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关于采用社区矫正手段加强犯罪改造

时间:2019-05-14 14: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法局关于采用社区矫正手段加强犯罪改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法局关于采用社区矫正手段加强犯罪改造》。

第一篇:司法局关于采用社区矫正手段加强犯罪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流动人口对促进不同地域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比较严重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如何对此类社区服刑人员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社区矫正方法,对有效预防重新犯罪,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理应接受同等的社区矫正管理,如果因其特殊状况而导致法律适用不公,可能会加剧社会对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不可忽略的是,流口社区矫正对象自身的特殊性提醒我们应该在遵循社区矫正总体方向的前提下为其制定个性化、实效化的矫正方案,应当通过规范管理帮扶措施、健全配套制度等途径,保障流口矫正对象平等地获得社区矫正管理处遇。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已经七年,在实践中一般是采取居住地管理,但存在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根据实践和国外先进做法,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流口矫正对象的衔接

对于那些被判处接受社区矫正,并适宜回原户籍所在地或原居住地服刑的,可以由判决机关或者原服刑监所遣送其回原户籍所在地或原居住地服刑;对于不便遣送原籍服刑,而在所在城市无工作岗位、无生活来源、无固定居所的“三无”流口矫正对象,可以将其安置在特定的场所居住,在为其提供生活帮助的同时,便于对其进行监督和矫正。为此,可借鉴西方一些国家“中途之家”的做法。所谓中途之家,是指设置于社区专门的出狱人(包括假释人员)保护机构。其作用在于运用社会资源协助刚出狱的刑释人员与社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使其逐渐适应自由的社会,成为健康而自信的成员。尤其对那些出狱后无家可归的人员,中途之家可以为其提供临时的食宿条件,避免其流落街头。1964年国际中途之家协会(international halfway association)成立,促进了中途之家的蓬勃发展。以加拿大为例,1968年,加拿大矫正局在蒙特利尔建立了第一所中途之家,供假释犯人居住。到1984年,加拿大矫正局共建立了21所中途之家(也被称之为社区矫正中心),并且与163所私营的中途之家签订了合同。我国应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着手构建中国的中途之家,使其成为具教育、咨询、救济、辅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出狱人及特定社区矫正对象的救助机构,从而解决流口社区矫正对象因难以监管而影响社区矫正适用的问题。

二、流口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发展时期,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都正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和配置,加上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决定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必须外出经商或打工才能维持生计。如果限制矫正对象外出经商或打工,实际上就是限制他们的生路,必然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因此,2008年1月出台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中对矫正对象请假作了相关规定,反映了我省在对待“社区矫正对象有就业、经商、就学、就医、探亲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采取了人性化的规定,其中请假时间分为6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外两个档次,“6个月以上、未导致经常居住地变更的,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暂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管理”,而实际情况是,矫正对象请假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居多,如果只规定流入地社区矫正组织“协助、配合”,那势必使大量流动矫正对象处于脱管失控状态。因此,建议通过修改现行相关法律,取消原来不准外出经商或打工的制度,在全国范围(至少在社区矫正示范区域)内建立流动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而不仅限于6个月以上人员。在流入地社区矫正机关同意代管的情况下,原则上允许主动到社区矫正机关报到,并经过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社区矫正机关接受过渡矫正教育(如期限为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表现积极的对象,外出经商、打工、就医、就学等,同时严格履行审批制度,对拒不到矫正机关报到、或虽报到但消极对待矫正的对象,则一律不批假,以维护法律权威。

三、流口矫正对象帮扶解困

流动人口矫正对象绝大多数存在“无业,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问题,成为此类人员重新犯罪的潜在诱因。对此,实践中启用“双结合”模式,对流口矫正对象中的困难群体实施“物质和精神双重救济”,公、检、法、司四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建立流口矫正对象信息互联平台,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配备和指导,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采用人性化的改造教育理念搭起“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无户籍地域之分的和谐环境中,以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的社会效能,另外必须加大扶助力度,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劳务输出输入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功能,提供免费高效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在当地企业或公共基础建设项目中实现转移就业。

开展流动人口社区矫正,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清醒认识到开展对流动人口矫正对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流动

人口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新路径,大力推进流动人口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内社区矫正工作齐抓共管局面,使社区矫正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产生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流动人口对促进不同地域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比较严重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如何对此类社区服刑人员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社区矫正方法,对有效预防重新犯罪,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理应接受同等的社区矫正管理,如果因其特殊状况而导致法律适用不公,可能会加剧社会对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不可忽略的是,流口社区矫正对象自身的特殊性提醒我们应该在遵循社区矫正总体方向的前提下为其制定个性化、实效化的矫正方案,应当通过规范管理帮扶措施、健全配套制度等途径,保障流口矫正对象平等地获得社区矫正管理处遇。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已经七年,在实践中一般是采取居住地管理,但存在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根据实践和国外先进做法,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流口矫正对象的衔接

对于那些被判处接受社区矫正,并适宜回原户籍所在地或原居住地服刑的,可以由判决机关或者原服刑监所遣送其回原户籍所在地或原居住地服刑;对于不便遣送原籍服刑,而在所在城市无工作岗位、无生活来源、无固定居所的“三无”流口矫正对象,可以将其安置在特定的场所居住,在为其提供生活帮助的同时,便于对其进行监督和矫正。为此,可借鉴西方一些国家“中途之家”的做法。所谓中途之家,是指设置于社区专门的出狱人(包括假释人员)保护机构。其作用在于运用社会资源协助刚出狱的刑释人员与社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使其逐渐适应自由的社会,成为健康而自信的成员。尤其对那些出狱后无家可归的人员,中途之家可以为其提供临时的食宿条件,避免其流落街头。1964年国际中途之家协会(international halfway association)成立,促进了中途之家的蓬勃发展。以加拿大为例,1968年,加拿大矫正局在蒙特利尔建立了第一所中途之家,供假释犯人居住。到1984年,加拿大矫正局共建立了21所中途之家(也被称之为社区矫正中心),并且与163所私营的中途之家签订了合同。我国应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着手构建中国的中途之家,使其成为具教育、咨询、救济、辅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出狱人及特定社区矫正对象的救助机构,从而解决流口社区矫正对象因难以监管而影响社区矫正适用的问题。

二、流口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发展时期,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都正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和配置,加上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决定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必须外出经商或打工才能维持生计。如果限制矫正对象外出经商或打工,实际上就是限制他们的生路,必然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因此,2008年1月出台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中对矫正对象请假作了相关规定,反映了我省在对待“社区矫正对象有就业、经商、就学、就医、探亲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采取了人性化的规定,其中请假时间分为6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外两个档次,“6个月以上、未导致经常居住地变更的,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暂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管理”,而实际情况是,矫正对象请假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居多,如果只规定流入地社区矫正组织“协助、配合”,那势必使大量流动矫正对象处于脱管失控状态。因此,建议通过修改现行相关法律,取消原来不准外出经商或打工的制度,在全国范围(至少在社区矫正示范区域)内建立流动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而不仅限于6个月以上人员。在流入地社区矫正机关同意代管的情况下,原则上允许主动到社区矫正机关报到,并经过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社区矫正机关接受过渡矫正教育(如期限为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表现积极的对象,外出经商、打工、就医、就学等,同时严格履行审批制度,对拒不到矫正机关报到、或虽报到但消极对待矫正的对象,则一律不批假,以维护法律权威。

三、流口矫正对象帮扶解困

流动人口矫正对象绝大多数存在“无业,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问题,成为此类人员重新犯罪的潜在诱因。对此,实践中启用“双结合”模式,对流口矫正对象中的困难群体实施“物质和精神双重救济”,公、检、法、司四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建立流口矫正对象信息互联平台,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配备和指导,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采用人性化的改造教育理念搭起“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无户籍地域之分的和谐环境中,以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的社会效能,另外必须加大扶助力度,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劳务输出输入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功能,提供免费高效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在当地企业或公共基础建设项目中实现转移就业。

开展流动人口社区矫正,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司法局 社区矫正点验讲话

在2018年春节前全县社区矫正

集中点验活动上的讲话

县司法局副局长

(2018年2月12日)

各位社区服刑人员: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为有效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县综治办组织公、检、法、司政法部门开展这次集中点验。春节就要到了,期间走亲访友、拜年聚餐比较频繁,大家思想可能会放松。我在这里给大家敲敲警钟,紧一紧大家思想上的弦,一定要预防事故苗头、杜绝事故隐患。这是对你们本人负责,对你们家庭负责,更是为你们将来负责,希望你们牢记这一点。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第一,要牢记身份,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思想。你们要记住,你们的身份是罪犯,与监狱高墙内犯人的身份是一样的。你们要遵守四大准则:

1、定期报到和随传随到。

2、活动范围在限定南召县区域内。

3、按时参加社区义务劳动、集中学习。

4、严守纪律,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

近段时间,我们发现了许多不好的苗头和现象,例如私自外出、人机分离、手机停机、不按规定参加集中学习和社区义务劳动等等。县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和中队现正在着手处理,严厉打击。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决不姑息。下一步,将会有大量的警告决定书给你们宣布。你们一定不要把警告当成耳旁风,一次警告后,我们将提请治安处罚;二次警告

后,我们将会启动撤缓,把你们送进看守所或监狱收监程序。截止目前,我们累计对942名拟适用社区矫正的人员进行了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调查评估,累计警告115人,治安处罚3人,撤销缓刑7人,撤销假释1人,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收监1人。其中,原皇路店司法所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迁某,犯盗窃罪,经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997年 5月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于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假释期间在皇路店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在刑满几个月前,迁某不请假外出,我局经多次查找,下落不明,脱离监管时间超过一个月。我们对其提请撤销假释后,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其撤销假释,鸭河工区公安局进行网上追逃。最后于浙江省被公安机关抓获,我们和工区公安局警官一起将其押送回监狱。还有一例,某镇一名社区服刑人员何某,因盗窃罪经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于 2016年 3月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两年六个月。在缓刑期间,在板山坪司法所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社区矫正外出管理规定,于2017年10月私自离开规定的活动区域,私自外出去石桥,驾车时未按照操作规程安全驾驶,因与同方向的电动车追尾相撞,致使对方受伤,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因受害方只有轻微伤,后果不是很严重,我们对其提请治安处罚,南召县公安局对其进行了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今年,县综治办及政法机关将加大力度,按照省市要求,严肃执法,严厉打击,将对那些不服从管理、不认罪的服刑人员进行治安处罚和收监,希望各位不要成为其中的一个。

第二,要牢记责任,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场的各位,既然站在这里,不管什么原因和理由,那都是触犯了国家的刑法。你们要认真反思问题根源,明确改造方向,争取早日改过自新。你们除了参加司法所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外,平时也要多加强自我学习,要学习法律,关心时事政治,提高自身素养,在刑期内坚决不能再有违法犯罪行为,否则,将新账老账一起算。你们很多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进入大墙内,失去不仅仅是自由,还将带来经济等各方面的损失,也将给你本人和你家庭带来深重的影响和伤害。

第三,要牢记感恩,要有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思想。作为罪犯,你们现在大墙外服刑,这要感恩政府和社会。你们要珍惜机会,树立信心,安心生产生活。在社区服刑期间,要努力克服困难和问题,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同时,积极参加义务社区服务和劳动,为南召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在日常监管中,还有个别服刑人员想这样那样的办法,不参加学习和劳动,不认真进行思想汇报,这是本人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希望你们要深切引起重视。今年我局将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对那些满不在乎,态度不端正,不认真改造自己,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将送进高墙内进行教育矫正。

第三篇:社区矫正信息建设初探-司法局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初探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社区矫正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现,而信息化作为社区矫正监管的一项主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有效的作用。

一、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从传统意义来说,让现行犯人在社会中进行改造转化,一方面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隐患,另一方面也给群众安全感带来了阴影。现实中,适合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由原来的公安监管改为司法行政部门监管,在强制性和威慑力上有很大程度上的弱化,这就要求司法行政机构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在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健的现阶段,信息化建设作为社区矫正监管的重要手段就成为了必然,也是广大司法人不断探索的结果。

二、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的主要功效

社区矫正信息监管主要功效有:以社区矫正执法、监管平台为重点,推行视频监控和操作性规范,从而形成集网上管理、定位跟踪、远程考核、规范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强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解决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定位难、防范难、流程复杂、手续繁琐和部门协调难等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整合“天网”视频监控系统资源,解决“人机分离”“物是人非”问题;完善操作规范,实现环环紧扣,不留社区矫正监管漏洞和死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业务档案电子化,将公益劳动、思想汇报、集中教育、心理咨询、走访登记、请假审批、计分考核等日常工作过程内容统一纳入平台界面,通过手机定位监控、电子档案管理、数据智能、信息交互等功能,全面整合矫正工作的各类信息资源,基层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平台上的工作记载系统,录入各类工作信息,使社区矫正各类基础信息形成一本全系统共享的网络化卷宗,实现社区矫正基础工作向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转变。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瑞昌市社区矫正中心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金属融合显示硬屏,配合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平台使用,使得指挥、决策和监管更加快捷高效,提高了监管效果。

二是全程监控重点对象,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高准度、高密度的定位,限定矫正人员一定的活动空间,每隔20分钟形成的定位跟踪历史轨迹,清晰显示社区矫正人员是否在监管范围之内,依托“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严管人员进行不定期视频监控,根据手机定位轨迹情况,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在规定的视频监控镜头下,避免了“人机分离”“物是人非”漏洞,将社区矫正监管机构有形之手转化为无形之眼。用技防措施增补人防手段不足的模式,增强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的科技水平,实现了监管工作的全天候、全方位和远程化,改变了一线矫正工作人员的传统勤务模式。在这项工作中,瑞昌市社区监管中心积极争取市政法委及公安局的支持配合,投资30万元把覆盖全市的“天网”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到监管中心,实行了资源共享,并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三是推进可操作性规范,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注重可操作性,变抽象化为具体化;变粗放监管为细化操作;变弹性把握为量化考核,使得在矫人员在服刑改造过程中,真正做到认罪服法,安心改造,同时又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时刻都处在监管中,遵守社区矫正规定,不脱管。如瑞昌市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瑞昌市社区矫正工作操作十条规范》,其中“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须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瑞昌市社区矫正人员定位报警处置登记”做到每天对定位报警人员进行核实,区别系统误报与超出限定区域的真实性,并作及时处置。

三、社区矫正信息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重复。社区矫正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带来的应该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更加科学、高效、节省,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被要求在做好信息平台录入管理的同时,还要按传统的办公程序,组织建立全套与信息平台内容相同的纸质档案材料,这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和工作成本,带来的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复繁琐与浪费,背离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结合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过程信息平台上记载得很详细,而且可以远程调阅,纸质档案只需保留审批、社区矫正人员签名认可、社区矫正最终结论等文书,相关过程档案以网络化卷宗替代纸质档案,无需重复建立与电子档案相同的纸质档案。

二是信息化管理与深入实际的统一。在现实工作中,信息化建设与深入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平台在建设中也是需要不断完善与充实的,社区矫正监管过程中,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感化和转化社区矫正人员,而脱离实际的信息化监管,机械地使用信息平台,就制约了信息化平台的完善,容易出现监管的盲区,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作用的发挥。

三是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信息化是一门高科技产品,在现有的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只是接触过基本的信息化知识,在操作上还要进行培训与学习,这就需要组织这些操作手们进行经常性的更新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如果能每年组织一、二次专业化学习,一定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

(瑞昌市司法局

张立新)

第四篇:司法局上半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司法局上半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衔接好、引导好、扶持好、服务好”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履行职能,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为维护平川的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安平川,促进平川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就我区2011年上半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安置帮教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上半年,我区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9名,其中刑释人员38名,解教人员1名。以上人员均登记建档,落实了帮教措施,并妥善进行了安置,实现了对刑释解教人员“不脱帮、不漏帮,不脱管、不漏管”的工作目标。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我们立足基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为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平川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深入开展了对归正人员的排查工作。根据白银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积极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要求,对全区近5年以来的归正人员开展了一次集中排查。经排查,我区近5年刑释解教人员共计262名,其中刑释人员223名,解教人员39名,解矫人员2名,针对以上排查出的对象,我局加强了协调督促,特别是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将其列为重点帮教对象,进行了重点帮教,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2、组织开展了走访帮教活动。我局在春节期间对特困服刑人员家属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局主要领导带领分管同志和基层股同志走访了特困服刑人员家庭,发给慰问金1000元。通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促进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热情,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与司法所干警签订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奥运安保责任书。为切实做好对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及法轮功邪教人员的稳控工作,确保北京奥运会安全、顺利、成功举办,根据甘安帮发[2010]6号《关于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与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精神,我局分别与各司法所一线干警签订了《区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奥运安保责任书》,责任书对矫正、帮教对象的排查、衔接、管理、教育转化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建立了工作责任追究制。通过责任书的签订,进一步增强了我局干警做好奥运安保工作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了奥运安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1、为使我区社区矫正志愿者熟悉社区矫正工作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的开展工作。1月份,对我区招募的326名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由各辖区司法所组分别组织进行了业务培训。

2、制定下发了《##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转发落实了《##省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省司法厅 ##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社区矫正工作。

3、今年上半年,基层股对各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就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应着重把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做了具体指导。目前,对符合条件的矫正对象已按照要求进行了接收,所接收人员全部建档造册,并开展了入矫教育等各项工作。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大力推进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按照“帮教社会化,压滤机滤布 就业区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责任化”的工作要求,完善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专群结合,协调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继续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排查活动,建立个人档案,完善衔接机制,强化信息反馈,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不脱管、不失控。

(二)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对司法所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程序。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作配合。围绕“矫正”这个核心,努力探索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的有效方法。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支持。

第五篇:西区司法局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西区司法局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司法局的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配合和支持下,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克服困难,按照“衔接好、监管好、引导好”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西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今年8月我区接收各类社区矫正对象19名,其中缓刑5人;剥夺政治权利8人;假释5人;保外就医1人;其中包括异地委托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一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矫正工作基础。西区司法局社区矫正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层层抓落实。加强社区矫正小组人员的学习培训。7月4日,在西区司法局召开学习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培训会,加强社区矫正小组人员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的全面掌握,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对矫正工作的责任感,提升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矫前调查和衔接工作。1

一是认真做好拟提请假释和保外就医社区调查评估工作。深入基层走访相关单位个人,做到调查核实要细,资料分析要准,评估报告要真,切实把好社区矫正“入口关”;二是加强与法院、监狱、看守所、司法所的工作衔接,进一步完善矫正对象交付执行环节。采取“报到回执制”、“集中衔接制”等衔接方法,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杜绝脱漏管现象;秉承“材料交接—家庭走访—本人谈话—宣告仪式—列入矫正”的接收工作思路,自收到交接材料后,及时找本人进行谈话,择日走访,了解家庭情况,矫正对象日常表现情况,结合其工作生活的实际,安排好矫正监护人和志愿者,建立帮教小组。

(三)加强管控,力促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加强管控,严格矫正程序,严肃矫正纪律。加强矫正对象的请假审批、走访、教育和其他监管工作,对违反监管制度的对象,协调有关部门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收监执行等措施;为使社区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衔接,保证矫正对象解矫后不脱管、不漏管,西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新思路,落实两个同步,实现社区矫正向安置帮教的无缝对接。一是解除矫正与签订帮教协议同步。矫正期满之日,即由司法所长向解矫人员当面宣读《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在办理解矫手续同时,安排安置帮教小组与解矫对象签订《帮教协议书》,直接纳入安置帮教体

系管理。二是个人档案材料移交同步。解矫后,矫正对象身份转变,原有的一套基本材料随之移交,重新建立归正人员一人一档,经过社区矫正后,这部分人员底子清、情况明,建档工作非常顺畅。

(四)重视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妥善解决矫正对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防止发生因生活无着落导致的安全事件;定期开展监管安全隐患大排查。通过排查,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努力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社区矫正对象稳定在基层。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2年下半年我们会继续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帮教措施,强化过程管理。认真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作出最大的努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规范进行。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省、市、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社区矫正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积累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二)夯实工作基础,抓好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监管和帮教工作水平。要积极根据各种有利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构筑较为完善的社区矫正平台,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良好载体,提高对矫正工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矫正工作办公室内部台帐资料和矫正对象卷宗资料的管理工作,杜绝泄密、遗失卷宗资料现象的发生。

(三)深入拓展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途径,摸索新的管理模式。要针对矫正对象在转入矫正期,心理上都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被社会、家庭抛弃,不安心改造的情况。要依法落实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服从监管的矫正对象,给予行政奖励、减刑等。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矫正类专业人才不足,现有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所需的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不能严格按照社区矫正衔接、管理、教育、考核、奖惩、解除等环节开展工作。

二是社区矫正财政预算工作经费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西区司法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下载司法局关于采用社区矫正手段加强犯罪改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法局关于采用社区矫正手段加强犯罪改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局2016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赤城县司法局 2016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在上级各级部门和县委政法委关怀和指导下,认真落实政策,完善制度,积极推进社区矫正人员衔接管理、服务管理和......

    2021年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2021年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2021年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新要求,继续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深化年活动,练内功、抓......

    司法局2020年社区矫正中心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2020年,社区矫正中心在县司法局的领导下,着力推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在执法保障、执法管理和执法手段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社区矫正......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XX县以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接收矫正对象908......

    溆浦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业务培训

    溆浦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业务培训 3月11日,溆浦县司法局召开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为了先行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启动工作的准备,会议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了会议议程,组织了全体司......

    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问题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问题调研报告2010-06-29 19:13: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问题调研报告司法局......

    额敏县司法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司法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现场会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司法局组织全系统干警于......

    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自05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司法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区各界的有力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大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