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金申请经验介绍-武永卫
基金申请经验介绍
希望只有一个,就是对各位申请项目有所帮助,或者说没有过分浪费在座各位的时间,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从两个方面介绍我的感受,一是从申请国家基金,比如说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的角度说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从申请企业项目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写申请,其实就是两步:想清楚和写清楚,想清楚就是在我们开始写之前,一定要将我们要写的东西想清楚了,想透彻了,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没想清楚,那肯定写不清楚。记得我在完成我第一个项目申请报告的时候,是申请一个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报告,我拿给我们实验室非常有经验的一位老教授看,他看完了之后问我“你先给我说说你想做什么”,我说了一下,他说:“你想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可是没有写清楚”。
至于写清楚,大家都知道,申请国家基金的申请书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研究意义和现状分析,二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三是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四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我呢,就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们说一下研究意义和现状分析,写研究意义的目的就是要让评审人感觉到你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去研究,都到了不做不行的地步。写的时候可以先从大的方面,比如整个学科的方面讲你要做的是的重要性,然后从你的研究方向上讲重要性,最后呢落实到你要解决的问题的意义。层层分析,一环扣一环,让评审人一看就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值得做,这就达到目的了。然后写现状分析,也就是写目前国内外你所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都是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解决到了什么地步,这一块比较重要,好多时候评审人自己可能不是完全了结你做的这个课题,那它就是从这一部分来看你研究的水平。写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写与你研究的问题紧密相连的,不相关的千万不要写,写了会影响评审人对你申请中亮点的把握和感知。第二呢就是要拿我们的长处去写别人的短处,我相信,我们所读到的文献中别人的工作肯定有其独到之处,但不可能面面优秀,而我们的工作肯定在某个方面比别人的好,那我们就写他们与我们的解决方法比较不好的一面,而我们恰恰在这一方面是要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的,当然这种解决方法是在后面写,这样也是
为了前后呼应,体现整体效应。现状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给评审人一个印象:别人的工作都有问题,你的才是有价值的,当然得有理有据,否则就完了。研究现状这一块我的感觉是应该最后总结一下,总体别人的工作都存在哪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恰恰就是你要在后面的研究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一样的道理,形成前后呼应,有理有据的一种状态。
然后呢就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这一块呢我的感觉是要有粗有细,有分有总,研究内容应该分成好几点来些,分别写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中提到的)的解决方法,来个各个击破。而研究目标应该是一个总体的东西,说明研究的总体达到什么目的。关键问题应该是研究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研究内容的深入,比如并行化是一向研究内容,但并行化本身很难,难在什么地方,深入分析一下就是说明了关键问题为什么是关键的,而创新点则是你引以为豪的几个亮点,或者叫解决问题的几个想法。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告诉评审人,你的确是有好多工作要做的,而且呢还不简单,比较难。
好,说明比较难就行了,下面就是要说明虽然它比较难,我们还是有一套研究方案解决它的,又对应起来了,而且环环相扣了。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就是要告诉评审人,我肯定能按时按量完成我的研究内容,解决我的关键问题。写这一部分就会发现想清楚的重要性,没想清楚,肯定不会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出来。可行性分析就是有点自吹的感觉,说明我们研究内容多么清楚、目标多么明确。研究队伍结构多么合理,工作条件和研究基础多么良好等等。
最后就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这一块也非常重要,你要说服评审人你有能力完成该项目,比如说你可以写你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开发,有了一些简单的结果或者初步的研究等等,然后就是在相关领域有了工作基础和积累(参加过相关项目,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实验室有了什么样的工作条件等等),同样的,对申请有利的就写,没用的就不要写。
这样说到最后就是,对你的申请有帮助的就写,没帮助的就不写了。任何部分都是向评审人证明我的申请要么是非常有意义的(非做不行的)、要么是有一定难度的(别人做不了的,或者做不好的)、要么是非常合理的(不是瞎写的)、要么是我肯定能完成的。
最后我谈几点感慨:
语言上面,不要引起同行反感,比如你可以写“没有读到相关文献”,但不能写“别人都没有做”,事实上说明同一个问题,就是只有我在做,或者只有我想到了,但前者同行看了就不太反感,后者就比较让人反感。
摘要是写给专家看的,换句话说,就是对你的工作有一定了解的人看的。所以应该直奔主题,说明你要做什么。
整个申请的前后呼应,事实上就是同样的关键问题,也就是你的工作两点要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说出来。比如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是你的研究问题,(一个以提出问题的角度说,一个以解决问题的角度说)。比如在工作基础里面至少你的研究问题中的几个关键词应该能够看到,这样人家才会感觉上相信你,负责凭什么认为你有能力完成该项目。
至于申请企业基金,我想除了以上说的,应该补充的就是实用性,一定要强调清楚你的工作的市场价值。另外就是可行性方案和与其成果,这一块我认为就是一种工程项目的做法。
清华这块牌子大家一定要珍惜,它会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和别人认为中的优势。
第二篇:申请基金经验
奥地利计算机科学家,芬兰科学院院士Hermann Maurer 2015年1月提出一个问题:“Does Internet Make Us Stupid?”他说,现在没有人读全文了,互联网应该对这种肤浅的阅读习惯负责。这话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现在人们比较浮躁,呼风唤雨的比较多,精雕细刻的比较少;游戏打鬼子的比较多,琴棋书画比较少,练习中文书法都是老年大学的人;想当明星、一夜暴富的人多,默默无闻做贡献的少。这些风气不能不说与当下网络的发展有关系。在当今网络时代,科技论文多得不得了,新闻和网上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很少有人把整篇文章看完,而是先看标题,再看摘要。所以,能不能吸引读者,标题和摘要很重要,对于课题申请也很重要。本人注意到,本月的CACM发表的一篇博文,“Make Abstracts Communicate Results,”可见国外也有人关注着到这个问题。
先说题目。课题申请的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是一个研究方向,你一个课题不可能研究下来。可是,如果题目太小,也许只够写一篇论文,怎么能申请一个课题呢?一定要恰到好处,说明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新闻题目一定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条新闻。我看到,有些博文题目很吸引人,让读者很想点开看看。这说明这博文题目取得好。但是,打开一看,内容和题目并不相符,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再说摘要。我看到有些基金申请书的摘要,写了好多微电子技术如何重要、体系结构如何关键、大数据如何热门,其实这些东西都不属于你这摘要应该写的东西。摘要应该写本申请的主要创新点,预期将得到什么结果。不用写你能出几篇SCI,而是你能解决什么科学问题。不要老是引进一个什么模型,大谈一个什么概念,而要干货。你能证明一个什么定理、提出一个什么算法,目的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最近“算法”一词用得很滥,几条平铺直叙、无循环、无迭代、无递归的程序就说是一个算法。这太夸张了!科学论文的摘要也是这样。常有学生问: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把摘要的一段复制到结论就完事。这是不对的。摘要是提前告诉读者本文研究什么问题,做了哪些工作,主要结果是什么,主要创新点是什么?而结论是从全文看,你已经得到的研究结果是什么?经过你的工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当然也许还会写一句:今后的工作准备做什么?当你读新闻之时候,开头一定有简单的几句话,简练地介绍这个新闻。其实这就是摘要。但是,我看到网上新闻常常复制正文中的一段放在前头。当你往下看的时候发现有重复的一段。马上觉得是浪费时间,也许就懒得往下看了。文章的摘要应该是结果和关键概念的总结,不论读者看不看全文都能知道一个大概。互联网技术养成了读者这种粗略阅读的习惯。据国外读者反映,ACM和IEEE杂志和会议论文集充斥着无启发作用的摘要,好像是作者故意隐瞒他们的结构,以引导读者去读他们的正文,至少读读小标题或者是后面的“结论和今后的工作”。其目的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强制读者去欣赏他们辛苦组织的一篇散文。甚至反复修改这篇文章,使它能发表。其实,关键是你的研究工作做到家没有?对读者会有什么帮助?而不是去故意粉饰一个丑陋的实体。
新闻的编辑和记者组织这些材料较好些,带有有意义的标题,揭示核心概念,接着有一个简短的概要,然后是全文。这也许是因为专业编辑的监督,要求作者确认主要的新闻点,知道读者不一定会阅读全文。最近有些新闻过于抽象,不知所云。我估计是事实不确切,就只好抽象一点了。你不一定认为它对,但也不能说它错。自从大数据渲染起来以后,到处都是百分比数据,说是大数据分析来的。可是,这些数据的科学性值得怀疑,因为常常发现数据打架,即这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不一致,而且互相不衔接。所以,大数据分析不但有处理能力、处理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的合理性。
就此,本人呼吁科学论文包含总计结果和关键概念的摘要。我也同意呼吁编辑们、程序主席们和评审人们强制这一要求。好的摘要改善了平面语言的通信带宽,对工程有益,对读者也公平。
第三篇: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介绍
基金申请经验介绍
我从两个方面介绍我的感受,一是从申请国家基金,比如说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的角度说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从申请企业项目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写申请,其实就是两步:想清楚和写清楚,想清楚就是在我们开始写之前,一定要将我们要写的东西想清楚了,想透彻了,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没想清楚,那肯定写不清楚。记得我在完成我第一个项目申请报告的时候,是申请一个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报告,我拿给我们实验室非常有经验的一位老教授看,他看完了之后问我“你先给我说说你想做什么”,我说了一下,他说:“你想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可是没有写清楚”。
至于写清楚,大家都知道,申请国家基金的申请书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研究意义和现状分析,二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三是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四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我呢,就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们说一下研究意义和现状分析,写研究意义的目的就是要让评审人感觉到你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去研究,都到了不做不行的地步。写的时候可以先从大的方面,比如整个学科的方面讲你要做的是的重要性,然后从你的研究方向上讲重要性,最后呢落实到你要解决的问题的意义。层层分析,一环扣一环,让评审人一看就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值得做,这就达到目的了。然后写现状分析,也就是写目前国内外你所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都是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解决到了什么地步,这一块比较重要,好多时候评审人自己可能不是完全了结你做的这个课题,那它就是从这一部分来看你研究的水平。写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写与你研究的问题紧密相连的,不相关的千万不要写,写了会影响评审人对你申请中亮点的把握和感知。第二呢就是要拿我们的长处去写别人的短处,我相信,我们所读到的文献中别人的工作肯定有其独到之处,但不可能面面优秀,而我们的工作肯定在某个方面比别人的好,那我们就写他们与我们的解决方法比较不好的一面,而我们恰恰在这一方面是要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的,当然这种解决方法是在后面写,这样也是为了前后呼应,体现整体效应。现状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给评审人一个印象:别人的工作都有问题,你的才是有价值的,当然得有理有据,否则就完了。研究现状这一块我的感觉是应该最后总结一下,总体别人的工作都存在哪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恰恰就是你要在后面的研究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一样的道理,形成前后呼应,有理有据的一种状态。
然后呢就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这一块呢我的感觉是要有粗有细,有分有总,研究内容应该分成好几点来些,分别写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研究现
状中提到的)的解决方法,来个各个击破。而研究目标应该是一个总体的东西,说明研究的总体达到什么目的。关键问题应该是研究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研究内容的深入,比如并行化是一向研究内容,但并行化本身很难,难在什么地方,深入分析一下就是说明了关键问题为什么是关键的,而创新点则是你引以为豪的几个亮点,或者叫解决问题的几个想法。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告诉评审人,你的确是有好多工作要做的,而且呢还不简单,比较难。
好,说明比较难就行了,下面就是要说明虽然它比较难,我们还是有一套研究方案解决它的,又对应起来了,而且环环相扣了。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就是要告诉评审人,我肯定能按时按量完成我的研究内容,解决我的关键问题。写这一部分就会发现想清楚的重要性,没想清楚,肯定不会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出来。可行性分析就是有点自吹的感觉,说明我们研究内容多么清楚、目标多么明确。研究队伍结构多么合理,工作条件和研究基础多么良好等等。
最后就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这一块也非常重要,你要说服评审人你有能力完成该项目,比如说你可以写你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开发,有了一些简单的结果或者初步的研究等等,然后就是在相关领域有了工作基础和积累(参加过相关项目,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实验室有了什么样的工作条件等等),同样的,对申请有利的就写,没用的就不要写。
这样说到最后就是,对你的申请有帮助的就写,没帮助的就不写了。任何部分都是向评审人证明我的申请要么是非常有意义的(非做不行的)、要么是有一定难度的(别人做不了的,或者做不好的)、要么是非常合理的(不是瞎写的)、要么是我肯定能完成的。最后我谈几点感慨:
语言上面,不要引起同行反感,比如你可以写“没有读到相关文献”,但不能写“别人都没有做”,事实上说明同一个问题,就是只有我在做,或者只有我想到了,但前者同行看了就不太反感,后者就比较让人反感。
摘要是写给专家看的,换句话说,就是对你的工作有一定了解的人看的。所以应该直奔主题,说明你要做什么。
整个申请的前后呼应,事实上就是同样的关键问题,也就是你的工作两点要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说出来。比如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是你的研究问题,(一个以提出问题的角度说,一个以解决问题的角度说)。比如在工作基础里面至少你的研究问题中的几个关键词应该能够看到,这样人家才会感觉上相信你,负责凭什么认为你有能力完成该项目。
至于申请企业基金,我想除了以上说的,应该补充的就是实用性,一定要强调清楚你的工作的市场价值。另外就是可行性方案和与其成果,这一块我认为就是一种工程项目的做法。
清华这块牌子大家一定要珍惜,它会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和别人认为中的优势。
自然科学基金12项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
1)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
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总之:不要把希望、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寄托在熟人,后门或大树上(原因:除上面的外还有--基金评审相对公正;有五个评委;基金实际批准的大都没大树)
2)一个好的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标题要“确切、醒目、主题明了”。[标题是第一印象也是画龙点睛]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反复推敲。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大题目、小课题”。
3)400字摘要
要具体不空洞[是上网内容];投放的学科要选准 = 报志愿;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
创新包括: 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规律;源头创新 = 原始性 + 惟一性;源头: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长江之“源”)“实质性的创新”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范围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Know What, Know Why, Know How)
所以:题目“有意义”还不行,要属于基金资助范围。(“应用研究”可申请“联合资助”项目)
不打一炮换个地方,有连续性较好。
5)选题要点
切忌“大而空”。
题目如有应用背景,则要“明确”,即讲清应用背景究竟在哪。
如果是“交叉学科”,则不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应是实质上的。
重要性花费时间
题目(摘要)—————— 20%————10%
立项依据 ——————— 40%————50%
研究内容和目标可行性—— 30%————20%
其他 —————————10%————10%
6)立项依据编写要领
既要有国外,也要有国内 —— 避免评议时说你“不了解国内情况”。
国内情况既要有别人,也要有自己的。(不怕与“研究基础”部分有重复)—— 可以争取“立项依据充分、全面”的评语。
要写开展本项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写自己预研发现了什么,言下之意:“只有我才能干这一课题”,否则反对你的评语言下之意可以是:“你写的项目是重要,但别人来做更合适”。“填补空白”不是立项依据。理由:我国的基金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是“填补空白”; “填补空白”实质上仍是“跟踪”。
主要参考文献“不多不少”、要“新”[可上网查] —— 避免太臃肿又避免评语“了解情况不够”
7)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领:内容集中、目标明确
要写细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的申请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 避免评语“研究内容不够具体”。研究目标”是“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而不是解决“寻找最佳工艺”或“改进性能” 避免评语“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能省略,而且要准确 —— 避免评语“申请显目没有深度”。也不能太多——避免“申请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
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切忌“什么都做” —— 避免评语 “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这是很多基金申请常犯的错误)。
8)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要分清 —— 避免评语“思路不清”。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写得具体清楚则容易得到“可行性较强”的评语。但有保密问题时酌情处理(主要对应用基础项目)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不宜太多(切忌为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方法都用)—— 避免评语“范围太广,路线不明确”。
“可行性”是指“学术上可行”,而不仅仅是“我有几个教授、几个研究生、几台仪器”。“研究队伍” + “研究条件” + “学术思想” = 可行
特色和创新之处
要中肯,避免扩大,切忌吹牛。
要写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的学术思想,不是写该领域的特色。
“交叉学科”是提倡的,但要说交叉点在哪。
“填补空白”不是特色和创新,这里也不要写。
9)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
计划要具体。切忌如下计划:第一年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写出研
究报告。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写入计划有助于增色,又有助于争取额外经费。
预期进展不必太具体,大致设想即可。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允许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
预期成果。例如“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XX篇”不好,关键是达到什么水平。要与“研究目标”写的相吻合。强调质量。
10)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总目标:得到“研究能力很强[较强]”“工作条件[基本]具备”的评语。
工作基础:避免只写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和积累。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有用,但要介绍申请人的工作。工作条件:应写具备了基本条件。基金不支持购买大仪器,只能“写”缺少一些小设备(经费的实际使用是另外的事)简历:不光是申请人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要。介绍工作时著重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论文目录要有排名、题目、刊名、时间。(这有利与评审人判断课题组能力,也是科学作风的体现)承担项目情况:要有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年月、内容;完成情况不能只写“已完成”“顺利进行”(可写发表论文的水平、引用情况、研究生培养结果等)
11)努力做好申请书以外的几件事
平时多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非常重要,以免每年春节后临时抱佛脚。申请书
是平时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
熟知基金申请过程、熟知有关规定。如:申请人的条件[工作年限、在职研究生],限项申请规定[新],5%管理费,15%劳务费[新]。
了解基金审批过程。一审[五位专家,甲乙丙三等,可提出回避要求],二审[非共识项目] 在了解基金委的同时让基金委了解你的工作和能力。用各种交流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乐意交流的)。已经申请到的基金则随时介绍自己的成果(寄文章等)。
申请书的格式严格按基金委的规定。不要在小事情上栽跟斗。
不反对用其他手段。
第四篇:博士后基金申请经验-荆阳
荆阳博士后基金申请经验
感谢金老师和博管办对自己的信任,并希望对各位的申请项目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探讨,相互激励,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博士后基金申请,应该分为三步:充分准备,准确书写以及讲究技巧。
充分准备包括:方向的选择,厚实的基础,前人的经验。
首先,方向要明确,也就是说“我要搞什么?”,即选择最理想的切入点,同时,务必将自己要写的东西想清楚、想透彻,思路清晰和内容新颖是“自圆其说”的前提,是准确书写的关键,是与评审专家沟通的桥梁,也是征服评审专家的钥匙。此外,报送的学科一定要和自己研究的重点相匹配。如果是交叉学科,就要考虑自己在其中研究的重点学科和方向。以我为例,我的申请就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微电子、微制造、材料学以及有限元仿真等领域。但我最终要解决的是MEMS中机械运动的精确定位问题,因此,我确定报送学科为“机械工程”,尽管许多人认为该学科很难申请到高等级的资助金。
其次,要有厚实的研究基础,切莫“头重脚轻”。研究基础包括自己以及本课题组在该领域中的理论基础、实验条件和前期成果、文章情况以及合作体系(包括合作单位、设备及研究梯队)等。这就要大家和课题组的成员(重点是合作导师)广泛地交流,深入地分析,及时地总结。这对书写时也有极大地帮助。
此外,就是要多借鉴博士后申请者的成功范例。这就要求我们多倾听前人的声音,少走许多弯路,提高成功率。这一点我们清华大学搞得非常好,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这里我衷心感谢金老师和清华博管办。
准确书写和讲究技巧是同时进行的。申请博士后基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主要研究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成果;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三是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四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我就从这几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主要研究工作经历:博士以前与博士后期间研究方向如果不同的话,应该重点放在博后期间的工作基础;参与和完成的项目应重点叙述,这是证明个人科研实力和项目经验的一项重要指标。
主要研究成果:个人的研究成果应放在最前面;SCI、EI、专利以及国际会议等应”list in turn”,并突出显示(如将作者姓名等字体加粗等);此外,研究成果还包括前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验结果,要言简意赅,既要打动审者,又要注意篇幅,否则就不是基金申请,而是结题报告了。
经费来源及数额:这一栏中应再次简明扼要地提出项目进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定要合理而诚恳。
国内外现状:包括研究意义和现状。研究意义就是要让评审人感觉到你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去研究,甚至非做不可。现状分析,就是写目前国内外你所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都是做了那些工作,研究的程度,这一块比较重要,通常,评审专家可能不完全了解你做的这个课题,那它就是从这一部分来看你研究的水平。写的时候注意事项:紧扣主题、扬长避短、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项目具体内容:由于资助金有限,并且博士后只有两年;切忌内容过多,引起专家怀疑,而且难以完成。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加入自己和本课题组成员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尤其是自己的;应用前景(真实,但不夸张)和创新之处(突出,但要切题)应花大力气。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要思路清晰,主次分明,建议用框图更为直接和条理。研究进展:则要充分显示自己的研究基础,并融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调研、归纳,以及相关的文献和工作。
最后就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这一块也非常重要,你要说服评审人你有能力完成该项目,比如说你可以写你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开发,有了一些简单的结果或者初步的研究等等,然后就是在相关领域有了工作基础和积累(参加过相关项目,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实验室有了什么样的工作条件等等),同样的,对申请有利的就写,没用的就不要写。
推荐信:推荐人应尽量邀请本研究领域或者身边“影响因子”较高的专家,如院士、长江学者等,增强评审专家的信任度和支持率。
此外,在讲究技巧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醒目的申请题目,能让相关学科的专家都感兴趣和认同(可以换位思考,先让自己当回评审专家)。坚决避免重复研究和已经成熟的研究内容;文字表达要用专业化的语言,书写格式要非常整齐和规范。没有研究基础的申请如同“海市蜃楼”、“纸上谈兵”,肯定引起专家的质疑;我在申请中引入了自己前期的真实数据(包括代表性的图片等)。
此外,令人振奋的是,博士后基金的资助总额在逐年提高,尤其清华博士后申请基金的成功率接近50%,大家应该充满信心,积极准备。务必珍惜“清华博士后”这一称号带来的机遇,路就在我们脚下。
最后,预祝各位在申请基金的过程中,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第五篇:申请公卫项目基金的报告
*** 中 医 院
关于申请国家公卫项目资金的报告
市卫生局:
***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中医综合医院,一直承担着国家公卫项目关于孕产妇的服务,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孕产妇产前检查属公卫项目。自****年*月份至*月份,共计来我院做孕早期检查的孕产妇*人次,按公卫规定产前检查费用以每人*元计,应拨付我院*元。请给予拨付为盼!
***中医院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