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教育发展
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教育发展
|
义乌稠州中学刘国进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们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尤其要重视社区教育工作。
在种种教育事业中,社区教育是刚开展不久的新生事物,关于社区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认为社区教育是与该社区所有成员相结合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区建设、实现社会进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思想素质与文化水平,使之共同积极参与社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而狭义的则认为社区教育是以某所中小学为中心联系该校周围的居委会、各种政企事业单位及家长共同来搞好教育事业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社区教育,并且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狭义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也就是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获得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更需要教育来为经济的巩固与进一步繁荣作出必要的服务。所以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种种途径的努力,筹集教育资金是比较方便的,学校的设备通过各方面的资助也容易达到现代化水平;但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裕、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的迅速变化,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就会更趋复杂,更不容易纳入轨道,而且教育者本身也较容易受到商潮的侵蚀,另一方面社区经济的繁荣却对社区下一代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经济发达地区的这些特点,社区教育也就必须通过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发挥它的功能。
义乌是个改革开放后才繁荣起来的县级市,从1982年开始兴起小商品市场到现在不过15年。市场的摊位从开始的300来个增加到目前的三万多个,参加商业的人数从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如今的十几万人。市场扩大了再扩大;从半条街发展到小商品市场、宾王综合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贸市场等四大市场,建筑面积达二百多万平方米的新格局。小商品市场的交易额也从开始时的几百万元猛增到近二百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各小商品市场之首。由于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交通上新建了火车站、新建了飞机场,并有辐射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汽车托运站,电信设备大大加强了,工业产值从1986年的4.94亿猛增到如今的三百多亿,服
务行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这各行各业的发展使义乌城区面积从1984年的2.84平方公里增长到了将近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从1985年的2万增加到如今的将近50万,同时,农民人均收入也从几百元增加到目前的七千多元。
义乌市稠州中学是1987年建立的,至今不过十七年,她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寸土寸金的中国小商品城的附近,其学生的家庭近70%都是做生意的,经济生活都较宽裕。由于⑴家长做生意较忙而且经常外出经营;⑵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教育方法;⑶家长的业余文化生活档次较为低下;⑷孩子身上零用钱较多;⑸“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传统思想使孩子们衣食住行样样富足,失去了后顾之忧;⑹一切只为后代的传统思想使家长们对自己的一两个子女特别娇生惯养等原因形成了这些学生特别难于教育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由于⑴随着经济繁荣所引起的对文化的更高需求使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自己既已有了较多的资金,就甘愿下大决心给学校提供赞助,将孩子有偿地托付给教师代管,这就使学校有了较充足的办学资金,也使教师有了更高的物质待遇;⑵社会生活的越来越丰富也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在正确的引导下就能促发他们对现代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产生极高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学校的办学经费多数靠家长赞助,最高的一次赞助达55000元;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但打电报啦、联系业务啦却很能干,打起电脑来也非常敏捷,有的甚至对世界足球界形势与中国足球队各个队员的实力都能评论得头头是道,实在令人惊讶,这就更说明了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使青少年一代的各种特长都能获得发挥。
我们是金华地区首家成立社区委员会的中学,社区教育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个新事物,实践得很少,大致上还只在理论研究阶段。
从狭义的中小学的社区教育来说,它包括学校为社区服务和社区促进学校教育这两个方面。但是目前还只是对社区如何参与学校教育考虑得多,而对学校如何为社区服务的问题就考虑得较少,这是需要今后努力加强的。
⑴学校对社区的贡献,首先在于学校为社区不断地培养较高素质的初中生。我校一贯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在这十七年中已培养出15届毕业生,共计8000余人,毕业后基本上都升上普高或职高,从普高与职高毕业的,近1/3升上了大学,其余的则走上各种工作岗位。
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开办各种成人教育:全日制成人高中班、外语培训班、电脑培训班、应用文写作培训班等等以及各种咨询服务。这方面的事,我们将作为一个方向去进行努力。
再其次,学校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教育辐射功能:图书馆阅览室对居民开放;参加街道文艺演出及街道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上街宣传、上街搞卫生;为社区提供学习、开会等活动场所等等。我们学校师生已多次参加了
通汇广场的群众演出,获得普遍的好评。我们学校不但自己是金华地区卫生先进单位,而且也为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建立功勋,经常带领学生上街搞你丢我捡活动,并为杨树塘住宅区的各幢楼房的公用楼梯进行了擦洗,赢得了社会上高度的赞誉。我们学校还为财税局、建行、城建委、消防大队、巡特警大队、科委等单位提供了设备场地服务并提供业务咨询。
⑵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方面,首先是资金投入。家长赞助是社区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近两年来已达六百余万。其次,社区对学校提供多种服务:巡特警大队是我们的共建单位,每逢学校有庆典、有重大考试、有其他重大活动,他们总给我校派来武警,协助学校门卫维持秩序。天旱时,附近的消防队派出消防车为校园浇水。每年开学前,驻义部队都派出人员来为新生进行一定时期的军训。
第三、社区为学校提供了活动基地。附近的福利院、中国小商品城等都给我校提供了德育基地,社区范围内的五保户成了学雷锋小组的帮助对象,整个社区还是学校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作贡献的基地。
第四、社区参与德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与居委会及其他单位签订有关德育教育的条文;居委会及其他单位派出老干部作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学校还聘请居委会、派出所、司法局等有关领导向学生宣传法制知识;聘请交通局领导为学生做交通安全问题的讲座。
第五、学校定期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并决定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与家长经常通气、经常交流,一方面向家长报告其子女在学校内的德智劳方向的状况,另外一方面也专门听取家长对学校提出的种种意见,消除双方隔阂,使学校与家长能协调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总之,由于努力发挥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在社区各方面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城南中学地处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的主要商业区,处于商品大潮冲击最有力的地域,但我们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校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义乌市城南中学已被评为义乌市先进学校、义乌市德育先进集体、义乌市文明单位、金华市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书法实践基地,国家教委基教司、省教委、省教科院、金华市教委、义乌市教委等领导都给予我校高度评价。稠州中学已被公认为是浙江省初中教学教研基地和窗口学校之一。
第二篇:发挥远程教育功能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依托远程教育 服务农村发展
白云街道亭川村,位于衢州西区,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68户,792人。自2006年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以来,村党支部积极健全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小组,自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会电脑、懂电脑的优势,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远程教育A岗管理员一职,与村B岗管理员一起负责远程教育站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完善A、B岗管理员工作职责、站点管理制度及学习培训制度,提高了远程教育站点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为了开展好站点教学培训学习工作,村里根据辖区范围内失地农民较多,再就业意愿强烈的现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摸清培训需求,结合村实际情况,把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实用技能学习上。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和信息,并结合街道开展的培训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的插花、面点制作、来料加工等培训班,深得村民喜爱。
亭川村还积极利用远教平台,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了党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还为村干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转变干部观念,树立和谐稳定的发展理念提供学习帮助。
亭川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发挥美术评价功能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发挥美术评价功能 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冯英杰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设计的研究、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对它的功能一直不太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相对滞后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问题日益凸现。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将自己在学习及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关于教学评价
评价即评估价值。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事物(事情)的发展过程及预测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冯平在其《价值论》中指已“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所以说,教育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检验和改进我们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发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
二、关于过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的检索
1.不可否认,教学评价在我们过往的教学过程中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和随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片面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判定,学生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方面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检讨学法,亦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3.教师缺乏对其预期教学目标的检测方法,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及时、全面的反馈与评估,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4.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学习结果优劣的交流,这样既影响了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5.教师没有摆脱原来美术大纲的束缚,对待学生学年美术成绩评价方法单一,仅凭一幅画、一一份问卷或以平时作业批改的平均等级大概而定。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
三、关于美术评价的实践和再认识
经过对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领会,尤其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对美术教学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教师的权威性的“神圣”不容置疑,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而这恰恰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没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评价的标准也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旧的思想理念,要自我审视;看自己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习提高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并使其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至于一些表面形式的东西真的需要彻底摒弃了。
2.评价方式的转变。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美术教学就应尽最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井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美术行为的正确评价,应是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情感、认知、操作、能力几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应是贯穿教学总过程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从表象到内心的和谐的、深刻的体验,要体现出它的科学化、全面化、多样灵活的特点。例如在上小学美术第一册《我的太阳》一课时,教材以几歌的形式对学生提出作业要求: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太阳,它新奇又美丽。这样的作业要求很“宽松”,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他们创造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扎小辫,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长着红红的嘴唇,色彩也是五颜六色的,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所以,作业完成后我让学生把它们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评价提问,一是:“你认为惟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第„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可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促使我们由此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站在评价者的角度评价教学。前两点是笔者个人的实践学习体会,当我们站在评价者的角度去评价一节课时,同样要以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去规范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看一看教师是如何教的,他的教学目标是否十分明确;看一看一节课里学生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看一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情绪和思维反应、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敞开心扉,多做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功能,以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任何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确定,都受到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不管教学如何改革,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完善的整体素质教育精神为前提的,我们的工作就应是受到尊重和肯定的,我们的美术教学就能得以健康地发展。
第四篇:发挥“微教育”功能
发挥“微教育”功能
有人说,当今时代是“微时代”。微言、微博、微信等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某部借鉴和运用这种时尚化元素开展“微教育”活动,激活了思想工作一池春水。
“微时代”的到来,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也对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如何借助时代元素为思想教育添彩,搭乘网络快车为政治工作提速,是各级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开展“微教育”的做法,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微博,新的平台交流思想感情;微谈,一点一滴凝聚无形关爱;微信,只言片语带来无声帮助;微影,原汁原味记录军旅进步。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适应青年官兵特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传统的教育手段,大多是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叠讲稿;做个别人的思想工作,也往往是两个小板凳,二人相对促膝而坐,你说我听,你问我答。而在网络条件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官兵可以直接参与教育,是一种互动交流的方式。有人说,如果把传统的思想工作比作一次会议,那么,网络时代的思想工作,则更像一场持续的大讨论,是从“一对多”到“多到多”的转变,教育双方全程参与、相互影响,在各种观点的交流、交融与交汇中最终形成共识。
大型教育解决共性问题,“微教育”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思想实际,解决个别问题。现在,有的单位喜欢搞大型教育活动。一项教育布置下来,成百上千号人,几堂大课一上了事。岂知人的思想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共性问题的解决,不能替代个性问题的解决。因而即使是大型教育活动,也应该化“大”为“小”、变“巨”为“微”,根据不同思想差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使教育适应不同层次官兵的特点,满足不同群体官兵的需要。
恩格斯曾说,人们酷肖他的时代,远胜于酷肖他们的生身父母。现代青年官兵价值取向多元,个人追求多样,有着酷肖于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微教育”作为时代的产物,适应了当代青年官兵的需要。搞好“微教育”,抢占思想教育新阵地,掌握舆论引导主导权,其意义不可低估。
第五篇:发挥教育功能,为当地科技发展服务`
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多渠道为当地经济、科技发展服务
黑龙江省密山市知一中学
一、总体思路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实行‘绿色证书’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等结合。”2003年9月20日闭幕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出,要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学校为农村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发展服务功能及育人功能都得到了拓展。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地分析的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初中毕业升学的约有66%,其余的34%的学生毕业后依然会选择农村。而我镇是个人多地少的小镇,许多毕业生回乡之后因为没有任何技能而无所事事,为了使这部分学生带着一技之长毕业回乡,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建立一种升学与就业兼顾、普通教育中渗透绿证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思路,确立“三教”统筹,“基教”为先,实现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多层次人才观目标,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功效,使我校毕业的学生,上高中的能榜上有名,毕业回乡的脚下有路,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二、具体目标
(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建立劳动基地,1
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设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三田一园”作为实践实习基地,努力做到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
(二)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加强和改革基础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到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
(三)积极推动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燎原计划”。进一步完善农科教结合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科技、资源和资金的整体效益。利用学校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优势以及联系面广的特点,为农村培养人才、开发项目、推广技术、传播精神文明,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切实在当地起到示范作用。
(四)开展初中后职业技术培训工作。针对部分初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学校集中办班,短期培训,培养他们扎实的农村实用技术,为当地经济、科技发展服务。
三、渠道措施
(一)开展“绿色证书”教育。
我们考虑到我校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拓展密山市教育局提出的 “绿色证书”教育之路。学校以职技课为主渠道,以“三田一园”为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农村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六年级——九年级每周2节职技课。六年级学生主要学习蔬菜栽培技术,七年级学生主要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八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农作物栽培技术,九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白瓜的种植、牛羊的养殖、大豆的丰产、葡萄的越冬等农村实用技术。理论课后是实训课,教师把学生领出了教室,走进“三田一园”,在实验基地,学生亲眼目睹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实习实践,学到了多种实用技术,最后获得 “绿色证书”。近三年来,一共有400余名学生获得了“绿色证书”。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绿色证书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农业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即使毕业回乡,也能靠学得的技术发家致富。
(二)、开展“4+X”教育。
“4+X”教育,就是在农村初中四年级开设4+X 课程,即在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四年的学习任务基础上,开设相关职业技术课。让所有毕业生都能参加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掌握必备的社会道德公约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
我校对于部分毕业生,在他们完成了四年的基础教育后,结合职技课上学到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技能专业培训,使他们更加扎实地掌握相应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白瓜增产技术、水稻科学种植、果树的修剪和嫁接、牛羊的养殖等。几年来,我们培养了200余名农业技术人才,他们如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山里村的“白瓜大王”张可勇、嘉禾村的“水稻能手”崔永强、企林村的“果树大王”徐杰,在他们的带动和辐射下,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形成了特色经济,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组织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遵照2005年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和密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的批示精神,我们对部分初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和已毕业的社会青年进行集中办班,短期培训,由教师讲授专业技术知识,开设课程有应用文写作、礼仪常识、蔬菜和果树栽培、电工理论,每年的6月15日—7月30日办班开课,学校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2009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136人,其中毕业返乡75人。对于这些毕业未升学人员,从校长到学年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做了大量工作,深入到一部分学生家中家访动员,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同时,我们采取了缓发毕业证的办法,对不参加技能培训的毕业生,延缓毕业证发放时间,以达到敦促其参加技能培训的目的。对于已毕业的社会青年,镇政府采取了多项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学习职业技术。一是采取了误工补工政策。即对参加技能培训的社会青年,因其在学习期间耽误了农活,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二是优先转移。即对于一些好的转移岗位,政府优先考虑这部分经过培训的人员,积极为他们创造外出工作的良机。三是实行贷款优惠政策。即对经过技能培训的人员,若其发展农副产业需要资金,政府将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通过以上措施,2009年,有71名应届毕业生和19名社会青年接受了短期技能培训。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已被市政府推荐到哈尔滨、大庆等地用人单位,或在本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其中09届毕业生陈家兴、吴兆吉现在大庆市龙凤区阳光小区当保安,月薪1600元。张喜峰在大连做市场营销工作,月薪1800元。姜楠、刘莹莹分别在知一“溢香居”、“兴盛园”饭店当服务员,月薪800元。
(四)拓宽教育渠道,巩固扫盲成果。
知一镇在2001年完成了扫盲工作。为巩固扫盲成果,全面贯彻落实我省职业教育精神,以振兴知一镇经济为中心,我镇加大了“三农”服务力度。镇政府以我校为培训基地,建立农科教结合服务实体。利用“燎原之冬”、“科技之冬”,开设“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班”,由我校职技教师和各村有经验的致富带头人讲授,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镇政府每年投入培训经费13000余元,用于购买培训资料和提供教学设备。全镇每年约有460余人接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白瓜实用增产技术、养貉专业技术、大豆丰产技术、葡萄的越冬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带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
如今,知一中学真正地发挥了培养人才的育人功能、校园经济的创收功能、农业科技的传播功能、农业技术信息的服务功能、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功能,面向农村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全面进步,知一中学的教育改革正向着让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的农村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