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溪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1
竹溪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为推动我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区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群众、居民满意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省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和《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全面启动和推进县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状况
我县总人口3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3个村、2个办事处、14个农林特场。2008年底城区人口数为12万人。有4个社区:即东郊社区、幸福社区、西关社区、鼓楼社区。
(二)医疗卫生资源情况
2008年城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6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家,县级中医院1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1家,门诊部2家,医务室5家,普通诊所38家,村卫生室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计划生育服务站1家。城区开放病床320张。2008年底,全县卫生系统有在职干部
职工1250人,其中县直66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21人。
二、机构设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二)设置原则及方案
1、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努力适应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
(1)为了便于规范管理,根据鄂卫办发【2009】11号文件《省卫生厅关于全面启动和推进县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我县可独立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所,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4---5所。将中医院第二门诊部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竹溪县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根据鄂政发【2006】51号文件精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按照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2-3名护士,其他人员不超过中心编制总数的5%,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编制人数20--22人,(其中西医全科医师4人、中医全科医师2人、公共卫生医师2人、护士6人、医技2人、药剂2人、后勤管理人员3--4人)编制来源可从县中医院、城关卫生院及其他乡镇卫生院编制中划转,以考试考核为主,择优录用。
(2)社区卫生服务站暂设5个站,原则上以城关卫生院下设的诊所、门诊部规范改建为主,有资质的民营机构参与为辅。
东郊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西起公路段,东至康家岭;
建设路社区卫生服站服务范围:以竹溪河为界,东起公路段,西至南大桥(老车站)
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 以竹溪河为界,东起南大桥(老车站),西至高桥;
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 以竹溪河为界,东起西关桥,西至高桥;
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以北大街为界,东门街以上北大街至盐业公司;
2、机构设置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坚持预防为主,充分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质量。
3、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服务人口约3—5万人为半径设置。城区中心覆盖不到的区域
[或人口较多(>1万人)、服务半径较大(>2公里)]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居民从居所步行15分钟以内能到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对已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设标准》,进行重新评审,对不符合规划要求、达不到标准的服务站依法予以注消。对未设站的社区通过公开招标择优举办。到2010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整为4—5个。
5、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存的卫生资源,并与社区服务的整体建设相结合,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便捷为居民服务。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一级法人。
(三)规划目标和机构建设标准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逐步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到省厅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
2、规划目标
依据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基本设置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置标准》及《社区卫生服务的项目内容和基本要求》的精神,城区卫生网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性医疗机构、专科医院两级构成。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
3、机构建设标准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
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的使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接受县卫生局的领导,实施已制定的规划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②主要工作任务。制定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负责
本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选拔优秀的医务人员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技术的考核,实行双向转诊,负责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及各种信息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开展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体的“六位一体”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标准
①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多种形式,原则上以城关卫生院下设的诊所、门诊部规范改建为主,也可以向社会公开招标,由有资质的民营机构参与为辅,服务人口1万人。
②工作内容。社区内各种预防接种信息上报,传染病上报转诊,居民健康调查和信息管理,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和保健,老年人保健工作,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工作及慢性病人的系统监测工作,双向转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康复工作及精神病人的监测工作,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等。
③基本设施和人员配备:业务用房实用面积要大于150平方米,设有全科检查室、治疗室、资料室及开展其它相关业务所需的场所。按常住人口3000:1的比例配备医务人员和预防保健人员,医务人员应有一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和具有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人员组成,有条件的可配备专职药剂、检验人员。应配备开展各项业务所必需的专用工具和器械设备,待条件允许情况下,实行微机联网化系统管理。
④建立站务人员监督岗、实行明码标价、站务公开,提高本站的透明度,做好各种软件资料,财务统计上报、归档的管理工作。
三、实施策略和监督管理
1、县卫生局按市的统一规划对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
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并指导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2、按设置规划的要求,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先由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出申请,由县卫生局审核并按法定程序许可。
3、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县局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进行年检;对于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将取消其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格。
4、制定监督评价标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日臻完善。
5、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领导和管理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各项工作,提供急救服务,实行双向转诊,集中人力做好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健立居民健康档案,做到微机化管理。开设家庭病床,对服务站人员定期培训。
6、社区服务站功能:做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六位一体。
7、健立管理制度及检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实行资料档案化、微机化管理,做好双向转诊工作。
8、全科医生培训:对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局做到定期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上级的要求。
竹溪县卫生局
二00九年九月六日
第二篇: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和编制核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副厅长 黄顺玲(2008年10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贯彻中央编办 卫生部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湘编办[2008]55号)出台了。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又一个重要配套文件,是加速推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政策依据。今天,省编办、省卫生厅联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通知》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刚才,省编办杨大华处长就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工作的重要性、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编制核定标准和有关工作要求作了重要讲话,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就卫生部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统一思想,明确意义
近两年来,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很快。全省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235个街道办事处、3910个社区居委会,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83个,覆盖人口近1000万人。但从整体来看,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服务功能很不完善,运行机制很不健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机构定性、人员定编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我省《贯彻中央编办 卫生部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的出台,对于推动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城市居民享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本《通知》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对构建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保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本《通知》规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职能配置,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和公益性质,为事业单位改革打下了基础。三是有利于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引导高层次人才进入社区。因此,市州、市辖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把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作为当前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工作任务来抓。
二、要坚持标准,把握政策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 工作,必须坚持标准,从严控制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一是要严格按照市州、县级市人民政府颁布出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经过市州卫生局评审、取得市辖区(县级市)卫生局重新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核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后,随着城市扩展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修订增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审合格,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核定一个。二是要严格核编范围,我省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不核定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编制。三是要坚持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中心在其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护士暂按与全科医师1:1的比例配备。同时,按照一专多能的原则配备其他人员。四是要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核定和使用编制。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范围内严格控制进人,宁缺勿滥,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留有余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禁超编进人。今后,非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调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是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按岗定责,按责定人,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实行全员聘任,动态管理。
三、要区别情况,分类实施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地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逐个做好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核定工作。一是对由政府举办的街道卫生院、一级医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依照标准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二是对由政府举办的二、三级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行人事、业务、财务单独管理的,要依照标准核定人员编制,并适当核减医院编制总额;未实行人事、业务、财务单独管理的,其人员编制尽量从医院内部调剂解决,编制不足的,根据其增加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适当增加编制数量。三是对社会力量(含企业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核定机构,不核定人员编制,但须按编制标准配备技术人员。
具体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配备,要根据各中心现有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状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别核定各类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地方,市辖区(县级市)卫生局要在辖区内统筹调剂解决。全科医师严重不足的地方,暂可由经过省级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的临床和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担任;公卫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地方,暂可由经公共卫生培训的临床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也可从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聘用或指派相关公卫人员参与、协助完成社区公共卫生任务。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可以聘用退休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四、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是关系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大事。市州、市辖区(县级市)卫 生局要作为当前卫生工作一项重大的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一是要坚持一把手挂帅,市州、市辖区(县级市)卫生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二是要组建由分管人事、基妇(妇社、农社)的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组成的精干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工作;三是要明确职责,首次机构编制核定工作的责任主体在市辖区(县级市),市州要做好技术指导和政策把关工作;四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市辖区(县级市)卫生局要主动会同同级机构编制等部门,根据地方人口、经济、交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提出辖区内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量,经市州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财政、民政部门核定后,报省编办、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审批;五是要抓紧时间,按照12月底完成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的要求,市辖区(县级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核定工作要在11月15日前完成,市州相关部门的审核要在11月底完成,并上报省编办、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审批。
各位领导、同志们,“看病难、看病贵”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是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编办、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通知》精神,加强协调配合,在各级编制管理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工作,为加快推进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和构建和谐 湖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妇社发〔2006〕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卫 生 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第十条
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十二条
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三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第十四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第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第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第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第二十二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第二十四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第二十六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第二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第二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第三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第三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第三十三条
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
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第三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第三十九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第四十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和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卫
办妇社发〔201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人发〔2010〕98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经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部研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切实使群众受益,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对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模式和服务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 本办法考核对象为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整体接受考核。
第四条 考核原则:
(一)科学、规范、有序。科学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绩效考核工作流程与方法,有序开展考核工作。
(二)公平、公正、公开。不同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等参与考核。统一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简便、适宜、高效。简化考核程序,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采用适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四)激励、促进、有效。发挥考核作用,奖励先进、改进不足,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群众受益。
第五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领导,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
第二章 考核内容与方法
第六条 考核内容:
(一)机构管理,包括机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管理、文化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模式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康复服务等。
(四)中医药服务,包括中医治未病、中医医疗服务。
(五)满意度,包括服务对象和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第七条 考核指标体系:
(一)遵循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制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考核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明确考核指标内容、权重、标准以及评分办法。
(三)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指标标准及评分办法。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指标体系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八条 考核方式方法:
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与专业考核相结合方式,通过现场查看、资料查阅、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考核。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九条 考核主体:
(一)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本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
(二)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市、县)考核结果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复核或组织统一考核。
(三)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十条 考核组织:
(一)设区的市、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
(二)成立绩效考核工作组,成员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行业组织及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
(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委托第三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
(四)原则上考核周期为一年。第十一条 考核程序:
(一)组织准备。确定考核实施机构和考核人员,明确考核程序和工作安排。如委托第三方实施考核,应当签订相关协议。
(二)具体实施。制订考核方案,考核工作组根据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三)公示公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将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公示公布。
(四)沟通反馈。领导小组对被考核机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二条 考核工作要求:
(一)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经费,用于绩效考核组织与实施。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订本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和方法以及考核结果应用,完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三)建立绩效考核责任制,明确考核相关人员职责和纪律要求,考核过程中尽可能不影响被考核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被考核机构确保提供信息真实、准确,积极配合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章 结果应用
第十三条 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个等级的绩效分值。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拨付和负责人聘任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成绩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表彰或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给予警告直至取消机构资格。
第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结合本办法建立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和要求对工作人员实施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及人员聘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整改存 在问题,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和规范日常管理,提高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订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后30日起施行。
附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岗位设置分析与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岗位设置分析与策略研究
作者:高翔 杨海燕 薛秋霁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5期
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机的出现以及2005年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的设立都有力地推动了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师职业在我国的发展。国内的健康管理师主要附属于医疗机构的或专门的体检中心工作。根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健康管理师职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目前缺少系统的宏观管理政策和相关实践经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的岗位设置尚不明晰,职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居民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部分健康需求未得到满足。系统分析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可操作的策略措施,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方针、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