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特海演讲读后感之五 眼中要有学生
理想的逐渐消失可悲地证明了人类努力遭受了挫折。在古代的学园中,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理教育的失败。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其中众多的知识主题决非一个人所能够掌握。罗列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各种科目,用这种方法来对待这个问题是毫无希望的。
我非常希望你们铭记于心的是,虽然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智力教育还有另一个要素,比较模糊却更加伟大,因而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古人称之为“智慧”。你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你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
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你可以用教鞭来极力引起兴趣,或者通过愉快的活动激发兴趣,但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进步。快乐是刺激生命有机体合适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式。
毫无疑问,痛苦是促使有机体行动的一种次要方式,但这只是在缺乏欢乐之后才发生;快乐是以正常健康的方式刺激生命力。
我们应该寻找那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而它本身又是令人愉快的。居于次要地位的严格纪律必须以保证某种长远的利益为目的;尽管适合的目标不能过低,如果要保持必要的兴趣的话。
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人们习惯上认为,知识
本身——而不是和智慧一起——会使知识的拥有者享有一种特殊的尊贵。我对这种知识却缺乏敬意。
如果你经常接触从中学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你很快会注意到那种头脑迟钝的人,他们所受的教育便是掌握死板的知识。
青年人天生渴望发展和活动,如果用一种枯燥的方式将受纪律约束缚的知识强加给他们,会使他们感到厌恶。
假如对强加给儿童的这种习惯做法不进行改变,即使是最愚笨的孩子,他的天性也会拒绝吸收外界陌生的知识材料。必须记住,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这种比喻完全不适用。„„当你把靴子放入行李箱后,它们会一直留在那里,直到你把它们取出来为止;但是你若给一个孩子喂了不合适的食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无论是大学还是大学,在传统的教育计划中,精确阶段都是惟一的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必须学习你的课程,对教育这个题目不必多说。如此不适当的延长这个十分必要的发展阶段,其结果是培养了大量的书呆子,只有少数学生,他们天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被毗湿奴的车轮碾碎。(毗湿奴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相传每年宗教节庆时信徒用巨车载其神像游行,多有善男信女自愿投身死于车轮之下。)确实,人们总是想教给学生多一点儿事实和准确的理论,超过他们在那个成长阶段所能吸收的范围。如果他们真的能够吸收,那就会很有用了。我们——我说的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往往容易忘记,在成年人的教育中,我们只起次要作用;忘记了我们的学生在他们自己愉快的时光里,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将要独立地学习。
尽管已经告诫了一切,但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匆匆向前,去了解节本细节和主要的准确推论,以及不费力地熟练掌握技巧。
教育中有这么多微妙之处需要考虑——在生活中必须养成这种习惯:愉快地去完成必需做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自然需要,如果它们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它们能取得明显的结果,如果在做的过程中允许适当的自由,那么就能达到要求。
直言之,除了极少数有天分的教师外,我认为不可能使全班学生在精确方面充分发展而不或多或少削弱他们的兴趣。很遗憾,我们面临这种两难的选择:首创精神和训练缺一不可,但是训练又往往会扼杀首创精神。
但是,承认这点并不是容忍对缓减这个难题的方法抱一种无知的态度。这不是一种理论上的需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处理每个个别的情况时没有完美的方法。以往采用的方法扼杀了兴趣;我们是在讨论如何将这种罪恶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不过是提出这样一个忠告:教育是一个难题,不能用一种简单的公式来解决。
我肯定,成功的教师有一个秘诀:他在自己的脑子里清楚地确定了学生必须以精确的方式掌握的东西。因此,他不用勉强让学生为熟记许多次要的不相关的知识而烦恼。
如果你能应用知识,你便能牢牢地掌握它。
教育应该以研究开始,并以研究告终。„„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我在数所大学任教,对学生们麻木不仁的思维深感惊讶,这种麻木的思维来自漫无目的积累死板的精确知识而对它们又不加以利用。大学教师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展示自己真实的特质——即像一个无知的人那样思考,那样积极地利用他那一点有限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智慧的增长,知识将减少:因为知识的细节消失在原理之中。在生活的每一种业余爱好中,你可以临时学到那些重要的知识细节;但养成习惯去积极地利用透彻理解的原理才算最终拥有了智慧。
四、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一个疲倦而厌烦的工人,不管他有多么熟练的技能,难道他会生产出大量一流的产品?他会限定自己的生产,对工作敷衍了事,善于逃避检查;他不容易使自己适应新的方法;他会成为众人不满的目标,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所谓新想法,对职业环境的实际工作缺乏体谅理解。
有创造天赋的人进行充满活力的工作时,需要愉快的精神活动作为一种条件。“需要乃发明之母”是一句荒谬的谚语;“需要是无用的技俩的来源”更接近真理。现代发明兴起的基础是科学,而科学几乎完全来自于使人愉悦的求知活动。
技术教育与文科教育对立是错误的。不涉及文科的技术教育不可能完美,不涉及技术的文科也不能令人满意,换句话说,凡教育必须传授技术和充满智慧的想象。
我坚持认为这是教育中的一条原则:在教学中,你一旦忘记了你的学生有躯体,那么你将遭到失败。
有两种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愉悦:创造的愉悦和消遣的愉悦。它们并不一定是互相分离的。
无须帮助就可以获得消遣的乐趣,这种乐趣不过是停止工作而已。某种这
类纯粹的消遣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它的种种危险是众所周知的。在人们需要放松休息的大部分时间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并不是愉悦,而是大脑处于睡眠状态的一片空白。创造性的愉悦是成功的努力带来的结果,它需要帮助才能得到。这种愉悦对于快节奏的工作和有独创性的成就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五、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六、大学及其作用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大学的恰当的作用是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掌握知识。„„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怎么都是——至少毫无用处。
学者的作用就是在生活中唤起智慧和美,假如没有学者那神奇的力量,智慧和美还湮没在往日的岁月中。
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大学以创新思想的形式生产的产品只能通过发表署有作者姓名的论文和著作来衡量。
在任何一个教师群体中,你都会发现一些杰出的教师不屑于那些发表论文专著的人之列。他们创造性的思想须要通过演讲或个别讨论的形式,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得到阐发。这些人对人类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当他们的学生过世后,他们也与无数对人类有恩却未得到感谢的人长眠在一起。幸运的是,他们中有一位流芳百世,那就是苏格拉底。
因此,根据著名发表的作品来评价一位教师的价值是错误的,而今天在某
种程度上却出现了这种错误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权威管理机构那种有损效率和对无私的热情采取不公正的态度。
管理一所大学的教师队伍与管理一个商业组织决然不同。教师的意见以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情是办好大学的惟一有效的保证。
什么样的条件会使我们拥有办好一所大学所需要的那种教师队伍?危险在于很容易产生完全不合格的教师——那些高效率的学究和蠢人。而公众只是在大学阻碍了青年人的发展前途很多年以后才发现优秀教师和不合格教师之间的差异。
只有当最高管理机构采取克制,牢记不可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大学,那时,我们伟大民主更加的现代化大学教育体制才能取得成功。
说到一所大学的教育,它的核心问题是使青年学子们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受一批充满想象力的学者们的影响。
第二篇:怀特海演讲读后感之三 大学与学者
大学与学者
大学精神也是一个现在中国公众关注的问题,一直作为近年的大学校长论坛的话题。
怀特海认为“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的恰当的作用是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掌握知识。„„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怎么都是——至少毫无用处”。“学者的作用就是在生活中唤起智慧和美,假如没有学者那神奇的力量,智慧和美还湮没在往日的岁月中”。
这与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陈寅恪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异曲同工。只是陈寅恪先生的语境饱含理性凝重,而怀特海的语境充满感性浪漫。
回望现实,我们的大学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做法——自觉不自觉地,课堂只是课本现成结论与答案的表达,考试习惯于考“讲过”的,命题必须附上“标准答案”„„所有这些,都与大学的境界相去甚远。
关于学者,怀特海明确指出:“我们绝不能认为,大学以创新思想的形式生产的产品只能通过发表署有作者姓名的论文和著作来衡量”。“在任何一个教师群体中,你都会发现一些杰出的教师不屑于那些发表论文专著的人之列。他们创造性的思想须要通过演讲或个别讨论的形式,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得到阐发。这些人对人类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当他们的学生过世后,他们也与无数对人类有恩却未得到感谢的人长眠在一起。幸运的是,他们中有一位流芳百世,那就是苏格拉底”。“因此,根据著名发表的作品来评价一位教师的价值是错误的,而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却出现了这种错误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权威管理机构那种有损效率和对无私的热情采取不公正的态度”。
甚至,怀特海毫不客气地认为“那些高效率的学究和蠢人”“很容易产生完全不合格的教师”。
这不由得让我幸灾乐祸地表示同意。我以为,所谓学者,无非是两个作用,一是他忠实地揭示这个世界的奥秘,二是以他的学识与精神去使人得到有益的改变。否则,等身的著作又有什么价值呢?
现在,许多科研和论文都来得那么急功近利,我甚至怀疑那种规定了研究时程科研究竟是否合是一种真正合理的科学规范。当今中国如雨后春笋般的论文,究竟有多少“结论与建议”真正推进了人类的认识进程又或对人产生了真正积极的影响?
怀特海的话,终于可以使乘鹤西去的晏才宏老师那种“自命清高”获得应有的尊敬。
第三篇:我眼中的学生演讲方案
唐庄小学师德建设年“我眼中的学生”教师论坛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体局【2011】1号文件精神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展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弘扬当代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情操。
二、论坛内容:
研讨会内容为“我眼中的学生”为主题,自由述说自己心中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想法和做法,通过充分展示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事迹,展现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阐释对师德建设重要性、新时期师德的内涵、评价标准等问题的理解、感悟和体会。
三、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四、参会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时间:政治学习时间
六、具体要求
1.每位教师都必须按时参加会议。
2.每位教师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材料。
3.参会情况作为年终师德建设综合考评指标。
4.发言情况作为年终师德建设综合考评指标。
第四篇:演讲要有针对性
演讲要有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演讲内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效果。演讲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听众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和信服。这样,才能取到一定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三、演讲要有激情
熟练演讲稿是演讲的前提,但照本宣读,听众不可能被感染。“演讲”顾名思义,不光讲还要演。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在演讲时要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再倾注自己的感情,有真情实意。缺乏激情的演讲是没有魅力的。
四、演讲的技巧
当然,演讲也有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演讲效果更理想。熟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开头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其次演讲时自然大方,所表露的感情应与内容相吻合,只有真情实意才能抓住听众,打动听众。演讲的姿势助演讲,因为丰富多样又适当的手势或姿势,不仅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绘声绘色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篇:演讲要有现场感
顾名思义,演讲就是演与讲的统一。在演讲中讲的内容与演的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讲与演的结合上,现场感是一个到关重要的因素。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初当律师的时候,在听到一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之后,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不仅如此,他为了学发表辩护的真实感觉,经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而且一边倾听一边模仿。
演讲是一种颇为独特的交流方式,不同于书信交流,也不同于日常会话,因而在构思时必须突破写作和交流的思维方式,从寻找现场感觉入手,直接进入了“现场”,在内容选择&O5380;语言选用和结构上有临场感,对可能面对的现场气氛和效果,有所预感和把握。
第一&O5380;演讲语言要适合现场表达。
演讲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必须既要能“讲”又要能“演”,便于现场表达。它一般使用经过精心锤炼和构筑的口语,它的语汇&O5380;句式和语气都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自然流畅。它必须去除雕凿的痕迹和公文的程式化,消除诗歌式的跳跃和剪辑,同时运用语气&O5380;停顿&O5380;语调等语音手段和感情&O5380;手势等体态语言,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
总之,演讲语言在起草演讲稿时,要摆脱其他文体的负面影响,在语言体裁的抒情上以适合现场表达为尺度。
第二,适合于现场调控
演讲必须要顾及针对听众的现场调控,在构思时必须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O5380;情感&O5380;意志&O5380;经验等等的兴奋点,以便张弛有度&O5380;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听众,促使听众参与,更好地进行现场交流。
在构思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演讲目的和内容,在开头&O5380;过渡&O5380;展开&O5380;收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调控技巧。比如说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运用蓄势的手法导向情绪的爆发点,形成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涡旋。还可以穿插一些无关紧要,但是风趣幽默的插曲,用来调节心理&O5380;活跃气氛,化隔膜为亲密,化挑剔为欣赏,及时喷洒防止精神疲劳的清醒剂。
在演讲时,必须对风云变幻的“现场”要有所准备,必要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设想。
第三,适合于现场环境。
演讲是发生在某个特定时空的行为,将要在哪里演讲,以及“此时此地”的情景,也是在准备时应当考虑的,是北疆还是南国,是故地还是异乡,是城市的广场还是乡村的田头,是轻松的场合,还是庄重的典礼,是相聚于一室还是于行旅之中,这些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作为演讲的构成要素,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构思的重要基础,构成演讲的框架,以调动思想&O5380;感情和生活的积累,形成独特的情绪基调和语言特色。
南宋初年的一天,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皇宫里,宋高宗刚想退朝,听说岳飞元帅从抗金前线回来求见,就召他进宫。
岳飞汇报了前线的一些情况后,故意谈起双方的战马。
宋高宗随意地问道:”爱卿,你最近得到什么好马吗?“
岳飞说:”臣以前倒是有两匹骏马,食量要比一般的马大好几倍,而且对食物很讲究,稍微不洁净就不吃。当然,本事也远远高于普通的马。我从早晨策马出发,那马跑得还不算怎么快,等到跑上百八十里,却如同风驰电掣般地飞跑。即使到了中午,那马仍有后劲,再从中午跑到晚上,仍能跑200里,到达目的地后,我卸下鞍甲,见这两匹马不但不喘息,甚至连汗都没有。这样的良马是致远之材,可托重任啊!“
宋高宗赞许地点点头。岳飞又说:”可是很不幸,前不久,我的这两匹马先后都死了。而现在我乘的这匹马,虽然给什么草料都吃,脏水也能喝。跑起路来,开始时倒是逞能,可没跑上几百里就没劲了,又是大口喘气,又是浑身是汗。这种劣马,消耗是少,容易满足,但是爱逞能,没后劲,不过是个驽钝之材啊!“
宋高宗明白,岳飞以马为题劝自己要珍爱人才。虽然其中隐寓着忠告和批评,但只是暗喻,没有明说。他欣然接受说:”你说得好极了,要得到好马,就要珍爱它们啊!“
可见,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环境因素,更能切合演讲的场合,形成心心相通的同感和相互感染的情绪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