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a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时间:2019-05-14 15:3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a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a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第一篇:浅析a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浅析***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众多社区的和谐构成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及检验和谐社会建设成效与否的重要标准。文章以***市秀峰区为例,分析其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成效及经验,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 和谐社区经验存在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应当把创建和谐社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人点,只有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成为一种现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在我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理念的重大转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也标志着国家战略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了追求社会和谐。近年来,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不断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地位凸显,也成为***市政府关注及建设的焦点。

2009年,国家民政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表彰了一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秀峰区榜上有名。此次评比全广西仅4个城区获得表彰,秀峰区是***市唯一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城区。在实践学习期间,我小组通过对以下几类人员(秀峰区居民、秀峰区居委会、***市秀峰区人民政府)采取非概率抽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该社区建设和谐社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以下研究成果。

1.秀峰区在建设和谐社区方面的成功经验

1.1以邻居节为载体,构建和谐社会

***市秀峰区丽君街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组织居民开展了“敲一扇门,扫一楼道,栽一片绿,聊一会天,吃一顿饭,帮一个人,解一份忧”和“看邻里表演,唱邻里之歌、1

签邻里公约、吃邻里百家宴、听邻里孝星讲坛、扶邻里困难户”等活动,并成功推出了***市第一个社区邻里节——丽君社区“丽泽情”邻里节。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邻里节为居民搭建了一个相识相认、相守相助的平台。通过邻里节的成功举办,居民们的隔阂得到显著消除,缩减了邻居的距离,拉近了相互间的感情。至今,“邻里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响当当品牌。为此,丽君街道办事处连续三年被中国社协先后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街道”。

1.2实现居民自治,建立和谐社区

早在2002年,***市秀峰区积极探索采用直接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2002年第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举时,社区直选面就已经达到76.5%,在全广西位居前列。在2005年的第二届换届选举中,又探索了居委会成员竞职演说与文艺搭台的新模式,受到应邀观摩的美国选举专家和民政部领导的推崇。居民自治以和谐社区为基础,同时和谐社区又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两者互相为辨证统一体,不可分割。

1.3构建活动平台,提高社区和谐

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在社区政府和居委会的领导下,秀峰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连续不断,亮点迭起。九岗岭之夜、正阳欢乐谷、榕湖之春、甲山欢歌等社区文化活动成为***市社区文化活动中耳熟能详的品牌,桂林的三个全国先进文化社区也悉数花落秀峰区。与此同时,楼道是社会沟通的平台。社区和谐,要从家庭和楼道抓起。2008年秀峰区“楼道文化”建设和“睦邻点”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打造了“歌艺楼道”、“书香楼道”、“快乐成长楼道”、“鱼乐楼道”等“特色楼道”一批,成为和谐邻里建设的“新亮点”。

1.4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和谐社区

宜居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宜居的社区才是和谐的社区。2004年以来,秀峰区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不仅对辖区小街小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而且对整个社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了小花园,配备了娱乐健身器材。秀峰区的丽君社区在“城乡清洁工程”中,被评为桂林唯一一个五星级社区。和谐的社区配建和谐的环境,社区居民在环境优美的社区中生活不仅能够有益于身心,更有利于和谐生活,让

物质文化上升为精神文化。

2.秀峰区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秀峰区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建设和谐社区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主导和新形势下的社区发展之间不协调

社区作为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目的是为居民自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化水平,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的行政主导影响,秀峰区人民政府自我定位仍出现一些偏差。具体表现为:未能适应制度上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对社区工作是指导而非领导的规定,缺乏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心态;社区管理者的业绩考核不是由被管理者考察,而是由上级行政部门评价,导致部分管理者丧失为民服务的动力,宏观表现为自治能力不足。

2.2缺少一批高素质的社工人才

目前,秀峰区第一线工作团队的素质与构建和谐社区的需求不一致。许多社工的素质达不到要求,而高素质的社工人才又不愿意留在社区工作,一边是人才的巨大缺口;另一边是巨大的人才浪费。这个问题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待遇不好、工资低,同时任务重。秀峰区的社工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就是这个原因。

2.3新型物业管理型社区管理缺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稳定,文化需求增加,民主参与意识强,各类的居民委员会层出不穷。但目前的问题是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中,社区居民委员会缺位现象较为严重,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积极性发挥不够。

2.4社区活动参与“一冷一热”

秀峰区在举办活动时,参与的身影大部分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哪怕是在舞蹈队、健身队,很少能够看到年轻人的身影。然而像在桂林生活网这类的网上社区论坛中,支持的网民又大多为年轻人。一边是年轻人鲜少出现的社区活动,另一边是积极参与的网上社区活动,究其原因秀峰区在社区居民的融入和整合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3.秀峰区和谐社区的建设对策

3.1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

首先,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由于短期内社区管理水平不可能迅速改变,所以秀峰区政府还必须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主要担当指导角色,引导社区管理向一个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其次,社区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同时树立服务理念,使管理与服务实现本质的统一: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服务是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最后,社区专业服务队伍与群众相结合。专业的管理服务队伍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但是也容易使居民产生依赖感;要切实的和群众结合,实现管理的互动。

3.2加强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形成优质的社区工作基本力量

秀峰区人民政府应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的硬件水平,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另外,相关部门还需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引进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人才是关键,引进文化水平较高的管理人才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实现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是解决社区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利于社区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促成社区向独立民主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更好的把握社区发展方向,使社区建设更好的和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

3.3积极培育居民群众的社会意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积极鼓励社区的年轻人参与到社区活动建设当中去,同时将社区的各类活动在网上开辟一个论坛,让人们尽量的参与进来,实行社区文化的网络化。接着通过完善各类的社区服务来增加居民形成“社区人”的意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3.4大力培育和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一个基本连接点,必须明确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社区中的国家、社会意识。社区的民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公民的民主权利也是从社区民主开始的。在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社区的同时要为社区建设注入精神元素,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居民对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发展的好坏不紧切实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同时决定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

义特色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永学.《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出版社,2005.[2]王玫.2007-2008年最新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管理百科全书,当代法制出版,2007.3.[3] 陈平.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谈建设和谐社区,求是,2009(07)

[4] 单菁菁.关于社区情感与社区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1.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杨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社区功能不断扩大,原有单位制模式下的各种社会事务,由单位统包转向社会管理,社区逐步承担起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因此,建设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社区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关注社区发展,进一步做好社区的各项工作,建设安全、和谐、文明、繁荣的社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1、建设和谐社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就难以又好双快地发展。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形成稳定的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2、建设和谐社区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职能也大量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

需求,或者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要从和谐社区建设抓起,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有效发挥社区功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活而不乱、稳定有序的社会,“稳定”即不是“万马齐喑”,更不是一潭死水。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党和政府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城市中,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在社区完成,社区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就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开始刚刚起步,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是其中的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不懈的长期努力。城市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具备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基础条件。

(一)社区已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1、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2、社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社区建设开展十多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基层建立和谐社区的条件也是完全具备的。首先,社区地位提升了,社区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次,社区的对象增多了,功能扩展了,组织加强了,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在基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了,在群众中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区内外关系在不断理顺,社区的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第五,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还在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第六,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达标,软件也在不断提升,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能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来越多;第七,加强了党对社区工作的核心领导,巩固了党在城市的这个执政基础;第八,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这些都是我们落实中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力条件。

三、和谐社区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及分析

(一)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社区建设进展顺利,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办事处社区建设调研的情况分析,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1、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其一,在办事形式上,行政办公场所的色彩浓厚。居民来办事,只要门一关就不知去向。其二,在工作内容上,做上面交办的事情多,为居民服务得少。社区居委会已成为除街道办事处之外的又一个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化负担重的结果,就是使社区干部忙于应付各种事务,设法开辟财源,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与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背道而驰。

2、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其一,在工作任务上,名目繁多。现在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100多项任务,有些部门把自己的职责转嫁给社区,如居民住房入户调查等。其二,在工作要求上,难以达到。一些部门不仅下达工作任务,还要提出许多具体要求,一是要“挂牌”,一个社区居委会多的有10多块牌子;二是要“上墙”,社区活动用房的墙上要挂反映数项工作的负责人员的名单和工作职责。其三,在经济负担上,入不敷出。一些部门没有“费随事转”,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嫁到社区。如有的部门调查登记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印发;在评比和攀比的压力下,社区为满足有关部门的要求,挂的牌、上墙的版面追求精美花费大。其四,在工作考核上,检查评比多。除街道要求进行的常规检查考核外,许多部门都自行直接下去组织单项检查评比,有的检查已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如环境、卫生、绿化、治安等项目在许多住宅区都由物业公司承担,他们收费、他们办事、他们负责,但检查评比时,仍按传统找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忙于应付,不知所措。

3、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虽然办事处社区基础设施在平均水平上已普遍达标,但精品很少。活动用房面积普遍在100平米左右,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居民在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总体上表现为,居民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对

社区居委会的需求弱,参与积极性低;居民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对社区居委会的需求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一是有的辖区单位认为与社区搞共建是找麻烦,只是要钱、要人、要物;有的条条单位老大自居,社区上门搞共建,常被拒之门外或以各种借口拒绝。二是有的社区没有实施共建联动,互惠互利,向辖区单位要求过多,为他们服务较少,义务和权利不统一,使有些单位不愿意参与共建。三是大多数有工作单位的居民,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对社区居委会的依附性不强,认为社区建设是老头老太的事,是弱势群体的事,与已无关,不愿意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更谈不上主动地去参加社区的活动。

(二)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1、从认识层面分析。一些领导同志、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对社区居委会性质和任务定位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状态下的居委会的认识。还未认识到社区正在成为一种覆盖全社会、为全社会服务,具有新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社会组织。更没有认识到,这种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本身,就是我国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强有力的保证,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进步。

2、从法制层面分析。社区居委会性质的定位,或是涉及社区人财物、责权利的许多具体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一部很有针对性的“社区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近年来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文件大多已经明确。问题是,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或愈演愈烈。

3、在体制和机制层面分析。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的影响仍然很深,机械、僵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经常出现。认识不到位,行政不依法,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可以说直接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4、从客观形势层面分析。目前,流动人口、村转居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待安置的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自由职业者等等,组成了浩荡的“社会人”大军,加重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和难度。城乡各种社会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困难群体求助问题、戒毒问题、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向社区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越来越明显地担当着“前沿”角色。

5、从历史必然性层面分析。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选择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在经济改革这一动力摧生下,原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得以重组、改造或完善。原来不少由政府包办的事务,政府不再包办,而推给社会,原来由企业包办的事务,企业不再包办,也推给了社会。而我国长期以来因

为缺乏社会建设,各种社会组织承接从政府、企业剥离出来事务的能力极其有限,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都沉淀到社区中来。从这个角度看,社区负担过重是一种必然现象,恐怕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这种现象都会存在。

四、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努力改革创新,精心谋划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规范、拓展、创新,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规划长远,分步推进

1、规划长远,分阶段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9

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因此,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也不是三年两载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目标。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目前,又要着眼长远。近期目标:可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第二阶段的目标。通过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这就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第三阶段的目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时间跨度讲,这个目标将贯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2、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其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城镇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市、区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之中。引入社会资金加强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公益设施建设的发展;其二建立社区财力保障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中央、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定,科学界定社区规模和职能,合理确定社区经费标准,采取核定基数、定额补贴、分级分担的办法,对优秀社区予以扶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服务领域,增加社区收入,弥补经费不足;其三建立社区干部激励和约束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成员绩效考核办法,对社区工作者实行选聘制;其四建立社区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实现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营造一个共驻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其五建立社区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建立驻社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抓社区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把社区成员单位推进社区建设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齐心协力支持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二)拓展社区建设的范围

1、加强社区管理和拓展社区服务。要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居民自治新途径。高度重视解决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缺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全覆盖。大力指导和引导驻社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共建机制、协商机制和指导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机构和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切实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管,推动城区和街道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切实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形成和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救助服务、安全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卫生和计生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体系。

2、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设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物质保证。社区设施要立足于挖潜力和新建、置换等多管齐下,注重网络体系建设。社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设施和项目有条件的都要逐步免费或低偿向社区开放提高社区资源的共享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引导商业、医疗、保险等服务业到社区设点,社区内经营性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和服务要给予优先和优惠,并利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联网运作,构建社区建设网络体系。

(三)加大社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力度

1、加快社区自治进程。从目前来看,普通群众关心和参与的主要领域还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上访、信访、上诉等还是主要手段。随着社会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将不仅关注切身利益、现实利益,而且会关注群体利益、长远利益;不仅关注经济生活权益,而且会关注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权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们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在社区建设中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其一,要完善居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通过社区的直接选举,能有效地保证城市基层居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社区的直接选举的方式要进

一步推开,程序要进一步规范,方法要进一步简便。全力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提高居民群众在社区事务中当家做主的能力。其二,要完善公开制度,把居民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及时公之于众,接受居民群众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其三,要完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应依程序按大多数居民意见办理,保障居民的参与权。四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监督评价活动,保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

2、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为了有效缓解社区行政化倾向,我们必须采取改革的理念,探索的方法来寻找解决的途径。可以在街道层面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把以前下沉到社区的事务,截流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集中精力,协助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了解民情,掌握动态,反映诉求,为居民办实事,做好服务工作,而行政事务一律由街道办事处承担。

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课题组

2009年3月15日

第三篇: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本文主要对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对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社区建设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 20 世纪初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社区建设运动。进入新世纪,我国社区建设进入了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新阶段。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工程。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区是体现民生、联系群众最直接、最密切的地方,政府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社区、反映在社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本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各级党政机关都通过社区这一窗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实施科学决策。最后,和谐社区建设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逐渐分化,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很明显进行和谐社区建设,充实社区功能,积极发挥基层管理机构、各群众自治组织的安全阀作用,将各种问题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城乡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建设管理体制落后当前相关体制改革落后,导致各类社会管理交叉与断层错位、脱节缺位并举,或多头管理、或互相推诿,和谐社区建设存在一定的无序化。

第一,政府职能不明确。

首先,就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基本职能而言,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完善,致使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权利边界和职责范围模糊不清,社会管理中交叉错位与断层缺位并存现象相当突出,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行政管理资源分散,管理合力难于形成1。具体到社区层面,表现为社区缺少一个权威统一的监督和指导机构,导致社 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

其次,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难以落实。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凭借社区具有协助政府管理的职责,随意地将政府的职责摊派给社区,既没有进入审批,也缺少人员、经费的支持,却经常进行各项考核,导致社区常常忙于应付,而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第二,社区管理法制化落后。首先,政府行为法制化落后,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般都没有对政府社区建设的事权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政府权责处于模糊化状态,从而导致了很多政府主体在社区建设中出现不作为或过度作为的状况。其次,社区建设的《居委会组织法》,颁布时间过久,内容陈旧,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求。再次,对于各类社区组织的立法工作,立法内容不健全,立法层次过低。当前针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只有政府部门颁布的条例,例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间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这些条例远远不能满足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第三,社区中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发育迟缓。表现为:

1、数量偏少,规模小;

2、自治组织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娱乐性,互利性的协会组织,而公益类,维权类组织发展缓慢,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3、民间组织管理不善,家政、房产中介,就业中介 等组织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很多存在管理混乱,收费不合理问题;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站存在设备陈旧、服务项目少的问题;

4、大部分社会组织与政府机关相挂钩,行政化倾向依然存在,无法很好展现居民自治的特点;

5、准入门栏高,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育;

6、政策扶持力度不强,政府重视不够,群众组织发展环境不宽松,在公共服务领域基本没有发展的空间。基于民间组织存在的这些问题,无论是社区居民小组的各类自治组织还是中介服务组织或志愿者组织,他们都无法承接政府和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从而加重了社区居委会负担。

(二)社区运行机制不畅 第一,基层民主建设有待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应该由居民选举产生,而当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政府实际的下派机构。直接选举在城市社区的普及面不够广,半数以上的社区还停留在试点阶段,而且不同社区间居委会成员的调动也相当频繁,这些难免会挫伤居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一些已建立民主制度的社区,在具体执行情况上也令人担忧,很多流于形式,成为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空

洞条文。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功能效应,延缓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第二,广大居民社区参与不足。成熟的公民社会要求相比,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以及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都需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公民社会还处于雏形阶段:

首先,社区居民与社区关系较为松散,大部分居民作为成果“享受者”、“旁观者”的角色来看社区建设,他们不关心社区事务,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其次,在参与的年龄层次上,“两头参与多,中间参与少 ”,即一般都是一些退休和居家老人,儿童青少年以及外加一些下岗待业人员,享受社区福利待遇的人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活动,而大量的中青年则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最后,从参与的深度来看,当前居民的社区参与往往仅限于浅层次的活动参与,而对于更深层次的社区自治、社区资源整合等方面参与较少。第三,社区服务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来看,目前大部分社区中政府和社区组织在实际工作和谐社会社会。

反映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精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无偿献血体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精神品质的行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参与着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应运而生。由于人各自的需要,以及通过需要得到满足的不同方式,将他们组成一个整体并统一联系起来。无偿献血行为,“人”的社会关系体现在道德伦理关系中,“无偿”使其联系起来。“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 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9]所以是“人”本身的伦理道德的体现方式。学者王阳明言:“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这一观点是将整个人类看作整体。生命伦理学讲的恰恰就是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它的伦理思想立足点是公益,“就是义务、价值与公益相结合,它是以发展生命、完善生命、追求理想的生命为目标”。无偿献血是公民自愿的、高尚的、不期任何形式回报的自觉行为,它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公民的人文关怀义务,无偿献血是种利他的善行,是道德义务。它不属于法律强制约束的范围,不是法律义务,是公民的道德和公德所倡导的,这即是无偿献血的生命伦理定性。所有医疗行为以道德为支撑,它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以人为本。这不能仅通过法律上或行政上的强制性,还要依靠医务人员的内心信念来自觉维护。只有医务人员做到“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学伦理原则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工作,也才能使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无偿献血需要生命的互助及利他的善行,需要不断践行生命伦理道德教育。需要借鉴国外经验,联系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在不断吸收现代教育成果的同时,有效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他们并没有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往往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服务供给,从而导致供给产品的一般化,无法满足居民异质性的需求,而且一些政府将社区建设当成政绩工程,大搞形式主义,使得社区建设 “有其形,无其质”,社区各项建设得不到实质的支持,社区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只注重浅层次工作,而没有真正满足居民的切实需要。从社区工作者方面来看,当前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很多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社区心理服务、社区矫治、居民康复辅导等等,当前社区服务一般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第四,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缺乏。社区建设的开展有赖于资金的供给和利用。而实际情况是不少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社区公共设施不足,社区活动专项资金没有到位。社区建设相当大的部分属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属于政府的责任范围。因此,政府的投入始终是社区服务的重要来源。当前政府提出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以奖代补”从出发点来看是好的,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发人们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但具体执行中容易造成实质的非公平性,出现“马太效应”因此,应该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尤其对于那些困难社区,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第五,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待加强。在社区建设的近几年,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还有不少问题。首先,社区工作者双重角色导致角色矛盾。

其次,社区工作者的各类待遇不高,职业认同度低。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而当前社区工作者待遇普遍不高,工作条件差,与其工作量、工作责任和工作价值不相符合。

从而导致不少人才外流。而社区工作者所具有的责权不同,又使得很多社工产生较低的职业认同度。

再次,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不高。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使得社区任务加重,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那部分社会服务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去承担3。但是当前从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来看,社区工作者基本不具备专业理念和服务技巧、方法,对社区居民的帮助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助人上。在工作方法上主动创新意识比较差,也一般是重复劳动,不科学劳动。最后,社区工作者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一,缺少科学性,且偏离社区自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经常流于形式。

三、总结

改革的张力是巨大的,社会体制的转型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凸显,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出色地解决所有的新挑战、新任务。这就需要扩大管理主体的数量,形成系统管理。一些国际社会的成功管理经验向我们证明了,重视和谐社区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发展市民社会,形成社会参与与政府管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将是今天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无疑表明了它们还无法很好地承接这些任务。当前,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第四篇:和谐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建强为民服务载体 打牢为民服务基础 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今年以来,天桥街道立足实际,围绕“建和谐社区,创一流街道”的目标,紧抓社区建设和服务这个关键,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健全组织机构为保证,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家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单位”、“xx省

卫生先进单位”、“xx市五好街道党委”、“xx市先进基层政权组织”、“xx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一是“三级网络”打造为民服务平台。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投资60万余元建设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楼院为民服务代理点。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区、培训区、咨询查阅区、娱乐区等功能区,设立党建、群团、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中介服务等12个服务窗口。7个社区分别设立为民服务站。并依托社区服务网点、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在社区楼院设立了36个为民服务代理点。为民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社区(村)站、点,备有电脑、投影、电子屏、娱乐设备等设施,基本做到了“八个有”: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一部咨询电话、有清楚的便民服务卡。打造了“街道——社区——楼院”三级网络。

二是“一居一品”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坚持“一居一品”,千方百计筹资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法律服务室、信访接待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学校、法制学校、家政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多个服务场所,为居民搭建更多的服务平台。各社区发挥设施、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示范社区”、“康复社区”、“文明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法治社区”等争创活动,涌现出了漓江路社区、铁工房社区、爱特社区等一批特色社区,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精兵强将”壮大为民服务力量。通过推荐及培训上岗等环节,把102名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配备到社区工作岗位上。并认真选配好负责人,特别在为民服务中心,主任由分管副书记兼任,明确一名协调能力强、素质高、能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副科级干部为副主任,具体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从各个职能科室抽调12名精干人员在窗口集中办公;社区为民服务站站长由社居(村)委主任兼任,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为代理员;从社区楼院长、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中选聘36名代理员,由社居(村)委包片工作人员兼任代理点负责人。同时,建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居民志愿者62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形成了街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

一是“面对面”开展零距离服务。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将66项为民服务项目集中起来,22个为全程代理项目,44个为咨询服务项目,由原来的部门分门受理,整合归并到一门受理;居民有事交给代理员,代理员全程负责为民服务代理项目的办理、转接,“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可以把事办成”,实现了“小事不出居、大事有人帮”的服务目标。

二是“心贴心”进行主动交流。制作“爱心”服务联系卡、为民服务袋等,设立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方便居民衣食住行。通过召开征询会、听证会等活动,由社区居民对社区班子和干部进行评议和打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手拉手”实现互助共建。探索社区资源共享新路子,与辖区30多家单位建立共驻共建友好关系,实现共驻共建“五个一”,即: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建一个社区党校,献一策社区发展建议,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好事,帮一户特困家庭,增强辖区单位的共建意识,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肩并肩”六进促进和谐。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政策、志愿者服务“六进社区”活动,对下岗人员、待业青年、流动人口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各社区通过组建维权服务协会、科普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积极举办法律法规、道德礼仪、科普、就业技能等培训班,广泛开展技能、体育、读书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常年不间断,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

三、创新思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有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探索支部进楼院,党员作奉献的新方法、新载体,发挥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建设工作的“龙头”作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夯实了社区党建阵

第五篇: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陆续涌现了许多由社区居民自发或由有关部门倡导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对如何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

和谐社区

对策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一)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是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民间组织,利用民间组织向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寻找定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聚力,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起到了政府与社区,政府与家庭、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参与社区建设,拓宽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 社区建设标准的高低,取决于政府财力的投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些社会组织的涌现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资金的资源。首先是增加了社区的社会保障资金。构建和谐社会须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必须建立社会福利、救济、互助等社会保障机制,这单靠政府力量的帮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其次是社区建设资金。国外的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民间组织收取的服务费三种渠道。在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总体不足,社会捐赠未形成风气,依靠社会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繁荣社区经济。

(三)缓解社会问题,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随着企业改革和单位体制的解体,大批下岗人员的就业转移到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许多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岗位,为待业人群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社会问题。社会组织致力于就业培训、成人教育、医疗卫生、各类中介服务、家政服务、老年人服务等,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为保证社区稳定、凝聚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维护社区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 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大量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解决好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为促进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和融合,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在有秩序的前提条件下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将减少自发行动给社会带来的对立、排斥、冲突,促进整个社会更加成熟、理性,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五)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如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群众文化团队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拓展人们奉献社会的渠道。社区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涨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居民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多角度地加强了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真正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区的发展,和谐社区的建设也会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作为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规范社会作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区社会组织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例如,依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在性质上属于群众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现实是社区居委会是准行政组织,承担了大量行政事务,背离了自治的根本性质,丧失了独立自主性,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承担着领导、指挥其他社区社会组织的职能,其自身也是被动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没有形成吸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应机制,社区社会组织主体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我国目前有关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等方面的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法律政策层面上缺少鼓励、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应制度,不仅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生存和发展,也影响了其自治和相当一部分社会功能的实现。

(三)社区社会组织主体地位不明确

社区社会组织结构不合理,数量少,基础条件薄弱,规范化不够,其成员素质不高,自身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弱,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政府投资占大多数,而相应的捐赠、减免税、财务等方面的政策也不完备,致使社区社会组织资产和理财的能力不足。加上社区社会组织中公益服务类型的很少,这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凸现,社会问题增多的现实很不协调,不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从整体上来说,和谐社区建设中如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我国还处于探索之中,加上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实力上比较弱小,现实中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家政服务等个别领域,途径和方式比较单

一、分散,主要是自主的、零散的社区服务,或者是社区居委会依照基层政府要求开展的准行政职能工作等。

(五)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信任度低,社会动员能力有限 由于法制不健全,外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缺乏自身能力建设,内部管理混乱,有的甚至违背其服务宗旨,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服务质量,忽视社会信誉和社会责任,导致莫社会影响力大大降低,难以吸引社区居民参与,不能有效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

三、规范、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一)以培育发展为核心,加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往往都无“户口”,不受监管,方向极易走偏。一些没有正式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有的走入半公开或地下状态,极易走入歧途,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反面力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张合法的“身份证”,也就是民政部门要予以备案,承认它的合法性。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要把制定的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减少登记、批准环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审核、审批制度,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提升社区成员申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加快建立社会组织机制

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因此,我们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保驾护航”。首先要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掌握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其次要按照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规模、功能、业务领域、成员与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根据其特点,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充分满足居民多层次需要,尽量适合居民喜好特长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使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基层社会组织活动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后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机制,形成以各地民政局为备案机关、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为主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基础的三级监督管理网络,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

(三)以提升形象为目标,注重社会组织品牌建设 工作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重研究解决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统筹规划,科学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运行有序、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格局。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总结推广、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立足于以社区为平台整合民间资源,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凝聚社区力量,以社会志愿者为骨干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大力培育一批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作规范、服务功能较强的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使各类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已步入健康、规范、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作用。

(四)以群众满意为归宿,彰显社会组织服务功能 社区社会组织散落在社区中,大多没有规范的组织机构,缺乏组织协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需要有一个活动和发展的平台,也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管理、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规范和引导两大任务摆在了民政部门面前。“规范”主要是帮助健全组织、理顺关系、搭好平台;“引导”主要是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制度化地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等多种活动,凝聚了居民、服务了居民、满足了居民不同的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培育、引导扶持、规范,努力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下载浅析a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a市秀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存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就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县局召开了办公会,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研究,同时将2012年的社区建设工作打算向县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下......

    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就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县局召开了办公会,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研究,同时将2012年的社区建设工作打算向县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天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天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资上存在的......

    思想作风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党支部思想作风建设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支部思想作风建设 1、大力宣传,提高了党员对思想作风建设的认识 思想作风建设是一切建设的根本,提高党支部思想作风建设必然离不开......

    党支部思想作风建设及存在问题

    党支部思想作风建设及存在问题 加强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党的领导,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

    工业园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工业园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问题: 园区建设存在着建设任务繁重,建设资金不足,环境不优,体制不顺等问题。 建议: 一要加快企业用地保障,目前,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相对应的土地......

    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经验材料

    08年12月25日,市中区政府顶楼会议室,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城区34个社区书记、主任齐聚一堂,参加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