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5:3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

第一篇: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

文章标题: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访***区华一居委会有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不同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等,促使城市居民逐步突破了传统生活体制的局限与束缚,开始寻求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改革思路要求政府将大量的社会和服务职能剥离出来,交由社会或者社区基层组织来承担。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成为时代之需。

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引导就业、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在社区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社区建设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通过这次对华一居委会的参观,结合厦门社区的实际,我觉得“社区,正在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重心”,有几点感受,可概括为“三新三着重”:

一、社区服务呈现“三新“变化

1、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有了新的优化。社区建设对社区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改过去的老大娘、老大爷形象,为年轻化、高学历的工作队伍。一支植根于群众之中,肯吃苦、顾大局、默默奉献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正活跃于我们城市基层管理体系中。仅***来说,2006年社区换届后,大专学历以上占80以上,平均年龄30岁左右,社区设有专人管理计生、综治、民政、劳动保障站等工作等。

2、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推进。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工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工作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从华一居委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三联系”、“四三”工作机制,以及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凝聚力工程”和我们各自所在城市社区中目前较热点的“城市管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绿色网吧”、“道德法庭”、“星级”社区等创建活动,可以看出党建、民主建设、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治安、卫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均被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换言之,现在的社会居委会已成为政府服务职能的补充、完善和延伸,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推进。

3、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在广大社区基层专职工作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的实践下,居委会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不断增强,对社区党组织的满意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在**这座温馨的城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我们政府网站和社区博客等网络,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跟贴”:“社区本来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社区干部为社区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更应该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广大社区群众纷纷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服务社区的热情、激情和真情所感动,自觉参与到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区、回报社会。目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达到1643支,近20万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社会服务应立足“三个着重”

1、社区服务应着重放在关注困难群体上。正如温总理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决定一个舰队快慢的关键不是前面的舰艇,而是落在后头的船只”。创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解决好弱势群众的问题。社区是社会的重要单元,其工作的重心应是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帮助,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外地居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等。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民生问题亦是刚刚结束的“两会”的热点问题。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各类矛盾反映比较直接和敏感。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区是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只有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实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前一段,**为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推出了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多次在社区居委会干部的陪同下,深入到困难的家庭中去,一家子5、6人挤住不足50平方米的旧房;50多岁仍因无房无法结婚;小孩趴在床上写作业等景象至今仍让我难以记忆怀。值得欣慰的是,在广大社区居委会干部深入、细致的努力下,到今年3月,我市已对广大住房和经济

收在5万以下的困难家庭进行摸底造册,并完成首批9800多户居民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审查、分号工作,到2008年底,他们将入住新居,享受政府福利房,他们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大的改善。

2、社区形象应着重立足社区文化。由于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许多

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社区文化可以通过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来进行。如,“绿色网吧”创建活动,在厦门每个社区网吧均有一批政府提供的电脑,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6-18岁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办理会员证后,就可以持卡在社区网吧内免费上网,网吧采用了“阳光账号”过滤不良网站,这样既解决困难家庭孩子上网难、家长不放心等困难,又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3、社区管理应着重于道德建设。在长期的社区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道德范畴的事情现在法律覆盖不到,政策规范不到,然而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发生。这些游离于法律边沿的事情,如高空抛物、随地吐痰、破坏公物、婆媳、邻里纠纷、虐待老人等等。依靠传统的劝导和调解经常收效甚微,每当遇到此类事情各方面无从介入,但是社区舆论却有很强的制约力。为了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社区三个文明的健康发展,我们尝试建立“社区道德法庭”,下设“社区风尚督察委员会”和“社区道德评判委员会”。“社区风尚督察委员会”由社区“老人督导队”、“楼宇督查员”以及“社区成员单位督查员”组成,他们在社区巡逻或生活中收集社区内的各类纠纷和各种违背社会道德范畴的事例,提交给社区道德评判委员会。社区道德评判委员会由社区内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和高知分子等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将不道德的事件原汁原味地通过“道德风尚大家谈”栏目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公示,发动居民群众参与评论,形成“大家谈”的局面。在广泛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后,由道德评判委员会将大家的评论归纳起来,结合传统道德标准得出结论。这样既能体现社区成员的自我管理,又能巧妙地运用舆论力量宣传文明新风尚,贬斥不文明行为。这项工作,在2005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发挥了十足的作用,实是新时期社区建设的好点子、好创意。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

第二篇: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文章标题: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性别平等主要是指男女两性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性别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和谐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

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女性人口又占总人口一半的国家,看社会是否和谐,就要看男女社会成员是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男女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都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履行完全平等的义务,这个社会才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性别平等决定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方面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高于103-107的正常值范围,目前已超过119,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这种失衡会成为影响人口安全的潜伏矛盾和隐患。再如:资源分享的性别不平等。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众多妇女从事不稳定、缺保障、不安全的工作,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贬低女性人力资源价值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是对女性人权的一种损害,还会扩大社会矛盾,危及社会安定。再比如: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程度不高。人大女代表、女党员、女干部的比例相对较低,女性决策者比较多的处在副职岗位与非经济部门,处于权力的边缘,女性的利益难以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和谐社会建设。

要推动性别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到:

1.完善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保障女性生存、发展和权益的法规、规章有百余件,加强女性权益保障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完备女性法规的重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抓紧围绕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完备涉及女性权益的法规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使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2.着力治理经济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一是建立健全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制度性的性别歧视现象。二是公共部门率先实施性别平等的人力资源政策,正确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明确企业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三是尽快完善包括社会统筹的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非正规部门的妇女群体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和社会保障。四是制定和实施社会平等的社会政策,修订不平等的退休政策,消除妇女在就业和职业生涯方面的制度不平等。

3.切实提高女性参政的程度。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制定更为积极的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改变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文化和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制定积极的促进妇女参政的政策,矫正目前存在的政治和决策领域男女参与机会不平等的局面。要清理大众传媒中对女干部的负面描写和性别歧视,消除那些强化角色定型的宣传报道,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4.建设平等、和谐、文明的先进性别文化。要提高大众传媒的管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的性别意识,增强其推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社会责任感。应制定和实施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防止产生不利于平等和谐的性别关系的社会影响。通过现代的、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性别平等的宣传和倡导,使性别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导。东丽区华明示范镇作为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在村民整体迁入华明新市镇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针对社区管理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把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服务东丽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总体要求,着力维护社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多措并举,先行先试,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一、创新组织模式,夯实社区管理服务基础

社区管理服务承担着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搞好组织建设是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华明示范镇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成立了华明示范镇管理委员会,配强管委会党总支班子,班子成员由熟悉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处级干部组成,加强对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和领导。管委会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区事务办公室和城区管理办公室,建立起运转协调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按照每个居委会3000户的规模组建6个居委会,在居委会成立党支部,在楼栋建立党小组,实行社区党政“一肩挑”。同时,每个居委会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成立各种服务组织,搬入示范镇的居民在生产及经济建设中接受原村级组织的管理,在居住和日常生活上享受所在居委会的服务。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华明示范镇形成了街道党委、示范镇管委会党总支、居委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和以村级组织(过渡型)、社区居委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为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执法体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推进示范镇社区执法体系创新,要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的“三利于”原则,办实事、解难事,夯实社区工作的群众基础,保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一)创新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升社区执法水平。经市、区两级批准,华明示范镇成立华明示范镇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交管办公室、城管办公室,区建委下设华明市政管理站,园林绿化管理站,确保了从社区整体管理到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园林等各项执法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牵头,各部门协作配合,实施综合执法,形成一个单位牵头,多个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一起上的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多头执法、分散执法、重复执法以及执法懈怠等问题。另外,在示范镇管委会的牵头下,各执法单位与相关职能科室做到了四结合:一是执法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如治理燃油三轮车违章行使、非法营运等问题,交管办人员不足,就从城管办和执法队抽调20名人力,集中时间,配合交管办统一行动。二是执法部门与物业公司结合。针对乱摆乱卖、私搭乱盖、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治理。三是执法部门与居委会结合。如开展居民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除陋习,遵纪守法等宣传教育活动。四是执法部门与经济办公室结合。着力解决里空外卖、占路经营、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问题。

(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区治安安全。为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公安东丽分局华明派出所在认真分析辖区治安特点的基础上,把全方位、立体化防控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构建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并举的打击、防范体系。一是构建以监控探头和红外线自动报警器交叉防控为主体的技防网体系,设置30个液晶显示屏,由专业人员实施24小时监管。

目前,华明家园内安装了1100多个电子眼,基本上覆盖了居民居住区、街道、广场、银行、商店、停车场等。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实现技防、警防、民防联动。二是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强化警防网建设。派出所加大警力投入,不断加强巡逻防控,组建由12名专职巡逻民警组成的专业巡逻队,以活动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形成了警车、电瓶车、步巡相结合的巡防模式。为方便群众、加大警力覆盖范围,该所先后在华明家园内的6个社区建立了警务站,形成以派出所为核心,6个警务站为扩散点的网状防控体系。三是积极推进群防群治,构筑严密的“民防网”。以治保会为依托,以治保积极分子为基础,积极动员和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建立了300余人的物业保安巡逻队、治保会巡逻队、志愿者巡逻队、构筑起全方位的社区群防群治体系,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平安。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华明示范镇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对社区居民最关心、最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及时高效地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物业管理难题。针对社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由社区管委会牵头,滨丽公司有关部门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分析研究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职责,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实解决措施。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社区管委会、滨丽公司、物业公司分别派员成立了受理群众投诉联合办公室,设立固定办公场所,设计制作《业主反映问题登记表》、《处办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做好登记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相关维修单位和人员下达《处办单》,限时解决处理问题,由业主签字后反馈到联合办公室。针对物业公司和建设单位维修力量不足的现状,社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抢修队伍,对集中突发问题和常规维修人员工作日外出现的问题进行抢修,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或把群众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根治社区管理顽疾。

所谓“疏”就是想办法、给出路、化解矛盾。“堵”就是对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实践中,两者缺一不可,互为前提,互为保障。例如:针对“马路市场”和路边摆摊设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本着方便居民出行购物的原则,先后兴建4个菜市场,可容纳各类摊位510多个。既解决了“乱摆摊”这一顽疾,又为规范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还为经营户带来收益。再如:不让居民封护栏,就首先做到社区治安防范到位,建立起“民防、警防、技防”三张网,几年来没出现入室盗窃案件;禁止“燃油三轮车”非法营运,就由管委会发放资金补贴,批量购置电动四轮车,进行电动车整体换代,既保护了社区环境,又提升了示范镇的整体形象;不让乱贴小广告,就在小区入口处和门幢入口处设立“宣传栏”和“宣传板”专贴小广告;不让设置大锅盖天线,就保障每套房屋通有线电视线路等。

(三)创新管理模式,疏通交通管理障碍。长期以来,华明街以运输行业闻名,运输户多,驾驶员多,交通管理问题也多。为疏通交通管理障碍,加强交警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华明交管大队配合示范镇管委会成立“驾驶员协会”。“驾驶员协会”以为驾驶员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把帮助会员排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协会真正成为连结会员,沟通会员与交警思想感情的纽带。“协会”成立以来,围绕“文明交通社区创建”,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以交通安全知识及新市镇概况为主题的“华明新市镇驾驶员协会知识竞赛”;组织会员代表参加华明新市镇交通专题会议;召开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由华明交通大队警长、警员向会员们宣讲交通安全知识;组织观看交通宣传片,通过实例警示驾驶员时刻注意安全驾驶等。每年年底,“驾驶员协会”还组织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对优秀的会员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奖金、奖牌。为维护驾驶员的切身利益,“驾驶员协会”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引进保险公司人员进驻园区,负责电动车车险和园区内停车场的保险事宜,一方面维护了车主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镇内的交通安全。

(四)以人为本,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与管理。针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街司法所配合社区居委会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核对登记,建立安置帮教档案,采用一帮一的方式确定重点帮教对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召开帮教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做到预防在先,帮教随后,防止或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同时街司法所还与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协作,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积极引导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目前,全街安置帮教人数为152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8%。按照区《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发放临时救济的通知》精神,在刑释解教的当月街道还为刑释解教人员每人发放救济补助款1600元,切实解决其燃眉之急。

为扩大安置帮教效果,街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还建立了延伸帮教工作机制,即:一是配合区司法局,把犯罪服刑人员请出来参观华明示范镇的建设,为其举办婚礼,以真情、真景、真事进行感化教育;二是以实际行动帮助服刑、劳教人员家属解决生活困难,为犯罪服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三是重大节日期间,由社区居委会采取座谈会、入户走访慰问等方式向服刑、劳教人员家属转达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爱,让服刑、劳教人员在监所内安心接受改造。

(五)突出服务,加强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一是结合平安东丽创建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治保会、单位保卫组织、调委会、治安联防队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协助做好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按照300名外来人口配备一名专职协管员的总体要求,全街配备213人的协管员队伍,其中:33名专职人员,村(居)180名兼职协管员,专门负责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二是建立街劳动服务中心,推荐外来务工人员到空港物流加工区、华明集团、华明新市镇物业管理等部门就业;协调相关部门为农民工缴纳、办理职工大病医疗和工伤保险;采取各种方式在计算机应用、手工艺编织、汽车驾驶、电气焊工等方面对农民工开展培训。目前,中心共安置外来人员就业2213人,培训887人。同时,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华明街法律服务所,积极推行法律服务进社区,在社区内为外来农民工、经商户提供法律帮助。据统计,去年法律服务所调处涉及农民工工资和外来经商户及置换房屋等矛盾纠纷达200余起。四是尽最大努力安置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并在学籍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加入团组织等方面平等对待,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工作

芙蓉里东社区是一个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每年流入流出的务工经商人员达200人左右,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芙蓉里东社区结合“讲团结、转作风、强本领、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对于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高度重视,从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出发,不断创新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社区实行属地登记制度,确保信息登记不遗漏;发挥全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制度,规范运行全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及时了解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变化情况,不断提高信息交流、查询、联系、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异地查询畅通,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完整、准确。

实行流动人口管理日清、周结、月报制度。在社区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制定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制度(四知:知育龄妇女姓名、知婚姻状况、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知避孕节育措施;四清:流动人口情况清、基础教育对象和内容清、协会基本情况清、避孕节育随访对象清;四掌握:掌握政策法规、掌握辖区育龄妇女信息动态、掌握各类药具及用法、掌握计划生育基本数据)。牢牢把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及时登记、认清核对、及时注销”工作程序,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工作落实到每名包片干部身上,当天下班1小时前将登记情况上报,做到“日清”;每周将责任巷道,片区的流动人口全部走访复查一遍,及时调整和补充流动人口工作台帐,做到周结;每月将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团结街街道综治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做到月报。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机制。社区的计生专干利用培训的机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向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奖优政策,在实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保证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提供零距离的计生政策、避孕节育和预防艾滋病咨询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为她们建立了“姐妹QQ群”,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解决社区内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帮助妇女们化解“恩怨”。同时,社区还成立了DIY会员生活创意中心,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大家在编制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并根据群众需求,集思广益,不断编织有新意的作品,并将平时制作的工艺品定点在三洋广场商铺销售,流动育龄妇女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真正推向了社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强化宣传教育,完善租房管理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在辖区繁华地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其次,把流动人口宣传教育纳入全市综合治理宣传月和平安建设中。宣传月中向流动人口发放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通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手册》和《房屋租赁须知》1000余份,发放《致流动人口一封信》和《平安手册》1500余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社区,市北区突出“民主、管理、服务”三大主题,积极探索以社区建设规模化、社区自治民主化、社区管理精细化、社区服务品牌化和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即“四化一加强”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社区建设跨越发展,为建设国际化高品质特色城区提供扎实的基层基础保障。

一、以整合社区资源为出发点,逐步实现社区建设规模化。

以本次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着力解决部分社区规模小、社区用房小、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少的问题。一是适度调整了社区规模。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参照常住居民户数,对无物业管理或实行物业管理较少的社区,调整到3000户左右。实行物业管理较多的社区调整到4000户左右,使全区社区总数由113个调整到目前的80个。二是壮大社区工作力量。规模调整后,每个社区工作站一般配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8职,其中,社区“两委”专职工作人员职数统一调整为1正2副,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职,社区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和居委会副主任各1职),聘用专职社工5职(现有社区工作助理和新招聘专职社工)。社区工作站设站长1人(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副站长2人(原则上,1人由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兼任,1人由招聘的专职社工兼任)。新招聘的专职社工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三是有效整合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目前,全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从调整前的平均457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06.5平方米,力争至“十二五”期间每个社区均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档次高、功能全的社区综合性服务用房。规范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统一、三大功能、四个窗口、五项服务、六大活动”规范化建设目标,将社区用房统一冠名为“社区服务中心”,统一“社区一家”社区标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办公、服务、活动三大功能区,办公区原则上集中设置社区党务、社区居务、社区警务、社区物业四大服务窗口,服务区突出养老、儿童、互助、康复、缴费五大为民服务事项,活动区主要组织居民开展学习、文体、网络、才艺、志愿、协会六大服务活动。

二、以扩大居民参与为突破点,稳步推进社区自治民主化。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动,从制度和程序上进一步进行引导、规范和保证,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畅通民情渠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居民直选,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本次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加大了社区居民委会直选力度,在全区80个社区中,有43个社区采取了居民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二是创新民主管理体制。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主体的“两委一站一协会”社区民主管理新体制,通过在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工作站,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还在物业管理小区创建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依法自治、业主委员会依法维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到位的“四位一体”管理体制,较好地解决了物业管理小区的各种矛盾纠纷。三是创新民主自治机制。探索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的 “2+X”民主自治运行新机制,培育了3378家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了2074个“一长八员”楼院协管会,推行了“八必访”、“八必报”、“九条线”、“十项承诺服务”的“88910”社区服务新方法,全面深化为民服务代理制,实现了居民自治从社区向楼院、楼栋的有效延伸。

三、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着力点,规范促进社区管理精细化。

积极建立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实现对社区事务的责任承接、全面覆盖和精细管理,使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基层,服务于群众。一是设立社区工作站。按照“一居一站”的原则设立社区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实行居站分设、交叉任职、合署办公,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和水平,有效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在社区“两委”、社区工作站人员构成上,实行“选聘分离”。在职责分工上,实行“政社分开”。在民主自治上,实行“议行分设”,使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日益繁重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是强化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以楼院为网格单元,合理划分责任包片区域。楼院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院协管会成员和楼栋单元长协助做好包片区域管理工作。街道党工委成员对包片社区的管理工作负全责,结对科室协助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健全区级联系领导、街道党工委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街道社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辖区内综合管理工作,研究决定重要事项,布置落实工作任务。公安、消防、城管、人社等垂直领导的协管人员,进入网格管理。水、电、气、暖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协助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和服务进社区,无缝隙、全覆盖。三是实施社区信息化管理。建设了区街居三级社区信息网络。完成集社区事务管理、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涵盖社区100多项管理和服务业务的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国内首个通过音视频即时通讯方式的“市北民情在线”网络服务系统。四是建立“10+2”社区工作考评体系。“10”即社区党建、社区居民自治与规范化建设、社区救助保障、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10项社区单项工作,2为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两个方面。通过明晰标准、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兑现奖惩等措施,激发社区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优质快捷地服务居民群众,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和谐社区。

四、以提升服务水平为落脚点,努力形成社区服务品牌化。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的目标,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在全区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一是努力打造民生创业沃土服务品牌。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实施民生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投资建设3700平方米的民生创业服务基地、35000平方米民生创业园,开办10处民生夜市,创办家庭创业小作坊,设立小额创业基金,形成了以创业培训、商贸流通、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项目为主体的民生创业服务体系,使4000余户困难家庭走上自食其力的创业之路,其中1650户低保家庭成为致富之星。实施了大学生就业“亲情协助”活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全区540名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与2600名毕业回社区的大学生结成就业帮扶对子,提供就业信息,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就业率达到90%。二是努力打造民生文化客厅服务品牌。把实施民生文化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突出任务,以文化凝认同、聚合力、育文明、促和谐。深入开展“我爱市北•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活动,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社区图书室、居民学校等700余处,成立612支特色文化队伍,通过以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为载体,年均举办1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紧紧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的中心任务,按照“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的要求,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培树了“党员在身边”、“社区帮您办”、“为民服务一线通”、“居民生活事事通”等一批富有影响力的社区党建品牌和社区服务品牌。三是努力打造民生宜居家园服务品牌。大力推进面向社区低收入困难群体的阳光救助工程,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民生创业为根本、社会互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应急救助为绿色通道,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市北区民生指数评估与保障机制”,在全区建设了113处社区阳光互助家园,零距离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大力实施面向老年群体的“爱心助老服务计划”,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2张,并为全区9000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为老服务一键通”,实现24小时应急应需保障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使1900户困难老年人得到每天2小时的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集商业业态、旅游景点、人文内涵和环境再造于一体的天幕城、文化街、体育街等17条特色街群,形成了独特的“市北特色街现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根本点,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创新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构建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行社区“大党委”模式。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设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在100名以上的,工作基础较好,设立社区党委。目前,在全区80个社区中,设党委的34个,党总支的45个,党支部1个。社区内以楼院、楼宇、物业小区、路段为单位划分网格,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增设了社区书记1职、专职副书记1职。吸纳部分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等的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委员或兼职委员,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述职评议和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党组织的重大活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定期向党员群众公开,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评议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成效,加强对党务公开的监督。三是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拓宽选人用s人渠道,切实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较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努力形成一支以45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回社区任职,选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等,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四是着力加强党员管理。经常性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搭建街道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联系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方式,增强管理教育实效。

第四篇: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不仅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离不开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牞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牞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牞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些差异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于**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则兴盛,分裂则衰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同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我国的强大,总是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并策动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从事分裂活动,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原则,积极开展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以增强国内各民

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各民族人民已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主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民族意识中消极的内容引发的问题。民族意识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牞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意识。在民族意识中有积极向上、能激发本民族奋发图强的一面牞也有狭隘的只顾本民族利益而不顾其他民族和全局利益的一面。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牞各民族要求加快发展的民族意识日趋增强。这种民族意识是健

康的牞是应该提倡和发扬的牞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表现。但是牞民族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也会增长牞从而影响各民族的团结。例如,过分强调本民族的利益牞不顾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利益牞不能正确处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以及国家关系等等。对民族意识中消极的内容牞如果不注意

正确引导牞则有可能成为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经济利益引发的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牞各民族所获经济利益的不均衡牞将会出现新的矛盾。民族地区的市场发育不健全,软、硬件水平不高牞有的部门和企业可能会根据资源的市场取向牞投资上项目对民族地区考虑不均衡,使一些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产生误解。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牞国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牞增强综合实力牞调整了政策牞由直接给钱给物改为基础设施建设牞一些长期依靠国家救济的干部和群众一时不理解。由此产生的情绪,容易影响民族关系牞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

西方敌对势力引发的问题。我国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是跨境民族,而且民族地区大多位于祖国的边疆牞与十几个国家接壤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帝国主义国家曾多次侵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和分裂活动,均被我国各族人民挫败了。近年来牞西方敌对势力又妄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牞利用分裂主义组织搞分裂活动,破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是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个民族的团结。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要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本领。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各族干部,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密切合作,齐心协力为各族群众谋利益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

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尤其要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原则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是西方敌对势力的一贯手段。分裂势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我们要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广泛发动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依法打击分裂主义势力的破坏活动,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以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第五篇:民兵预备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民兵预备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级组织和各阶层人员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笔者结合从事的武装工作,试谈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安全保卫作用

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作为现役部队的后备军,作为兵员动员的主体,是我国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祖国尊严和和平统一的中坚力量,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挥着安全和保卫的职能,为履行此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两方面工作的抓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自身建设要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年轻力壮的群体,年龄在十八至二十八周岁左右。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这支队伍应提倡高学历、宽知识、深文化,好品德,还要学好军事技术,懂得当前形势发展趋势,学好安全保卫的知识和技能。要主动磨练意志,提高生存适应能力。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训练和使用中提高。平时应接受多种训练和演练,有了实战任务时积极参与,在配合部队作战和单独执行任务中提高自己,以成为有用之才。

二是传统的制度要落实。民兵预备役工作有着多年的实践,优良传统很多。就民兵工作本身来说,首先是民兵预备役的整组。应按照上级的统一规划和要求,依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标准条件,参照整个发展规划来实施,尽量把复退军人和有特长的青年吸收进来。在新形势下把专业队伍建设好。重点突出高科技力量的建设。其次是军事训练。训练一般应集中到县一级训练基地实施,以确保效果。内容和参训人员必须紧紧围绕目的和要求安排,要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按训练大纲施训和考核。对于舟桥分队、信息分队、心理战分队等难度较大的,应积极摸索探讨,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掌握规律,为未来作战输送有用之才。再次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严格管理。应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加快民兵预备役装备武器的更新换代步伐;对于常规武器和传统的武器弹药,要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把装备武器和训练武器区分管理,落实安全工作和技术保管,确保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不发生任何问题。

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突击队,作为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他们与共青团员一样,具有不可估量作用和潜力。

一是应注重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民兵预备役队伍健康成长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保证。在新形势下,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应该动摇的。要依托《民兵和预备役士兵政治教育读本》的条文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作用,坚定参建参治信念。还应搞好光荣传统和职能使命教育,确保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发展方向。

二是要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民兵预备役人员遍布各个角落,他们是经济建设最直接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发挥其骨干作用,就能以一带三,起带头辐射的作用。应在城镇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深入开展“民兵号”、“预备役号”活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在农村,一方面应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项目,摸索经验,形成规模,为“三农”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应继续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巩固和发展前些年扶贫攻坚的成果,疏理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争取做再一次的飞跃,创新一轮的辉煌。

三是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应充分调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除旧俗、树新风,形成新的乡风民约,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建设。应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学科学用科学,带头坚持精神文明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些人们有目共睹的实事和好事。

三、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急维稳作用

应急维稳工作,历来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点。平时的许多教育训练、编组配干、装备配备等,都围绕可能发生的问题抓落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急维稳成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及时应对这些事件和问题,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是要做维护社会稳定的卫士。应坚持把维护政权的稳定,创建平安环境作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发挥他们在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大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能作用。通过政治教育和一些有效的活动,教育启发民兵预备役人员严守政治纪律,严格遵守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与各种预案的修订完善,积极参加各种演练,提高执行应急维稳任务的能力。向信访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学习,提高做好化解矛盾和疏导群众工作的本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明确任务,拟制完备的方案,并适时组织训练和演练,使之掌握基本常识和要求。一旦事件发生,就能快速反应,快速集结,快速机动,快速处置。尤其是火警、水灾等自然灾害万一发生,其损害程度是不可估量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思想准备和高超的应对把握,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争取在维护和谐社会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

如何发挥民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兵预备役人员既是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人武系统应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亦兵亦民的优势,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如何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在发展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民兵植根于社会之中,身处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人数多、分布广,人武系统要积极组织民兵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要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在实施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中发挥骨干作用。通过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城乡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城市民兵为农村民兵送知识、送信息、送项目,提高其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开创农业和农村建设新局面。要重视组织农村民兵积极投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参加科技兴农,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支柱产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卫士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寓兵于民,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最了解民意和群众呼声。因此,在发动民兵构建和谐社会中,人武系统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民兵在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能作用;要教育广大民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指挥,听从组织安排,严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要积极发挥寓兵的优势,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做好说服和疏导群众的工作,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落实民兵军事训练任务,突出应急训练,努力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发挥模范作用。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各县(市、区)人武部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规范道德行为,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组织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做宣传先进思想文化的模范。积极参加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头弘扬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破除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做实践先进思想文化的模范。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民兵预备役人员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以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影响带动群众,传播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二、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一种全民意识。国防观念的强弱,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责任感和关注程度。具备强烈国防观念的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必然是积极的,行动必然是自觉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防观念这种无形的精神因素,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相反,国防观念淡薄,对国防必然持消极的态度,行动上必然也是被动的。全民国防观念的培养和形成,是建设强大国防所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广大民兵要时刻牢记使命,自觉参加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支持国防建设。

(一)富国强兵的观念

国无防不立。国防与经济,历来是国家独立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条件。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增强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它的国防并不一定就强大。在人类历史上,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防的强大,两者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前提,但经济发展了不等于国防会自然强大起来,如果不采取切实步骤加强国防建设,国防是很难强大的。19世纪中叶,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占居首位,高于整个欧洲GDP的总和,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世界首富,可留下的却是一段“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历史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富国强兵的重要。国家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不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因此,广大民兵一定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牢固树立富国强兵的观念,着眼民兵履行双重职能的需要,深刻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方针的丰富内涵。既要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民兵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为富国出力,又要增强兵的观念,爱军习武,苦练本领,为强兵尽责。

(二)忘战必危的观念

国防建设维系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亡、人民的荣辱。回顾过去,近代中国“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不能不引起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认真思索。(举例说明)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历史老人无数次对我们的谆谆告诫。人类已经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21世纪,但战争这个残害人类的“怪物”并没有远离人类。因为,20世纪以及更以前的年代所产生和遗留的国家之间的利益、民族之间的矛盾、宗教之间的纠纷、领土彼此的争端等问题没有被全部解决,而是随着人类的脚步一起跨入了21世纪,尤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20世纪末又有新的发展,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公害”,它们仍将是21世纪和平“肌体”中的“顽疾”,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大道上的“绊脚石”。这些都可能导致原已降温了的军事热点再次升温,或者激活一些潜在的军事热点而引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我国安全与发展利益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大民兵要牢记百年国耻凝聚成的“国无防不立,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历史昭示着我们,现实警示着我们,民兵要肩负起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必须牢固树立忘战必危、忘战必亡的观念,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紧迫感与责任感,系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带”。

(三)依法尽职的观念

履行国防职责,是法律赋予民兵的神圣使命。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国防法规体系建设,已相继颁布了《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国防法规。这些法规为各级开展民兵工作,为民兵履行职责提供了基本依据。只有树立依法尽职的观念,才能真正把国防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民兵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提高民兵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民兵组织有纪律、有秩序、团结好、有战斗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民兵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引导,使民兵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依法尽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丰富内容,能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民兵的言行上,最终体现在提高战斗力上。因此,民兵要认真学习国防法规,全面了解法律赋予的国防职责和义务,牢固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观念,按照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依法履行国防职责的自觉性。

(四)谋求打赢的观念

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人民战争的基础。始终不渝地谋求打赢,能够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靠保障,是我国民兵存在和发展价值的重要体现。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组织,一直把打得赢作为着力研究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打得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持;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民兵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信心,增强了凝聚力;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民兵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遏制战争、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仍然需要这种谋打赢的观念,也必须确保打得赢。总之,打得赢是国家强大和民族强盛之所需,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系。在未来战争中,需要广大民兵在更广泛的范围上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民兵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战争结局。因此,广大民兵必须进一步强化打赢意识,牢固树立谋求打赢的观念,用打得赢的要求指导和推进民兵各项建设,衡量和检查民兵各项工作;必须把打得赢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头脑,苦练过硬的技术、战术,为实现打得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带头履行国防义务,为加强国防建设多做贡献

参加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关键是要落实在国防建设的实际行动上。对广大民兵而言,就是要模范履行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一)踊跃服兵役,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按照我国《兵役法》的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宗教信仰和受教育的程度,都有应征服兵役的义务。依法应征服兵役,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是强烈的国防观念在法律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凡符合服兵役条件的民兵,都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关心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真正以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树立自觉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观念,平时要按照兵役机关的通知,到指定地点进行兵役登记,做好应征入伍的准备,战时一旦祖国需要,应当挺身而出,积极参军参战,以实际行动履行保卫祖国的崇高使命。

(二)积极参加军政训练,掌握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对民兵实施军政训练,是提高民兵军政素质,增强民兵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储备强大后备兵员的重要途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形势要求,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摆在每个民兵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首先,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质,确保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广大民兵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坚决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祖国赤胆忠心,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勇于奉献,经得起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其次,要积极参加训练,提高军事技能,确保军事上过硬。现代战争对民兵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兵要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军事常识和军事高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和基本战斗动作,还要具备良好的体力、耐力和顽强的意志,锤炼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确保平时能够完成战备执勤和各种应急任务,战时能够配合部队作战和独立遂行战斗任务。

(三)搞好战备执勤,保卫边海防安全

做好民兵战备执勤工作,是民兵应尽的义务。在我国漫长的海陆边防线上,筑起了以部队为骨干、以民兵为基础的“钢铁长城”,共同肩负着守卫海陆边防的任务。军民联防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思想在保卫边海防斗争中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常备军数量减少,边防部队防御间隙增大和边防斗争更加复杂的情况下,搞好军警民联防是新形势下加强战备建设和边防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广大民兵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搞好战备执勤的重要意义,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武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军警民联防,形成军民一体、密切协同的防卫体系。要配合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平时进行巡逻、观(侦)察、警戒、防空、防特和防空降,战时共歼入侵之敌。要配合公安、武警等部门对海上船只、港口码头、车站和交通要道等,加强边海防管理和边境控制,打击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内潜外逃,为保卫祖国边疆和人民安全贡献力量。

(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和平劳动

维护社会治安是民兵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落实《宪法》和《兵役法》赋予民兵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完成这项任务,对于巩固国家政权、保持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民兵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去圆满完成任务。要积极开展护村、护厂、护矿、护林、护路等活动,维护本地区、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要积极协助公安部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充分发挥民兵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要积极执行应急机动任务,以过硬的军政素质,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要积极参加重要目标守护,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贡献。

(五)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持部队建设

拥军优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军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我党我军我国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拥军优属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亿万军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我们民兵一定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重视拥军优属、支持拥军优属、推动拥军优属。广泛开展行业拥军、社区拥军、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大力支持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和国防工程建设等任务。要切实协助各级组织落实好军人优抚政策,广泛开展“帮战友”活动,主动帮助军烈属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为部队、军人及其家属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支持军人安心服役,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

下载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文明和谐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弘扬文明服务正气 共创文明和谐机关 文明服务是增强机关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动力, 是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化解机关内部矛盾和人际积怨的重要措施。文明服务不......

    公平是和谐社会重要特征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述要“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如何看待构建社会主义......

    公平是和谐社会重要特征

    文章标题:公平是和谐社会重要特征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述要“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和谐社会有多种不同类型。......

    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有......

    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社区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繁杂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包括......

    构建和谐社会[优秀范文5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

    定稿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修改稿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