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的和谐
社会的和谐,凝聚于文化的和谐,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建设和谐民生、繁荣民生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社区文化建设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助推器和催化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民生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繁荣文化,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以先进文化牢牢占领社区的主阵地,积极采取“抓队伍,树形象;抓组织,建制度;抓活动,搭载体”的措施,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街道多次获得文体工作先进街道,学苑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称号。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民生街道狠抓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建设成了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2600余平方米,建设社区图书室3个,藏书达12000余册,购置文体活动器材上百套。另外街道还与理工大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派出所活动室等辖区单位活动中心资源共享,使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为繁荣全区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社区文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办公用房建设,改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改善社区活动室、图书馆条件,为社区文化员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采取举办春节文艺汇演、社区文化节、社区夏日纳凉晚会、欢乐广场文化活动等措施,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文化骨干队伍素质普遍提高。街道加强对社区文化员、文艺骨干的培训和指导,实现了对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四)社区文化发挥了文明意识阵地作用。在社区中加强荣辱观教育,提倡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使社区文化成为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充分发挥了精神文明主阵地作用。
二、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有些社区工作者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街道也没有详细的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简单的把社区文化建设定位在娱乐和文体活动。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考核。在对社区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中,社区文化建设没有成为关注的内容。
(二)社区文化设施相对薄弱
一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场所达标率低。调查发现,不少社区的文化中心建设未能达到标准,功能很不完善;二是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平衡。社区与社区之间由于条件环境差异,社区的文化设施也不均衡,有的社区居委会办公面积就比较少,更谈不上配备文化设施了。
(三)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
一是社区文化活动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社区文化活动没有专项经费,因此社区开展活动,很多都是社区居民自己掏钱做服装、租场地、购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社区文化设施缺乏经费保障。近年来,社区的经费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发展和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经费制约。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后,由于资金缺乏,不能更新、添置新设备,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和文化培训不能正常开展。
(四)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文化管理人员缺乏。现有的文化员都是兼任,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应付中心工作和其它应急任务,导致社区文化的阵地和功能萎缩,难以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二是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缺乏。从现实情况看,社区文化骨干力量、各类文化人才普遍较为缺乏。且由于开展文化活动和培训的经费不足,社区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不够,这种情况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档次和水平的提高。
三、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增强搞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建设好社区文化的必要性。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二)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一是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予以专项投入;二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设社区文化设施。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开发、运营,促使其良性互动,推进滚动发展的财力机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短缺问题;三是引导居民观念的转变,处理好公益性事业与个人利益、无偿服务与低偿、有偿服务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制定有关的配套政策,加强管理,使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步伐。
(三)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要制订明晰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到工作计划、演出活动等方面制定细致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要加快标准化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按照社区文化中心的有关标准,在现有的社区文化中心的基础上,加大改扩建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速度。一是针对老城区因受办公用房限制,社区文化中心改扩建困难的现状,要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不等不靠,建设标准化的社区文化中心;二是要充分利用老城区改造的契机,在新建小区配备必要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从而有力推进社区文化有序发展。
第二篇: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 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人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构建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是排在首位的突出矛盾
“社会保障问题”被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要重点解决的头号社会问题。
“贫富悬殊”
“三农”问题仍然严重
第三篇: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积极履行政协职能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政协常委会在中共临清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
开展专题调研是政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2009年,市政协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按照“少而精,专而深”的原则,确定了轴承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社区建设与管理4个专题,作为2009的调研专题。按照“一个专题、一位主席、一支队伍”的模式,组织由分管主席任组长,部分委员、有关乡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题调研组。各调研组就有关专题,首先了解基本情况,掌握有关问题,制定调研提纲,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他们先后分赴山西、湖南、浙江等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采取召开座谈会、搜集有关资料、现场走访等方法,学习当地成功经验,并形成学习总结材料。此后,各调研组又就有关专题深入我市一线进行调研,在全面掌握情况、查清问题、多方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市轴承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临清中洲古城保护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等4个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并在市政协十二届八次、九次常委会议上进行广泛讨论,分别审议,集众智,纳良言,修改充实报告内容。10—12月份,市政协将4个专题调研报告分期报送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领导参阅》上进行转发,有的报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旋宇同志亲自批示,要求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认真参阅、抓好落实。
二、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视察。
组织委员视察是委员建言献策、协商议政的又一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一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委员分别就公安、农村经济、城乡建设及规划、城乡工业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5次重点视察活动。为确保视察开展的扎实而富有成效,每次活动前,召集有关人员认真研究视察内容,相关科室精心准备视察方案;活动中,鼓励委员们热情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活动结束后,市政协认真总结、分类归纳委员们提出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精心撰写视察简报。同时,按照聊城市政协的要求,12月份,组织聊城市驻临清市政协委员对莘县进行了交流视察,委员们就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及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围绕促进提案办理质量,开展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是提高提案办理质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市政协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提案办理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2009年,在认真总结往年民主评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进评议方式,采取大会集中汇报、会后查阅档案和到办理现场重点视察相结合的方式,对72件提案24个承办单位进行了认真的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评出提案承办先进单位13个和优秀提案15件。民主评议使提案委员受到了培训和教育,使提案承办单位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提案工作的开展。
四、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挖掘文史资料。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是一项独具政协特色的工作,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年来,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充分挖掘、搜集、整理我市丰富的运河文化史料,围绕《运河名城丛书—临清卷》、《临清与京剧》、《媒体中的季羡林》、《临清与收藏》等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运河名城丛书—临清卷》第一稿已经全国政协阅审,提出了修改意见;第二稿资料现已整理完毕,近期将送往北京审定。5月份,召开了《临清与京剧》专题座谈会,进一步征集相关资料,并请全国政协常委黑伯理作序,原省人大副主任董凤基题词,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了书名,已交付印刷。《媒体中的季羡林》是政协出于对季老的热爱和敬仰,从能接触到的媒体中积累了近10年的资料,汇集成册,作为文史资料奉献给社会,这是对季老的纪念,也是对临清的宣传,近期可出版同大家见面。《临清与收藏》涉及到我市近30位收藏爱好者,4大门类,数百件藏品,是临清收藏文化大展示,资料正在整理过程中,2010年可望出版。
五、围绕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宣传活动。一是举办了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去年政协委员和政协组成单位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到场观看并给予较高评价。演出节目反映了人民政协60年光辉历程,展示了临清千年古县、运河名城、京剧之乡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政协委员多才多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显示了政协事业联系广泛、团结和谐、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二是举办了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书画展。展出书画精品100余幅,以政协委员创作的作品为主,同时融入临清市书画界精品,展现了临清市书画之乡的雄厚实力,反映了临清人民不断追求的文化层次与品位。三是制作了 “政协委员风采”系列报道。为了更好地配合庆祝活动,展示政协委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市政协确定对各界别委员中的突出代表,以《政协委员风采录》的形式在临清电视台进行系列专题宣传报道,进一步激发调动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为临清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通过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人民政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对政协工作意义的认识,增强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为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做贡献。
六、围绕提高自身建设,强化自身建设。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队伍综合素质,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基础。2009年,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严明纪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年”活动。市政协机关按照中共临清市委的安排部署,及时召开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广泛进行讨论,深入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使机关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工作面貌有了进一步的改观。机关各科室根据工作要点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和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对每一项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都指定责任科室和具体负责人。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的各项制度和程序,使各项工作流程明确,衔接有序,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实调整了专委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完善了政协各位主席联系界别组制度;认真落实《委员管理办法》,对委员活动及时统计建档,进一步强化了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的履职观念和工作责任心。
第四篇:社会大保障和谐奔小康
社会大保障和谐奔小康
社会大保障和谐奔小康
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劳动者收入和社会分配机制的合理调整是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人的基本生存质态和发展后劲,事关经济良性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是到2010年基本达标小康xx的强
有力支撑。劳动保障部门必须自加压力,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成为小康xx的推进器,构建和谐xx的安全网。
一、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做好“富民”文章。
目前,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着两大难点:一是供求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大批人员身份置换,其中有一技之长、能吃苦耐劳的人大都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剩下的是年龄偏大、技术短缺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新兴的朝阳产业、技术性含量高的工种亟需的高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技工短缺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有人无岗上,有岗无人聘”的不正常局面。二是统筹城乡就业任务艰巨。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被征地农民的出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加剧就业压力。而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提供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还任重道远。
在建设小康xx的进程中,我们把促进就业、富民增收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并完善适应xx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机构战略性调整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降低就业门槛,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再就业扶持机制,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创建“双无”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强化就业援助,鼓励自主创业,让有能力的有创业欲望的人脱颖而出。通过小额优惠贷款、SYB创业培训,实施积极的创业帮扶机制,全力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成功。
在缓解技工荒方面,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全力拓展技工学校规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同时,每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在职职工2000人以上,努力把技工学校办成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逐步打造一支有一定规模、技能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全面打造一支“金牌”职工队伍,逐步缓解技工荒的问题。
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解决“安民”问题。
当前,我市社会保险面临巨大压力,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前所未有。我市现有17000多名退休职工,年平均支付养老金达1.3亿元之多。每年退休人员还将以1500人左右递增,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上升,未来几年的养老、医疗等基金支付压力可想而知。二是民营企业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不高。民营企业主依法参保意识不强,打工者参保意识薄弱,总体参保率较低。三是城镇化带来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批被征地农民产生。如何稳妥地将这部分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适应覆盖这个特殊群体,是一个我们目前无法回避并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强化社保扩面工作,把缴费基数逐步过渡到省统筹水平,缓解基金支付压力。针对某些民营企业参保意识薄弱,存在少报、漏报、瞒报的行为,从源头抓起,从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时进行跟踪,及时了解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用工信息,从而确保按人头按工资足额征收社会保险金。在城镇,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本覆盖到所有劳动者,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乡镇要把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与本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覆盖城乡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
三、劳动收入分配趋向合理,强化“惠民”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市场化进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就业形式灵活化,劳动关系复杂化,而工资分配与支付制度尚未建立完全,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尽合理,分配矛盾较为突出,拖欠劳动者工资,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加之劳动监察在实际执法中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某些企业劳资矛盾有所加剧,保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难度加大,维权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将强抓扩大签订劳动合同的覆盖面,推进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劳动者收入分配趋向合理。按照“组织网
络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的要求,提高三方协调机制的工作效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增长线的指导,改进对企业工资分配、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企业开展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政策指导和审批工作,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的新型体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逐
步建立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的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增加务工者收入。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于今年底达到95,三年后达到98以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化解或淡化劳资矛盾,使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得到明显提高。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关系的规范管理,三、五年内在全市乡镇普遍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办事处,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调研,不断探索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双赢、和谐协调的新办法、新途径。劳动监察要充分运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赋予劳动保障的权利,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书面审查,严厉查处拖欠工资、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使用童工的行为。
四、信息管理不断加强,体现“便民”服务。
目前,我市社会保险没有集中统一的经办窗口,五大险种分别办理,参保单位和个人要来回奔波,几费周折,才能完成五大保险的参保手续,与上级要求的“一站式”服务还有相当距离,与“金保工程”的“五保合一”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我们当前以办事公开为抓手,以创建四星级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自身努力,力争建成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大厅。加快完善劳动保障信息化(金保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满足社会保障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宗旨,实现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建立有效的基金监控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
“全面达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各行各业正以千帆竞发之势破浪前行。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开拓新局面,提升履职能力,动员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全身心地融入到“全面达小康”的大潮中去,为构建和谐xx、小康xx作出劳动保障部门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红花岗区忠庄镇志愿者
招募卡
1、扶贫帮困志愿者:面向辖区贫困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
2、三关工程志愿者:面向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志愿服务。
3、禁毒志愿者:参与辖区禁毒宣传工作,结对帮教吸毒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
4、救灾志愿者: 参与各种抢险救灾工作
5、其他志愿者:服务其他工作
联系人:胡守丽联系电话:843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