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眼界决定境界》读后感
眼界有多广,境界才能有多深
————《眼界决定境界》读后感
厚厚的一本书,从“书眼”开始。什么是眼界,它是指人们能够博闻强识,在平淡之中寻找传奇,在普遍之中突生与众不同,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程度与广度。那么什么是境界呢?它是指当人们心里、阅历、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事情的发展,是指人们观察客观事物的深度与高度。
读着读着看到了一段话:登高才能望远,望远才能先人一步。眼界的宽狭决定了境界的高下。眼界就是别人低头走路时,我们抬头看路;境界就是别人还在走路时,我们已经达到了终点。
“一帆风顺”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我们依然执着地相信“逆境出人才”的真理。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就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也许是沾沾自喜的成功,也许是垂头丧气的失败,也许还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但是,我们所要选择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如何从教训中调整方向。
一直都很喜欢两个词“好高骛远”和“高瞻远瞩”,在《高瞻远瞩——眼界决定世界》一书中,明确指出只有拥有了广阔的眼界,才能在生活的点滴中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有长远的目光和实践的动力,才有可能为灿烂的一生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也唯有站在高处看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将来作准备,为提高自己有更宽广的眼界作铺垫。“好高骛远”是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人的眼界的设定是要根据实际而超越实际,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人的潜能范围之内设定,唯有如此,才会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同半杯水的故事一样:一个杯子有半杯水,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些人觉得杯子里只有半杯水了,而有些人却认为杯子里还有半杯水。两种心境决定了人看事物的态度,也反映了两个人悲喜两极的不同眼界。雏鹰振翅飞翔,翅膀才能异常有力,当雄鹰能够翱翔蓝天的时候,他不会仰望填空而自喜,它锐利的目光会紧盯着地上奔跑的兔子。幸福的青蛙坐在井里,整个“天空”尽收眼底,但是它看到的天空却只有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因为它从未想过跳出井口去看看。
动物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知晓,人的世界中则更能体现了。没有对音乐的痴迷,就不会成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如果没有对文学的执着,司马迁就不
会写就旷世奇作《史记》;如果没有对科学的不断探索,有哪来居里夫人的镭的发现„„正是有了非凡的眼界,才有了他们对待磨难的坚韧与平静,也决定了他们不一样的境界。
人活着,就是需要不断追求,追求高境界的人生。这需要我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淡泊名利,需要我们有“满招损,谦受益”的低调平淡,更需要我们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与平静。
翻书至尾,似乎也能略有感触,但是要想真正拓展自己的眼界,也许“道阻且长”,但是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则需“慢慢修远”。
第二篇:《眼界决定境界》读书笔记
幸福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一千个人又会有一千个答案。的确,生活境遇不同,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当我捧读《眼界决定境界》一书,看到标题《幸福源于达观的生活态度》时,不禁淡然一笑,心想:幸福谁又能说得清呢?
然而,目光还是忍不住投向那个站在幸福旁边的词“达观”。“达观就是一种对生活很看得开的态度,是对生活的一种独特感受。” 我的心突然为之一动,继续往下读,“生活就像是一团缠结不清的纱线,它是由悲伤和喜悦构成的,而喜悦正是因为有了悲伤才是可爱的。生活的舞台上,不幸和幸运,前后相随,鱼贯而出,使我们依次体味悲伤和快乐……”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富有诗情、情感浓烈的言辞了,于是定了定心绪,寻找起身边达观的生活态度。
很自然的,想到了80高龄的师傅徐菊美老师。那天去看她,听她从容道来:年前她突发房颤,引发心梗,被送进了人民医院急症室。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后,病情仍不稳定,被送到湖州住院开刀近1个月,期间院方还发出过病危通知单。后来大病初愈回到平湖,却又因突发高烧不得不第三次住院。
看着形容消瘦的徐老师,听着她的讲述,我的心里也充满了焦虑。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当我告辞时,徐老师竟然拿出了她的一份手稿,说是她近日写的一篇文章,嘱我帮她打印一下,改一改。
我吃惊地看着眼前的这位头发花白、满脸病容的老人,脱口而出:“师傅,你在生病呀,还写文章?”她笑了:“我生病期间有那么多人关心我,来看我,我实在很感动啊,想写下来表示一下感激之情。”接过师傅递过来的两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稿纸,耳边又响起了她的话音:“身体实在不行,所以写得很杂乱,你帮我改改……”接过这沉甸甸的稿纸,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心里惦念的却是要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在疼痛难忍的时候,心怀里荡漾的竟然是别人给予的温暖。我想,这样的心态大概就是达观吧,而这样的人一定是最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但愿我们都能够像《眼界决定境界》一书中所写的那样,认真地完成生活的职责,用心地感受生活的乐趣,尽管有时生活并不如人意,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幸福的生活态度——达观!
第三篇:眼界.境界.策略
眼界.境界.策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切教育人士的神圣使命,更是每一位校长的神圣使命,而其具体途径,就是办学育人。这其中,的确需要我们校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作为校长应该具备的职业知识,并形成相应能力,进而逐步适应校长岗位、胜任校长职务,为科学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多作贡献。
一、多学习,做一个有眼界的校长
1.坚持读书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因此,作为校长,在专业提升上应以读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实行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夯实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功底。做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带头人,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书香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走进课堂
好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是校长抓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基础。校长要走近教师,成为教师;要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办公室,与教师们共同研讨。通过学习教师的教学长处,了解教学信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有效促进。
二、多思辨,做一个有境界的校长
校长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时时在“科学”上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要在“农村与城镇差距”上思考与建构,既要“躬行”“到位”――实,又要“灵动”“超脱”――活。
1.形成一定的办学思想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这是北京市四中原校长邱济隆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办学指导思想。简朴的语言道出了当今学校教育工作的真谛,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秘诀。因此,作为在农村小学的校长,要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提升师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2.形成一定的办学目标
校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制定规划,分阶段地实施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一个时期一个工作重点、一个时期一个行动目标、一个时期一个动员口号。这样,校长的工作就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就会捷报频传,信心百倍地走向胜利的彼岸。近年来,我校根据现状,通过让教职员工了解并掌握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新规律,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质量建设;突出一个中心:学生发展;把握一个关键:教师建设;瞄准一个追求:品牌打造;坚持一个抓手:规范管理;强化一个保证:高执行力”的“六个一”行动指南,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估细则,使教职员工自觉地为“六个一”服务。在平时,围绕此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创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这段话表明,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因此,校长要找准特色,要与地方文化结合,与教师特长同步,与教育大环境合拍。目前,我们学校在硬性管理上,将“书香校园”“数学文化乐园”“写字教学”等特色做强,让教师、学生终身受益;将“棋类”“球类”等特色项目做优,让教师、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多研究,做一个有策略的校长
1.争做制度遵守的带头人
校长在工作中要让制度来管理学校。有了完善的制度,校长首先应带头遵守执行,绝对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校长只有以身示范,教师才能自觉地遵守制度,尊重校长,才能自觉地去工作。若校长视制度如儿戏,把制度抛之脑后,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管理学校,教师们就会每天只看校长的脸色行事,揣测校长的意图而工作,这样的学校有什么发展可言?
2.争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作为校长,就要放下身子紧抓教育教学,走进不同课堂,深入不同个案搞研究。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摸索规律、探究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另外,学校抓特色、树品牌,同样离不开教学,离不开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从没有告诉人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社会活动家,他只告诫所有的校长:“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随着时代的变迁,好校长的内涵是否也必须重新进行诠释?我只希望社会给我们的校长松松绑,使其回归本质,肩负起校长真正的使命。
校长应该是一份责任,多一些激情与追求;校长应该是一方舞台,多一些机遇与挑战;校长应该是一场历练,多一些坚强与智慧;校长应该是一种虔诚,多一些意义和崇高;校长应该是一段华章,多一些欣慰和回味。
第四篇:眼界与境界
眼界与境界
全球著名电器制造企业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前最高机构监事会主席彼得·西门子有句名言:没有管理者的高眼界,就等于企业放弃技术的领先地位,就是放弃竞争和放弃美好的前景!
我国著名企业家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过:盘活资产首先要盘活人!
事在人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成要做的事,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人们常说的:干事要进入状态;演戏要进入角色。这是提醒人们:不管是干事还是做戏,都需要进入一种境界,没有境界便没有成功。所具有的境界不同,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所谓境界,是指境地;景象。通俗地讲就是指人的思想、情操所达到的程度或层次。古有诗云:“吾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 ;“斯义弘深,非我境界”。熟读古诗,便会知道境界的重要。然而,境界相对眼界来讲还处于从属地位,规范解释:眼界是指目力所
及的范围;直白讲就是指人的见识广度。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留有名句:“海外人烟来眼界,全胜博物注鱼虫。”让我们从中悟道:没有“海外人烟”的眼界;便不会有“全胜博物”的境界。
从哲学上分析,严格来说眼界属物质范畴;境界属精神范畴。物质和精神的哲学地位决定了:
眼界决定境界!
我们进一步不难悟出这样的道理: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
人生。
眼界是基础;境界是层次。眼界的窄宽决定境界的高低,决定着拥有者的层次和水平。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从没接触过战斗机的人,会造出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更不能想象一个不掌握世界卫星先进应用技术的国家,他的信息技术会是世界一流? 团体的境界,由个体决定。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单位、家庭。
就个体来讲,眼界跟本人的学识,家庭、社会、学校对其的潜移默化有重要关系;境界虽然
跟天分有关,但主要还是后天的修炼。
在国际一体化日趋加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境界高低的直接反映。作为一名领导和管理者不要期盼员工的高境界来促使自己的高境界。张瑞敏同样有句耐人寻味话:“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要躺下。”没有“不畏浮云遮望远,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眼界;便达不到“百舸争流,惟我独秀”的境界。
境界的高低跟文化程度的高低虽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重要关系。高的学识,是高境界的重要支撑。如何能达到高的境界?英国人戴维斯有句名言回答了这一问题:“学习能达到你所希望的境界。”然而提高境界是一个主动修炼的过程,要主动学习,更要提高消化能力。吃进草的动物很多,产奶的很少;能产奶的动物中,量比比较大的也就奶牛一种。同层次的人同期到先进国家进修,带回的东西和境界的提高多少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主动性的问题,也有
技巧方面的问题。
把眼界放宽放深些,人生境界就会高些;反之则反。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为己还是为国为民,是境界高低的最基础最直接反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形式上开放的是政策,是国界;实质上开放的是人们的视野,是人们的眼界。
国人常说:“治穷先治愚”。“愚”在哪里?“愚”在眼界;“愚”在境界;“愚”在理念;“愚”在思
路。思路一变天地宽。
胜利油田动力机械厂原名为胜利油田济南柴油机分厂。在燃油发动机制造和维修方面既竞争不过只有二百公里的母厂——济南柴油厂,更竞争不过处于中间位置的享誉全球的“潍柴动力”——潍坊动力机械厂。在全油田六十多个二级单位中,曾属严重亏损单位,职工收入最低,并纷纷跳槽。几年前经广泛考察并引进先进技术,主攻燃气动力和燃气发电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夺取无数矿工兄弟生命的瓦斯气,农村废弃的庄稼秸秆(昭气)都变成了为人类造福的源源电力。目前已形成年产30千瓦、7亿元的生产能力;在全国29省市自治区装机10万千瓦、年发电6亿度。产品供不应求。一举成为当地创利大户。
手机不充电不能长期使用;汽车不加油不能长期行驶。
不断“充电”,方能不断进取。“充电”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开拓眼界提高境界的过程。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充电”和“加油”工作,不光是自己还包括员工,具体讲,就是要花大量的精力要进行通过开拓眼界来提高境界推动全面发展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送出去,请进来,场景默化,名师带徒。眼无止景;境无止境。我们必须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姿态,不断开阔眼界,方能以高的境界迎接各种挑战。不站船头,便体会不到犁开大海瞬间翻起的浪花所带来的快乐。没有掌握世界先进知识的人
才,便不会有创造世界一流效益的企业。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知识时代,不明白这些就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当兵可以待在山沟里,但眼光不能被大山挡住,小兵也应关心天下事。”何祥美的这句话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目光有多远;一个人境界有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眼界有多宽。
眼界,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程度和广度。境界,就是人们选择、设计、追求的奋斗目标。雄鹰高翔蓝天,犀利的目光方能盯住地上奔跑的兔子;青蛙坐在井里,仰望的目光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人也是如此。视野所极,心之所止。何祥美正是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宽广眼光,把外军的精湛技能作为挑战的目标,把他人秘招绝技作为研究的对象,不断深化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始终坚守“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的信念,因而成为智能、体能、技能皆优的“三栖精兵”。实践证明,眼界决定境界。一个士兵的眼界越宽,境界就会越高。
眼界与境界是在反复锤炼中形成的。何祥美之所以成为“全能尖兵”,就是因为他视强手为对手,把打赢当目标,在挑战极限中锤炼了钢铁意志,在超越自我中强化了战斗精神,在勤学苦练中提升了能力素质,在心无旁骛中保持了战士本色。眼界与境界是在不断修炼中升华的。党的创新理论给了这个普通战士以丰厚的政治营养,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他的青春在献身使命中熠熠生辉。可以说,正是宽阔的眼界为他刻苦磨练提供了目标牵引,正是崇高的境界为他爱军精武提供了力量支撑。
何祥美成功的背后,浸透着无数的汗水和血水。他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为当代军人成长成才提供了生动教材。青年官兵文化有高低,岗位有不同,但只要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刻苦磨砺,不懈奋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报效国家的利剑
眼界与境界 君子之修
雪莱说:理性重视事物的差异,而想象力却推崇事物的相似性。两者组合,我认为这样才能把这个纷繁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眼界是理性使然,境界则是依赖想象力而产生。
世界万象,生成的画面,通过视觉感官进入我们的脑海与内心,我们受到了感染,得到了一个个特别的印象,存于内心,看得越多,这些画面就会像图书馆的卷册一样陈列起来,人也就越是见多识广;而我们内心也可以出现一副副画面,它可以让我们在想象力的世界中自由穿行,不仅是现实世界的景象,它可以产生超现实景象,它与视觉、听觉感官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同样与美感有关系。这就是“境界”所能达至的世界。
在我眼中,《新视线》是关乎眼界的杂志,《生活》是关乎境界的杂志。我们都是在为了让你持续地培养美感而每月出版。眼界与境界,可兼而得之。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主义者。
既不断拓展眼界,也重视自身境界的提升。这是我的兴趣,也是我从事出版事业所追寻的。我曾和王石的谈话中提起:为事业放弃兴趣是企业家,为兴趣放弃事业是玩家。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混杂的年代,在这年头,让读者感觉到他买到的是一份很清楚的东西,尤为重要。为读者呈现一个他所未见的新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观点。正如全世界大部分新闻政经杂志都在走下破路,但《经济学人》依然可以取得不错的销量和广告收入,就是在于它不求多厚,不求多快,而是坚持为读者创造阅读价值:提供清晰的观点和一个有着整体性的世界观。
我坚信,在未来,如同电影不会消失一样,杂志也会成为越发值得重视的媒介。因为它总在提供眼界与境界两种交叉功能。电影不会被电视、网络媒体所取代,是因为它以艺术的语言来表现人类生活方式的可感可叹,而杂志同样是用艺术的逻辑在描述人类生活方式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没有其它媒介能像杂志这样,既有优美的文字也有令人感动的瞬间画面,它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它是流动的,也是固定的,它是简单的事实,也是复杂的哲学,它是关于眼界与境界的读物。
我常说,如今是资讯3.0时代,资讯1.0是自上而下的传播,资讯2.0是所谓的互动传播,而3.0,我相信它会重归自上而下,但这里的再一次的自上而下,新的特点就在于它传播的是眼界与境界复合体。对于杂志媒介来说,我们需要重新确定我们传播的两大根本功能:教育与造梦。这才不失资讯3.0时代的要义。
第五篇:眼界决定未来美文
19世纪初,在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山谷内住着一群村民,他们要到很远的一条小河挑水饮用。村长把挑水的任务交给两个年轻人,并支付报酬。
两个年轻人每天挑水十分辛苦。其中一个年轻人想,等自己攒够了钱,就可以修房造屋、娶妻生子。而另一个年轻人想,每天翻山越岭、负重而行,根本不是长久之计,要是能将山外的河水引到山谷里来就好了。当然,这并非一件易事,但这个年轻人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一天,这个年轻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长,希望他号召村民,集资修建管道,彻底解决饮水难的问题。然而,他的建议遭到绝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因为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靠挑水生活,他们从未想过从外面引水,也觉得这不现实。他的同伴也好言相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挑水吧,不要异想天开,断了自己的生路。”
虽然年轻人的提议没有得到大家的采纳,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利用业余时间,和几个支持他的人一起悄悄修建管道。几年后,与他一起挑水的那个年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他仍孤身一人,住在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因为他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修建管道中。
又过了几年,他修建的管道终于连通了整个村子,白花花的水汨汨而流,大家喜出望外,纷纷出钱购买。没过多久,他的同伴就失业了,因为管道放出的水远比挑来的水的便宜。就这样,修建管道的那个年轻人每天不用工作,也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而他的同伴却不得不去别的地方继续挑水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