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社团如何在学校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中发挥作用
学生社团建设如何在学校培育 高素质公民及未来开拓者中
姓名:
学院:
学号:
所属社团:发挥作用航天学院151220126微软技术俱乐部
摘要:学生社团基本上是由大学生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在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也能发挥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南航大旨在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众多学生社团在自身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为繁荣校园文化,实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心智成熟,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文素养积累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学生社团、存在价值、特色、素质能力
大学应当是一块思想高地,钻研高深学术,追求高尚道德,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引领社会前进。在这片高地上,孕育了众多学生组织,犹如华丽缤纷的锦绣绸缎,而众多独具特色的学生社团,也为这锦绣绸缎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航大坚持“以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以学术为本,促进学术繁荣;以航空为本,促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组织的发展和建设上,也给予了充分的资源支持和鼓励。同时,学生组织的蓬勃发展,为南航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众多学生社团,在追求社团共同愿景,实现社团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活动组织策划能力、表达交际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责任意识,在锻炼学生软件技术和科研实践等硬实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在社团中成长的学生来说,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对我个人人格的完善,心智的成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积累产生了很大帮助,社团经历无疑是我大学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就我个人的认识,学生社团的建设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来帮助学校实现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
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在这块平台上,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来阐述社团内涵,弘扬社团文化。以我所在的微软技术俱乐部为例,它是以平等、开放、拓新、奉献为理念,专注学术,技术与文化,以技术发展为核心,文化发展相结合,旨在发动对计算机技术、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开展学术与技术的交流、培训、竞赛等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与技术的交流,提高科研能力;旨在促使广大学生学习到微软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加强俱乐部及其会员的自身建设;旨在加强广大学生对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产品的接触和了解,促进我校与知名公司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专业化的实践,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而作为一个科研实践类的学术性社团,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学术探讨、技术交流这些方面,从根本上实现我们社团的存在价值。
学生社团的建设,就应当围绕本职工作展开,以发挥社团特色,实现社团最基本的存在价值为主,辅以多元文化风格,实现社团的稳定发展。我们微软技术俱乐部的存在价值,主要还是从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这些方面来体现的,这样的学生社团,就是在为学生追求学术自由,追求高深技术,与拥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交流探讨,以实现硬实力的创新提高而提供更多的便利。科研实践类社团在学术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结识更多的伙伴共同进行开发创新,有助于我们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学生社团普遍是全校各学院同学的联合体,这样的配置也给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搭建了相互认识、合作的平台,实现软硬件结合和优势互补,从而能创造出更大的成就。比如我们微软技术俱乐部,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合作组队参与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我自己也曾和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队参与电子电路设计大赛,分别负责软件程序、电子线路等模块,来共同完成作品。俱乐部内还有同学组队参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些“编程之美”程序设计大赛,微软公司的Imagine Cup比赛以及校内的“TI杯“嵌入式比赛等。参与比赛的过程,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并且自主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来解决制作作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才是更切实际的学习路径,效果甚至比课堂上单纯的听课更好,而科研实践类社团的存在,恰恰发挥了或者说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这便是科研实践类社团的存在价值和最基本的追求目标,充分发挥学术力量,让大学生能从实践中掌握过硬的基本技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同样,文化研究类、体育竞技类和文艺娱乐类等社团,也是在不同的方面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更切实际的技能。比如文化研究类社团让文学艺术爱好者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开展文化研究方面的活动,将爱好投入到实践中以活动或者其他形式表达出影响力;体育竞技类社团让更多的有体育天赋和爱好的同学们参与更多的体育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体育能力,获得荣誉和快乐;文艺娱乐类社团的同学们不仅让自己在各种表演中得到锻炼和快感,也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还有他们对普通同学的培训和教学,也陶冶了学生情操,积累人文素养。总之,倘若学生社团都能够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水平,做的漂亮,充分发挥社团特色,实现社团的存在价值,一定会让我校大学生的全体素质提升一个相当大的档次。此外,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社团成员身上,还能层层辐射到社团会员以及普通同学身上。而不同种类不同特色的社团,能在不同的方面给予大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锻炼机会,并且社团影响相互交叉重叠,塑造一片社团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整体全面地影响学校学生,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正如一个人不仅要搞好学业或工作,也应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发展各种兴趣爱好,以全面提升自己一样,学生社团建设在注重自身特色和基本目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全面协调发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社团文化和内部凝聚力的建设。学生社团应当有让全体成员认可并乐意与伙伴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美好愿景,也就是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团。社团文化反映出一个社团整体的价值观、理念和思想境界等,整体折射了社团氛围。在社团凝聚力的建设方面,可以常举办社团成员见面会、例会,社团出游、聚餐等,而且举办一些社团活动的时候,也能让成员之间相互磨合,协调,建立深厚革命友谊。内部建设好了,社团成员才能凝成一股绳全面发力,从而更好的实现社团的存在价值,促进社团成员在诚信责任意思、活动策划思维能力、组织协调和表达交际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和锻炼,为我校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多可能性。
此外,学生社团在发展特色,专注本职领域的同时,适当的举办促进社团间交流合作,有助于社团与社团之间的相互了解、认可的活动,对于社团自身和学校同学都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我们微软技术俱乐部曾经举办过“微软说之社团总动员”,邀请Faceo俱乐部、读书协会和爱心社这些不同类别的社团作为嘉宾来参与,展示各自社团的特色和文化氛围,交流社团管理经验,共同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还有我们会举办梦想起航晚会,借机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我们的方方面面,给成员们一个举办晚会,全面锻炼软实力的机会,也给会员们送去一些福利,同时让更多的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存在,并且关注我们后续的一些比赛或其他活动,更好的发挥我们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做到特色红旗高扬,兼具凝聚力、文化氛围和会员活动等彩旗飘飘,全力打造在本职特色方面引领潮流,其他方面协调促进的社团,营造华丽缤纷、充实多彩的南航大社团文化,一
定会对南航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产生很大的作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样的校园氛围,需要党团委、校级组织和学生社联、社团等共同来打造,相对自由、活跃且为数众多的学生社团如果能合理建设,正确引导,一定能为塑造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很大的力量。
我深信学生社团建设对校园文化的繁荣,对学校培育高素质、强实力的学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需要我校党团委和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社团联合会的管理服务,积极促进,而更需要的,是众多社团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社团人应当担起重任,着力发展社团特色,兼具全面建设校园社团文化,以宽广的胸怀追求高远宏观的境界,认真负责社团事务,踏实思考社团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理念,凝聚社团人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这也是我们“南航梦”宏观包容性里重要的一部分,我深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岩湾中心小学:高翠琴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 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从而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五、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六、激励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把枯燥课堂变成有趣的学堂,学生在问题面前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逐步提高的。
七、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从而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八、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一些诗句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读、体会,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时,我先用故事来导入,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欲望。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走进课文并认真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们先是在四人小组里轻声地边读边划,然后又自由地朗读,而且时不时地停下来写下自己的想法。我下去巡视课堂,去发现他们都读些什么内容,划些什么内容,写些什么内容。由此可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可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所以 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久而久之,就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韩愈在《师说》中有言:“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九、激励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把枯燥课堂变成有趣的学堂,学生在问题面前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受到学生的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让学生理解课文和寓意的情况下,将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把故事编排成一个短剧:一位男同学扮成等兔的人,先后让几名学 生扮作过路人,看他们将怎样劝说等兔的人。学生甲:“叔叔,上次兔子撞死在树上,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你别再等了,不会再有兔子来了。”学生乙:“叔叔,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你执意要等兔子,那就边种地边等吧,等不到兔子还会有庄稼收获呢。”……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进一步认识《守株待兔》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活动。不论是哪一节课,我都经过精心构思。活动形式、活动安排,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连词成龙”、“带你去旅游”、“短剧表演”等都锻炼孩子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参与意识,养成了积累知识,搜集信息的好习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总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 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逐步提高的。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第三篇: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英语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主要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没有彻底解决,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麻烦。
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力至关重要。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1、民主教学原则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灵敏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2、适度激励原则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说“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ill next time.”,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3、主体参于原则
传统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动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师生主体换位,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4、动机内化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爱好,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教学中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布满情绪让学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时间一久,这些爱好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二、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实用性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形成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运用习惯。
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语言教学非凡是外语教学的专利。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际交流是听说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都是“聋子”、“哑巴”。从全盘考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势必为读写创造条件。因此听说交际活动应作为外语教学突破口。有的人认为学生开口就算交际,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背词组,背对话,背课文就算交际。显然不是!课堂内听说练习分为语言能力练习和交际能力练习,前者重把握语言,后者重运用,要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和交际能力提高是创新教育一大目的。
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刚刚开始上课或下课闪,使用情景交际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备课时教师要精心预备,周密组织,那么效果会锦上添花。如上课时教师应预备好必要的图画、卡片等。
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练习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呈现(Presentation),机械性练习(Meahanild Drills),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s)到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 Drills)。如JEFC(下)L115先呈现,How many/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are the„,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May I help you? Thank you, I’d„, How much is/are„?How many do you now? 后出示图片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在各种购物场所如clothes shop, food shop, supermarket等创造性地综合练习交际。
在经过一定的锻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交际练习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语言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特点要求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在交际练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适应交际练习。
虽然,课堂中的听说交际教学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备课费时费力费心。但是假如能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劳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得。听说交际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根据需用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加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
总之,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发展,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第四篇:浅谈党组织如何在学校全员德育中发挥作用
浅谈党组织在学校德育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通贤中学 阙发清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怎样管,如何抓,是我们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党组织在全员德育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应该怎样抓德育工作?在不少学校和地方处于软弱和模糊的状态。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给我们明确了方面,《纲要》中指出要“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根据上述精神,我们认为,目前中小学的党组织应该在学校的全员德育工作中发挥其领导核心的作用
一、党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发挥领导作用。
这个问题从三方面看:
一是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政治、思想、道德及其他意识形态领导应该起主导作用。
二是从德育的任务和性质来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主要标志。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广大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语)
三是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来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党
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要求党员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做好德育工作”。上述意见对学校党政领导和部门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中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为学校行政和党组织,为校长和书记的工作定位、发挥作用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方向。
由此看来学校德育工作既是校长的任务,也是学校党组织的任务,从保证德育在学校工作居于首位,保证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的角度来看,学校党组织则居于更重要的地位,负有更重要的地位,负有更重的责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党组织领导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改进,要提高。要改变过去那种包揽具体工作的做法,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德育工作实施领导。一是“吃透两头”,明确德育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即一头是掌握党和国家对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工作对学生的要求,另一头,是掌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以此确定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二是保证德育工作在学校居于首位。从指导思想、德育内容到德育安排得到落实,不致因为忙于教学和行政工作而削弱德育工作。三是党组织与校长一起,就每学期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阶段性安排作出部署。
二、党组织要积极参加德育工作,发挥参与作用
文章前面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应注意对德育机构作出合理安排,有所加强。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此看来在学校,每一位成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党员更不能例外,都应参加德育工作。首先,每一位党支部成员要积极参与德育的实施活动,在自己所分管的行政工作和所担负的教学工作中,完成德育工作的任务,在德育工作中,校长及行政系统是主要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党支部的成员要成为积极参加者,不能成为旁观者。其次,是教育全体党员在德育工作中起模范作用,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不能把教书、管理、服务工作当成单纯的业务性工作,学校无小事,事事要育人。三是教育党员积极参加德育工
作的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克服“搞教学研究才有价值,搞德育研究没有意义”的片面认识,推动德育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三、党组织应对学校德育工作发挥保证作用
一是从思想和政策上保证德育工作居于首位。当前,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仍然困挠着学校,特别是在毕业班,升学指标仍然是一项“压头指标”,秤砣底下见高底,升学率上分优劣,在这种情况下,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骨干,轻德育骨干,智育是硬指标,德者是软指标的种种现象普遍存在,时有发生。面对这一情况,党组织必须用党的教育方针统一党政一班人的思想,使学校工作在注意力上,在工作摆布上,做到德智体全面安排,协调发展。对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评价、评优,专业职务评聘,经济待遇等方面要落实政策,与教学人员同等看待,肯定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为德育工作做好组织保证。工作任务确定之后,组织保证是关键的一条,党、政、工、团、班主任、学生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要通盘组织,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党组织领导,行政为主体实施,工会应和党政一起发动全体教职工作好学校德育工作,团组织、学生会除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实施工作外,还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班主任应成为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保证全方位、多层次的做好德育工作。
三是为落实德育工作起督促作用。各项工作都要督促,德育工作也要督促,当然这种督促不是袖手旁观者的指责,而是事前的部署,事中的参与,事后的检查总结,以保证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效,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为此,学校党组织必须站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领导,主动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方向、事关全局,学校党组织应责无旁贷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
第五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如何使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改变无话不说和千人一面的局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是很重要的方面。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个人的社会性(道德、品质、世界观)和心理特征(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的总和。每个人都有个性,但个性需要培养,因为个性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本身就是教育的产物。同时,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要舍弃与之相反的个性,所以个性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净化、培养。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更有其必要性。
一、是教育的需要
社会的多元化需要具有不同才能的人,培养和发展不同个性,才有利于培养出具备不同才能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面向未来的要求。
培养学生个性是完善人的本质途径之一。教育不仅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应该充分发展人自身,使人的本质得到最自由、最和谐、最完美、最全面的体现。
那么,作文教学能否担当起培养学生个性的任务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前面说过,个性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相比其他教育,对个性的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培养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因为,一方面,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的个性必然会显露出来,这就为教师因势利“教”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会在长期作文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张扬个性。所以,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最直接手段。当然,个性的全面塑造,仅仅靠作文教学是不够的,它只是手段之一,但又不是唯一手段。
二、是教学的需要
为什么学生作文总是无话可说或千人一调、万人一腔呢?诚然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太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强,等等,但是与作文教学中不重视学生个性有关。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意教写作技巧,而没有重视学生个性及个性在写作中的运用和发挥;只注重教学生怎样观察生活,而没看注意怎样指导学生按自己的个性特点观察生活。前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注重能力培养,后者虽注重了能力培养,而无视个性,能力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其结果是势必按常规的写作技巧“套”学生的习作。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根本方法不是教技巧,教观察或教思考,而是教做人――独立人,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意识,不人云亦云。学生不是机器人,把技巧或观察方法输进去,用时就能输出来。倘若没有自己的个性,那么自己的语言、技巧再好,文章也没有生气,没有灵魂,就必然千人一面。《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的体现,包含个性因素。个性不同,认识就不同;认识不同,所反映的个性也会不同。许多老师为改变学生无话不说和千人一面的现象,采取丰富学生生活、使命题由死变活、学生互译互改和教师“下水”等办法,这些无疑是好经验。但我觉得,如果能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写自己的“话”,是一种毫无拘束的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是一块感情倾泻的自由天地,那么,他就会感到写作并不难,这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难“传授”的。我还认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是性格和灵魂的塑造。学生在写文章的同时,也是在剖析自己,表白自己。在不断的作文过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情操、思想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个性得到优化。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可能是能言巧辩的罪犯或巧于辞令的伪君子。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想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着手,贯穿于审题、选材和立意、评价等作文教学全过程中。先谈谈审题。审题是关键,是选材立意的基础。在审题上,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教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写出自己的发现及自己的思考。以《记一次春游》为例,教师往往是这样教审题的:“记”说明了体裁,“春”点明了季节,“游”即游玩中发生的人和事,这是重点,是“题眼”。一般来说,这样审题并没有错,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习作都是写我们怎样出发,一路上感觉到了春风,看见了春芽,最后到了目的地,做了什么游戏,等等。其实,学生听到的,看见的,感觉最深的一定不同,但写出来如此雷同,无个性,无特色。探究原因,我认为是教师的审题导向存在问题。教师在释题时往往从春游有趣快乐着手,没有从生活中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意识,这样学生只会想到有趣、快乐,选材就离不开春游中搞的活动,文章的落脚点无非就是学到了何种知识,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等等。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春游时吃不饱,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怎样想,最后又怎样;父母埋怨孩子不会煮饭,孩子在春游中炒的菜,却得了全班第一名;今年毕业了,明年和新同学的春游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包含这些内容的游记很少见到。这是教师在审题导向上抑制了学生思维,限定了思维方向造成的,并不是学生的生活不丰富。
其次说选材和立意。这要求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既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又要重视细节,同时不盲从别人的观点。有的教师只照本宣科地教学生要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要典型,这不是说不正确、不完善。写作既然是个体劳动,那么,在选材和立意上就要显示完全不同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一般的选材方法,更应该教学生如何扩大选材空间和根据自己的个性“择优录用”。如《妈妈笑了》一题,有的学生写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名词排在了前列,或通过对《行为规范》的学习,进步很快,得到学校嘉奖,于是妈妈笑了。有的教师很偏爱这类选材和立意,班主任更是如此。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写作中说空话、假话、套话。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可贵的是纯真,而不是崇高。孩子的习作、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真”字,我们更应该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只要习作有真情,就应该评为好文章。
再说作文评价中培养学生个性。首先在教范文时,教师介绍了写作背景后,还应把作家、作者的个性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使学生不至于盲目模仿或挑些句子东拼西凑。在评讲学生的优秀习作时,要提醒学生,这篇习作之所以要这样叙述,这样观察,这样表达,是由这个学生的个性决定的,学他用自己的话写,而不是学些漂亮的辞藻或其他什么东西。长期以来的培养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人格的塑造,影响到作文教学,就是太迷信技巧,把它摆在了不恰当的位置。在作文批改这个教学环节上,教师是要熟悉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个性,那种不顾学生个性,标签式的评语应该废除。比如我们要考虑到,思路混乱,内容庞杂,常常是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就应该在发展想象力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剪去繁枝败叶。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有可能是该生性格太文静、孤僻,缺乏激情所致。虎头蛇尾,前后不连贯,有可能是该生缺乏毅力。喜欢套作品虽然是懒的表现,但要肯定其模仿力和想进步的思想。其他如常写错别字,不认真,语言跳跃性大,是思路敏捷、活泼,等等。就是观点不正确或偏颇,也要实事求是讲道理,不能用观点错误,格调不高,立意不深以蔽之。教师只有结合学生个性,而不仅仅是从写作技巧和方法上找原因,才算真正找到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