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的要求,这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继承和深化。
关于“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目前,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创造体制政策环境。二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当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机制不顺,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赢得主动,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我国高技术产业遇到发达国家的强大压力,低端制造业又面临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随着美欧等推进“再工业化”,我国一些领域现有生产能力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我国目前这种高度依赖低端加工组装、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的产业体系已极不适应发展需要。迫切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与绿色发展、新能源、信息化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我国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并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构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26
第二篇: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和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计划体制、工业化起步阶段;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生产结构调整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则,准备条件,推动工业化全面加快阶段;初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阶段。
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运行轨迹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伴随着生产要素投入效率问题,且表明着生产要素投入效率与经济发展方式进步的正比例关系。以1953-1978年为一时间段,再以1978-1995年为一时间段来看其正比例关系则更加明晰。1978-1975年间,我国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工业净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7%,劳动贡献率为63%,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28%,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9%;1978-1995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与1978-1995年相比,提高30多个百分点。
在生产领域中,强化和提升对提高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认识重在以人为本,即强化和提升决策者、管理者层面和劳动者层面两个层面的思想认识。劳动者素质状况也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完全依靠劳动者去完成;管理创新则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水平的能动作用。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必须改变我国生产领域中科技含量不够、劳动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而引发的生产要素投入效率低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推进科技进步、不断的提升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路径来提高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进而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益,而不是依靠生产要素不断扩张的投入来获取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这也就是说,要通过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的路径,努力实现生产要素投入“量”与经济效益产出“质”的适应性,尽量以生产要素最小“量”的投入,换取经济效益产出“质”的提高。
第三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城市化使得农业的耕地资源减少,工业化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加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农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据国家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6年末,我国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从18.5%上升至32.5%,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兼业农民迅速增加,兼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对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以简单的物资投入(如化肥)替代劳动投入,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采用新科技和调整农业结构缺乏兴趣,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兼业农民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最近1~2年中承包地的流转出现加速现象,但我省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没有改变。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偏低,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没有能力采用生产新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稳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生产效益不高。从总体看,农业近10年来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逐年增加,生产手段不断改良,农业的生产资金总量投入在增加,但是农业的投入结构、生产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农户生产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3.76∶1,2008年下降为2.96∶1;2)农林牧渔之间的比较效益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没有改变;3)农户生产的资金支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占15%左右,牧业占25%左右,林业占10%左右;4)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向好改变,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出占60%左右,牧业占35%左右,其他生产比例很小,粮食占67%左右,棉花占6%左右,油料占11%左右。200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西分别高4.5个和16.1个百分点,而相对效益较高的林牧渔业比重不高。农业结构不优,高效农业占比低,使农民增收受限。5)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结构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影响粮食安全。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土地承包权流转之后,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搞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其中郑州市流转面积为24.7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只有
4.49万亩,“非粮化”率达到了81.84%;许昌市流转的75万亩土地中,有21.54万亩用于粮食生产,“非粮化”率达到了71.28%,而洛阳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达到了67.1%和65.4%。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解放农村非农务工生产力为目的“非粮化”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布局调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原经济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实施。
改善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由于全省各地区农业自然和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实施以下措施:
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以上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如,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增加粮食规模生产农户的补贴标准,增加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
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⑦4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四篇:着力抓好四个重点实现农村加快发展
着力抓好四个重点实现农村加快发展
李向东
2010年,波水乡党委、政府将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快敏锐的眼光审视农业农村工作,以更快清晰的思路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以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强化领导,创新举措,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发展四个重点,努力实现我乡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一、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一是突出油茶产业开发,抓好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以油富农、以油兴乡”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将油茶开发作为全乡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力打造“湘南油茶之乡”。坚持新造、低改并重,在重点抓好坪木村300亩新造基地的基础上,完成油茶新造3500亩、低改1.2万亩,其它造林3200亩。同时,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兴村工程,坚持十里、仁峰、枫树等村以生姜种植为主,波水、大湾、坪木等村以优质稻、冬季油菜为主,苏家洞、等七宝村以肉牛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全年发展优质稻5000亩、生姜3000亩、冬季油菜5000亩、肉牛1000头。二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收。不折不扣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用足用活用够造林补贴、扶贫开发、移民后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有效整合上级资金,抓好我乡的重点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引导合作组织运作,努力实现组织化兴业。围绕波水油茶品牌,按照“民办、民助、民受益”的原则,抓紧做好社员加入、建章建制、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印刷、市场拓展等工作,积极引导波水油茶合作社运作尽快步入正轨。同时,引导波水境内大米加工厂对波水冷水米实行多品种、高档次加工开发,实现最大限度加工增值,不断提高消费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深入开展“热爱资兴人人有情,建设资兴人人有责”主题教育和“五五”普法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大局意识、文明意识和法制意识,号召广大群众争做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热爱家乡的优秀公民。围绕产业发展和外出务工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次以上,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提供外界务工信息,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计划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次以上,努力实现农民外出务工增收。
二、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一是抓好水利设施恢复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避险和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崩岗治理项目立项实施,尽快做好全乡崩岗治理和地质灾害点防御工作;规范河道采沙行为,积极做好河道疏浚工作,进一步提高洪泛区、地质灾害点等地的防灾避险能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上级投入与村组配套、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抓好一批受益面积大、受益人口多的水利设施恢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积极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规划,年内争取立项实施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用水质量。二是抓好乡村道路建设,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波彼公路下半年提前开工建设。积极协助村组做好筹资工作,优化施工环境,全面完成十里、青华两村通村公路和坪木村范家等地通组公路硬化工程,以主要道路的改造提质,促进波水经济的大提速、大发展。三是抓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坚持统筹推进,重点抓好波水学校学生宿舍楼建设、农贸市场改造提质、文化服务中心、动物防疫站建设及政府院内改造提质等工程,以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
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农贸市场和政府院内改造提质工程实施,加强乡政府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完善和配套,加大沿街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乡政府所在地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有明显改观。争取十里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土地复垦项目立项开工,加快十里村空心村整理项目实施步伐,以点带面,全面实施“三清六改一化”工程,抓好农村新建改房、沼气建设、改厨改厕等工作,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把十里村建设成为东部乡镇乃至全市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着力抓好农村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规模发展。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业比较效益较小的实际,积极引导农户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大力支持种养大户、经济能人、木材经营老板和农业订单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推进农业、林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计划年内流转林地2000亩以上、耕地1000亩以上。二是全面完成林权改革任务,确保林农切身利益。截止3月底,全乡林改任务仅完成45%左右,下段任务还十分艰巨。下段时间,要按照思想认识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工作程序到位、力量安排到位、纠纷调处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资料归档到位的要求,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年底 全面完成明晰产权和核发林权证工作。
四、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一是以优生优育为出发点,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突出“三查一治”、“四大手术”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三个重点,强化领导,创新方法,加大力度,深入开展计生集中服务月活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二是以平安稳定为落脚点,抓好综治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
信访处理工作力度,密切关注社情民意,采取综合措施,依法合理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内部矛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法治资兴”创建、“三官两员六进”、乡干部大下访等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邪教势力,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安全度汛、学校食品、交通运输和企业生产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三是以健康幸福为基本点,抓好社会保障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认真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饮水难、就业难、通讯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认真做好农房保险、农业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大力发展慈善、残疾人事业,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强敬老院管理,进一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四是以统筹协调为着眼点,抓好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抓好卫生防疫工作,配合搞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努力做好国土、移民、科技、武装等工作,深入推行村级工作“四议两公开”,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波水乡党委书记
第五篇:地税学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剖析材料
剖 析 材 料
2010年6月3日卢展工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提出了 影响和制约领导方式转变的八大症结。随后12月19日李文慧书记在“转变领导方式”座谈会上提出了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虚、空、浮、躁、迟、低、懒、俗”等八个方面的问题。不论是“八大症结”还是“八个方面问题”都切中时弊,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警醒中奋进。作为一名税务领导干部,我同样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加强化了责任感、使命感,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为下一步工作更好的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理想信念奠定了更高的起点。现在将剖析情况汇报如下:、一、参加机关剖析活动情况
自从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查摆剖析以来,我能够按照局班子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无论是单位组织的全体干部学习会,还是班子中心组学习会,我都按时参加,没有缺席。除了集体学习外,个人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后,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对照要求,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自己在“虚、空、浮、躁、迟、低、懒、俗”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八个切入点,努力从自身做起、做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已成为所负责科室带头转变领导方式的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高
效、廉洁、勤政、开拓型的领导干部。
二、自查自纠情况
对照自己工作实际的重点进行自查,我认为总体上还做得比较好。一是服从大局观念好、有强烈的全局意识,在工作中和班子成员之间展开了更好更多的合作。不管是份内份外,只要有任务,只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地税事业的发展,我们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一点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争权夺利的现象。在从事所分管的工作时,没有因为任务轻重而挑挑拣拣,而是自觉勇挑重担。二是认真搞好团结,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我一直把搞好团结作为我个人工作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团结的话不说,维护地税干部形象。三是在平时的机关作风上,个人也是做得比较好,十分注意工作纪律。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养成了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在工作时认认真真地做事,没有擅自脱岗。四是责任感较强,精神状态好,有一种不甘落后的信念,千方百计要把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做好。五是能不断充实自已,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坚持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和境界,努力使自己不掉队。
当然,与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相比,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个人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能尽快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一是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局限,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有时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不能主动出击,只能被动应付。二是办事质量和效率有时还不尽人意。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观念更新不够到位,习惯于旧的思维定势。经济环境及形势的大变化使税收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态度统揽地税事业的发展,牢固树立起科学、开放、发展的思想观念,但我在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中,还未能完全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往往习惯于以旧的思维定势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于凭经验、靠过去行政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不敢大胆打破旧的条条框框。
二是日常学习不够系统,知识更新不快。往往局限于完成上级组织安排的政治学习任务,很少系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由于地税工作的业务性很突出,很少主动深入地去学习研究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公共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事实上,从实践的层面看,地税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比如在完成税收任务的同时,税收对经济调控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执行税收政策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未能及时按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深入分析研究。三是调研督查不够深入。忙于办好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上,调查研究的深度不够。在抓工作落实方面,疏于检查,有的情况掌握不准,工作落实不到位。
四、今后的整改措施
1、以学习教育为途径,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精神实质,把握起精神要点,提高理论素质与思想政治水平。努力
钻研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历史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坚定信念、提高素质。
2、在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上下功夫。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
3、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今后,通过这次专题教育活动,我一定要从思想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把本职工作搞好,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