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开篇
尊敬的主席,各位嘉宾晚上好,今天的辩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法律与道德何者更重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我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理由有三。
1、法律具有强制性与普适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执法部门对于社会全体公民都拥有执法权力,没有人能脱离法律的制裁,反观道德,只有当人的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当外在的道德谴责内化为内心的内在谴责,道德对于人的约束力才足够大,就我国现状而言,公民的道德水平还没有那么高,道德的约束力要远远小于法律的约束力。我们都知道对准目标,稳、准、狠的给予一击才能命中靶心,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适性使得法律作为一个手段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维护社会稳定。
2、法律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对于和谐社会的形成有相当大的能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道德水平取决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道德高度的提升,其方向和能达到的高度都是不可预料的,无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而法律具有统一而明确的标准,对全社会具有引导作用,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成为比道德更重要的一种手段。
3、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意味着要主动的去调节和控制社会的发展进程,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会有极多变数出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的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但道德的提升是自发性的,国家难以控制其发展方向,也难以调节和掌握其发展速率。而法律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调整,制定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使其与社会发展要求处于同一水平。相较于道德的缓慢提高与其方向水平的不可预料性,法律的针对性,能动性都远高于道德,能更准确的规范社会行为,更主动更及时地矫正社会发展方向,使社会向国家所设想的和谐社会发向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较之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更有利于构建稳定发展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篇: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开篇.doc
尊敬的给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与对方辩友在此探讨知识扶贫与经济扶贫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首先我将解释下辩题,知识即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经济即是给贫困家庭以财政上和金融上的救济和扶持,从资金上帮助他们寻找脱贫的途径和机会;扶贫: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也就是说,通过知识教会他们利用技能谋生,创造财富比直接进行经济援助更加能够改变穷困面貌。接下来,我方将从扶贫的深度、广度和国家的工作方针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扶贫的深度来看,经济扶贫虽能较快得解决眼前问题,但却是治标不治本。而
知识扶贫,传授生活经验,谋生技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扶贫是立足长
远的,经济扶贫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天助自助者,贫者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生产领域,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我国扶贫开发已
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
能力的新阶段。期间,知识就占了绝大的比重。
第二,从扶贫的广度来看今天我们的扶贫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救济模式。十一五”指出
扶贫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工作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经济增长是建
立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知识引导。因此,扶贫需要经济
和知识双管齐下,但相较而言知识扶贫更重要。经济提供了物质,但知识为我们
提供合理运用经济扶贫的保障,具有引导性。相反,经济扶贫比起知识扶贫成本
更高,带来的财政负担更重,面对风云变化的经济局势,长期的高额经济援助必
会导致入不敷出,经济运行风险激增。经济扶贫很容易蜕变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效用有限。
第三,从国家的工作方针来说,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
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也就是说以提高自
身素质、能力为主,外来的经济援助为辅的手段,让那些贫困人拥有主动改变命
运,真正脱贫致富的机会和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知识教会他们利用技能谋生,创造财富比直接进行经济援助更加能够改变穷困面貌。谢谢大家。
第三篇: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我们先来明确责任和能力的含义。“责任”是基本的职业精神,是一个人做事的准则;“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主观条件。我方判断工作中责任和能力何者更为重要的标准是:谁在工作完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我方认为,在工作中责任和能力都很重要,但责任更为重要。原因有三:
第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第一性,外因第二性。显而易见,责任心是工作顺利完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工作完成的内因;“能力”是完成工作的条件,是外因,工作中,能力必须通过责任起作用。第二,责任是能力发挥的导向,影响着能力发挥的方向和程度。
请教对方辩友,当能力被责任缺失,道德沦丧之人拥有,会是什么后果?再请教对方辩友,同是完成工作,敷衍了事和一丝不苟是否会影响工作完成结果?还请教对方辩友,究竟是什么使得曾经远远落后于德国同行、受到嘲笑的徐工人选择不畏艰难、奋力拼搏?
第三,古今中外,是凡成大业者,都拥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从孔
丘“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美国西点军校“态度决定一切”,到恩格斯“谁肯认真工作,谁就能超群出众”;从海尔总裁张瑞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到大庆精神“责任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请教对方辩友,上述能力超群的个人亦或组织,何者是把责任放在第二位的?
回首集团上下,从研发办公室,到企业生产线,从行政管理楼到事业部下属车间,一张张设备点检表、一个个可视化看板、一沓沓详细描画的图纸,一份份安全责任状,无一不诉说着徐工人“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无一不承载着徐工人“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在工作中责任比能力更加重要!谢谢大家!
第四篇: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在此与大家探讨这一社会性问题。我方观点是: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新闻,指的是通过一定媒介被报道出来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实。新闻价值即从新闻中体现出来的物质及精神价值,是一种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而新闻道德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中所具备的,但又不同于人的基本道德的道德。我方承认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两者都是必须的,都是重要的,但今天要比较哪者更重要,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哪者更能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哪者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新闻价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传媒机构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还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新闻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法直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针对经济创造力而言,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二,从广大新闻接受者的角度来看,新闻只有在具有价值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认知
性、教育性、怡情性的时候,才能够吸引读者,进而引发大家对新闻本身的思考。相信大家不会浪费时间去看一则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试想,既然大家不愿去读这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又如何会去思考新闻道德问题?因此,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体现在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
导水平。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而新闻道德也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但是,当新闻价值都不存在的时候就连新闻都不是,更何谈新闻道德呢?因此,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四,从新闻事业的发展来看,新闻的功能主要是传播信息,教育公众,政治宣传,经济
促进,文化娱乐,新闻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引起的反响,宣传的深度,娱乐的效果等等。所以真正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不断提升新闻价值的追求,只有做到新闻价值的不断提升,才可能使新闻传达更及时,更有效,更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信息,从而推动新闻事业不断的发展。而新闻道德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规范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工作时的行为,并非必然导致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第五篇:道德比才能更重要辩论词
理论
一:“以德为先”,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
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全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不能得到圣人,就得君子,君子得不到,就要愚人也不会要小人。无才无德——废品 有德无才——次品 有才无德——危险品 有德有才——正品 三:苏格拉底: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四: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五:康熙: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六:约翰生: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事例:一:北大教授的桃色丑闻
2011年四月,北大教授王学明指控高中情人小丽勒索20万。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一件学界丑闻。王学明事前承诺帮助小丽上北大,小丽和其好了两年。评论:堂堂北大教授,利用特殊的身份欺骗少女。开始时的那种信誓旦旦变为事后的反目之举。学识和气度,道德和良心哪里去了?
问题:作为历史百年学府的北大,其教授不可谓没有智慧与才学,可是其行径这么令人发指,不知道对方想到了什么? 二: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两分钟时间,两辆车碾压。十八个路人漠然对之,冷眼离去。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姨施以援手。
评论:这起本来可以是一场和死神的争夺天使生命的爱心赛跑。落得悲剧,刺痛了谁麻木的心灵?难道我们的道德良心要靠最底层人的坚守来刺醒吗?,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而这种悲剧,还会上演到几时?
问题:来往的路人麻木的心灵难道是才智可以解决的?那么多的人,有智慧的人肯定存在吧?为何会落得这般结果? 三:劣质奶粉、"苏丹红“瘦肉精”等等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古训,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归结之一。“谋财害命”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人所唾弃憎恨。而纵观当前的食品行业,道德伦理问题已处于危险境地。
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当吃什么都不放心的时候,还有什么是可以放心的?德是做人的本性、天性,还有后天的修性。
问题:作为企业家,没有聪明才智和能力吗?肯定是有的,可是依然用那龌龊的行径来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德才是至上的,只可惜是反面教材。偌大的公司,没有人才吗?道德去哪里了? 四: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彭宇去扶老人,随后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赔偿四万多元。彭宇表示自己是冤枉的。
评论:此事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当做好事还要保留证据的时候。道德危机已经深化到何种地步?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 问题:假如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当你出于本性的善良去做好事的时候,还要事前有一个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你还会义无反顾吗? 五:赵简子和阳虎的对话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比比皆是,可是阳虎被官府通缉逃走去晋国赵简子门下。阳虎懊丧地说:“我辛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当朝大臣中,我培养的已超过半数;地方官吏中,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镇守边关的将士,我培养的超过半数。没想到,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地方官吏,败坏我的名声;领兵的,亲自带兵来追捕我。让人寒心”
赵简子说,:“品德好的人知恩图报;品质差的人不会这么做。当初培养他们的时候,就该挑选品德好的培养。栽培桃李,夏天乘凉休息,秋天收获果实;种下蒺藜呢,夏天不避暑,秋天收到扎手的刺。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问题:赵简子的话不知道对方能提炼出什么道理?那所谓遍布天下的人才,没有道德,只会危害更大。首先应该要具有道德感,然后才能说才能和智慧吧? 六:历史上的奸臣
秦桧:宋体字和仿宋体的贡献者。书法造诣极高。
和珅:文武全才,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长相俊美,记忆力惊人。评论:都是被历史的烟尘覆盖,此二人不可谓没有才学,可是都背上千年的骂名,只因为道德不过关。位列十大奸臣的行列。
问题:道德真的逊于才智和能力吗?恰恰相反,首先要具备道德,才可以有资格说才学和智慧。七:道德模范人物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助人为乐类蒋国珍,等等人物。
评论:这些坚定的道德捍卫者,未必就是才学过人,未必就是智商多高,未必就智慧满脑。可是他们有人类最初,最醇厚的道德说服力。是他们在这个浮躁与功利化的社会中,用他们身体力行来唤醒一颗颗沉睡了太久的而日渐麻木的心灵。八:女教师虐童事件
评论:身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不可谓不高尚,不可谓不伟大,不可谓不光荣。可是却把暴力使用在那小小的儿童身上。道德感何在?作为本应该以德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吧?才没体现出来,道德的马脚就已经露出来的。
问题:你还以为人才一定要是智慧和才能排在首位吗?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呈现出的是没有道德感的人的所作所为,没有道德,才能越大,只能是为害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