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石河子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协调发展已被全世界公认为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它是保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城市环境与经济是同一个系统的两个因素,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若要快速、持久和稳定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反过来,经济发展了,又能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终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受阻,必然减弱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导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因此,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石河子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讨论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问题和它们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如何促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
石河子市始于1950年,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河畔,乌鲁木齐以西150公里处由几代军垦人在戈壁滩上建立,发展到今天已有59年的历史,从以前的蛮荒之地到现在以“戈壁明珠”的美誉著称于世,并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最佳范例迪拜奖”。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石河子市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增长,见下图表(1),石河子市近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情况如下: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石河子统计信息网。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支持的力度,给石河子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整个石河子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问题的恶化也日益凸显出来。空气质量问题,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都逐渐成为了石河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阻力。
一、石河子经济发展的现状
石河子作为兵团最重要城市之一,其正处于经济迅速上升时期。在兵团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08年,石河子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4%。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68亿元,增长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59亿元,增长28.9%;地方财政支出11.71亿元,增长26.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96亿元,增长29.8%。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6亿元,增长24.4%。
二、石河子环境改变的现状
至2008年,全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保持在94%以上,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自然降尘四大指标、环境噪声及交通噪声平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2008年“三废”排放情况
总体上来讲,石河子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在趋向好转,政府部门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促使经济发展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达到协调发展。
三、石河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的分析与评价
首先,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的选择。
城市经济与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对其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必须在可操作性、层次性、动态性、完备性等原则指导下,建立一套完整的、从各个侧面反映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质量并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针对石河子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如下表的指标体系。环境效益指标的选取着眼于能反映城市总体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城市环境保护和改善投入强度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等方面的11个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的选取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依据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选取GDP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方面
利用协调度来初步衡量石河子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程度的定量指标。根据实际需要,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前者用于度量一个城市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状况,后者用于度量同一发展阶段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与经济的协
调状况。
根据计算公式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指标数值, 取调节系数K = 2,由于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因此取权重系数α = 0.5,β= 0.5[4-7 ]。经过计算,其结果如下表:
根据计算结果,参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及评价标准,石河子市不同年份以及发展类型的变化趋势可以概括如下表:
从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石河子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是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而且经济效益总是优于环境效益,说明城市发展之路与世界城市发展的过程类似,都是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总体来看都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和优质协调发展状态。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总体是提高的, 经济效益基本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与石河子城市经济稳步增长相吻合。环境效益相对而言波动略大, 1990—2000年,环境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1—2005年环境效益逐年下降, 但仍高于1990年的水平,直到2005年环境效益才好转,2000年环境效益是所有参与评价年份中最高的。环境效益的值的变动和石河子城市对应时段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石河子市在1978年以后城市发展速度开始逐渐加快, 大气环境与水环境问题开始显现, 环境治理与保护在这时候才开始起步,环境治理总落后于经济发展。但是城市经济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尚在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之内,采取集中联片供热、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液化气、大力发展绿化等措施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力的和非常有效的手段, 因此环境效益还比较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也较高。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规模扩大迅速,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对环境的压力也最大,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负效应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 因此环境质量下降较快, 环境效益最差。2000年以后,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加大了力度,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效益好转,其值持续升高。增加绿化面积。目前,石河子市已有绿地1 063hm2 ,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绿化不仅能调节气候,而且能净化空气。
四、导致石河子环境转变的原因
首先,第二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九五”时期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最快,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八五”时期的1416∶3716∶4718 调整为1415∶29∶5615。到“十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石河子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投入增长速度最快。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 年的2119 %提高到2004年的2917 %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导作用逐步增强。化工、纺织、食品、现代农业装备、能源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初具规模。2005 年石河子市实现GDP 53174 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GDP 23163亿元;工业实现总产值18137 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103 %。这表明工业在石河子市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 十五”期间垦区污染负荷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均比“九五”期间有所上升。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过程以及生产工艺中的工业废气排放,尤其是东西热电厂、八棉、天业自备电厂等耗煤量约占工业耗煤总量的80 %。化学需氧量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河子每年约有5 000 多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蘑菇湖水库。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以粉煤灰和炉渣为主的固体废弃物由“九五”期间的40 t上升到2005 年的1 000 t。
其次,工业结构技术集约化程度低
从石河子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前10 名行业排列的情况分类统计,1997 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100 %和68100 %。2002 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67 %和38133 %。从排名可以看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发展,传统的食品、纺织反而具有较快的发展,呈现出工业结构技术含量集约化的发展停滞不动的状况。虽然“十五”时期石河子市工业经济在“九五”基础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工业污染治理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工格局中,由于该区的工业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电力、食品、纺
织、造纸工业和化肥工业。这些大都是耗水耗能大户、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液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形成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加之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使得工业污染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
再次,环境政策及监管不力
环境政策及监管不力过去,我们在环境政策上侧重末端治理,达标排放,把着眼点集中在污染产生后的处理、处置上,忽视了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再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污染控制。由于偏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控制,把生产过程与污染控制分割开来,致使原材料、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但产品成本高,而且还产生大量废气、废渣、废水。同时,环保部门对不法企业行为的处罚额度偏小,处罚程序周期较长,执法威慑力不足,致使不少屡查屡犯的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存在着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另外,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快速、高效、可操作的合作机制,影响了违法案件查处的进度。
五、政策建议
在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情况下,石河子市的环境质量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在上边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必须实施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石河子市地处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洪积扇区上部,该流域为内陆河流域,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只能排泄在盆地内,造成环境的自净能力很低。同时,石河子绿洲区风沙天气多,加之降雨少、林木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目前,石河子市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如果一味追求GDP 的增长,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发展工业方面应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减少污染产生量,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在控制污染的政策方面,加强从单纯侧重末端治理向推行清洁生产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经济发展中伴随的环境质量恶化峰值(生态阈值),使本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上一条健康之路。
第二篇: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成绩: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摘要: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并且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
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方面。
关键词:环境 经济 发展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环境问题有多有趣,而是它真真正正的来了,带着强大的灾难来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并且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
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
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
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
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 会给人类带来如下的危害:①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②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③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污,④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摘自《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第四点: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与基本类似,都是人类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类的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
这一切看似都是单纯的环境问题,但其实他们都与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臭氧层的破坏使得一些农作物的产量急剧下降是,使得海产品的产量也急剧下降。这样的话就会打破原有的价格平衡,使得市场混乱,市场秩序严重被影响,从而使得经济受到影响。这还只是从一个点上看,总的来看,全球变暖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人类的生活区域被缩小,一些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将会被淹没,而这些地方的人又会进入到别的地区,从而给另一个地区的经济首先造成压力。
酸雨,淡水资源短缺
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
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会出现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
这些问题总合到一块儿,就是很严重的经济问题。试想,酸雨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断破坏,使得建筑,道路,自然资源等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一些工业地区和经济发达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工业型城市,受到酸雨的破坏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经济本来就不是很发达,如果再遭受一次或者两次酸雨破坏,很难想象我们的经济还能再发展起来。第二个是淡水资源的短缺,淡水是每个陆地上的生物必不可少的“食物”。现在这种食物正在迅速的减少,以至于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但即使是这
样,人来还是在肆无忌惮的浪费着水资源。水资源一旦被消耗殆尽,要想再获得是非常难的。今天、至少现在,我们的海水淡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缺水并不单单影响的是居民的生活,对生产也有致命的影产响。要是没有水,一切的生产都是泡沫,一切的经济都是空中楼阁,用不了多久就会土崩瓦解。
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
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现在已经被破坏成这样了,据悉,数以类计的稀有动物正在灭绝,正在从热带雨林走出来,走向不适宜他们生活的区域。那我们人类也是否会这样呢?最后把自己推向死亡。
土地荒漠化
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空气污染,垃圾成灾
空气污染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其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
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还有如水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摘自《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
有毒化学品污染
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
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比如重大洪涝灾害,酸雨等。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能,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寿终正寝了。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或许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这种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所以,我们必须倡导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并坚定不移的持续下去。
就算我们不为子孙后代考虑,如果我们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那么我们也迟早会走向灭亡,因为环境决定经济的发展,并且左右经济的发展。或许现在许多人还没有认识这点,认为地球资源很丰富的观点还有很多。他们的这种观点会使他们彻彻底底的走向灭亡。纵观宇宙,地球很渺小,人类更渺小,所有的我们所坚持的经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谁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依旧得发展经济,继承和创造文化。我们不能改变历史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历史的宽度。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珍惜我们的环境,发展我们的经济!
第三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旧县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一、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旧县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二、内容:
旧县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东与大庄乡、通泉镇接壤,西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毗邻马鸣乡,北与马过河相接,东西横跨25公里,南北纵距16公里。距马龙县城20公里,曲靖市区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镇而过,是昆明进入曲靖市的第一镇,具有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优势。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得知旧县镇辖旧县、小房子、袜度、白塔、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民委员会和旧县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7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4个),综合算来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元。
(1)经济收入来源:
农:主要是种植业,烟草占主导地位,同时兼有辣椒,三七。据调查,这些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
林:目前正逐步发展起来,栽种桉树,滇朴等。
渔:发展渔业,据调查,旧县镇搞养鱼的农户超过50家,主要消费是在逢年过节时。副: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大米,麦子……。养殖业,牛(水牛,黄牛),羊,猪。(2)经济作物:
三七: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本地区开始尝试种植,面积不可小视。据调查就旧县镇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
三七 图1 1
烟草: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烟草又是高税利商品,农业税利30%左右,工业税利60%以上。旧县镇则是个烟草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烤烟种植19000亩,总产量266.7万公斤,总产值达3073.68万元。目前因为烤烟的热销,家家户户扩大了种植面积,平均下来超过10000颗以上。
烟草 图2 桉树:桉树,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桉树的用处体现在多方面。其木材大多既重且硬,也能耐久,有的种类还特别耐腐、耐磨,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硬木木材;其大材、中材、小材都可以各得其用。由桉树制造的木浆生产的纸,不仅质量较好,而且耐撕、耐拉。很多桉树都是很好的薪炭材。有的桉树叶子可以蒸制挥发油,用于工业、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如很多喉片中都含有桉叶油成分。桉树树皮还可以提制栲胶供工业用。此外,桉树花分泌的花蜜一般量大,成色好,是非常优秀的蜜源植物。因此,说桉树“浑身是宝”,一点都不过分。这种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因生长速度快,在县
桉树 图3
镇地广为种植。
滇朴: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园林用途可在公园中孤植用作庭荫树,亦可列植水边或作行道树。可用于厂矿区绿化。因为这样,有些村民就开始培育幼苗,卖树苗来赚钱。
滇朴 图4 经济主要去向:
盖房: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盖房越来越多。说明了农村的居住条件正在改变。
图5 买车: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而诞生,无论是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还是奥迪宝马。但是对于我们旧县镇来说,最实用的就是三轮摩托车,面包车。
图6
2、环境问题
(1)与环境和谐的措施:
沼气: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牧民观念的更新。通过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烟熏火燎”的厨房和传统的薪柴能源结构,不仅使农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等建设,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村容整洁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二是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实施,既提升了农牧民安居的层次,又配套带动养殖业和蔬菜业,拓展了乐业的内容;既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又节省了群众燃料的开支;既解决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又杜绝了破坏植被的现象,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难怪广大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芒。从一盏小小的火苗,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无限关怀。这小小的火苗,点亮了千家万户的新生活。”
沼气池 图7
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可用六个字概括:节能、环保、安全。
节能(节约开支):对家庭讲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可节省日常用于加热水的电费、气费90%,可减少家庭开支,对社会讲,可减少我省有限的能量资源的消耗,使这些能源及配套设施能用于工农业生产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环保:据计算,每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其使用15年的期间,将会减少由于燃煤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26吨,一氧化碳136吨,粉尘1120吨,二氧化硫352吨,氮氢化合物908吨。
安全:目前大量使用的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均存在一个安全问题,因为功率,煤气等问题,导致发生事故,并且随着用户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使用太阳能就不存在中毒和触电的隐患,十分安全,即使是带电加热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加热体远离使用者,加之使用时间仅为电热水器的十分之一,所以危害的可能性也已经达到微乎其微、忽略不计的程度。
太阳能 图8(2)与环境不和谐的地方
化肥过度使用:
1、过量施肥导致土地板结形成盐碱地。
2、过量施肥导致作物疯长形成减产
3、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山上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受污染。
污河
图9
三、结果体会:
就目前旧县镇经济发展来看得出如下结论:
1:积极方面
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由原来的单一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3)、经济发展快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村民新增了许多农机,盖起了许多新房等……
2:消极方面
1)、环境被严重破坏了
四、遇到的问题、意见:
村民一味的追求利益收入,比如说,为了可以赚更多的钱,就大面积种植烟草,开荒地,破坏植被,接踵而至的导致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干旱,暴雨……庄稼收成不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建议要提高烟草的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使用新的方式方法来种植,合理采用高效化肥与粪肥搭配使用,这样估计会取得好成效。
对田里的庄稼也是如此,过度使用化肥导致盐碱化,农药亦是如此,装农药的包装用后随便乱扔富含N,P,K元素的残留液流入河流中导致河中水草疯长,村里的河也越来越窄,原因不言而喻了。我建议各村干部应该想办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目前他们的环保意识太低了。
大肆的开垦荒山,荒地,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后果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建议要严格采取封山育苗的措施,不允许随意开垦荒山,荒地,否则严惩不贷。
第四篇:创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创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优化经济环境,实际上就是加快发展的竞争”。县委、县政府对此早已形成共识,并于2002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全县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经济环境格局,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经济稳定高速增长。
但总体上看,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笔者走访调查城区数十位民营业主感受到,他们既肯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好转,同时对管理机关在行政许可、执收执法中的问题,又存在许多难言之隐,或如痞积胸、如鲠在喉,敢怒而不敢言;或义愤填膺,却只是在私下里议论;或慷慨陈辞,却讲事不讲人,更不愿提供事实证据。
主要表现为六种心态,或称之为六怕:一怕借故找茬。某业主坦言,管理机关专门执收执法,研究法律透彻,随时可以找出一百种理由整治你。因此,以俗语“富不与官斗”、“退一步海阔天空”聊以自慰。二怕推拖压卡。管理机关手握实权,平日里哄着还贴不上,摸了老虎屁股,“公事公办”,很难办事,能快办的也可以慢办,能教育的也可以罚款,能轻罚的也可以重罚。三怕伤和气。民营业主生产经营活动不确定因素多,遇到问题多需求助于管理机关,伤了和气,不好开口,即使求助,往往理而不助、查而不处,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解决。某业主例举自己少给了某单位乱收费款,后来遇到扯皮闹事,三接四请该单位以忙相推,迟迟不来人解决,最后花出更多的钱才缓和关系。四怕引火烧身。即便是监督部门调查,管理机关的问题发生在身边,甚至自身权益同样受侵害也不愿提供证据。五怕影响精力。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了时间即耽误挣钱的机会,再搭上税费房租,实在耗不起。某业主诉说:自己换个广告招牌,比审批的多了两个字,如果罚个千儿八百,自己能够承受也就不投诉了。六怕处理不了或不了了之。某业主感慨自己反映某审批单位擅自提高审批门槛、推脱作梗等问题,专门机关也作了调查,可至今没见处理,反受其辱,对自己检举问题后悔不已。
民营业主的心态,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问题,暴露出有关管理机关、执法人员、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与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业主和群众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单位和干部思想认识没能跟上,没有认识到:经济环境越来越明显的成为区域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环境也是生产力。二是全局观念淡薄。一些部门搞部门保护,有钱有利的事抢着干,无钱无利的事躲着走,保护投资者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外公开的承诺想着法子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工作效率低,对损害全局利益的行为制止不力,听之任之,明抓暗保,甚至背后操纵。三是服务意识差。有些部门只知道上门收钱,而不尽职服务,利用行业特权和优势,披着执法外衣执罚。四是拥权自重,作风恶劣。不给好处不办事,少给好处少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五是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查处不力。“好人主义”当头,对问题查处应付了事,不痛不庠,难以起到震摄作用。
针对上述心态和问题,笔者建议:
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创优经济环境的意识。区域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环境的竞争,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创优环境促发展。必须十分明确,没有全县的发展,就没有地方和单位的发展。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执法人员真正认识到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从而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地投身到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去。第二,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治理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只有领导干部的态度端正了,思想认识和工作到位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才能取得
实效。要建立经济发展环境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班子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领导力量到位。各级领导既要统揽全局,抓好总体部署,又要抓好具体措施的落实,处理好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大力宏扬“四通”精神,以变通为手段,疏通、沟通为过程,快通为结果,按照“结果符合程序,过程注重效率”的要求,推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落到实处。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关键在人。执法队伍、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管理融入服务之中,把提高素质贯穿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把创优环境同机关的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整顿部分工作人员思想散漫、作风不正、行为不廉、效率不高等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抓班子,带队伍,树正气,强素质,使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树立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关形象。
第四,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归根到底看整改,最终成效在整改。要联系本地本单位在服务经济、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中存在的差距,联系贯彻党委政府决策决议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找准应当加强和改进的方面,特别是要结合具体事例,从思想上找根源,从工作上找差距,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能马上改的一定要马上改,能尽快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明情况,采取措施,尽快解决,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第五,要强化监督检查,用硬措施来改善软环境。强化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健全制度,广开渠道,自觉接受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约束规范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督促检查,尤其对重点部门要重点督查,对工作不扎实,走过场的,责令其进行补课,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要切实发挥纪律监督机关整饬政纪职能作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不管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和谁的职责范围内,谁出了问题,谁领导不力、工作不落实,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第五篇:创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创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优化经济环境,实际上就是加快发展的竞争”。县委、县政府对此早已形成共识,并于2002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全县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经济环境格局,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经济稳定高速增长。
但总体上看,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笔者走访调查城区数十位民营业主感受到,他们既肯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好转,同时对管理机关在行政许可、执收执法中的问题,又存在许多难言之隐,或如痞积胸、如鲠在喉,敢怒而不敢言;或义愤填膺,却只是在私下里议论;或慷慨陈辞,却讲事不讲人,更不愿提供事实证据。
主要表现为六种心态,或称之为六怕:一怕借故找茬。某业主坦言,管理机关专门执收执法,研究法律透彻,随时可以找出一百种理由整治你。因此,以俗语“富不与官斗”、“退一步海阔天空”聊以自慰。二怕推拖压卡。管理机关手握实权,平日里哄着还贴不上,摸了老虎屁股,“公事公办”,很难办事,能快办的也可以慢办,能教育的也可以罚款,能轻罚的也可以重罚。三怕伤和气。民营业主生产经营活动不确定因素多,遇到问题多需求助于管理机关,伤了和气,不好开口,即使求助,往往理而不助、查而不处,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解决。某业主例举自己少给了某单位乱收费款,后来遇到扯皮闹事,三接四请该单位以忙相推,迟迟不来人解决,最后花出更多的钱才缓和关系。四怕引火烧身。即便是监督部门调查,管理机关的问题发生在身边,甚至自身权益同样受侵害也不愿提供证据。五怕影响精力。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了时间即耽误挣钱的机会,再搭上税费房租,实在耗不起。某业主诉说:自己换个广告招牌,比审批的多了两个字,如果罚个千儿八百,自己能够承受也就不投诉了。六怕处理不了或不了了之。某业主感慨自己反映某审批单位擅自提高审批门槛、推脱作梗等问题,专门机关也作了调查,可至今没见处理,反受其辱,对自己检举问题后悔不已。
民营业主的心态,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问题,暴露出有关管理机关、执法人员、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与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业主和群众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单位和干部思想认识没能跟上,没有认识到:经济环境越来越明显的成为区域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环境也是生产力。二是全局观念淡薄。一些部门搞部门保护,有钱有利的事抢着干,无钱无利的事躲着走,保护投资者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外公开的承诺想着法子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工作效率低,对损害全局利益的行为制止不力,听之任之,明抓暗保,甚至背后操纵。三是服务意识差。有些部门只知道上门收钱,而不尽职服务,利用行业特权和优势,披着执法外衣执罚。四是拥权自重,作风恶劣。不给好处不办事,少给好处少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五是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查处不力。“好人主义”当头,对问题查处应付了事,不痛不庠,难以起到震摄作用。
针对上述心态和问题,笔者建议:
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创优经济环境的意识。区域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环境的竞争,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创优环境促发展。必须十分明确,没有全县的发展,就没有地方和单位的发展。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执法人员真正认识到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从而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地投身到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去。第二,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治理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只有领导干部的态度端正了,思想认识和工作到位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才能取得
实效。要建立经济发展环境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班子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领导力量到位。各级领导既要统揽全局,抓好总体部署,又要抓好具体措施的落实,处理好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大力宏扬“四通”精神,以变通为手段,疏通、沟通为过程,快通为结果,按照“结果符合程序,过程注重效率”的要求,推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落到实处。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关键在人。执法队伍、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管理融入服务之中,把提高素质贯穿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把创优环境同机关的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整顿部分工作人员思想散漫、作风不正、行为不廉、效率不高等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抓班子,带队伍,树正气,强素质,使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树立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关形象。
第四,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归根到底看整改,最终成效在整改。要联系本地本单位在服务经济、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中存在的差距,联系贯彻党委政府决策决议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找准应当加强和改进的方面,特别是要结合具体事例,从思想上找根源,从工作上找差距,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能马上改的一定要马上改,能尽快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明情况,采取措施,尽快解决,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第五,要强化监督检查,用硬措施来改善软环境。强化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健全制度,广开渠道,自觉接受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约束规范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督促检查,尤其对重点部门要重点督查,对工作不扎实,走过场的,责令其进行补课,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要切实发挥纪律监督机关整饬政纪职能作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不管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和谁的职责范围内,谁出了问题,谁领导不力、工作不落实,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迁就。《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
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