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4: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读后感》。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读后感

一.听力部分(30分)

I.A听句子,选出你所听句子中含有的单词,念一遍。(12分)

()1.A.stomachB.stomachacheC.headache

()2.A.balanceB.baseC.balanced

()3.A.resultsB.restC.read

()4.A.busB.shipC.subway

()5.A.vacationB.vegetablesC.family

()6.A.southB.sevenC.stay

()7.A.wordB.walkC.work

()8.A.too longB.too muchC.much too

II.B情景反应,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念一遍。(9分)()9.A.Two hours B.Five yuan.C.Twice a month.()10.A.I‘m sorry to hear that.B.That sounds good.C.Yes, please.()11.A.She's at school.B.She's going to the beach.

C.She's in the mountains.

()12.A.Have a good time.B.Oh, dear.C.I want to go.()13.A.Yes,I think so.B.No problem.C.No, thanks.()14..A week.B.Three times.C.Nine hours.III.C 对话理解,根据所听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念两遍。(9分)()15.A.He has a toothache.B.He can sleep well.C He is very healthy.()16..In his schoolB.In his house.C.We don‘t know.()17.A.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B.Sometimes.C.Often.()18.A.Just two months.B.For about 5 days.C.About three months.()19.A.She is spending time with her friends.B.She is babysitting Jim.C.She is leaving for Beijing.()20.A: By bus.B.By car.C.By train.

二.笔试部分(120分)

I.单项选择(20分)

()21.I don‘t like summer because there is____rain.A.much tooB.too manyC.too muchD.many too

()22.Anna speaks quietly, so____students in our class hear her.A.fewB.manyC.all D.most

()23.My little brother went to school____it rained heavily.A.butB.althoughC.if D.because

()24.Which number is the close to 1?

A.0.9B.0.87 C.1.5D.1.05

()25.Thank you very much____me the good idea.A.to tellB.for tellC.for tellingD.your telling

()26.Lin Tao and Li Ming____good at schoolwork..A.is bothB.all areC.are allD.are both

()27.Do you enjoy____in China?

A.liveB.to liveC.living D.lives

()28.--______ does your father do morning exercises?—Hardly ever.A.HowB.How often C.WhenD.What time

()29._____is important for us _______sports every day

A.It;do B.That;to do C.This;to do D.It;to do.()30.---_____________ ? – I have a sore back.A.What‘s the wrong B.What‘s matter

C.What‘s troubleD.What‘s wrong

()31.Mr Green______for America the day after tomorrow.A.leftB.leavesC.is leavingD.is going to leave

()32.I‘m hungry.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______to eat?

A.delicious something B.something delicious

C.anything deliciousD.nothing delicious

()33.Tom goes to school ________every day.A.by a busB.by his bikeC.by busesD.on foot

()34.It _____ my daughter half an hour_______ her homework last night.A.takes, to finishB.took, finish

C.took, to finishD.took, finished

()35.---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us?---____________.A.Yes, I can.B.Yes, please.C.Yes, I‘d like to.D.Yes, I‘d like

()36.Her dress is _________than ________.A.more beautiful, mine B.more beautiful, my

C.the most beautiful, ID.beautiful, me

()37.It‘s ______ colder today than it was yesterday.A.very B.moreC.muchD.little

()38.---Let‘s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_________________.A.That‘s a good idea.B.You‘re welcome

C.Thank you.D.No, we don‘t.()39.Put the ingredients in the container and _________, please.A.mix up itB.mix it upC.mix up themD.mix them up

()40.The classroom is _______small _______hold(容纳)so many students

A.enough, toB.so, thatC.too, toD.very, to

II.句型转换,一空一词(10分)

41.The book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ne.(改为同义句)

The book isn‘t the ____ ____that one.42.You are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改成同义句)

You are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go to school.43.He could cook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改成同义句)

He could cook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five.44.It‘s about 5 kilometers from my home to the school.(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 is it from my home to the school?

45.Take out your book, please.(改成否定句)

_____ ______ out your book.III.完型:先读短文(30分)

(A)

What must you 46 when you receive a present for your birthday? You have to sit down and write a thank-you letter.The words ―Thank you‖ are very important.We have to use them often.We47when someone gives us a drink, helps us to pick up things, hands us a letter, lends us a book, gives us a book or a present.48important word is ―please‖.Many people forget49it.It is not polite to ask someone to do something50saying ―please‖.We have to use it when we51something, too.It may be a book or a pencil, more rice or more tea.It may be used in the classroom, at home, at the bus stop or in a shop.We have to use ―please‖ to make each other52.We have to53to say ―sorry‖ too.When we have hurt someone, we go up and say we are 54.When we have told lie(说 慌)and feel sorry, we use 55word.When we have forgotten something or broken something, we use the word ―sorry‖, too.―Sorry‖ is a word that can make people forget wrongs.()46.A.do B.say C.speak D.tell

()47.A.talkB.read themC.say themD.tell them

()48.A.The otherB.AnotherD.The othersD.Other

()49.A.to takeB.to use C.to spell D.to write

()50.A.andB.orC.withD.without

()51.A.ask forB.give backC.wait forD.thank for

()52.A.kindB.happyC.beautifulD.healthy

()53.A.forgetB.learnC.studyD.know

()54.A.hungryB.sorry C.angryD.busy

()55.A.the differentB.the rightC.the sameD.the good

(B)

As a student, who do you see most often in your life? Of course the ___56___is your t teacher.You always __57____ your teacher.Some students love their teachers very much.These

teachers are not only teachers but also_58____ of students.But some students___59___ their teachers.They don‘t listen__60___ teachers in class and they don‘t finish their homework.Students of the___61_ kind always do well in their study and teachers like them,__62___.While the second kind often finds study __63__ and different.They can‘t get good marks in the exams.So if you want to study___64____, please try to love your teachers.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sk them.Try to __65____ with them more and you will become good friends of your teachers.()56.A.questionB.askC.hopeD.answer

()57.A.sayB.sawC.see D.said

()58.A.captainsB.friendsC.singers D.sisters

()59.A.not likeB.feelC.dislikeDlike

()60.A.forB.inC.toD.at

()61.A.oneB.firstC.twoD.second

()62.A.as well asB.toC.tooD.either

()63.A.relaxed B.boringC.friendly D.happy

()64.A.goodB.badC.badlyD.well

()65.A.talkB.sayC.cryD.write

IV.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

(A)

Everybody has a home.People have homes.Animals have homes.People live in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houses.Animals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homes, too.Some animals live in holes under the ground.The woodchuck(美洲旱獭)lives under the

ground.His home has two doors.If any enemy(敌人)comes in through one door, the woodchuck will go out through the other.Some animals live in holes in trees.Some squirrels(松鼠)build their nests(窝)high in trees.Most of the birds live in nests in trees.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66.People live in____.A.different kinds of mountainsB.holes

C.different kinds of housesD.all kinds of trees

()67.The passage(短文)is about____.A.some treesB.the homes of some animals and birds

C.animals‘ livingD.different animals

()68.____live under the ground.A.All the animalsB.The woodchuck and the squirrel

C.Some animals D.Some birds

()69.How many doors the woodchuck have in his house?

A.One B.Two C.Three D.No one

()70.Animals‘ homes are____.A.not the sameB.in treesC.in holesD.the same

(B)

Scottish Dancing

Scottish dancing is nice and easy to learn.The fantastic dance from England will be given.Live Music—Late Night Jazz

Enjoy real American jazz from Herbie Davis, the famous trumpet player.He is known to play well into the early hours, so don‘t want to get much sleep.PLACE: The Jazz ClubDATES: 15-23 June

PRICE: $ 10-15TIME: 10 p.m.till late

TEL: 4668736

PLACE: Jack Stein‘sDATES: 10-25 May

PRICE: $ 15TIME: 7-10 p.m.TEL: 4021877

There are 12,000pieces on show here.You can see the whole of Chinese history.PLACE: Anhui MuseumDATES: 1 May-30 June

PRICE: $ 6($ 3 for students)TIME: Monday –Friday 9a.m.-5p.m.TEL: 488688Weekends 9a.m.-9p.m.Your pen pal is coiming from Australia to your city for a holikay.You send him this e-mail to tell him soimthing about the hotel.SUN HOTEL ROSE HOTEL

DatesOct.-3 Dec.1Jan.-31 Mar.April-30 April(closed)May-31 May

1Jun.-30 Sep.Prices(a night)Prices(a night)

$16.8 $19.8

$14.8 $17.8

…… ……

$18.8 $21.8

$20.8 $ 24.8

根据短文内容, 判断下列各句的正(T)误(F).()71.I want to enjoy jazz music, I should go to Jack Stein‘s.()72.If you are a student, it‘s cheaper for you go to visit the Anhui Museum.()73.If you want to know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Jazz Club, just dial 488688.()74.If your fiend comes on 4 April, you can ask him to stayed in the Sun Hotel, because it‘s cheaper.()75.A foreigner can go to Anhui Museum to know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China.(C)

Study the contents(目录)paper of the book below and choose the right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Contents

Part 1

The growth(发展)of Shanghai and its people

Chapter 1 The growth of Shanghai1

Chapter 2 The growth of Shanghai‘s population(人口).17

Part II

The needs of people

Chapter 3 Our enironment(环境)32

Chapter 4 Our food46

Chapter 5 Our busy traffic58

Chapter 6 Supermarkets and shopping centers71

Chapter 7 Parks and places of interst86

Part III

To our readers101

()76.How many parts, chapters(章)and pages(叶)does the book have?

A.It has 3 parts, 7 chapters and 86 pages.B.It has 3 parts, 8 chapters and over 100 pages.C.It has 3 parts, 7 chapters and more than 100 pages.D.It has 3 parts, 7 chapters and less than 100 pages.()77.Which part tells you some information about Shanghai‘s growth?

A.Part I.B.Part II.C.Part III.D.Not in the book.()78.Where can you find information about Shanghai‘s traffic problem?

A.In Chapter 7.B.In Chapter 6.C.In Chapter 4.D.In Chapter 5.()79.What may Part III tell us?

A.How much is this book? B.Where can youbuy this book?C.Why do they write this book?

D.Who wrote the book?

()80.Below is a diagram(图表)from the book between which pages can you find it?

A.Page 46-58.B.Page 32-46.C.Page 17-32.D.Page 71-86.(D)

Today my father and I were waiting for the bus.We heard two women were crying at a big man.We came nearer.―They took my friends‗s purse(钱包)five minutes ago,‖ one woman said, ―When we were in the bookstore, three young men started talking to us.At first they were very friendly.Then my friend found that her purse was not in her handbag.Two men ran away.We followed(跟随)this man here.‖ The man shouted back and held out a bag showing everyone that it was empty(空的).Then the bus was coming, and everyone started getting on the bus.The man got on quickly, the two women went after him.―Wait,‖ said my father.―I don‘t want to go on that bus.‖ He went into a shop and quickly called 110.―I want to report a robbery.The man is now on No 3 Bus.Please meet the bus at…‖ we tiik the next bus.As we got off, we saw them.Six policemen stood around the man, who was in handcuffs(手铐).The two women were talking to the policemen.―Well done, Dad,‖ I said as we walked by and went home happily.―Good thinking‖.()81.Why was the man holding out a bag? To show that he did not have _____.A.any moneyB.the woman‘s purseC.any ticketsD.any food

()82.Who maybe had the purse?

A.One of the other two men B.The big man on the bus

C.A woman in the bookshop D.The woman‘s friend

()83.Why didn‘t my father get on the bus?

A.He wanted to call the police.B.He wanted to go home.C.He wanted to telephone his wife.D.He wanted to buy something in the shop.()84.What does the word underlined ―robbery‖ mean?

A.新闻B.抢劫C.证人D.事故

()85.What do you think of my father?

A.He is clever.B.He is serious.C.He is kind but he is afraid.D.He is kind and clever.VII.书面表达(20分)

Lucy and Lily是寄宿在中国家庭来自美国的留学生,他们是孪生姐妹,绍兴电视台的小兰花节目在春节期间要做一档她俩的节目,需要一段介绍他们的短文,现在请根据下表,写一篇介绍她们的短文。内容可适当发挥,词数在80左右。(开头部分已给出,不计入词数。)

The same America

Tall, long curly hair

Speak Chinese

Help Chinese mum do housework

DifferentLucy Lily

sing and dance ☆☆☆ ☆

athletic, play volleyball ☆ ☆☆☆outgoing ☆ ☆☆☆

like going hiking with friends√like staying at home to study √Lucy and Lily are twins….

第二篇:八年级读后感

《小王子》读后感

一天,我在家中,仔细阅读、品味了一下这本名为《小王子》的书。它讲述了“我”——一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被迫降落在无边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见了小王子之后发生的奇妙之遇。后来,小王子离“我”而去,回到了属于他的星球。“我”也修好了飞机的故障,飞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六年后,“我”非常悲伤。“我”一直非常怀念“我”们共度的时光。“我”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个故事。其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满着功利主义而表露出的忧心与无奈。

在故事中,小王子住着的B612号小行星令人不可思议。它上面的生物种类虽然比地球上的少得多,它的表面积也比地球小许多,几棵巍峨高大的猴面包树就会占据整个星球,甚至撑破这个星球。但是在这颗小行星上却没有大人世界里那令人窒息的教条之间的冲突、矛盾,对他人也没有任何成见与偏见,充满着天真无邪的想法与观点,还能够随意地幻想着这个星球外世界的样子,探索人生的奥秘。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不能太讲究实际,幻想也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有了前进的目标;有时,我们不能太遵守教条,打破成规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要像那个飞行员以及小王子一样,珍惜现有的友谊。我们更要学习小王子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探索未知人生,获得启迪。也希望社会中的人们能够对他人没有任何成见与偏见,和谐相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共创和谐社会而努力吧。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孩子上一年级时的那个寒假买回来的,读了以后,仿佛记起了我的童年,今天再读,感受的依然是小林宗作老师那对孩子浓浓的、无私的爱!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讲述的是她小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因为她小时候的调皮、淘气和任性被第一所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这巴学园快乐的生活、学习的的故事。

当忧心忡忡的妈妈带着在一般人眼里有些“怪怪”的小豆豆来到巴学园时,遇到了崇尚自然教育的、脾气超好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的宽容和别具一格的教育让小豆豆在这里感受到了平等、自由和快乐。

小林校长特别注意孩子的素质教育。在他的呵护下,在别人眼里有些怪怪的小豆豆是那么的聪明、活泼,小林校长无疑是一个智慧的校长,你看,他用废弃电车做的教室是多么的让孩子们喜欢,他让孩子们带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饭菜,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也让孩子们远离了挑食,是多么的吸引大家„„他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欢上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午学完了课程,下午就可以集体去散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大家。

小林老师十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为了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和画画,他总是对家长们说,让孩子穿最差的衣服来上学;在小林先生的教导下,巴学园的孩子们都无忧无忧的、健康的成长着,结果表明他们当中出现了很多的佼佼者。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只要用心去想,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换位思考就能真正的体会和理解孩子;用情去感动,才能真正的得到孩子的尊重和喜爱,无声无形的教育才成真正的打动孩子。

童年意味着快乐,在孩子发生了状况时,我们应该认真的探求原因,而不要一味的光看表面现象而误解了孩子的那颗稚嫩的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用日常的行为教育和感动孩子吧,学习成绩不是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用眼睛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成长每天都在变化着,给我们带来烦恼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他们的行为和话语可以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或者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除了适时的鼓励他们去读书,去学习和给予他们更多的正确引导以外,还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展开想象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绽放的理由!

后记:我觉得《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适合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看的很不错的书,它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2011广东深圳中考作文题:半命题作文,“给自己一些______”,文体不限。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http://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点评】

“善待自己”,在常人看来,莫过于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与宽松。本文中,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发人深思。作者先描绘青藤缠瓜、藤断瓜落的事,据此引出联想,提出看法。这种由事及理、事理谐和的写法,使得文章洋溢着理趣与情趣。说了平时对规则、原则的反感,说了失落时对规则、原则的思念,说了坚持原则的作用,说了“青藤”勒住带来的痛苦与利害关系,可谓环环相扣,娓娓道来,作者思维的顺畅与缜密令人叹服。另外,排比、反问、对比等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优美,表达有力。

第三篇:八年级读后感

腐朽之木上盛开的鲜花

-------读《骆驼祥子》有感

乔川初中章晓玲

祥子是个车夫,但他却不是一个普通的车夫。“我只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后娶个清清白白的妻子,成个家。”要求不但不高,而且现实。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乡下人的想法,对于每一个内心纯洁,清白的人来说,这都能算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了。但那个旧社会能帮祥子圆梦吗?

祥子十八岁就跑进城里,他干过苦工,却又很快发现拉车比较挣钱,于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年轻与体力开始了拉车之旅。可没几天下来,他已躺了两天,脚脖子肿得像两个瓠子似的。但要强的祥子怎会遇到点挫折就退缩?为了他那辆自己的车,留点血汗又算什么?三年的奋斗,祥子终于实现了他那小小的愿望的第一步。可是,之后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祥子是个车夫,他比平常的车夫强点儿,或者……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车夫,也许这车并非是福,却是飞来横祸。“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句话,我本来是不相信的。车刚买了没多久,在一次拉客的过程中,被军阀抢了去,不幸中的万幸,我们的祥子却逃了出来,准备东山再起。祥子在曹家干起了包月,辛勤的工作很快就让他攒足了再买洋车的钱,但却被孙侦探一洗而光。这时,祥子又受了“人和场”虎妞的引诱,被迫和虎妞结婚,待发现真相后为时已晚。虎妞死后祥子又卖掉了第三辆车。一次次挫折,一个个阴谋,一回回欺骗,让祥子也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坚持追求的道路是否真的可以通行。布满

棘刺的生活消磨着祥子的意志。最终,祥子没有像胜利者一样抬起头,黑暗已将他的身躯包围,他屈服了,他开始自暴自弃,日渐堕落,吃喝嫖赌,谋财害命,几乎已是无恶不作的坏人。他如同行尸走肉,心已冻结,体内流动的似乎已不是鲜血,因为只有纯洁的人才会有热血,才需要热血。而恶人们的血对自己已无用,他们只有噬血。这正如一棵倒地腐朽的大树上盛开的蘑菇一样,虽然五颜六色,艳丽异常,但终究是短命的,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才的!祥子的一生正是他的明证。

这虽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局,却是深刻的,值得深思的。祥子所生活的那个个人主义社会会让人们因贪念而相互残杀,在这儿,没有人能判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个阴谋、欺骗、挫折扼住了祥子的脖子,是一个个像车行主这样的剥削者扼住了下层市民的脖子,一个个纯真善良的人,变成了穷途末路而无恶不作的鬼。而这悲剧的产生只因这罪恶的社会吗?其实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绊了自己一脚。“有了车便有了一切”“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一个个目光短浅的人正因这自私而埋下了祸根,个人与强大的恶势力的斗争,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悲剧。不错,祥子的故事,是事实,是缩影。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你可明白?

痛苦也美丽

——读《谈生命》有感

乔川初中王琳

伴着淡淡的书香,我翻开了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作为冰心的敬仰者,目睹了“现代——中国”的美丑善恶,那么她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生命体验”呢?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隽永的,更不是永远痛苦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隽永中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把握生命。因此,“感谢生命”的重心显而易见是落在了“痛苦”的上面。

孟子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说机遇是上帝的恩赐,那么磨难就是生活的垂青,顺境造就幸运,而逆境造就伟人,没有范仲淹的划粥为食,怎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没有贫困、饥饿,怎会有伟大的马克思,没有硬硬的皮鞭,怎会有今日德高望众的高尔基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仿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出其所不能。”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面对困难,在逆境中前进,坚持不懈,化阻力为动力,挫失败于成功。这样,生命才会焕发出光彩,更加美丽。

生命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生命像一颗种子,经历过种植,培育,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后才会显得芬芬美丽,生命像一股溪流,经历过汇聚和分散后才会更加清澈,生命像一本故事书,经历过翻动、阅读、思考和感想才会有所意义。

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生命从发芽和结果经历了多少坎坷和困难,多少次它失去了“生的欲望”,又增添了“花”的美丽,流淌了多少快乐与痛苦,又获得了多少“生”的思想,这简直太深刻,太启人心扉了。

生命在于呼唤,在于奉献,在于创造。生命像一句名言,读完使人思绪纷飞,幻想翩翩,生命像一朵花,开完使人了表悲伤,欲言待发,又来了一丝惋惜……在痛苦中感谢生命,在生命中创造辉煌,而在辉煌中成就梦想,走向未来与成功的彼岸。也许那时,当你转生一看,你的生命如此精彩美丽,你的人生如此多姿多彩,耀眼照人,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藏。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

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天平的测量值(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值之和):

横梁标尺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

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测量更准确?为什么?

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采取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同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

二、测量水的质量

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

教材P6把三个步骤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换,这个方案如何?分组活动:⑴调节天平;

⑵测一枚大头针质量;

发现: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

⑶设计方案;

⑷测100枚大头针质量;

⑸再测200枚大头针质量;

⑹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

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

测多算少(累计法)

活动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

⑴测烧杯质量m杯;

⑵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⑶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4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

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机械效率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3 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讨论法 阅读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问。

教师:这篇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他为什么聪明呢?

(二)导学达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

教师: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好?

教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教师: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什么?

教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教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教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教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

①机械效率的引出

【分组讨论】

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师:在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大?

教师: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做的`额外功最少。

教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越大,我们就说机械效率高。

公式:η=W有用/W总

②机械效率的特点

教师:机械效率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不同机械的效率可能不同,同样的机械在不同的状况下效率也不尽相同。

机械的效率越高,越能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提高机械的效率?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教师:机械效率的高低对我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经常要了解机械的效率。请看下面这台机械。

③机械效率的计算投影例题

起重机把重力为4×103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6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4.8×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教师:根据刚才所学试一试

3.【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教师:我们利用实验来探究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到底有什么关系?

教师: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距离S、高度h

教师:怎么计算有用功、总功?请写出表达式。

教师:实验原理是η=W有用/W总=Gh/FS

教师:测量过程中应注意:①要匀速拉动物体。②拉力方向应竖直。

教师:如何读数?

投影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调节教学。

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2-3组代表)

小组内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次数

钩码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有用功W有用/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η

1?

2?

3?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思考回答

学生:这位宰相很聪明。

学生甲:他借皇帝的手惩治伙计。

学生乙:他让伙计浪费了好多力气。

学生丙:伙计们做了很多无用功。

思考回答

学生:对沙、桶、袋、人、动滑轮做了功。

学生:对沙做功。

学生:对桶做功。

学生:对动滑轮做功。

学生:对人和口袋做功。

学生: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

学生: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

学生: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

学生:改进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轻巧。

学生: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学生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分别测出:钩码重力G、拉力F

学生:W有用=Gh;W总=FS

学生:眼睛要紧随测力计且示数稳定时读数,视线与指针指示位置垂直。及时记录数据。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

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

1、试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1、演示试验: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 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地球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 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 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 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 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 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 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 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和 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 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 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 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 底部和 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 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 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 液体的密度和 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 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 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 受到重力,且有 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 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大气压还受 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 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 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 =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 体的体积),与物体的 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 W t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物.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动物()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有用+W额=FS = 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有用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下载八年级下册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下册课文(范文模版)

    八年级下册 Radio times "How old are you?" the radio studio manager at WXBN __46__at me. "Fifteen," I said. "And you want a job in radio?47you be at school?" he......

    八年级下册对联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阅读《藤野先生》,根据课文内容、写法、主旨等,补全下联: 出:恶东京,赴仙台,恩师正直严教苦学;对: 出:异国恩师情难忘;对: 2、阅读《我的母亲》,根据课文内容、......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

    (9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我国,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 ) A.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B.自觉遵守法律C.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D.自觉学习法律2.我......

    八年级下册政治材料

    答题小窍门 一、单项选择题:灵活运用排除(正确或错误的排除)加比较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价值判断题 1、首先,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并写到括号中......

    八年级下册数学论文

    八年级数学论文 作者:张丽 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一初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黄洋小学 胡江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年我接任八年级(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年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

    八年级英语下册.doc(定稿)

    八年级英语下册 1. What’sthematter(withyou) ? /(你)怎么了? What’syourtrouble? =What’syout rouble?=What’s wrong(with you)?=Is there anything wrong(with you)? =......

    八年级美术下册[本站推荐]

    王阎镇九年制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祝习鹏 美术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册八年级美术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