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最新整理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5:3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概论最新整理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概论最新整理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

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最新整理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由德国 滕尼斯 1887 《社区与社会》最早提出。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

2.构成要素:人口、区位、经济、文化、组织。

3.功能:经济生活(首要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保障

二、社区的类型学理论

德国的滕尼斯重点是强调“社区”生活的共同意识。以后的库利的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理论;雷德菲尔德的民俗社会和都市社会理论;帕森斯的传统和现代模式变量理论

三、人文区位学理论

一)同心圆理论

美国 伯吉斯 20.20对城市空间结构 划分五个同心圆模式:中心商业区、过渡区(贫民、流浪汉、下层社会的人)、工人居住区、较高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往返去)

二)扇形理论

霍伊特 1939

三)多核心理论

哈里斯和厄尔曼

四)人文区位学之后的理论发展

社会文化学区位学理论:引入文化价值新正统区位学理论:人口、组织、环境、技术

四、社区全貌研究

美 林德夫妇 开创了以小城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1929 发表《中镇》开创社区综合研究先河。

五、中国的社区研究

1.1921 燕京大學布济时 和美籍甘博 出版《北京——一种社会调查》

2.中国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20 乡村建设运动杨开道和许仕雍 清河调查李景汉 晏阳初 定县调查

3.30年代中期,吴文藻推行“社区方法论” 社区研究三种功能:1.从实地考察中认识社会问题的实际状况 2.检验社会理论 3.及时记录变动中的中国社会

4.30年代 费孝通 写出中国社区研究名著《江村经济》 又叫《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 在英国出版

5.抗战期间成果 费孝通《禄村农田》 张之毅《易村手工业》、《玉村农业与商业》 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

6.80 年代中国社会学恢复

第二节社区类型

1.农村社区(乡村社区)最主要的社区形式

概念: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特点:①人囗密度低;

②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③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④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形态:散村和集村

2.城市社区(都市社区)

概念:是指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从城市产生到工业革命前的17.18世纪称为:古代城市或前工业化社会城市

第二阶段:18世纪~今 称:现代城市 或工业社会城市

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社会分工复杂,居民从事更专门化的工作,彼此工作背景相差很大;

②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正式组织;

③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④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社区发展

一)什么事社区发展

1. 概念: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领先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

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发展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法和策略。

2. 20世纪初 英法美“社区睦邻运动”

3. 20世纪20.30年代的 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张鸿钧晏阳初与赛珍珠《告语人民》

4. 社区发展概念在二战后由联合国倡导推广1951年联合国通过390D号议案,建立社区福

利中心 侯改为“社区发展计划” 1955 年联合国发布《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文件,提出“社区发展是一种由社区人民积极参与并发挥其创造能力,以促进社区的社会进步与经济情况的工作过程。”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5. 基本原则:①民主;②民众需要;③自力;④自下向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⑤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并重原则。

三)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就是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来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

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进程

中国社区发展始于20.80中期1999年民政部开展“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突破原有行政管理模式,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功能。

二)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

推动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根本原因: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

“单位制”、消解的表现:①单位体制外人员的增加;②传统单位的功能型转变

本质: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不只是社会工作,而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历程中的系统工程。

三)当前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

第一,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减轻市场经济发展

第二篇:09社会学概论_社区与社区发展

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

第一节社区

1.概念: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

出)。内涵:○

1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2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3社区是一个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分子。

2.功能: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保障 3.社区研究的发展

(1)类型学研究(代表:德国的滕尼斯《社区与社会》)(2)人文区位学理论(社区空间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3)社区全貌研究(美国的林德夫妇、代表作《中镇》)(4)中国的社区研究

第二节社区类型

4.农村社区(乡村社区)

概念: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特点:①人囗密度低;

②经济活动相对简单;③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④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形态:散村和集村

5.城市社区(都市社区)

概念:是指以从不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6、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一般认为,中东的美索布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城市的发展可分为古代城市或前工业城市、现代城市或工业城市两个阶段。

7、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社会分工复杂,居民从事更专门化的工作;

②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正式组织;③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④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第三节社区发展

8. 概念: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领先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发展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法和策略。

9.社区发展的目的:(具有双重性)○

1任务目标,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睥能力。

10.社区发展的原则:①民主;②民众需要;③自力;④自下向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11、社区建设:就是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来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

12、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本质:p186

原因: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表现为

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

1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事实上由政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政府是城市社会的唯一管理主体,实行和政府科层制相一致的自上

而下的垂直管理;○

2政府及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包揽了几乎所有的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成员(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福利、娱乐等,无所不包。

市场经济体制后:单位制消解,○

1单位体制外人员增加;○2传统单位的功能性转变。

本质: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13、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

1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3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篇:社会学社区概论

1.社区:国外社区概念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功利定义的观点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

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是地区性的观点,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社会学大百科指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对社区的认识,社区是社会但与社会不同,它是低于社会即区域社会;社区是群体组织,但与群体组织不同,它是以地域为特征的地域文化;社区是人群但与人群不同,它是具有社会交往的人群,是具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区研究方法:是描述、解释特定社区生活现象的途径和手段的总和,亦称“社区探究

法”,是把特定社区放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对第一手调查资料的比较、分析,已达到深入认识社区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发展变化目的,内容包括哲学方式(即思维方式),学科方法研究范式和具体方法(定量和定性)三个方面。

3.社区参与:广义上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更是指社区

居民参与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的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狭义上是指居民的参与实践,社区参与就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之分担与成果的共享。综上我认为社区参与是社区参与主体有效介入社区建设中有关决策、实施、管理、监督和利益分享的过程。

4.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5.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时代进步特

征,具有城市和鲜明区域特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传统、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6.第三部门:是指具有非营利性、非党派性、一定自愿性、自主管理的致力于社会问题解

决的社会组织,通常又称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非营利组织(non-profitable-organization)、社会中介组织等。

公益

第一部门(政府组织)第三部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政企部分的传统专制体制第二部门(企业、营利组织)

7.社区服务:是在党和政府统一规划领导下,在民政部门倡导组织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主互助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服务。

8.小城镇社区的结构及其功能

小城镇社区是指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区区域共同体。

(1)人口结构:文化素质、年龄结构。

(2)家庭结构:家庭数量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生产职能社会化。

(3)经济结构:“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4)小城镇社区的功能: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地;小城镇是城乡经济、文

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枢纽;小城镇是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服务中心。

9.社区研究方法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据,保持价值中立。渗入社区研究过程中,克服个人好恶和主

观判断。

(2)实地性原则:亲临调查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

(3)整体性原则:指社区研究者在社区研究过程中,要系统的收集有关资料。

(4)综合性原则:多学科合作进行。

(5)透视性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点看面。

(6)历史性原则

(7)伦理性原则

10.古典类型学代表人物观点

(1)马克斯.韦伯:将人的行为分为理性行为和传统社区型的行为。

(2)迪尔凯姆:基于传统社区的机械团结,基于现代社区的有机团结;认为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心理上的整合可以由存在于家庭和宗教活动中的亲密的群体关系提供。

(3)齐美尔:从分析都市生活的角度,阐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巨大差别的原因,指出货币的经济作用,金钱变成了所有价值的共同标准,它把一切事物的精髓、个性和它们的具体价值都抹杀了。

(4)沃思:用人口的数量、居住密度和异质性这三个变量来解释现代社会和传统社区及不同类型的都市社区之间的区别。

(5)莱德菲尔德:用实证研究补充了沃思的观点,他发现传统社区社区越小,越是与外界隔绝,越具有同质性,它的生活就越是具有传统的色彩。

11.社区服务的特征

(1)福利性:是社区服务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

(2)公益性:主要体现在社区服务是一种社会共同福利服务。

(3)互助性:社区服务强调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社区成员间的自主户主服务以及组织、福利机构等于居民之间的户主服务,满足全体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社区互助网络的建立。

(4)群体性:社区服务从本质上说一种社会化行为,既要政府和社区组织,又要依靠群众,需要政府投资,社区主办,也要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5)地域性:社区服务是一种属地式服务,它以特定的社区为载体,从本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服务。

12社区服务的功能

(1)

(2)

(3)

(4)

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保障服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社区建设主要内容

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事业建设两部分。

(1)社区组织建设即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这是社区建设的关键,也是社区建设的核

心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党建组织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

(2)社区事业建设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14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

(1)

(2)

(3)

(4)

社区自治路途遥远,社区居民委员会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参与程度低。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关系不清,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薄弱,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15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1)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基本不变。将以对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 [2000]23号文件和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2)社区自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渐完善形成,不同城市、不同类型的社区其发展

模式呈多样化。

(3)社区服务逐渐系统化,服务居民是社区建设的宗旨。(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服务网

络化、社区服务产业化)

(4)民主自治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建设和谐社区是社区建设的目标。(重点培育社区居民

和驻区单位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大力培养社区组织,特别是发展社区中介组织、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16村民委员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绩

一是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绝大多数农村做到了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村民选举委员,有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普遍设立了秘密写票处,并当场公布结果。二是重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这些经常性民主形式作用的发挥。

三是重视村务公开更加注重实效。

四是直接的村委会干部素质较高,新当选的干部普遍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党员比例高,致富能力高,文化程度高,平均年龄低。

五是巩固了原来好的村委会班子,加强了原来工作状况一般的班子,调整了原来较弱涣散的班子。、六是逐渐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密切联系群众关系。七是强化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观念,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一些县干部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如认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不能自治,认为村民自治

会削弱党的领导,削弱乡镇府的权威,容易产生无政府主义。

二、县乡干部干涉村自治的违法现象有时发生

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仍突出。

四、村民对县乡干部干涉村民自治违法现像的集体上访呈大幅增长态势。

五、农村家族势力和具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集团插手村委会选举。

17我国社区参与现状

(1)特点:社区参与自上而下的程度热闹,在自下而上的程度上冷清。

(2)参与意识薄弱,动员式,执行式是参与居民的主要形式。

(3)参与内容有限,非政府参与是居民参与主要内容。

(4)参与率低,社区精英为社区参与的主要群体,参与人员有限,涉及范围不广泛表现出一种精英式参与模式;参与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老年人多,离退休人员多,女同志多。

(5)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参与效益差。居民参与采取运动化的方式推进,一哄而上,一过而忘。

18.我国社区参与改革途径

(一)可借鉴国外基本经验:政府介入是启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动力;居民要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和民间团体;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服务。

(二)加强和改进:

 大力培养和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宣传教育要有针对性、广泛性、多样性;组

织开展志愿服务。

 逐步使社区成员的利益社区化,培养社区共同利益,建立自主性参与机制,利益是

参与最重要的动力。

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参与的组织体制,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加强社区生活

中的居民自治。

 在法律中民却社区成员的参与机制。明确参与主体及权利,具体的参与程序。

19政府角色越位:以政代社、以政干社、财政安排的某些“过分投入”。

政府角色缺位:政府在行政实践中,未能过分演好自己的管理者角色,未能善尽自己应有的责任。

体现在四个方面

 非政府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组织等第三本部门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意识不到位。

 公共财政政策的缺位,缺乏公共社会服务预算以及激励慈事业的税收政策。 大多数基层政府习惯于以领导者角色自居。

 政府管理职责缺失产生社会问题。

20.社区建设中社区管理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关键:在于要围绕“政社分开”的核心原则,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积极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性的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体制。

首先,“政社分开”原则及在其基础上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分开与合作是社会建设体制创新的根本要件。

其次,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是实现“政社分开”的重要环节。

再次,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织,尤其是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机构,是实现“政社分开”,政府社会职能转变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最后,改革传统的 财政体制,建立有利于社区建设创新的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是“政社分开”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社区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水平的物质前提。

21农协的功能

 强化中介和维权的功能。

 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转化,推进了科技兴农。

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

 将农民组织起来,并代表农民的权益,向政府表达反映维护农民权益。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

1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开拓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机构观?社会的基6社区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社区是社会和12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一是规范社会秩19全球化的特征?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

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是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3创建符号互动论4加哥学派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定性分析之前,研究者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又徐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两者的不同的:1找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实物量的方面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而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5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的定性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3习俗的特征?1习俗根植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2习俗和社会环境有关,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阶级层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3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4习俗是比较持续稳定的行为模式,但是它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习俗也在变4文化冲突的根源?1文化冲突的根源首先来源于民族性。文化原本都是本民族的,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民族性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性格和心理气质特征。当与外来文化接触后,常常会遇到相互排斥,甚至抵制.反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2文化冲突的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阶级性。由阶级性引发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5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6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有一定的持续性

本结构与社会的基本相联系而从在。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在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易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从在,它只是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7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使的钥匙3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4人类社会发展使一个自然历史过程5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3社会的基本特征?1社会以人为本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4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如人的食、性、休息等在内的生理需求;有遗传和吧变异的等自然生物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性,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性,是社会化的客观依据5设会唯名论和为实论的主要观点?社会为名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从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形式。这个思想渊源与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的唯民论。它否认概念或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从在的。社会唯实论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民论相反它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从在。这个思想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唯实论。以阿奎那为代表的唯实论认为共相具有实在性,是先于个别事物而从在的精神实体,同时作为事物本质从在于事物之中,只是当其中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抽象概念,它才后于个别事物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一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社区人物,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社区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人文地理环境和时空的了解。三是通过参与社区生活,了解社会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个人的约束形式。四是社区为个人提供广阔的社会化场所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使社会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五是社区为个体提供新的社会角色扮演的机会。六是社区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能通过多种文化途径传播向人们传授价值标准构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结构7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8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式合作9家庭的特征?一是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二是他们之间从在者某种劳动分工,即他们并不都干同样的事;三是他们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四是他们共享许多事物,如吃饭,性生活等;五是成年人与其子女之间有着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拥有某种权威,但同时有对孩子承担某种保护、合作和抚养的义务,父母与子女相依为命;六是孩子之间从在兄弟姐妹关系,共同分担义务,相互保护,相互帮助9家庭的功能?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精神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5抚养、赡养功能10利益群体的特点?1利益关系是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2群体规模具有不确定性3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11社会制度的层次?一是总体社会制度或者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二是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如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15社区的功能?1经济生活功能2社会化的功能3社会控制的功能4社会参与的功能5社会保障的功能序。由于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以及利益驱动的多级化,规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十分必要。政治制度可以同托权力的作用,对社会群体活动实行协调、监督、控制;二是管理各个事物。公共事物是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以不同利益要求为基础的共同行动,如何使这些行动目标和行动过程被限制在社会的整体目标和有序的范围内,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13中国爱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1协助人们政府全面准确的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团结广大教徒,发扬本教的优良传统,倡导本教积极进取的思想,热情参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3帮助和推动宗教教徒认真学习宗教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4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维护宗教教徒信仰自由的权利5办好教务,组织好正常的宗教活动,支持宗教教徒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6动员和组织宗教教徒积极参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7培养和教育教职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协调人们政府保护宗教文物古迹8发展与各国宗教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弘扬民主文化14社区的内涵?所谓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2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3社区是集体认证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份子16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即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是社区发展的过程目标,即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17社会控制的内容?1对社会行为的控制2对社会关系的控制3对社会价值的控制18恐怖主义组织的类型?1民族主义恐怖组织2极端宗教恐怖组织3极“左翼”恐怖组织4极“右翼”恐怖组织5黑社会恐怖组织19我国家庭暴力的新特点?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强,后果严重

史进程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4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20全球化的表现?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2交通和通讯的全球化3信息全球化4政治的多极化5文化全球化21我国全球化面临的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他们的恐慌3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4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从在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表现在那些方面?1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逐步健全与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规范的不断健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具有开创意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确立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空间3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2简述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古代城市往往具有手工页和商业相结合、皇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古代城市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受农业文明的约制,城市依附于农村,城市发展比较缓慢。现代城市和工业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城市孕育了工业革命,工业化也刺激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3简述拟具论的基本观点?拟具论是用表演和比喻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4男女性别的突出区别?1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2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不同男性3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4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5在竞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6在记忆力和观察方面,男性较女性逊色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平时

1、何为社会角色?它有哪些类型?

答:人与人门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他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类型有:①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②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③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④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2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

答:⑴、①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来看,个提有村体的本能,并希望在群体中满足

其各方面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等。②、从社会自身来看,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的本质。

⑵、群体的类型:①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③内群体

与外群体。④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⑤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3简述社会角色的失调情况?

答: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的因素,在社会角色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

到障碍,甚至遇到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

⑴、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

抵触,防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⑵、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

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⑶、角色中断: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⑷、角色失败: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4、简述社会组织的涵义及其特征?

答:⑴、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⑵、特征:一方面,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间交往产生的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的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限,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话的社会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5、简述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答: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分化的一般含义是事物从同性质向异性质的风化。社会分层研究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类型:①水平分化: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

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环境、互动影响力大体相同。

②垂直分化: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环境、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下载社会学概论最新整理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概论最新整理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概论

    1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包括所有社会行动。 3 科层制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

    社会学概论

    对科层制的批判 现代科层制是一种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他能保证大型组织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以及公平性,能满足大规模的责任制和协作的需要,从而最......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 “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定义:(P2)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6、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8、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

    《社会学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运行条件 答: 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 社会角色 答: 社......

    社会学概论论文

    《社会学概论》 课程结课考核论文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老师: 题目: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近年来各界人士争先关注的问题。越......

    社会学概论论文

    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感想 之传统的颠覆 时光飞逝,转眼便期末了,《社会学概论》这门课也接近了尾声,回想这一学期,这门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呈现给我的样子完全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