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马集团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构建六大防控体系实现义煤安全发展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经验
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前身为义马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2008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公司现有煤、煤化工、铝三大主业,职工5.6万人,所属22对生产矿井分布在河南、青海、新疆、山西4个省(区),煤炭资源保有储量50亿吨。截至2010年9月底,资产总额284亿元,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以上(不含近期整合的小煤矿)。2010年10月15日,中国证监会核准义煤集团上市。
义煤集团在长达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矿井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再加上地质条件复杂和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严重,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2007年以来,义煤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狠招、出重拳,奋力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原煤产量和效益大幅提升。2010年1-9月,生产原煤2337万吨,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4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呈现出安全、健康、和谐、文明发展的良好态势。
义煤集团在短短3年时间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大转变,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以“零”事故奋斗目标为引领,以治理重大灾害为中心,着力构建“理念引领、管理科学、技术支撑、投入强基、文化固本、救援有力”的六大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安全与生产的良性发展。
义煤集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可以归纳为:第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只有领导重视,整个企业才会重视,工作才会主动,措施才会到位,安全发展才能有保障。第二,责任落实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舍得投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才能防患于未然。第四,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做到紧抓紧促,不断强化达标意识、提升达标层次,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第五,提高员工素质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只有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一、理念引领,奠定安全生产思想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行动。先进的安全理念是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义煤集团在抓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企业安全发展。
(一)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科学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本,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安全发展。义煤集团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凡是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加,凡是安全生产需要的资金要优先予以安排,凡是安全生产需要的干部和专业人才要优先配置。义煤集团每天早上调度会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全生产工作。上至公司领导、下至一线职工,都能时刻关心安全、牢记安全,真正做到了不安全不生产。
(二)自觉实施以“零”事故为目标的安全管理理念。义煤集团认为“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明确提出了“安全事故零目标”,实行安全一票否决,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一切事故都可以控制”的共识。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求做到6个“零”:人身安全事故为零、机电设备运转事故为零、工程质量事故为零、顶板事故为零、瓦斯超限为零、自然发火为零。如,为保证瓦斯超限为零,义煤集团提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并按事故进行责任追究,使瓦斯超限次数大幅度降低。2006年全公司瓦斯超限28710次,2007年下降到217次,2008年为63次,2009年为15次,2010年以来杜绝了瓦斯超限现象,实现了全公司瓦斯零超限。
(三)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超前防范理念。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义煤集团在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隐患治理和事故超前防范,建立了“大三防”、“小三防”安全防范体系。“大三防”就是基层矿井防、业务部门防、安监部门防,明确了基层矿井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业务部门的安全技术防范责任和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小三防”就是素质防、技术防、装备防,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加强技术管理、改善装备水平,不断强化超前防范功能,有效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为了将防范的关口前移,义煤集团还主动将采掘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报警、断电浓度降到0.8%,要求各矿在瓦斯浓度达到0.4%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达到0.6%时必须进行预警。
二、管理科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
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方式和手段,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以高效的执行力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一)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义煤集团自上而下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分级、分系统实施安全包保。所有副总师以上领导、机关各部室全部参与安全包矿,业务部室包保业务系统,严格按规定下矿督促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基层单位矿级领导全部实行安全包区队,做到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为促进责任落实,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安全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在责任明确后,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加大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导致事故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2007年以来,由集团公司直接处理的相关责任人达767人。逐步构建了以局部保整体、以个人保班组、以班组保区队、以区队保全矿、以各矿保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义煤集团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以铁的纪律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严格落实,将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职工,并根据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实行重奖重罚。如,为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义煤集团专门成立督查小分队,采取多种方法不定时检查干部带班情况,凡发现迟下早上的,每人处罚2000元,并通报全公司,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处理。3年来,共查处执行带班、跟班制度不到位的矿处级领导干部72人次,科队级干部473人次。如,为保证煤层注水工作落实到位,义煤集团引入工程监理制度,由监理人员对包干区域的钻孔数量、规格、深度等实施监管,并承担相应责任,如出现质量问题,不仅要对施工人员,而且要对监理人员予以严厉的处罚。
(三)大力推行科学领先的安全管理方法。一是积极推行安全评价和评定工作。每月由矿分管领导组织业务技术部门对水、火、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由机电副矿长组织对机电运输装备保护及能力进行评定,针对评价和评定出的重大隐患,由业务部门牵头制定措施、督促落实,安监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实施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排查及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时限、标准、措施、资金,并挂牌督办,逐项验收,逐一销号,形成了隐患排查(信息采集)、分类管理、制定整改措施、过程重点控制、隐患销号处理的全闭环管理机制,保证了隐患整改的落实。三是实行后备干部安全准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分批将矿处级后备干部先派到安监部门进行一定期限的锻炼,熟悉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被正式委派到相关领导岗位,确保矿处级干部重视安全、会抓安全、干好安全。四是坚持周安全办公会制度。义煤集团将每月一次的安全办公会改为每周一次,确保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五是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先后对支护改革、瓦斯综合治理、冲击地压防治、煤层注水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三、技术支撑,提升煤矿应对灾害的能力
事故源于隐患。要想控制事故,必先消除隐患。义煤集团针对企业本部所属煤矿瓦斯、冲击地压、自然发火等灾害严重的实际,提出“以灾害治理为中心”,培养和引进企业急需的灾害治理人才,全力治理灾害,彻底改变企业发展受困于灾害严重的局面。
(一)多层次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义煤集团坚持“科技兴安、人才兴企”战略,相继从省内外引进专家型技术人才12位,面向全国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00多人,与高等院校共同培养采煤、机电、通风安全专业中层干部1823人。创建了1个省级技术中心,成立了瓦斯、矿压、地质、防灭火、机电装备等8个研究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机构、科技队伍迅速壮大,为企业灾害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加强技术攻关,对煤矿瓦斯实施综合治理。义煤集团本部17对矿井中,有突出矿井5对、高瓦斯矿井4对。突出矿井开采的是“三软”不稳定煤层,煤质松软,难以抽放;耿村、千秋等高瓦斯矿井还存在自然发火与冲击地压的威胁,治理难度大。面对挑战,义煤集团加强技术攻关,确定了“加强预测、超前防范、消除显现、杜绝突出”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开采保护层和顶底板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水力压裂技术,形成了5大类、15种瓦斯治理技术,攻克了瓦斯治理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过程治理向超前治理转变、措施治理向工程治理转变。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对矿井成为了“全国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化矿井”。
(三)实施大断面、强支护,有效缓解冲击地压。冲击地压是义煤集团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矿井采深的增加,冲击地压日益频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安全发展。针对冲击地压的难预测性和高危害性,义煤集团一方面强力推行“大断面、强支护”,缓解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2008年以来,新掘大断面巷道2万多米,扩修巷道1.2万多米,将矿井巷道断面由8-10m2扩大到16-24m2,采取复合支护、圆形全断面封闭支护、长距离超前支护、空帮让压、松帮卸压、壁后注浆等支护管理新措施,解决了巷道压力大、影响行人、运输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全面增强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另一方面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
冲击地压的防治研究,形成了“主动预防、培训教育、预测预报、措施解危、效果检验、安全防护”六位一体防冲体系,取得了冲击地压尽量少发生、有计划诱导发生和即使发生也不伤人的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2009年,义马煤田先后发生16次冲击地压,其中人工诱导的占60%,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大的损坏,特别是11月8日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发生较大冲击地压,导致工作面下巷300米巷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巷道断面由24m2缩减到8m2左右,但人员没有伤亡,设备也没有受到大的损坏。2010年1月,在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研项目鉴定会上,义煤集团主持完成的“底板型冲击地压研究技术”被认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四)全面推广煤层注水技术,消灭煤层自然发火。义马煤田属容易自燃煤层,最短发火期只有7天,多年来受自然发火威胁,历史上中部5个矿都曾因发火而封闭过工作面。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义煤集团把“两巷两线”(即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及初采线、停采线)防灭火工作作为重点进行监控治理,把隐性火源当成火灾隐患进行防治,通过建立完善的注水、注浆、注胶、制氮系统,实施红外线探测仪超前预测,形成了一套适合义煤集团井下防灭火工作的网络设施和技术体系,实现了防灭火工作由防灭并举、综合治理向超前预防、以防为主的转变,杜绝了井下火灾事故,有效治理了一直困扰义煤集团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2010年,所属杨村煤矿一个工作面拆除工作虽历时2个月,由于防火措施到位,没有出现过火情,标志着义煤集团防火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在煤层注水方面,义煤集团按照“全矿井、全头面、全数据”要求,制定了严格的钻孔布置、钻孔数量、钻孔深度、注水量、注水压力标准,通过深孔与浅孔注水相结合、动压与静压注水相结合、掘进过程与采煤过程注水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煤层自燃问题,并在防治煤尘、瓦斯、冲击地压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四、投入强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近年来,义煤集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各类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2007年以来,共投入40多亿元用于提高装备水平、改善作业环境,使矿井向着本质安全型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义煤集团抓住河南省深入开展“五优”(安全无事故、工效上十吨、质量标准化、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矿井创建的契机,在保证5元/吨质量标准化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结合各矿井实际,又专门列支8-30元/吨用于“五优”矿井创建。2007年以来,完成质量标准化项目1500多项,实现了井下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电缆吊挂规范化、轨道运输地铁化、设备设施明净化。先后有9对矿井被河南省命名为“五优”矿井,义煤集团被河南省命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所属耿村煤矿等5对矿井达到了“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二)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一是加快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步伐。3年来,共投入资金4.5亿元,对矿井主提升机、主运输皮带机等主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建成6套井下电网监控系统、7套矿井移动通讯系统、4套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更换井下各类机电设备8924台(套),保证了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二是实施井下轨道运输重轨化。将运输大巷机车轨道由原来的8-15kg/m全部更换为30kg/m以上,基本杜绝了因轨道本身问题引起的运输事故。三是积极推广使用综采综掘工艺,更新采掘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由过去的3000-4500KN提高到7000KN以上,大大提升了工作面顶板的控制能力,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工作面单产大幅提升。与2006年相比,综采机械化水平提高了20%以上,综掘机械化水平提高了40%以上,百万吨以上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四是加强防灭火装备的投入。先后为自然发火严重矿井购买制氮机10台、注浆(胶)泵178台、多种型号钻机156台,更新注浆管路2万余米,实现了防灭火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五是加强对防治水装备的投入。建立了地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实现自动实时监测;投资6000多万元对西部四矿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单井排水能力由500m3/h左右提高到1500m3/h以上,东部3个新建矿井和新安矿的排水能力达到了3000m3/h;投资近千万元配备了国际先进的物探设备,对存在底板水害威胁的地区全面开展“物探查异、钻探查证、注浆加固”,从源头上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六是优化通风系统。新建8个风井,更换主通风机12台,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达3万余米,矿井通风系统更加合理可靠。
(三)全面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一方面,在设计理念上突破原有的设计规范,大幅度扩大巷道断面,扩大了工人的工作空间,减轻了工人的心理压力,同时辅以先进的安全生产装备和规范有序的设备摆放、管线悬挂,使安全生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千方百计降低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减轻工人上下班途中的体力消耗,义煤集团在14条大巷和32条斜巷全部安装了机械运人装置,全公司所有矿井实现了“职工只走上下巷”(步行的范围仅为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巷),体现了企业对劳动者的尊重、关怀,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上下班途中的习惯性违章。
五、文化固本,建设安全和谐新义煤
近年来,义煤集团形成了“举旗、铸魂、塑形、聚力、创新”安全文化理念,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具有义煤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文化因子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形成了“育心”与“规行”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
(一)实施全员准军事化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集团公司把开展准军事化训练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切入点,坚持每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定期开展准军事化训练,上至公司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无一例外都要参加军训,规范了职工的行为,有效地强化了执行力。义煤集团还将准军事化训练的成果应用到井下职工岗位规范中,广泛开展“两述”(即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活动,组织人员对各工种“两述”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并编印涵盖主要工种的“两述”操作手册,要求职工严格按手册作业,促进了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二)多渠道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人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关键的因素,职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让职工在进入岗位前就能熟练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提高自主防范能力,义煤集团在全公司内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变招工为招生,将新招录人员先送到技校培训1年,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取得技校毕业证书后,才能成为公司的员工。同时,不断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所有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进行知识更新性的培训,使员工安全素质得以不断提升。2007年以来先后培训8.4万人次,其中特殊工种3.3万人次,一线职工持证上岗率达100%。基层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耿村煤矿坚持每年组织1次安全知识培训,每半年组织1次员工技能比武,每周组织1次“三违”人员培训,开展“每日一题”自我安全提升活动。杨村煤矿在全矿范围持续开展“三学”、“三个一”活动(即干部学管理、职工学技术、家属学文化;每日一道题、每周一堂课、每月一考试)。观音堂煤业公司组织开展“千人上讲堂”活动,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职工也走上讲台。这
些生动多样的培训活动,不仅使职工学到了知识,而且整个矿区变得更加和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一是认真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法”,在基层23个生产单位的1743个班组中,扎实开展了以“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为内容的班组安全创建活动,涌现出了连续安全生产8000余天的耿村矿刘和平班、单班原煤产量突破集团公司生产记录的常村煤矿综采队盛全龙班、文化特色浓郁的观音堂煤业公司的冯文志班等一批创新型明星班组。二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班组锻炼,共有150余名大学生深入一线班组担任班组长,促进了基层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发挥职工家属安全协管职能,大力实施“家庭关爱”、“爱心奉献”、“安全宣教”三大工程,扎实开展安全亲情教育,筑牢了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按照“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的要求,集团公司组织完成了棚户区改造,解决了7万多名职工家属的住房问题,并对职工食堂、澡堂、宿舍进行了改造,建立了职工体育馆和花园;跃进矿在井下建立了医疗站、超市、安全文化博物馆;常村矿在井下设置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长廊。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美化了矿区环境,全方位提升了义煤集团的整体形象。
六、救援有力,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故
义煤集团认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救援能力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生产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必须把应急管理全面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一手抓事故预防、一手抓应急管理。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高水平装备应急救援设施。义煤集团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足额配备了应急救援人员,并先后配备了大型惰气发生机、三角形爆炸测定仪、色谱仪、多功能气体分析仪、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达到一级救援水平,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为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义煤集团制定了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开展模拟演练,提高了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了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现抢险救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三)在应急救援实战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义煤集团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次担任地方抢险救灾的重任,在实战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200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抢险中,义煤集团成建制出动抢险救援队伍,成功救援了69名矿工兄弟,创造了煤矿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公司“3·3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抢险中,义煤集团再次临危受命,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二篇: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材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材料的通知 安监总煤行„2010‟195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2007年以来,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义马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以“零”死亡事故为奋斗目标,以治理重大灾害、防大事故为中心,着力构建“理念引领、管理科学、技术支撑、投入强基、文化固本、救援有力”六大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安全与生产的良性发展,2010年1-9月,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4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呈现出安全、健康、和谐、文明发展的良好态势。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成调研组,会同河南省有关部门,深入义马集团进行了调研,对义马集团加强安全生产的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形成了《构建六大防控体系实现义煤安全发展-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经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以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借鉴,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构建六大防控体系实现义煤安全发展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经验
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前身为义马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2008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公司现有煤、煤化工、铝三大主业,职工5.6万人,所属22对生产矿井分布在河南、青海、新疆、山西4个省(区),煤炭资源保有储量50亿吨。截至2010年9月底,资产总额284亿元,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以上(不含近期整合的小煤矿)。2010年10月15日,中国证监会核准义煤集团上市。
义煤集团在长达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矿井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再加上地质条件复杂和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严重,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2007年以来,义煤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狠招、出重拳,奋力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原煤产量和效益大幅提升。2010年1-9月,生产原煤2337万吨,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4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呈现出安全、健康、和谐、文明发展的良好态势。
义煤集团在短短3年时间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大转变,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以“零”事故奋斗目标为引领,以治理重大灾害为中心,着力构建“理念引领、管理科学、技术支撑、投入强基、文化固本、救援有力”的六大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安全与生产的良性发展。
义煤集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可以归纳为:第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只有领导重视,整个企业才会重视,工作才会主动,措施才会到位,安全发展才能有保障。第二,责任落实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舍得投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才能防患于未然。第四,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做到紧抓紧促,不断强化达标意识、提升达标层次,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第五,提高员工素质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只有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一、理念引领,奠定安全生产思想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行动。先进的安全理念是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义煤集团在抓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企业安全发展。
(一)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科学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本,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安全发展。义煤集团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臵。凡是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加,凡是安全生产需要的资金要优先予以安排,凡是安全生产需要的干部和专业人才要优先配臵。义煤集团每天早上调度会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全生产工作。上至公司领导、下至一线职工,都能时刻关心安全、牢记安全,真正做到了不安全不生产。
(二)自觉实施以“零”事故为目标的安全管理理念。义煤集团认为“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明确提出了“安全事故零目标”,实行安全一票否决,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一切事故都可以控制”的共识。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求做到6个“零”:人身安全事故为零、机电设备运转事故为零、工程质量事故为零、顶板事故为零、瓦斯超限为零、自然发火为零。如,为保证瓦斯超限为零,义煤集团提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并按事故进行责任追究,使瓦斯超限次数大幅度降低。2006年全公司瓦斯超限28710次,2007年下降到217次,2008年为63次,2009年为15次,2010年以来杜绝了瓦斯超限现象,实现了全公司瓦斯零超限。
(三)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超前防范理念。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义煤集团在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隐患治理和事故超前防范,建立了“大三防”、“小三防”安全防范体系。“大三防”就是基层矿井防、业务部门防、安监部门防,明确了基层矿井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业务部门的安全技术防范责任和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小三防”就是素质防、技术防、装备防,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加强技术管理、改善装备水平,不断强化超前防范功能,有效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为了将防范的关口前移,义煤集团还主动将采掘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报警、断电浓度降到0.8%,要求各矿在瓦斯浓度达到0.4%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达到0.6%时必须进行预警。
二、管理科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
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方式和手段,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以高效的执行力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一)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义煤集团自上而下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分级、分系统实施安全包保。所有副总师以上领导、机关各部室全部参与安全包矿,业务部室包保业务系统,严格按规定下矿督促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基层单位矿级领导全部实行安全包区队,做到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为促进责任落实,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安全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在责任明确后,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加大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导致事故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2007年以来,由集团公司直接处理的相关责任人达767人。逐步构建了以局部保整体、以个人保班组、以班组保区队、以区队保全矿、以各矿保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义煤集团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以铁的纪律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严格落实,将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职工,并根据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实行重奖重罚。如,为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义煤集团专门成立督查小分队,采取多种方法不定时检查干部带班情况,凡发现迟下早上的,每人处罚2000元,并通报全公司,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处理。3年来,共查处执行带班、跟班制度不到位的矿处级领导干部72人次,科队级干部473人次。如,为保证煤层注水工作落实到位,义煤集团引入工程监理制度,由监理人员对包干区域的钻孔数量、规格、深度等实施监管,并承担相应责任,如出现质量问题,不仅要对施工人员,而且要对监理人员予以严厉的处罚。
(三)大力推行科学领先的安全管理方法。一是积极推行安全评价和评定工作。每月由矿分管领导组织业务技术部门对水、火、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由机电副矿长组织对机电运输装备保护及能力进行评定,针对评价和评定出的重大隐患,由业务部门牵头制定措施、督促落实,安监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实施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排查及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时限、标准、措施、资金,并挂牌督办,逐项验收,逐一销号,形成了隐患排查(信息采集)、分类管理、制定整改措施、过程重点控制、隐患销号处理的全闭环管理机制,保证了隐患整改的落实。三是实行后备干部安全准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分批将矿处级后备干部先派到安监部门进行一定期限的锻炼,熟悉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被正式委派到相关领导岗位,确保矿处级干部重视安全、会抓安全、干好安全。四是坚持周安全办公会制度。义煤集团将每月一次的安全办公会改为每周一次,确保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五是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先后对支护改革、瓦斯综合治理、冲击地压防治、煤层注水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三、技术支撑,提升煤矿应对灾害的能力
事故源于隐患。要想控制事故,必先消除隐患。义煤集团针对企业本部所属煤矿瓦斯、冲击地压、自然发火等灾害严重的实际,提出“以灾害治理为中心”,培养和引进企业急需的灾害治理人才,全力治理灾害,彻底改变企业发展受困于灾害严重的局面。
(一)多层次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义煤集团坚持“科技兴安、人才兴企”战略,相继从省内外引进专家型技术人才12位,面向全国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00多人,与高等院校共同培养采煤、机电、通风安全专业中层干部1823人。创建了1个省级技术中心,成立了瓦斯、矿压、地质、防灭火、机电装备等8个研究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机构、科技队伍迅速壮大,为企业灾害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加强技术攻关,对煤矿瓦斯实施综合治理。义煤集团本部17对矿井中,有突出矿井5对、高瓦斯矿井4对。突出矿井开采的是“三软”不稳定煤层,煤质松软,难以抽放;耿村、千秋等高瓦斯矿井还存在自然发火与冲击地压的威胁,治理难度大。面对挑战,义煤集团加强技术攻关,确定了“加强预测、超前防范、消除显现、杜绝突出”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开采保护层和顶底板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水力压裂技术,形成了5大类、15种瓦斯治理技术,攻克了瓦斯治理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过程治理向超前治理转变、措施治理向工程治理转变。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对矿井成为了“全国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化矿井”。
(三)实施大断面、强支护,有效缓解冲击地压。冲击地压是义煤集团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矿井采深的增加,冲击地压日益频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安全发展。针对冲击地压的难预测性和高危害性,义煤集团一方面强力推行“大断面、强支护”,缓解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2008年以来,新掘大断面巷道2万多米,扩修巷道1.2万多米,将矿井巷道断面由8-10m2扩大到16-24m2,采取复合支护、圆形全断面封闭支护、长距离超前支护、空帮让压、松帮卸压、壁后注浆等支护管理新措施,解决了巷道压力大、影响行人、运输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全面增强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另一方面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冲击地压的防治研究,形成了“主动预防、培训教育、预测预报、措施解危、效果检验、安全防护”六位一体防冲体系,取得了冲击地压尽量少发生、有计划诱导发生和即使发生也不伤人的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2009年,义马煤田先后发生16次冲击地压,其中人工诱导的占60%,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大的损坏,特别是11月8日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发生较大冲击地压,导致工作面下巷300米巷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巷道断面由24m2缩减到8m2左右,但人员没有伤亡,设备也没有受到大的损坏。2010年1月,在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研项目鉴定会上,义煤集团主持完成的“底板型冲击地压研究技术”被认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四)全面推广煤层注水技术,消灭煤层自然发火。义马煤田属容易自燃煤层,最短发火期只有7天,多年来受自然发火威胁,历史上中部5个矿都曾因发火而封闭过工作面。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义煤集团把“两巷两线”(即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及初采线、停采线)防灭火工作作为重点进行监控治理,把隐性火源当成火灾隐患进行防治,通过建立完善的注水、注浆、注胶、制氮系统,实施红外线探测仪超前预测,形成了一套适合义煤集团井下防灭火工作的网络设施和技术体系,实现了防灭火工作由防灭并举、综合治理向超前预防、以防为主的转变,杜绝了井下火灾事故,有效治理了一直困扰义煤集团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2010年,所属杨村煤矿一个工作面拆除工作虽历时2个月,由于防火措施到位,没有出现过火情,标志着义煤集团防火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在煤层注水方面,义煤集团按照“全矿井、全头面、全数据”要求,制定了严格的钻孔布臵、钻孔数量、钻孔深度、注水量、注水压力标准,通过深孔与浅孔注水相结合、动压与静压注水相结合、掘进过程与采煤过程注水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煤层自燃问题,并在防治煤尘、瓦斯、冲击地压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四、投入强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近年来,义煤集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各类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2007年以来,共投入40多亿元用于提高装备水平、改善作业环境,使矿井向着本质安全型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义煤集团抓住河南省深入开展“五优”(安全无事故、工效上十吨、质量标准化、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矿井创建的契机,在保证5元/吨质量标准化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结合各矿井实际,又专门列支8-30元/吨用于“五优”矿井创建。2007年以来,完成质量标准化项目1500多项,实现了井下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电缆吊挂规范化、轨道运输地铁化、设备设施明净化。先后有9对矿井被河南省命名为“五优”矿井,义煤集团被河南省命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所属耿村煤矿等5对矿井达到了“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二)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一是加快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步伐。3年来,共投入资金4.5亿元,对矿井主提升机、主运输皮带机等主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建成6套井下电网监控系统、7套矿井移动通讯系统、4套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更换井下各类机电设备8924台(套),保证了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二是实施井下轨道运输重轨化。将运输大巷机车轨道由原来的8-15kg/m全部更换为30kg/m以上,基本杜绝了因轨道本身问题引起的运输事故。三是积极推广使用综采综掘工艺,更新采掘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由过去的3000-4500KN提高到7000KN以上,大大提升了工作面顶板的控制能力,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工作面单产大幅提升。与2006年相比,综采机械化水平提高了20%以上,综掘机械化水平提高了40%以上,百万吨以上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四是加强防灭火装备的投入。先后为自然发火严重矿井购买制氮机10台、注浆(胶)泵178台、多种型号钻机156台,更新注浆管路2万余米,实现了防灭火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五是加强对防治水装备的投入。建立了地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实现自动实时监测;投资6000多万元对西部四矿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单井排水能力由500m3/h左右提高到1500m3/h以上,东部3个新建矿井和新安矿的排水能力达到了3000m3/h;投资近千万元配备了国际先进的物探设备,对存在底板水害威胁的地区全面开展“物探查异、钻探查证、注浆加固”,从源头上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六是优化通风系统。新建8个风井,更换主通风机12台,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达3万余米,矿井通风系统更加合理可靠。
(三)全面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一方面,在设计理念上突破原有的设计规范,大幅度扩大巷道断面,扩大了工人的工作空间,减轻了工人的心理压力,同时辅以先进的安全生产装备和规范有序的设备摆放、管线悬挂,使安全生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千方百计降低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减轻工人上下班途中的体力消耗,义煤集团在14条大巷和32条斜巷全部安装了机械运人装臵,全公司所有矿井实现了“职工只走上下巷”(步行的范围仅为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巷),体现了企业对劳动者的尊重、关怀,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上下班途中的习惯性违章。
五、文化固本,建设安全和谐新义煤
近年来,义煤集团形成了“举旗、铸魂、塑形、聚力、创新”安全文化理念,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具有义煤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文化因子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形成了“育心”与“规行”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
(一)实施全员准军事化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集团公司把开展准军事化训练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切入点,坚持每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定期开展准军事化训练,上至公司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无一例外都要参加军训,规范了职工的行为,有效地强化了执行力。义煤集团还将准军事化训练的成果应用到井下职工岗位规范中,广泛开展“两述”(即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活动,组织人员对各工种“两述”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并编印涵盖主要工种的“两述”操作手册,要求职工严格按手册作业,促进了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二)多渠道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人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关键的因素,职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让职工在进入岗位前就能熟练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提高自主防范能力,义煤集团在全公司内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变招工为招生,将新招录人员先送到技校培训1年,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取得技校毕业证书后,才能成为公司的员工。同时,不断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所有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进行知识更新性的培训,使员工安全素质得以不断提升。2007年以来先后培训8.4万人次,其中特殊工种3.3万人次,一线职工持证上岗率达100%。基层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耿村煤矿坚持每年组织1次安全知识培训,每半年组织1次员工技能比武,每周组织1次“三违”人员培训,开展“每日一题”自我安全提升活动。杨村煤矿在全矿范围持续开展“三学”、“三个一”活动(即干部学管理、职工学技术、家属学文化;每日一道题、每周一堂课、每月一考试)。观音堂煤业公司组织开展“千人上讲堂”活动,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职工也走上讲台。这些生动多样的培训活动,不仅使职工学到了知识,而且整个矿区变得更加和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一是认真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法”,在基层23个生产单位的1743个班组中,扎实开展了以“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为内容的班组安全创建活动,涌现出了连续安全生产8000余天的耿村矿刘和平班、单班原煤产量突破集团公司生产记录的常村煤矿综采队盛全龙班、文化特色浓郁的观音堂煤业公司的冯文志班等一批创新型明星班组。二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班组锻炼,共有150余名大学生深入一线班组担任班组长,促进了基层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发挥职工家属安全协管职能,大力实施“家庭关爱”、“爱心奉献”、“安全宣教”三大工程,扎实开展安全亲情教育,筑牢了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按照“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的要求,集团公司组织完成了棚户区改造,解决了7万多名职工家属的住房问题,并对职工食堂、澡堂、宿舍进行了改造,建立了职工体育馆和花园;跃进矿在井下建立了医疗站、超市、安全文化博物馆;常村矿在井下设臵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长廊。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美化了矿区环境,全方位提升了义煤集团的整体形象。
六、救援有力,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故
义煤集团认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救援能力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生产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必须把应急管理全面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一手抓事故预防、一手抓应急管理。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高水平装备应急救援设施。义煤集团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足额配备了应急救援人员,并先后配备了大型惰气发生机、三角形爆炸测定仪、色谱仪、多功能气体分析仪、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达到一级救援水平,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为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义煤集团制定了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开展模拟演练,提高了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臵能力,确保了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现抢险救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三)在应急救援实战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义煤集团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次担任地方抢险救灾的重任,在实战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200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抢险中,义煤集团成建制出动抢险救援队伍,成功救援了69名矿工兄弟,创造了煤矿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公司“3〃3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抢险中,义煤集团再次临危受命,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三篇:神华集团安全管理经验(煤矿安全管理经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总结推广神华集团安全生产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了《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材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附件: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国务院安委会 2012年7月12日
2来自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行业发展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来自于对煤矿事业的崇高追求。
煤矿虽然是高危行业,但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严格管理,事故就可以避免。在“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理念的引领下,神华集团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效果,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提炼出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理念指导行动,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从方法手段上消除了引发事故的隐患,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知行合一”。
——在煤矿安全发展的目标上,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煤矿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为了实现“零死亡”的奋斗目标,神华集团严格执行各生产环节的“零目标”控制,努力做到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生产组织零“三违”、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臵、责任落实零距离。通过严格管理,大大减少了轻伤以上的各类事故,延长了矿井生产的安全周期。
——在煤矿的安全定位上,力争把煤矿建设成为安全的产业。谈起煤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事故。因为煤矿生产,时刻面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威胁,因事故多发,历来被认为是高危行业。神华集团果断提出要“把高危的煤炭行业建设成为安全的产业”,彻底颠覆了煤矿安全传统的思维定势,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过神华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等一些主要指标都居世界先进国家煤炭企业的前列。
——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神华集团通过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险岗位的用人,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神华集团以这一理念重新审视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优化矿井劳动组织管理。主力矿井采用了一个综采队每班7人的采煤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更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井下用工大幅度减少。
——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历来被认为是煤矿“一号杀手”。神华集团坚持认为,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将各类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处理,就能够将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隐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集中体现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思想。
——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最佳的效益”。只要煤矿安全需要投入,神华集团就坚定不移地予以保证。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针对部分老矿井的人员多、系统复杂等情况,主动在安全投入上给予倾斜,加大生产安全系统的改造力度,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6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这一流程通过体系内部的预控保障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保证了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各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什么问题,由哪一级负责,由谁负责,非常清晰。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部门业务保安;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煤矿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煤矿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同时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运用系统自动预警等功能,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和超前防范,开创了风险预控、主动式管理的全新模式。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集团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挂钩比例有所区别,矿级领导挂钩比例高达60%。推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神华集团安全隐患大幅度下降,重大隐患得到了超前控制。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了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使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据统计,神华集团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员工“三违”现象减少了80%以上,设备故障率下降了77%。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某一个矿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以神东上湾煤矿为例,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安全标准仅7条,安全措施仅8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
神华集团在煤矿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其可贵之处在于“落实了一个思想,提供了一套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
10山矿由7000人减少到1500人,大专以上毕业生的比例却从不足1%提高到12%。过去大学生不愿意到乌海煤矿工作,现在企业每年招收大学生也是择优录用。神华集团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不断优化生产系统,成功实现了矿井规模大型化、生产布局集中化、主运系统胶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安全监控自动化,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增强了抵御灾害能力,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大投入引进开发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推进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瞄准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先后投入数百亿资金,从美、英、德、澳、南非等国的20多家公司引进生产装备100多种、1300多台(套)。其中,采煤机功率达到2925千瓦,实现了煤机电气系统的自我调节、机械故障的自动诊断,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液压支架用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双向自动控制和成组顺序控制,最大工作阻力可达18000千牛,使用这种高强度、大阻力、稳定性好、能够带压移动的支架,有效地预防了顶板事故。顺槽采用长距离胶带运输机,使运输能力达每小时3500吨以上。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了高电压、大容量的组合式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备了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对设备实现在线监控,使故障判断准确、维修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机电事故的发生。同时,神华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掘锚机等主要采掘设备的国产化,国产化率已达80%左右,提高了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水平。
(三)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助推煤矿安全发展。为了改变煤矿生产、辅助、后勤等一应俱全,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的局面,神华集团在各子公司强力推行专业化建设,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将矿井开拓准备、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设备管理与维修、物资供应、洗选加工、地质测量、车辆管理、后勤服务等20多项业务从煤炭生产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生产服务中心、开拓准备中心、设备维修中心、洗选中心等十大专业化服务单位,不仅有效消除了传统煤矿粗放式管理带来的管理人员多、机构设臵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实施专业化服务后,综采工作面回撤平均用时由26天降为9天,工作面安装平均用时由15天降为6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回撤效率,而且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四)多系统集成应用安全生产网络管理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集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建设了国内先进的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集团总部、子(分)公司、煤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先后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实现了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实现了井上下变电所、风机房、水泵房等岗位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全部生产矿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90%以上的生产矿井安
314考务”六大培训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三是在教育培训管理上,推进由单一课堂模式向多元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实操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2007年以来,神东公司共开展安全管理、岗位技能等各类集中培训1058期,培训员工11.3万余人次,实现了全员持证上岗,广大员工基本上能够做到熟系统、懂原理、严操作、会保安。
(三)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的培养,重点提升班组长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是深化班组建设。神宁公司推行了“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式(即坚持安全、工作、学习、活动四位一体,创建学习、安全、创新、专业、和谐五型班组,构建班组建设组织、制度保障、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教育培训、文化引领、考核评价六大体系)。深入推进“手指口述”和“准军事化”管理。二是加强班组长培养和选拔。始终注重对员工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把优秀员工选拔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来。先后对2868个班组的3007名班组长全部进行了公推直选,涌现出了一批安全生产5000天以上的煤矿和安全生产先进区队、优秀班组、全国及行业先进个人。三是打造班前“第一课堂”。把煤矿每天30分钟的班前会作为对班组安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使班前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四)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管理人才。坚持把矿长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人物,下大力气打造矿长团队。从2007年开始,神华集团每年召开一次所有矿长参加的安全座谈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讲授神华集团安全发展战略相关内容。明确提出,神华集团的矿长必须要做世界一流的矿长、做煤矿安全的带头人,并从“提升安全理念,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矿井现代化程度,消除重大隐患,增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培养过硬作风,创造良好安全环境,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等方面对做合格矿长提出了要求,制定了选拔及考核标准,有效促进了矿长这支特殊团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神宁公司在发挥自身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每年选派近百名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学习锻炼和系统培训。神东公司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与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培养高端人才。
人才的聚集和培育,不仅满足了本企业用人的需要,而且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10年来从神东公司走向其他煤炭企业的人才有1693人,其中中层以上干部455人,技术骨干1238人。这些人带去了神东公司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带动辐射效应,为整个煤炭行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五、培育一种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实现安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多年来,神华集团在注重理念引领的基础上,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坚持“安全文化、重在建设”的原则,紧扣“科学发
718画展览、安全事故案例展、安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让职工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这些丰富的宣教方式,不仅让员工在轻松之余受到了安全文化的感染,而且为煤矿的安全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四)把严格要求并执行到位变成自觉行动,使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安全发展的硬动力。严格要求并执行到位是神华集团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了确保各项措施和要求能够执行到位,神华集团把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工,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同时根据执行情况实行激励与惩罚并重的机制。通过长期的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促进职工把执行制度变成习惯,把遵章守纪转变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真正起到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在神东、准能等公司的维修中心,广大职工还主动开展以“变废为宝,共筑安全”为主题的点缀厂区环境活动,利用废旧配件制作安全雕塑,实现了安全生产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神华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神华集团正是在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的先进理念引领下,其安全生产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科学适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神华集团严格执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把保障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超前控制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走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神华集团正是集成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优化生产系统和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必须把人才资源看作第一资源,大力加强矿工素质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神华集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员工队伍,实现了人的发展与企业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以先进的安全文化铸魂,营造浓郁的安全发展环境,神华集团正是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矿工从思想深处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重视安全,激发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神华集团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神华人却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煤矿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神华经验不仅适用于神华集团的煤矿,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煤矿。神华经验在全国煤矿系统的全面推广,必将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集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汇总
集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汇总
为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帐,以及折旧、转移、报废处理等进行在友为资产管理 系统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规范化.大型集团企业要获得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集团式企业,其固定资产往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占用资金较多,因此,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意义重大。
近年来,集团始终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实抓好,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监管力度,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
在专业管理年工作中,集团开展了固定资产专项清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集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重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风险。
二、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做好资产清查盘点记录。
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监督执行集团固定资产管理审批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调拔等做好预先审核及上报工作。
四、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须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调拔等环节的控制程序和相关手续。
五、固定资产帐面管理部门须按照集团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固定资产计价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不得随意变动固定资产计价和拆旧的标准。
六、为确保资产优良,保证帐、卡、物相符,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工作,通过清理,对不良资产和效率低下的资产及时处置,固定资产结构,使固定资产保持优良状态大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配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2.固定资产帐实不符。3.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固定资产盘点困难: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多达数千数万,加上分支机构地域分布广,因此盘点工作困难重重,也很难做到准确。同时,手工管理很难保证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三套帐的账实、账卡、账账一致。
总之,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实现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调剂、变动、处置每一个环节的全过程管控。同时,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财会部门与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全面、及时掌握各机构、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实现对固定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才能在固定资产存在的各个时期和各个环节对资产的总体状况、实际数量进行全面科学的反映。信息化管理对于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和秩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集团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配置
友为固定资产报销管理系统在设计开发时,充分考虑了大型(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全满足了企业资产管理的需求特点。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配需要的功能模块,构成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时可选配友为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对本单位的资产预算进行管理。
帮助企业,在费用支出之前,把总预算费用,分配到具体的部门、项目、产品,科目,人员等; 在费用实际支出当中,每一笔费用严格按照事前预算执行; 监控每一笔费用的支出;
将每一分钱都花得恰到好处,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不让成本管理脱离企业运营。
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有效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环节的监管力度,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减少和避免固定资产流失,使各分支机构和部门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更加全面规范,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第五篇:河南煤化工集团和贵州毕节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坚持零事故理念 促煤矿安全发展 ——河南煤化集团强化安全管理的做法和经验
河南煤化集团是由永煤公司、焦煤公司、鹤煤公司、中原大化公司、省煤气化公司五家省管企业于2008年底重组而成,主要从事煤炭生产经营、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金属。河南煤化集团现有煤矿138个(含新整合的56个小煤矿),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除平顶山市以外的主要产煤市和贵州、新疆、内蒙古、安徽等省区,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在82个生产和基建矿井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4个、水害严重矿井28个;其中,永煤公司本部5个矿井均属水害严重矿井,所属永贵公司22个矿井均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焦煤公司是全国瓦斯和水害最严重的矿区之一,鹤煤公司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易自燃并存的矿区,新整合的小煤矿生产系统隐患多、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难度大。
面对艰难和复杂的安全生产条件,河南煤化集团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和执行力建设,全力以赴保安全、促发展,实现了煤炭产量大幅上升、事故大幅下降。2010年与重组前的2008年相比,煤炭产量由4465万吨/年提高至7000万吨/年;死亡人数 由33人降至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1.1降至0.029。尤其是永煤公司及所属的永贵公司,连续7年没有发生死亡事故。
河南煤化集团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012345”,即“安全零理念,一号工程、双基建设、三项机制、四大体系、五自管理”。
一、坚持安全“零”理念,是河南煤化集团安全发展的灵魂
安全生产在河南煤化集团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各级干部严于律己,善待矿工,视矿工如兄弟,把矿工当亲人,带着感情抓安全,并坚信:只有干部多流汗,矿工才能不流泪;只有干部多付出心血,矿工才能不流鲜血。曾有一位矿长向集团公司要死亡指标,被集团公司董事长质问:“你要死亡指标究竟想给谁?是给你还是给你兄弟?”这件事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震动。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干煤矿可以不死人,管得好就能不死人;真把职工当兄弟,就不该想着给他留着死亡指标;事故是可防可控的,措施落实到位就能保证安全”等理念在大家的思想上形成了共识。从此,没有一个矿长再要死亡指标,公司对所有煤矿一律不再下达死亡指标,并提出了 “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2004年当年就实现了零死亡,工伤事故起数降低了87.2%。
安全的源头在于理念,而理念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按照“零起点、零过程、零目标”的思路,公司逐步形成了“安全工作零起点、执行制度零距离、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臵、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事故零效益”等10个“零”理念基本体系,并进一步将“零”理念融入安全管理,形成了各专业、各系统等30个“零”的子体系,在河南煤化集团得到广泛认同并全面推行。如瓦斯管理方面:“瓦斯治理零突出、以风定产零超限、监测检查零漏检”;机电管理方面:“电气零失爆、供电零中断、运输零失控”等。
目前,安全“零”理念已在河南煤化集团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已成为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标准和员工行为准则。广大干部职工坚定“隐患可控、事故可防”的信念,高标准、严防范、真落实,用心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为安全管理注入了强劲的内在动力。如焦煤公司将过去“瓦斯突出不死人”的传统观念转变为“零突出”的瓦斯防治理念后,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大管路抽放和区域治理措施,做到了有效消突,矿井以前每年都有瓦斯突出现象,重组后实现了瓦斯零突出。
二、实施安全“一号工程”,是河南煤化集团安全发展的关键
河南煤化集团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臵,作为“一号工程”严格落实。首先是政治上的“一号工程”。他们从讲政治的高度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管理是否重视、管理标准是否严格、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安全业绩是否良好,作为衡量一个矿长、一个矿井班子政治上是否可信、可靠、可用的标准。对那些安全管理标准不高、执 行不严、效果不佳的干部,坚决不用,一旦发现,立即调整。如,有一个子公司的领导,在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的关键时期,未经许可,私自外出,在群众反映并查实后,立即进行严肃处理,一免到底,在公司反响强烈、震动很大。其次是责任上的“一号工程”。他们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实行矿长负责制,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凡发生一次死亡1 人事故,分管矿领导一律免职,主要领导降级;一次死亡2 人及以上事故,矿主要领导一律就地免职。坚决让不履行安全职责的干部丢面子、丢票子、丢帽子。2010年4月18日,刚纳入焦煤公司管理的整合矿井方庄二矿,发生一起死亡2人事故,矿长被免职、总工程师被撤职,其他15名负有责任的科级以上干部分别受到严肃处理。其三是工作上的“一号工程”。他们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安全工作第一时间部署,安全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在确定目标规划、管理机构、资金计划、工程建设、科技攻关、技能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保障安全工作需要。在矿长职责方面,公司明确规定矿长不管工农关系、不管供应销售、不管后勤服务,从而使矿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基层班子建设、抓员工素质提升,经常深入基层和现场抓好安全生产。在技术管理方面,矿井每个采掘工作面、每项安全工程,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数据记录详实,过程有案可查,并定期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在整合矿井管理方面,由安监部门 下发文件,技术部门制定技术规范,派驻550多名“五职矿长”和专业技术人员,足额支付26亿元专项资金和50亿元兼并重组及后续技改资金,做到了小矿与大矿同标准、严管理。
三、加强“双基”建设,是河南煤化集团安全发展的根基
为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河南煤化集团制定下发了关于基层和基础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作标准与考核细则,并强力推进,全面落实。
一是抓好煤矿基层建设。基层建设的核心是组织建设。河南煤化集团对子公司、矿井班子、技术队伍、区队班组、职工队伍、安监队伍、安全培训机构、群众安全队伍等8支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组织体系上,保障安全生产工作事事有人管、全员抓安全;在安全管理上,形成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业务部门、生产区队、班组、职工的梯次管理网络;在安全检查上,形成分管领导、安监部门、信息站、安检员、群众检查队伍构成的监督检查格局。所属煤业公司都成立了安全小分队,特别是鹤煤公司以12万年薪高薪招聘了15名具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小分队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下矿检查不通知,更衣洗澡吃饭不在矿,配备专车和仪器,确保现场隐患查得准、查得实、处理严、指导到位,提高了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抓好煤矿基础建设。基础建设的核心是抓好制度建设。各矿都建立健全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煤矿安全 质量标准化为抓手的18项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做到管理精细化、现场标准化、环境人性化。同时突出“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机电、运输等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健全“煤业公司、煤矿、区队、班组、岗位”五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和分级监控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隐患排查治理网络和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坚持“五定”原则(定项目、定资金、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对重大隐患落实责任、挂牌督办、监控治理、闭环销号。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实现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行为无“三违”、安全无事故。
四、健全“三项机制”,是河南煤化集团安全发展的动力
一是优化用人机制。优先从安全业绩一流的团队、安全业绩一流的个人和安全生产条件复杂的岗位中选拔主要领导干部和专职安全干部,现任永煤、焦煤、鹤煤公司主要负责人都是从贵州、新疆、内蒙古等条件艰苦、安全管理难度大的岗位选拔而来。严把职工入口关,变招工为招生,把技校毕业生作为最基本的用工条件。坚持安全“一票否决”,提拔干部必须经安监局把关,党群干部必须有安全生产经历,必须熟悉煤矿安全生产业务。安全不好的干部不用、安全不好的人员不评先、安全不好的农民工不留转。
二是严格奖惩机制。实行安全生产结构工资,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业绩能够决定职工收入的50%左右,一线员工占60%~ 70%。根据安全生产业绩,每季度给予矿井人均600~1200元的奖励,年底给予1~2个月的工资奖励;集团公司每年评出30名优秀矿长、300名优秀区队长、3000名优秀班组长,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生1人死亡事故的单位,当月的安全生产结构工资一律扣除、安全奖一律停发、事故责任人一律重罚。如焦煤公司因为发生“4〃18”事故,全年工资总额减少1.9亿元。“要想多挣钱,就要抓安全”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在每个职工的心中。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逐步建立了集团公司、子公司、矿井、区队、班组“五级纵向”以及对煤业公司、子公司、矿井业务部门“三级横向”的“5+3”安全考核体系。注重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五小”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强考核,并实行随机动态考核,使所有单位始终处于被检查状态,始终绷紧安全弦。鹤煤公司十矿采煤队长庞国顺说:“原来我们知道啥时候检查,就专门应付检查,现在不知道啥时候检查,平时都把活干好,啥时检查都不怕。”
五、构建“四大体系”,是河南煤化集团安全发展的保障
一是建立以科技投入为导向的安全保障体系。河南煤化集团坚持“科技兴安”战略,成立了研究院,引进4名院士,启动3亿元科研基金,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积极性。永华能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三软”煤层支护进行科技攻关,总结出“松帮卸压”支护技术和工艺,不仅使工作面走向长度由原来的不足200米提高到1400多米,而且在工作面回采期间不用再返修巷道,使采煤工艺由炮采改为综采,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最近河南煤化集团制定了瓦斯区域治理方案,落实20亿元专项资金,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瓦斯回采”,进一步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先后投入资金21.56亿元,积极推进装备现代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河南省内和贵州、新疆等地的资源整合矿井新上综采设备14套、综掘设备19套;投入2亿多元对永煤公司本部4个生产矿井进行全数控自动化生产系统改造,建立了调度信息、监测监控、水灾治理、安全管理、培训管理等9大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是建立以素质提升为导向的职工培训体系。河南煤化集团认为:培训不过关,人人是隐患。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近两年有计划地重点培养了600名高管人才、3000名骨干人才、1万名科技人才、8万多名高技能人才。在培训方式上,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现场讲座;组织区队长到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轮训;创建2万题以上的考试题库,建立职工在线学习考试系统;把事故案例编入培训教材,自主录制66个工种视频培训光盘;建立48个井下工种实习操作基地。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三是建立以强化管理为导向的安全评价体系。开展瓦斯治理效果评价,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健全以瓦斯区域治理为中心的防治瓦斯效果评价体系,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有采掘面施工前必须进行消突评价,不能消突的,严禁进行采掘作业。开展水害治理效果评价,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开展水害因素分析、预测预报、隐患排查和水害治理等效果预测和评价,达不到要求的不准开工生产。开展安全投入效果评价,按照“注重实用、突出实效”的原则,从项目计划、设计、实施过程和投用效果进行全过程评价,并形成安全投入责任可追溯制度。开展培训效果评价,采取基础知识考试、基本技能考核、工作现场抽查等多种形式,测评职工理论水平、技能熟练程度,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和培训方式。
四是建立以防灾抗灾为导向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内容全面、责任明确、操作性强”的要求,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形成了河南煤化集团总部、子公司、矿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救护队伍建设,将日常预防性检查、救援技能训练、应急演练和事故救援纳入业绩考核,并与收入挂钩,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所属煤业公司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处臵能力。
六、实行“五自”管理,是提升安全执行力的重要措施
为激发各成员企业矿井、系统、区队、班组、员工5个层 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河南煤化集团实行以“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五自”管理,已成为提高集团公司安全执行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一是矿井自主。即突出以矿井为主体的自主管理,建立示范矿井标准,设臵5项一级指标、47项二级指标,每月进行验收,将连续3个月达到95分以上的评为示范矿井,给予奖励,激励矿井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制度、考核、责任、投入、培训、应急七大体系,严格安全管理。
二是系统自控。即各专业系统开展“三评价两评定”工作。每月由系统领导牵头对矿井顶板管理、水害防治、瓦斯防治三个专业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对机电和运输两个系统进行评定,据此确定安全可靠、可控、不可控三个级别,可靠的可以生产,可控的采取措施后可以生产,不可控的立即停产、整改隐患,实现系统安全自控。
三是区队自治。即以区队为单元,加强区队每班、每天、每旬、每月对班组和员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控制与考核,开展“星级区队”创建。创建指标为无事故、无隐患、无“三违”。通过每月考核评比,将实现“三无”的命名为三星级,给予奖励;“两无”的命名为二星级,不奖不罚;“一无”的命名为一星级,给予处罚;对连续6个月以上被评为三星级区队、班组、员工的,年终分别命名为标杆区队、先进班组和金牌员工。
四是班组自理。即推行班组“安全诚信单元”建设,每班同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性质相近的3至7人自愿结为动态诚信单元,签订联保协议,注入安全诚信基金,班后进行考核。当班单元内无“三违”、无事故、无隐患的,月底兑现诚信价值奖励;否则,单元内所有人员受罚,诚信价值归零,使班组成员自觉杜绝“三违”,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
五是员工自律。即着重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在作业现场推行“五项危险预知”。每一个职工到达工作现场,从事工作前,必须首先查找有可能影响自身安全的5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才能开始工作。矿井对职工危险预知掌握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实现个人行为无“三违”、操作无失误、岗位无隐患、安全无事故。
河南煤化集团自重组以来,依靠先进的安全“零”理念、坚定的工作信念、创新的工作体系、科学的工作机制和超强的执行能力,创出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业绩。最根本的是他们抓住了安全发展的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企携手共发展 互派干部促安全 ——贵州省毕节地区与河南煤化集团互派干部挂职初见成效
为了遏制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区域煤矿安全发展,2009年9月,贵州省毕节地委与河南煤化集团协商,双方达成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的共识。目前,第一批互派7名干部已于2010年底挂职结束,第二批互派5名干部已到位并开展工作。实践证明,互派干部挂职已初见成效。
一、引人才,地委领导开门“借将”
毕节地区是一个能源大区,煤、磷、铁储量丰富,其中优质无烟煤可开采储量达256亿吨,占贵州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4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炭产业已逐步成为毕节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毕节地区煤矿企业存在矿井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安全管理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煤炭产业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尤其是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难点。
河南煤化集团是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拥有先进的煤矿 安全管理体系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其旗下的永贵公司自2004年进入毕节地区创业以来,安全生产连创佳绩:一是永贵公司的所有矿井连续7年无一起重伤以上事故;二是所属黔西县黔金煤矿、大方县五凤煤矿等基建矿井,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均超过了贵州省其他在建煤矿,黔金煤矿还被评为全国煤矿先进集体;三是永贵公司整合、托管的中小煤矿,都迅速由事故频发矿井成长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成为大煤矿带小煤矿的典范。
河南煤化集团在毕节地区取得的突出成绩,引起了正在急于寻找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对策的毕节地委领导的重视。2009年8月,毕节地委书记亲自率团到河南煤化集团考察,在与集团董事长座谈时倡议:建立双方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机制,引进河南煤化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治理长期困扰毕节地区煤炭产业发展的安全问题,达到既培养企业干部的行政管理能力,又提高地方行政干部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业务水平,促进地方与企业携手共建、共同发展。这一提议得到了河南煤化集团的积极响应,双方达成互派干部挂职的一致意见。
二、挂实职,政府企业携手“给位”
结合多年开展挂职干部工作的经验,毕节地委在与河南煤化集团协商时提出,只有让挂职干部挂任实职,才能“有位”、“有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集团都要对挂职干部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从工作需要和有利于发挥专长的角度出发,拿出重要 岗位,让挂职干部挂任相应的职务并具体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对挂职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放权,把挂职当实职用。经过多次协商,河南煤化集团从下属煤矿企业选派7名从事煤炭生产经营、煤化工、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到毕节地区挂任毕节市副市长、金沙县副县长、织金县副县长、纳雍县副县长、赫章县副县长、威宁县县长助理和毕节地区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毕节地区从县(市)安全监管局(煤炭局)和地区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派7名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同志,到河南煤化集团分别挂任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副矿长、永贵公司新田煤矿副矿长、黔金煤业副总经理、永贵五凤煤业副总经理、永贵公司总经理助理、河南煤化集团安监局副处长和永煤公司安监局副处长。明确了挂任职务和分管工作,为挂职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三、求实效,组织部门服务“有招”
2009年10月,为了加强对双方挂职干部的管理,明确挂职干部的职责、任务,毕节地委组织部组织召开了毕节与河南煤化集团互派干部挂职工作座谈会,地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部长和永贵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双方挂职干部作动员、提要求。一是要求河南煤化集团选派的挂职干部珍惜机会,发扬主人翁精神,把挂职作为一次深入了解基层、熟悉“三农”工作、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难得机会,把大型煤矿企业的优势与毕节实验 区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履行职责中锻炼自己,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提高自己。二是要求毕节派出的挂职干部要在企业工作中发挥自己熟悉行政管理和农村工作的优势,注重学习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挂职回来后做好传帮带工作,把在大型煤矿企业学到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三是要求双方挂职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挂职工作纪律,服从挂职单位领导,积极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密切毕节试验区与大型企业的联系,促进双方交流与合作,实现政府和企业优势互补。
在加强双方挂职干部管理和服务上,毕节地委组织部提出五条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一是确保挂职干部工作有领导抓、有机构抓,做好挂职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联系、服务工作。二是利用开展日常考核、调研、届中考察等时机,及时了解挂职干部情况。三是通过业务部门进行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煤矿业务督查等,了解挂职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并及时向组织部门通报。四是双方干部挂职期满都要撰写工作总结,挂职单位对挂职干部一年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察并作出鉴定。五是派到企业挂职的干部挂职期满返回原工作岗位后,组织部门还要对其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把干部挂职期间的表现情况、返回工作岗位以后的作用发挥情况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办实事,挂职干部奋发“有为”
双方挂职干部到工作岗位以后,迅速转变角色,积极深入 基层、深入煤矿调查研究,尽快熟悉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主动开展工作,做了大量实事,为煤矿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河南煤化集团选派到毕节地区挂职的干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帮助煤矿排查治理隐患。如在赫章县挂职的干部,一年时间里深入煤矿现场、非煤矿山现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120余次,发现不安全隐患1000余条,杜绝重大事故3次。在毕节市挂职的干部则说,“只要天气允许,我就会深入乡镇、村寨和煤矿井下进行调研和检查”;挂职一年,他先后到煤矿督查、检查100余次,共查出安全隐患500多条,大部分得到了整改处理。二是积极为当地煤矿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在纳雍县挂职的干部牵头组织了纳雍县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专家组,加强对建设和整合煤矿的技术服务与指导,注重抓好煤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参与制定《纳雍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促进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帮助政府建立完善煤矿分类管理制度,将全县煤矿分为示范矿井、一般矿井和重点矿井进行监管;通过与贵州大学联合开办安监、煤管系统煤炭专业学历教育辅导班,对全县154名干部职工进行成人高教辅导,使纳雍县煤矿安全监 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赫章县挂职的干部撰写了《赫章县煤炭开发目前存在问题调查报告》、《赫章县煤炭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等调研文章,并协助毕节地区煤炭局起草了《毕节地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挂任威宁县县长助理的干部参与制定了《关于加快威宁县煤矿建设的初步方案》,建立了煤炭、安全监管、国土三家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了政府对煤矿企业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的效能。在毕节市挂职的干部协助市政府制定了“重点抓、抓重点”、“日调度、周安排、月总结、季评比”等煤矿安全生产机制,使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三是积极宣传大型煤矿企业的先进安全生产理念。挂任金沙县副县长的干部,大力宣传河南煤化集团“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并把“零”理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使全县26个乡镇、118对煤矿签订“零”安全事故目标责任书。
毕节地区选派到河南煤化集团挂职的干部重点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挂任河南煤化集团安监局副处长的干部,挂职期间共深入矿井检查150余次,查出各类隐患和问题600余条,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二是帮助煤矿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学习宣传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抓好贯彻落实,有的还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为挂职企业开展小煤矿 兼并重组工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行政干部熟悉行政管理、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善于处理和应对复杂矛盾的优势,促进矿群、政企关系和谐与稳定。挂任永贵五凤煤业副总经理的干部,在处理因煤矿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赔偿的工作中,多次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认真制定处理方案,努力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群众搬迁、安臵及赔偿等工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做到了受灾群众、当地政府和煤矿企业“三满意”,得到各方面的好评。
五、得实惠,政企群众实现“共赢”
双方挂职干部在挂职锻炼实践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地方行政干部到大型煤矿企业挂职,学到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知识,积累了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增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专业型人才;企业干部到地方政府挂职,参与行政管理实践锻炼,初步掌握了基层工作方法,增强了处理复杂矛盾、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干部。通过互派干部挂职,引入了先进的企业安全生产理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监管专业人才的不足,为政府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平台,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锻炼了干部,促进了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互补共赢。
近年来,毕节地区围绕煤矿安全生产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随着创新安全监管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煤矿 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宣传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与河南煤化集团互派干部挂职等一系列综合举措的落实,全区煤矿安全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形势逐年好转。2010年,全区共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53起、死亡84人,同比分别下降32.9%和29.4%;其中较大事故5起、死亡30人,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了30%。毕节地区煤炭产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成为惠民生、促发展的产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一系列综合措施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互派干部挂职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