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内地新疆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
开题及专家咨询会议纪要
2007年7月9日下午2点30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内地新疆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开题及专家咨询会在科技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的省市区领导有,彭刚、张扬生、孙向阳、朱文学、徐燕萍、江晨、顾晓白、陈勇等。
会上,季校长向出席会议的代表介绍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简要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准备情况,然后,教科室代表课题组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省、市、区领导发表了坦率的意见,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首先,领导和专家对我们学校“十五”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学校申报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并被确定为省重点课题表示祝贺。他们认为,像我们学校这样一所在全省最早承办新疆班的学校,提出《内地新疆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这样的课题,是符合本校实际的,是有特色的,这个课题也很有研究价值和研究前景,研究工作做好了,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具有强的指导、辐射意义。他们认为,从研究方案看,这个课题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学校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长,使得课题研究具备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人力、精力、财力、时间保障;
二、学校有一批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的优秀教师群体,从而确保了研究队伍的精干与强劲;
三、学校有“十五”省级课题研究的成功先例,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
四、本课题从新疆班教育教学的实际中思考而来,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际意义,也有利于新疆班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该课题研究报告先期已经研究了新疆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群体特点、民族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特点、文化知识特点,大致列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具有良好的准备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领导和专家也提出,本课题研究还有一些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心理素质的界定。
在我们开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究竟什么是心理素质?他到底包括那些方面,关于气质,能力,个性,兴趣,动机等智力和非智力有机结合的整体,我们的培养和研究侧重的目标则应该是偏重于非智力因素这一方面。
二.培养的方式和有效途径。
关于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专家们在校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方式和途径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同时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用一些新的方式来来完成,比如:长跑,一些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与学生的交流等等方式都可以成为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方式。
三.对学生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的研究。
专家提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必须要放到文化背景中去考虑。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认知特点,个性特点,能力方面也会有差异,因此首先要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再去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四.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验证效果和作用,如何更好的对培养结果进行实效性研究也是专家们关注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定性定量研究,一方面通过一些测验可以做新疆班学生和内地平行班比较对比研究,一方面还可以将新疆班学生入学时候和入校一段时间后做对比分析,来了解课题开展的实际效果。
五.个案积累。
专家提出,学生的个案跟踪积累非常重要,包括一些问题学生的辅导跟踪,辅导过程的记录,还有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包括考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生的成长过程,成长故事都应该做记录和分析。
六.创立某种问题的教育品牌。
顾局长提出,我们是否可以针对新疆班学生大多数同学出现的一类问题,例如人际交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方法的探索,然后总结山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建立这类问题教育品牌。
第二篇: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秦涛申报的《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实证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C—a/2006/01/023)。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本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报告,敬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江苏省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五年,是推进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黄金期和关键期。随着各级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发展的实力和活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将用更多更好的教育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的大发展,也相应地需要教育科学的大发展,并带来教育科学的大繁荣。在江苏教育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者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国外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比较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热衷于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将人们追加的教育成本与其收益进行比较,以指导个人和社会的教育投资决策。而我国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经济学研究者开始介绍关于教育收益率的分析方法。时至今日出现了一些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而农村职业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承担了对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江苏“十一五”期间制定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证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1.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对于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对江苏省农村个人收益率进行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是 1
对以往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2.现实价值。对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研究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居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能够对正确估量个人和家庭中等职业教育的付费意愿提供帮助,是政府和个人在投资中等职业教育时一种重要的参考工具。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研究得到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大力支持。二是课题研究得到本人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三是课题研究得到本人所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主要有: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应,即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对农村社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所进行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
“教育个人成本”是指由受教育者提供的用于教育生产过程的资源。
“教育个人收益”是指由于接受某一级教育而导致生产能力提高所获得的收入。“教育个人收益率”是指教育个人收益对私人成本的贴现率,即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拟设计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成本分析;
(2)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分析;(3)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分析;(5)社会经济转型与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率;(6)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文献分析法:这里的文献包括论文、著作、调研报告、统计报表等。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要使用这种方法。
2.调查法:调研法将认真制定调研提纲(包括问卷和访谈提纲),合理选取调研对象,科学确定调研内容,以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比较研究法:在研究关于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研究时要采用这种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
2.运用多种科研方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研究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打好基础。
3.将研究成果及时上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成员分工
本课题除主持人以外,还邀请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马建富研究员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本人与马建富研究员一起进行课题的调研及后期的研究工作。
七、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主要由马建富同志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研究》,由本人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与教育均衡发展》及撰写总报告《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
八、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4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教育收益率的理论文献。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008年6月)
1.调查研究。首先,根据与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研究变量,编制问卷及访谈提纲,在小范围内初步施策,计算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其次,修改问卷调研项目,大范围发放问卷进行取样调查,同时以访谈法作为辅助调查方法;最后,回收问卷,整理访谈提纲。
2.资料整理及分析。将所有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剔除无效问卷,得出分析结果,对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撰写调研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九、经费管理
本课题的经费管理如下:(1)资料费0.4(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万。(2)调研差旅费(赴江苏各地考察调研等)0.56万元。(3)专家咨询费(进行方案论证等)0.1万元。(4)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0.1万元。
(5)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0.2万元。
以上5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1.36万元。由于该课题属江苏省青年专项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费资助0.8万元。(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费资助0.56万元。
第三篇: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附件
1、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1、大众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陈风华盐城市文峰中学
2、普通中学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乔宗富盐城市第四中学
3、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张杰生盐城市第一小学
4、小学数学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吉明峰盐城市实验小学
5、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邹施凯东台市实验初中
6、普通高中校园“乐学”文化建设的研究
孟根荣东台市安丰中学
7、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模式研究
谢谦云江苏省东台中学
8、小学科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雷富平东台市实验小学
9、农村小学寄宿学生人本化管理的研究
周震宇东台市唐洋小学
10、小班化教育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唐春涛大丰市第三小学
11、中等职业学校实训管理科学化研究
王端祥建湖县职教中心
12、小班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吕书华射阳县第二中学
1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资源挖掘与利用的研究
裴义蕾射阳明达幼儿园
14、小学语文综合化学习的研究
王永林射阳县实验小学
15、海盐文化与建立开放、深厚、智慧的校园文化研究
王立昌盐城市第二小学
16、城市小学“学习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卞恩鸿亭湖区迎宾路小学
17、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严安明 盐城解放路实验学校
18、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陈俊滨海通榆中心小学
19、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曹勇兵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20、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陈明礼盐城师范学院
百度文库
附件
2、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1、传承“坚苦自立”校训之实践研究
朱庆辉东台市第一中学
2、连环画创作与幼儿审美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
王琳东师附小幼儿园
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
吴学录江苏省东台中学
4、小学活动式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程晓琳东台市实验小学
5、区域推进职教发展构建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实践研究
辛维渤响水县职教中心
6、构建小学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潘竹玲响水中心小学
7、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尤金素响水县运河中学
8、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言意互转”的实践研究
李建国盐城市第二小学
9、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乡土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潘时杰盐都区中兴小学
10、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能的实践与研究
邹政华盐都区鞍湖小学
1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机制研究
徐正洲盐城市第二小学
12、高等师范学校语文案例教学研究
周梅香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13、学校品牌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
管建祥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14、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文会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15、盐城市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现状研究
高卫东盐城市盐阜中学
16、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孙正磊盐城市文峰中学
17、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钱锦华盐城市文峰中学
18、探究知识生长点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网络的实践研究
董秀珍盐城市文峰中学
19、促进小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不断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王咏梅盐城市实验小学
20、小学阶段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
周燕盐城市实验小学
21、低年级“快乐写话”的实践与研究
任晓静盐城市实验小学
22、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与情意教育的研究
吴军盐城市实验小学
23、小学生课间交际引导策略的研究
汤凤盐城市实验小学
24、小学英语“描述型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邰霞盐城市第一小学
25、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读写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徐敏盐城市第一小学
26、小学生亲子读写的实践策略研究
戴玉兰盐城市第一小学
27、小学语文优化课外学习任务设计的研究
左海电盐城市第一小学
28、城镇小学书香校园构建模式的实践研究
陈学琴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29、小学数学课堂寻找预设与生成平衡的研究
李浪滨海县实验小学
3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研究
左海露滨海县实验小学
31、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研究
邢美全盐南职业中学
32、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研究
陈华盐城市第四中学
33、中职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柏琳盐城高级职业学校
34、构建校长室、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年级工委多元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朱斌江苏省盐城中学
35、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与研究
张祖润东台师范附小
36、苏北地区农村小学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
李道富东台市安丰小学
37、理性思维培养与中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研究
胥照芳东台中学
38、体验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沈晓梅东台师范附小
39、小学班集体建设中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
钱云霞东台市实验小学
40、关于初中生多元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顾加宏东台市第三中学
41、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文化自觉的研究
崔小春东台市三仓小学
42、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实践的研究
魏国生东台职业教育中心
43、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之研究
沈海霞东台师范附小
44、幼儿教育中教学具资源多元开发的研究
王美珠东师附小幼儿园
45、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吉云兰东台师范附小
4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黄惠忠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47、股份制学校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研究
陆江春射阳县第二中学
48、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探讨与研究
周永琴射阳县实验小学
49、文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刘德海射阳县盘湾中学
50、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许永霞射阳县盘湾小学
51、新课改下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
茆亚明射阳县第二中学
52、留守幼儿的生存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孔凡梅射阳县幼儿园
53、小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董兴无射阳县小学
54、小学生数学学习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鲁燕射阳县小学
55、生活语文实践与研究
王凤宝射阳县射阳港学校
56小学低年级作文启蒙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汤其虎射阳外国语学校
57、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有效运行模式的研究
张大勇射阳县职业中学
5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薛峰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59、小学语文考试评价与改革研究
俞成标射阳县实验小学
60、人本理念下初中精细化管理实践的个案研究
徐寿亮射阳县外国语学校
61、新课程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江卫国射阳县第二中学
6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徐红奇射阳县洋马小学
63、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
陈克祥射阳县解放路小学
64、农村小学寄宿生优化管理的研究
李建华射阳县盘湾小学
65、多媒体技术在职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福洲盐南职业中学
66、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
叶亮亮滨海县五汛第二小学
67、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优化策略的研究
刘剑划滨海县东坎小学
68、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李如怀滨海县东坎小学
69、“说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项仁训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70、以“书香莲韵”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蔡青荣滨海县樊集中心小学
71、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梁加强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
72、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现象与教育策略的研究
陈涌滨海县界牌中学
73、生命视野中小学生态课堂研究
吴栋岭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74、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王开必建湖县冈西实验小学
75、小学语文课堂生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曹成阜宁县实验小学
76、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陆其红阜宁县东沟中学
77、小学学科教学中导学方案应用的研究
管洪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78、学校环境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董宏亮亭湖区伍佑中学
79、城市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聂德宏亭湖区迎宾路小学
80、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陈红芳大丰市第三小学
第四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第一部分编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为指导,根据我国和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目的在于确定“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为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教育科研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选题参考。
一、指导思想
编制《指南》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重点,切实发挥我省教育科研的理论先导、实验探索和决策咨询的作用,使我省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服务,为基层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事业服务,把科研兴教真正落到实处。
二、基本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积极主动为我省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服务,在事关21世纪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及时地拿出有价值的新成果;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教育的发展规律,力争使我省的教育科学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取得更多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代表我省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建设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为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学术作风正派、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育科研队伍奠定基础。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使我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在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管理、成果质量等整体水平上进入我国的先进行列。
三、编制原则
(一)正确导向原则
教育科研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认真研究我国及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我省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为省级的教育科学规划更应注重应用研究,切实保证教育科研为我国及我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要在选题取向上处理好总结历史经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现实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及准确预测和把握我国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未来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国民素质,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寻求我省教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与结构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要深入研究我国及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我省及我国教育实践的经验,并概括、升华为理性认识,探索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切实加强对我国及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宏观决策有直接关系的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要继续积极地有分析地研究世界各国一切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我所用。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原则。探索和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生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是发展教育科学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要进一步鼓励大胆探索,倡导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支持体现新思路、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的研究,使我省的教育科学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时代性。
(四)提高质量,重点突破的原则
我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要提高立项质量。在选题上要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提高我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整体水平。立项的课题,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 1
用价值。要紧密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开展研究。既要重视为宏观决策服务,又要重视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服务,也要为教育科研本身的发展服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为隔年申报,即在“十一五”的第一年、第三年、第五年进行申报。具体申报时间、申报办法另行通知。
第二部分研究项目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共3部分:重大招标课题,选题方向与范围,自选课题。
一、重大招标课题
(一)山东省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二)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三)山东省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教育关系问题研究
(五)人才强省与教育发展的研究
(六)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七)山东省高考自主命题改革研究
(八)山东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
(九)山东省素质教育优秀实践成果研究
(十)山东省创新型校长成功规律研究
二、选题范围与研究方向
(一)综合项目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1.教育发展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发展的研究;建设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社会环境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公平、效率、质量与均衡发展的研究;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教育学学科定位及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研究。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关问题的研究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基本框架和结构、学制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山东省教育的需求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如何为解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服务的研究;教育主动适应山东省经济建设需求的机制研究;教育分流的原则、模式与结构框架研究;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政治体制及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研究。
3.山东省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及主要特征的研究;山东省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研究;山东省教育现代化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的研究;教育现代化与学生素质的研究;教育现代化与教师、校长素质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
4.农村与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山东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战略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合理布局问题研究;农村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对教育发展要求及改革对策研究;不同规模城市各类教育结构协调发展的研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研究;山东省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山东省欠发达地区教育结构、办学模式、学制、课程改革研究;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及提高效益的研究;农村教育普职结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教育法制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法律问题的研究;“依法治校”的研究;教育民主化与法制化相互关系研究;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的对策研究;教育机构、教师、学生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6.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研究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研究;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科学内涵与评价标准的研究;优化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提高规模效益的研究;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成效,推广科研成果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山东省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调查及效益分析;山东省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及合理配置的对策研究。
7.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深化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能力的研究;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研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保障体系的研究;山东省素质教育典型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研究。
8.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研究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本质、目标、要求研究;各级各类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山东省终身教育的结构框架实施策略的研究;构建教育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研究。
9.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山东省教育结构研究(山东教育结构现状、构建新型教育结构、小城镇建设与教育结构调整、教育物力资源重组、教育人力资源重组、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
(二)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1.教育行政与管理研究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其效率问题研究;教育管理体现信息化、人文化、艺术化研究;深化教育行政管理改革研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研究;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的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化研究;中小学校长、教师考核标准与办法研究;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班集体管理模式研究;校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下学校办学理念与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区域教育策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发展策划的研究与实践;各级各类学校收费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2.教育评价及考试改革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研究;中考改革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测验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素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研究;构建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的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及效益的研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研究;教育诊断与技术研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息利用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能研究;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学分认定的诚信问题研究。
(三)教育心理研究
1.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研究;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学生个性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体系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研究;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相关研究;心理咨询的策略与技巧研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青春期教育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研究;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学生人格障碍的诊断及对策;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学生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研究;学生过度焦虑的矫正研究;焦虑与学习成绩及学习态度关系研究;后进生心理障碍的防治与矫正;优等生心理发展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2.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研究
元认知理论及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学习机制及学习心理问题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的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各科课程学习规律关系研究;男女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对策研究;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培养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四)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课程改革研究
课程的继承与创新研究;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实践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对课程发展的影响研究;课程评价的标准、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
2.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论构建;各科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学习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分层次教学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对策研究;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各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中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教学目标编制体现时代性研究;素质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研究;中小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其培养研究;学习策略教育目标与学科教学研究;合作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合作教学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3.创新教育研究
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自主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4.科技教育研究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研究;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小学现代科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区域性推进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系列活动的设计与研究;中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技教育的研究;中小学科技教育模式研究;中小学科技教育创造技能研究;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科技教育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研究;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小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研究与实践;科技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5.教育信息化研究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运用的策略、方法研究;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培训提高研究;计算机及现代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研究;计算机与各科课程整合研究;中小学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研究;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五)德育研究
1.德育工作研究
国民素质要求及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德育工作目标研究;青少年罪错成因研究;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等德育实践研究山东省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调查与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研究;个体道德社会化与道德教育内容、过程及规律的研究;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中德育的作用和规律的研究;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研究;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青春期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独生子女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不同年龄组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规律研究;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模式的研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研究。
2.德育理论研究
德育本质、功能、目标及过程研究;道德情感教育的德育价值研究;道德情感的结构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特点的研究;儿童启蒙教育研究;家庭德育功能研究。
(六)基础教育研究
1.基础教育的发展及提高质量与效益研究
义务教育普及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转化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基本普九目标实现后义务教育的巩固与发展研究;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研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农村中小学如何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辍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合理班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评价研究;高中教育任务、目标及办学模式研究;普及义务教育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其效率研究。
2.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山东省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幼儿园办园思想、模式研究;幼儿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幼儿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可行性研究;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化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幼儿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幼儿创造力评价研究;幼儿科技教育实验研
究;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幼儿园双语教学实验研究;幼儿园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3.特殊教育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特殊教育中全纳性教育问题研究;残疾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残疾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特殊儿童心理偏常与不良行为的辅导、矫治研究;各类特殊儿童发展特点、潜能开发性研究;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布局与规模化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中学前教育的补偿康复研究;特殊教育现代化研究;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学研究。
4.教育科研的研究
教育科研对推进教育改革重要作用的研究;区域推进教育科研的研究;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与评价研究;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研究;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研究;校本研究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研究;校本研究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研究;校本研究的评价研究。
(七)高等教育研究
1.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山东省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与发展研究;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新时期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及学科结构改革研究;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自学考试如何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相互转化的机制与实践研究;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研究;新时期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新时期高校德育目标、模式、内容的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研究;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方法与途径研究;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同层次、类别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研究;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八)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1.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山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求研究;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模式及评价研究;不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研究。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山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山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山东省高等职业技术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职业教育中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分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研究。
(九)成人教育研究
1.深化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成人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研究;山东省远程教育发展与质量监控研究;山东省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的开放性与质量控制研究;成人教育招生制度与学历教育制度研究。
2.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成人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成人教育教学原理与教学方法研究;成人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的研究。
(十)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研究;山东省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山东省各类学校师资队伍需求与现状分析;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
培养研究;山东省新世纪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战略研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山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山东省名师名校工程建设研究;新世纪校长素质要求、选拔机制和管理体制研究;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成效研究;创新性教育者培养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小学教师文化研究;新课程下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对策研究;山东省师范教育的层次结构与布局研究。
(十一)教育史研究
山东省地方教育政策与法规、地方教育发展统计等资料集成与研究;山东省及各县历代重要学校、重要教育人物思想、事迹研究;历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研究;儒家教育思想及齐鲁文化与当代教育改革研究。
(十二)比较教育研究
不同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结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考试与评价制度、师资队伍状况、教育教学改革等比较研究;文化差异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现代化研究;省际间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比较研究;国内外高校师资质量因素概率分布对比研究。
(十三)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研究;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社会定位研究;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民办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研究;山东省民办教育在我省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研究;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研究;民办学校运行机制、经费筹措、管理与监督问题的研究;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三、自选课题
凡不在“重大招标课题”和“选题范围与研究方向”中明确提出的课题,申请人可根据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精神,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或结合本人研究专长自行提出课题,但必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ОО六年四月三十日
第五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
2.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升学问题研究
3.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
4.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6.主要国家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7.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研究
8.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证研究
9.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10.主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二、一般课题(领域和方向)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
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当代教育新思潮、新理论、新学派研究;学习型社会特征和条件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等。
新中国教育史研究;港、澳、台教育史研究;地方教育史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留学教育史研究;教育制度史研究;校史研究;教育名家研究;学科教学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战略选择、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中国教育国际地位与竞争力研究;中国教育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经济带和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和安全战略研究;内地与港、澳、台教育深度合作机制研究;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政府和市场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研究;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评价研究;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教师流动状况调查研究;农村教师队伍流动和补充机制研究;“特岗计划”实施成效及评价研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与认证制度研究;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国际教育服务模式和途径创新研究等。
国家中长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研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教育发展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收益率实证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学校经费预决算制度研究;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研究等。
(四)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大班额教学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科学教育研究;实验教学研究;社会实践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研究;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特殊儿童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幼儿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语言文字教育规范标准研究等。
(五)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高等院校分类方法研究;高校特色办学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研究;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研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研究;深入推进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等。
(六)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和发展模式研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院校学制改革研究;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研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等。
(七)德育
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学校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与有效衔接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学生公民教育研究;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活动研究;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师德建设研究;高校宗教工作研究等。
(八)教育心理
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辅导技能研究;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心理学成果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等。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体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阳光体育学校推广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等。
卫生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体制研究;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等。
音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美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文教体卫艺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等。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师生信息化素养调查研究;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新技术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高校信息技术课异步教学研究等。
(十一)成人与社会教育
成人在职学习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研究;农村教师培训研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能力建设研究;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分互认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研究;社会家教市场现状调查研究;成人教育机构开放办学机制研究;成人教育培训国家标准与品牌建设研究;老年教育服务研究;校外教育效能评估研究等。
(十二)民族教育
改善少数民族教育环境研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研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研究;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研究;民族工艺专业设置与教学研究;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学校教育在预防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作用研究;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研究等。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
主要国家近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国外名校发展规律研究;国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海外留学预警机制研究;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教育统计口径衔接的比较研究;国际教育援助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国际教育组织研究;国外移民教育政策研究;国际留学趋势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监管和质保体系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