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桥社区三有一化汇报材料
金桥社区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金桥社区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金桥社区 “三有一化”的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金桥社区成立于2007年10月24日,位于东川城郊结合部,东至凯通路以西,南至团结路以北,西至铁路以东,北至沿河路以南,总面积约0.65平方公里。金桥社区是一个以企业职工、个体商户及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要人群,城乡相结合的老居民社区。
1.社区工作人员配备情况。社区工作者17人(社区党支部书记1人,工作站站长1人,书记助理1人,副站长2人,工作站5人,两保站5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1人,禁毒专干1人)。社区领导班子以党组织书记作为关键,明确社区干部职数配备和管理体制,确保做到“有人管事”。
2.社区办公经费保障情况。每月办公经费:1500/月,党建工作经费15000/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以财政支持为主,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确保做到“有钱办事”,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
3.社区办公服务阵地情况。办公用房现状:面积约576㎡,由政府划拨使用。社区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社区“有处议事”,目前,(1)社区网上党支部的维护,体系健全。社区有整洁的办公用房、党建活动室、社区两保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完善,配
备了4台电脑、电话1部、党员电教片1套等办公设备。(2)由有关部门征订各类党刊、党报、杂志、书籍等学习资料,同时,充分利用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党建、劳动保障、综治、民政、计生、残联服务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3)社区设有党务公开栏、居务公开专栏,居民意见信箱、宣传黑板,社区将受理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电话形式予以反馈。社区事务一律公示于众,接受居民监督。
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新格局
1、加强社区党建。辖区现有党员32人。
2、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健全,加强党建“五项制度”建设。落实社区党建联席议事制度,年终党员考评制度,党建联络员制度,社区党务、居务评议公开制度。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社区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使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工作和制度上得到保障。社区对党员进行分类指导,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坚持“三会一课”,每季度召开一次支委会,研究支部工作,安排党员学习。坚持年两次党员民主生活会。每季度上好一次党课,定期召开工、青、妇党员会议,搭建党员服务平台,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挂牌上岗服务,开展为民服务、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志愿者服务,树立了社区党组织的良好形象。二是社区党组织认真对辖区党员进行登记、建档,组织参加支部活动,保持与每位党员
相互沟通,交换思想,走访、慰问、帮扶、征求意见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4、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新路子。社区对在职党员,认真落实好党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目标考核,推行党员服务联系卡、登记卡、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同时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
5、开展“共驻共建”。积极动员辖区单位党支部参加共建并签订共建协议,社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1、工资待遇太低。现在的社区干部除政府发放的补贴外,他们没有其它收入。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承担了全部的职能工作,而身份只能作为编外人员进行管理,这是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极大不公;在经济待遇上,由于社区工作人员未纳入事业编制,在物价如此飞涨的今天,这种少得可怜的补贴,除去保险费、交通费、通讯费,所剩部分寥寥无几,确实难以养家糊口;因此,有的社区干部得过且过,缺乏开拓创新,勇于担责的精神;有的社区干部不安心工作,对工作应付了事。
2、进城务工人员自发聚集于新桥河天桥下。每天约有300名进城务工人员从早上6点聚集至下午5点才散去,严重影响了交通次序、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并造成了部分公共设施的损坏。建议在新桥河附近建立简易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3、机修厂生活区改造。机修厂内有部分房屋建于五、六十年代,房屋老化严重,雨季时屋顶漏水严重,缺乏规范管理,治安问题严峻,环境卫生仅靠社区组织每周一次的公益性劳动无法解决机修厂整体环境的根本问题。大部分居民反映要求对机修厂进行城中村改建,解决根本问题。
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1、扩展服务。社区的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社区办公室中,要真正走入居民家中,不能等问题,要主动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社区今后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儿,针对小学放学较早而学生家长下班回家较晚之间的矛盾社区计划设立“一小时课堂”,有效利用起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之间的一小时空挡,以社区的会议室作为教室,邀请辖区内退休教师轮流对社区“一小时课堂”的学生进行每天一小时的作业辅导,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放学后一小时内无家长管理的空白,又能提高学生成绩,一举两得。关注孤寡老人,社区内老年人多数待遇较低,子女也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缺少语言沟通,且机修厂内也缺少娱乐休闲的场所。社区搬迁后办公场所有所扩大,社区利用部分场所作为社区内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社区将积极主动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尽力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社区对外服务的新路子,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2、社区将成立婚姻介绍所——鹊桥屋,旨在解决辖区内未婚人员的婚姻问题,促进婚介行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大龄青年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篇:社区三有一化
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务实推进“三有一化”
全面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发展水平
——在全国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城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陶明贵
(2010年5月11日)
城关区是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区,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行政管辖24个街道和148个社区、1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万人,流动人口约40万人。区内有省、市、区三级党政军机关,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与决策指挥中心,经济实力居全省86个县区之首,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区中位列第二。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0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79.3亿元,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1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30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要求,区委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区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精神,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努力构建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大格局,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行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为“一肩挑”的社区配备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副主任,研究制定社区书记、主任管理办法,建立起由街道党工委初始提名、区委组织部考察任免、街道党工委管理使用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按照社区常住居民人口多少,配备3—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含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社区聘用人员管理,根据社区工作量合理确定聘用人员名额和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待遇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由区财政负担的方式确定,并参加社会保险,由街道负责考核和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入与街道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由区财政每年投入5千万元左右资金,力争3年内彻底解决部分街道和社区无办公用房或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并建成“标准化一门式服务大厅”。根据责、权、利相一致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于2010年上半年研究出台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并规范部门、街道、社区的关系。主要抓实了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抓阵地,努力实现“有处议事”。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现场走访、实地勘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产业、服务等因素,确定了“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街道社区阵地建设总体思路,通过新建、购买、整合、扩建四种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解决2个街道、43个社区无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面积不达标的问题。截止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6171万,完成了2个街道、25个社区阵地的新建任务和16个面积不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工作,新建、改扩建面积分别达到4000和5000平方米,使全区126个城市社区中阵地达标社区达到124个,剩余2处重建任务将在年内全部完成。同时,大力完善配套设施、不断优化阵地功能,建成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72个,在大厅内部统一设置社区党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环境卫生等功能室和服务窗口,并配齐了电脑、电视、DVD、LED电子显示屏等办公和电教设备,征订了各类党报、党刊及其他学习资料,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
二是配强队伍抓龙头,努力实现“有人管事”。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和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学习工作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实行菜单式学习培训,全面提高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和待人接物、善抓细节、服
务群众的能力。近两年,全区共举办街道、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9期,举办集中社区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街道社区干部1900多人次。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民主测评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对街道领导班子年龄、学识、性别、特长、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组合。同时,采取换届选举和日常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年纪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基层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了一批热爱基层、办事公道、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班子中,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基础,近两年,先后有2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社区书记(主任)被及时提拔到了街道和区直部门的领导岗位上。全区125个城市社区中有92个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工作“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27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平均年龄为41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7%以上,使全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大幅增强。
三是加大投入抓保障,努力实现“有钱办事”。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0年起,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分别提高至每社区每年1.5万元和5000元,并通过党费补贴、自主创收、有偿服务、社会支持等辅助方式,形成了以财政支持为主,其他补充方式为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近两年,区财政累计为全区147个社区拨付党建经费800余万元。同时,通过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评选表彰先进社区工作者等措施,从制度层面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多方面奖励,让广大社区干部真正感受到了“工资上有保证、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离职后有保障”,激发了广大社区干部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多措并举抓统筹,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大格局。强化区委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分会三级网络协调机构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搞”的形式,深入开展搭建“党群连心桥”、构筑“舆情信息台”、实施“贫困救助线”和科技、文体、教育、卫生、法治、安全“六进社区”等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深入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服务岗位认领”、“党员服务岗”认领活动,目前,共有800余个单位党组织、9000余名在职党员、8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活动,近3000个社区服务岗位得到认领。开通信访、手机和“两代表一委员”下访三部信息网络“服务直通车”,通过召开意见征求会、设置意见箱、印发民情信息卡、公布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电话、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下基层等多种方式,着力为居民群众答疑释惑、排忧解难。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导向,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辖区学校、医院、企业等不同组织,广泛组建“共青团志愿者”、“巾帼党员志愿者”、“党员文明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利用学习雷锋活动日、七一建党节等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行动,目前,全区以宣传教育、助残扶困、医疗保健、家政咨询、文体卫生等为服务内容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有600余支,注册登记2万余人,在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 “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初步构建,全区共建成社区文体活动室160个、社区党校(市民学校)90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20个、文化娱乐团队200支、健身路径100条,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聚成“一条心”、左右联动拧成“一股绳”、前后联动编织“一张网”、内外联动形成“一盘棋”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涌现出了“五园一湾”、“七树一林”、“五型社区建设”、“阳光惠民工程”、“民情直通车”、“民情气象站”、“‘ 五认’公德建设”等一大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品牌,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街道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多年来,我们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摆在全区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支持,也得益于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意识不强、思路不清、华而不实、重经济轻党建,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个别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不够得力,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部分街道社区党员党的意识淡化,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完善思路、探索办法、逐步解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继续务实推进“三有一化”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加强街道社区党建,以昂扬的斗志和得力的措施,抓主抓重抓难点、求实求新求突破,努力把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社区三有一化
社区三有一化基本含义:即在全国城市社区中,开展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的活动。
社区:这里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街道办事处、行政建制镇政府的下设基层组织。“社区”受街道、镇政府的委派,在本辖区内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管理社会事务,属于城镇居民的自治组织,管辖对象以城市、镇非农业居民为主。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有:
有人管事:要从建立完善选配、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入手,突出抓好城市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党组织书记作为关键;明确社区干部职数配备和管理体制,确保做到“有人管事”。社区干部主要通过街道(乡镇)机关选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到社区任职、选聘协管员、公益性岗位补充等五个途径解决。
有钱办事: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以财政支持为主,以党费为补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坚持高标准落实社区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确保做到“有钱办事”,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
有场所议事:要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共享”,统筹城市区域内的阵地、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加快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党员服务机构建设。强力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做到“有场所议事”。一化: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完善驻区单位协调联系会议、社区党支部会议、社区居委会会议制度等,着力构建起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第四篇:社区三有一化典型材料
围绕“三有一化”目标,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加强“三有一化”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于***年撤县设市,城区面积2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2万,辖18个乡镇、2个街道、17个社区,有社区党员4630名。近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实现社区建设“三有”和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工作目标,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化领导,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扎实推进了全市城市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一、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一是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尤其是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通过从机关下派、从优秀后备干部中选派等方式,挑选7名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镇、街道干部到***、***、***社区等7个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在积极配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同时,加强其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配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采取选聘选派优秀人才进社区、招聘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等多种方式,为社区配齐工作人员,我市选聘了4名大学生“居官”充实到社区工作。目前,有9个社区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84人、交叉任职39人。二是加强社区干部的管理。制定下发了《***村(居)干部管理办法》、《关于村(居)组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兑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制度,落实了大学生居官每人每月1600元的工资待遇。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制定社区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实行科学和民主决策,提高社区领导班子决策水平。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围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我市坚持每年办好2期以上社区干部培训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 训社区干部,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选派了13街道社区干部到上海、南京等地挂职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社区管理服务理念,有效提升全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二、健全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一是将社区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根据社区人口数量每年分别给予每个社区5-6万元不等的社区“两委”工作经费,并实行社区账务乡镇、街道管制度,由社区所在街道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筹集为补充的方式,把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基层干部待遇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场所建设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每名党员100元的培训经费,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钱办事”。二是建立部门整合工作经费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采取“政府买岗位”的形式,对民政、低保、社保、医保、计生、残联等8个社区工作岗位96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由市级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同时,整合在职人员力量,从市公安局选派17名民警到社区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安排文化、城管部门26名工作人员到社区兼任社区文化辅导员、社区城管员等,既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有效减轻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经费压力。
三、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实现“有场所议事”。近年来,市财政按照每个社区6万元的标准先后为5个无场所或靠租、借场所办公的社区解决了活动场所,加上市委组织部下拨留存党费、街道拨款、共建单位资助、社区自筹等渠道,近年来,全市共投入260多万元用于解决社区无办公场所的难题,新建的社区办公场所面积都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目前,17个社区都已达到了四室(办公室、活动室、电教室、警务室)二站(社区服务站、计生指导站)一场所(活动场所)的要求。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3个、社区图书阅览 室17个、棋牌室17个、多功能会议室10个、老年人活动室以及民兵之家、妇女之家等其它群团组织活动室43个;有12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置了电话、电脑、电视、VCD等办公电教设备。每个社区设置了宣传栏、公开栏,并将社区概况、社区干部照片名单及分工、社区党组织职责、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社区党建工作制度等全部公开上墙,从而使社区党建的工作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场所议事”。
四、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城镇区域化党建。一是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将社区党员划分为“直管”、“双管”、“协管”三类进行管理。对居住在社区离退休党员、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党员和 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党员,通过明确组织关系接转全部转入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并与社区居民党员一起实行“直接管理”;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目前我市已有3315名在职党员凭报到卡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进行了报到;对组织关系在外单位而居住在社区的党员主要是流动党员实行“协助管理”,通过定期走访“协管”党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组织他们参与社区活动,规范对“协管”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推行和谐社区“345”工作机制。“3”即建立“三卡”,社区居民监督卡、党员志愿者联系卡、党员结对帮扶服务卡;“4”即设立“四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民生工程服务中心、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中心;“5”即开展“五千活动”,进千家门、识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初步构建了面向社区各类人群的社区服务体系,服务项目涉及计生、低保、医保、职业介绍、卫生保健、社区事务、等10多个项目,为开展系列亲民、为民、便民服务搭建了平台。共为1250名特困居民申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优待、救济和慰问金 180万元,免费对1018名下岗职 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帮助3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三是进一步健全区域党组织共建协调机制。建立了全市“一组二会三员四挂”的社区党建协调机制,“一组”即市委成立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二会”即街道党工委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支部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三员”即在市直党务干部中选派社区党建指导员、在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中聘请社区党建联络员、在社区离退休干部和执法人员中聘请社情民意督查员;“四挂”即市领导联系挂点一个社区、市直单位帮扶挂钩一个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包干挂抓一个社区、副科后备干部下派挂职一个社区。目前,全市成立了1个市社区党建领导小组、2个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17个社区党建联席会,选派了17名社区党建指导员,聘请了34名社区党建联络员、85名社情民意督查员,17个社区均已落实“四挂”制度。这些协调组织和成员定期开展活动,对我市社区党建起到了有效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目前,我市已有86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与所驻社区签定了《结对共建协议书》。如蓉江街道积极创新“结对共建”模式,与西华卫生院、蓉江防保站联合开展医疗卫生进社区工作,为辖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和赞誉。
第五篇:三有一化汇报材料
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汇报材料
新城社区成立于2003年3月,面积2.5平方公里。有6个居民小组,居民住宅楼2210栋,常住人口12300人,暂住人口3700多人,日常流动人口5000多人。
有场所议事:
社区投资344万元,从2010年元月开始,利用一年时间,新建社区办公大楼5层2352平方米,一、三层楼作为商业用房,解决社区办公办事有钱的问题,二层乒乓球活动中心作为居民活动场所,四至五层二十四间700平方米用于集体办公,内设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和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劳动保障工作站、计划生育办公室等,极大地改善了党员居民活动场所条件。同时,社区还与镇安二中、锦湖公园管理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局等管理部门签订锦湖公园广场和休闲长廊《阵地共享承诺书》,已于今年4月份在锦湖公园小区外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8件,并明确使用标识和制度,确保居民活动有方便固定场所。
社区还准备在原办公楼基础上加盖两层,六楼建成室内健身房,方便社区居民借助健身设施进行锻炼;七楼建成羽毛球室和排练厅,不仅可以促进居民文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还可供社区秧歌队、锣鼓队和大众健身舞蹈排练、娱乐。有人管事:
社区有党员干部51名,其中党员38名,女党员6名,大学生村官1名,社区工作者4名,社区大专以上学历干部9名。
有钱办事:
1、上级财政拨付办公经费1万元。
2、社区创收:办公楼1-3层商用房租金收入5万元。
3、干部自主创业,人均年收入1万元。
4、财政拨付干部工资:正职每月1200元,副职每月1000元,工作人员每月800元。
党建区域化:
1、社区有党员总数38名,其中妇女党员6名,流动党员7名,离退休党员2名,生活困难党员5名,在职党员12名。大专学历以上学历党员8名,初中以上文化23名,小学及以下7名。党员的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4人,36-45岁3人,46-59岁有16人,60岁以上14人。
驻社区单位18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三个,医院三个,有6个党支部,党员263名,社区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参加理论、政策、文化学习,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社区支部决定2012年6月6日至7日对辖区全体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6月2日请省专家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积极参加县组织部组织的培训班。
2、将“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党建主题活动作为社区支部开展创先争优载体,在党员中开展积分评星、一树两做三帮等主题活动,开展“公开承诺”活动,社区37名党员承诺办实事35件,已兑现30件。党员群众结对子活动,社区结成互帮对子460对。组织社区干部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送平安、送服务、送温暖”为主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培养社区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同时,社区还组建由26人组成的治安联防队,年出勤18次,扩大了社区服务在居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和锦湖中老年艺术团,丰
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在全县开展“三问三解三比三促”活动中,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积极宣传、精心布置,协同镇包村干部采取进门入户走访的方式,走访了刘正柱、赵光银、靳厚宏、杨兴饭、牛小政、郑光兴、闵启银、耿思超等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农户,与他们拉家常,听取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其生活上困难。还走访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发家致富能手,认真听取了他们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访后,社区干部认真总结走访下来的收获,将意见收集整理,将需求列入工作计划,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办好。
如社区干部在走访时,得知社区党员封小建身患白血病,需要大量医药费进行治疗,社区立即发起倡议,组织党员群众捐款;五组代良胜、代忠刚父子多年的家庭矛盾,在社区干部进行十余次的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社区一组征地问题,国家的政策和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统一,社区干部在该组召开群众会议近20次,向群众宣讲国家政策,使他们认识上达到一致,目前碾子湾开发工程进展顺利;社区三组张家巷街道遗留多年的硬化工程,在社区干部多方协调下,今年4月初已完成竣工;为丰富居民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社区向县文体局申请了一套健身器材,目前健身器材已安装到位。
3、对社区党员实行量化考核,搞好创优评星活动,将社区34名党员分五类、四个层次,按人定岗定责,将全年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党员。每名党员按照各职责和工作任务,每月在积分卡上登记,支部会上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联评,确定星档,对个别党员由支部进行不定期点评,使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依托县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社区路、林、园、场等基础建设,改善了居住环境。加大经济投入,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面向流动人员、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养老、就医等所必需的保障经费;深化“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建设占地达2亩的社区敬老院,彻底解决三无人员住房问题。
五、近年来做的几项工作:
一是建起了社区办公楼;
二是解决了张家巷街道硬化亮化绿化工程;
三是解决了2.5公路的电网改造;
四是解决了两个组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76户、300多人)
五是完成了对一、三和四组重点工程是招商引资;
六是办起了社区文艺宣传队;
七是每年对居民进行素质和健康教育;
八是建起了社区敬老院。
永乐镇新城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镇安县永乐镇新城社区成立于2003年4月,位于镇安县火车站对面,东至豆腐崖与青河社区接壤,西至东关桥与镇城社区相连,北至绣屏公园接北城村,南至茨沟山,面积7.4平方公里。社区有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2300人,暂住人口3700多人,日常流动人口5000多人。辖区企事业单位21个,其中事业单位6个,学校4所,医院3个,个体商业网点250多个。
社区有党员干部51名,配备社区干部7名,工作人员4名,大学生村官 1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9名。社区属地单位有六个党支部,党员263名。
社区投资344万元,新建社区办公大楼5层2352平方米,二层为乒乓球活动中心,四至五层为社区办公场所,内设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和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劳动保障工作站、计划生育办公室等,办公设施基本现代化。社区无室外活动场所,与镇安二中和锦湖公园管理处签订了阵地共享承诺书,今年4月份,在锦湖公园小区外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8件。为方便社区居民健身和促进文化生活多样化,社区准备在原办公楼基础上加盖两层,六楼建成室内健身房,七楼建成羽毛球室和排练厅。
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县河至茨沟山、姚家湾至绣屏公园的公路,并进行了硬化绿化;修建了碾子湾休闲长廓及锦湖公园游乐长廓;完成了姚家湾市场和张家巷街道硬化;架起了锦湖公园和碾子湾二座桥;新建了社区办公大楼;茨沟山修建了二个人畜饮水蓄水池;建设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敬老院;五组在代家梁建集中居住区,实施了21户整体搬迁。这些工程大多是自建,部分是配合联建。目前,社区五组(茨沟山)还有70多户吃水问题没有解决,投资约10万元;一组(碾子湾)46户没有实施农网改造,用水问题也没得到解决;需新建一组与六组两公里的通组公路,大约投资60万元;一组组内两公里道路需复修,投资大约30万元;二中至乾祐河污水处理;化工厂公路线路改建等建设项目需要解决,大约投资180万元。
为在“十二五”期间使社区经济值实现翻两番,主要抓好八大民生工程: 一是搞好一组闲散土地资源整合,实现产值2500万,目前,该建设项目征地工作正在进行;
二是搞好三组合德市场改扩建工程,目前该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已经结束,前期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属2012年县重点项目,预计2012年10月前将动工建设。
三、做好六组居民楼建设项目各项工作。
四、四组菜市场招商和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商工作,前期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
五、筹资硬化张家巷街道,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份完成硬化亮化绿化工程。
六、做好代家梁200亩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
七、开发建设观音砭的生态休闲区,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当中。
八、组建一支文化娱乐宣传队,已于2011年底组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