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黄浦江死猪问题的一些看法
刘斌201131141611经济管理学院11经济学2班
中国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环境问题在中国这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下已经愈加严重。中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在近些年尤其凸现出来。沙尘暴、污浊的空气、年年爆发的蓝藻、暴雪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都已经让公众和政府不得不正视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状况报告》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具体表现为: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的385个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
中国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据估算,在2006年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造成了6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的空气质量对大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据估计,中国每年死于呼吸道感染的人多达40万,这其中,空气污染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
中国人最大一个梦不仅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是呼吸新鲜空气,喝清淨的水,吃天然的食物。这个要求,在“旧中国”本来是乞丐的要求;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今天的中国已经很难找到什么乾淨土了。现在有一个萦绕世界的环境问题又发生在中国,上海黄浦江松江段近日出现大量死猪漂浮于水面,上海官方称从死猪尸体中检测出猪圆环病毒。据悉,这些死猪来源于上游浙江嘉兴等县,当地仅在1月份病死猪达1万多头,一些村民将猪的尸体乱扔江里,导致死猪飘浮到上海的黄浦江。据《新民网》报导,上海黄浦江上游从3月初开始出现死猪漂浮现象,横潦泾河段、松江、金山水域均发现大量死猪尸体,乳猪和几百斤的大猪都有,打捞出死猪尸体目前已达6千多头。
发生这个事件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大批猪死,不是冻死,而是工业化大规模养猪,养殖密度太大,病毒杀死猪抗生素都不顶用,流向餐桌的渠道被拥堵,收购死猪被禁止,村里即便死猪收集站,但不少养猪大户为图方便及节省成本,就往河里一扔了之,因为扔死猪入水不容易被发现,而且成本较低。唯抛弃河里却污染下游上海水源。
事实上,将病死猪只或其他禽畜乱扔及投江的处理方式,是多地养殖户由来已久的恶习。也因为政府没有出台相对应的处罚措施,乱扔死猪至今无法可罚。再加上养殖户也不愿都已经亏了本还要亏钱处理死猪,所以当有大批生猪病死就直接运往河道扔弃。
既然是病死猪,丢到河里不担心传染病或污染水源?这些养殖户太没道德,但监管单位何在?死猪到处扔,难道查不出谁扔的?更何况数量这么多,应该很容易查到源头,为什么不去查?后来病死猪骤增?有去查吗?还是查了不敢报告公布?其实猪瘟,早就发生,地方政府隐瞒了。
浙江嘉兴的猪农透露,2月初当地已爆发猪瘟,死猪情况特别严重,部分猪农将死猪扔入河中。然而,江苏省农业厅出面否认疫情,声称死猪多数是冻死。大陆环保人士陈云飞指出,一下子出现几千头死猪,肯定是发生了猪疫情。官方在讲假话。而且,如果不是猪瘟,哪怕是饲料中毒,腐烂过后也会造成污染。别说是死猪,人生病都会传染。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
从媒体报导的新闻片段中,可以看到捞获的猪尸,旁边围着大量苍蝇,有些已腐烂,连内脏都露出来,由于浸泡在水中已有一段时间,死猪个个涨得像皮球。而从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取水的松江、金山、奉贤、闵行等区,其中一个取水点只距离松江水域不足20公里。因此,水源可能被污染,恐怕造成民众大肠杆菌的传染。但上海市环保部门监测的结果却显示,黄浦江上游水质较为稳定,暂时不会停止取水。上海水务局更说,黄浦江的自来水水质符合大陆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厂水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检测值都是0。
他们为什么要在死猪问题上撒谎?其实很简单:维稳思维在作怪。他们认为,只要随便编个理由,糊弄过去这几天,这几天之内不出事,一切就OK了。没想到,现在是微博时代,老百姓不好骗了。
给我的感觉就是,大量死猪的问题,官方不能够实事求是,对老百姓根本不负责任。如果有一点良知的话,不管你是哪一个部门检测,这么多死猪搁放6天,肯定水质方面有污染,不可能没有污染的事情,但是官方把这种问题隐蔽。
而我们也可以从这件事情映射到几乎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因为政府的不作为。历史发展到这里,往回去看历史,现在中国的环境破坏,例如黄土高原,长江含沙量大增,青海湖衰竭,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等的所有环境问题都是因为政府的开发不当,没有远见,缺少常识造成的。而环境污染问题,空气中粉尘颗粒,重金属,水质污染,这类则是政府职责的缺失,没有落实监管,即便有监管,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承担起责任。
时间向前走,历史向前看,我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毫无污染的时代,但是可以尽量地减少污染,把美好的环境留给子孙后代。所以,我呼吁每一个地球公民,都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遏制环境向坏发展。
第二篇:环境噪声污染案例分析
环境噪声污染案例分析
关于环境污染的案例和判罚情况
经查明,该工程是由某建筑公司承建的。该建筑公司在开工前,未向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环保部门到工地查处时,发现工地正在夜间施工,对此该建筑公司负责人申辩:他们并未在夜间大规模施工,只是混凝土浇铸因工艺的特殊需要,开始之后就无法中止,即便是夜间也不能停工。但是该建筑公司并没有办理相关的夜间开工手续。经环保部门监测,该工地昼间噪声为70分贝,夜间噪声为54分贝,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噪声源的噪声排放标准。于是环保部门进行了调解,并对该建筑公司未依法进行申报和办理夜间开工手续作出处罚。但是,建筑工地的噪声污染并没有得到改善,广大居民依然处于噪声污染之中。在向律师事务所咨询以后,天通花园小区27户居民以相邻权受到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噪音污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受理后,经过法庭调查认定,某建筑公司排放的噪声尽管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噪声源的噪声排放标准,但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区域标准限值,在事实上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侵害了原告的相邻权。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判决被告采取措施,消除噪声污染,赔偿原告精神损失200元。
[法律问题]
(1)事先申报制度。
(2)禁止夜间施工制度。
(3)环境噪声污染判断标准。
[法律依据]
(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29、30条。
(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法理和法律分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关于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污染案。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为了防治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污染,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了两种法律措施:
(1)事先申报制度。这是根据建筑施工有一定期限的特点提出的。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县级以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申报的内容包括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9条对此作了规定。
(2)禁止夜间施工制度。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抢修、抢险作业;因生产工艺上的要求;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且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在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的居民。本案被告某建筑公司在开工前未依法向该市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在夜间施工时,也未向附近的居民进行公告,违反了上述规定,环保部门对其作出处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0条对此作了规定。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争议的焦点是:被告某建筑公司是否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该法所称的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该条规定了环境噪声污染的定义,也指明了构成环境噪声污染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噪声。二是排放的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对噪声源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所作的最高限值。目前我国的环境噪声标准排放标准主要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等。依据上述规定,本案被告施工时未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所以,环境保护部门不能对其进行罚款,也不能征收排污费,发生纠纷只能进行调解。
但是,我国目前的声环境标准除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外,还有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各类不同的功能区域内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所作出的规定。它是制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依据,也是衡量一个区域是否存在环境噪声污染的尺度。目前我国的主要规定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原告所在的天通花园小区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被告施工现场昼间噪声为70分贝,夜间噪声为54分贝,显然违反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因此,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判定被告没有造成环境噪声污染,显然不符合事实,也难以说服饱受噪声干扰之苦的居民。
由于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环境噪声污染”的定义不太准确,给该案的解决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保护这些居民的合法利益,法院依据<民法通则》中关于“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的规定来处理该纠纷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规定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噪音对不动产相邻各方的影响,但其中的“等”字应理解为包括了噪音、辐射及其他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影响相邻各方的行为。
[学者建议]
排污单位排放的噪声符合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但确实又干扰了他人正常生活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由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在给“环境噪声污染’’下定义时考虑不够周全,使得在具体执法中遇到不少困难。实际上,环境是否被污染,并不能以排污者的排污是否超过排放标准为根据,而应以污染物的排放是否使当地的环境质量劣于适用于该地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实践中,以<民法通则)中有关相邻权的规定来处理此种情形的环境噪声污染案件,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适用于建筑施工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准确。因此,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环境噪声污染”的定义,完善有关噪声污染的规定。
第三篇:环境法学案例分析
(一)2005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承包本村集体所有的一片池塘养鱼。同年5月,同村的李某兴办了一个水银温度计厂,位于鱼塘边的山坡上,温度计厂的生产废渣即露天堆放。同年7月尚未造成大量死鱼事件,但对鱼的质量会有影响。经与李某协商,李某同意向王某一次性支付2000元赔偿金,两人签订了协议。8月,该地连降暴雨。8月15日王某发现鱼塘中的鱼大面积死亡泛塘,损失惨重,经环保部门监测发现鱼塘中汞含量严重超标是造成死鱼的主要原因,于是向李某提出增加赔偿金的要求,李不同意。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请求处理要求李某增加赔偿的的纠纷。后由于王某不满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又以环保局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李某,请求法院撤消该行政调解决定。李某也认为环保局的处理决定不正确向该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1)环保局能否受理王某的请求,如果受理,应当怎样进行处理?
(2)法院应当怎样处理该行政诉讼案?王某应以谁为被告提起什么诉讼?
(3)王某的损失应当由谁承担?请说明理由。
(4)若在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请说明理由。
一、1、可以受理,受理后进行调解解决,并可以对污染人进行行政处罚
2、不应受理该行政案件,王某应向李某提出民事赔偿诉讼
3、有李某承担,构成环境侵权责任
4、王某证明自己损失事实和数额,李某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二)2004年7月,甲化工厂与乙化工厂签订供货合同,规定甲向乙提供工业用三氯化磷10吨。8月初,乙因故暂时停产,于是乙提出变更合同的履行期限,同时电告甲暂停发5。9月初,甲未征得乙同意即用汽车将货运至乙。乙先拒绝接收,后经双方协商,乙同意暂为保存,并介绍由丙运输公司负责卸车。此后,在卸车过程中由于甲未向运输公司交待卸车必要规则,同时又由于丙运输公司装卸工操作不慎,造成装有三氯化磷的容器阀门断裂,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使周围6•2万余平方米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事发后,乙所在地市环保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甲处以⒈5万元的罚款,对丙公司处以5000元罚款。而甲对该处罚决定不服,认为:其一,事故主要是丙运输公司操作不慎造成的,应由其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其二,货已运抵乙市,货物所有权已转移给乙,再出事应由乙负全部责任;其三,甲厂属于甲市管辖,即使处罚也应由甲市环保局作出,乙市环保局无权对甲厂进行处罚。于是甲市化工厂向乙市环保局所在地的乙市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乙市环保局的处罚决定。
问:(1)法院受理此案后,应当通知哪几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
(2)乙市环保局是否能够对甲作出行政处罚?为什么?
(3)甲的诉讼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二、1、应通知乙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2、可以进行处罚,乙地属于侵权行为地,3、部分成立,应有丙和甲按照各自过错承担行政责任,但乙环保局有权管辖
一、法律的概念: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性的依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特点:普遍性、规范性、强制性(三个最基本的),可以再说说稳定性(滞后性)、局限性等。
二、调整对象:法的调整对象从微观上说是人的行为,从宏观上说是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工具,好比字典是工具书(法典)。
三、法律体系:十大部门法(宪、刑、民、诉、行、经、劳、环、国、军)
四、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区法规、国际条约)
五、法系:大陆、英美,为什么?民族性
六、法的效力:约束力。对象效力(属人、属地、保护、综合)、空间效力(全境、部分、域外效力)、时间效力(法不溯及既往)
七、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义务责任,责任分成三种)
八、法的价值:利益、秩序、正义、自由、效率
九、法与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政策等的关系。
补充案例:
案例:华药集团各企业存在严重环境污染,排污超标,沿河居民受害。省环保局对其做出罚款处罚,并要求限期治理。问题:1.本案涉及什么行政处罚?2.处罚是否正确?
回答:1.涉及财产罚(罚款)、行为罚(限期治理)
2.罚款处罚正确,限期治理处罚错误。限期治理是指对严重污染项目、行业和区域,有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及规定的要求,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源(环保法第29条规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二是位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超标排污设施(环保法第18条规定,中央、省级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污染物排放超标的,限期治理)。程序:中央和省级政府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级政府决定,其他的由市县政府决定。本案错在省环保局无权决定企业的限期治理,工具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4条规定,应该由省环保局向省政府提出意见,由省政府决定。
案例:河南伊川个体户曹某在城南开设加油站,与隔壁的中州制药厂的水井间隔为7.5米,渗漏的汽油污染了地表及地下水层,并流向该药厂的水井。某天药厂职工查看水井发现污染即向环保部门被告,经检测,井水含汽油成分,且加油站是唯一污染源。环保局对曹某处以2万元罚款,县政府责令加油站停业并搬迁。问题:1.本案涉及那些行政处罚?2.本案包含的两项环保法基本制度。
解答:1.涉及财产罚(罚款),行为罚(责令停业)
2.涉及的两项制度是: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规划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要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环评是项目开工的前置程序,必须通过,否则不得开工或责令停建,限期补办。(著名案例:圆明园湖底工程)。加油站应该进行环评。
二、三同时制度。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防污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加油站应该有污染防治设施。
案例: 广东肇庆化工厂经环保局监测噪声超标,环保局向其发出限期缴纳超标排污费的通知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24000元,但化工厂一直拒交,环保局多次催缴未果,遂做出处罚决定书,缴纳排污费24000元,滞纳金500元,罚款3000元。
问题:1.本案涉及的处罚2.排污费、滞纳金、罚款三种之间的关系。
解答:1.超标排污费不是处罚,罚款是财产罚2.排污费是一种环境行政管理手段,普片适用于排污企业,不能代替罚款;滞纳金是督促不履行金钱缴纳义务的当事人尽快履行义务的轻质措施;罚款是行政处罚。
案例:陕西某县政府先后批准多家企业在不具备环保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其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使环境严重受害。经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调查,发现县政府部分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违法行政导致损失。在给企业以处罚的同时,给予副县长行政警告、环保局长撤职处分。
问题:1.区分案例中的两类环境行政法律责任。2.比较这两种责任之间的异同。
解答:1.给企业的是行政处罚,给领导的是行政处分。2.二者都是行政法律责任,但实施主体、处罚对象、处罚形式、处罚依据、救济途径都不同
第四篇:环境监理案例分析
(本题10分)某堤坝式发电类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有混凝土坝、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工程施工配套设置了沙石加工系统2个,混凝土拌合系统2个,混凝土拌和站7个,机修系统1个,渣场3个,料场1个,施工营地及配套生活污水处理厂1个。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沙石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机修系统含油废水、洞室排水及基坑排水。2个沙石加工系统300m范围内有居民点,3个渣场均为施工期沟道-临河型,运行期被水库淹没。该工程所处河流为ⅱ类水域功能区,工程河段有二级保护鱼类。请围绕题干阐述该项目涉及阶段的水环境保护、居住敏感保护对象、弃渣场、土石料厂和鱼类保护等环节监理的重点内容。
(本题20分)某山区高速公路,通过水库上游饮用水二级保护区的陆域范围约5Km,另有特大桥1170m跨域三类水体的河流。试分析并阐述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和适用性 论述题
山区有一大型河流,其水质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河流中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河道两旁分布着河漫滩、阶地,两侧山坡上主要有灌木丛,生态环境较好。现拟在该河流中游修建一水库,工程建设目的为防洪和发电,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坝,施工规划中设置了2个砂石料加工系统、2个混凝土拌合站、6个施工营地、1个车辆和机修集中冲洗场地、2条施工便道、1个石料场、1个有用料堆放场、1个土料场和10个弃渣场,施工高峰期约需3000人入驻,工程周边基本无居民点、无学校和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1)对于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下面那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C):
A、弃渣场启用时应符合“先挡后弃”原则,即渣场在启动堆渣前,应修建完成挡渣墙、拦渣提等水土保持设施。B、弃渣场应修建有完善的截排水设施。C、有用料堆放场应采取覆土绿化措施。D、石料场应建设截排水沟,并与原有排水沟相连。
(2)下面那一项不属于本工程环境保护监理单位在交工时需提交的环境保护监理资料(C): A、环境保护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B、各类环境保护监理报告,包括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C、主体工程设计资料。D、环境保护监理所发整改通知单及施工单位回复单。(3)从保护该地区水环境角度,施工期应做到(ABCE):
A、污废水处理设施与其主体工程应满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B、污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等应满足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环境保护设计文件要求。C、污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单位需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D、污废水经处理后应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E、污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单位应定期对经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检测。
本工程环境保护监理的重点主要包括(ACD): 水污染防治 B、大气污染防治和噪声污染防治 C、固体废弃物处置 D、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E、文物保护
(5)从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角度,施工期应做到(ABE):
A、优化施工布局,尽量减少占地面积。B、料场、渣场和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项目,施工结束后,要立即采取相关生态恢复措施。C、工程开挖的表层土壤应及时运往弃渣场堆弃。D、占用及征用林地,需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依照有关法律办理用地手续,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E、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捕鱼行为。
某市区河道整治项目,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桥梁拆建、河岸护砌和两岸景观绿化等,主要施工机械包括挖泥船、挖掘机、铲车、搅拌机以及冲击钻等,紧邻河道两岸有机关、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目标,工程未设置弃渣场。该地区处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检测,河道底泥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底泥各项指标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均能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标准要求。(1)本工程周边敏感目标的环境噪声限值为(A):
A、昼间60dB,夜间50dB。B、昼间55dB,夜间45dB。C、昼间70dB,夜间55dB。D、昼间65dB,夜间55dB。
(2)为保护河道水质,下面那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B):
A、工程施工期间,应设置定点的施工机械和车辆集中清洗场地,并对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采用隔油沉淀池集中处理。B、桥梁施工产生的泥浆可和河道底泥一起堆放处理。C、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控制疏浚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砂的产生量。D、本工程清淤采用的挖泥船应安装油水分离器,船舶舱底油污水需经油水分离器处理达到《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的相应标准后方可排放。(3)为保护本工程周边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ACDE)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并加强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B、采用干法打钻,减少扬尘产生。C、非雨日定期对施工道路进行洒水,减少扬尘产生。D、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物体,应采取密封运输。E、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施工区环境空气质量。
(4)为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ABCDE)采用低噪声的机械和设备,并加强维修保养。B、在敏感目标附近,尽量避免在夜间10点至次日凌晨6:00之间施工。C、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目标和敏感时段。D、混凝土搅拌机等强噪声设备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备耳塞等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E、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期噪声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施工区声环境质量。(5)有关本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D):
A、本工程底泥可用作河道两岸景观绿化用土。B、本工程底泥不可用作河道两岸景观绿化用土。C、在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定期运往附近垃圾中转站。D、挖泥船上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应统一收集后送至岸上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河中。E、由于工程未设置弃渣场,桥梁拆建产生的建筑垃圾可和生活垃圾一起堆放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
第五篇: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非法占用耕地罪
焦点问题:此案例中,直接责任人违反了《刑法》和《土地管理法》。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的毁坏,其行为已构成犯罪。
案例评析:非法占用耕地罪是新《刑法》规定的新罪名。贵州省贞丰县政府非法批准开采金矿案
焦点问题:本案违反《矿产资源法》。是2001年6月22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5起被查出的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之一。案例评价:《矿产资源法》第6条第1、2款规定“开采下新《刑法》第342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数量较大”,新《刑法》和新《土地管理法》没有明确规定。在新《刑法》实施之初,各级司法部门一般是根据本地区耕地人均占有情况等酌情裁量,即发挥行政执法和司法中的“自由裁量权”。这样难免出现一些执法过严或者过宽的问题。2000年6月22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该《解释》第3条规定: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本案中利华公司超占10亩耕地,已经符合这一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明确规定,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造成基地农田5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应指所破坏的耕地已经严重丧失土地肥力,丧失种植条件,无法继续耕种。
滥挖甘草破坏草原处罚决定案
焦点问题:本案责任人违反了《草原法》。案例评价:药材公司不服新干县农牧局的处罚决定的理由不成立。《草原法》第11条规定“在草原上割灌木、挖药材、挖野生植物、刮碱土、拉肥土等,必须经草原使用者同意,报乡级或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并做到随挖随填,保留一部分植物的母株”。对草原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它的再生能力,必须保持可持续的利用。本案中药材公司超过核准额6倍的多的采挖和收购甘草,造成草原的破坏,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草原法》第20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草原上砍挖固沙植物和其他野生植物或者采土,致使草原植被破坏的,乡级或县级人民政府农牧业部门有权制止,并责令恢复植被,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处以罚款。”新干县农牧局对药材公司的处罚决定是恰当的。
列矿产资源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1)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2)前项规定区域以外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在大型以上的矿产资源”;开采地1款、第2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其可供开采的矿产的规模为中型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贵州省贞丰县政府非法批准开采金矿案,主要表现为县政府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开采审批规定,擅自批准开采国家出资探明的特大型金矿,导致矿区环境恶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应当给予县委书记和县长行政处分。
水事纠纷处理案
案例简介:全丰乡稻香村村民种田大户郑某承包勒255亩稻田,灌溉用水引自稻香水库。同村村民马某的稻田与郑某的毗邻,共一条引水渠。1991年春旱,水量不足,马某私自Jai将引水渠改道,把水全部引入自己的稻田。郑某发现时,已有部分秧苗枯死,遂于马某发生争执。根据《水法》第12、36、44条的规定,本案处理办法是,马某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赔偿郑某的损失。焦点问题:本案违反《水法》,是典型的水事纠纷案,最好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根据秧苗枯死的程度和预计造成的经济损失,合理赔偿。
案例分析:
1《水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请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授权的主管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干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啊起诉”。
2《水法》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蓄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第4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取水、截水、阻水、排水,给他人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营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非法捕杀、出售、收购、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临野生动物罪
案例简介:1998年10月,杜某为了谋取暴力,窜人某自然保护区内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雪豹2只。后杜某将捕杀的雪豹皮高价卖给了境外商李某。李某在出境时携带的雪豹皮被海关查获。在海关人员的盘问下,李某交代雪豹皮是从杜某处买来的。杜某遂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并承认了捕杀雪豹、出售雪豹皮的事实。
焦点问题:本案责任人杜某和李某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构成犯罪。
案例评析:《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1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依3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36条“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走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新《刑法》地341条规定“非法捕猎、残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临野生动物的、或非法收购、运输、出售上述野生动物及制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案中:1.杜某和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该违法行为与我国参加的《濒临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有关。2.杜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具体罪名是:非法捕杀和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临野生动物制品罪。3.李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具体的罪名是: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动物制品罪: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临野生动物制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