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道德,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重要
个人道德,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重要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在座来宾,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刚刚不胜枚举的举例论证对于个人道德,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论据看起来不胜枚举,但在我方看来却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错小错落一盘。纵观整个辩论赛场,对方辩友主要犯下了以下几点错误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足鼎立的关系,对方辩友却始终认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难道我们在比较魏国和蜀国哪个更强盛,还得考虑吴国是谁的盟国吗?2,对方辩友今天一再强调,社会教育是如何的重要,但对方辩友却对“社会教育如何比学校教育更重要”,提之甚少。
3,对方辩友刚刚告诉我们,人总是要走到社会的,所以社会教育更重要。按照你方的逻辑,人总是要死的,所以死亡比生存更重要。这是不是有失偏颇呢?
4,没有准确的把握国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关于道德的定义,将道德狭隘化。5,对方辩友一方面过分强调了社会教育对个人道德的良信导向,另一方面又过分的贬低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这样的比较结果有意义吗?、、、、、、可见,其实今天对方辩友没有足够的论据证明
第二篇: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薛涌谈话
薛涌,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萨福克大学历史系教书,悉心观察比较中西教育,著有《谁的大学》、《美国教育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岁就上常青藤》、《学而时习之》等
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你现在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赚多少钱,都变得无关紧要。而有关紧要的,是你如何养育孩子。
记者:薛涌老师,您一直致力于研究中西教育,请问,在国家征求未来12年教育规划纲要的建议之时,您对什么最有兴趣?
薛涌:12年义务教育非常重要,恐怕比大学教育还重要。有些研究认为,人到17岁时个人智力的发展基本定型,再进行教育会提高技能和知识,但对智商发展则效果不大。而17岁以前,特别是14岁以前,可塑性则非常强。这时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相应地,学生在高中前的教育最关键。
在这个阶段,家教恐怕比学校教育更重要。我在波士顿看见一条车窗语录是这样写的:“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你现在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赚多少钱,都变得无关紧要。而有关紧要的,是你如何养育孩子。”这也是打动我写《一岁就上常青藤》的原因。
呵斥VS讨论
记者:如你在新书《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所说,在中国的大学中,国外开展得很好的课堂讨论效果却多半不好,原因是什么?这和大学前的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薛涌:首先,讨论班在国外开展得是否很好,不能一概而论。我每学期都碰到大量不说话的学生。这是个文化问题。所以我在书中才提到了《不平等的童年》这一著作,所以我才把我的书命名为《一岁就上常青藤》。
所谓常青藤,包括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八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西法尼亚大学等。这个概念只是个象征,象征着理想的教育是什么。常青藤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在讨论班中滔滔不绝、思如泉涌的那种素质,是从小培养的。
比如《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的,美国那些教育背景良好的中高产家庭,从小和孩子讲话就特别平等,有时大人连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或衣服的权力都没有,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这样,孩子从刚会说话起就和家长讨论问题,他们甚至不习惯于不经过讨论的教育方式。
相反,教育背景比较差的家庭,对孩子则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家长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孩子从小就习惯于等着听别人的指令。比如最近《纽约时报》上的一个数据是:94%的黑人女性认为用打屁股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是必要的。女儿三岁时和我们一起购物,她正在和爸爸妈妈讨论要给自己买什么衣服,这时看见一个黑人母亲自己忙着挑衣服,孩子在婴儿车里哭,她回头大声喝斥:“闭嘴!”女儿看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有这等事情。这是典型的“不平等的童年”的对比。
这根本不是经济问题。这样的孩子上大学后你能指望她张嘴讨论吗?她日后成功当然困难了。中国的问题是,一些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家长,也习惯于对孩子
说一不二,要孩子死记硬背,甚至有“不打不成材”的信念。从小这么教育孩子,怎么可能等他们一上大学就突然会讨论了呢?
讨论VS练兵
记者:你一直明确地反对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反复强调讨论班的重要。为什么讨论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比满堂灌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好?
薛涌:这一点,我在教书时也不停地给我的美国学生们讲。我让他们想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你到公司里上班,大家一起开会讨论企业战略,你凭什么显示出自己的价值?你是坐在那里,就像在应试教育中那样,等着准确地回答问题呢?还是主动提供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大家眼睛一亮?
在毕业后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你很少需要像在学校应付考试那样回答问题,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再没有用“多项选择”的方式回答问题了。社会也好,公司也好,向你要的是你的“点子”、你的创意,没有人那么热衷于检查你到底不懂什么,知道什么。比如,当大家都觉得应该在某地区建一个超级市场时,你马上站出来从当地的消费能力、交通条件、购物习惯等多方面论证这样的计划前景不好,使大家回心转意,那你就对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人家不需要你回答“当地人口多少”、“公交有几路车”等问题,因为查一下资料就明白了,为什么要问你呢?
我特别让我的学生查“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网站,看看这种大公司的职员是怎么工作的。根据网站的描写,他们职工的工作方式和大学的讨论班非常相似。你仅仅在专业上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非常宽广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动的见识,贡献于社会。所以,比起满堂灌的大课来,讨论班更接近社会实际的运作方式,更有“实战”性,自然也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做你的第一个钟子期
记者:如果按照你的思想脉络,中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考评体系?成功应该由谁来确定,又该如何确定呢?
薛涌:每个家长,都不能等到学校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再开始教育孩子,那样的时刻你是在任何国家都等不到的。我的基本观点是,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会有许多贡献。
中国人普遍有的一种习惯的思路是:“承担教育责任的主要是学校。”我则要问:“你为什么总盯着学校?你作为家长自己干了什么?”《纽约时报》不久前有篇报道,讲当地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校吸引了大量亚裔子弟,结果发现,这些亚裔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放就走人,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其中一位中**亲在国内是一家省电视台的主播,她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小时候上学,一年家长去学校两次,不过是缴学费拿成绩而已。孩子有问题时家长才被叫去。”在美国则不一样。越是有教养的家长,越爱往学校跑。有的家长一周两三个小时在学校义务服务;有的家长拿着硕士学位却要辞职主持“家教 ”。
我们的孩子练钢琴,一天一个小时,她妈妈三年如一日每一分钟都陪着。女儿不满九岁时开始作曲,她创作每首曲子我都在身边。孩子把你当知音,她才有动力。“钟子期死,伯牙不复弹琴”,家长至少要给孩子当第一个钟子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经常告诉女儿,我是如何在上班路上或者早晨醒来时,脑子里一下子响起她写的曲子。我是多么感动、多么快乐!这并不是我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感受。我当父亲的要告诉自己的女儿:她有多么大的能力来打动我、塑造我的感情世界,这些对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一句话,她面对世界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她渐渐意识到自己塑造世界的潜力。
总之,我强调中国的家长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不能被学校所决定,更不能被你所说的“社会发展过程”所决定。比如,什么是成功,这属于价值观念。孩子的价值观念,首先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你教育她善恶是非,特别是通过讨论让她对这些价值有充分的理解,孩子就对外面的不良环境有了相当的抵抗力。
第三篇: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在此与大家探讨这一社会性问题。我方观点是: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新闻,指的是通过一定媒介被报道出来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实。新闻价值即从新闻中体现出来的物质及精神价值,是一种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而新闻道德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中所具备的,但又不同于人的基本道德的道德。我方承认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两者都是必须的,都是重要的,但今天要比较哪者更重要,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哪者更能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哪者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新闻价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传媒机构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还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新闻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法直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针对经济创造力而言,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二,从广大新闻接受者的角度来看,新闻只有在具有价值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认知
性、教育性、怡情性的时候,才能够吸引读者,进而引发大家对新闻本身的思考。相信大家不会浪费时间去看一则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试想,既然大家不愿去读这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又如何会去思考新闻道德问题?因此,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体现在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
导水平。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而新闻道德也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但是,当新闻价值都不存在的时候就连新闻都不是,更何谈新闻道德呢?因此,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四,从新闻事业的发展来看,新闻的功能主要是传播信息,教育公众,政治宣传,经济
促进,文化娱乐,新闻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引起的反响,宣传的深度,娱乐的效果等等。所以真正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不断提升新闻价值的追求,只有做到新闻价值的不断提升,才可能使新闻传达更及时,更有效,更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信息,从而推动新闻事业不断的发展。而新闻道德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规范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工作时的行为,并非必然导致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四篇: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从事教育工作四年以来,我从来未间断过对教育的思考。最近,看到消息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学校消亡论”很是吃惊,颇有感触。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究竟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影响着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先说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在就我接触的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型家长、“读书无用”型家长、打骂型家长等。对于如何提升家长理念,如何能更好的家校联系,在最后着重谈谈我校的做法。
再说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学校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引导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家庭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负责提供细腻、真诚的情感基础,能有效地和学校的理性教育、社会的影响有机结合;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才会更加完善,素质教育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
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例如2009年彭成到我校做“不要让爱我的人失望”的专题讲座,这让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书面联系(在我班就一直使用着,效果非常好)、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应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桥梁。这种桥梁的搭建有:一是教师报告会。这种搭建方式先由班主任向家长报告本班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然后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最后班主任根据家长动员好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学生教育工作。二是经验交流会。这种搭建方式由家长先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和自己如何协同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心得体会,然后由班主任进行小结,最后达到协同教育共识。三是开展感恩教育。这种搭建方式是先由学生用文字语言写一封自己在校生活、学习、思想表现的书信,然后有家长拆开自己孩子的信,家长根据孩子在信中所说的来 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成长情况和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知道孩子对家
长需要哪些配合,从而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四是教师、家长、学生恳谈会。这种搭建方式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老师先创设学生与其父母交流环境,然后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三方协调讨论,统一认识,使学生理解老师与父母的苦心,增进学生与老师、家长的感情。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总是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爱和严,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的快乐。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教师还应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联系时,应多采用激励式交谈,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激励家长,让家长侧面的告诉孩子他的进步,这可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我们的杨武明同学,入学时的成绩倒数第二,通过激励学生和家长,家校配合,第一学期就进入全班第二名,这是一个惊
人的进步。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身在五中,对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有时都不敢给家长打电话,因为家长认为,打电话,就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为了能更好的家校联系,我在我班里就曾用过一种“家校联系书”,一学期两到时三份,内容有学生成绩、教师评语和家长建议等,效果很好。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单位名称:五中
姓名:张宏亮
第五篇:道德比才能更重要辩论词
理论
一:“以德为先”,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
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全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不能得到圣人,就得君子,君子得不到,就要愚人也不会要小人。无才无德——废品 有德无才——次品 有才无德——危险品 有德有才——正品 三:苏格拉底: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四: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五:康熙: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六:约翰生: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事例:一:北大教授的桃色丑闻
2011年四月,北大教授王学明指控高中情人小丽勒索20万。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一件学界丑闻。王学明事前承诺帮助小丽上北大,小丽和其好了两年。评论:堂堂北大教授,利用特殊的身份欺骗少女。开始时的那种信誓旦旦变为事后的反目之举。学识和气度,道德和良心哪里去了?
问题:作为历史百年学府的北大,其教授不可谓没有智慧与才学,可是其行径这么令人发指,不知道对方想到了什么? 二: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两分钟时间,两辆车碾压。十八个路人漠然对之,冷眼离去。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姨施以援手。
评论:这起本来可以是一场和死神的争夺天使生命的爱心赛跑。落得悲剧,刺痛了谁麻木的心灵?难道我们的道德良心要靠最底层人的坚守来刺醒吗?,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而这种悲剧,还会上演到几时?
问题:来往的路人麻木的心灵难道是才智可以解决的?那么多的人,有智慧的人肯定存在吧?为何会落得这般结果? 三:劣质奶粉、"苏丹红“瘦肉精”等等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古训,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归结之一。“谋财害命”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人所唾弃憎恨。而纵观当前的食品行业,道德伦理问题已处于危险境地。
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当吃什么都不放心的时候,还有什么是可以放心的?德是做人的本性、天性,还有后天的修性。
问题:作为企业家,没有聪明才智和能力吗?肯定是有的,可是依然用那龌龊的行径来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德才是至上的,只可惜是反面教材。偌大的公司,没有人才吗?道德去哪里了? 四: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彭宇去扶老人,随后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赔偿四万多元。彭宇表示自己是冤枉的。
评论:此事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当做好事还要保留证据的时候。道德危机已经深化到何种地步?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 问题:假如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当你出于本性的善良去做好事的时候,还要事前有一个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你还会义无反顾吗? 五:赵简子和阳虎的对话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比比皆是,可是阳虎被官府通缉逃走去晋国赵简子门下。阳虎懊丧地说:“我辛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当朝大臣中,我培养的已超过半数;地方官吏中,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镇守边关的将士,我培养的超过半数。没想到,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地方官吏,败坏我的名声;领兵的,亲自带兵来追捕我。让人寒心”
赵简子说,:“品德好的人知恩图报;品质差的人不会这么做。当初培养他们的时候,就该挑选品德好的培养。栽培桃李,夏天乘凉休息,秋天收获果实;种下蒺藜呢,夏天不避暑,秋天收到扎手的刺。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问题:赵简子的话不知道对方能提炼出什么道理?那所谓遍布天下的人才,没有道德,只会危害更大。首先应该要具有道德感,然后才能说才能和智慧吧? 六:历史上的奸臣
秦桧:宋体字和仿宋体的贡献者。书法造诣极高。
和珅:文武全才,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长相俊美,记忆力惊人。评论:都是被历史的烟尘覆盖,此二人不可谓没有才学,可是都背上千年的骂名,只因为道德不过关。位列十大奸臣的行列。
问题:道德真的逊于才智和能力吗?恰恰相反,首先要具备道德,才可以有资格说才学和智慧。七:道德模范人物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助人为乐类蒋国珍,等等人物。
评论:这些坚定的道德捍卫者,未必就是才学过人,未必就是智商多高,未必就智慧满脑。可是他们有人类最初,最醇厚的道德说服力。是他们在这个浮躁与功利化的社会中,用他们身体力行来唤醒一颗颗沉睡了太久的而日渐麻木的心灵。八:女教师虐童事件
评论:身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不可谓不高尚,不可谓不伟大,不可谓不光荣。可是却把暴力使用在那小小的儿童身上。道德感何在?作为本应该以德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吧?才没体现出来,道德的马脚就已经露出来的。
问题:你还以为人才一定要是智慧和才能排在首位吗?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呈现出的是没有道德感的人的所作所为,没有道德,才能越大,只能是为害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