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_公务礼仪期末论文
此
处
不能书写
此
处
不能
书写…………………………………
装
…
…
…
…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1 ~ 2012学年
第二篇:公务礼仪论文
浅谈“社交礼仪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
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
仪表礼仪
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发型与服饰礼仪
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握手的顺序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
握手的规矩
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在社交活动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规矩,与人打交道时方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彬彬有礼,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
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六,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七,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
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
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参考文献
生活礼仪(公民道德建设教育读本)张文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8出版)
第三篇:1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热点
近10年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热点问题综述
(一)公共交通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公共设施,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交通拥堵在时间与空间上呈现蔓延扩展趋势,拥挤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因此,优先发展城市信号系统,要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路口专用线(道),专用街道,单向优先专用线(道)等。
(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
1.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质量低劣
近年来我国公共产品供应总量仍是不足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此外,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安排,主要存在政府及其公共部门过度垄断的问题。并且由此造成规模过大,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产品与服务质量低劣。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我国国有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国有经济高度垄断的基础上存在行政垄断,行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融为一体的,造成企业缺乏竞争活力,运行效率低下。
2.国有国营供给制度的主导形式阻碍公共产品提供的优化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的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供给制度,使私人资本几乎无法进入公共品生产领域。具体来说,铁路基本为国家垄断,而仅有广深铁路为股份有限公司,是混合型企业,其产品供给
和服务质量远高于一般的铁路运输;教育行业尽管允许私人投资,但由于公私教育政策上的不合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公路及电力的BOT项目仅允许特定的外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尽管要求私人付费,但行业外的资金很难进入。公共产品供给的国家垄断,造成投资主体的单一,加之国家财力不足,使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国有经济高度垄断基础上的行政垄断,政府既是管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的经营者。这使得公共部门企业不仅可以利用经济性反竞争手段阻止进入者,而且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超经济手段建立壁垒,维护垄断地位。双重垄断造成无竞争状态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切入面
1.加强民间公共事业的管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民间公共事业组织,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政府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制定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我国民间公共管理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网络化公共事业的管理制度,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公共事业也不能例外。
3.公共事业的规范化管理,从现实中的公共事业管理到网络虚拟世界的公共事业管理,再到借助国际互联网运作的跨国公共事业管理,我国都缺少规范管理体制。
(四)公共危机管理
1.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2.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3.进行信息沟通机制改革,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系统.4.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
(五)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
我国公共事业活动开展缺乏公共事业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促进公共事业部门的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公共事业”经济的成长和事业本身的发展,又影响了其他“非事业”产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六)公共事业管理的收费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对公共事业实行价格管制是可行的、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实行公共事业价格管制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实行依法治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施行“民生”大政方针的需要。推进公共事业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和机制应当多元化,原则上应当采取免费或者从低定价的政策。
(七)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考评
1.重塑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考评的价值观
2.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考评的法律体系
3.完善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考评的制度体系
4.优化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考评的技术体系
(八)农村公共事业滞后
1.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错位,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调
2.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体制先天不足
3.城乡分割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九)公共事业财政机制问题
1.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总体投入不足,导致这方面的公益服务生产和供给总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公益服务不断增长的总体需求。
2.有限的财政投入在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的不合理和非均等化情况,裕者益裕、乏者愈乏,加剧了社会群体阶层和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和分富差距。
3.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与政府职能则更是关系复杂、交叉错置,常常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运转机制不灵活,管理不规范,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4.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服务的财政投入存在不稳定、随意对待的情况。
(十)公共事业管理常用方法:听证会改进策略
1.推进理论研究,建构我国听证会制度的法律体系
2.扩大听证范围,采取多种听证形式
3.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4.加强对听证的监督,提高听证的透明度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备选题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备选题目
26西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研究(例如农村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和义务教育产品以及大量的农村经济发展赖以实现的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之路研究(比如教育的市场化,医疗保障的市场化甚至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社区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包括城市的街道办和农村的村委会等自治组织)试论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试论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的地方政府职能变革 地方政府制度变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研究 西部城市政府发展经济的对策研究 制度性公共物品与经济绩效(例如财税政策的变迁,产权制度的改革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对经济绩效的作用等)西部大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表现和成因及治理之道 论信息系统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影响 论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监督机制 公共决策科学化研究 社会保障政策中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电子政务研究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公共管理中对公务人员的控制机制研究 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研究 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公共财政体制研究 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 服务型政府研究 学习型政府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 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42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 公共政府执政能力研究 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比较研究 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 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研究 社会保险模式(比较)研究 社会保险基金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研究 公共部门绩效研究 城市管理(如基础设施、人口社会管理)相关研究 城市化过程中的市政管理研究
1.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41、****市公共交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2、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43、政府转型时期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44、公共住房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5、高等教育民营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47、城市社区自治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
48、事业单位绩效评估问题研究
49、试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联盟的风险控制
50、我国强制戒毒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51、农村自治组织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52、试论我国体育事业“举国体制”的利弊
53、农村NGO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
54、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BOT模式运用的探讨
55、公共决策失效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56、中国第三部门资金来源的研究
57、我国公共设施民营化发展历程的分析
58、媒体对公共决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59、农民**素质对村民自治的影响研究
60、市民**素质对市民公共意识的影响研究
61、浅谈政府危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2、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估研究
63、公证服务类社会中介组织的特征研究
64、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比较研究
65、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6、浅论村委会选举的问题与对策---以告塘村为例
67、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8、媒体的社会责任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69、浅谈医疗卫生应急机制的建构
70、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71、浅论社区“海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2、浅析公共教育部门如何应对大学生负债消费问题
73、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定位研究
74、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研究
75、农村留守人员的组织化研究
7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的重建
77、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78、新农村建设中外部人才引进的初探
79、农村建设人才的开发(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80、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评估
81、新农村建设中激励机制中的构建
82、农村养老保障功能的研究
83、转型期郊区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84、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研究
85、旅游业发展中的古文化资源管理
86、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87、村民自治与农村公共事业管理
88、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
89、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90、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91、关于农村养老主体的探讨
92、中国高校后勤管理主体行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3、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94、农村地方文化对农村自治组织的影响
95、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96、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7、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8、高等职业教育国有民办公助问题研究
99、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100、试论村务决策的民主化
101、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
102、试论我国教育行政体制中的权力分配
103、我国私立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4、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105、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与对策
106、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启示
107、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
108、论学校国有民办制
109、从国外私立教育的模式看我国民办教育体制的确立
110、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关系
111、论我国当前政府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
112、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113、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
114、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体育中介组织的路径选择
115、浅谈我国街道社区建设
116、论我国社区居委会的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
117、浅析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社区的分析
118、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思考
119、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型研究
120、目前我国社区低保主体资格认定的问题研究
121、社区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对策分析
124、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初探
125、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助老的问题分析
126、社区再就业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27、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8、社区文体基础设施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29、论公共管理决策中存在的风险及有效控制
130、公共决策者心理冲突与解决
131、论公共投资决策科学化
132、农村村务决策问题及对策分析
133、浅谈社区决策民主化建设——以**社区为例
134、试论听证制度在我国公共服务价格决策中的运用
135、浅析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136、论公共决策失误的防范
137、从***事件看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决策
138、论政府在环保治污中决策方法的改进
139、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指标体系研究
140、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发展的公共政策外部性研究
141、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142、公益类科研机构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3、农村公共产品分类体系初探
144、中国志愿服务与***国志愿服务之比较
14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比较分析
146、浅论保护文化遗产全民参与理念的构建
147、试论“和”文化对中国基层组织公共决策的影响
148、试论社区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149、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文化营销的现状
150、浅析我国乡镇机构改革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摘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和社会公共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性,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社会事务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趋势,也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具有管制作用、是公共事业发展所需资源的主要支撑者、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其他主体以及运行体制具有规范作用。但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政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实现对公共事业的有效管理,政府应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并加快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事业法人制度,真正实现政事分开。
【关键词】:政府失灵、经济模型、公共事业管理产品
一、定义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事业管理学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
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行为与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即利润概念在政府部门中是不存在的。市场中的企业在提供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存在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它必须关注其本身的利润水平,将生产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这一点是企业的一条行为法则和约束机制。与此相对照,政府部门是一个独占性的主体,在社会中不存在竞争对象,政府为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而采取的行动也就没有必要用利润标准来衡量。其结果是施加于企业经理身上的利润约束机制对政府活动不起作用,政府没有降低活动成本的压力,从而使社会支付的成本超出了社会本应支付的成本。而且,政府中的官僚与市场中的“经
济人”一样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者,在缺乏如利润约束之类机制的限制下,政府公职人员将最有可能追求个人最大化利益。因此,政府虽抱着弥补市场缺陷的初衷,而实际上往往干下很多更糟糕的事,从而导致政府失效。
2、政府干预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
政府干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必须以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为前提。然而,在以社会化大
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中,政府不可能充分了解经常变化的经济生活,也不可能对要调控的行业以及自己作出的调控决策进行充分的经济分析与论证。因此,政府任何干预经济的良好愿望与理性都具有一定盲目性,以此为基础作出的调控决策难免出现失效的情况。此外,即便政府获得了信息,也未必就是真实有用的。在约束机制失衡的情况下,基层单位就会根据其需要任意地扩大或缩小这些数字。比如,我国各个时期出现的说假话、“浮夸风”现象,造成大量经济信息失真,给政府决策带来困难。再比如,近年来“诸侯经济”、隐瞒经济数字的反向“浮夸风”,同样造成政府决策失灵。经济发达的企业和地区隐瞒经济数字可以把经济效益留归自己;经济落后的企业和地区隐瞒经济数字,可以多得国家补助。
3、政府干预活动的时滞性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取决于所要干预的客观经济形势,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
化后,势必要求政府的干预行为乃至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行更新和转换职能。但是,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行为只能使机构扩大和人员增加,其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敏感性差,缺乏弹性,它往往滞后于现实经济的变化。由此可见,政府干预过程中种种非线形、多变量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会阻碍政府贯彻
既定政策,达不到预期目标,使政府干预滞后或出现政策的时滞效应,同样会导致政府失效。
4、对政府行为缺乏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有效的监督
政府决策者是人而不是神。既然是人,他与企业决策者就没有本质区别,同样要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企业决策者由于受多种制度规则制约,决策行为可能更规范和谨慎,而政府官员所受的约束比企业家少,因此,更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政府干预失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政策的决策过于集中且无规则可循,决策往往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的主观评价,难以切合实际,而且现行政治规则难以约束少数当权者的利己主义,进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政府失败”。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府必须服从选民及其代表的政治监督,包括立法机关等对政府的监督。从理论上讲,监督的效力取决于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独立性和监督者获取有关被监督对象的信息的能力。撇开前者不谈,在现实的监督过程中,监督者所得到的信息往往由被监督部门—— 政府提供和发布。在公共产品生产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将没有客观的标准来检
验监督部门所获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政府在缺乏有力监督的前提下,其政策和行为或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体现真正的公共利益,导致“政府失败”。
三、公共事业管理月政府失灵、志愿失灵和市场失灵
三种体制各有其优势,但各有不足。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社会活动个主体的行为。对于市场机制和事业机制的正常运行,政府通过建立规则、制度、政策、法律和进行基本设施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从事私人性的经济活动与公共性的社会活动创造软硬环境和条件。此外,对市场组织而言,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完善的基本设施、保护守法经营的企业的合法权益等,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事业组织而言,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委办公共事务、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等,促进公共事业发展。
事业组织作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的专业化组织,通过事业机制的专业性、独立性、互助性等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对政府而言,事业组织的作用是通过提供劳务、输送服务、影响政策、倡导议题等,为政府管理提供后背支持和政策建议,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的作用及发展
为了更有效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矫正政府失灵,在当前政府改革中,特别有必要注重法律和制度建设。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的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万能”的观念,正确认识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更不能一味的削弱,“东西方和南方的国民经济都需要明智的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限度,确定政府干预的内容、范围和手段,发挥市场机制的主体性作用和政府干预的补充性作用。
(2)其次,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职能已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能,政府对经济中公共物品的垄断是导致滥用经济职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在确定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经济职能时,应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局面。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是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产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以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率和水平。
(3)最后,要加强政府的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历险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运行必须靠法律来
保证,政治的和社会的生活也必须靠法律来规范。因此,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特别是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及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的法制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随意性导致的不公正与腐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而政府也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也提醒我们除了强化政府的自律机制外,还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加紧制定有关监督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防止政府腐败和不公正。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M].赵荣潜,胡企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美]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M].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4]吴光芸,方国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非营利组织失灵及三者互动的公共服务体系[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