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民生问题

时间:2019-05-14 15: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之民生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之民生问题》。

第一篇:改革之民生问题

又到盛会召开时。一如既往,人民日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人民网如期推出“2012两会调查”。网友积极参与,围绕自己关注的话题,谈想法,表观点。截至2月28日17时,网友留言超过3.6万条。在“两会”十大热点候选项中,“社会保障”以245211票连续第三次蝉联热度排行榜榜首。

连日来,在十大候选项热度排行榜上,“社会保障”成最大热门。与以往每年的两会调查相比,“社会保障”候选项关注度的飙升,并蝉联榜首,折射出非常强烈的信号意义。完善社保乃民心所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在评价一个社会、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先进性,群众最有发言权。而群众幸福不幸福,关键还是看是否享受到社会保障,是否真正实现了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生活得安心,是否感觉到社会的进步和暖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越来越为全国百姓所关注和期待。尽管国家连续多年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但比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来说,差距仍然巨大。民众关于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的呼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依然高涨。另外,在医疗保险转移、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弹性退休制度等方面,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实现“五险合一”,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建立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完备制度,成了全国人民的热点呼吁和殷切期盼。

分好蛋糕是政府之责。经济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一蛋糕,是党和政府的职责。而如何公平科学合理地分配好蛋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又是一个考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大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更是政府的良知,还是社会稳定的“试金石”。从整个社会来讲,中低收入的占大多数。我们国家低收入的大约两亿七千万,困难群体大约有一个亿,这些都是应该我们关注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从根本上关注困难群体。关注了困难群体,也就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反之,极易造成分配上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公平,也失去了一个党委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自然也就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有很大的危险性。必须牢牢把好公平分配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社会保障民生为大。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社会保障体系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老百姓很关注,也很期盼,同时在物价上涨等其他因素的制约下,老百姓也有着很多的担心和忧虑。继续实行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标准,缩小双轨制养老金差距,加快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灾民生活救助体系等,这些做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完备了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维护了、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生为大,以民为先”的思想和理念。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既是温总理的内心独白,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社会保障”热度的飙升,是民心所向,更是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党中央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人共享、倍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第二篇:思想汇报之民生问题

尊敬的党组织:

2008年已经过去,回首这一年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刻骨铭心。2008年,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党和政府始终将保障民生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积极地促进就业、保障医疗和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对受灾地区及低收入群体补助等多项措施,改善民生又有了新进展,老百姓获得越来越多的实惠。

当前,民生这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是民生之要,社保是民生之基。实践证明,民生工作要做得好,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倾听民众的呼声。

在阅读人民日报时,一串这样的内容吸引了我的眼球: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各增19.6%和近15%;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02%;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全年开工廉租住房可达80万套以上,租赁补贴户数累计达到287万户,到年底预计将超120万套;截至2008年12月,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的城市低保资金达26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06亿元;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覆盖全国98%的县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229个城市,现已覆盖7000多万人口。

在我看来,听民声,先要听民众的声音。听民众的谈吐,听民众的议论,听民众的抱怨。凡是民众的声音,都要认真听,细细琢磨,能办的立即办,暂不能办的应向民众说清楚。听民声,又要听民众的意见。来自民众的意见,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基本正确的,有的是传言得来的。这些意见都要耐心听取,正确的意见要接受,模棱两可的意见应依据有关规定加以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听民声,还要听民众的批评。民众对领导批评往往是与人为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善意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爱护,爱护领导和同志不落伍掉队,是对思想上模糊不清的同志的提醒。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接受民众的批评,哪怕是有失偏颇,只要事出有因,都应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动力和源泉。

抓民生须听民声。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抓好民生、改善民生,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在面对新的一年,祖国在前进,作为一名积极向党靠拢的我也要前进!

此致

敬礼

汇报人:徐珂旻

2009年1月20日

第三篇:民生问题之 我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期中论文

09300680269财政学刘晓峰

农民工就业和教育问题

——民生问题之我见

09300680269 财政学 刘晓峰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发展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始终是我们党的为政理念和执政主轴,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一直是我们百说不厌,常说常新的问题。

在我国来说,民生中的民多于一半的人口是农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公布2009年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009年城乡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46.69%和53.41%。这其中,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全国有100674(2010中国统计年鉴),这些大多数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即农民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民工的就业愈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一直以来,农民的问题就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剥削和等级制度,倡导人人平等,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实现人民的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简言之,民生问题不可小觑,农民利益不容忽视。这一命题的深刻性在于它反映了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的当家做主的地位,重要性就在于它为我国的发展道路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各个阶层共同富裕。民生问题会始终贯穿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整个过程,从政府来说,不仅仅是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工作精神,更是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基础。所谓水能载舟,实现人民的利益是得到众口一致的拥护声音的基本条件。农民工问题可以说是结合和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是国家的两个主力军,在民生问题中有突出的代表性,牵连广,问题多,也一直广受关注。

即使是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现阶段农民工问题距完全解决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而且与农民工就业相联系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农民工子女就业、拖欠工资、户籍改革、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矛盾是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社会主义和谐和人民生活。

本来,我们国家工农业水平不高,而且地域广阔,社会历史条件特别复杂,不仅仅是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区域内部的问题也很不同,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很有挑战性,现阶段工农商的劳动力分配也存在着很多漏洞和欠缺。我国的农业有着特殊性,因为是小农经济,单个经营,规模小,精耕细作,所以难以有较大的规模化经营和成本投入,以至于自给自足,不能创造更多利润。改革开放后,农业技术有所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受到大城市利益吸引,纷纷涌入城镇。改革开放初期的手工业制造业浪潮过去之后,对单纯的体力劳动的要求迅速下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很多都面临无工可打无处可去甚至流浪街头的困境。

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问题更加复杂化。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竞争体制和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造成大量人的失业和隐性失业,不能够兼顾共同富裕,甚至有造成贫富距离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的因素,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维护更加需要政府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就业现状异常严重,不管是城市中下层,还是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全部涌入各个就业岗位。城市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是比较庞大的,1998-2002的5年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数量为2714.5万人,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共921万人,可以看出,不仅是失业人口数量大,还在逐年增长。而且没有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和待岗人员的数量想必更为惊人。

就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农业的低盈利和城市扩地使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在不断向城市转移。无论是跟城市户口相比还是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相比,农民工有着明显的劣势。而且,同其他弱势人群相比,农民工面临着更多生存和生活难题。因为没有户口

和住房,农民工没有领城市低保的资格,很多一般市民可以享受到的福利都没有,还必须支付租房租金,衣食住行样样都是问题。其次,家里的老人,孩子没有人照看和抚养,这一系列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工的处境更加艰难,并非单单是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首要条件。最新出版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那么本来就紧张的城市就业现状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愈加难以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无法解决显然不仅仅是国家的一个大包袱,社会发展的大障碍,还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现如今的就业问题不能不说牵连甚广而影响深远。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显示,2000年和2004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分别占全国人口的50.0%和46.9%,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22.5%和22.5%,第三产业分别占27.5%和30.6%,明显看出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数所占比例实在很小并且增长缓慢,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是务农为主。解决农民工问题,还是要从农业抓起,无论是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单产,还是实行农业商业化经营,产供销一体,深加工 或者研制新品种,因地制宜,打造品牌,都需要加大土地的管理,农业培训,切实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实践中,试点之后推广,让农民不仅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减少流动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味把农民往城市推得做法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动摇国家经济基础。

从全国经济来说,解决失业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现如今我们的产业结构相当不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是过大,而最能够吸引就业人口的第二第三产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造成了我们向现代工业国家迈进的一个障碍。自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目前明显加快,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已超越国界范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配置与重组,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融合程度大大提高。具体体现在跨国公司高度发展,国际生产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等方面,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能不关注这个发展动向。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亦成为推动产业结构改造和优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有可能通过迅速消化、吸收和发展高新技术,使之产业化,并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改造,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后发效应,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战略性产业的差距。发展新兴产业并且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并将其作为就业突破口,这是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向。

其次,教育是国家之本。我们不能忽视教育对国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也许现如今来说,失学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做好资源分配和教育体制改革还是任重道远。就拿重庆来说,全市普通高中267所,城镇248所、占92.9%,农村19所、占7.1%,城市是农村的13倍,在校生人数是农村的14倍。在市级重点中学中“一圈”占67.3%,“两翼”占32.7%,农村初中升高中不到50%,而城镇在90%以上。全市尚有40%的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普遍的。那么在占有全国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所占的教育资源如此至少,不能不说农村和某些贫苦地区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的教育薄弱还牵涉两个问题,一时农民工本身教育水平低,就业面窄,二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堪忧。如果农村的下一代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就真的会陷入那个放羊生娃再放羊的可悲怪圈,不要说农民的工作问题,连社会的进步都会出问题。

近年来,有知识有技术也许不一定有工作,但是没知识没技术是很难有发展出路的。21世纪的中国和建国时期不同了,和改革开放初期也不同了,大学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也数不胜数,僧多粥少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对尖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却越来越大,这种结构性失业在我国尤为严重。也许大学生们尽可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人才,然而农民工却因其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在高精尖端技术方面有发展,那么一门专业性的技术真是农民工们发展的出路。各种各样专门技校的建立给了每个人学习的机会,而农民工因其体力强、经验足,有着更多的学习优势。

当今时代,知识才是立身之本。个人认为,教育还是不能仅仅依靠宏观和中央,个个地方应该因地制宜,依据自己的社会条件,切实考虑地方上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市场需求,进行多方面考虑,开办各种专业学校,不要仅仅执着于正统的大学教育,要让各专业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可以适当缓解社会上现在的结构性失业状况。

而对于农村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更加需要重视。首先,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实实在在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民本思想,然而有的地方还没有条件开办教育,或者还没有能力考虑到教育问题,这样的情况政府还是不能忽视,尤其从升学率来看,农村教学质量显然还是很低。教育不公的问题还是广泛存在的。政府还是应该加大对教育的监管和重视,让国家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老百姓得到应有的利益和权力,不能放任部分学龄儿童失学辍学,另外,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需要考虑的大事。我国的教育体制,无论是升学,授课,考试,都存在很多尚待改进的地方。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中国的学生和课堂,总的看来尚缺乏活力和创新的,无论是授课还是考试,应试教育的气息都较为浓重,学以致用的东西和自主创新的东西都太少了,尤其在农村的教育中,有很多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一直被忽视,反而被灌输了不少虚无缥缈的东西。个人认为在教育上,中央或许可以适当放权,让各地区有自己的教育特色,不要制定统一的课本,真正让下一代学到实用的知识。因材施教,学术性的发展道路未必适合所有人。

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发展到今天,各种与之相应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加强重视的同时,还是应该多采取措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上,都将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项长期坚持的工程。相信政府会在不远的将来给民众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四篇:两会心得体会之民生问题

两会心得体会之民生问题

2012年三月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又是一年共商国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带去民众的心声,积极履行神圣职责,建言献策。

两会是党和国家倾听民意,调整政策的重要媒介,不仅可以吸收各方意见,集中智慧,完善已有的政治经济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的作用。

民生问题无疑是今年政府平实稳重工作报告中的亮点。同时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不避民生难题,直面民意关切。不可否认,民生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中起到了至关的重要。保障民生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长久治安,实现共同富裕的切实途径。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读:新闻媒体主要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政府执政理念;社会学家从国家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分化的角度来解读政府为什么关注民生;经济学家主要对如何实现民生问题而献计献策。

今年两会一再把民生纳入到重要的议题。在我看来,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它体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本届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变了过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的工作思路,政府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其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这个利益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其次,它维护了公民的权利;最后,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民生问题实际是与困难群体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公平应该具有普惠性,应该让绝大多数人感受到。

如何进一步通过政府手段落实政策优惠,切实保障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之尽快履行公共服务者的职能。民生问题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应该积极建立政府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还要从政策、制度、职能方式、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人手。此外,还应严格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一些部门与民争利,防止利于民生的政策走样变形。

其次,还应该继续完善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拓宽和疏通民意表达渠道,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困难群众能够理性有序地表达民生方面的诉求。不难发现到,今年两会的代表当中,有农民工的代表,这是我们国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政府应该继续在这方面作出创新,积极培养各个群体中的公民利益表达组织,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使公共政策建立在广泛的民主之上,在制度上保证供给的公平性。

民生问题已经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政治问题,政府对民生问题予以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持续下去,我国的民生状况也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第五篇:社会思品之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1. 列举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

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食品安全;城乡、地区收入差距大等。

2.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3.民生问题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4.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一些建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看病贵)

②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就业难)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减免学杂费。(上学难,教育不公平)

④国家用宏观调控控制房价,进行税收调节。(房价高)

⑤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法制建设。(食品安全)

5.解决民生问题有何意义(作用)?

①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使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体现了党和政府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6.我国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民族问题

维护民族团结有何意义?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

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放;

⑥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

⑦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下载改革之民生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之民生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生问题

    2013高考政治热点:逐渐解决民生问题 一、【热点综述】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部分中等......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

    民生问题

    以民生为抓手 打造民生检察 ——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民生问题点滴体会党的报告是党的一份政治宣言,它表明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向。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始终把基......

    民生问题

    反思XX问题 民生是民本的首要选择,是社会和谐的首要基础,是执政的首要取向。但是,近年来民生问题却日益突出,XX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当前,XX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XX......

    民生问题

    民 生 问 题 研 究 论 文 陈莉唐琼周蕊 刘莹琪 对于民生问题的界定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革(精选合集)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基因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总理用1小时45分钟的时间做了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的2......

    关注民生问题

    关注民生问题调查 导语 岁末年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

    民生问题一

    一:中共中央文件、中央会议决议、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4-22 发表评论>> 2006年度,中共中央文件、中央会议决议、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