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党建工作建设和谐社区(小编推荐)
创新党建工作建设和谐社区
宋英俊,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带领社区全体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围绕县委组织部“三有一化”目标任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东城社区党支部先后被市委、县委评为“党建示范社区”和“先进党组织”,被河北省命名为“模范社区”。
一、抓班子,带好社区党员干部队伍。
具体工作中,我们积极健全“两委”班子,做到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班子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行为。领导班子注重加强自身建设,除坚持自学外,在9月份,我们去保定市参观学习了高新区茗畅园社区、新市区新一代社区等五个社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借鉴了他们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11月1日至3日,我们在保定市委党校参加了市社区办组织的社区干部培训班,聆听有关领导、专家授课,学到很多社区建设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具体工作,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县社区办和劳动就业局等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居委会全体干部做到了不旷课,不缺时,政策理论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健全“三册一站”,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分别登记在册,根据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分别编入12个党小组,划分12个党员责任区,有效地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利用电化、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今年先教活动中,我们组织社区党员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26名党员为困难居民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他们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发挥了应
1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特色活动凝聚人心,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动作用
为了发挥好网格内党员模范带动作用,社区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了系列文化娱乐活动。在元宵佳节举办了“迎奥运、牵手空巢老人、和谐闹元宵”活动。活动设有“击鼓传球幸运猜”、“趣味益智的快乐接龙”、“有趣价格竞猜”、“戏剧表演”、“春联展示”等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有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贴近群众,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在“三八”国际妇女节,社区对推选出的7位典型的好媳妇、好儿媳、好婆婆进行了表彰;为做好“十一”小区安全稳定工作,社区干部昼夜值班,深入到小区做好安全稳定宣传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苗头状态。为了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民心,社区举办了“践行科学活动中,百余名居民在发展观、居民风采展”活动。活动包括场内全体居民践行科学发展观宣誓,广播体操、太极拳表演,科学发展观、奥运知识、未成年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知识问答,还有孩子们及社区书法爱好者的书画展演,为社区党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抓硬件,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在领导和社区办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社区的硬件建设基本达到“八有”:有电话、有电脑、有打印机、有电教设备、有1000本以上的新图书,有党报党刊、有活动和健身器材。今年3月份,我们协调驻区单位资金2.5万元对党员活动室和居民活动室进行
了高标准改装配置,新增乒乓球台、安装了窗帘、购置了新办公桌椅,健全了社区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信息栏、科普学校;使其真正成为党员居民教育活动的阵地。
四、强服务,为居民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健全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群团等组织,作到职责明确,关系协调。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行“为民服务一站式办公”。围绕居民所盼所想,热心为居民办实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年来,我们协调了铸石厂小区养狗影响居民生活问题;通过解决矛盾纠纷,完成了印刷小区的低压改造;协调自来水公司完成了县委小区改水工程;在宏昌大街施工期间,协调宏昌公司解决县委小区出行问题;石油小区楼院长宗庆颜在汛期自己动手改修地下管道,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我们在党员活动室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县医院妇科大夫曹芬讲解的妇女保健知识深受大家的欢迎。下一步,我们准备邀请宏昌园小区张爱民大姐为居民讲解手工做花,把广大居民吸收到社区中来,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之家。开展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倡导绿色生活,部分小区专职环卫队伍和责任制度健全,设施齐备。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共同营造“绿、洁、静、美、亮”的社区环境。
今后,我决心再接再励,围绕“创先争优”目标任务,进一步发挥好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社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 要注重党建工作
和谐社区建设 要注重党建工作
随着大竹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街道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是时代赋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街道工作实际,11月10日至16日,党工委组织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4场、散发问卷调查110份、走访群众200余人,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大竹林街道于2007年4月18日挂牌成立,总面积20.125平方公里,人口20424人。党工委下设13个党支部,其中社区党支部4个、“两新”组织党支部7个、机关党支部2个。共有直管党员510名。其中: 35岁以下102名,36至45岁119名,46至54岁72名,55至59岁67名,60岁以上150名,青年段占43%,成年段占27%,老龄段占30%;大学本科以上72人,专科50人,中专19人,高中73人,初中以下296人,高学历段占24%,中学历段占18%,低学历段占58%;在职126人,占25%,离退休29人,占5%,待业355人,占70%;今年发展新党员13人。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大竹林街道随着征地开发建设的进度,党工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要求,在工作摆布上,有意识地把党建工作重心由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向城市基层组织建设转移,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健全组织体系,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工委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居民自治和资源整合优化的原则,重点加强了社区三大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了垂直式领导组织体系建设。在实现“一社区一支部”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了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将党组织向小区和楼栋延伸,先后建立了16个楼道党小组;针对“两新”组织大量落户辖区的实际,将党组织向“两新”组织延伸,及时派出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经在具备条件的6家“两新”组织建立了党支部。目前初步构建了在纵向上有街道党工委——社区(企业)党支部——居民楼栋党小组;在横向上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基点,向四周呈发散型的领导组织体系。二是加强了民主式群众组织体系建设。在普遍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社区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商讨解决一些事关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了群团组织体系建设。辖区4个社区、67家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青工妇等群团组织69个,并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开展联谊活动,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内容,初步形成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局面。
(二)强化教育管理,精心打造一流的班子和干部队伍
我们始终把打造一流的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选好配强班子和干部队伍。采取街道机关中“派”,从原居委会干部中“选”,面向社会“考”,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等多种措施,把一批政治素质高、年富
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调配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当中。2003年以来,街道采取面向社会公开考录的方式,为社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28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4.4岁,社区班子的平均年龄41.8岁;社区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62.5%,班子成员中专以上学历达到100%,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二是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街道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之中,每年分层、分批对街道和社区干部轮训一遍。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几年来相继组织7批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学习,邀请专家、教授在培训班上授课10余次,组织8批、150余人次街道和社区干部到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广州、深圳、成都等发达城市的社区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学习考察、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干部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促动工作规范化运作。在决策上推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议事规则》,确保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运行上实行责任制,年初制定责任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务上推行公开制,对社区低保、公益性岗位和发展党员等重点工作予以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服务上实行承诺制,对重点难点问题设领导接待日,工作定时限、定质量;在接待上实行首问制,来访有登记,接待有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
(三)强化社区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党工委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系列便民利民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围绕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充分利用区级就业指导中心、社区服务站开展了劳动再就业服务和家政服务,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1226多人次;输出和转移劳动力1188多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031个,安置人员2556多人。在街道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一带一”活动,带领被征地农转非4050人员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能力,实现再就业;几年来,为包扶户提供就业岗位近500个,安置就业人员600多人,提供致富信息1200多条。围绕困难群体,在机关一般干部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其度过生产生活难关;广泛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捐资助学资金近20余万元,救助大中小学生200人。围绕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依托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国庆节、元旦节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围绕“和谐大竹林靓丽新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做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度有演出,节日有汇演。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300多次,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区生活氛围,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四)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区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实际,街道把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问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行重点推进。一是努力改善办公条件。采取区政府投一点、街道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一点、社区单位帮一点的“五点”投入的方式,总计投资170多万元,为社区解决了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30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采取以街道和社区单位共驻共建相结合的投入方式,投资20万多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微机、电教设备和音响器材,建立了图书室或阅览室。二是健全服务网络。立足于改善社区医疗条件,街道与卫生、公安等职能部门共同筹划,设立了4个社区卫生服务室、4个治安警
务室、建立了4个老年活动中心、4个爱心超市,实现了“一区一室”和“一区一警”的目标。三是强化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共驻共建、政府投入、街道自筹的多种投入渠道,几年来,投资300多万元,维修道路6公里,硬化社区巷道2500米,在部分社区建起了篮球场和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场所,方便了居民的业务生活。
三、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由于社区组建时间不长,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规范化水平比较低,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党务工作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社区党支部班子由3人组成,全部与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党务工作力量与党建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主要在于社区专职党务干部偏少,社区党建工作的任务日益繁重,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三难”(即:人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现象,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二)工作者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社区干部的收入对那些退休以后兼职的人员,具有吸引力,但对在社区工作的专职干部来说,收入仍然偏低(除5险后每月只有1100元收入)。有的社区干部家属评价社区干部是“钱不见钱、人不见人”。有的大学毕业生把社区工作作为“过渡岗位”,社区要留住优秀人才难度较大。
(三)工作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目前,社区党建经费总量不足的情况比较明显。从调查的情况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建工作经费缺口,特别是党员数量较少的党组织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新时期党员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四)共驻共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理论上,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党组织还难以有效整合社区各方力量。一是有的辖区单位行政级别远高于社区,社区党组织整合难度大;二是由于社区需经常向辖区单位寻求支持,天长日久,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大部分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主要靠社区书记、主任的感情维系,缺少规范的制度约束和良好的政策激励。
(五)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是受各种考核验收的影响,社区需要做大量的台账,客观上牵涉了很多社区工作者的精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的时间相应减少。二是有的社区工作存在机关化倾向,有的社区工作者缺乏深入群众、做具体服务工作的意识和本领。三是社区工作者异地任职的情况较为普遍,熟悉居民、融入社区还不够到位。
(六)社区党组织设置不够科学,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下岗失业人员比重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
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街道党工委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
(一)以党的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党的社会工作组织。建议在区、街道和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党组织,专门负责“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在区、县(市)建立社会工作党工委,街道(乡镇)建立社会工作党委,社区建立党的社会工作站,加大党建工作力度,提高党建工作成效。二是完善社区组织配套建设。坚持“党为核心,议行分设”原则,完善“一个大会,两个机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体制,进一步发挥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业主委员会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区组织建设,理顺社区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关系,切实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创新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社区党建各级机构、各类单位的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工作和服务平台,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共建社区的责任意识,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积极为社区建设提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形成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以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把服务中心建成社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二是完善社区服务机制。结合社区实际,突出孤、老、病、残、幼等弱势群体,实施民生项目,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帮助社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党员功能。建立社区工作者联户责任制,坚持和完善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等制度,拓宽社区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切实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满意度上下功夫。三是加强社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制,把抓社区党建工作的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促进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能转变、工作重心下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以深化“领头雁工程”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继续深化社区“领头雁工程”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以党建业务、社工技能和学历素质等培训为重点,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另一方面配强社区党务工作力量,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向专职化、专业化发展。建议增设专职副书记或专职组织委员,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社区工作经费的5%逐年递增。
(四)以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城市党员管理体制。推行党员所属单位和居住社区双重管理,创新党员联系的载体。单位在职党员一般是参加系统党组织的活动,在社区体现先锋模范作用仅靠自身自觉的行动,往往在社区体现作用不够明显。为此,有必要实行在职党员参与居住社区事务责任制,实现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共同管理,改革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要求常住社区的在职党员,除受单位党组织管理外,定期到社区参与共建活动。对党员的参与社区事务工作实行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其单位党组织通报,党员的考核、评比、晋升必须把社区党组织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促使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进性作用。
(五)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联动机制。在社区推行每月一次单位党组织代表会议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街道党工委的核心作用。通过定期在社区召开会议,研究社区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使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共同商议社区建设,逐步实现“三个转
变”:党建领导方式从封闭式的区域性小党建,向以协调、指导、服务为主的辖区大党建方向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条条为主、条块分割的状态,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单纯依靠社区党组织自己的力量,向整合利用各级党组织的各种资源转变。
第三篇:和谐社区-党建
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创建和谐社区
—xx县罗阳镇xx社区党支部
2008年,xx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支部全体党员的互相配合下,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精神,切实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党建扶贫,抓党建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就一年来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强领导班子、做群众的带头人
xx社区党支部抓住今年换届选举的契机,紧紧抓好以社区支、村“两委”换届为切入点,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今年上半年正值村支、两委换届选举,xx社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行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一肩挑,在选举中坚持了依法办事和加强宣传引导相结合,坚持换届选举工作与社区稳定发展相促进,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人才选进了社区“两委”班子。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班子成员结构合理,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社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廉洁勤政,关系协调,工作运行规范,发展意识强,思路清晰,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齐全。在今年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我社区领导干部及时带领全社区群众积极捐款救灾社区党支部班子,为了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支部大事党员决议制度、村级财务定期
1公开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和目标考核制度、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员关心支持支部工作的热情日益提高,支委班子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益加牢固。
二、紧扣发展、创新的主题,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xx社区党支部从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队伍稳定,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和谐发展。支部要求社区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社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大兴学习之风、创新之风,要求社区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社区干部职工树立好的榜样。一是在创建工作中注重抓好三个“一定”,即:一定要有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紧密结合各小组的实际情况,一定要围绕促进各小组干部成才和队伍建设,注重创建过程,一定要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成立了创建工作小组。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对创建工作非常重视,在每次召开的社区工作会议和社区领导班子会议上都要研究和总结创建情况。三是建立学习交流制度、“走出去、请进来”培训制度;从基础、技术、市场等多层面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找准创建载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各项组织活动,为推动社区工作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发挥较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三、构筑创建平台,拓展活动内容。
在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工作中,xx社区以创建为平台,以社区服务办实事为载体,不断丰富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内容。积极与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党员教育联抓、社会治安联防、公共事业联办、贫困对象联帮、文明社区联建、文体活动联搞等。这些社区共建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党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注意发挥每个党员的特长,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分别成立了社区建设议事组、法律援助组、环境整治组、综合治理组等组织。无论是普通的在职党员还是社区内党员干部,都能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和特长,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在抗震救灾活动中,我们发动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带头捐款,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抗震救灾献上了我们社区的一点爱心。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在社区内开展清垃圾、清杂草、清死角的卫生运动,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在社区群众中广泛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定期上门了解困难群众的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进入“低保”人员,逢年过节xx社区党支部都要上门慰问,对他们的一些优惠政策,以社区党组织的名义,积极为他们争取减免有关费用。积极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多的优势,调动每个党员在保一方平安工作中的积极性。对社区内小组配备区长,明确职责,分片包干,不留死角。通过各种形式的防范活动,共同维护社区治安,防范不法分子违法滋事。同时,要求社区党员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掌握社区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本社区内,避免
了矛盾激化和群体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四无”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无案件、、无吸毒贩毒、无违章、无障碍投资环境等“四无”社区创建活动,要求所有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四无”创建,共同建设美好、和谐社区。
五、创建工作效果初显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xx社区党支部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使党建工作迈进了一新台阶。一是提高了社区内单位与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识。通过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拓宽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视野,对社区各类党员这笔宝贵的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探索出社区党组织管理的新载体。二是构筑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社区党建新格局。通过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改变了社区党组织、党员与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党员“不联系、无活动、缺交流”的状况。三是丰富了党员、群众精神生活,倡导了社区文明新风。通过社区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这个平台,把社区各类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破除了封建迷信等不良陋习,促使社区居民走出了封闭小家,融入了社区大家,从而既充实了党员、居民的业余生活,又树立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四是突出了社区服务功能,增进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社区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中所设立的各类服务项目,都是根据社区居民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需求来设立的,都是围绕居民服务、社区建设来开展的,把党员放光彩、居民得实惠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8年12月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社区
武清区下朱庄街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武清区下朱庄街道原下辖的13个村近年全部实现撤村建居。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社区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围绕“谋发展、促和谐、做表率”,不断强化组织体系、社区管理、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推动社会管理和和谐社区建设上水平。
一、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搭建基层组织体系。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合力,按照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向联系的原则,建立由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基层单位组成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沟通协调部门之间的相关职能,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合理划分组建支部。针对全街整体撤村建居的实际,本着便于管理、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考虑楼宇分布、职业分类、熟悉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组建商品房居民支部、社区直属单位支部、文艺队支部等7个党支部,做到条块清晰,不留管理死角。三是选强配齐班子。选派10名综合素质好、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的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兼任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将部分熟悉情况、工作热情高的原村“两委”干部充实到社区支部中。同时,针对街道撤村建居、农民变居民的实际情况,组织社区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6次,外出参观考察2次,受教育156人次,有效提高了社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了2个社会治安巡逻队、6个矛盾纠纷调解组,并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区事务联络员等岗位,引导党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社会治安巡逻队配合社区保安,经常性地在社区范围内巡逻监控,盘问可疑人员,提醒居民增强治安防范意识,有效维护社区治安。矛盾纠纷调解组成员大部分是原各村村干部,他们充分发挥人员熟、情况清的优势,走楼串户,深入居民家中,排查矛盾,调解纠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环境卫生监督员不定期巡查,纠正乱泼乱倒行为,宣传文明生活方式,使社区环境卫生大有改观。政策法规宣传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街道的发展成果、远景规划,弘扬正面声音,消除群众误解。社区事务联络员发挥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反馈社情民意,传递社区建设动态,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三、围绕改善民生,开展利民惠民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对照“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着力改善民生,让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街道自筹资金1020万元,在越秀园社区建设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敬老中心,容纳床位150张,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在静湖花园社区建设3万平方米综合市场,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在越秀园社区划定过渡露天经营区,搭建临时摆卖台,并已完成2万平方米综合市场规划选址工作,建成后将极大满足
居民日常生活购物需求。同时,高度关切返迁群众生活,2011年春节,街道筹集资金130万元,为近5000户撤村建居居民发放米、面、油等,对困难党员、重点帮扶对象逐一走访慰问,使全体居民感受到来自党的温暖。广大居民群众纷纷表示,一定更加支持工委工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四、围绕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各社区党组织以动员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员活动日、党员主题实践、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通过教育和引导,把社区组织及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区委、街道工委各项政策要求上来,全力支持和保证社区依法自治。在街道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利用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加强与撤村建居党员干部的交流,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并随时提供相关的服务。在社区党员中实行党员联系卡制度,将35名优秀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对重点帮扶对象和特殊群体进行定点帮扶,带动他们克服困难、摆脱贫困。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度,街道487名党员结合自身特长和工作实际,向党组织和群众作出服务承诺,并认真开展践诺活动,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原高王院村老党员王文安挖掘武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落,结合街道开发建设编排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社区党建成果和身边好人好事,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营造了“社区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以创新精神建设和谐社区
以创新精神建设和谐社区
2010年10月28日 08:34:43来源: 红旗文稿
◎ 赵 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建设和谐社区,要通过对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突出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推进社区自治,整合社区资源,有效提升社区建设水平。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积极探索,在全国首创了“楼道建支部”、“351”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和“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做法主要是:
一、注重理念创新,不断完善“351”和谐社区建设模式
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我区逐步形成了“五力合一、五位一体、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的“351”社区建设发展模式,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之间“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平等主体关系,确立党委核心力、政府推动力、居民自治力、社会参与力、市场运作力“五力合一”的运作机制,推进现代和谐社区建设平衡、有序、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居民自治。建立了自治型社区、服务型社区、生态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平安型社区“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社区自治能力和社区和谐度作为核心指标,依法保证居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同时,注重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机制的培育,特别建立了包括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中
介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内共同合作、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将社区划分为小康居住型、旧有小区型、高档商住型、撤村建居型和排屋别墅型五种基本类型,提出了“五型并举”的分类指导社区发展模式。针对小康居住型和旧有小区型社区采取邻里互动和楼宇自治发展模式,针对高档商住型和排屋别墅型社区采取精英带动和公共参与发展模式,针对撤村建居型社区采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四是坚持群众满意。发挥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居民群众的公认度和满意度为核心,通过互动式的星级社区评估、满意社区评选、先进单位评议,将群众评选、社区评议、政府评估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区“三评互动”评价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注重体制创新,深入推进和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以往社区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管理层重叠、条块交叉、功能混乱等问题,我区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积极探索并深入推进和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区管理新体制。以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突破口,构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等交叉任职、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合署办公的“三位一体”社区治理复合主体,并全面落实“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认真处理好“复合共建与专业分工、党政引导与职能转变、分类指导与项目带动、公共服务与志愿服务、职业能力与民本意识、推进民主与提升效能”等六大关系,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我管理、政府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我服务的有效对接、良性互动。
二是推广“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是“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和十条为民服务线”的简称,具体就是要对困难群众、独居(空巢)老人等六类重点帮扶对象做到“必访”,对居民身患重大疾病、产生情绪波动等六种情况做到“必到”,对公共安
全隐患、公共服务不周等八类问题做到“必报”,开设党员教育、平安秩序、环境美化、就业指导、帮扶救助等“十条为民服务线”,为居民群众搞好服务。
三是完善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制度。推行以“前台受理、后台追踪、全程服务、全面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绩效追踪制度,健全社区工作者“日受理、周例会、月讲评、季恳谈、年考评”等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同时,将制度落实情况和工作实绩一并纳入对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和社区工作者的目标考核。
四是推进社区社会工作。通过推广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示范岗创建活动,扶持培育助人自助类和公共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三、注重机制创新,确保和谐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我们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实施计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区域联动、社会联动的互动共融发展格局,重点健全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一是稳步增长的投入机制。按照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房做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和谐社区建设。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和谐社区建设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星级社区、满意社区、社区建设满意单位奖励。
二是积极有序的参与机制。积极畅通民情民意收集、反映和解决通道,健全完善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情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推出以“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为主题的民情沟通活动,让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意见和利益要求。
三是优质长效的人才机制。加强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重点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招聘任用、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绩效考评等“四规范”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岗位培训与技能
考核挂钩、职称等级与工资收入挂钩的长效机制,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四是公开公正的监督机制。深化社区事务公开,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办事制度,及时公开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务。通过设立“居民监督举报电话”、聘请“绩效评估员”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
四、注重服务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提升。一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度。以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加大帮扶救助力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开展为老服务“五金工程”、办好老年食堂和老年公寓、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程等。改善城区综合环境,积极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农贸市场改造、公厕提升改造等工程。大力开展“法治下城”、“平安下城”建设,不断完善“三网合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着力提升群众收入丰裕度。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政府部分兜底安置。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挥好区创业服务园和大学生创业园的作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创业工程”,开展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培训等一站式的创业服务。
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普惠度。扩大优质教育受益面,以实现“更均衡、更公平、更充裕”的社会教育为目标,全力打造“优质教育项目”,扎实推进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难问题。扩大卫生服务覆盖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社区卫生爱心服务站”、“民工医院”等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