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循证医学 规培大纲知识点
1.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2.遵循证据是EBM的核心思想。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患者。
3.狭义EBM:循证临床实践;广义EBM:包括一切医疗卫生服务的循证实践。
4.循证临床实践(EBCP)三要素:患者意愿、临床医生地专业知识和研究证据。
5.临床研究作为医学证据(按研究内容分类):
a关于病因的临床研究;b关于诊断或筛查的临床研究;
c关于治疗或干预的临床研究;d关于预后的临床研究。
6.证据的分类:原始研究证据(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描述性研究、病历系列、个案报告,实验性研究:随机对照实验、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交叉实验、前后对照实验)、二次研究证据(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分析,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经济学研究)
8.证据分级(干预的临床研究)
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结果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五级:临床经验,专家意见
新9级: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随机双盲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报告、个案报告、专家的观点评述及意见、动物实验、体外/试管内实验
9.治疗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的对照试验、队列研究(观察)、无对照的病例系列、个案报告。诊断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病因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预后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系统评价是最高级别的证据。
10.需要治疗的病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指获得(或避免)1个事件需要治疗的病人数。NNT越大,效应值越小
11.循证临床实践的步骤方法:A.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B.检索相关研究证据;C.对证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D.应用当前最佳证据指导具体患者的临床决策;E.决策效果评估。
12.临床问题的类型:治疗问题、诊断问题、病因问题、预后问题。
基于主题的学习(系统,以教材为中心,效率低下,缺乏目的性)基于问题的学习(零散,以学习者为中心,印象深刻,针对性强)
13.证据来源:(1)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专著、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电子出版物等。例如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Embase数据库(Embase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和国立研究注册(NRR)等等。(2)经系统评价的二次研究资料包括循证医学教科书、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例如Cochrane图书馆(CL)、循证医学评价(EBMR)、循证医学杂志(EBM)、国立指南库(NGC)、指南(Guidelines)等等。
14.查找文献——检索词及其应用:MeSH :美国国立图书馆索引用的标准词、文本词:text word,实际在文献中出现的词、Boolean Operator(布尔算子)
15.PICO : P: Patients / Participants 患者/人群;I: Intervention / Exposure
干预/暴露因素;C: Comparison 对照;O: Outcome 结果。
16.评价过程——三个问题 :① 值得看研究结果吗(可靠性)?② 如果是,那么研究结果是什么(效应值及其精确度)?③ 这些结果适合于你的病人吗?
18.关于偏倚:
概念:是指由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系统的偏离了真实情况的误差。
偏倚的类型:选择偏倚、执行偏倚、脱漏偏倚、检测偏倚。
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
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
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① 偏倚与抽样误差不同,不能通过增加样本量而减少;
②它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或分析环节存在的系统偏差,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值不同
③偏倚可能夸大或者低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某种危险因子的作用以及某种关系的程度
19.作为病因的标准:①暴露在前,结果在后;②有量效关系;
③去暴露和再暴露研究;④其他研究的情况;⑤生物学解释。
20.系统评价的概念: 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
合成(Meta-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21.Meta-分析的概念:通过综合多个目的相同且相互独立的研究结果,以提供量化结果来回答根据临床情况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是目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
22.为什么做系统评价?意义:
①解决信息多、时间少的问题;对RCT的质量和结果有评价,结论可靠性增加;经过meta
分析,有综合的结果。
②综合多个样本量较小的试验结果,使权重增加。
③前人工作的总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23.国际Cochrane 协作网:制作、更新、保存和传播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采用GRADE的方法评价方法学质量。
Cochrane系统评价特点:国际性的非盈利机构,减少有关的利益冲突。专业制作、保存、传播系统评价。多学科协作完成。统一的制作程序和标准。定期更新。具有权威性,被广泛应用。
24.临床证据、临床资源的共同点:1.根据PICO原则清楚表述临床问题;2.纳入标准明确,文献检索全面;3.严格评价临床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4.对临床问题,分级给出推荐处
理意见;5.以电子版形式推出,检索方便,层次分明,及时更新。
25.评价证据:1.证据的内部真实性;2.证据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效应性、精确性;3.临床适用性。
26.意向性治疗分析ITT:是指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是否
最终接受研究最初分配给他的治疗。
27.病因研究的评价:1.研究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否具有相似的预后?①两组人群中,与预后相关的暴露因素是否相似?在分析中是否进行了校正?②如果该研究为病例-
对照研究,则两组人群的暴露因素的测定方法是否相同?2.研究开始后,试验组和对
照组的预后是否仍然具有一致性?①两组对于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取了
盲法?②是否有足够的对象完成了随访?
28.诊断研究的评价:诊断性试验结果是否真实?1.诊断试验是否包括了适当的疾病谱?与
临床实际相似吗?2.诊断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独立的盲法比较?3.是否每个被检
者都经过金标准检查?
29.预后因素包括:1.人口统计学特色、年龄、性别;2.疾病相关性、病理分型、疾病分期
等;3.并发症。
常用的预后指标1治愈率2病死率3缓解率4复发率5致残率6其他结局
30.预后研究的评价:预后性研究结果是否真实:1.样本人群是否具有代表性?2.观察样本是否具有同质性?3.随访的病例数是否完全?4.终点判断是否客观?有无偏移?
31.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系统开发的多组临床指导意见,帮助医生和患者针对的特定的临
床问题作出恰当处理、选择、决策适宜的卫生保健服务。
临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1.明确目的和意义;2.成立指南制定小组;3.检索证据;4.证据分级,制定不同的推荐强度,形成指南;5.对指南草案进行评审;6.发表与执行;
7.周期性地回顾和更新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评价:AGREE通过6个方面(指南的范围和目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指南开发的严格性,表述明确的清晰程度,指南的可应用性,编辑工作的独立性)共
23个条目进行评分。
32.各种指标: 危险度:结局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比。
比值比(OR):病例组研究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归因危险度(A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所得的差值,表明这一部分患者发病是除了对照组本身发病率后,为被研究的病因引起疾病的净效应,亦称之为绝对危险度。
可信区间(CI):判断所设计的临床观察指标的真实范围,常计算95%可信区间。
精确度:可信区间的宽度,为可信区间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宽度越小则精确度越高。
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发病率、患病率等。试验组事件发生率(EE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CER)
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RI):试验组对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事件发生率的绝对差值。
相对危险度增加率(RRI):
出现一例不良反应需要处理的病例数(NNH):一定的时间内,对患者用某种防治措施,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出现一例不良反应需要处理的病例数。
诊断实验:敏感度(Sen):标准诊断方法确诊的病例组中经诊断性试验查出阳性人数的比例,即真阳性率。
特异度(Spe):指标准诊断方法确诊无病的对照组中经诊断试验检出阴性结果的人数比例,即真阴性率。
准确度Acc:诊断性试验的全部真阳性者和真阴性者占受试对象总和和比例。
阳性预测值+PV:诊断性试验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阴性预测值-PV:诊断性试验的全部阴性例数中真阴性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Prev:特定的时间点、某一人群中,患某种疾病的人的比例。
似然比LR:诊断性试验综合评价的理想指标,综合了敏感度与特异度的临床意义,用于计算阳性或阴性试验结果的患病概率。阳性似然比+LR:出现在金标准确定有病的受试者阳性试验结果与出现在无病受试者阳性试验结果的比值,即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值。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真阴性率,阴性时患病与不患病机会之比。
中位生存时间:研究中50%患者死亡所需随访的时间。
生存率:从疾病临床过程的某一点开始,一段时间后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例数的百分比。
33.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
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34.方法学质量评估:随机化、隐藏、盲法、退出实验和失访、意向治疗分析。
35.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
能性越小。
36.敏感性分析: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
能性越小。
37.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的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的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的获利单位进行比较。
38.盲法:为避免研究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出现信息偏倚,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39.Cochrane 图书馆包含的内容:系统评价资料库、疗效评价文摘库、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和CENTRAL管理资料库、系统评价方法学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信息。
40.决策树分析的步骤:1明确决策问题,确定备选决策方案。2用别个列出所有可能的发生的机会事件及最终结局,通过决策结、机会结直至结局结的连结,展示事件的客观顺序。
3明确各种结局可能出现的概率4对最终临床结局用是以的效用值赋值。5计算每一种备
选决策方案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期望值,从各种备选方案的比较中,选择期望值
最高的备选方案为最佳决策方案。6应用敏感性试验对决策分析的结论进行测试。
41.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
42.漏斗图: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
倚程度越大。
1、最佳证据应具备的特性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
2、成本-效果分析的表示方法包括成本效果C/E比或增量效率 ΔC/Δ E比。
3、可作为常用的效用评价指标是质量调整寿命年 QALY和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
4、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的关系,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
5、获得最佳证据或一级证据所需要的临床试验必须具备一下特征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
6、治疗效果的准确度就是可信的程度,常用95%可信区间(95%CI,confidence interval)来表示,可信区间越小,则可信度就越接近真值。
7、卫生技术评估的内容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社会适应性。
8、最常见的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为漏斗图法。
9、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评价,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10、循证医学中诊断性试验常用的指标: 敏感度、特异度、患病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第二篇:循证医学 规培大纲知识点
1.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2.遵循证据是EBM的核心思想。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患者。
3.狭义EBM:循证临床实践;广义EBM:包括一切医疗卫生服务的循证实践。4.循证临床实践(EBCP)三要素:患者意愿、临床医生地专业知识和研究证据。5.临床研究作为医学证据(按研究内容分类):
a关于病因的临床研究;b关于诊断或筛查的临床研究; c关于治疗或干预的临床研究;d关于预后的临床研究。
6.证据的分类:原始研究证据(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描述性研究、病历系列、个案报告,实验性研究:随机对照实验、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交叉实验、前后对照实验)、二次研究证据(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分析,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经济学研究)8.证据分级(干预的临床研究)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结果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 四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 五级:临床经验,专家意见
新9级: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随机双盲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报告、个案报告、专家的观点评述及意见、动物实验、体外/试管内实验 9.治疗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的对照试验、队列研究(观察)、无对照的病例系列、个案报告。诊断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病因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预后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系统评价是最高级别的证据。10.需要治疗的病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指获得(或避免)1个事件需要治疗的病人数。NNT越大,效应值越小
11.循证临床实践的步骤方法:A.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B.检索相关研究证据;C.对证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D.应用当前最佳证据指导具体患者的临床决策;E.决策效果评估。12.临床问题的类型:治疗问题、诊断问题、病因问题、预后问题。基于主题的学习(系统,以教材为中心,效率低下,缺乏目的性)基于问题的学习(零散,以学习者为中心,印象深刻,针对性强)13.证据来源:(1)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专著、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电子出版物等。例如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Embase数据库(Embase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和国立研究注册(NRR)等等。(2)经系统评价的二次研究资料包括循证医学教科书、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例如Cochrane图书馆(CL)、循证医学评价(EBMR)、循证医学杂志(EBM)、国立指南库(NGC)、指南(Guidelines)等等。
14.查找文献——检索词及其应用:MeSH :美国国立图书馆索引用的标准词、文本词:text word,实际在文献中出现的词、Boolean Operator(布尔算子)
15.PICO : P: Patients / Participants 患者/人群;I: Intervention / Exposure 干预/暴露因素;C: Comparison 对照;O: Outcome 结果。
16.评价过程——三个问题 :① 值得看研究结果吗(可靠性)?② 如果是,那么研究结果是什么(效应值及其精确度)?③ 这些结果适合于你的病人吗? 18.关于偏倚: 概念:是指由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系统的偏离了真实情况的误差。偏倚的类型:选择偏倚、执行偏倚、脱漏偏倚、检测偏倚。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① 偏倚与抽样误差不同,不能通过增加样本量而减少;
②它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或分析环节存在的系统偏差,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值不同 ③偏倚可能夸大或者低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某种危险因子的作用以及某种关系的程度 19.作为病因的标准:①暴露在前,结果在后;②有量效关系;
③去暴露和再暴露研究;④其他研究的情况;⑤生物学解释。
20.系统评价的概念: 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Meta-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21.Meta-分析的概念:通过综合多个目的相同且相互独立的研究结果,以提供量化结果来回答根据临床情况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是目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22.为什么做系统评价?意义: ①解决信息多、时间少的问题;对RCT的质量和结果有评价,结论可靠性增加;经过meta分析,有综合的结果。
②综合多个样本量较小的试验结果,使权重增加。③前人工作的总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23.国际Cochrane 协作网:制作、更新、保存和传播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采用GRADE的方法评价方法学质量。
Cochrane系统评价特点:国际性的非盈利机构,减少有关的利益冲突。专业制作、保存、传播系统评价。多学科协作完成。统一的制作程序和标准。定期更新。具有权威性,被广泛应用。24.临床证据、临床资源的共同点:1.根据PICO原则清楚表述临床问题;2.纳入标准明确,文献检索全面;3.严格评价临床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4.对临床问题,分级给出推荐处理意见;5.以电子版形式推出,检索方便,层次分明,及时更新。
25.评价证据:1.证据的内部真实性;2.证据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效应性、精确性;3.临床适用性。
26.意向性治疗分析ITT:是指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是否最终接受研究最初分配给他的治疗。27.病因研究的评价:1.研究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否具有相似的预后?①两组人群中,与预后相关的暴露因素是否相似?在分析中是否进行了校正?②如果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则两组人群的暴露因素的测定方法是否相同?2.研究开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是否仍然具有一致性?①两组对于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取了盲法?②是否有足够的对象完成了随访? 28.诊断研究的评价:诊断性试验结果是否真实?1.诊断试验是否包括了适当的疾病谱?与临床实际相似吗?2.诊断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独立的盲法比较?3.是否每个被检者都经过金标准检查?
29.预后因素包括:1.人口统计学特色、年龄、性别;2.疾病相关性、病理分型、疾病分期等;3.并发症。
常用的预后指标1治愈率2病死率3缓解率4复发率5致残率6其他结局 30.预后研究的评价:预后性研究结果是否真实:1.样本人群是否具有代表性?2.观察样本是否具有同质性?3.随访的病例数是否完全?4.终点判断是否客观?有无偏移? 31.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系统开发的多组临床指导意见,帮助医生和患者针对的特定的临床问题作出恰当处理、选择、决策适宜的卫生保健服务。
临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1.明确目的和意义;2.成立指南制定小组;3.检索证据;4.证据分级,制定不同的推荐强度,形成指南;5.对指南草案进行评审;6.发表与执行;7.周期性地回顾和更新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评价:AGREE通过6个方面(指南的范围和目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指南开发的严格性,表述明确的清晰程度,指南的可应用性,编辑工作的独立性)共23个条目进行评分。
32.各种指标: 危险度:结局事件的发生概率。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比。比值比(OR):病例组研究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归因危险度(A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所得的差值,表明这一部分患者发病是除了对照组本身发病率后,为被研究的病因引起疾病的净效应,亦称之为绝对危险度。
可信区间(CI):判断所设计的临床观察指标的真实范围,常计算95%可信区间。
精确度:可信区间的宽度,为可信区间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宽度越小则精确度越高。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发病率、患病率等。试验组事件发生率(EE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CER)
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RI):试验组对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事件发生率的绝对差值。相对危险度增加率(RRI):
出现一例不良反应需要处理的病例数(NNH):一定的时间内,对患者用某种防治措施,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出现一例不良反应需要处理的病例数。诊断实验:敏感度(Sen):标准诊断方法确诊的病例组中经诊断性试验查出阳性人数的比例,即真阳性率。
特异度(Spe):指标准诊断方法确诊无病的对照组中经诊断试验检出阴性结果的人数比例,即真阴性率。
准确度Acc:诊断性试验的全部真阳性者和真阴性者占受试对象总和和比例。阳性预测值+PV:诊断性试验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阳性所占的比例。阴性预测值-PV:诊断性试验的全部阴性例数中真阴性所占的比例。患病率Prev:特定的时间点、某一人群中,患某种疾病的人的比例。
似然比LR:诊断性试验综合评价的理想指标,综合了敏感度与特异度的临床意义,用于计算阳性或阴性试验结果的患病概率。阳性似然比+LR:出现在金标准确定有病的受试者阳性试验结果与出现在无病受试者阳性试验结果的比值,即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值。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真阴性率,阴性时患病与不患病机会之比。中位生存时间:研究中50%患者死亡所需随访的时间。
生存率:从疾病临床过程的某一点开始,一段时间后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例数的百分比。33.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34.方法学质量评估:随机化、隐藏、盲法、退出实验和失访、意向治疗分析。
35.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36.敏感性分析: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37.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的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的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的获利单位进行比较。
38.盲法:为避免研究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出现信息偏倚,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39.Cochrane 图书馆包含的内容:系统评价资料库、疗效评价文摘库、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和CENTRAL管理资料库、系统评价方法学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信息。
40.决策树分析的步骤:1明确决策问题,确定备选决策方案。2用别个列出所有可能的发生的机会事件及最终结局,通过决策结、机会结直至结局结的连结,展示事件的客观顺序。3明确各种结局可能出现的概率4对最终临床结局用是以的效用值赋值。5计算每一种备选决策方案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期望值,从各种备选方案的比较中,选择期望值最高的备选方案为最佳决策方案。6应用敏感性试验对决策分析的结论进行测试。41.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
42.漏斗图: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越大。
1、最佳证据应具备的特性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
2、成本-效果分析的表示方法包括 成本效果C/E 比或 增量效率 ΔC/Δ E 比。
3、可作为常用的效用评价指标是质量调整寿命年 QALY 和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
4、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 的关系,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
5、获得最佳证据或一级证据所需要的临床试验必须具备一下特征 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
6、治疗效果的准确度就是可信的程度,常用95%可信区间(95%CI,confidence interval)来表示,可信区间越小,则可信度就越接近真值。
7、卫生技术评估的内容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社会适应性。
8、最常见的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为漏斗图法。
9、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评价,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10、循证医学中诊断性试验常用的指标: 敏感度、特异度、患病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第三篇:福建住院医师规培循证医学考试复习材料
1.评价诊断真实性的指标有哪些?
(1)灵敏度与特异度(2)预测值(3)似然比(4)符合率与约登指数(5)ROC曲线下的面积 2.循证医学实践遵循的原则
四原则
:(1)基于问题的研究(2)遵循最好的证据决策
(3)关注实践的效果(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3.简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
(1)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严格评价文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4.简述传统综述的含义及特点
特点:①综合性②评述性③先进性
5.简述评价临床证据的重要性及如何高效阅读医学文献
重要性
(1)证据来源复杂
(2)证据质量良莠不齐(3)临床研究证据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高效阅读医学文献(1).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2)熟悉文献的基本结构(3)选择性地阅读文献
6.何谓循证诊断?简述提高诊断性研究证据质量的方法
(1)样本量的估计要足够(2)统计学推断要合理(3)控制诊断试验研究中常见的偏倚(4)正常参考值的确立要合理
7.如何评价防治性研究证据的科学性
(一)证据是否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二)证据是否来源于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
(三)证据是否来源于经济学分析的结果
(四)证据是否来源于临床决策分析结果 8.简述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伦理原则
尊重原则 自主原则 不伤害原则
公正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9.如何正确引导病人价值观及意愿
清楚治疗方案的利弊,并加以权衡
提供有效、实用、与病人疾病相关的信息 帮助病人理解信息的方法 医患双方共同参与治疗决策
10.简述评价临床决策分析研究证据的基本原则
(1)结果的真实性(2)结果的重要性(3)结果的适用性
11、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
一、效应量的统计描述:可采用的效用量有RR,OR,RD,WMD,SD
二、异质性检验:Q检验,异质性来源与处理。
三、合并效应量估计与统计推断。
四、敏感性分析
12、请简述影响预后研究质量的因素 一.集中性偏倚又称就(诊偏倚),控制措施有:随机化,限制,配对,分层,多因素分析。
二、迁移性偏倚(又称撤离偏倚)。病人退出研究或移动到别的队列,都与预后有关。三,测量性偏倚,如果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就容易出错,影响研究结果。
诊断性试验评价的相关指标
4.1 敏感度(SEN)-真阳性率
敏感度(SEN)% = TP/(TP+FN)×100 = a/(a+c)×100
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
4.2 特异度(SPE)-真阴性率
特异度(SPE)% = TN/(FP+TN)×100 = d/(b+d)×100
理想的特异度为100%,特异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误诊率越低。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诊断性试验方法优劣的基础指标。
4.3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ative value,+PV)
阳性预测值(+PV)% = TP/(TP+FP)×100 = a/(a+b)×100
是指诊断性试验为阳性时,被检者患病概率理想+PV为100%,指所有阳性结果中真阳性的百分比。
4.4 阴性预告值(negative predicative value,-PV)
阴性预测值(-PV)% = TN/(TN+FN)×100 = d/(c+d)×10
理想的-PV 100%,指所有阴性结果中真阴性的百分比。
4.5 诊断效率
诊断效率(ACC)% =(a+d)/(a+b+d+c)×100
4.6
似然比
阳性似然比(LR+)=敏感度/(1-特异度)= a/(a+c)/b/(b+d)
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的比值即为阳性似然比。若该比值>1,即随比值增大,患病的概率也增大;若该比值<1,患病的概率较小。
阴性似然比(LR-)=(1-敏感度)/特异度 = c/(a+c)/(b+d)
似然比性质稳定,不受流行率高低的影响,似然比可用来直接(比较)判断一个诊断性试验的好坏。似然比的优点:(1)综和性;(2)诊断概率(LR+);(3)排除概率(LR-);(4)计算验前概率,及验后概率。
4.7 诊断指数
诊断指数 =敏感度+特异度
第四篇: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伴随树上蝉鸣声,思绪一阵阵涌上心头。不禁感慨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一学期的循证医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循证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无限的思考……
在未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循证医学”这四个字透着朦胧的迷茫。只有最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真正接触它采了解它的含义:它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依据,做出科学的诊断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经过了解它的定义和进一步的学习,我对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从中的收获和心得。
如果说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临床研究方法学,那么循证医学则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作为一名好的医生,不光要有新知识注入及更新,将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外部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以做临床决策。同时它需要实践循证医学。一方面在学习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它更让我体会到收集资料与文献评价的重要性。学习是枯燥的。要想在这疲乏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为之努力的动力,首先要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一点一滴积累,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为此在学习循证医学及寻求资料的时候,涉及大量书籍和不同专业类别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已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提取信息精华及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迷茫的学习中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前方的路更加清晰,目的也
更加明确,在这炎炎夏日里为我送来一丝沁人凉爽。
另一方面,循证医学证据要求真实,可靠,有证可寻。它包括医学科研,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证据及流行病学的各项统计数据,也包括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取临床证据。科学的证据为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又教会我做一切事情都要找到支持的证据,特别是在医学这个严谨的行业,你的每个决策对病人而言都是有关生死的决定,这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自己以后从医之路奠定基础,也为我的人生提出新的的要求“淡定做人,严谨做事”。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的 “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时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是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强调自身核心思想的的同时,更加重视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作用于实践。在未来的道路上,它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外,更重要的是重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一纸文献。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存在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影响甚至牵系着另一事物的运作。同样循证医学对临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成果如果不能被临床所应用,吸取,那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临床医生不能一味的走经验道路,如果他们能相互结合,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期待早日走上临床,为此贡献自己的努力和一份力量。
学医的过程是漫长,乏味的,但它无时无刻为我们提供进步和升华的空间。作
为一名未来的医疗工作者,我将为之奋斗,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中,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工作者。为此我愿付出,为此舍去!
第五篇:循证医学学习体会
循证医学,这门学科对于我来说是一门全新的、陌生的学科。在大学五年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未能抓住机会参与到一些科研实践及临床研究中,间接错过了可以学习、了解、运用这一学科的机会。研究生学习伊始,在导师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学习这门课程。
循证医学,顾名思义: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融合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信息技术、医学统计学、科学实验设计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于仅仅粗浅接触过统计学和信息检索课程的我而言,这门汇百家之长而成的学科无疑是一个难题,谜题。
几次课程下来,课堂上老师授课时,自我感觉都能听懂理解,但课后再回想总有种云山雾绕,不知所云之感。似乎理解了,又似乎是没理解,理论没通,实践难达,一头雾水。
虽然能理解循证医学是一门基于临床实验基础之上指导临床实践的学科,就如同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将指导实践。但从所学上升到理论,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是一条漫长的重复的道路。同样对于我而言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就系统评价而言,学习过程中不停地听到老师提到和强调其的重要及运用。但现在如果让我去独立完成一篇系统评价,我将如手捧一乌龟,想吃却无从下口。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五步骤”分别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实践总结。提出问题即根据临床医疗所见疾病及诊治方法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一步确定临床实践中需要回答的问题;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寻找证据,通过信息检索课所学,充分运用期刊数据库、学校现有文献、各种网络资源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研究资料;严格评价相关医学文献,运用相关证据评价方法系统对自己所找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出最佳证据;应用最佳证据,在临床中实施;对最终所纳入的最佳证据进行学习研究、归纳总结,将最终得出的实践方法运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通过对证据的运用,相关临床疗效的观察,进一步总结,重复“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并进一步再次从实践中使理论升华。
循证医学是立足于前人及自己的临床实验研究,经验累积之上。现在的我既不精前事,又无丰富的经验累积,只能就现在所知知识,依样画葫芦般的进行循证医学的实践。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再一次将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更为深入的学习、了解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以期能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循证医学所得指导自己今后的科研,临床工作。这就如练字一般,先描红进而渐渐掌握每笔起捺钩转的精髓,最终化归为自己所有,形成自我独特的书写风格,或有可能成为一名著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