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3——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32——3职业道德与
法律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新授1 知识目标:认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教育,重在行为养成 情感目标:个人是个人修为的一部分
个人礼仪重在养成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板书设计】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㈠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㈡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㈢个人礼仪重在养成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复习〗
如何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导入新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单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的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看重对方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的表现,而这些的统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礼仪修养。
很多同学在面试中屡屡失败,他把原因归结为父母没有给个好皮囊,而忽视了个人的礼仪修养问题。那我们马上了看两个事例。
〖讲授新课〗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㈠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事例:P12仪容仪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这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品质、文化素养、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
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饰物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2、第一印象
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对其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态度、贪图、举止等外在因素的感受。
事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这个毕业生取胜的法宝不是相貌,而是智慧,是人内在素养的反映。所以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仪容仪表注意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言谈方面做到礼貌、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提倡使用敬语;
3)服装服饰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㈡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1、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也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2、个人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
3、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且有
助于增进人际交往,传递信息,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4、遵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㈢个人礼仪重在养成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加强自律就是要学会克己、慎行、表里如一。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爱。
3、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
〖课堂小结〗
个人礼仪习惯需要我们通过每一天、每一件事的历练,才能形成。这如同一块未经雕刻的玉石,需要通过不断刻凿,才能逐渐成为美玉意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养成个人礼仪的良好习惯不仅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的所需,也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堂练习〗
礼仪训练:站、坐、走
站姿
①手位摆放要求:虎口向前,右手搭在左手上,四指自然弯曲并拢,拇指交叉内收,手紧,肘松,肩挺,立颈,平视,面带微笑,收颌
②平行脚位:脚尖、脚后跟并拢
③小八字脚位:脚后跟并拢,脚尖距离为一拳
④体态要求: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臀部向上向内收紧,两腿绷直,双膝用力并拢
⑤笑容:嘴角微向上翘起,露出上排牙齿6-8颗,不露牙床 行走
①每步:男 一只半脚的长度;女 一只脚的长度
②行走的要领:步速一致,步幅均匀,步伐稳健
③行走速度应均匀平稳:1分钟 女 80-100步,男 110-160步
〖课后作业〗
P 13结合事例,谈谈你对礼仪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篇:说课稿--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说课稿
课题: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设计思想: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把平时枯燥的说教用漫画和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直观的让学生掌握礼仪与个人魅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区分,新潮,非主流等一些新名词并非适合任何人任何场合。达到学习效果。
教材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德育必修课,我选的是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中的第二课时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的礼仪习惯较差,而走出校门马上就业是职校学生的必选,而交际礼仪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都关系到礼仪教育的成效。但使用简单枯燥的教育方式,学生反叛心理更强,而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能很好的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2、现代礼仪的类别
3、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教学难点:个人礼仪蕴含道德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图片分析、小组互动
教学过程:创境激趣
展示三张图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张图片给我们何感想?有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图片说明,个人礼仪的重要性,一、现代礼仪的类别
现代礼仪中的各方面礼仪给人美的享受,塑造第一印象。也是我们该掌握和练习的知识
设计活动:请几位同学上台做自我介绍,运用所学知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其他同学作出客观的评价。
二、个人李云汉的道德意义1、2、展示小周的案例,学生思考:怎么看待小周的行为 设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找生活中违背礼仪要求的行为,(在教室、在家里、在公交车上、在职场)四种场景的设置 教师总结: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三、布置作业
第三篇:《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教案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教学设计
执教者: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杨勇文
授课班级:15级财会班 学生人数:48人
授课时间:2015年9月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修订版)》 教学内容: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授课类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2.情感目标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 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3.能力目标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二、重点难点
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要学生明白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清楚个人礼仪规范与自身修养、社会和谐和整个国家以及全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关系。从小处讲,提升个人礼仪,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礼仪教育,让中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三、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
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中第二节课的内容。这节课主要讲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个人礼仪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养成良好的个人礼仪习惯等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第一课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好本课,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提高礼仪修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15级财会班学生多来于初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礼仪习惯相对较差,再加之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他们的文明礼仪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竞赛、合作协作等形式,结合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将学习内容细细融进学生心田,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心灵上认同,并变成自觉行动,从而达到德育课的教育目的。
五、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竞赛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鉴别法
六、教学准备
1.老师精心备课,写好教学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搜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四大组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自我介绍;排练好情景礼貌剧。
七、教学过程
【列举案例,激趣导入】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小李是某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参加了很多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接到了很多面试通知,可是几乎都没有成功。她大为不解,请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指点,老师很快发现了问题:说话声音小,底气不足,面容苍白,头发蓬乱。
案例2 “第一夫人”彭丽媛陪同习总书记出国访问而获得如潮好评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案例1中的小李成绩很优异,可面试为何没有成功?
2、彭丽媛陪同习总书记出访为何广受好评?
3、以上两个案例一成功一失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是普通学生,一个是名人;一个是失败者,一个是名人的两个鲜活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课题。
老师适时点拨并引出本课课题: 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尽管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仪容仪表,个人形象等礼仪问题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良好的的礼仪修养能尽显个人魅力。
【互助合作,探究新知】
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学生活动: 请四名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参照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对
自我介绍者进行评价打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全员参与,他们兴致高,情趣浓,再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占据,让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最后达成共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即仪容美、服饰美、仪态美。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现在要创建和谐社会,不遵循礼仪规范是不行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心理学家说过,在沟通前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见面后的20秒,而这20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
2.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学生活动:
试比较下述两个案例,结合自身体会谈谈礼仪修养所蕴含的道德意义。
案例一: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士学位后,自认为可以轻易地留在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直到他在一家很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公司很有礼貌的拒绝。后才得知遭到拒绝的原委:这一切都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3次逃票的记录。这使得他更加气愤——就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就小题大做,把一个博士生拒之门外。
案例二:一个企业要招聘员工,条件苛刻,待遇优厚,吸引了许多应聘者,其中不乏条件优秀者。招聘那天,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行色匆匆忙着去面试。人群中有一位应聘者,在上楼时,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准备上楼,当时有很多人都急着去面试无人顾及这位老人。于是,他停下脚步,把老人送到楼上后,才去面试。最后,这位
应聘者被录取了,聘用他的正是那位“轮椅”老人。老人说:“我录用他,就是从他关心帮助别人的言行中,看到了他有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在无从监督之下,一个的所作所为更能彰显他的礼仪修养和道德情操;同时也警示学生,一个人,哪怕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如果不注重礼仪修养,应付求职受阻,人生受挫,从而让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并且也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礼仪所蕴含的道德意义,突出了本课重点。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最后达成共识: 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发展。
老师总结过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道德、懂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家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等不良习气。我们该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呢?
【互助合作,探究新知】
3.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播放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相关违背文明礼仪要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让许多平时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讨论中就会得到有效放大,并且使得对与错、是与非、高尚与低俗形成鲜明对比,触动学生灵魂,引发内心震撼,让学生观照自身,反思自我,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最后达成共识:
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爱
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教师总结过渡:“礼仪”给社会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音符。他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家互助、互敬,也使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
学生表演课前排演好的礼貌情景剧,观看表演的学生并逐一评价表演者的语言、仪容、仪态,分别找出优点,指出不足,畅谈自己的感受。
(场景一)当你想向同学借东西时,你该怎么说,怎样做呢?(场景二)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场景三)当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
设计意图:理论之树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通过课前排练,课堂表演的方式,学以致用,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地检验和提升,再一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最后达成共识:许多人在生活中时往往因为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就与人产生矛盾;面试的时候仅仅因为挠头抓耳、抖腿,着装不当,进退场没有注意打招呼,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可见,讲礼仪必须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才能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过渡:“礼仪”给社会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音符。他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家互助、互敬,也使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总结归纳: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形式,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实践德育的教育理念。
2、作业布置:课后观看周正昆教授的《身边的礼仪》视频,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观后感。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而课外则是课内地有机延伸,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板书设计】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1、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2、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3、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犹如一份微型教案,应简明扼要,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1、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本节内容通过让学生表演、小组竞赛和自己搜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学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究中明理,在实践中成长,实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贯彻了生活德育、实践德育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所以请班主任老师配合在课后组织学生收看周正昆教授的《身边的礼仪》视频。德育教学工作需要全体配合,常抓不懈,德育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修养名词解释
1教育机智:就是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临时突发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等条款的规定,在国有企业中从事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师,其法定身份是教师。3教师的角色功能:从职业上看,教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就把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叫做教师的角色功能。
4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5人道主义即人性的、人道的、文明的意思。6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规范之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人道主义。
7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它调整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和规范。8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9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也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10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1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12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着实现工作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应。13职业作风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14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它调整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和规范。
15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16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
17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是指教师躬行自明、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时事事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
18严谨治学一是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二是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 19热爱学生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20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教师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最根本准则,是教师协调行业内人与人之间
及其与社会和其他行业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21古代的“伦”主要是指人际关系。
22伦理指道德的客观法则具有某种可以进行客观讨论的规律性。教师的职业伦理还带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23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信仰关系、文化关系和到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24师幼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师幼关系体现在教育活动之中,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伦理关系②师幼关系是通过多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具有互动性③师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5交往是人们在一定态度的支持下,为了彼此传递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而实现相互沟通的过程。具有信息传递、组织协同、个体保健和相互认知等功能。
26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27教师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会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28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公正必须具备的特征有:对等性、互换性、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
29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30道德义务是指能够对它作善与作恶的判断义务。31非道德义务则是指那些并不具有道德意义的义务 32良心: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33教师良心就是教师的职业良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 34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
35教师人格是指教师用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36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考察问题时,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在推论中有充足的逻辑依据,在提出问题时明确而不含糊,思考问题时,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确定性、无矛盾性、先后一贯性和论证的根据性 37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把已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借助想象和联想,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更新组合和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的思维活动。
38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9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40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速度和均衡的程度。
41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42修养,出自《孟子》的“修身、养性”。词义上理解,:修就是整治提高的意思,养就是涵养、熏陶。修养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的规范和要求,具有自主、自觉、内省等特征。包含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艺术修养、技能修养等内容。43道德修养是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个体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它是指人们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方面,按照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等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达到的道德水平。
44专业知识指教师所讲授的学科及其教学法的知识 45专业技能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较强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及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能力。46教师的影响力,指教师在与学生接触和交往中,激励或改变他们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47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决定、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8信念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产生的坚定不移的看法。可分为:政治信念、科学信念、道德信念、生活信念。49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50心理素质修养是指人们在感知、思维、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心理品质上的修养。51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感动、一种欣赏和评价。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思想情感方式。
52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是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是指教师为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达到的职业道德水平。5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境界是指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形成的觉悟水平。分为应有境界和实有境界。
54教师意识,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对教师的社会价值及意义、作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
55慎独指的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难以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作任何坏事。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道德修养方法,它显示的是一个人的真实灵魂和自我主宰精神。56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得行为准则的总和,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57道德性,指的是幼儿教师的形象应符合道德规范,应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8审美性原则是指设计教师形象必须符合美的规律,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带来美感。
59个性化原则是指幼儿教师的形象应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个体的不同特征。
60服饰是指人的衣着,它包括衣裤裙鞋帽袜围巾领带手套及各种饰物。
61仪态是指一个人的仪容和姿态,包括人的发型、容貌、姿势、体态等方面。
6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63礼仪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而约定俗成的最基础的行为规范模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文明程度的反映。64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65纪律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66法律具有公平公正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67公共财物是指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68教育法或教育法规是指调整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狭义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69教育法制是由指定完整的教育法规和依法治教两部分组成。
70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主要是用以对敌实行专政,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安定团结,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提供法律依据。71强制性就是依照法律的名义,将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定为一项法律义务。
72免费性,主要考虑到这种教育具有普及意义,能使更多的人履行这项义务并保证他们正常入学。73世俗性,是因为在欧洲中世纪以来占据学校教育权利和教育内容的主要受制于圣经和宗教教义的制约,为摆脱宗教对教育的控制,所以强调世俗性。74秩序是指社会在运转中存在的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是指处于一种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
75社会主义法制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创制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公民严格依照这种法律和制度活动方式的统一体。它是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内容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76法律自由是指人们受反映客观规律的法律保障或认可的按照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
77法律关系是运用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78法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它直接反映人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并爱法律关系的制约。79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80公共行政国家基于分蘖利益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教育行政机关,即依法成立的代表国家从事教
育行政管理、承担对内对外教育职能的行政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生要组成部分。
81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是指在行政法上教育行政机关具有的主体资格。
82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
83学籍管理是指学校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类别,制定有关入学与报名注册,纪律与考勤,休学与复学、转学、退学等管理办法,是具体实施管理活动的制度。
84遵守法律、法规是指遵守宪法、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主性法规以及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
85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作为或不能作为的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86教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我国《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87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体现了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根本要求。教师资格是国家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人,才允许成为教师。
88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89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老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90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91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92行政处分是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给予犯有违法失职行为或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93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94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破坏了平等主体之间正常的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依照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一种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95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96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各类教育工作人员、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社会各方面的必然联系。
97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义务的人,他们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被称为“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它必须具备主体能力,由二要素构成:①法律所确认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资格,即
权利能力;②法律所承认的、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即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应付票据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
98法律关系是主要由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关系客体组成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们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被称为“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主体具备要素:第一,法律所确认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资格,即权利能力;第二,法律所承认的、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即行为能力。
99教育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的总和。教育法律是一种教育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规定和保障人们在教育活动中或参与 教育活动时实施社会公认和许可的行为的规则,在调整教育关系方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100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101权利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民实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是法律确认和保障的利益。102儿童权利是指儿童所享有的最主要的、最起码的权利。
103人身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具有人身属性而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104人自自由是指公民有支配其身体和行动的自由,非依法律规定,不受逮捕、拘禁、审讯和处罚。人身权利和自由是公民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105生命健康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的以生命、健康的安全为内容的权利。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106生命权是以儿童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以保持身体机能安全为内容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利是儿童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107人身自由权是指儿童的人身不受非法逮捕、拘禁、非法剥夺或者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体。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
108人格在法律上是指人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儿童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姓名权是儿童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肖像权指儿童依法拥有自己的肖像、同意或禁止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名誉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个人名誉不受侵犯的权利。荣誉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所得嘉奖、光荣称号,并不受非法侵害、剥夺的权利。
109通信自由权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信件、电报、电话等形式表达意愿的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不得非法干涉。通信秘密权是儿童在与他人的通信过程中,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偷听、偷看或者涂改其内容。
110公民的平等权指的是,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职业、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111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儿童除未满18周岁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应当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及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112经济权利是指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儿童经济权利的内容主要是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利。财产权的内容: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使用权、相邻权、抵押权、留置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
113在实际生活中,与儿童的生活最密切的财产权主要是所有权、继承权与知识产权。所有权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利。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知识产权,又叫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其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114文化、教育权利是指儿童从事文化活动、接受教育方面的权利。
115儿童的特殊权利是指儿童作为我国公民中的特殊群体而依法享有的特殊权利。
116获得卫生保健权是指儿童有获得必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权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特别需要良好的、及时的卫生保健服务。获得卫生保健服务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的基本条件。117获得健康成长的环境权是指儿童有权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适宜的、健康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个方面,但主要是社会环境。它以人文环境为主,也包括自然环境。
118游戏权是指儿童通过游戏使自己得到发展的权利。它是幼儿的一项特殊权利,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权利保障。
119教育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的总和。
120教育执法广义包括国家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广泛意义上的法律适用活动。狭义专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适用的活动。
121自律性的实施是法律遵守,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动地遵守教育法律规范,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他律性的实施,是法律适用,即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不去实施相应的法律规范时,由国家专门机关强制实施的方式。
122教育法的适用是教育法实施的一种必要方式,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法排除教育法律规范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强制性保证教育贯彻的法律实践活动。123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应用教育法处理具体案件,确保教育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的法律活动。
124行政适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应用教育法裁决、处理具体教育事项及争议的活动,也被称为教育行政执法。
125教育行政法是指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具体直接影响或干预教育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行政相对人的教育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裁其违法行为的活动。
126教育行政法的主体是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法律或法规授权的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127教育行政执法活动是教育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活动,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
128教育行政执法是以特定的事项和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为对象的适用教育法的行为。129所谓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即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时所涉及的具体对象,或具体案件中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及由于教育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其权利、义务直接受到影响的人。
130教育行政措施,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处理或决定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包括能产生法律的通知、批准、许可、免除、证明等。
131教育行政处罚,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教育法》支付宝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惩戒、制裁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
132教育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对应履行而不自动履行《教育法》规定义务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分间接强制执行和直接强制执行。间接强制执行表现为代履行和强制金。
133间接强制执行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通过某种意拼手段达到迫使相对人发行教育法义务目标的强制执行方法。
134代履行。又称代执行,即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第三代替义务人履行义务,然后缶义务人征收履行费用的强制执行方式。
135强制金,又称执行罚,指教育行政机关对逾期不履行教育法义务的相对人课以罚金,以迫使其履行义务一种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136直接强制执行即当义务人逾期拒不履行教育法义务时,教育行政机关以强力手段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手段。
137教育法律救济是一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途径及其相关的制度。
138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主体的具体教育行政管理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权的教育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139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撤销违法侵权的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140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教育行政诉讼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141行政诉讼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及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当事人发行生效的行政裁判文书或者行政法律文书所在宝宝的义务的行为。
142教育法制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律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143教育法制监督要素:教育法制监督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亦即由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144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
145行政监督即行政机关的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执行和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监督。
146司法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的总称。
147社会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人民群众的监督。
148教育执法检查是专门对有关教育的法律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通过的有关教育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监督。
149教育执法检查主要目的是检查、监督教育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执法工作,督促国务院及其部门及时解决教育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50教育督导制度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151教育审计广义,凡对教育系统的审计对象进行的审计,统称为教育审计。狭义,只限于教育部门内部专职机构和人员对教育机构或人员,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对被审查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核、评价。
152社会化是指人们学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生活模式与社会价值,掌握社会技能,从而能真正适应于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进程。
153中西方伦理学家关于仁慈的界定:有这样几个内涵上的特性—伦理上的仁慈具有爱心的特质(情感性)、理性的特质(理智性)和超越公正义务的爱和宽恕的特性(超越性)。概而言之,我们认为: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154教师的“教”就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一是直接的“教”,执教时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二是间接的“教”。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155幼儿的“学”可与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将收获的知识、技能、概念等地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
156运用表情、动作等手段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语言称为体态语言。
157经济价值主要是指通过教育立法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和规范教育资源的合法、合理地使用。效益价值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有效性,指人类活动的效率;二是人类活动的有益性,指人类活动所达到的有价值的结果。
158有损害事实即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
159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素质,它是儿童从父母身上获得的各种原因,为儿童后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条件。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60社区保护,主要是指在城巿和乡村的社区范围内,由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青少年保护组织及社会各有关方面,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社区公约规章,从儿童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出发,所实施的教育、保护、照料、帮助等。
161所谓文化保护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享受健康的社会文化的权利,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162国家保护实质上是一种政策性保护,它是指国家、政党通过制定和施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对政权机关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第五篇:校园礼仪——礼仪修养彰显个人魅力15
校园礼仪
《礼仪修养彰显个人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特别是校园礼仪的基本要求,正确 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及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明确礼仪的基本要求;通过分 析、讨论、体验等方法,懂得礼仪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实现由知到行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 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重点: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访谈法、激励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呈现案例,导入新课(5 分钟)多媒体展示案例《最好的简历表》
一家有名的大公司要招聘一名办公室文员。应聘当天,总经理走马观 花地看着一个个或夹着厚厚的简历表,或怀抱一摞摞证书,或揣着公司上 层领导介绍信的应聘者,每出去一人,他总朝人力资源部长摇头。在他感 到失望之时,一个貌不惊人但衣着整洁的男孩被人力资源部长传呼而来。男孩两手空空。只见他走到总经理的办公室门前,礼貌地敲了三下门,待 里面传出“进来!”,他才轻轻推开门,立于门前,认真地蹭掉脚上的泥土, 进去后随手关上门。未待走近总经理的办公桌,男孩很自然地将地上的一 本书拾起放到办公桌上。总经理和男孩简单地交谈了几句,这时有人敲门 说是找总经理,门一开,一位残疾老人蹒跚而入,男孩连忙起身搀扶老人, 且让座于他。男孩所做切毫无造作,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善良、体贴。他被录用了,总经理对着满脸诧异的部长微笑着说:“男孩的言行是他 最优秀的简历表!”
提出问题:案例中“最好的简历表”指的什么该案例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略
总结导入:大家都认识到了礼仪修养的重要性,那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我们做的怎样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仪的人呢接下来我们就带 者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棵(38 分钟)
第一步: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5 分钟)提出问题:本节教材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第二步:师生结合书本知识和学校的要求共同归纳(15 分钟)
1、个人礼仪及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8 分钟)(板书)
①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饰物搭 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让学生上前做一个自我介绍,其他同学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及标 签动作姿态,并作出客观评价。
【职场链接】多媒体展示:职场礼仪的图片
② 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互利互助。
【体验践行】让学生上前表演:握手礼、鞠躬礼、致意等
③ 几种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交往礼仪规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网络礼仪
【互动在线】让学生结合学校要求及自身实际谈相关要求,师点评归纳(过渡)大家明白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那么,遵守个人礼仪和 交往礼仪的有哪些重要性呢
2、遵守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重要性(7 分钟)
(板书)多媒体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案例一: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 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如“不准随地 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 “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 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案例二:甲公司要与某公司谈合作之事,派年轻能干的小张先行商谈,小张去 了不久,对方打电话过来,要求换人,否则不再合作。甲公司恳请对方解释原因, 对方说:“小张来后,和他谈话时,他翘着儿郎腿,仰靠在沙发上。当他谈自己的 想法时,小张不是玩弄自己的笔就是东张西望。”对方表示:“虽然事情不大,但 是我们不愿意跟这种人合作。” 思考:上述两则案例给了你什么启示
【讨论归纳】 ①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②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过渡)我们明确了礼仪的要求及重要性,请大家结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以 及学校的相关要求想一想我们在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方面做得怎样。首先,让我来做个简要的采访吧!大家可要如实回答哟!第三步:师生交流(6 分钟)
【互动在线】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1)你和同学之间经常使用请“"谢谢”“麻烦你了”等礼貌用语吗你能说 出十字礼貌用语吗(2)如果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书或文具,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的书或文具被 碰掉了,你会生气吗(3)你上楼下梯时能靠右缓行吗(4)在食堂打饭、开水房打水时你能自觉排队吗(5)当你因特殊情况上课迟到时,你是怎样做的上课回答老师 提问 时你是怎样做的(6)你在课间有过疯赶打闹吗(7)升旗和集时我们应怎样做你能按要求做吗(8)你在寝室会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吗(9)你上网时会自觉遵守网络礼仪吗(10)当你在值文明监督岗时,看到同学丢在地上的垃圾时,你会怎样想、怎 样做 生答师点评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能如实地回答问题,说明大家敢于面对自我,为了让大 家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下面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第四步:自评、互评、小组讨论(8 分钟)
【互动在线】自身的表现是否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每天学校公布的不文明表 现的名单中有没有自己或我们班的同学校园内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应 该怎样改进(过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认为大家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但也有不足 之处,为了共建和谐校园,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下面我们来说说今后还应从哪 些方面努力 第五步:分析归纳:怎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仪的好学生
(板书)(4 分钟)(1)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2)懂得自尊自爱。(3)注意言行适度得体(4)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5)顾全大局,求得和谐。
三、课堂小结(2 分钟)同学们,个人礼仪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交往礼仪是我们的通行证。希望大家能 记住这些基本礼仪要求,注重提高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让我们的人生--因礼仪而高雅,因文明而美丽!
四、板书设计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1、个人礼仪及交往礼仪的基本 要求
(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2)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3)几种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基 本礼仪规范:
2、遵守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 重要性
(1)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 象,提高个人道德素质;(2)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促 进社会和谐。
3、怎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仪 的好学生
(1)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2)懂得自尊自爱。(3)注意言行适度得体(4)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5)顾全大局,求得和谐。
五、课后作业 为了共创和谐校园,请同学们设计几条文明礼仪的宣传语。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和我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的活动,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礼仪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反思和调整自己,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也为学生养 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了基础,真正发挥了德育课的育人功能。
2、采用案例、访谈、激励、讨论、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基本实现了预期的 教学目标。
3、对学生情况了解不,课堂节奏的把握有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