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一年多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方案、细化目标,使课题脉络清晰,各成员的任务明确。研究中我校教师不断探讨、总结,努力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多人次分别获得市、校教学设计、评课一、二、三等奖,有多人次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2、少数学困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转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3、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尽管我们对数学学困生加强了教育和转化,但有些家长情绪化倾向较重,往往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得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
4、由于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少数学困生经过老师多次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教师有时会失去耐心,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切实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促使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在学期结束采取成果汇报制度。
3、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4、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5、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
第四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已改)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2010年3月,《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磨砺坚定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 学习的有效性。
(2)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大力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调查其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弄清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由爷爷奶奶代替的情况较多,溺爱与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2)分析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由于我校高段数学学科
学困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多数学生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较差,生
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校高段
数学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
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
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
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
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
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
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
受知识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我校高段数学学习
困难的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
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
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
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
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1)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针对“学困生的数量、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家庭背景
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初步研讨整体课题研究
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
(1)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2)学困生分类建档,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实施一年多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方案、细化目标,使课
题脉络清晰,各成员的任务明确。研究中我校教师不断探讨、总结,努力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多人次分别获得
市、校教学设计、评课一、二、三等奖,有多人次在市级论文评比中
获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2、少数学困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转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3、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尽管我们对数学学困生加强了教育和转化,但有些家长情绪化倾向较重,往往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得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
4、由于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少数学困生经过老师多次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教师有时会失去耐心,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切实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促使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在学期结束采取成果汇报制度。
3、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4、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5、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
第五篇:科研教师课题中期报告
桥牌课程进入中小学 助推学生生命成长的研究
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桥牌课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问题
中小学常规课程以外思维训练在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人类能在与大自然的竞争中获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原因就是人的大脑智力优势。怎样继续保持和开发人的大脑优势,也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棋类这项集科学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身的智力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思维方式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成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当下的教学严重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且存在许多逻辑关系混乱的现象:
案例:在市级课题课研究课(5月28日137中提供)上,我听了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一课;在课堂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1等于40°;试说明:∠1=∠
3、∠2=∠4(对顶角性质)
学生的解答(并被教师确认)是:因为∠1为40°
所以∠2=180°-40°=140°(?有逻辑关系吗?)。
我以为正确的逻辑关系是:因为角1与角2互补(平角)所以∠2=180°-40°(∠1)=140°。(这才是正确的逻辑关系)
棋、牌文化的引进为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棋、牌艺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思想
孩子的智力培养应从观察力入手,以思维的开放性、多角度(广度)与纵深度为过程与目标;实验将通过数学与桥牌等棋牌艺思维的相通、相融性,特别是通过桥牌中的打牌案例——每一道题都是一个具体的“象”,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充分锻炼、提高其思维技能,让孩子对一件事务、一道综合题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仔细的观察——找寻条件——透彻的分析——缜密的思考——形成结论(精准的)。这样的能力训练与学生学习能力关系极为紧密。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以棋牌类活动为载体,使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得到较全面提高。
2、通过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中小学生棋类教学活动的规律性,包括教学模式、教法、教材及比赛活动。
3、通过在中小学开设棋牌课程,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智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遵循的理念:
通过传授棋、牌道学会人道(做人的道理)重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过程,不断提升其思维能力。
让孩子学会一门“玩功”,给孩子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
五、课题负责人及实验教师:
六、实验学校:
七、实践过程:
2013年03月.22日一个很平常的一个下午,我的课题开启了第二所学校的实践,在经历了一年有余的桥牌教学实践探索我更加自信地站在了桥牌课堂上。开启了桥牌教学的旅程: 开场 :我先为学生选择一首歌曲来听(电脑音响播放)
请听 ——《相逢是首歌》(时间四分钟)
听罢,请同学们猜歌曲的名字(培养学生依据信息而猜测的意识与能力);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信息)给学生——观察其“反应”——一个对新异事物不感兴趣的学生,其注意的水平是不高的.歌曲名——《相逢是首歌》
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猜到的?
教师:刚才在听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同学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在听、有的张望…有的在用耳听、有的在用心听、欣赏、思考…狐疑(老师为什么不讲课,先放一首歌曲让我们听);
那么,再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猜测——具有神秘的色彩,能级大地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应为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策略。
1.用心听歌曲——歌词:收集信息;
2.通过曲调找寻你脑(记忆)中的曲库;(以往知识经验)3.无依据的瞎猜。
当有了猜想,老师不要立刻给出结论,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去验证,去寻找答案。在尝试中,孩子们自己得出了结论,找到了真理。这样的学习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记得不牢呢?
教师接着又提出了如下问题:
1.今天我们因---而相逢,今后又将与---同行?
——“桥牌”。
2.听说过“桥牌”吗?说说你所了解的桥牌? 3.听说过智运会吗?——项目有哪些?(五棋一牌)4.首届智运会的举办国家与城市是----?(中国、北京)5.桥牌的qiao为什么是“桥”而不是“瞧”呢?---6.“桥”字在桥牌中的意义是什么?----你来推测与猜想一下:(联系、纽带、保持通畅)
一、桥牌介绍
(一)桥牌与用具
1.一种智力游戏(项目),可以进行竞技比赛
——人总是要争先的;
2.是一项需要两人配合的游戏——因此,要有协作意识;
3.它与数字、猜测、判断、推理、逻辑、冒险、争先有关; 4.用具:扑克(牌套)、叫牌卡、记录卡等。
(二)桥牌与数字 1.4---2---3 四人一组(竞技)、分为两队、三人斗智(打牌); 2.52---4---13---4---5---7---35 共五十二张牌分发给四人,每人十三张,四种花色、五类叫品分七个阶次——5*7=35个叫品。3.13---6---6 + X(非常六加X)十三轮(墩)牌---基数为“六”---X(叫品阶数)——六加X(完成订约数)4.4---3---2---1---10---40 A---K---Q---J---某一花色大牌点为一十点,四门花色总点数为四十点。
这样的课程令我欣喜不已,我以为这是较充分体现大教育观的课程,是一个把学生放在新平台之中的课程。
桥牌带给我们什么?
1、团队合作精神。赢得桥牌不是一个人的事,他还需要双方默契配合,要从全盘考虑,才能完成定约和战胜对方。
2、严格执行游戏规则。桥牌叫牌体系很多,双方必须按约定的叫牌体系遵守规则叫牌,才有可能向对方发送出准确无误的信息,以便让搭档作出正确的决策。什么时候规则都是最重要的,违反了规则就基本上输了。
3.桥牌可以在“玩”(不知不觉)中,促进思维的发展。桥牌与数学共同给予我们的是: 1.思维的有序性,2.良好的逻辑关系; 3.学会简约 4.提升思维的力量
八、中期结论:
1.在小学开设桥牌课程据我所知为数不多,很可能是首例;无经验与借鉴之处,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尝试。与我之前预见的相同之处是:桥牌的学习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至少不适合整班的同步学习;因此,今年的3月22日我采取了自愿学习(自报学习愿望)的方式组建学生桥牌学习团队。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2.我觉得桥牌的学习更适合于中学生,故经过努力准备于下学期在初中学校进行此课题实验研究,以期有更好的学习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