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户外登山队有感
参加户外登山队有感
早就听说我市有个户外活动群,经常组织群友们去户外参加各种旅游、徒步、登山等有氧运动。那天好友娟姐把这一消息告诉我之后,我便产生了参加的想法。
6月29日,我和娟姐、好友颖、秋四人准备好自己的行囊便来到了出发地,原来群友里还有我很多我熟悉的面孔。途中群主自我介绍,在没见到她本人之前,我的脑海里勾画出了群主的形象,但真正见到本人时和想像中的并不一样。她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姐姐,居然把大家组织起来,在活动中即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我心里暗自佩服!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大家在介绍的时候说的都是网名,网络时代真的很好,大家不需要知道你的真实名字,也不需要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一个网名就把一个个真实的“你,我,他”联系在一起,在临时组建的“大家庭”里温暖着一路前行……
介绍之后便是登台献艺的时候了,也别管“艺”高“艺”低,贵在参与,车箱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看这架式好象没人能逃得过了,当我还在思索“献上哪般才艺时”,没想到好友秋一把夺过麦克风,告诉大家:我成了她的外挂,直接把我推上了“前线”。没办法,我只好以一首《女驸马》选段为大家献丑了,我只唱了一段(四句话),以为参与一下就行了,没想到听完了这四句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非得逼着我再唱一首,真是“赶鸭子上架”难为我了,关键是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啊,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又唱了一首《东方商人》选段,总算过关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磐石红石砬子山,面对眼前这高大的山峰(其实海拔也就800多米),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是游山玩水呢,原来是爬山,我有点畏惧它了,这么高怎么爬啊,身上还背着那么多好吃的呢,想想我都觉得后悔来了。而且由于装备不足(即没有登山鞋套,也没戴帽子,更没有登山杖),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但是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可走,正如人生一样,只能前行……
先是群友“宁静港湾”把他的帽子借给了我,“等待”姐姐又为我们没有鞋套的新人准备了登山鞋套,至于登山杖嘛,群友“山猫”用刀给俺削了一个,哈哈,相当不错嘛。由于下过了雨,山路很滑,我和好友娟姐、颖、秋相互搀扶着,向着目的地——山顶进军。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就感觉体力不支了,气喘吁吁的,这时“等待”姐姐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送来了温暖,送来了鼓励,更送来了帮助,最初她帮我背包,论年龄她比我大啊,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啥也不让,后来我的背包成了大家的“轮流包”,“山猫”“宁静”还有磐石的一位不知道姓名的朋友,他们轮流帮我背包,心里充满歉意的同时却是暖暖的。
让我对这个群有了新的认识应该从环保意识开始,刚上车时,群主“等待”姐姐就告之大家,自己“创造”的垃圾一定不能随手扔掉,听到这句话时,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家真的没有乱扔的现象,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支团队走到半山腰时居然发现了一大堆垃圾,大家就动手挖起坑来,把这一大堆垃圾埋了。这件事让我感触很大,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就应该这样。爬山的过程中,小的扶着老的,男的扶着女的,身体强壮的扶着身体瘦弱的,大家彼此搀扶着,“不让一个同伴掉队”是这支团队的口号。
无限风光在险峰,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大家欢呼着,跳跃着,摆出了各种pose,留下了精美永恒的瞬间。即使是午餐也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你带一点儿面食,我带一点儿水果,他带一点儿饮品”,此时此刻,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彼此奉献出来,做到了“资源共享”,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开心极了,仿佛把所有的疲惫都抛在了脑后、踩在了脚下,剩下的只有快乐与幸福!让一张“全家福”把我们所有的记忆封存。
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想到下山我却摔了五个跟头,好在没大碍,看看自己的浑身上下,哈哈,几乎成了小泥人。这次活动得到了磐石登山队的大力支持,在与他们道别后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汽车,汽车承载着我们的欢乐、我们对家人的向往平安返程,车箱内依然是一路欢歌,期待着再次与你们相逢!
第二篇:参加有感2013
参加“清明殡葬理论学术交流”有感
安徽黄山龙裔公墓卜维学
这次赴京参加清明殡葬理论学术交流且再次捧奖,令我这个老殡葬人开怀不已。可能我是这届100位论文获奖者中的年龄最长者,已是“六十花甲子”年上的老者,敢与年轻后生博弈,依然“不减当年勇”信步走进论坛,连自已也感觉有些诧然生胆。
有业界同仁问,是什么动力推着我参加一届又一届清明论坛,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我“不知几斤几两”“一把年纪了”还伏案疾书苦做论文。兴许不知晓者以为我年轻气盛挣个里子面子,其实那是误读了我,生命年轮刻了一圈又一圈的老者早已淡薄名利走出了名利场。实打实说,参加清明殡葬理论学术交流,是我继续20多年前对殡葬文化理论研究的兴趣,是“乐做殡葬工作”献身殡葬事业信念的坚守,是推进殡葬改革发展和建设现代殡葬事业责任的担当,是高擎殡葬改革大旗实现老一代殡葬人宿愿的“激情燃烧”。
回想当年殡葬改革“鏖战急”,为了啃下“火化率”这个硬指标,在与传统丧葬习俗的对奕中,工作重心几乎就是提高和巩固火化率,没有几人有时间沉首案头做学问,也没有多少人把视角扫向理论务虚,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再者我们这些老一代殡葬管理干部大多受文化限制,对“做文章”的确感到有些吃力,所以那时殡葬理论的研究还没形成今天的大环境、大气候且出这么多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重视殡葬理论,大兴学术研究之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殡葬改革科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年轻一代的殡葬人该是多么地幸运施展身手。正因如此,在眼羡年轻殡葬人赶上好时代的同时,我也倍加珍惜这越来越少参加全国殡葬理论学术交流的机会,所以在这届论坛会上,诚邀中囯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昌领导同我这个老殡葬人合个影以作纪念。
明年的清明论坛还会参加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为建设现代殡葬理论,垒筑现代殡葬大业,甘当一块石子铺垫。这,是一个老殡葬的人生价值和痴痴的事业追求。让我们用手中的笔丰富现代殡葬理论宝库,托起现代殡葬事业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审核——如何成为登山队队长
纲要
第一阶段:成长环境与经历使我具备成为队长的素质与能力;
喜好登山,具有专业登山知识。
第二阶段:结识队友。
第三阶段:组成登山队,由于我具备领导能力和专业登山知识,大家确定我为登山队长。
附:以此纲要为准的案例三份
案例一
范亚辰
五月的清晨,一座不高但有些陡峭的山沐浴在残月的最后的光芒里,半山腰处,一个矫健的身影正顺着小路迅速地向上攀爬。“看看今天能不能突破到五分钟内!”念及此处,腿上仿佛又平添了几分力气,速度也加快了几分。不多时,随着他熟练地攀上一块三米多高地岩石,初升得阳光照在他有些涨红的脸上。“4分56,我做到了!”他长吁一口气,惬意的躺在了地上。
“今天是个好天气啊,不知道梅里雪山上得天空是不是也是这么晴朗、、”
这个呈大字型躺在地上的男人叫范闲,28岁,Q大地质学的博士,生性好动,酷爱旅游,再加上专业需要,几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生活状态与其父母期望的清闲截然相反。不过长期的四处奔波倒是练就了他沉着、冷静的性格。
待到心跳逐渐的平复下来,范闲又活动了加下发胀的四肢,便开始下山。半小时后,范闲领着早点回到了寝室。等补充完能量,又清洁了自身,他打开电脑开始逛吧。“梅里雪山,我的梅里雪山啊~这么多想去的咋就没有一个有实际行动的呢?不就是国家下禁令了吗?啧啧„„”
逛了一会儿论坛,跟人瞎扯了几句,愈发觉着无聊的范闲心想:“估计这几年国家是不可能解禁了,如果不趁着现在年轻有时间,以后大概就没机会再上山了,管它违法不违法的,上了再说!”心一横,不由分说,一阵噼里啪啦的键盘上响起,一篇名为《敢玩命儿跟我上梅里的人进!》的帖子诞生。随着一阵的忙碌,范闲敢在管理员删帖前与几位有意向的驴友取得了联系,并最终筛选出四个。“狼烟”,男,自称退伍军人,在部队中是通讯兵,精通各种通讯设备。“指间的舞蹈”,女,外科医生,有着丰富的户外急救经验。“轻舞飞扬”,“指间的舞蹈”的妹妹,气象学硕士。“地精工程师”,自营着一家汽车修理站,号称没有他没用过的工具。曾合作的驴友评价他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双手。
经过初步的了解,范闲与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由于这事违反国家规定,范闲要来了他们的部分详细资料,并小心谨慎的核实了每个人的身份。身份核实后,范闲建了一个QQ群,开始商讨计划。经过几小时的交谈,他们定于6月2号在云南丽江集合见面,然后正式制定登山计划以及采购必须装备。范闲因为是活动的发起人,并且拥有丰厚的登山经验和地质专业知识,被选为了登山队的队长。并由他负责联住宿。
不知不觉已艳阳高照,范闲关上了电脑,走到窗前,望向了南方:“梅里雪山,我来了!
案例二:登山队长之路
范勤富
我的家乡在甘肃的祁连山脚下,自幼喜爱攀爬,可能是由于家乡就在山脚下的缘故吧,父亲是当地一家小企业的普通工人,母亲是我们当地林业局的一名职工,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山林的开发和保护,这,就是我们温暖的一家。
在此我还要说下我的父亲,父亲的爱好就是登山,父亲的目标是登上珠穆朗玛峰。母亲又是研究山林这方面知识的,所以父亲从母亲那也得来了很多关于登山方面的知识,父亲曾经就和母亲一块攀登过很多名山,一次次登山的经历也是父亲经常回忆的美好时光,这,就是父亲最大的爱好。
我的家乡算是一个并不富足的地方,正因为这个缘故小时候上学也很晚,自己小时候最爱做的就是跟着父亲去爬山,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爬山,爬山也成为了我的最大爱好,一家三口节假日去登山是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事情,这,就是小时候最幸福的记忆。
我长大了,努力的我考上了大学,自己学的是地质学,当然,这也是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吧,自己喜欢学习这发面的专业以提升自己的登山能力,在大学期间,我在生活、学习及工作方面都表现很好,生活方面不断增添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习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工作方面锻炼了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好兄弟。当然,大学生活哪能少的了登山这一乐趣,自己和结识的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块去过好多地方,登过很多山,我们好多人都是为了这个爱好而相聚在一起,其中的他们有学气象学的,有学医疗方面的,有研究登山器材的,还有钻研登山知识的,我们在一起翻山越岭。这,就是我的大学。
后来,自己毕业了,工作了。大学时,珠峰对自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由于父亲曾经的目标也是珠峰,自己心里更加坚定了完成这个重大目标的信念,自己开始在工作之余筹划完成这个目标的方案。父亲年轻时曾接触过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由于当时器材、医疗等方面条件的落后,未能完成攀登之旅,而现在父亲由于身体原因也不能再去战胜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从父亲那里取得了很多经验,攀珠峰是要坚实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软件”是说攀登者要精通登山各方面知识,包括地质、医疗和气象等方面,“硬件”是说登山者的器材要先进,这样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以完成目标。我,一个不达目标永不言弃的人,开始规划战胜珠峰之路。要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我认为需要组成一个5人的登山队来共同完成这个目标,这五个人需分别精通登山、地质、气象、医疗和器材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自己是出身地质学,这方面肯定没问题,我有联系了一些我大学时期结识的好朋友,当然也都是登山悍将,从他们中找到登山、医疗和气象方面的专家,又联系了工作中结识的一个经营登山器材的朋友,他是器材知识方面的佼佼者,也是个登山高手。至此时,我们组成了五人专业登山队,由于我从小的个人经历以及自己在登山过程中的历练,大家一致推选我为登山队队长,当然,这也意味着肩负的担子更重了。从此,我们开始进一步筹划我们的战胜珠峰之路。
这,就是我走的登山队长之路„„
案例三 我是如何成为登山队队长的
刘帅印
我的名字是Spider,42岁,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登山者。
我在农村长大,家庭境况一般,很小就要跟随父母去田间劳动,吃了不少苦头。但我一直对幼年的经历和父母的教育心怀感激,因为这段时期的经历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毅不拔的精神。这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说,我能拥有现在的事业,以及能成为我们登山队队长,都受益于这段经历。
虽然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但父母从未放弃我的教育,他们深知农民的辛劳,因此不允许我继续他们的人生,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来说,读书时唯一的出路。我也没有让父母失望,18岁时,我考取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学习国际商务专业。大学这段时期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我成为登山队队长奠定了基础。我曾获得了全国英语竞赛的冠军,并组织了一个旅游社团,经常带领兄弟姐妹们去免费旅游。
说起旅游,这是我最大的爱好,因为可以贴近自然,我们中国的群经之首《易经》就教育我们要跟随自然。旅游之中,我最喜欢登山,毛泽东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得真好,人生想要精彩,就要勇于去征服困难,我喜欢历尽艰险后站在群山之巅的感觉。高中开始,我一直坚持学习专业的体育锻炼,大三时,我成为了中国职业登山协会的会员,专业登山知识更加充足。
27岁时,我创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并且不断发展壮大。40岁时,公司运营步入正轨,我聘请了一位才华横溢的CEO为我管理公司,而我则是常与我的朋友们一起享受登山的乐趣。我的朋友里有四位是不得不提一下的:Phoenix,42岁,医院院长;Tiger,37岁,经营一家运动器材公司;Pigeon,39岁,通讯器材公司老总;Swallow,40岁,气象站站长。他们四人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就像我在登山界一样。你们也许该猜到了,我们五人就是后来的登珠峰五人组。我们是通过生意认识,通过登山成为好朋友的,我们经常一起去登山,回来一起喝点酒,天南地北的聊聊天。大家也有闹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年龄较长的我和Phoenix做出让步,调节矛盾,大家遇到难题时也爱听去我俩的意见。Phoenix和我相似,大学时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组织、沟通能力强,乐于奉献。
有一天大家登山回来一起喝酒,Tiger说:“附近的山都爬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我们要有新的目标。”
Pigeon: “什么目标?” Tiger :“嘿嘿„„珠峰!”
Swallow: “好提议,不过珠峰不比一般的小山,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 我听后也很兴奋:“咱们就成立个登山小队,队长就让Phoenix来当。” “同意。” “赞成。”
Phoenix提议由我来当:“我觉得队长还是由Spider来当,他登山知识比我丰富,还懂得英语,更加适合,你们认为如何?” “嗯,我们赞成。”大家也同意。“Spider你的意思呢?”
“好,我没问题,那么咱们就开始准备吧,先来讨论一下具体事项„„” 就这样,我当上了我们登山队的队长。
第四篇:雀儿山登山队答辩圆满成功
雀儿山登山队答辩圆满成功
6月7日下午,凌峰社2015暑期登山队在北航学院路校区知行南楼成功举办了自09年后的首次登山答辩会。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高山探险部主任次落、校团委学生团体部刘洋老师、校体育部群体办公室主任孙晓川老师、凌峰社指导老师尹天安老师,出席了本次答辩会。同时,到场的还有凌峰社社长张悦和理事会理事陈洪顺。
本次答辩会的目的在于向校团委、登协的各位老师汇报今年登山队登山训练活动的计划以及筹备情况,请专家就可能存在的问题给队伍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们把计划修缮得更合理,保证登山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了让以后每年登山活动的流程更加正规。
答辩会在谭禹和李曦的主持下开始。首先由中登协次落主任、凌峰社指导老师尹天安老师为答辩致辞,接着齐乐队长、王兆丰队长、宣传负责人肖俊超和赞助负责人何川,分别为大家介绍了2015山队的整体安排、攀登计划以及宣传赞助的具体情况。在具体情况介绍完毕之后,进入老师提问环节。每位老师对今年登山队的情况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次落老师更是从专业的角度为登山队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尽量架设路线绳;最好选择一组攻顶,其余人在营地周边训练;必须听从教练和队长的安排,教练具有一票否决权;注意沿途和营地安全,保证交通通讯畅通;等等。此外,老师们还建议应该针对高原反应多进行适应性训练,可以与清华大学去年雀儿山的登山队进行经验交流,并且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
答辩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最后全员进行合影留念。不知不觉,2015登山队已经成立了11周,队员们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拉练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预祝北航2015登山队队员勇攀雀儿之巅,让凌峰的旗帜飘扬在雀儿顶峰。
第五篇:户外拓展活动有感
户外拓展活动有感
2014年10月25日清晨,宜昌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宜昌市人民武装干部训练中心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国防教育活动,我很荣幸的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了此次活动。领过衣服,分好房间,训练马上开始了。两天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互动式拓展训练活动、篝火晚会并观看了国防教育电教片。通过本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还从各个活动项目中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教练告诉我们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而在战后则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训练方式,综合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极速60秒、信任背摔、高空断桥、七巧板„我们参加的每个项目都是团队项目,不是单凭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完成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各个团队中的每个队员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在众多的项目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七巧板拓展训练。这个看似简单甚至刚开始会觉得幼稚的游戏却带给我最深刻的思考。教练把所有人分成两个大组代表两个公司,每个大组又被分成七个四人小组代表七个部门。每个公司的第七组负责跟其他六个小组之间的传递信息和沟通的任务,35分钟内看哪个公司模拟赚得的分数多。我被分在了第一小组,我们拿到任务书以后就急忙要完成任务,其余几组也开始忙忙碌碌的要板子、摆图形。一段时间之后,场面开始变得混乱,只听得见每个组疯狂的找第七组要各种板子的声音,第七组的队员也在大家不断的呼喊索取与传递之间忙得晕头转向,分数增长却寥寥无几。由于沟通不力我们组最后没有获得大满贯,一直到最后的五分钟大家还是在打乱仗,这也导致了我们最终的失败。
通过这次失败的经历,首先让我意识到了领导的重要性。每个团队都需要一个领导者,他是整个团队的灵魂和核心,只有通过领导合理统筹,制定统一明确的目标,整个团队才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和行动力。其次,有效的沟通是成功路上的捷径。一开始,大家都埋头苦干,却忘了最基础的沟通。在这个游戏之中,有几组任务是相同的,如果事前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完全可以不用重复工作,节省很多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中,我们的确需要多思考,但是及时地与领导、同事多沟通,也会让我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最后,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有集体意识,小集体的利益服从大局的利益,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在七巧板游戏中,一共有七个小组,三十五块七巧板,每个小组完成自身的任务需要七块木板,这种情况必然决定了七个小组不可能同时完成任务。每个小组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势必要借用其余小组的资源。如果每个小组都以小集体利益为重,只想着索取别人的板子,不舍得给与,那么整个任务将会停滞不前,有时候个体多付出一些,对集体就是一种贡献。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如同我们的队歌众人划桨开大船唱的一样,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能够实现最终的成功,目标必须明确和一致,并相互认同和支持。两天的户外拓展活动结束了,我记住了幸运手环上六个不的箴言:不抛弃、不放弃、不解释、不抱怨、不犹豫、不后悔!
评估公司 周梦媛
2014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