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时间:2019-05-13 01:0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第一篇: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个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今日的未成年人终会成为明日的主力军。“德者,本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新世纪人才的发展目标。当今,“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有培育人才的任务;社会有“有用的人”的呼声;国家有“栋梁之才”的需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内涵

所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使各渠道畅通,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 当前,虽然中小学都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 “升中指挥棒”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难以改观;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又遭遇安全责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效果易受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二)家庭教育方面

因为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一味迁就,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父母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他们的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

(三)社会教育方面

作为一个社会大环境,它也是一个广阔的教育场所,它又好像是一个容纳百川的大海,什么样的信息都能够通过种种渠道进入,存在不良的文化氛围。如社区中存在“三室一厅”,存在赌、毒、黄等现象。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电脑游戏、卡通画等,使有些学生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有些学生消极、悲观、自私自利。

三、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青少年中各自的作用

1、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

2、家庭教育的作用。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社会教育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个人的特点,还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培养真正成功的人才,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德育网络,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互补作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家庭是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周易·蒙卦》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强调德育要从小抓起。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幼小开始,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时时处处不忘进行道德教育,这样随着孩子年龄、学识和智慧的增长,高尚的道德行为便会内化为他们的做人准则。在家庭德育中,特别要注意“一次关”教育,即对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决不能姑息迁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因为如果他们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了家长的默许,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不良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同时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重视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对孩子都直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人们常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发挥其积极作用,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1、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并使之制度化。这是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关键。

家访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促膝谈心,在交流中,会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对老师的评价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等等,老师因势利导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模糊的认识,避免家长的误解,给家长提建议,帮家长掌握教子的艺术。同时也能了解到孩子在家里的“真面目”,从而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指导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家校联系手册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为了及时教育学生,拉近班主任与家长间的距离,每个学月填写一次手册,以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成绩、进步、优点、缺点,家长再把子女本月份在家的表现,或对学校、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好的建议填写在“家长意见”栏,使班主任和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便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此外,还通过电话访、家长接待日等,密切了家校联系。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这是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基础。绝大部分家长从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人才的,他们缺乏的只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因此,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外,我们还向家长介绍和讲解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情况,给家长当好参谋,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大力普及家庭知识,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吸收家长参与德育过程,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向健康的轨道发展。另外,我校还开展了“家长寄语” 活动,收到家长来信一千多封,许多家长表示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才;有些家长还把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建议和设想寄给我们,各个班级把家长的肺腑之言抄写到班级的板报上,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感觉到家庭的关爱和殷殷的期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校教育是主课堂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才的主体,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可能越大。”所以学校要牢固树立以发展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教育观,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其它两方面高出一筹,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把握方向、设计方法、统筹兼顾、积极协调,使三个方面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真正实现有机的结合。

学校教育是主体,指青少年这时期受教育最集中、最系统、最牢固,为将来步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全员参与的思想,千方百计地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

1、重视学校常规管理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如果忽视人格教育,那就会产生很大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我校充分认识到思想教育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为使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建立了“校长——政教处——级长——督导老师——班主任”的管理网络,作为德育常规工作的主力军,保证日常规范教育的有序开展。同时坚持“细、严、活”。“细”就是德育工作计划精细,以爱国、爱校为主线,以加强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做到学期有计划,学月有中心,周周有要求。“严”是以严格校风校纪、严密检查、督导、评比制度,通过“八项评比”制度,切实抓好《规范》的落实。“活”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积极拓展德育工作新路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如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总之把每一项常规管理活动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提高每位学生的道德修养,展现新时代的学生风貌。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各类课程及实施的各科教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无疑是挖掘出了德育的一个巨大资源宝库。如数学、物理等科学学科中公理公式的严密推理演算及科学家的生平业绩、生活和治学态度中蕴涵着“严谨、理性、坚韧、求实”的科学精神;历史学科中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蕴涵了“正义、宽容、理解、尊重”等品质,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学科内容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结合事例进行剖析,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合热点进行透析。

3、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

班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与否,利用的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班主任缺乏这种意识,班会课往往成了自习课,成了传达布置工作课。其实,好的班会课应当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的教育的黄金时间;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正确对待,精心设计,使班会课富有实效。

4、以养成教育为基础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上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可塑性强。所以,学校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继续从班级常规八项评比、班级记事本、值周班等方面加强了德育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致力与培养活泼有律、文明有礼的合格的中学生。此外,还进行了文明班级、礼仪之星、十佳中学生等评选活动。

5、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我们学校提出要让校园每一堵墙能说话,每一扇门窗能交流,每一处景观能达意,每一丛花草能传情。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等,如统一用磁夸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如名人名言、格言或学生自己的座右铭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还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大型德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德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且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社会是大课堂

社会是个大课堂,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它不仅应当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应当在探索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上下工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大众化,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而是呈现出教育渠道的多样化、社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形形色色的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现在很多专家都在探讨“5+2=0”的问题,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一个星期有5天在学校接受正面的、规范的道德教育,然而,教育成果在2天的双休日或者课余时间就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冲刷殆尽。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常常会对一些社会现实感到困惑,社会上的道德失范,黄赌毒沉渣泛起,社会诚信出现危机,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留下阴影。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刻不容缓。

为了开创社区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主动争取社区教育力量的支持,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帮助、教育、引导学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学校主动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管理部门的教育力量,这是使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相协调的必要条件。我校与附近的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签定协议,共同创建“平安校园”。我们还聘请专职警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我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些举措既增强了学生的民主和法制观念,又净化了校园的周边环境。2.加强对社区„三室一厅”的检查,是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的客观要求。“三室一厅”是对学生消极影响的高发区,我校所在社区有几家。少数学生迷恋游戏机室、电脑室,损害身心健康,影响了学业。因此,我们加强对学生校外生活的检查。我们组织了由年级组长、派出所警员、校领导参加的检查班子,多次利用放学时间和节假日清查学校周围的游戏机室,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到班,由班主任通报家长,共同教育和帮助迷恋打游戏机的学生。几次突击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利用社区文化团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使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相协调的有效办法。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也可配合节日、纪念日,组织一些专项活动,让学生接受体验教育,从而使这些活动更具实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为探索21世纪中学德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拓展了德育的空间和时间,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显著增强。学校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家庭有力的支持和积极的配合,三位一体,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大好局面,全社会齐抓共管,必定迎来教育的春天。

第二篇: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从事教育工作四年以来,我从来未间断过对教育的思考。最近,看到消息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学校消亡论”很是吃惊,颇有感触。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究竟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影响着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先说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在就我接触的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型家长、“读书无用”型家长、打骂型家长等。对于如何提升家长理念,如何能更好的家校联系,在最后着重谈谈我校的做法。

再说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学校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引导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家庭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负责提供细腻、真诚的情感基础,能有效地和学校的理性教育、社会的影响有机结合;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才会更加完善,素质教育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

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例如2009年彭成到我校做“不要让爱我的人失望”的专题讲座,这让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书面联系(在我班就一直使用着,效果非常好)、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应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桥梁。这种桥梁的搭建有:一是教师报告会。这种搭建方式先由班主任向家长报告本班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然后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最后班主任根据家长动员好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学生教育工作。二是经验交流会。这种搭建方式由家长先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和自己如何协同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心得体会,然后由班主任进行小结,最后达到协同教育共识。三是开展感恩教育。这种搭建方式是先由学生用文字语言写一封自己在校生活、学习、思想表现的书信,然后有家长拆开自己孩子的信,家长根据孩子在信中所说的来 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成长情况和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知道孩子对家

长需要哪些配合,从而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四是教师、家长、学生恳谈会。这种搭建方式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老师先创设学生与其父母交流环境,然后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三方协调讨论,统一认识,使学生理解老师与父母的苦心,增进学生与老师、家长的感情。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总是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爱和严,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的快乐。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教师还应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联系时,应多采用激励式交谈,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激励家长,让家长侧面的告诉孩子他的进步,这可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我们的杨武明同学,入学时的成绩倒数第二,通过激励学生和家长,家校配合,第一学期就进入全班第二名,这是一个惊

人的进步。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身在五中,对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有时都不敢给家长打电话,因为家长认为,打电话,就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为了能更好的家校联系,我在我班里就曾用过一种“家校联系书”,一学期两到时三份,内容有学生成绩、教师评语和家长建议等,效果很好。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单位名称:五中

姓名:张宏亮

第三篇:构建校园网络文化 创新学校教育模式

构建校园网络文化 创新学校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深入发展应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怎样建设一个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几年来,我校在全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中对网络文化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重点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在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断开创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断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使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城区学校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

城区地处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目前各校发展却不均衡:有的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有的学校教师备课办公还处在电脑使用的原始状态;有的教师代表了长治市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大奖,有的教师虽多次参加培训,但仍处于初级水平,会看不会用。学生的应用水平也有明显差距,家里有电脑的相对于其他学生操作更为熟练。2007年开始,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分批给其他县区学校配备了电脑室、电教室和卫星接收系统。并在每年暑假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县区学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一个飞越,与我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扎实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就能借着改革的春风使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软硬兼施,构建安全丰富的网络文化

学校网络文化的建构离不开信息技术硬件的建设,作为校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对现代教育技术投入的重要性,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努力形成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但也不可盲目追求最新,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网络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应用上。组建学校的信息中心,设置管理人员并进行分工,在加强硬件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完善学校网站,使之作为一个向社会、家长、学生开放的窗口。及时更新学校新闻、活动报道,开展交流互动,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学校网络文化建构中,要注重学生的网络安全,规范上网行为,确定学生在掌握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减少受不良信息影响的机会,从而接受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的重中之重。人文环境建设的重点要定位在构建网络化校园文化、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渠道上。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建立教研组网页、班级网页、个人(学生、教师)网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树立学校形象,加强对外宣传,给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建立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电子报刊,展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开展的成果,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三、主体参与,构筑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

学生和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师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是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网络化校园文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

掌握与其它个体或组织通过计算机远程通讯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技能,使之能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应付自如。在健康的网络化校园文化中成长,学生将会具有更强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抓起,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

网络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尽快培训出一支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这是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我校在硬件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从2005年至今未采购过新的电脑,电脑室的电脑已经不能使用),依然注重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以教师教育博客为抓手,积极开展网络备课、网络教研和原创教育叙事等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资源采集和处理能力、教研和写作水平,而且使教师的自身修养得到较大提升。今年,在我区教师教育博客评比中,我校有31名教师获奖,韩立芳老师的博客内容丰富,与全国同行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评论生动精彩;申爱萍老师博客中的文章都是几经修改再予以发表,100%的原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多篇文章被推荐到网站首页;原林军老师的博客链接了班级博客,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博客组成的梅辉坡小学博客群,扩展了教师们教研交流的空间,展示了学校的风采。

总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教育界一个新的课题,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校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建设和管理,努力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使我校的实践与探索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模版)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巨大。虽然家庭教育由家长来完成,但是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而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那么该怎么做到家庭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和谐统一呢?

一,提升自身素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开端取决于班主任的态度。班主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是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前提。只有真心实意的帮助,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自己合作。在工作中,我为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努力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我即是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

第五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育的重要性-余学华

如何利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摘要:在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相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走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误区,提高教育实效。这既是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有时更加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行为实践。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如此,未成年思想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群众们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它与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关系。现在评价学生新三好的标准是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在校学习好表现好,在家也必须是一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在社会遵守社会公德,助人为乐,奉公守法。从新三好的标准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同时这三方面也是评价一个人成长如何的最佳评价标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青少年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使这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三结合”教育的主阵地,目的性强,有计划,系统性强是学校教育的特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德育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

教育功能。

(1)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可以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德育校长为副组长,团委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小组,制订完善了各项评比、考核和管理制度。学校可以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构建学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班主任是主力军,根据学校实际,成立了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制定了《班主任一日常规》,每月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学期进行两次“班主任工作经验(理论)研讨”。引导班主任把德育工作和科研结合起来,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二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根据阶段教育内容的要求对任课教师提出具体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并组织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行为,总结德育工作经验,做到结合学科进行教育,三是将优秀家长纳入到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队伍的范畴中,成立三结合领导小组,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2)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未成年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学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以《若干意见》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如:学校通过团委部门开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的“六学”教育活动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活动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活动及“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为祖国做一件事,为集体做一件事,为他人做一件事”的“三有三为”教育和“要做文明小标兵,父母的小帮手,做合格小伙伴,保护环境小卫士,勤奋自力小主人”的“五小”活动,开展 “争做五小公民”演讲、征文比赛、和 “红领巾进社区”活动、“我在呵护中长大,要知父母恩”等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等。在各项活动中,始终贯穿让学生自己观察、感悟、内化为自身需要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中懂得应该怎样做一个高素质的合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功能。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下一代是我们的艰巨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

人;5.书籍;6.偶人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

(1)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5岁以前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和示范孩子的关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必须沉稳坚定。因为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被接受,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其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好。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要及时。常言到: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当发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是,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因此,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二十一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3)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的心灵的催化剂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家庭的小环境步入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和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不时进入孩子的视野,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要抓住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辨别是非。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鉴别能力,优化孩子心灵,预防孩子犯错。

(4)从现代家长必备的素质来看

1、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这点上来说,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

2、责任:家长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家庭育。

3、坚持: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心理的成熟、性格的完善,所 有的一切都是坚持的结果。这个等待的时间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有那个说法,活到老学到老嘛,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4、快乐:帮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生活得快乐。

这个快乐是需要度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早熟,她们显然不太完全懂得有些话的含义,只是一味地去说而已,或者在她们的幼小的心灵里有点朦胧,我想我们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子的,很想快乐地生活,哪怕作业多一点点。

5、能力:家长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就应该及时告诉他改正。

6、宽容:家长对孩子的宽容,首先要建立在孩子做错事之后,已经认识到做错,感到内疚,受到自责的基础上,而且家长应该从表情到语气都要让孩子切实感到,家长对他们的错误很痛心、很惋惜,同时也寄希望于他将来能改正。

7。业余爱好: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试问哪一个孩子没有学过特长呢?在我的身边,随处可见学各种艺术特长的孩子,钢琴、小提琴、古筝、舞蹈、美术、乐理、英语„„数不胜数,让孩子们应接不暇,总能看到从这个教室出来又进到另一个教室,把孩子们累的喘不过气,疏不知,在这个大环境主导的城市里,我们又能如何逃脱掉加在背上的束缚?

三、坚持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教育的功能。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学校充分发挥这个大课堂的优势,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1)、与社区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加强学校与街道办事处关工委联系,与他们一起开展社会知识的

宣传讲座活动。与社区共同举办“关爱生命,远离毒品”宣传教育活动,与社区一同宣传消防知识、法律常识、八荣八耻等内容,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假期里,我们密切与街道关工委配合,协同他们举办了“爱家乡百科知识竞赛”,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墓扫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束后还组织学生书写心得,好的文章还在学校的网站发表,这样使教育的力度更大,影响更深远。

(3)、聘请专业法律校长。

有“法律校长”在身边,未成年人能够更好地增强法制观念。据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这就说明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集中聚集场所,在一个具有“法律身份”校长的带领下,能够形成一个浓厚校园法制氛围,有助于学生分清何为“法内事”;何为“法外事”,懂得更多的法律常识。

这些教育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由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悟,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协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生校内校外有人管,离校不离教,形成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使未成年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2、《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相结合的重要性》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余学华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中学

通讯地址: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中学 邮编 : 623200 邮箱:46413306@qq.com 联系电话:***

下载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完整的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作为父母,如何把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呢? 首先,充分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劣势。......

    个人道德,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重要

    个人道德,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重要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在座来宾,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刚刚不胜枚举的举例论证对于个人道德,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论据看起来不胜枚举,但在我方看......

    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学校、家庭、社会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影响是助力,作为小学教育这一基础工程,在全面贯彻党......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一个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而往往我们当中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雅思作文

    Some people think that parents should teach children how to be good members of society. Others, however,believe that school is the place to learn this. Discuss......

    学校教育与德育

    学校教育与德育 要讨论德育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何为德育?德育是指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的教育。政治思想由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具有......

    雅思写作话题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范文)

    上海新航道培训学校 http://sh.xhd.cn/ 雅思写作话题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雅思写作话题:家庭教育母题:Some people say that children should obey the rules of their parent......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