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邑县理合乡沙于社区典型发言材料2
基层党建为核心 发展产业促并建
-----临邑县理合乡沙于社区典型发言材料
临邑县理合乡沙于社区由沙于、姜家村两个行政村组成,人口1537人,党员37人,是典型的产业带动型社区。社区坚持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通过抓班子、状产业、促并建,有效地推动了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确保了社区合村并建工作有效开展。
一、抓班子,夯实合村并建组织基础。合村并建离不开社区“两委”的坚强领导。去年10月份,该社区党支部通过民主选举正式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创新党组织模式,拓展党组织功能。一是配强社区班子,在社区选举过程中,坚持“能人战略、德才兼备”的原则,进一步拓宽选拔渠道,让带动能力强、市场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社区“两委”中来,社区“两委”领导班子的带富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向乡党委推荐农村社区干部,积极开展“三个培养”活动选拔推荐能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致富的优秀党员成为社区干部,使党的基层组织力量不断增强。同时,响应乡党委号召,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无职党员无职变有责,真正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前沿哨岗。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将加强社区制度建设与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重大事项预告制度、党员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党员干部星级化管理等制度基础上,创新推行了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合村并建的积极性、能动性。
二、状产业,确保合村并建经济保障。实现合村并建必须以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基础。沙于社区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经济发展,为合村并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一是合理设置党组织。结合社区实际,将沙于村蔬菜产业协会、产业合作社合理划分为社区下设党组织,并通过实行社区党员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产业组织”的组织模式,使社区蔬菜产业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目前,产业组织中党员干部比例占90%以上,极大方便了社区产业的开展。二是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建设。采取“多渠道投入、多元化筹资”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社区服务中心、产业园区示范基地、金土地蔬菜物流中心等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市场信息咨询、农技教育培训、村民议事和文化娱乐的中心。同时,在辖区各村设立便民服务站点,吸收懂技术、会种大棚的优秀党员组建了4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为棚户上门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热情。四是健全责任机制。实行了“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党员包棚户”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彻底解决棚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全社区共发展品质蔬菜示范园区2个,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700多个,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并建,建设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社区合村并建工作开展以来,沙于社区坚持将社区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有效推进了社区合村并建步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一是组织先行。在合村并建过程中,把合村并建作为党组织和党员树威信、展形象的平台,号召全体社区党员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拿出干劲、干出作风,共同把社区建设好、发展好,争做全乡、全县合村并建的先锋。5月21日,沙于社区代表理合乡在全县社区合村并建动员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县领导对社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合理规划。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并通过组织社区党员挨家挨户走访、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到乐陵希森新村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了社区党员群众开展合村并建的信心决心。按照规划,我们采取梯次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计划利用3-5年时间在沙于蔬菜市场西侧、示范基地以北,开发建设占地300余亩的多功能、标准化住宅区。目前,社区已与开发商正式签订协议,两个村共有报名群众100多户,占社区总户数的1/4。一期工程6月份开工,2010年底完成,计划安置居民60户。整体搬迁结束后,可安置农户500户,群众的居住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三是整合资源。社区“两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利用并建腾空的750亩土地合理规划了5年内发展千亩品质蔬菜示范区的目标。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党员干部带头在社区新居规划了商贸一条街,为搞好商贸开发,做活商贸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并通过招商引资、村民自建等形式,进一步培植壮大社区相关企业,加强社区企业联建,真正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第二篇:“三乡工程”典型发言
“三乡工程”典型发言
县委书记在全省“三乡”工程建设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2017年11月)
近年来,###县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铺路搭台,打造四化同步、乡村振兴的山区新标本。
一、坚持一体化发展,为“三乡”工程铺路一是一体化便捷交通网,促城乡互融。全力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建设“1+6”一刻钟经济圈和“1+10”半小时经济圈,通车3000多公里,推动城乡互联互通互融。新修**等多条快捷通道。二是一体化科学管理网,促生态联治。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大力整治乱搭乱建违建和生态问题。强化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开展“绿满###”系列行动。5个村被农业部评为最美乡村,12个村被评为全省最美丽村庄。三是一体化优质服务网,促资源共享。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出行、就医、入学、养老等最突出问题。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基层党建“五务合一”全覆盖。深化县政务改革,建立乡镇服务中心,联网联办,村民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务。
二、坚持一套拳组合,为“三乡”工程搭台一是政策搭台增引力。出台指导性文件,鼓励社会资本下乡。560多名市民下乡打造旅游景点;200余名###籍能人回乡参与建设;66家企业(集团)投资##多亿元开发山水资源。二是项目搭台创商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思路变成项目、项目变成商机、商机变成发展支点。谋划各类项目120多个,总投资¥¥多亿元,形成“一带多点、一线串珠”的经济布局,山水之间处处充满商机。三是服务搭台强保障。成立县级领导项目“四联”机制,实行登记零门槛、办理零延误、服务零距离等措施;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民营实体融资平台建设,全方位在服务软环境上下硬功夫。
三、坚持一张网打造,为“三乡”工程创优一是龙头产业富城乡。围绕“公司+基地+农户”,培育产业龙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2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其中省级10家,带动2.6万户、480家专业合作社、82个家庭农场同步发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最多达300万元。二是生态旅游兴城乡。湖北##投资近2亿元,建成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传媒投资1.2亿元,把##村建成风靡##的##小镇。##集团以野樱花为卖点,投资##亿元,在##建设##旅游度假景区。三是物流商贸活城乡。利用“互联网+”,把产品销售信息植入政务平台,把工厂对接到田间地头,把市场连通到千家万户,实现“双脚不出门、产品卖天下”。建成电商服务站88个。投资10亿元建成集自贸区、商铺区和商超于一体的大市场,城乡商贸一体化格局形成。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城促乡、以美促游、以业促富,打造“三乡”工程品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应有力量。
第三篇:社区指导中心典型发言
推进社区“三有一化”打造为民服务平台 ——全市社区“三有一化”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现场会的典型发言
宝清县社区指导中心成立于2003年6月,是隶属于县民政局正科级事业单位,社区指导中心下设11个社区,所辖区内共有居35981户,总人口103406人。社区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263 名,其中在职党员49名。全县共有社区居委会干部 173人。社区指导中心为了进一步发挥 “三有一化”制度和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结合社区实际,我们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8字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共建幸福和谐新宝清、实现跨越赶超固牢和谐根基。
一、抓巩固,功能齐全化。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合理配置。按照辖区管理原则,11个社区办公场所均设置在本辖区内,全县社区办公场所建筑面积累计达24万平方米,其中解放、享利、建设、双胜房屋产权归政府所有的四个社区建筑面积平均在259平方米以上,其他租赁办公用房的7个社区租赁费用及取暖费均由政府出资解决。二是政府主导出资建设社区办公用房。由县政府拿出部分专项配套资金,投入上百万元,两年内先后为解放、享利、建设、双胜、真理、社区指导中心解决了平均建筑面积达249平方米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用房,并明确社区用房产权归政府所有。三是科学布局建设社区活动阵地。为进一步
1提高为居民群众服务质量,县政府大力支持为新建享利社区办公楼建立了“15561”活动阵地——一厅五站五园六台一基地。(即一厅:服务大厅,五站:劳动保障服务站、民情倾诉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工作站,五园:网络园、生活照料园、娱乐园、健身园、书香园,六台:劳动保障服务台、业务受理台、计划生育服务台、家政服务台、咨询服务台、中介信息服务台,一基地: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
二、抓提高,工作规范化。一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为适应社区工作新需要,我们适时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和社区志愿者开展了多期社区干部综合业务培训班;并采用自学、集中学、领导班子带头学等方式,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在2011年5月,县民政局组织社区指导中心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社区中心各办(站)负责人员及县内11个社区居委会的书记、主任一行30余人赴哈尔滨市工程街道工程社区、抚顺街道办事处、抚顺社区,肇东西园区办事处、松辽社区、佳和社区进行了学习考察活动。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有效措施,不断开拓视野,学习借鉴了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了社区人员队伍专业化、知识化进程,加快了我县社区的建设步伐。二是建立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工资分为基础和绩效两部分,比例为7:3,基础工资按月发放,绩效工资年底发放,绩效工资与干部的工作实绩紧密挂钩,年底考核分值90分以上的发放全额绩效工资,80分—90分的发放90%绩效工资,60分—79分的发放80%绩效工资,260分以下的不发放绩效工资。实行社区干部年终绩效考核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想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性,切实做到了“有人管事”。三是建立综合培训居民机制。为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我们在每个社区建成了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播放室等,享利社区、双胜社区、东关社区还建成了社区网站、电子书屋、青少年文化宫等,免费为社区居民开放,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教育氛围。
三、抓延伸,服务便民化。一是做好物业进社区服务。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小区管理中的作用,建立物业管理机构,将把一定数量的小区物业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发动和依靠群众,努力把本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二是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指导中心针对社区离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较多,年老体弱和工作繁忙去医院就医困难这一情况,在平胜小区设立医疗服务中点。该中心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1504平方米。成立后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义务体检,实现平价售药。卫生服务中心还选派医疗专家坐诊,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水平较高的医疗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保障。三是编撰发行宝清县市民手册。这本小册子由县社区指导中心编写,内容主要为道德风尚、立法民俗、养生知识、防灾知识等,内容全面,贴近群众生活,堪称社区居民学习道德文明礼仪的“万宝全书”。这本小册子全力为
3广大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积极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四、抓辐射,科学标准化。社区指导中心结合我县区域建设实际,拟由党费筹建,将城南广场打造一个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独具特色、科学合理的党建广场,由驻区党员管理,由所在社区党组织管护,开展党建宣传,打造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党务政务公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阵地、密切党群关系的新纽带。党建广场的主题是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引导人民群众回顾富裕起来的艰苦历程,思考富裕起来的根本原因,从而使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维护稳定、加快发展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焕发美好生活的勇气,激发永不枯竭的力量。通过党建主题广场,从而有效提高党建广场的辐射性和影响力,以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2012年年底打造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全市唯
一、全县特有的科学标准化党建活动广场。
第四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发言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典型发言
我县有3个街道、14个城市社区,居民2.76万户7.98万人。近年来,我县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创新实践网络化、智慧化、集约化“三化联动”,着力解决联系服务不深、不细、不优问题,进一步夯实治理基础,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一、筑牢党建堡垒,“网络化”织密治理体系
突出党建引领,画好党建“同心圆”,形成治理“一盘棋”。
一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全部社区配强7名以上常务干部。从机关选派14名第一书记,从驻区单位明确兼职委员,铸造精干有序的社区“领头羊”。打造3个红色物业,在物流快递、行业商会等建立党组织,构建社区党组织统领、物业党组织支撑、“两新”组织党组织协同的治理格局。二是强化党员示范带动。
融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以176个党小组为主导,设立225个网格,配备222名居民小组长,1506名楼栋长、联户长,一体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推动疫情防控、平安创建、环境整治、城市治理等服务“多网合一”。设定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实行党员星级管理,按季开展评选,全面调动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渠道。
推进社区设立道德评议会、互帮互助会、联防联治会等自治组织。完善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管理体制,引导自治组织定期议事,科学制定居民公约,提升自治水平,促进文明和谐。组织、宣传、政法、民政等联合评选红色小区、文明小区、平安小区,表彰治理标兵、文明家庭、平安家庭600(人)户,加强德治教化,激励群众比学赶超。二、衔接线上线下,“智慧化”无限联通民情
依托信息技术,探索“云端管理”,推进建设“智慧社区”。
一是健全诉求收集渠道。
融合政法市域社会化治理,开发社区基层治理APP。依托网格工作触角,收集居民群众诉求,通过大数据研判汇总分类,形成民情台账和问题清单。结合组织生活和“两委”会议,按月召集共商基层治理工作,分析研究对策措施,实行实时跟踪和动态销号管理,推动问题解决落实。二是建好民意反馈平台。
设置“我为群众办实事”“微心愿”服务线上平台,每户居民至少一名成员关注,有效弥补城市多元化生活背景下的服务“时差”。通过“指尖互动”,民意接收“一网统揽”。推行“五事五色五办”机制,以颜色标示难易程度,按照差异化管理,落实紧急事马上办、重要事优先办、疑难事稳妥办、棘手事协调办、扯皮事现场办,多措并举解决群众诉求。三是政策信息直通一线。
设立治理队伍、小区居民微信工作群,协同线下服务丰富宣传渠道,配合社区服务公众号,及时发布工作信息。积极开展民生政策、防范“两诈”、安全生产宣传,动态发布就业务工、公共服务信息,把惠民好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三、加强共建共治,“集约化”整合服务力量
统筹帮扶力量,汇聚服务资源,实现治理效益最大化。
一是结对共治增强服务实效。
92家县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结对联系社区,按季召集“社区‘两委’+联系部门+党小组长+楼栋长+联户长+居民代表”联席会议,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融合组织、宣传、政法、民政、住建、群团等资源,推进党建、综治、城管、卫生等公共服务并轨运行。创新“四单一档”管理,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并建立党员帮扶档案,组织1900余名机关党员落实“双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协同办理好事实事3300多件。二是驻区共建丰富服务套餐。
引导驻区单位、驻惠高校、社会组织共驻共建,组建66支“一心向党·好花正红”党员先锋队协同基层治理。联合鹏惠体育、老年大学、高校、群团等成立文化体育、“夕阳红”、“健康行”、法律宣传、爱心陪护等主题服务队伍,引导周末开展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辅导老年人进行运动健身、歌舞训练,组织留守儿童“陪伴阅读”等“微少年宫”活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三是干部遍访密切党群联系。
实施“党员干部进社区·遍访群众解民忧”活动,县委常委包保社区,主要领导带头,机关党员干部全覆盖走访社区1.78万户非公职人员家庭,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切实纾难解困。依托与中南人力资源公司合作,针对高考、中考未升学学生开展长期培训或短期培训,向华为等大企业输送技术工人,优化就业服务。第五篇:尕孜库勒乡典型发言材料
创先争优固堡垒凝心聚力奔小康
中共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党委
尕孜库勒乡位于麦盖提县城南,辖20个村,总人口4565户24232人,863名党员,是著名的“刀郎麦西莱甫之乡”、“刀郎木卡姆之乡”。尕孜库勒乡党委围绕“旗帜引领争当先锋,凝心聚力共奔小康”创先争优主题,坚持以“固核心”为使命,以“强堡垒”为核心,“激活力”为保障,“奔小康”为目标,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推动了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取得成效。
坚持“三强化”,激发创先争优的持久活力。一是强化自身建设固核心。乡党委坚持从“增团结、促民主,改作风,提效能,重培训、强素质”入手,组织班子成员“面对面”交流谈心36场次,坚持每半月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每周一晚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每周四“双语”学习,通过领导讲学、结对帮学、讨论辅学、实践促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和双语能力,目前全乡干部“双语”合格率达96%。二是强化村级建设固堡垒。严格落实“乡抓村”要求,结合换届选优配强20个村级班子,实现了五个统筹五个上升目标;加强后备干部建设,全乡建立起一支145人、以返乡大学生、复转军人为重点的后备干部队伍;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整合资金220余万元,在4个中心村建设集办公、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园林式办公阵地和服务广场,开办婚丧嫁娶中心,使所有村实现了办公有阵地、服务有场所。三
是强化党员教育增党性。突出乡党校主阵地作用,以增党性、强素质为目的,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模式,加大对后进村干部、新进村干部、后备干部和党员的培训。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乡党校共举办培训班41个班次,培训干部群众
1.6万余人次。扎实开展“双培工程”,建立党员科技示范点25个,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42名。
注重“三结合”,突出创先争优的实践特色。一是结合后进整顿建设,推进村级晋位升级。认真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排查定级、末位整顿,全乡共分类确定先进党组织11个,中间党组织20个,后进党组织3个,采取强村带弱村、集中帮建、村干部“双向互挂”、党建联动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全乡村级党组织晋位提高、转化升级。二是结合干部联村包户,推进干部作风改进。全面落实乡领导联系村、机关干部驻村、乡党委委员担任后进村第一书记制度,深入开展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活动。全乡21名领导(含4名副主任科员)联系了20个村,选派26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3名党委委员兼任后进村第一书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16件,乡村党组织群众公开评议满意率达96%以上。三是结合学先进赶先进,推进党员作用发挥。广泛开展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活动,积极发现、培育、选树、宣传身边典型,全乡七一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7个,优秀共产党员40名,示范带动了全乡党群组织和党员群众创先进、争优秀。组织开展“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教育,实打实访贫解困”活动,827余名党员主动佩戴党徽亮身份,家中悬挂党员户门牌,发放4560张干群连心卡,与126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通过科技指导、示范引导、资金扶持,使52户当年脱贫;乡村党组织承诺事项380件已兑现372件,党员承诺2404件已兑现2353件。207名党员干部带头建立“红枣示范园”2.7万余亩,通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促进了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带动群众种植红枣近7万亩。
突出“三促进”,务求创先争优的更大实效。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全面实施“稳粮、强棉、兴园、促牧”战略,走“以水定地、以林导业”发展路子,多渠道增加“三农”投入,大力发展“枣粮”、“枣棉”间作模式的“多熟制”、“三高田”种植,种植结构由粮棉单一向高产值、高附加值的多元增收途径转变。全乡红枣面积达9.4万亩,其中三高田占60%以上;建成3个养殖专业村、3个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368户,家畜存栏326642头(只),2011年人均收入5788元,其中红枣一项人均增收600元。二是促进全乡大局稳定。筹资230万元新建20个村级警务室,组建专业化联防队伍,落实网格化、常态化巡防措施,建立乡镇维稳指挥中心,完善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突出情报信息收集和敌社情分析研判工作,全地区率先试点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电子信息化管理,民族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负责联系全乡71座清真寺,切实提高了宗教管理、维护稳定和应急处突能力。今年以来,全乡排查出问题隐患32起,解决民事纠纷124起,查获非法音像制品、非法宣传品20
件;教育转化戴面纱妇女、留大胡须人员94人,全乡连续五年未发生非法宗教活动和刑事案件。三是促进民生显著改善。建立5所村级“双语”幼儿园,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和99%。筹资300万元修建了乡卫生院门诊楼及配套设施,全县率先完成“一够三化”建设,有2213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100%;11170人参加养老新农保,参保率95%,全县排名第一。“电影下乡”、“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加强,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通响率分别达到100%、89%、100%。争取国家资金1100万元建设水厂,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解决了全乡4千余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两年建设安居富民房1253户,发放帮扶资金3750万元。以亮化、美化、绿化环境为重点,完成乡农贸市场“两化四配套”改造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街景,开发交易活跃的商贸区,完善基础设施,真正让乡村亮起来、美起来。
今后,我们将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聚精会神搞建设,千方百计谋发展,凝心聚力保稳定,大办实事惠民生,在推动全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