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不懂农民,读不懂农村,就读不懂中国——《江村经济》读后感
读不懂农民,读不懂农村,就读不懂中国
——《江村经济》读后感
猪珠儿
记得美国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在她的《文化模式》中曾经说过:“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模式。”读完《江村经济》,我读到的是一种变迁,但在这种变迁里,有一种内在延续的一致性,我想它是属于中国农民,属于中国农村的。而读不懂中国农民,读不懂中国农村,就读不懂中国。
诚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序言”里面总结的一样,贯穿本文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又如作者在前言里面交代的一样,《江村经济》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全文共分为十六章,按照我的理解其实可概括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1-7章,它在交代了全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大致框架后,从地理状况、经济背景等方面介绍了调查区域的情况及选择开弦弓村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再分章介绍了研究需要用得到的相关概念,如家、财产和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等,并简要介绍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基本生活,我认为这一部分是为后面分析做铺垫的。第二大部分包括8-15章,它介绍了在以开弦弓为代表的这块农村土地上,农业这门主业和蚕丝业、养羊贩卖副业的情况,并介绍了因此产生的土地占有情况及贸易、资金问题。最后一部分则是最后一章——中国的土地问题,我把它单独划分为一部分在于我认为这一章回归到了全文的落脚点:中国的土地问题。
“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
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在这个村里,当前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手工业的衰落。中国的土地问题而临的另一个困境是国民党政府在纸上写下了种种诺言和政策,但事实上,它把绝大部分收入都耗费于反共运动。最终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让我再重申一遍,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的措施。”这些我认为就是全文调研后对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一个总结。
读罢此书,关于社会研究方法,关于研究技巧和作者研究的态度,关于文中提及的农民和农村种种,从日常生活、习俗文化到农业耕作及最后受工业革命影响所造成的农村蚕丝业萧条,从诸多角度来看都有很多触动,也有很多收获。
第一,《江村经济》于微型研究中“解剖麻雀”,案例研究各种技巧凸显。费孝通选择的开弦弓村虽然调查区域小,但是里面涉及农村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个体、农村文化习俗、婚姻继承赡养、农业和蚕丝业副业等要素,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一手信息的材料收集相当充分,也为报告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作者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充分利用其姐在开弦弓村帮当地农民办丝厂熟悉当地情况并且有一定威望的有利条件开展调查,对于开弦弓村的地理位置和各个家庭情况及经济背景相当熟悉,获得了很多难得的一手资料。
(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善于抓住读者想了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开弦弓村蚕丝业销量下降及其对农民生活影响时,联系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这一背景,从而让读者更加明白为何产生农村生丝价格下跌,家庭蚕丝业衰退的后果,具体表现为家庭收入不足食物短缺,文娱性活动暂停婚期推迟,借高利贷。鉴于当时外国很想了解中国农村的情况,作者对土地规划利用情况以及每个家庭教育、婚姻及婆媳关系等生活细节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勾起了读者的兴趣,也向国内外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农村当时的真实画卷。
(三)引用图表和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文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关系图、地理图、原因分析图进行解说,让所要说明的问题更加通俗易懂,也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足见作者前期调研所下的功夫。
第二,作者能沉得下心做研究,长期关注同一个研究对象,对江村进行重访和三访,每次都都有新的发现来弥补之前的研究,这种不为名利的追踪研究精神值得我学习,是对学术的负责,也是对农村和农民的负责,找出他们面临的真正问题,阅读他们,也是在阅读中国……
第三,《江村经济》中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现在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研究的宝贵素材。文中谈到的家庭结构问题,让我联想到现在的空巢老人现象,可以进行对比研究;文中描述的婚姻制度、流程及婆媳关系等,对于现代两性及家庭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农村的教育问题、农业问题,现在都还是值得研究的重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可以从地理学、环境学角度进行引用研究;财产继承可以从法学层面深挖,保甲制度反映出历史的痕迹,村里面的运作可以从行政和公共管理角度进行研究……《江村经济》所做的调研资料汇集,就像一个百宝箱,让我们在研究当前农村问题的时候,有资料可以参考对比,也让我们在研究中看到农村的变迁。
纵观《江村经济》,我看到了农村的变迁,感受到了土地是他们的根本,是他们的生命线。但是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他们也迫切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倾斜,需要在那块土地上发展适合增加他们收入的副业,让他们切实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让他们那裹挟着大豆玉米五谷杂粮的腰杆,在那片最淳朴的土地上,能真正直得起来,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也生在农村,对那片土地我也爱得深沉,或许正是这种情怀,让我在读《江村经济》的时候,有很多共鸣,在文字里唤出了儿时的很多回忆,也通过文字的解释,让我明白了记忆中那些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期待自己以后也能像费老一样,踏踏实实多做些研究,对农村那片情牵的土地多些关注,阅读农民,阅读农村,来阅读我深爱的中国!
第二篇:你读不懂诗歌
你读不懂她本是乌黑中渐渐冒出来的银丝,你读不懂她泪水躺过的皱纹,你更不懂夜半辗转反侧只为你忧愁
你本是一股清泉,那般纯洁;你可否记得,你三年级了还喜欢钻到她的怀抱,喜欢坐在她的膝盖上;你还记得吗?那时候的你是多么乖巧懂事,弟弟受欺负,你是第一个站出来,挺直腰板,帮弟弟出气;那时候的你,做了错事,低着头,甘愿受训;那时候的你,总是想着帮她做饭,做得比她还美味;你总是学习和家务兼顾着,因为你懂得
你懂得每一分每一毛都是她用双手擦干一把又一把汗水得来的,你知道她那粗短长满茧的双手是为了你们,你知道她渐渐模糊的视线是为你们熬夜的,松弛的脸皮、重重的眼袋,是岁月和辛勤的副作用
渐渐地,她的发间夹杂着银丝,她的眼角含混着泪水 她的千叮万嘱,她的肺腑之言 你听不进了 你的成绩渐渐下降 你老师的电话越来越多 你的行为、你的衣着愈加难以入目 你,少回家了 你,总爱四处走 不跟她说你要去哪里 不告诉她你遇到了什么 你总以为你懂得很多 你以为这个社会是复杂但你在它的圈子里可以游刃有余 你说,你好烦 你说,我自己会处理 你说,我会为自己负责
你说的,但是你能真正走好你自己脚下的路吗?你能真正为自己负责吗?你不知道自己是她怀胎十月经受分娩之巨痛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的吗?你不知道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带大的吗?你不知道你的生活归根到底是她提供的吗?你知道,你了解
你知道她那有着强烈自尊的心在哭泣吗?那白发,那泪水,你懂吗?
第三篇:读不懂爱情诗歌
读不懂,我很迷茫。
仿佛在睡梦中一个人,深眠,盈缺的月,在念,残酷的世界。
等待,竟然,又是那么美好,风月情浓,梦中没有醒来,陷入了更深的梦里。
谁只想瞬间不要永远?
读不懂,心好慌张。
视而不见别样的美,好憔悴,浅春的诗,微凉,任清风徜徉,回眸,红尘,铭记你的音容。
轻踏岁月的棱角,痴心朦胧,时光残缺了曾经,蝶恋花兮,花何兮?
只身素白衣,不如归去?
读不懂,冰封心肠。
孤灯的寒夜,墨香驻心,润我芳心,淋一场烟雨,感动一段往夕,将所有心绪归零,弹落灵魂的尘埃。
不求惊天动地,只盼阳光一缕。
不怕孤独,纵然烟火燃尽,守住一片城池,渉水而来,沧海的岸,彼岸花亦开。
读不懂,夕阳已下。
风中伫立的我,太过要强,顾盼无果,一声轻唤,烦恼摊开一纸宁静,回忆的翅膀己折断,等待只改朱颜。
相思昐,潮湿的心,散落。
不想再迷茫,不要再流浪,独守潺潺的矜持,葬了一切,淡了一切!
洗净我心,读不懂,不想再懂!
第四篇:再也读不懂的《小王子》
再也读不懂的《小王子》
从前我在童话里寻找道理,而现在我却在“道理”中乞求童话。之所以说我再也读不懂小王子,可能是我忘了它是一本童话,也忘了读童话的初衷。看到同学的签名说:童心未泯是一种骄傲。长大后,我们就学着隐藏和掩盖吧,努力地去展示平和与成熟稳重,忘记了,其实骄傲也是个褒义词。
长大了,看不到帽子下眯着眼睛笑的那头大象把,他一定是在嘲笑那些看不到他却还是妄加猜测甚至是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我能听见它咯咯的笑呢,不过若是我能听见它咯咯的笑,我也一定知道了那是一只淘气的有些自负的骄傲的大象,于是,我便前后矛盾了,是的,我说了一个并很不高明的谎话。
我曾经也拥有过一朵玫瑰,我沉醉于她的美丽,忘记了她的四根刺。若是忘记(也或许不是忘记,只是无视把)了刺的存在,就不该再去抱怨伤痕累累。后来,我害怕了刺,我靠的越近,它就刺我越深,于是我又看不清了花。说到这我是羞愧的,我比小王子高大得多,却越来越看不清楚花的全貌,恕我目光之短浅吧。如果你开始不懂得欣赏她,你就没有资格去拥有她,在拥有这一方面我显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吧。
长大后,我还能有多少勇气去遇见一朵玫瑰,又有多少毅力去实践自己承诺的坚守,纵使你再想去呵护她。小王子想要一只羊去除猴面包树,却担心他也伤了那玫瑰,于是他得到了一只带着口罩的羊。若是这羊也有双手也会思考那才绝了,至少他还能懂你的意图,不去侵犯你心中最柔软而是去保护你心中最脆弱……
起初我倒是庆幸自己不是那被权力压在王座下的国王,被虚荣困住心智的爱慕虚荣者,被金钱迷惑住的商人,无所事事的酒鬼不知实践的学者,或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点灯人。可是如今我却再也找不到自己,最可悲的是连这些都不是,我想我快在长大中迷失了自我吧。
我是等爱的狐狸吗?期待着被驯服,我不懂了驯服的含义,互相驯服的两者一定是很幸福的吧,可是我是这样的独一无二而又幼稚可笑啊,你肯驯服我吗?我只是一直骄傲的等爱的狐狸,即使我这骄傲不比那玫瑰,即使我的等待不是最坚定也会漫长,你也会驯服我吗………
第五篇:读不懂的面试履历表
小张是本市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初涉职场的他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一到临近毕业之即,四处奔走于大大小小的招工企业面试。一日,他携带厚厚一叠的个人简历,前往参加一家外商投资零售卖场的面试,应聘的职位是储备干部。当他兴致冲冲地赶到面试现场,已有不少人等候在内,工作人员给了小张一份面试履历表要求其填写。小张拿着这份足足有四张纸的履历表,找
了一个座位开始填写,然而当小张定睛一看,发现需要填写的内容还真不少,所有信息还是中英文对照的。从最基本的诸如姓名一类的信息到工作及教育经历等,问题罗列格外详细,相关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还要提供证明人(包括其地址、电话等等)。小张越填心里越发悚,每填一处他都要思考片刻,一方面怕填错影响面试,一方面为了一些信息要回忆个老半天,填到有些敏感信息又不知该如何下笔,好不容易填完了整份表格。
他看了下手表,这竟然用去了他三刻钟的时间,他抬头望着四周,不少人还在埋头“作业”中。等了将近一小时,终于轮到小张面试,面试过程之简单出乎意料之外,面试考官只问了些基本问题,不到十分钟小张就被请出了面试室。一场面试折腾了半天还无功而返,弄得小张疲惫不堪。
如今,企业在用人择才上是费劲了心思,屡出怪招,把面试履历表设计得如此“全面”,在笔者看来更像是“做秀”,这一做法不敢苟同,此举实则弊大于利。
其一,表格设计复杂,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笔者看过不少企业的面试履历表,表格的设计过于紧密,字体甚小,文字都挤得密密麻麻,使人一眼望去就容易“犯晕”,看久了极易产生视觉疲劳,也容易导致面试者情绪紧张,影响面试状态。
其二,部分信息涉及敏感领域,有违尊重隐私权。有些企业需要面试者提供的信息过于敏感,甚至有侵犯隐私权的嫌疑。当个人在做是否提供真实信息的权衡时,往往无所适从,一方面担忧如不提供信息影响会录取机会,而一旦如实告之又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三,增加面试支出成本。一份复杂的面试履历表所增加的面试支出成本是双重的,一来,企业要花费一笔不小的支出以提供给面试人员这些甚有“厚”度的履历表;再者,个人花在填写履历表上的时间远远大于面试的时间,因此双方在物质和时间成本上的浪费都是难以计算的。另外,求职人员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到这时反倒成了累赘,不少自备的简历被扔在一旁,企业的拿出理由冠冕堂皇———统一规格,一视同仁。
其四,履历表上的后期信息审核制度缺乏可信度。几乎每一个企业的面试履历表最后都会附上类似这样的内容:一旦被本公司录用,如经查实所填信息不真实,将取消录取资格。此外,还需慎重其事地签上大名。笔者对此实存疑虑,如企业在录取后果真一一核实,难道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不实”而放弃人才?或者这会否成为今后企业借机辞退员工的理由?做与不做,是与不是,企业用心何在,这些都不得而知。
总之,看不懂的不仅仅是这小小的面试履历表,企业选才用人,贵在实效,而在这种小节上费尽心机,实不可取。令人更为担忧的是,少数不法分子把其作为窃取信息的“最佳途径”。因此,与其耗费半天精力去填写履历表,何不多给一些时间让面试者当面展示才华?(叶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