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社区党建面临的新任务
解放日报:新时期上海社区党建与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为此,中共上海市委在作了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这一新时期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新任务,从而为落实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
新情况呼唤新对策
1996年,上海开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8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区的概念逐渐被社会接受,社区生活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二是社区在企业转制、旧城改造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了上海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三是初步形成安居乐业的社区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四是党的工作初步实现了由单位到社区的重大转变,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这套体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抗击“非典”期间,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这就要求对原来的管理体制予以进一步完善。
随着市场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单位办社会的情况已经转变,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任务越来越多地落到了社区。国企转制的加快和非公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组织党建任务日益繁重,许多企业党组织关系要属地化,在上海100多万党员中,有一半党员分布在社区,且流动性较大,面对新情况,能否组织、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对做好党的基层工作影响重大。此外,加强党对新社会组织的领导也非常紧迫,仅目前活跃在上海的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团队就有5000多个。政府职能转变后,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更加明显,但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盲区”,党组织领导社会的能力有待提高。
行政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社会多元化现象日益突出,社会问题的综合性、突发性特征日益明显,政府划
一、刚性的管理将难以应对,同一个行政领域多头管理的情况必须改变,与社区管理、服务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管理重心更需要进一步下移。在现行执法体制和法规尚未作出调整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各执法队伍之间执法边界不统一、造成执法“盲
区”的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政府包揽社会事务的情况依然存在,社区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致使临时机构交叉重叠,行政职能缺少整合。这些,还直接导致居委会陷入具体的行政事务中,影响了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的发挥。
服务资源共享度有待提高。现在各方面关心支持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但都是各自向街道布置设施建设项目,互相之间缺少协调,重复建设情况十分突出。市、区、街道之间,社区与单位之间已有设施的共享程度也不高。其中最突出的是信息共享度低。目前,全市政务类服务热线有290多个,社区中的信息系统有20多套,涉及10多个部门,但各信息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共享,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此外,由于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基础不同,街道之间可支配财力差距悬殊,有的相差7倍左右,人均可支配财力相差约4.6倍,这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人口导入型社区的发展。
因此,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探索和完善新的社区工作思路,成为上海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社区在群众利益表达和维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给党组织如何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的创新,对拓宽基层党的工作领域、开发党的工作资源、激发党的工作活力、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民间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扩大社区自治等,可以促进社会力量成长,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完善公共财政机制,科学合理地供给社会公共产品,能够逐步解决社区投入不均衡、公共资源共享度低等问题,使广大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三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按照网格化要求,以信息化为手段,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高度协同的行政管理机制,可以从体制上解决条块矛盾,提高服务群众和社会的水平,增强应对和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这是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深化发展,是城市管理科学的新实践。
“全覆盖”带动制度创新
“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涉及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新的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市的制度创新。
社区党建全覆盖,其重点是创新党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建立有别于传统单位党建和党务工作的党的社会工作体系。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一直在社区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但是由于过去街道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领导自己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因此,即使有一些驻区单位参与,彼此间也只是松散的联系,缺乏组织上的保证。中共上海市委提出从行政机关、居民区和驻区单位三个方面理顺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这从组织设置上解决了社区党的工作全覆盖问题。当然,建立社区党的工作新的领导体制,除了完善组织设置外,重点还在于创新工作方法,形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新机制,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性。要实现这一要求,要抓好三个环节:
首先,要认清党务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的区别。党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从党委到支部的垂直分布,而党的社会工作则是党的组织在各类社会组织、活动载体中的扁平化分布;党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党员,而党的社会工作对象是社会群众;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交纳党费、学习文件、组织生活,而党的社会工作则是社会动员以及群众利益的维护。党的社会工作体系与党务工作体系呈现出“经”与“纬”的关系,构成党的基层工作的网络。
其次,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这可以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即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实现两个创新,即机制创新(以党内外民主制度的建立为重点)、载体创新(建立凝聚党员、群众、社会的服务平台);用好三种资源,即政治资源(如党的组织优势)、法治资源(如人大代表的参与)、自治资源(如发挥各类自治、维权、行业组织的作用);优化四项功能,即决策功能(如建立党的社情民意收集和民主决策制度)、动员功能(如建立党的工作信息发布和时事宣讲制度)、调控功能(如建立社会化评估和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功能(如建立党员义工和资源募集制度)。
再次,形成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重点的利益机制。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是全党的大事,离不开驻区单位的支持与参与。《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接受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指导与协调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主要是指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方面的工作,并不干涉驻区单位内部的工作。同时,社区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与驻区单位寻找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来开展工作。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上的沟通协调,要靠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来保障,但关键是需要通过建立共赢互利的利益机制来促进。
此外,要重视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育民间组织,提高法人、自然人的组织化程度,为党的领导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社会载体,壮大职业与义务结合的党的社会工作队伍,造就一大批党的社会活动家,从而降低党的工作成本,增强工作实效性。
社区建设实体化是方向
社区建设实体化是一个新的提法,也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近年来,上海的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行政力量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建设的主要投入者是政府,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的税收;管理社区的主体和机制是行政化的,即使是居委会,也基本上是行政事务的承接者。对于长期处在计划体制下、社会发育相对不够的上海来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但从发展的方向看,有必要作出调整,即把社区真正做实。
要做实社区,首先要明确对社区的认识。从社会学角度讲,社区是自然形成的,更多的是指文化和心理认同意义上的概念,一所大学、一个商业区、一个自然村落、一个居住区都可以称之为社区。认识、分析社区的重要因素,是这个区域公共事务处理的主体是不是市民或有没有市民的参与,机制上是否高度自治。社区并不排斥行政力量的存在,目前发达国家普遍的趋势是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因此,社区在空间上可以与行政区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社区建设实体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行政管理、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培育社会专业服务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扩大基层民主自治,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体来说,要突出5个重点:一是理念,如社区建设的目标取向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设施,如建设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资源为依托,以“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为标准的公共设施体系;三是组织,如形成以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代表组成的社区事务协商组织和大量自治性、志愿性的组织;四是制度,如建立以社区自治章程、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为主要形式的社区自治制度;五是载体,如搭建以党员服务中心(党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行政)、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等为主要载体的社区工作开放式平台。
真正实现社区实体化,要在两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改变政府包办社会的局面,在加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提高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程度。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尽快转变职能,让民间组织、市场组织去承接服务类事务。要加大对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加快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专业工作者队伍,政府部门要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扶持、指导。另外,要加快培育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激励志愿者服务的新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推进社会民主,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根据上述精神,要让各类民间组织和人民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人。对于社区的各类事务,特别是与群众直接相关的事务,社区各类群众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理应有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和监督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上海的基层民主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等民主制度。现在的任
务是将民主建设的工作逐步推向社区层面,建立各类群众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机制。
实现整合机制信息化
把源于信息网络技术的网格理论运用到社会管理是一个创造。网格化重要的不是“网”或“格”,而是“化”,即整合机制的信息化。网格化要实现的不是资源的集中垄断,而是开放与共享;追求的不是建立新的协调组织,而是协同机制的创新;不在乎物理空间上的大小与一致,而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因此,网格化就是网格内单元的多能化,单元间关系的扁平化,资源共享的自主化。
推行社区管理网格化的基本目的,是实现行政效率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其实施的要点是:一要以人口及其需求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编制好城市社区发展规划;二要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以公共资源的开放为重点,通过立法、制定政府规章的形式建立行政、市场和社会资源共享的机制;三要理清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职责,突出街道党委、办事处作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关的法定地位,明确职能部门在专业管理中的主要责任,从而形成网格内各种力量有分有合、协同配合的运作机制;四要按网格化要求,科学配置执法资源,实行“边界统一、信息共享、协同巡查、分类处罚”的管理新机制。
管理网格化要真正出效益,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要建立“一口受理、后台协办”机制。建立和完善这一机制,出发点是方便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难点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后台协办”不是简单的业务合作,而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的一次改革,是服务、责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化。实现后台协办,首先,要确立“一个政府”的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主动维护政府整体的行政权威;其次,要通过建立跨部门无缝衔接的业务流程,依托协同工作和信息交换平台,支持前台的“一体化”服务;再次,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社区实有人口数据库,实现存量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增量信息“一口采集、多方使用”,并通过实有人口数据库的建立,实现由原来单纯以户籍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向居住地管理、动态管理的过渡。二是真正实现社区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优化配置和共享各类公共资源,是社区管理网格化的重点之一。资源共享问题不是单纯的资源分配使用问题,而是关系到广大市民是否都能公平地享受城市发展成果的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对解决这一问题重要意义的认识。当前提出资源共享,重点是解决设施总量不足、存量盘活不够、信息孤岛和部门协同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要确立按人口需求实施差别配置的机制,如加大对人口密集社区人群尤其是适应老年人需要的学习、健身、文娱和养老设施的投入;二要制定相关财政激励政策,对对外开放度大、使用频率高的单位给予补贴和奖励;三要认真解决好资源共享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
程,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创造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奇迹的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也一定能在特大型城市的管理上再创佳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再立新功。
第二篇:上海社区党建
上海市殷行街道:以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要立足于让百姓满意,体现百姓愿望,解决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在社区建设中始终秉持的方向。该社区共有48个居委会,近20万人口,是上海市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之一;同时,它还是上海市社区党建、社区建设扩大的“双”试点,从2005年3月开始,先行开展社区党组织体制调整工作。
经过一年半的探索与实践,社区党建全覆盖、区域性大党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区(街道)党工委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增强,有力推进了社区建设。殷行社区党建“1+3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得到各方充分肯定。
构筑“大党建”网络
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
把社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单位及党组织代表吸纳进社区(街道)党工委,这是“1+3新模式”中关键的“1”。
去年7月1日成立的殷行社区(街道)党工委,体现了委员构成的广泛性:打破原有的组织框架,委员从原来主要以街道本机关党政班子成员为主,向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拓展,吸纳其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党工委班子;体现了委员构成的代表性:党工委新增加的6名委员,分别从政府派出机构、驻区单位、社区单位、居民区党组织等方面的负责人中产生;体现了委员构成的基础性:新增加的6名委员大都长期从事党建工作,对社区党建工作有较强的认同感。
“1+3新模式”中的“3”,就是按照行政组织、驻区单位、居民区3条线,设立“一组两委”,即行政组织党组、社区综合党委、居民区党委。“三条线”的设立,完善了社区(街道)党工委的组织体系,促进了党工委领导的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的形成。行政组织党组为派出机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搭建了平台,为“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工作落实提供组织保障;社区综合党委将触角不断向“两新”组织的党员和群众延伸,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成立的9个新村片居民区党委,缩小管理幅度,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一组两委”的织织框架从体系上纵横双向覆盖社区,强化了纵向领导、横向联系功能,形成党的组织网格化分布。
殷行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对社区党组织体制进行重新调整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大对运作机制的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为确保新的组织架构有序、有效运转,他们通过建立完善“工作例会机制”,确保党工委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通过建立完善“评议考核机制”,加强对“三条线”党组织的考核,充分发挥“三条线”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民主自治机制”,使社区功能中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居委会的作用、民间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检验社区党建
殷行社区党建“1+3新模式”建立后,经过一年半的工作实践,区域性“大党建”的效果是明显的:
体制上,确立了社区党工委领导的核心地位。殷行社区(街道)党工委的建立,从体制上实现了从单位制“小党建”向区域性“大党建”的转变。一方面,社区单位区域性大党建意识明显增强,在今年初召开的社区党建工作二届二次会议上,来自社区各级各类党组织的512名党员代表以强烈的政治热情参加会议,并积极参加党工委工作民主评议,为社区(街道)党工委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社区(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党工委和“三条线”,使上级的重要精神、重要工作得到及时贯彻落实,也使社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机制上,发挥了社区资源的优势。通过“大党建”的平台,有效整合场、所、院的行政资源和社区单位的组织资源,在去年街道48个居民区实施“三车”亮牌、新版文明社区创建等社区重大工作和活动中起到保障作用。辖区内18所中小学校场地率先向社区开放,辖区单位向居民区党组织热情提供学习场所,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效能上,推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区党建、社区建设扩大的“双”试点,推动了殷行的社区建设,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统合、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共享、社会救助保障领域拓展等10项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就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去年,街道再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新版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街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地税同比增长57.9%。
制度上,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上级要求,殷行社区(街道)进行了党政“双肩挑”领导体制试点,5名处级领导和10名科级干部分别交叉担任党务和行政工作。在新版文明社区创建中,由党政领导带队,分批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了市容、治安等突出问题21起。在指导居委会工作中,专职党务工作者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网格管理,基本上能够把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各类矛盾化解在自己管辖的网格之内,从而充分发挥了“新村片党委”在居民区的作用。对待“一职双岗”管理和任用干部,殷行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朱一平的体会是:对党政班子成员来说,不但较好地克服了“两张皮”,而且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团结协作更加主动,破解难题本领提升;对机关干部而言,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协调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篇:煤炭工业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煤炭工业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煤炭企业实现在跨地区甚至跨国之间方便地收集市场信息、进行购销洽谈、营造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建设一个安全、成熟的信息化平台——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MIS)。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MIS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实现网上交易。“十二五”时期煤炭企业要逐步改变传统资源生产型企业的依赖性和滞后性,把各种对外业务活动都延伸到Internet上,真正实现系统功能集成化,信息处理智能化,支持多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实现跨平台运行。
各煤炭企业坚持“走出去”方针,积极与国内、外煤炭企业发展合作项目,目前国内外重点合作项目数量已达到个。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在对外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的同时兼并收购国外效益差的中小煤炭企业,将国内煤炭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跨地区运营为中、小企业进行区域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模式。例如神华集团在个省份设有业务机构,中煤集团在全国的业务机构也有个。
2、兼并重组企业信息兼容与整合小煤矿信息化建设
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然是煤炭行业“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伴随着集团企业的整合、统一,能够支撑集团企业战略实施的信息化产品成为集团化应用的主流。如支持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集中核算型财务管理、资金监管、资本运作等。此外,伴随煤炭企业的整合,集团性统一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集团数据中心建设成为行业应用的主要任务。
兼并重组企业信息兼容、小煤矿整合不仅有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建设方针,还有利于煤炭企业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为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扫除障碍。兼并重组、转型提升是我国煤炭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利器,也为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依靠信息化实现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寻找到了新的机遇。
3、多元化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有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煤炭产业多元化格局得以进一步提升。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格局,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构建,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集约发展,使物流、技术等资源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时期内继续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绿色开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煤炭行业按照科学有序、创新高效、绿色低碳、安全和谐的发展原则,努力实现煤炭生产由产量辅助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转变,由传统粗放向高新技术转变,煤炭的安全生产将由控制伤亡事故逐渐向生产环境转变,由环境制约向生态友好转变,逐步构建起清洁、节约、安全、高效、健康和适应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
新时期节能减排、多元化的新技术在煤炭行业层出不穷,部分已经投入实行,初步成效已显现出来。这些新技术主要有: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发展先进的煤燃烧和发电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原料多元化、碳氢比可调的大规模煤气化技术;高值低碳产品合成技术;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体系等;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4、节能减排对信息化的要求
用信息化技术改造煤炭行业,能够显著降低传统煤炭企业的单位能耗,提升其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用信息化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一项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支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设数字矿山,在煤矿设计、煤炭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广泛采用信息技术都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数字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3DGIS、超宽带等前沿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
5、安全生产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在中小煤炭企业的使用进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煤炭企业进一步对煤矿生产中各种隐患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增强危情报告的准确性,提高险情发生时的迅速决策,从而减少隐患事故的发生。健全安全监管局网站职能,确保安全生产信息在网上及时、高效发布,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一个了解最新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的电子网络信息平台。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和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是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而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推进煤炭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
作进度,坚决如期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极大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十二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型煤炭企业要紧追大型企业的发展步伐,跻身数字化矿山之列,安装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场所;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数量和运动位置实施跟踪;调度室装备实现数字化。除此之外,在几个有条件的国有重点大型煤炭企业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在解决井下光线防爆问题的前提下,试行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致力于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
6、交易方式变化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需要创建更高端的煤炭交易平台和信息中心,全面实现信息化运作;加快煤炭交易模式、交易机制的创新步伐,推动煤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增加交易机会,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加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交易模式转变为即时、便捷的网络化电子交易,提升煤炭交易中心的现代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交易等网络系统,使现贷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贷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高效运行,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炭交易双方的需求。
“十二五”时期要从煤炭资源浪费、流失的角度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煤炭短缺问题,深入把握和研究煤炭资源储备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国内和国外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要进一步限制能源的开采和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能源出口。在建设应急储备机制的同时,建设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和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的应急煤炭储备点,据预计中国总体的应急煤炭储备未来会达到2000多万吨。
7、井下预测预警系统对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信息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得到高度集成和更大共享,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的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瓦斯、水等灾害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最终达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十二五”时期煤炭企业井下预测预警系统不仅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还要进行创新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矿井生产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以降低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提升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如日前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正式启动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项目,确定以三维技术3DGIS为平台,实施对矿井水文监测、通风瓦斯检测、火灾预防和处理、顶板压力等重大安全因素的识别、检测及预测、预警。
7、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少人甚至无人化是煤炭工业信息化追求的主要目标。新时期,煤炭企业一方面努力使矿井机电设备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另一方面致力于无人工作面的研究和实验。
基于井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设备在生产中需要移动等矿井特殊环境的限制,为了实时采集到信息或进行全方位控制,超宽带、WiFi等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势必要引领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对煤矿井下无线电防爆、光纤防爆、矿用物联网,井下定向天线、2.4G漏泄天线等未来五年指引煤炭行业信息化进程的热点技术的研究也已提上日程。
第四篇:公司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任务
***公司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任务
一、公司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任务
同志们,在公司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企业形象和影响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五大发展目标”全部实现还需假以时日,虽然去年职工的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与广大职工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许多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还没有能力全面顾及,解决公司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缺乏足够的实力,公司实现全面发展任重道远。大家都清楚,公司承接了平煤公司50年来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五多”问题成为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公司成立之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各种形式的上访纷沓而至,牵扯着公司领导的大部分精力,制约着公司生存发展,矿区稳定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公司时时刻刻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所有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得依赖公司的发展。让我们欣慰的是,经过两年来的上下共同努力,大规模的群访和非正常上访的势头得到有效地遏制,一大批棘手的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公司稳定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经过持续开展“管理效益年”和“服务管理年”活动,各种关系已经逐步理顺,诚信、服务、满意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诚信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已成为大多数职工的自觉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理清了发展思路,确立了“六大支柱产业”。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建了砟石厂和煤炭销售公司,星河水泥公司重新恢复了生产,并完成了技术改造,疗养院进行了改扩建。这一切都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好领导公司发展的核心作用。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就能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公司发展的积极性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公司的整体形象得到不断地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和矿区职工家属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明确。公司首次党代会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愿景,经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在政府支持、政策支持、主业扶持下,完成过渡期阶段性任务,形成自主支撑产业基础。企业由辅助服务、扶持安置型,向以矿产业、建材业、房地产、矿山林业、医疗餐饮服务业、小区物业等多元发展型跨越。到2012年,现在只剩下一年的时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保证第一步目标的实现。
各级党组织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要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组织职工群众投身到公司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公司的事业,说到底是公司全体职工的事业,只有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只有得到全体职工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贯彻执行。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使公司的改革和发展获得最
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全体职工群众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公司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群众的智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为群众谋利益。
(二)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动员职工群众参与公司发展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将要在今年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的重大意义,要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到活动中来,把“创新发展年”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发挥各自的优势,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进行统筹谋划。公司党委要相继开展“我与公司发展”专题讨论会和献计献策活动,征集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组织好招商引资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可行的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面对公司广大职工群众对发展的热切期盼,面对公司广大职工群众对不断提高收入的强烈要求,我们唯有加快发展的脚步。目前,基于公司的性质以及经济实力,靠独立自主发展自己还很困难。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赤峰市的支持,尽快谋求资源的占有,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争取主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稳妥地研究论证优良资产的重组和做强做大“六大支柱产业”等问题。公司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让职工的发展智慧尽情地迸发,让职工的发展激情尽情地挥洒,让公司发展的篇章尽情地书写,让公司的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
公司是我们大家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家。元宝山露天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只有7名职工,他们的工作很单一。但是他们不甘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主动想事、找事、干事,在去年成立了综合服务队,为元宝山露天矿做洗车、绿化、保洁、捡煤等杂活,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困难职工家属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为公司创了收,前提是没有向公司要一分钱,要一个人。还有林业处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建设毛家苗圃,打造公司绿化苗木基地,并且承揽了白音华矿造价533万元的绿化工程任务。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发展意识,这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业精神。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做法,切实拓宽发展思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只要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只要是改善民生的事,只要是能够盈利的事,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去做,应该去尝试。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投身到公司的发展建设中来,职工的收入就会早一天提高,公司的大发展就会早一天到来。
三、2011年公司党委工作任务
2011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公司党委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建创优年”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的丰硕成果迎庆建党90周年。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中心,不断创新、创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凝聚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公司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创先争优和“凝聚力工程”竞赛为着力点,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健全完善党委工作机制,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我们要把党委工作的重点与公司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相一致,与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公司的实际困难相结合,面向基层,准确定位,打造“八能”党委。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平煤投资公司党委工作条例(试行)》,规范党委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创新机制,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活跃活动方式,着力搭建平台,深入开展争创“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四强”党组织活动,努力打造党建工作的新亮点和新品牌,推动基层党组织思路创新、服务意识和科学发展的创新,推动党建工作各项要求在基层的落实。
健全完善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以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争当“四优”党员活动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力求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突出活动效果上下功夫。时刻要求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作用发挥出来,把形象树起来,真正做到“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要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营造奋发有为、永葆先进性的政治氛围和工作氛围,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公司党委将在七一期间隆重召开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健全完善创建“四好”班子工作机制,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四好”班子工作机制,要规范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改进中心组学习方式,在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的同时,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研究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加快发展的步伐。加强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干部职工创造力、处理内部矛盾、维护稳定的本领,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群众衷心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公司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加快公司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平煤投资公司干部管理选拔任用考核实施办法》,严格按照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和选用标准,选拔和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把职工群众公认,在稳定、服务、发展中做出成绩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注入不竭的力量。公司党委今年将通过组织考核、考试、民主推荐等方式,建立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逐步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避免职务犯罪。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政德意识,以德修生,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严格执行公司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规定,对触犯者,加大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要认真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国家和出资人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健全完善各项工作的提升机制,发挥群众组织的纽带和职能作用。加强对工会的领导,支持工会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度重视综合治理、武装、信访和计生等工作,继续开展好以“六无单位”为主要内容的平安企业创建活动。要求工会和其他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竞赛内容和机制,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之上,不断总结经验,务实创新,推动自身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为切入点,保证矿区持久的和谐稳定
目前,公司稳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矛盾呈现多样化、特殊化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但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影响矿区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倾力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做到信息畅通、及时掌控、积极稳妥地开展信访工作。公司职能部门要按照《信访稳定工作考评办法》,加强考核力度。各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一方稳定。要继续实施惠民工程,继续开展好“十大民生项目”,为矿区职工家属办实事、办好事。要为特困家庭送温暖,尤其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职工群众和弱势群体,确保他们生活得有尊严。要认真对待群众来访,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及时解决,对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说明原因,讲清政策,坚决避免激化矛盾。我们要继续保持维稳工作的良好态势,为矿区的和谐稳定再立新功。
(三)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抓好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清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唯一选择,正视各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职工群众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各级党组织要以“新闻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坚持唱响主旋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原则,为公司的稳定、服务、发展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好平投网站,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展示“诚信平投”、“和谐平投”、“魅力平投”的新形象,把干部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加快发展的大目标上来。公司党委将举办迎庆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将举办“唱响矿区红歌会”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稳定、服务的新形势,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内涵。突破思维定式,牢固树立文化就是企业形象、文化就是管理、文化就是素质、文化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塑形铸魂的作用,落实文化建设工程,真正建设好平投文化。今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是确定和形成公司企业歌曲、企业标识和企业精神,形成各种理念文化,完成企业视觉层面设计工作,构建起平投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执行力,让制度回归管理,让管理升华为精神。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实现企业价值取向,通过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来实现企业文化根植于职工心中,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时提炼文化理念,使文
化理念与公司战略发展更加匹配。通过对职工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激励,使职工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拓展自我管理的范围,将企业理念贯穿于稳定、服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固化到职工岗位和管理过程中,使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转化为高度自觉的执行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五)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发展的本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再一次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各级党组织要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主题学习活动,搭建符合实际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创新学习形式,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加强和改进学风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结合各自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分析新形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过程。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学习与解决重大实践问题联系起来,突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改进工作的措施,以良好的学习成效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同志们,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事业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司的发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当前,公司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难以避免,只要我们义无反顾,万众一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让我们满怀豪情,张开双臂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第五篇:新时期法制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新时期法制宣传
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今年是“五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年,我国的普法教育也已经走过了20多年。普法宣传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已经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使法律深入人心。我们凭借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法,使普法宣传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展的普法教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因而在实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现了新的形势,针对这些又产生了新的任务。一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五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
学法的积极性。
二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甚至存在害怕员工懂法、用法,在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与自己产生矛盾。实行政企分离后,政府又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难以渗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营企业中存在盲点。
三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针对上述问题,根据以往普法宣传的经验,结合自身特色,根据时代特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要搞好第六个五年普法教育,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来实现“六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构建了普法宣传保障机制。一是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建立了普法宣传组织机构,而且还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让普法宣传组织机构成为摆设。将普法宣传纳入日常工作考核范畴之中。二是构
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普法教育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国家的税务机关必须承担大众教育的责任,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三是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宣传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共享的资源。就树立“大普法”的观念,通过整合资源,使普法教育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
二、开拓创新的,加强基础建设。“六五”普法,既应该是以往普法的延续,也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此,“六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向前发展。一是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 “六五”普法宣传中,要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基本上都是国家各级机关、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和
公正执法,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
三、创新理念,加强宣传。在宣传形式上,通过树立创新理念,拓展了法制宣传形式。一是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上突出现代手段。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和网络时代,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越来越突显出其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现代广播传媒的优势,办好法制栏目、节目,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做到入耳入脑。二是重视日常宣传。使人们在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中切身感悟到法律的真谛,进而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三是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所以,引导和指导公民积极参与立法活动,领悟法律的本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地方政法部门联手,共同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把执法和司法的过程变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于法治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