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基础强化训练教学大纲0
课程内容:
根据先修课程中所学习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结合材料研究的四个组成要素——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材料性能、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材料使用,通过信息查询、信息收集、信息整理等过程,针对材料研究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并写出相应的总结报告。
即强化训练以下内容:根据研究背景收集文献的能力;整理文献,并凝练和提出相关科学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该科学问题的能力。
①.每人按照统一格式撰写总结报告一份,报告要求以综合评述文章的形式完成。②.报告内容包括:题目、选题目的(<300字)、国内外发展概括(<800字)、问题分析(<500
字)、讨论结论(<400字)、参考文献(>5篇)
(注:报告必须手写,报告正文字数必须控制在2000字;严禁抄袭其他同学及网上的论文,一经发现,将视作零分处理!!)
①.长余辉玻璃的研究与开发(侧重物理、化学原理在玻璃制备过程中的应用)②.吸热玻璃的研究与开发(侧重物理、化学原理在玻璃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③.玻璃太阳能电池用玻璃基板的研究与开发(侧重物理、化学原理在玻璃制备过程中的应
用)
④.防火玻璃的研究与开发(侧重物理、化学原理在玻璃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1.可加工陶瓷的研究进展
2.导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3.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4.磁性陶瓷的研究进展
5.超导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6.超硬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7.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8.敏感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9.自润滑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10.透明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水泥、混凝土方向
1.计算机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2.特种水泥
3.数学方法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4.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5.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6.轻集料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7.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8.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9.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10.钢管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11.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12.智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13.泡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篇: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精选)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号:06052103 2.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本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3.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师范培养目标出发,重视本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特点,以理论教学带动写作训练,通过理论教学和写作能力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掌握写作学基本理论和常用文体写作知识,提高单项写作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学习并掌握实用文体、文学文体和理论文体的写作能力,为从事写作教学、研究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4.教学要求
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试的依据。教学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录像观摩为辅。在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予以补充。
本课程设置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为百分制。
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和难点,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允许调整的幅度为百分之二十。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学分,约56学时,共讲授1学期。
重点
《基础写作》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 写作理论的变迁 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写作理论的变迁 教学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考核要求
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古代文论管窥
第二节 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脉络 思考题
分别阅读一本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版的写作教材,比较一下它们在关注热点上有什么不同?从中反映出写作理论怎样的发展进程?
参考书目
第二章 写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观察方法
2.提高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写作意识 2.观察方法 3.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观察方法 2.想象能力 考核要求
1.观察的方法 2.阅读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 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四、外在化的人生状态
第四节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
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
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
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思考题
1.写作主体的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怎样提高写作主体的素质? 2.观察你周围的同学,写一篇观察笔记。参考书目
第三章 写作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3.掌握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4.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主题和题材的关系 2.主题的提炼 3.题材的选择 4.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5.主题的提炼 6.题材的选择 考核要求
1.主题的提炼 2.题材的选择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聚材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四、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第二节 运思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
三、语言的功能与素养
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 第三节 行文
一、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文面的设置规范 第四节 改稿
一、修改的意义、任务
二、修改的方法、范例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在材料使用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
处。
2.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材料的鉴别、选择和使用问题。参考书目
3.试以第二人称的角度,叙述某一公共汽车售票员工作的情景。4.分析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中的写作技法。
第四章 文学创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散文、诗歌、小说的写作理论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散文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2.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3.小说的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
1.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2.小说的审美特征 考核要求
1.散文的审美特征与写作 2.诗歌的审美特征 3.小说的审美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散文
一、散文的界说与分类
二、散文的审美特征
三、散文的写作 第二节 诗歌
一、诗歌的界说与分类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三、诗歌的写作 第三节 小说
一、小说的界说与分类
二、小说的审美特征
三、小说的写作 第四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二、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三、戏剧文学的写作 第五节 影视文学
一、影视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二、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三、影视文学的写作 思考题
1.何组
2.3.人物
分析。参考书目
1.联系具体的写作经历,论述散文写作如何发现、捕捉散文意象和如合、表达散文意象。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是如何构成和表达的? 小说写人的细节和情节是如何构成的?生活原型在演变成为小说时可以采用哪些典型化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小说写作事例来展开第五章 文章写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会写文艺评论 教学重点 社会评论的特征 2.文艺评论的特征与写作 教学难点
文艺评论的写作 考核要求
1.社会评论的特征 2.文艺评论的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评论
一、社会评论的界说
二、社会评论的类别
三、社会评论的特征
四、社会评论的写作 第二节 文艺评论
一、文艺评论的界说
二、文艺评论的分类
三、文艺评论的特征
四、文艺评论的写作 思考题
1.自选一篇社会评论,分析其类别和写作特色。2.结合读过的文艺评论,谈谈你的看法。参考书目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参考书目
(1)《作文论》,叶圣陶,商务印书馆,1914年2月
(2)《国文作法》,高语罕,上海亚洲图书局,1922年8月
(3)《文心》,夏丏尊、叶绍钧,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
(4)《文章讲话》,夏丏尊、叶绍钧,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4月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6)《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吴思敬,北京出版社,1985年11月
(7)《现代写作学,》朱伯石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6年6月
(8)《基础写作概论》,林可夫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9)《写作学新稿》,裴显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
(10)《写作学辞典》,刘锡庆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
(11)《写作》,谢亚非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月
年8月
年12月
(12)《电影评论写作学》,李广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6(12)《中国写作教育家》,张得一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13)《名人怎样阅读写作》,李广德、唐承彬,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14)《毛泽东写作艺术论》,程民,海南出版社,1993年11月(15)《写作智慧论》,白嶷歧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16)《写作与文选》,蒲永川主编,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8月(17)《作文法词典》,陆鉴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18)《现代实用写作学》,裴显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19)《高师写作教程》,李广德、程民,海南出版社,1997年7月
(20)《论写作技巧》,[苏]高尔基,花城出版社,1980年11月
1984年9月
月(21)《提高写作技能》,[美]威廉·w·韦斯特,福建教育出版社,(22)《写作系统训练》,[美]威尔伯·利维,工人出版社,1987年3
第三篇: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影基础 【课程代码】T07041008 【适应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
摄影基础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辅助设计手段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门技能性课程。主要包括摄影术的起源、诞生及发明初期的几种流派;摄影的概念、特征;数字摄影概论;相机种类、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镜头;数字相机;曝光与测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及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与广告摄影等专题摄影介绍。【教学目标】
通过对相机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曝光与测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讲授,使学生熟悉相机结构、掌握曝光基本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摄影构图与用光的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拍摄。
【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训练18学时)
【参考书目】
1.胡晶,《摄影基础教程》,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2年 2.刘彩霞,《数码摄影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3.Digital Photo编辑部,《完美摄影161法则:数码单反摄影技巧精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4.王晓峰,《数码摄影摄像入门与实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5.林路,《高等院校摄影摄像精品教材:数码摄影新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摄影简史 §1 摄影术的起源 §2摄影术的诞生
§3摄影初期发明的几种流派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摄影的不同流派的审美概论。 重点、难点:
熟悉摄影中不同流派的审美基本概念、掌握摄影的历史脉络,数码摄影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无)
第二单元摄影的概念及其特征
§1摄影的概念
§2摄影的生态特征 §3数字摄影概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生态特征以及数字摄影的概论。 重点、难点: 摄影的生态特征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无)
第三单元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1相机的种类
§2相机工作原理组成部分 §3相机的镜头 §4曝光与测光 §5数字相机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机的构造与基本曝光测光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相机的工作原理,曝光与测光。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10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
第四单元滤镜
§1黑白、彩色摄影滤镜 §2感光的性能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滤镜的使用,准确熟练使用滤镜。 重点、难点:
感光的性能。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无)
第五单元感光材料
§1传统相机的胶卷种类 §2数码感光的原理 §3不同品牌手机感光的特征 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感光材料的使用。 重点、难点:
数码摄影的感光特征与传统胶卷相机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5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训练1学时)
第六单元摄影构图
§1拍摄点与画面效果
§2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3前景与背景
§4色调与影调 §5线条与质感 基本要求:
本单元学习摄影的构图技巧。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摄影的构图基本原则,并可以开始拍摄作品。 重点、难点:
了解不同摄影主体的构图灵活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参考学时:11学时(理论讲授5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
第七单元摄影用光以及摄影专题
§1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要素
§2校园新闻摄影 §3广告摄影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摄影的用光技巧,各类专题熟练拍摄作品。 重点、难点:
校园新闻摄影的注意事项,广告摄影的拍摄要领。 教学方法提示:
案例教学法 项目实践法 参考学时:16学时(理论讲授10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考核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考核重点是学生对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拍摄和记录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室内外摄影实践活动。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摄影内容。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实践形式进行考试,同时结合平时摄影练习课堂小作业和出勤进行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评分以百分制计,上机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出勤占10%。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编写人】徐岩 【审核人】
第四篇:《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摄影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后学习广告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等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方面:对于摄影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摄影基础主要就是解决在摄影创作中的技术问题。本课程主要讲述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镜头的选择和应用、光圈、快门的调整、景深的应用以及滤镜的使用、灯光布置、基本的构图原理以及数码摄影、数码照片的计算机处理等。
操作技能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相机进行拍照,并根据摄影创作的目的来确定相应的器材和技术参数。能够使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三、教学内容结构
1.摄影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和照相机品牌等知识。2.学习摄影的目的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摄影所用的照相机使用及维护常识等内容及其拍摄的技术细节。4.镜头的种类及特性,镜头的使用、维护等常识。5.常用的曝光技术等内容。
6.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知识及其后期photoshop处理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相机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照相机的原理、构造和种类。讲述相机的发展史,机背取景相机、单反相机、旁轴取景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数码相机的构造和原理及各种相机的特点,以及根据拍摄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相机。并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相机图片。
重点难点:照相机的原理和各种相机的特点。
思考题:1.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2.如何根据拍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相机
第二章:照相机镜头及附件
本章主要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件镜头以及常用的附件,如UV镜、偏振镜、柔焦镜、星光镜、去雾镜、色温纠正滤光镜等。讲述镜头的焦距、通光能力、光圈的计算方法以及镜头的类型等内容。
重点难点:镜头的通光能力、光圈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种滤镜的使用。
思考题:1.镜头的焦点距离和光圈值以及光孔大小的关系
2.如何根据拍摄的内容来选择镜头的类型和相应的滤光镜
第三章:相机控制
本章主要讲述拍摄照片时对相机各项参数的调整。主要是光圈、快门和焦距。不同光圈和快门组合的拍摄效果,以及景深和镜头焦距与光圈之间的关系。测光表的应用。
重点难点:不同拍摄情形对曝光组合的要求,景深的应用。
思考题:1.如何根据拍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曝光组合?
2.景深是如何控制的?
第四章:摄影用光
本章讲述根据拍摄目的来选择光线。光线的方向(正光、侧光、逆光)及其不同的效果。自然光、现场光、人造光的运用。摄影室中人像摄影、静物摄影灯光的布置。
重点难点:各种光线的特点及灯光的布置。
思考题:1.不同方向的光线对拍摄对象的影响
2.如何根据拍摄要求来布置灯光
第五章:摄影构图
构图是摄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摄影者通过多种方法使取景范围内的各部分协调起来,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主题突出。本章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如布局法、搭框法、大小法、汇聚线法、用光法、主焦点法、重复法等。学生要熟悉构图法则,但不能让其束缚。要打破常规,要有创意,会根据拍摄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构图。
重点难点:各种构图法的灵活运用及摄影者眼力的培养
思考题:如何利用构图来突出拍摄主题
第六章:人像摄影
主要讲述人像摄影的基本方法。包括实景人像摄影和摄影室人像摄影。讲述光线的应用和缺陷的补偿。
重点难点:光线的布置和人物神态的捕捉
思考题:如何使拍摄出来的人像传神
第七章:几种对象的拍摄方法
本章讲述怎样拍雨景、怎样拍雾景、怎样拍雪景、怎样拍月景、怎样拍夜景、怎样拍
焰火、怎样拍闪电、怎样拍剪影、怎样拍花卉、怎样拍高调照片、怎样拍低调照片、怎样拍电视影像、怎样拍玻璃器皿、怎样使用追随法、怎样拍舞台照片、怎样拍日出与夕照。重点难点:熟练掌握各种对象的拍摄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八章:作品讲评
对作业作品进行讲评。师生共同讨论其优缺点,以达到技巧和审美力的提高。
(二)实践部分
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相机的使用和拍摄技巧,完成布置的拍摄任务。包括人像、静物、建筑及自行创作等内容。
五、教学实施
第一章
相机(2学时)
第二章:照相机镜头及附件(2学时)第三章:相机控制(2学时)第四章:摄影用光(4学时)第五章:摄影构图(8学时)第六章:人像摄影(6学时)
第七章:几种对象的拍摄方法(6学时)第八章:作品讲评(4学时)
六、考核与评价
以专项摄影作业为依据,综合评价学生对摄影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构图、审美的掌握程度。要求所拍摄的作品构图合理、层次丰富、内容有深度、拍摄主体明确。
考核方法:摄影作品技术说明成绩占10%,作品装裱成绩占10%,摄影作品成绩占80%
第五篇:歌唱基础教学大纲格式
《歌唱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400822 课程名称:歌唱基础 英文名称:Vocal music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 0 实验学时:32 学
分:2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影视表演专业《台词课》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作用:本课程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一门科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声乐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的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技巧,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舞台演唱和理论实践经验,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和表现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让学生了解到歌唱基础对学好本专业,提高台词功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基础声乐课的听课活动使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教学法;以利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应对各种不尽相同的职业要求。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一)教学目标:
1.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 2.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圆润地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重视中声区的发声训练。
3.具备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聆听各种精典名曲,有较深厚的音乐修养。
4.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声乐艺术的愿望。(二)教学要求:
声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声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声乐是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表现领域更体现出一种技能性特点。例如:声乐课光是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气息、歌唱的呼吸与共鸣、声音的位置、咬字吐字等声乐理论知识,而不去练习歌唱,是毫无意义的。
(三)教学要点:
本课程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分辨声音的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声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课程的难点:音域的扩展,结合各种共鸣腔加上气息支持,逐步使音域向外扩展,能演唱较难歌曲。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发音器官及机能状态 第三章:歌唱声音的类型和声部 第四章:声区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练唱前的准备
第六章:发声技术练习方法和要求 第七章:发声练习和练声曲 第八章:歌唱的咬字、吐字技艺 第九章:教材歌曲与伴奏 第十章:唱法简述
三、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尚需说明的事项,如习题或作业,实践环节内容和要求等。本门课程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分为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