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现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要坚持扩大内需,那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大家的各种顾虑,促进大家消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社会保障体系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支柱之一,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划蓝图,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
关键字:
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其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充分发挥其“稳压器”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鉴于社保资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1992年开始开始,审计署先后组织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救灾资金等进行了多次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审计,近几年来各地审计机关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对社保资金的经常性审计制度。
二、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主要通过对基金的筹建、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通常所说的“3E”)的审计,客观反映和分析评价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保护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保障功能。
1.经济性:指基金管理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以最少的投入实现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保险机构规模是否适当,人员数量、结构是否能够满足正常业务工作需要。对社会保险机构使用的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估,减少管理成本。
2.效率性:指基金管理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运用工商、税务的登记信息与社会保险的登记信息进行对比,确认单位是否应保尽保。通过将个人缴费信息与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情况进行比较,确认单位申报的个人缴费基数是否真实可信。比较基金支出类型与方式,查处违规支出,堵塞漏洞。分析基金平衡运行情况,研究缴费比例和支出范围的合理调节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
3.效果性: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关注社会保险是否起到基本的保障功能,是否承担过多责任而造成社会保险不堪重负。关注社会保险对群众的整体保障力度,通过对各类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的分析,分析社会保险的整体保障能力。关注覆盖面,在制度设计上有无盲区。关注基金使用的公平性,查找社会保险制度在社保基金审计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起步的较晚,现在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制度有许多漏洞,与现在我国的社保体系发展以不太匹配,所急需改进。
1.当前社保资金传统的安全问题,如挤占、违规出借、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等问题尽管在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但已大为减少;
2.社保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单部门管理和决策等,已基本改变;
3.各类社会保障和救助的覆盖面虽然都还不高,但从制度层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如果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违规违纪方面,而不检查政府机构的工作目标,评价其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益,那么,社保资金审计的路子会越走越窄,由此得出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结论也往往也会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制度的发展 1.健全社保基金法制建设
通过立法途径,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之下,才能遵照法律规范,提高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效率性、效益性和严肃性。
2.独立高效的监管。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对所负责的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活动及责任保持独立地位,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及其他机构之间的职权边界明确,互不干涉、越位,又密切合作。目前,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管理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一国之内的监管部门则趋于统一。
3.市场化运营与监管。
通过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实施部分基金制模式,引入个人账户机制,部分项目实施社会保险的私有化改革,呈现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向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在投资监管方面,强调以市场化的机制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增加基金投资工具和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具有一定市场竞争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
4.社会监督。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社保基金的运行实施监督,这是目前社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将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披露出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和管理,使缴费单位和个人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社保基金运行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保基金的运营和管理实现更为有效的监督。
第二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浅析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浅析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及运行效率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审计是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概述
1.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涵义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管理和运作基金的活动情况、使用管理基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以确定社保基金收入、支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
2.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内容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动态审计,即主要对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使用过程的审计。从征收来看,社保基金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其重点在于一要检查国家社保政策的执行及落实情况,检查社保资金的扩面征缴情况,促使经办机构做到应保尽保,征收机关做到应收尽收;二要注重对故意偷逃、少缴漏缴社保基金单位的审计,特别是重点单位、重点行业的审计,检查申报缴费基数是否真实,是否及时足额缴费,有无漏缴或少缴等问题,保障社保基金的完整性。从管理来看,其重点在于一要审计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监督情况,分析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益性;二要审计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和保值增值性。从使用来看,一要检查社保基金使用是否厉行节约、节源开流,是否将资金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否存在资金闲置等;二要审查支出的效益情况,是否按规定程序、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收支是否平衡,有无出现赤字等问题。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比较,社保基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致使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用现行法律来评价认定。另外,绩效审计一般期限跨度长,这期间相关法律法规变化也大,也为选择适当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增加了难度,从而增加了审计评价难度,并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条件和准绳。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加大对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的审计。由于现阶段我国缺乏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就如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准确评价,一直是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时感到棘手的问题。在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不能深入了解社保资金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其它来源“借用”标准或是自己设计某种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审计工作成果,加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突出
一是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不少单位审计队伍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与所应承担的审计任务不适应。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所承担的审计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的地方,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现有的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真正懂法律、懂经营管理、懂金融、懂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
推动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深入发展的建议
1.健全社保基金法制建设
通过立法途径,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之下,才能遵照法律规范,提高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效率性、效益性和严肃性。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关键在于:(1)提高社保基金审计的立法层次,赋予审计部门足够的监督权,才能更好地保障社
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正常运行;(2)在对现有法规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内容、审计主体及其职责范围、违法行为及处分,以统一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3)对基金审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出制度性规定,从法制上完善基金运行各环节,堵塞法网漏洞,实现依法审计的规范管理。
2.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
一是树立“民本审计”思想,心中要有人民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抓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二是树立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意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社保审计人员要站在维护老百姓利益,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度,监督基金合法有效使用,确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树立为健全、完善、规范社会保障体系服务的意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要在促进社保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发挥作用,全面落实绩效审计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所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深层问题,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服务。
3.探索建立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
由于在社保基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一个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绩效标准,因此,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绩效审计得以稳步推进的瓶颈所在。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围绕政府的职能,评价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评价,也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它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要通过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平台促使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并推动有关各方不断丰富完善该体系。另外,审计也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建立绩效审计的操作办法,以规范审计实践。
4.加快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开展社保基金效益审计,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绩效审计方法是决定一个审计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这是由绩效审计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绩效审计是以一种不重复方式进行的独立检查,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分析和判断,必须运用更多的调查和评价方法。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
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需要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因此,在结合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对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特别是对绩效审计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绩效审计方法的体系及种类;问题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内涵和特点;问题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等进行重点研究。
5.积极开展社保基金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进程加快,对社保部门的业务数据应予重点关注,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库、缴费情况明细库、支出情况信息库等等,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社保部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揭示数据库存在的安全隐患。
6.建立相互制约的外部监督约束
建立由立法机关、行政、财政、审计和其他外部监督构成的监督机制,防范个人或机构对社保基金的挪用、侵占,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其中包括:(1)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投资状况、收益情况以及其他财务数据等;(2)专业机构的监督作用,通过专业机构对社保基金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对基金管理人实施相应的法律约束;(3)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防止挪用基金资产,维护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7.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改善审计人员的结构。随着绩效审计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为完成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必须俱备多元化、现代化的业务素质,并不断向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发展。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招聘等方式积极吸收相关的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其比例,以适应这一要求。其次,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税收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具备理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另外审计中定性方法的普遍应用,对审计人员的学识、经验、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等法律法规、学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国家社会保障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而且要通
过加强审计培训等有效方式,以“一专多能”为目标,不断更新审计、财务会计、财务与成本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全面创建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发展。
第三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浅析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浅析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及运行效率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审计是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概述
1.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涵义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管理和运作基金的活动情
况、使用管理基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以确定社保基金收入、支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
2.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内容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动态审计,即主要对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使用过程的审计。从征收来看,社保基金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其重点在于一要检查国家社保政策的执行及落实情况,检查社保资金的扩面征缴情况,促使经办机构做到应保尽保,征收机关做到应收尽收;二要注重对故意偷逃、少缴漏缴社保基金单位的审计,特别是重点单位、重点行业的审计,检查申报缴费基数是否真实,是否及时足额缴费,有无漏缴或少缴等问题,保障社保基金的完整性。从管理来看,其重点在于一要审计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监督情况,分析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益性;二要审计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和保值增值性。从使用来看,一要检查社保基金使用是否厉行节约、节源开流,是否将资金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否存在资金闲置等;二要审查支出的效益情况,是否按规定程序、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收支是否平衡,有无出现赤字等问题。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比较,社保基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致使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用现行法律来评价认定。另外,绩效审计一般期限跨度长,这期间相关法律法规变化也大,也为选择适当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增加了难度,从而增加了审计评价难度,并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条件和准绳。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加大对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的审计。由于现阶段我国缺乏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就如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准确评价,一直是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时感到棘手的问题。在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不能深入了解社保资金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其它来源“借用”标准或是自己设计某种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审计工作成果,加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突出
一是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不少单位审计队伍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与所应承担的审计任务不适应。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所承担的审计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的地方,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现有的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真正懂法律、懂经营管理、懂金融、懂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
推动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深入发展的建议
1.健全社保基金法制建设
通过立法途径,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之下,才能遵照法律规范,提高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效率性、效益性和严肃性。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关键在于:(1)提高社保基金审计的立法层次,赋予审计部门足够的监督权,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正常运行;(2)在对现有法规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内容、审计主体及其职责范围、违法行为及处分,以统一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3)对基金审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出制度性规定,从法制上完善基金运行各环节,堵塞法网漏洞,实现依法审计的规范管理。
2.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
一是树立“民本审计”思想,心中要有人民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抓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二是树立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意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社保审计人员要站在维护老百姓利益,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度,监督基金合法有效使用,确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树立为健全、完善、规范社会保障体系服务的意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要在促进社保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发挥作用,全面落实绩效审计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所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深层问题,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服务。
3.探索建立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
由于在社保基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一个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绩效标准,因此,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绩效审计得以稳步推进的瓶颈所在。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围绕政府的职能,评价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评价,也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它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要通过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平台促使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并推动有关各方不断丰富完善该体系。另外,审计也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建立绩效审计的操作办法,以规范审计实践。
4.加快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开展社保基金效益审计,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绩效审计方法是决定一个审计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这是由绩效审计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绩效审计是以一种不重复方式进行的独立检查,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分析和判断,必须运用更多的调查和评价方法。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需要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因此,在结合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对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特别是对绩效审计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绩效审计方法的体系及种类;问题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内涵和特点;问题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等进行重点研究。
5.积极开展社保基金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进程加快,对社保部门的业务数据应予重点关注,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库、缴费情况明细库、支出情况信息库等等,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社保部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揭示数据库存在的安全隐患。
6.建立相互制约的外部监督约束
建立由立法机关、行政、财政、审计和其他外部监督构成的监督机制,防范个人或机构对社保基金的挪用、侵占,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其中包括:(1)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投资状况、收益情况以及其他财务数据等;(2)专业机构的监督作用,通过专业机构对社保基金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对基金管理人实施相应的法律约束;(3)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防止挪用基金资产,维护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7.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改善审计人员的结构。随着绩效审计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为完成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必须俱备多元化、现代化的业务素质,并不断向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发展。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招聘等方式积极吸收相关的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其比例,以适应这一要求。其次,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税收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具备理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另外审计中定性方法的普遍应用,对审计人员的学识、经验、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等法律法规、学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国家社会保障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而且要通过加强审计培训等有效方式,以“一专多能”为目标,不断更新审计、财务会计、财务与成本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全面创建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发展。
第四篇: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认知(xiexiebang推荐)
班级:1006062姓名:李保凯学号:100606210
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认知
【摘 要】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及运行效率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发放、管理和运营的绩效情况实施的审计监督。文章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内容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审计内容相关问题
根据国家立法,社保基金是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的用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项基金。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公平、促进国民福利的功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社保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各项社保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一、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现实需求
1.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绩效审计势在必行。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因此应把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作为重点,以绩效审计为主要方式,促进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与规范管理,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促进建立社保基金预算,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社保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实施绩效审计。目前,全国较高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较低的社会保险基金年平均收益率又加大了基金的安全与贬值风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地方财政解决未来负债的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在对社保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的基础上,作出独立客观评价,提出可具操作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概述
1.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涵义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属下机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形和执行效果、管理和运作基金的活动情况、使用管理基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以确定社保基金收入、支出项目达到预期目的,为政府和决策者供给有用的反馈信息。
2.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内容及评价标准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主要通过对基金的筹建、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通常所说的“3E”)的审计,客观反映和分析评价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保护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保障功能。
(1)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主要定量指标
1.经济性指标:资金管理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以最少的投入实现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保险机构规模是否适当,人员数量、结构是否能够满足正常业务工作需要,对社会保险机构使用的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估减少管理成本。
2.效率性指标:分析基金平衡运行状况,研究缴费比例和支出范围的合理调节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使基金管理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3.效果性指标:关注社会保险是否起到基本的保障功能,是否承担过多责任而造成社会保险不堪重负,通过对各类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的分析,分析社会保险的整体保障能力,看看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2)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主要定性指标
1.给付对象的真实性情况,反映领取社会保险金的单位人员是否参加社会保险并符合领取条件,有无虚报、冒领行为。
2.给付水平情况,反映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是否按照统一的标准,有无任意扩大或缩小支付范围。
3.信息获取情况,反映参保单位和个人是否能够随时获得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基金管理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4.参保对象满意度情况,反映参保对象对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否满意、满意的程度如何,以及满意群体在参保总群体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5.社会保险金发放及时情况,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是否及时准确足额发放社会保险金,有无拖欠、截留现象。
三.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一些难题
1.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建立,社会效益是很难用简单的数据来直观表示,许多通过民意调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偶然性。这就造成评价指标很难量化,很难对社会保险基金绩效情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2.受制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特点,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法定性,基金本身可以调控的余地不大。
3.审计获取和分析数据口径不统一,目前与社会保险基金相关管理部门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顺畅,各自的统计口径不统一,审计很难对此加以判断并予以取舍,削弱了绩效审计分析的力度。
4.审计人员能力水平还未完全适应。绩效审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与。
【结束语】社会保险基金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级审计机关要做好收集、研究、分析绩效审计涉及的资料,做好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做好社会保险基金
绩效审计和其他审计相结合,严格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继续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绩效分析,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康高效向前发展。
第五篇:浅论如何加强社保基金审计监管
浅论如何加强社保基金审计监管
程艳华
摘 要: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据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必须注重对这些过程的审计监管。关键词:社保基金,审计监管
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据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必须注重对这些过程的审计监管。下面,就说明怎样改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管。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和支出的审计监管
监督审查社保各部门、各单位资金收入和支出状况。监督社保经办机构是否设立内部审计科室或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科室或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是否依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级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社保基金收支结存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防范违规舞弊现象发生。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是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应收是否落实到人,各项资金使用是否符合专款专用原则。审计核实管理部门的成本、效益。社保部门还需培养一支高专业素质的队伍,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保证征缴质量。另外,对征缴的基数,征缴范围,征缴人数等进行审计监管,这需要企业的配合。只有企业的会计和审计资料正确,才能保证对总量审计的结果的正确性。定期与不定期地审计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查看资金利用效果,并通过审计各期财务报表、监督核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资金的运行效果。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堵塞漏洞,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货币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会计控制原则,从源头上防范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为发生。
二、社会保险基金营运和管理的审计监管
第一,管理方面
打破地区和传统限制,由中国政府组建并派出全国性的专业的管理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对社保进行了统一管理,形成大统筹。在此基础上,应该按国际惯例成立社保基金公司,使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和营运相分离。社保基金公司,便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与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金融机构的强大实力,来实现社保基金有效,完全增值。当然,社保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应当精挑细选,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社保基金公司还应单独建帐,独立核算,定期接受由行业团体和信息需求者为委托的民间审计。社保管理机构对于社保公司的盈利水平,应有详尽完备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允许公司按盈利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还应行使监督的权利,不仅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进行监督,还要对基金营运投资的情况进行监督。而社保管理机构又属于国家财政部门,它受国家审计署审计,受信息需求者组织团体受托的民间审计机构的审计。
第二,投资方面
(一)审计投资方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和成本等方面。
经济效益或投资收益审计是审计监督活动的重要内容。投资收益问题是社保基金运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进行投资收益审计,一方面,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中分析,审计投资收益的数量,审计管理费、托管费、其他中介费用等是否不合理地侵蚀了基金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比较,如不同委托基金之间的比较、不同投资管理人之间的比较、不同投资对象以及基金与总体市场走势的比较等,比较基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应得收益,从而审计出在证券投资组合、产品选择、管理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或缺陷,为今后的投资运作服务。
(二)审计监督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结合上。社保基金是全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审计监督活动的重点应首先放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上。从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进行审计,首先要审计基金投资运作过程的规范性,主要有:基金的委托、基金投资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运作是否符合预定的程序和标准;基金的账户开设、基金指令传输、基金清算与会计核算、基金信息披露等是否符合基金投资管理合同和基金托管合同规定的内容;基金的财务管理、定期财务会计报表、基金收益、现金流量等的计算是否真实、合规等。其次,审计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是否合理并落实,投资风险控制、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是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控制更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程度,因此,审计活动也必须立足于防范风险。
我们相信在中央、地方、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的管理效应,使社会保险基金逐步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运行机制,社会保险基金得以科学合理运营和管理,最终达到保值增值,造福全社会。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