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篇)

时间:2019-05-14 15:2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篇: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

尹蔚民: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安全网,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且农村人口占多数,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一五”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这是社会保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二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地区已有1.43亿农村居民参保,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向广大农村扩展。三是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计有12.6亿人参保参合,加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全覆盖。四是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了基金调剂范围,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五是制定实施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参保人实现了“不论人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的期盼,维护了流动人员特别是广大参保农民工的权益。5年来,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最快的时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是制度不够健全、覆盖范围比较窄、城乡发展不平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等,同时,还将长期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加速、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法》为准绳,注重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第一,从无到有,优先解决制度缺失问题。继续把弥补制度缺失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定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建立并形成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第二,从窄到宽,逐步扩大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速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十二五”期内实现制度全覆盖。继续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政策,实行先保后征。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将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第三,从低到高,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要建立正常待遇调整机制,保障弱势群体,拓展保险范围和项目,使保障水平做到持续、有序、合理增长。

第四,从分到合,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统筹。推进制度整合和城乡衔接,探索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扩大基金调剂和使用范围,增强基金共济能力,有效解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第五,实现精确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和水平。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向农村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社会贫困群体倾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国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发行8亿张,发挥信息化建设最大服务功效。加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参保人员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完全有信心,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最后,预祝第12届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年会圆满成功!

第二篇:尹蔚民答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尹蔚民答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时间:2011年3月8日9:00 地点: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

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人大网](2011-03-08 08:27:15)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吴高盛](2011-03-08 09:05:50)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记者会现在开始。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先生、副部长胡晓义先生。今天采访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会议不提供英文翻译,请大家用汉语提问。如果用英文提问的,我们有翻译问题的译员。每位记者提问时请先报出自家媒体,原则上只提一个问题。先请尹部长讲几句。[尹蔚民](2011-03-08 09:07:24)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我的同事胡晓义副部长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共同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地方,我也向在座的女记者、女工作人员,以及电视机前的女同胞,致以三八妇女节的敬意,向你们表示祝贺!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主持人吴高盛](2011-03-08 09:07:57)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第一个问题就给女记者吧。[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2011-03-08 09:08:35)

我有个问题想问尹部长,春节后,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请尹部长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另外请判断一下今年的就业形势。

[尹蔚民](2011-03-08 09:10:49)

谢谢你的提问,招工难是当前就业领域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反映。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行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岗位缺口比较大的还是一线普通的操作工。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季节性的因素,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

[尹蔚民](2011-03-08 09:13:24)

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第二,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相当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第三,随着这几年我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

[尹蔚民](2011-03-08 09:16:02)

为了缓解招工难的问题,我们比较早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前不久我们下发了一个通知,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我们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现在的招工难的情况和去年同期相比,情况好于预期。下一步我们准备采取这样几个措施来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大措施。我想,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招工难的问题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进。

[尹蔚民](2011-03-08 09:18:05)

从当前整个的就业形势来看,还是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结构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就业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从今年城镇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两千四百万左右,其中青年学生(也就是高校毕业生、技校的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一千四百万人,所以应该讲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在八百万人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把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扩大就业的岗位,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创业的引导。我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整个就业形势一定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就是保持基本的稳定。谢谢。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2011-03-08 09:18:44)

最近媒体报道称,今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就是建议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请问尹部长,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和具体的安排?谢谢。[尹蔚民](2011-03-08 09:22:34)

我们已经了解到,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是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这也表明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记者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十一五”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时,用了“突破性进展”这样五个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至少可以有这样几点:第一,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出台,这在社会保障领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第二,建立了新农保制度,这在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是有实质意义的一步。第三,居民医保、新农合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加上城镇职工的医保,在医保方面已经做到了制度的全覆盖。第四,出台了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了农民工到年底集中退保的问题。第五,实现了基础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在更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实现资金的调剂。当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也包括我们在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养老保险的试点。所以从“十一五”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确实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在公平性、流动性和持续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尹蔚民](2011-03-08 09:25:2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是在推进的方针上,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可以做到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二是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虽然我们制度全覆盖了,但是人群还没有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三是要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的待遇,也包括医保的待遇。我想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社会保障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谢谢。[新京报记者](2011-03-08 09:26:35)

我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请教胡晓义副部长,社会保险法对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养老保险采取了授权国务院规定的做法。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起草一个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的草案,请问是不是在制定这样一个草案,对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能够缩小和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之间的差距?谢谢。[胡晓义](2011-03-08 09:30:07)

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城镇各类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党中央、国务院早就作出部署。当然,配合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最早启动实施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之从单位的自我保障变成社会统筹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已经作出了部署,就是要求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这样的部署,在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就是刚才尹部长指出的,比如提高统筹层次,比如解决转移接续的问题,比如提高养老金的待遇等等,也开始安排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同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进行有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既研究了很多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参考借鉴了国际上的很多做法和经验。应该说,去年10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第10条当中关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也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我们正在按照法律的授权和国务院的规定,加强和加快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2011-03-08 09:31:33)

有问题想请问一下尹部长,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深圳市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了1320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要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请问尹部长,人保部将会如何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在目前物价飞涨,社会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的今天如何保证企业职工的工资能够正常持续的增长?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留意到,现在很多毕业生择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两难的困惑,在大城市机会多,但是高房价、高成本,要过上轻松的生活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小城市成本小,机会也少。请问您作为人保部的部长,您有什么好主意?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09:33:58)

实际上你这是两个问题。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进入今年以来,目前有六个省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我们了解,今年还会有相当多的省区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这是一个方面。

[尹蔚民](2011-03-08 09:35:29)

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尹蔚民](2011-03-08 09:39:45)

第二个问题,关于你讲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就是说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尹蔚民](2011-03-08 09:47:53)

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我们非常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下一步,我们仍然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我们也特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谢谢。[工人日报记者](2011-03-08 09:49:37)

请教尹部长关于劳务派遣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是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实施,现下许多企业甚至包括大型国企都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这是企业为了规避用工风险,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请问您如何看待劳务派遣被滥用的问题?有人担心在未来几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用工制度会不会被劳务派遣所替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劳务派遣用工目前的总量以及所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有没有最新统计数据?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09:55:39)

劳务派遣,应该讲也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当然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和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都有明确的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行为,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和解决。第三,深入研究劳务派遣当中存在的问题,怎么能够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用工,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的这样一种比较规范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就是从长远机制上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刚才你讲的数量问题,劳务派遣用工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比较多。但是整个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谢谢。[中国县域经济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2011-03-08 09:56:28)

我们知道,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又一大惠农政策,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试点的。请问,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另外我注意到三天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请问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呢?谢谢。[尹蔚民](2011-03-08 09:56:57)

这个问题请胡晓义副部长来回答。[胡晓义](2011-03-08 10:01:00)

建立新农保制度,确实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中国农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就是把老年农民也纳入到养老保险的范围里面来。从2009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批试点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是已经有了快速的推进。现在全国第一批试点和去年部署的第二批试点,已经有838个县开展了养老保险试点。同时,还有一批县市虽然没有列入到国家的试点计划里来,但是地方政府出资自行开展了试点,这样加起来,进行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已经参保了1.43亿农民,其中有4000多万老年农民已经领到了由政府发给的每月最少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仅仅靠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模式,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各地要求加快试点的呼声也很高,国务院已经作出决定,今年把新农保的试点扩大到40%的地区,我们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行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胡晓义](2011-03-08 10:04:28)

一是确定试点的主要方向,就是试点的地区,我们建议向或者继续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陆地边境线、革命老区这样一些农村地区倾斜,使他们更早地能够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能够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来。二是进行系统培训,有了好的政策,要把它落实到每一个农民群众的身上,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要建立起有效的、基层的运行网络。三是要加大宣传工作。社会保障对农民来讲还是一件新事,所以要加大宣传。一方面要对已经超过60岁的老年人,确保他的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动员、组织、引导更多的中青年农民从现在起就参保交费,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更多的资金积累。最后,我们要完善工作制度、严肃纪律,确保无论是政府投入的还是农民群众自己交的养老保险基金绝对安全,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2011-03-08 10:04:51)

请问尹部长,目前各地针对购房都出台了限购令,北京的限购令规定买房必须有五年的社保记录,请问这个政策对北京的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影响?谢谢。[尹蔚民](2011-03-08 10:05:12)

请胡晓义副部长回答这个问题。[胡晓义](2011-03-08 10:09:15)

你这个问题的角度,我确实觉得很新颖,就是限购令和五年社保缴费的要求对北京的就业形势有什么影响。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不一定回答准确。我想,在住房市场上需要有一定的调控措施,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社保缴费的年限作为一项限制措施,我认为也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前些日子曾经出现过一些情况,有些可以认定为无良中介,号称可以代办补缴社保来获得购房资格,这个问题北京市的官方已经作出了澄清,制度是严密的,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一定严肃查处。至于你说对就业有什么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从北京市的渠道得到对就业有明显影响的信息。我理解北京的就业市场仍然是高度开放、高度活跃的市场,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都有可能到北京来寻找工作岗位。限购令只是说在购房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租房、对于其他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北京市的就业形势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从北京市得到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会跟媒体进行交流。谢谢。[江苏南京晨报记者](2011-03-08 10:11:25)

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是在江苏苏北一些欠发达的县市已经出现了因为新增的就业人员不足,社保基金有较大的缺口。我已经开始在担心,等到二十年以后,我退休的时候,社保基金总量够不够,我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能不能领到退休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社保缺口怎么来弥补,像我的担心,怎么样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前两年很冷的时候,包括在南京也有出现农民工露宿街头,冻死在马路上。人保部前两年也讲过,将会建造一部分的打工楼,来解决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暂时安身问题,但是这两年没有这个说法,想问一下打工楼有没有在计划中?谢谢。[尹蔚民](2011-03-08 10:19:50)

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头一个问题涉及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从目前的情况看,养老基金的支付,是不存在问题的。去年统计数据,我们收上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在13000亿左右,支出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近1万亿左右,当期的结余有3000亿,累计的结余有15000多亿。但是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现在统筹层次还比较低,不同的统筹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高统筹层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这样就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我们老龄人口1.7个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的,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七千多亿。另外一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的冲击。我想,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尹蔚民](2011-03-08 10:23:11)

第二个问题,关于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你实际上讲的是农民工的公寓问题,和刚才那位女记者的提问应该说差不多。现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已经非常明确,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性住房,也就是廉租房和公租房,而且建设部门已经有这样的政策规定,就是在政府盖的廉租房当中,要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很多城市现在已经在这样做。当然,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和农民工现在遇到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文化、薪酬等问题一样,有关部门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相信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都会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齐鲁晚报记者](2011-03-08 10:23:36)

尹部长您好,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有几个目标没有完成,其中就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请问这个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困难,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10:25:48)

在“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当中,其中有两项没有完成,一项就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总理在政府报告当中非常坦诚地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业的比重本身还比较低,特别是跟发达国家来比还比较低,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一般要占到70-80%。第二方面,由于比重比较低,所以在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也相应比较低。在“十一五”期间,这个问题确实是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要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问题。随着我们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想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进。当然这几个指标政府工作报告上都已经讲了,包括城镇化的比例要提高四个点。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们的服务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要点也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恰恰是容纳就业最好的、最多的、最大的行业。所以我相信,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当中会容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谢谢。[香港明报记者](2011-03-08 10:26:10)

刚才提到了最低工资的问题,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对于很多种小企业来说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据我所知,很多在珠三角开设工厂的一些中小企业,比如一些港商他们都有这方面的压力,甚至面临着要关闭的危险。想问一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会不会通过减税等等政策给这些中小企业一个发展空间呢?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10:28:17)

你讲的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用工成本的增加是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比较大的压力,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在把握这类问题时的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刚才我们讲到了,一线职工的工资确实偏低,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逐步地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的提高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加工企业感到压力比较大,因为这类企业平均利润率都不是太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有限。当然不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等,企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会稳慎地把握,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那句话,就是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一致。也就是说,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来提高劳动者的报酬。而且刚才我也讲到,这种提高可以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当然,这种劳动成本的提升,对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适度转移,也会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谢谢。

[中国社会保障记者](2011-03-08 10:29:51)

请问胡部长一个老工伤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但是有些企业已经经营非常困难,甚至有的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老工伤人员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社部将如何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工伤保障问题。谢谢。

胡晓义](2011-03-08 10:42:24)

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已经受到工伤的伤害,但是还没有纳入到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里来,而是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解决待遇的一批人员,这个群体在老国有企业特别是过去一些矿山、建筑企业当中比较集中。老工伤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革涉及群体规模比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作出决策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初步调查,现在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1.62亿职工,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还有300多万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当中有伤残等级的,特别是1-6级工伤人员加上工亡职工的家属。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伤残和工亡职工的遗属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他们日常的医疗费和抚恤费用都是比较高的。国务院决定把所有的老工伤人员都纳入到这个范围里面来,但是首先解决这130万人的问题,在今年4月底,也就是说下个月底,要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的统筹管理。在今年年底之前,要把其他的老工伤人员也都纳入到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正像你讲到的,老工伤人员所在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破产了,有一部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经营困难,很难再拿出钱来,所以在国务院决策中是多渠道筹资,首先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的话,目前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结余,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老工伤人员特别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给予有重点的资金支持,这个预算已做了安排,而且已全部拨付到各省。通过这样几条渠道,再加上过去我们工伤保险工作的经验,我相信这样一个涉及几百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2011-03-08 10:43:57)

尹部长,社保资金有一个保值增值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社保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我们知道保障房投资和利润会比较低,想问一下,咱们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限制和措施?另外,关于工资增长机制,很多人反映工资多少年都不变化,很多老百姓反映,这个工资增长受益人群是不是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这个群体,因为他有一些机制来保障,其他人群的工资收入情况怎么样?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还是在拉大,请问咱社保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措施? [尹蔚民](2011-03-08 10:45:56)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可能你的信息不大准确。现在社保基金的投资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进行投资运营,地方各个省市只是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的资金也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在运营方面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你讲的进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可能是住房公积金那一块,那不是社会保险基金。

[尹蔚民](2011-03-08 10:47:59)

第二个问题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用了一大段来讲收入分配的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应该这样看,虽然我说到企业一线的职工工资比较低,但是从增幅来说,近几年企业职工的工资增幅平均大约都在10-12%,有的年份可能会更高一点。今年农民工全国平均月工资已经到了1690元,前年是1500多元,再往前就更低。我想应该首先把这个事实说清楚,每年还是有相应的增加。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对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最低工资的增幅,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会按照这个去做。至于你讲到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是按照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同步考虑。收入分配工作的一个目标,就是逐步地缩小差距,更多地体现公平。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2011-03-08 10:48:30)

我有个问题问尹部长,我们一直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现在村办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一线也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因为一些实际原因可能并不是很愿意到农村一线去工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不会继续考虑在政策上的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谢谢。[尹蔚民](2011-03-08 10:50:04)

我刚才实际上已经讲到,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为什么呢?就是基层需要人才,基层有广阔的舞台。既然是政府鼓励和引导,就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刚才我也讲到,大学生如果到农村去创办企业,在税收、小额担保贷款、场地费用、创业的培训、指导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也会有相应的一些优惠政策。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能够看到广大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根据祖国的需要,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11-03-08 10:52:21)

有一个问题请教尹部长,刚才您提到劳动者报酬的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相一致的。但是我们看到“十二五”报告里还有另一个数字,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在7%以上的年均水平,这两个数字之间如果出现矛盾的话,我们如何进行平衡,以哪个指标为主?另外您刚才提到劳动工资的增长在最高的年份大概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的数据可能只有3-5%左右,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您能不能给解释一下。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10:58:55)

这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居民收入占GDP的增长幅度,一个是劳动报酬提高跟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一个是一个大的测算概念,就是每年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居民收入是多少,增幅是多少。第二个是单指在一个企业里面,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职工工资的提高,应该是同步,它不是全社会的大概念。再一个,最低工资标准都是由各省市来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内涵是要求各类企业职工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并不是说要以最低的工资标准作为职工的基本工资。我们一直在引导企业不能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同时也希望企业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职工的工资,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几个概念不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这几个数据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居民收入的年增长水平要在7%以上,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我们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把这些工作都落到实处。谢谢。

[主持人吴高盛](2011-03-08 10:59:14)

本场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尹部长,谢谢胡副部长,也谢谢各位记者。今天下午有一场记者招待会,两点半,请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欢迎大家参加。

[中国人大网](2011-03-08 10:59:33)

直播到此结束。谢谢。

第三篇:尹蔚民: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20201

尹蔚民: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3年02月01日13:43来源:求是

在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明确提出了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举措。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10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颁布实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覆盖人群迅速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广大人民通过享有社会保障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

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先后建立,实现了由单位和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覆盖城镇职工向覆盖城乡居民、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的根本性转变。

覆盖范围迅速扩大。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比2001年分别增长100.2%、549.8%、38.3 %、307.2%、302.1%;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4亿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2亿人。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05—2012年连续8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2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人月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721元,是2002年的2.8倍。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明显提高。

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和累计结余规模分别达到2.4万亿元、1.81万亿元和2.9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6.7倍、5.5倍和16.8倍。

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为今后社会保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推动实现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二,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基本国情,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根据城乡、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和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待遇标准。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根据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共济能力,使社会保障覆盖人数成倍增长。第四,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以缴费型社会保险制-1-

度为主体、以非缴费型福利项目为补充,建立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缴费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劳动者积极就业,多劳多得,早缴费、多缴费、连续缴费、长期缴费。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坚持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由点及面,渐次推进改革,充分考虑促进事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面临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有许多体制性、制度性的重大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管理体制分割。城乡医疗保险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制度、机制间缺乏衔接和协调,存在重复参保和政府重复补贴、机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不一,征收机构由省级政府各自确定,导致社会保险管理环节脱节。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仍不高,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分散风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与社会保险之间需要统筹安排和搞好衔接。

待遇差别较大。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不同群体内部和之间相互攀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基金长期平衡及保值增值压力大。社会保险基金目前收大于支。但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影响巨大,将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制度运行有隐患。目前,结余积累的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窄,保值增值困难。

管理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快速扩大,特别是向农村的延伸,基础建设薄弱、人员配备不足、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针,把“广覆盖”调整为“全覆盖”,要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首次提出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我们应当深刻理解、认真贯彻。增强公平性,就是要更好地体现制度的公平性,实现城乡各类群体的全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同时注重“机会公平”,坚持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增强社会保障的激励约束机制;适应流动性,就是要更好地适应人员跨城乡、跨地区、跨就业形态流动的形势,稳步提高各险种的统筹层次,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推进社会保障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保证可持续性,就是要更加注重制度的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又要着眼长远,通过做实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等途径,夯实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

统筹推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单位与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和多少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把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这两项基本制度上的平等和管理资源上的共享。

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更好地体现我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相结合的制度要求,在确保当期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探索新的筹资来源,完善做实的办法。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统一规范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全国范围内顺畅转移接续,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

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研究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科学方法,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和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在全面实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向高龄老人适当倾斜。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推进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合理界定各类群体的待遇差距,发挥社会保障调节社会分配的功能,逐步形成各类人员社会保险待遇的合理关系。

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扩大和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进一步充实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督,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探索新的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和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资源。要加快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实行精确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行社会保障卡,努力实现为城乡所有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第四篇: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零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制度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首先,树立共建共享的社会保障理念,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奠定认识基础。共建,是有劳动能力者的共建;共享,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共建着眼于效率,共享着眼于公平,二者互为条件、互为依托。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生动诠释了公平正义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要求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全社会树立共建共享的社会保障理念,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其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制度残缺、不健全到逐步调整、健全的过程。从各国实践来看,社会保障规模和水平只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增添动力。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应当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

再次,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主要内容是: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为长期目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加快制度整合,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以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以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为方向,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以治本脱贫和发挥人的潜能为目标,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综合救助的方向发展;以动员社会资源为着力点发展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

最后,加快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社会保障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社会保障作为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证。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保障法制完善的国家,制度稳定性、规范性都比较强,制度目标能得到较好实现。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导致政策执行随意性大、制度稳定性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应当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 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第92期

第五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职工群众后顾之忧

首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研究课题组

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劳动者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济、工伤有偿”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首都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无论制度模式、覆盖范围,还是待遇水平,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和通盘谋划,加快完善城乡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首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

(一)首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从机制上保证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做到了既无历史拖欠,也无当期拖欠。从2001年我市启动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大额医疗互助、企业补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普遍实行了大额医疗互助制度,并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企业工伤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职工参加到社会保险范围中来,社会保障覆盖人口持续增长。目前,全市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9.1万人、326.1万人、274.9万人和532.6万人。同时,社会保障人员结构日益多样化,从过去的基本只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为面向各类非国有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等。

近几年,我市还着力探索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建立了社会保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的转非劳动力安置制度,将建设征地转非劳动力统一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整合完善政策,扩大了整建制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点;制定政策,妥善解决了征地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模式和筹资方式;按照“低门槛、低缴费、保大病、保当期”的原则,出台并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办法,增强了来京务工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为规范基金的管理,我市建立了以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健全了行政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为基金的安全可靠运转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我市从1994年开始,坚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调整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市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尤其是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市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在制度模式、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上城乡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在城镇,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

育保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则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民而言,医疗和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两个险种,“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每个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自1995年全面推行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从覆盖范围看,据2003年统计,全市有农业人口约328万人,农村劳动力140万人,33万人参加了农保,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0.1%,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6%;当年全市有9882人领取养老金,平均年领取标准为1032元/人,月均领取标准为86元/人,保障待遇水平偏低。2004年,我市开始实施的农村初级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仅在怀柔、大兴区试点,覆盖范围还很低。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也仅占农村人口的1.3%。这种状况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在农民医疗、养老方面实行了“乡镇、村级小保障”的保障形式。据2004年对23个乡镇调查,有11个乡镇实行了“小保障”,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医疗、养老的需要,弥补了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受乡镇、村经济的影响,这种保障方式很不稳定,保障标准差别较大。我市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异,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很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

三、健全首都社会保险体系的对策

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思路:一是城乡保险制度统筹谋划,相互衔接;二是社会保险改革与就业政策统筹考虑,相互促进;三是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考虑,相互适应;四是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统一考虑,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超前谋划研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方案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和待遇计发的衔接办法,保证两种制度的平稳过渡;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稳步推进公务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北京市生育保险规定》。

二是积极推进企业补充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巩固成果;积极研究制定《补充养老保险的暂行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通过建立企业补充社会保险制度,提倡劳动者参加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大覆盖范围。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加快社会保险征缴模式和经办方式的改革,以实施“金保工程”为契机,在实现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统一征缴、一单托收”征缴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纳入统一征缴体系,最终实现“五险合一、一单托收”;适应多种用工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

四是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实现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由企业向社区转移,优化发展环境,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平等条件。要重点做好国有破产、改组、并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深化农村社会保险改革,实现模式创新

创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完全储备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向积累加补贴的模式转变,实行家庭保障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模式;按照“政府扶持、集体出资、个人缴费”的原则,改革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从医疗保险来看,要进一步完善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扩大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提升保障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能齐头并进,要找准重点和突破点,当前重点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把失地未转居人员全部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机制

城乡社会保险的衔接,主要是指社会保险政策衔接和基金划转两个方面。政策应体现在保险关系转移的双向性,基金要体现劳动者缴费的连续性。我市已于去年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从制度上将农转居、农转工以及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新制度的覆盖范围。以农转居和失地未转居人员为切入点,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衔接机制,制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农村相关制度衔接办法,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积极推进本市农民工和来京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解决本市农民和外来劳动力社会保障问题。

四、健全首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的对策

(一)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1)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基本思路是科学设定低保标准,准确分类低保对象,规范救助程序,扩大低保资金,加大低保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实现救助标准科学化、救助程序规范化、救助管理网络化、救助对象动态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一是建立低保标准的科学调整机制。二是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家庭困难系数,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办法,使困难程度大的家庭得到更多救助。三是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做到社区每月、街道每季度、区县每半年对重点低保对象走访一次,随时掌握家庭情况,确保救助进出渠道畅通。四是加强低保与就业政策、扶贫政策的有机衔接。增强困难群体社会资本,提高低保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2)健全专项救助制度。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扩大范围、规范程序等入手,加大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力度,根本解决低收入家庭看病、住房、子女入学等困难。第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危重病救助制度、大病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低收入人员的医疗困难。全面进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第二,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建立北京市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专项教育基金。形成不同教育阶段采取不同方法的教育救助体系,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第三,进一步深化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多途径筹措资金、拓宽廉租房供应渠道,增加廉租配租人员名额。

(3)提高应急救助能力。依据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生活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制定实施应急救助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市场价格波动、家庭变故的应急救助能力,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补充作用,基本建立起体系完善、反应迅捷、效益充分的应急救助体系。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建立市级资金补助机制,从医疗、教育、供暖、突发事件影响等方面,对低收入家庭面临的阶段性、临时性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救助。继续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减灾,提高救灾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切实保障。

(4)建立健全外来人员、农民工中的困难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对生活困难的外来人口和农民工的救助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是一大隐患,必须着手进行相关制度设计,以确保该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要进

一步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完善与救助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严格控制职业乞讨;完善跨省救助、危重病人救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长期滞留人员安置等工作机制,从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需求出发,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管理体制;加强救助管理设施系统和网络系统建设;健全部门配合协调机制;构建民间组织、慈善团体、宗教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机制。

2.理顺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市和区县政府分级成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市民政局负责本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统计和对外发布。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统计、财政、卫生、教育、建设、农委、公安、司法、人事、城管、审计、监察、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慈善协会和红十字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和效绩考核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成立社会救助监督小组,加强救助政策监督检查。定期委托专业评估机构或组织专业评估组,对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活动进行效益鉴定与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宣传力度,培育公益意识,倡导参与、分享、和谐、发展的社会救助理念,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2)强化街道(乡镇)的综合救助职能。按照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关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精神,应该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综合管理职能,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救助款物应由街道(乡镇)负责合理调配发放,街道(乡镇)应及时汇总掌握救助对象和救助工作的情况,从而形成各业务部门政策指导、街道(乡镇)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可以说,完善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综合职能,是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落脚点,有利于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条块”结合、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

(3)加强社会救助队伍和网络建设。一是要健全完善市、区、街社会救助机构,社区居村委会全部建立救助协管制度。二是全面推行阳光救助工程,努力实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便民化。三是构建社会救助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4)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第一,统一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程序,有条件的区县要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联合审批制度。第二,实施低保家庭动态跟踪管理,逐步建立救助对象收入审查制度,确保救助渠道畅通。第三,推行救助一次性告知和协议管理制度。所有符合条件的低保人员均应参加街道(乡镇)组织的公益活动,并实行考勤制、时间储备制、活动纪要制。

(5)建立起多渠道、稳定增长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一是确保政府救助资金的稳定投入。同时,分级建立应急救助资金,用于困难家庭的应急救助。二是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的筹措。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扩大救助资金的融资规模。三是做好社会救助资金的宏观调控和使用监督。在资金的管理上,低保资金应该列入各级财政的预、决算,建立低保的专门账户。在时间上,要做好各级财政拨款和地方分担低保经费的衔接,不使低保经费使用出现空档。

(二)做好社会福利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

1.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论证,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既要考虑不同地区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床位需求,也必须考虑全市的整体发展格局,考虑不同地理环境等对养老服务的适宜性,以此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指导性发展指标。根据目前的情况,条件较好的近郊区可适度发展,城区、边远山区以巩

固、完善为宜。在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服务存量的基础上,要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科学合理调控各区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数,使每个街道乡镇(包括地区办事处)养老服务机构,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适应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立符合市场和群众需求的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适应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建设力度。

2.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

应进一步从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思路出发,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第一,全面推进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实行政事分开,扩大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自主权,使其成为不依附于政府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发挥政府办养老机构的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增强养老服务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公办民营”试点,通过招标、招聘或委托经营等成功做法,将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探索股份合作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思路。第二,鼓励支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制定和落实资助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建设。针对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临终关怀院等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第四,继续倡导社区和居家养老,多形式、多渠道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扩大日间照料服务,完善和丰富各项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内容和项目。第五,完善五保供养制度,积极推行集中供养,完善政府供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分散供养机制,确保五保供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3.积极发展儿童福利事业

当前儿童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福利工作法规非常薄弱,儿童福利机构收养能力不足,家庭寄养缺乏规范和监督,儿童福利社会化水平明显偏低,专业化服务能力需要提高。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紧对儿童福利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应针对儿童福利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儿童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要大力支持社会性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同时加强政府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宏观指导、行业监管。三是进一步探索完善家庭寄养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家庭寄养规模,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认养家庭和寄养儿童双方的权益,为儿童创造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四是积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逐步形成儿童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和专业队伍。

4.加快福利企业和福利彩票事业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福利企业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发展,加大改革改制改组力度,调整福利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企业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福利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提高福利企业的经济效益时,要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尤其是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效益。

北京市福利彩票事业自开办以来,取得了骄人成绩,每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年彩票销售达到18亿元,销售总量、筹集资金、增长幅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下一阶段,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扩大福利彩票的发行。借助销售网点、销售人员、促销、调配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概念来从事发行工作,站稳市场;针对市场需要开发出各种彩票产品,抢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降低营运成本,促进销售。第二,加强福利彩票的管理。健全完善福利资金管理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齐人员,建独立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列项报批,使彩票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第三,注重福利彩票的使用。福利彩票的使用必须公开、公示、透明、高效,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必须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公益性事业作为福利资金的投入重点,而且投入使用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题负责人: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力丁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陈之昌

课题组长: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春

市社科联正局级研究员马仲良

执笔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周立今

市民政局雷承佐

下载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尹蔚民:加快人才优先发展 努力建设人才强国(精选合集)

    尹蔚民:加快人才优先发展 努力建设人才强国 发布日期 2017-05-21 (2010年10月22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 上午好!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今天在北京召开了!我谨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共五篇]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立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关系着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县紧......

    尹蔚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形势任务讲话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形势任务 暨怎样当好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长 尹蔚民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举办县级人社局长培训班,用3年时间把全国县级人社局长轮训一遍,是部党组认真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时政背景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

    萧山区航民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分析研究

    关于萧山区航民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 航民村 摘要:航民人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航民的实际出发,不断摸索适合航民的发展模式:坚持壮大集体经济,......

    2011年两会尹蔚民、胡晓义新闻发布会

    2011年3月8日上午9时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

    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67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