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等有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第3页“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改为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本校申报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择优统一报送。
3.请将审查合格的《申请评审书》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电子版于6月15日前打包发送至,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
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二篇: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附件1: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 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三篇: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等有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第3页“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改为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本校申报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择优统一报送。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
1、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四篇: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附件1: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
(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
1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五篇: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附件
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类课题:
1.围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开展辅导员技能标准研究
2.统筹开展高校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发展研究
3.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研究
4.围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5.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6.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决策部署,探索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工作模式,研究学校在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7.新形势新任务条件下的高校保卫机构、保卫队伍建设创新研究 8.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9.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校园网凝聚力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创新研究
二类课题:
1.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模式研究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研究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4.研究生心理状况研究 5.高校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6.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研究
7.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8.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及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0.深化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研究 11.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研究 12.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
14.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及其作用发挥研究 15.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其作用发挥研究 16.在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研究
17.在高校青年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工作研究 18.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研究
19.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研究
20.大学精神培育凝炼研究
21.大学博物馆(文化馆、校史馆)等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22.大学校史校训校风总结凝炼研究 23.高校统战工作研究
24.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研究
25.平安校园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创新发展研究
26.平安校园建设的内涵、主要任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7.当前高校稳定工作的“属地管理”的制度性规定及工作内容和方法研究
28.高校内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的现状、办法和工作绩效评估研究
29.影响高校稳定问题跟踪研究 30.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31.高校教师和学生依法表达诉求的实证调查及优化建议 32.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研究 33.高校校园安全技防、物防、人防建设研究
34.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社交网站及移动上网状况、影响评价及学校跟进工作的办法研究
35.高校学生文明上网研究
36.高校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研究 37.针对网上不良行为的教育和处理问题研究 38.增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客影响力研究
39.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40.网上影响高校学生问题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